中药商品学实验重点

合集下载

实验总结药学知识点汇总

实验总结药学知识点汇总

实验总结药学知识点汇总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的目的是通过对药学知识点的实际操作,加深对药学理论知识的理解,掌握制药技术操作要领,培养实验操作能力,提高化学实验技能。

二、实验原理本次实验涉及的药学知识点主要包括制药原料的性质和用途、制剂的制备及性质、质量控制等方面。

在实验中,我们主要通过对制药原料的检验、加工及制剂的制备和性质检测等步骤,对这些知识点进行了实际操作和应用,从而进一步理解和掌握了相关的知识。

三、实验过程1. 制药原料的检验在实验中,我们首先对制药原料进行了检验,包括外观检查、理化性质检验等步骤。

通过对制药原料的检验,我们了解了如何对原料进行判断和筛选,选择合格的原料进行加工和制剂制备。

2. 制药原料的加工在检验合格的原料基础上,我们进行了原料的加工处理,包括研磨、过筛、加工等步骤。

通过这些操作,我们掌握了如何进行原料的加工处理,使之达到制备制剂的要求。

3. 制剂的制备及性质检测在原料加工完成后,我们开始进行制剂的制备,并对所制备的制剂进行了性质检测。

我们通过实际操作,掌握了制剂的制备技术要领,以及如何对制剂进行性质检测和评价。

4. 质量控制在制剂的制备过程中,我们加强了对质量控制的重视,通过对制剂的各项性质进行检测和评价,保证了最终制剂的质量稳定性和安全性。

四、实验结果通过实验,我们成功制备了一批符合质量要求的制剂,并对制剂的各项性质进行了评价和检测。

制剂的主要性质符合要求,达到了设计要求和标准要求。

五、实验心得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深刻认识到了实验操作对于药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的重要性。

实验不仅增强了我们对药学理论知识的理解,更重要的是培养了我们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化学实验技能。

在实验中,我们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和不足之处,如在实验操作中的细节处理、操作技巧的熟练程度等方面仍有待提高。

因此,在今后的学习中,我们要进一步加强实验操作的练习和技能培养,不断提高实验操作的熟练度和水平,为将来的药学研究和工作打好基础。

《中药商品学》复习要点与重点详细讲解(李金荣版)

《中药商品学》复习要点与重点详细讲解(李金荣版)

、填空题(1'*15=15 分)1、 中药商品学:是一门以中药商品质量和经营管理为核心内容来研究其商品特征和使用价 值的应用科学。

2、 《神农本草经》载药365种,分上、中、下三品,是我国已知最早的药学专著,是记载中药商品学鉴别知识的首推本草著作 。

3、 《神农本草经集注》载药730种,将药物按自然属性分类。

4、 〈本草纲目》载药1892种,明李时珍著,成书于1596年。

5、 最早并具有较完备鉴别内容的本草首推 吴普本草》,增加了水试和火试方法。

6、 中药商业的机构按工作性质可分为行政管理机构和企业经营机构两大类。

7、 中药批发企业是中药生产和销售的桥梁;中药零售企业是中药商品流通领域的终点 &中药市场流通规律一般经过采购 、运输、储存、销售4个主要环节。

、分类储存(最主要原则)、保证质量、以销 、国家指导定价和市场调节价;按照中药商品 批发价格和零售价格(是价格体系中政策性最强目的是提高产品知名度、树立品牌。

12、〈中国药典》是国家监督管理药品质量的法定技术标准,是我国最高的全国性药品标准 目前执行的是2010版。

它是国家药品标准的法定依据13、制定中药商品质量标准的原则 :技术先进、安全有效、经济合理原则9、 中药商品在储存过程中必须遵循保证供应定进的原则。

10、 按照中药价格管理形式可分为国家定价流通的过程可分为收购价格、调拨价格、 的价格)。

11、 广告的作用是一种重要的促销工具 ,14、在中药商品鉴定工作中,应首先进行品种鉴别,其次进行纯度、质量等项目的检查。

15、药材种类分布规律是从东北至西南逐渐增多,蕴藏量是从北方至南方逐渐减少。

16、麦冬按产地不同分为浙麦冬和川麦冬。

17、目前药品规格和等级划分以性状为指标。

18、有害物质检测:有机氯农药残留量的测定、有机磷农药残留量的检测、黄曲霉素检查、砷盐和重金属检查。

19、中药仓库必须具有防潮、隔热、避光、密闭的功能。

中药商品学实训实验报告

中药商品学实训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熟悉中药商品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

2. 掌握中药商品的质量鉴定方法和标准。

3. 培养实际操作技能,提高对中药商品质量的认识。

4. 了解中药市场现状,提高市场调研和分析能力。

二、实验内容1. 实验材料(1)中药饮片:甘草、当归、黄芪、党参、白芍等。

(2)中药粉末:丹参粉末、川芎粉末、黄连粉末等。

(3)实验仪器:显微镜、电子天平、水分测定仪、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等。

2. 实验步骤(1)中药饮片鉴定1)观察饮片的外观、颜色、气味等特征,判断其是否符合药用要求。

2)通过显微观察,鉴定饮片的组织结构、细胞特征等。

3)测定饮片的水分、灰分等含量,判断其质量。

(2)中药粉末鉴定1)观察粉末的颜色、气味、质地等特征,判断其是否符合药用要求。

2)通过显微观察,鉴定粉末的细胞特征、组织结构等。

3)测定粉末的水分、灰分等含量,判断其质量。

(3)中药有效成分含量测定1)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丹参粉末中丹参酮IIA的含量。

2)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川芎粉末中川芎嗪的含量。

3. 实验结果与分析(1)中药饮片鉴定结果通过观察和显微观察,所有饮片均符合药用要求,无杂质。

水分和灰分含量符合规定。

(2)中药粉末鉴定结果通过观察和显微观察,所有粉末均符合药用要求,无杂质。

水分和灰分含量符合规定。

(3)中药有效成分含量测定结果1)丹参粉末中丹参酮IIA含量为0.48%,符合规定。

2)川芎粉末中川芎嗪含量为0.35%,符合规定。

三、实验结论1.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掌握了中药商品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

2. 通过对中药饮片、粉末和有效成分的鉴定,提高了我们对中药商品质量的认识。

3. 通过实验操作,提高了我们的实际操作技能。

4. 通过市场调研,了解了中药市场现状,提高了我们的市场调研和分析能力。

四、实验体会1.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要严谨认真,遵循实验规程,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2. 通过实验,我们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自己的实际操作能力。

《中药商品学》复习要点及重点详解(李金荣版)

《中药商品学》复习要点及重点详解(李金荣版)

《中药商品学》复习要点及重点详解(李金荣版)一、填空题(1'*15=15分)1、中药商品学:是一门以中药商品质量和经营管理为核心内容来研究其商品特征和使用价值的应用科学。

2、《神农本草经》载药365种,分上、中、下三品,是我国已知最早的药学专著,是记载中药商品学鉴别知识的首推本草著作。

3、《神农本草经集注》载药730种,将药物按自然属性分类。

4、《本草纲目》载药1892种,明·李时珍著,成书于1596年。

5、最早并具有较完备鉴别内容的本草首推《吴普本草》,增加了水试和火试方法。

6、中药商业的机构按工作性质可分为行政管理机构和企业经营机构两大类。

7、中药批发企业是中药生产和销售的桥梁;中药零售企业是中药商品流通领域的终点。

8、中药市场流通规律一般经过采购、运输、储存、销售4个主要环节。

9、中药商品在储存过程中必须遵循保证供应、和重金属检查。

19、中药仓库必须具有防潮、隔热、避光、密闭的功能。

按商品性质分为普通药品仓库和特殊药品仓库。

20、东北寒温带、温带地区有“世界生物资源金库”之称。

二、单选题(1'*10=10分)(设置选项略)1、(《经史证类备急本草》)载药1746种,是现存最早的完整本草。

2、(《本草纲目拾遗》)载药921种,是清代新增药品最多的一部本草著作。

3、(《本草图经》)为本草图说的范本。

4、色标管理:绿色,合格区;红色,不合格区;黄色,待检验区。

5、中药商业的经营特点:必须按照GMP、GSP的要求组织生产和经营;重视信息:为患者提供三小(毒性、剂量、副作用小)、三效(高效、速效、长效)、五方便(服用、生产、运输、携带和保存方便)。

6、国家医药管理部门规定药品广告不能含有以下内容和表述:①对功效的断言或保证:如广告中不得有“疗效最佳”、“药到病除”、“根治”等语言;②有效率或治愈率的说明:药品的有效率或治愈率不仅与药品的真实性与质量有关,还与患者的身体及疾病有关;③与其他药品的功效和安全性比较;④医药科研单位、学术机构、医疗机构或专家、医生,对病人来说,具有权威性,利用那个他们的名义做广告,具有误导性;⑤法律行政法规禁止的其它内容:如广告中标明有获奖内容,专用与性功能障碍的内容,不得发布;未经卫生行政部门批准生产的药品、行政部门已明令禁止销售的药品、在临床使用中发现有超出规定的副作用的药品不得做广告。

中药商品学实验实训课程设计

中药商品学实验实训课程设计

中药商品学实验实训课程设计1. 课程设计背景中药是我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中医药在国内外的市场需求越来越大。

因此,培养中药商品学专业人才,为中药产业的发展贡献力量是十分必要的。

为了满足中药商品学专业人才培养需求,本课程设计上采用实验实训方式,从中药的质量控制、中药饮片的加工、制定中药饮片配方等方面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2. 课程设计目标2.1 理论知识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该掌握中药饮片的制作流程、质量标准以及相应的质量控制方法。

2.2 实验技能通过实验操作,学生应该掌握中药饮片制作过程中的关键环节,如饮片鉴别、制浆、制丸、制糕等操作技能。

2.3 创新能力通过本课程设计的实验实训内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能够自主设计出中药饮片的生产工艺流程和制作配方。

3. 课程设计内容3.1 实验内容1.饮片鉴别实验:通过饮片鉴别实验,了解中药饮片的外观特征和质量评价方法。

2.中药制浆实验:了解中药制浆的过程和方法,并学习制浆中的技术要点。

3.中药制丸实验:了解中药制丸的过程和方法,并学习制丸中的技术要领。

4.中药制糕实验:了解中药制糕的过程和方法,并学习制糕中的技术要点。

5.中药饮片生产流程设计:根据学习的中药饮片制作技术和质量标准,自主设计出中药饮片的生产流程和工艺步骤。

6.中药饮片配方设计:根据学习的中药饮片制作技术和药材的性味归经等方面的知识,自主设计出中药饮片的配方。

3.2 实验安排本课程设计为实验实训课程,需要逐步完成各项实验内容,具体安排如下:序号实验内容安排时间实验地点1 饮片鉴别实验第1周中药实验室2 中药制浆实验第2周中药实验室3 中药制丸实验第3周中药实验室序号实验内容安排时间实验地点4 中药制糕实验第4周中药实验室5 生产流程设计第5-6周中药实验室6 配方设计第7-8周中药实验室3.3 实验材料及仪器1.中药材2.中药加工设备:研磨机、制片机、制丸机、制糕机等3.中药鉴别仪器:显微镜、导水仪等4.中药质量检测仪器:水分测定仪、振荡筛等4. 课程设计评价4.1 实验报告学生需要根据本课程设计的实验内容,完成对应的实验报告。

中药商品学重点整理

中药商品学重点整理

中药商品学第一章中药商品学的定义及任务中药: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用于防病治病,康复保健的传统药物商品。

商品: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

中药商品: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用于防病治病、康复保健的传统药物商品。

中药商品学:研究中药商品在流通过程中的经营与管理规律的一门应用学科。

商业:专门从事商品交换的行业。

商业三大要素:商人、商品、物资技术设备。

使用价值:可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效用。

交换价值:一种商品与另一种商品相互交换量的比例关系。

商标:商品标志,表明特征的符号,用文字、符号图形或其组合构成,商标注册后受法律保护。

注册商标:为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商标局依法核准注册的商标,受法律保护。

中药商品的特点:中药商品除具有一般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两重属性外,还具有:质量即生命的特点;来源复杂,品种繁多,“道地”特点;经营特点:取决于临床需要;生产特点:中药材属农副产品,中成药中药饮片配方颗粒和中药提取物为制药企业工业化生产。

中药商品学的任务:研究和制定中药商品的质量管理标准,保证中药商品质量;鉴别中药商品的真伪及优劣,保证中药商品安全有效;研究和掌握中药商品的流通和管理规律,构建现代中药商品体系;研究和掌握国内外中药市场的动态及信息,积极推进现代中药商品贸易。

第二章中药商品学的历史及发展一、中药商品的发展历史(各个时期的贡献)春秋战国时期开始重视中药商品等级的研究--柏子仁分三等;开始重视中药商品价格的研究;已有专营中药的商人;开始重视商品品质研究。

《后汉书》记载了韦彪、张楷等有名的采药、卖药之人。

第一部中药商品学专著《范子计然》有了药价、等级之分。

载药87钟。

晋唐时期经营的品种及数量不断扩大,《唐本草》载844种;已重视中药商品的道地研究;加强了中药商品的对外交流,引进了外来药物:阿魏、龙脑、安息香。

宋元时期宋朝兴起“太医局卖药所”是我国官办的第一个中药经营机构,在全国陆续推广,形成了庞大的官营中药工商体系;出现专事经营川广道地药材的“川广生药市”—最早道地药材批发市场;官药局颁布的《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可视为当时中成药配制的国家标准;广州设置“市舶司”统管海外的贸易机构明清时期扩大对外交流及进口药物品种进一步研究了药材及道地的关系,及中药商品采收与品质的关系著名店铺相继成立,如同仁堂、万锦堂等;出现区域性、垄断性的“十三邦”全国性高级药材集散市场,百泉、樟树等在明初初具规模,清代后期达盛世。

实验五中药商品的鉴别商品特征

实验五中药商品的鉴别商品特征

仪器与材料
仪器 解剖镜、刀片、小烧杯、培养皿、镊子、 放大镜等。
材料 陈列的各类中药商品
实验内容与操作方法
1、根及根茎类:观察形状、大小、颜色、表面特 征、质地、横折断面(或横斜、切面)、气味等。
商品:牛膝、白芍、大黄、甘草、黄芪、黄连、延 胡索、白芷、当归、川芎、防风、黄芩、丹参、 党参、桔梗、麦冬、白术片、苍术、半夏、川贝 母、浙贝母、天麻及其饮片和炮制品。
大肉 血桂 藤
厚 朴
杜 仲

木 通




炒 杜




皮 片







实验内容与操作方法
4、叶类:观察类型、状态、叶片、叶柄等特征。 叶片的形状、大小、颜色、表面特征、质地、叶 缘、叶端、叶基、叶脉、叶柄等。
商品:大青叶、番泻叶、枇杷叶。 5、花类:观察花萼、花冠、雄蕊群、雌蕊群等特
征。花序观察类型、形状、苞片、小花数目等; 还要观察形状、大小、颜色、表面特征、质地、 气味等。必要时可浸软后观察。 商品:金银花、菊花、红花、辛夷、丁香
商品:苦杏仁、桃仁、马钱子、槟榔及其饮片和炮制品


味 子



豆 蔻

枳枸 壳杞

马 钱 子
栀 子
吴 茱 萸
酸 枣 仁
小 茴 香
实验内容与操作方法
8、全草类:首先根据根茎叶花果实种子等分科,然后分别 观察形状、大小、颜色、表面特征、质地、横折断面 (或横斜、切面)、气味等。不同部位再分别观察描述。
基本原理
●中药商品的性状鉴别,是经营管理活动中最常用的宏观 鉴别方法,即用感官系统对中药商品进行鉴别的方法。 ●中药商品的性状特征可从形状、大小、颜色、表面特征、 质地、断面、气味等7个方面进行观察和描述,其中观察 重点是形状、表面特征、断面和气味。

中药商品学实验实训教学设计

中药商品学实验实训教学设计

中药商品学实验实训教学设计一、教学目的本实验实训教学旨在通过理论学习和实践操作,使学生掌握中药商品学的基本理论和实验技能,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实验思维和团队合作能力,为学生今后从事医药工作打下坚实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二、教学内容本教学设计主要包括以下基本内容:1.中药商品学基本理论知识的讲解与掌握;2.商品鉴别器械和工具的介绍和使用方法;3.商品真假辨别的实践操作;4.商品的质量标准、安全性评价和控制方法;5.商品的配方设计和制备工艺。

三、教学过程1. 教学预备教师要提前到实验室检查所需器材、药品、材料是否齐备,安排好实验室顺序及分组,准备好教学PPT和课件,为学生做好思维准备。

2. 理论讲解在课堂上,教师首先对中药商品学的基本理论知识进行讲解和讨论,包括商品分类、鉴别特征、化学成分、药效作用等。

3. 鉴别器械和工具介绍教师随后从实践角度介绍商品鉴别器械和工具的种类、特点、使用方法,让学生熟练掌握常见的冷热针、显微镜、熟料、薄层色谱等。

4. 实践操作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进行实践操作,通过对商品的外形、色、味、形态、纹理、断口、酸碱度等特征进行观察和检验,正确地判别商品的质量和真伪,并填写实验记录表。

5. 商品质量评价和控制方法根据实践操作结果,教师进一步讲解商品的质量评价和质量控制方法,探讨商品质量差异产生的原因和影响,以及质量管理的策略和方法。

6. 商品配方设计和制备工艺最后,教师介绍了商品配方设计的基本思路和方法,并指导学生在实验室内完成商品的配方和制备,同时,也让学生体验到制药中的制粒、续搓、酸碱反应等步骤。

四、教学评估为了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实验技能和理论知识的测试,合理安排实验成绩的分配方式,给予及时反馈和建议,以便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使教学效果得到最大化的提升。

五、教学收获本实验实训教学设计不仅可以让学生掌握中药商品学的基本知识和实验技能,还可以帮助学生培养实验思维、科研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为学生今后从事医药工作打下坚实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1)中药商品水分测定1中药商品中水分测定通常有以下四种方法烘干法、甲苯法、减压干燥法 、气相色谱法烘干法:丹参中水分的测定取样品约2~5g ,平铺于干燥至恒重的扁形称量瓶中,厚度不超过5mm ,疏松供试品不超过10mm,精密称定,记录;打开瓶盖在100~105℃干燥5h ,将瓶盖盖好;移置于干燥器中,冷却30min ;精密称定;再在上述温度下干燥1h ,冷却,精密称定;至连续两次称重的差异不超过5mg 为止。

根据减失的重量,计算供试品中的含水量(%)。

样品2~5g 置恒重的扁形称量瓶(称重)中精密称定;100~105℃干燥箱中5h ,盖好瓶盖; 取出于干燥器中冷却30min ,精密称定;100~105℃干燥箱中1h ,盖好瓶盖; 取出于干燥器中冷却,精密称定;至连续两次称重的差异不超过5mg 为止。

根据减失水分的种类计算样品中的含水量。

含水量(%)=(2)中药商品中杂质的检查《中国药典》规定,番泻叶 杂质含量不得过6%; 细 辛 杂质含量不得过1%;丁 香 杂质含量不得过4%。

五味子 杂质含量不得过1%;山茱萸 杂质含量不得过3%; 红花 杂质含量不得过 2%丹 参 以烘干法测定,水分不得过13.0%。

番泻叶 杂质主要包括小枝、叶轴或其他近缘种的小叶片、果实、泥砂等;红花 杂质主要包括叶片、苞片、杂草等 细辛 杂质主要包括地上部分、杂草、泥砂等;丁香 杂质主要包括花梗、泥砂等。

五味子 杂质主要包括果梗或其他物体。

山茱萸 杂质主要包括果核、果梗、泥沙等 酸枣仁 杂质主要包括果壳、泥沙等。

2中药商品的理化性鉴别常用的理化定性鉴别方法包括:微量升华法、显微化学法、显色反应、沉淀反应、火试、水试等。

微量升华法大黄 粉末升华,低温得黄色针状结晶,高温得羽毛状结晶。

加碱(氢氧化钠)试液,结晶溶解并显红色。

显微化学实验1牛膝1粉末滴加冰醋酸及浓硫酸,显紫红色。

2取粉末0.5g ,置试管内,加水10mL ,强烈振摇,可产生持续性泡沫。

2黄连 粉末置于载玻片上,滴加乙醇1~2滴,再加30%硝酸1滴,加盖玻片,放置片刻,镜检。

有淡黄色针状或针簇状结晶析出,加热,结晶消失,并显红色。

3槟榔 粉末0.5g ,加水3~4mL ,5%硫酸液1滴,微热数分钟,滤过,取滤液1滴于玻片上,加碘化铋钾试滴1滴,即显混浊,放置后,镜检,有石榴红色球晶或方晶产生。

4马钱子 取种子胚乳切片,1、加1%钒酸铵硫酸溶液1滴,胚乳即显紫色。

2、加发烟硝酸1滴,胚乳即显橙红色。

5茯苓、猪苓 取粉末分别置于载玻片上,加碘化钾-碘试液1滴,茯苓显深红色;猪苓显棕褐色。

6秦皮 药材少许浸入热水或者乙醇中,浸出液在日光灯下显碧蓝色荧光。

显色(沉淀)反应1白芍 粉末加三氯化铁试液显蓝色。

2天麻 粉末1g ,加水10mL ,浸渍4h ,随时振摇,过滤,滤液加碘试液2~4滴,显紫红色或酒红色。

苦杏仁与3桃仁 加水共研,产生苯甲醛的特殊香气。

4五倍子 取粉末0.5g ,加水4mL ,微热,滤过。

1取滤液1mL ,加三氯化铁试液1滴,即生成蓝黑色沉淀;2取滤液1mL ,加10%酒石酸锑钾溶液2滴,即生成白色沉淀。

火试、水试1乳香、没药 1乳香加水研磨,成白色乳状液;火烧之香气明显,并冒黑烟。

2、没药加水研磨则成黄棕色乳状液。

2血竭 颗粒置白纸上用火烘烤则熔化,但无扩散的油迹,对光照视呈鲜红的血红色。

颗粒以火燃之则发生呛鼻烟气 3蟾酥 断面沾水,即呈乳白色隆起。

用锡纸包碎块少许,烧之常有发泡现象,并熔为油状。

4青黛 粉末少量,置纸片中央,火柴点燃可见紫红色火焰,粉末边缘亦呈砖红色。

3 中药商品显微鉴别大黄粉末 淡黄棕色①草酸钙簇晶 多,棱角大多短钝。

②导管 多为网纹,具缘纹孔及细小螺纹导管,非木化。

③淀粉粒甚多,单粒呈圆球形或长圆形,脐点多呈星状;复粒由2-8分粒组成。

人参淡黄白色①树脂道碎片呈管状,含黄色分泌物。

②草酸钙簇晶棱角锐尖③淀粉粒众多,有单粒和复粒。

④导管网纹或梯纹,稀有螺纹⑤木栓细胞类方形或多角形,壁细波状弯曲。

金银花浅黄色①腺毛一种头部呈倒圆锥形,顶部略平坦,另一种头部类圆形或略扁圆形。

②非腺毛单细胞,一种长而弯曲,壁薄,有微细疣状突起;另一种非腺毛较短,壁稍厚,具壁疣,有的具单或双螺纹;③花粉粒众多,黄色,球形,外壁具细刺状突起;萌发孔3个。

④草酸钙簇晶细小。

茯苓灰白色无色团块:不规则颗粒状团块、分枝状团块等。

菌丝:细长弯曲,有分枝、无色或棕色。

厚朴粉末:棕黄色。

石细胞众多,类方形、椭圆形、卵圆形或不规则分枝。

有时可见层纹。

油细胞椭圆形或类圆形,含黄棕色油状物,壁微木化纤维成束,壁甚厚,平直或波形,或一边呈锯齿状,孔沟不明显,木化。

小茴香粉末网纹细胞类长方形,木化,具卵圆形网状壁孔。

油管碎片黄棕色至深红棕色,分泌细胞扁平多角形。

内果皮镶嵌细胞狭长形,5~8个为1组,各组以长轴嵌列。

胚乳细胞多角形,内含糊粉粒及脂肪油,糊粉粒内有小簇晶。

4性状鉴别1鸡血藤豆科植物密花豆的干燥藤茎。

切面木部呈淡红色或棕色,有多数小孔(导管),皮部内侧树脂样分泌物红棕色或黑褐色,与木部相间排列呈3~8个偏心型半圆环,髓部偏向一侧。

2大血藤木通科植物大血藤的干燥藤茎。

平整的横断面皮部呈红棕色环状,有六处向内嵌入木部,木部黄白色,被红棕色射线隔开,呈放射状花纹(车轮纹),排列不规则的细孔(导管)。

3石斛兰科植物金钗石斛、铁皮石斛、马鞭石斛及其近似种(鼓槌石斛、流苏石斛)的新鲜或干燥茎。

○1金钗石斛:干燥品向上稍“之”字形弯曲,长18~42cm,中部直径0.4~1cm,节间长1.5~6cm。

表面金黄色或绿黄色,有光泽,具深纵沟及纵纹,节稍膨大,棕色,常残留灰褐色叶鞘。

质轻而脆,断面较疏松。

气微,味苦。

○2马鞭石斛:茎细长圆锥形,上部有少数分枝,长30~150cm,直径2~8mm,节间长2~4.5cm。

表面棕黄色,有8~9条纵沟。

质疏松,断面纤维性。

气微,味微苦。

商品常切成1.5~3cm长段,切面灰白色。

○3铁皮石斛:(枫斗、耳环石斛)呈螺旋形或弹簧状,一般为2-4个旋纹,茎拉直后长3.5-8cm,表面黄绿色,有细纵皱纹,一端可见茎基部留下的短须痕。

质坚实,易折断,断面平坦,嚼之有粘性。

○4耳环石斛5沉香瑞香科植物白木香或沉香的含有树脂的心材。

前者称为“国产沉香”,后者成为“进口沉香”。

沉香本品呈不规则的棒状、片状或盔帽状。

表面褐色,常有黑色、黄色交错的纹理,稍具光泽。

入水下沉、半沉水或浮水。

质坚实,难折断,破开面灰褐色。

有特殊香气,味苦。

燃烧时有油渗出,香气较白木香浓烈。

白木香本品呈不规则块状、片状及小碎块状,有的呈盔帽状,大小不一。

表面凹凸不平,淡黄白色,有黑褐色与黄色相间的斑纹。

质较坚硬,不易折断,棕色,有特殊香气,味苦。

燃烧时有油渗出,发浓烟,香气浓烈。

6钩藤茜草科植物钩藤、大叶钩藤、毛钩藤、华钩藤、无柄果钩藤的干燥带钩茎枝。

茎枝圆柱形或类方柱形,直径2-6mm。

表面红棕色至紫棕色或棕褐色,上有细纵纹,无毛。

茎上具略突起的环节,对生两个向下弯曲的钩或仅一侧有钩,钩长1-2cm,先端渐尖,基部稍圆。

体轻,质硬。

断面稍呈圆形,黄棕色,髓部黄白色。

气微,味淡。

7牡丹皮毛茛科植物牡丹干燥根皮。

○1原丹皮:呈筒状或半筒状,有纵剖开的缝,略向内卷曲或张开,外表皮灰褐色或黄褐色,有多数横长皮孔及细根痕,栓皮脱落处粉红色。

内表面淡灰黄色或浅棕色,常见发亮的结晶(丹皮酚)。

折断面较平坦,粉性。

特殊香气,味微苦而涩,有麻舌感○2刮丹皮:外表淡棕色或者粉红色,其他原丹皮。

8厚朴木兰科植物厚朴或凹叶厚朴的干燥干皮、根皮及枝皮。

○1干皮呈卷筒状或双卷筒状,习称“筒朴”;近根部的干皮一端展开如喇叭口,习称“靴筒朴”。

内表面紫棕色或深紫褐色,具细密纵纹,划之显油痕。

质坚硬,不易折断。

断面颗粒性,外层灰棕色,内层紫褐色或棕色,有油性,有的可见多数小亮星。

气香,味辛辣,微苦。

○2根皮(根朴)为主根及支根的皮,厚3-5mm,形状不一,有卷筒状、片块状、羊耳状等;细小很皮形弯曲如鸡肠,习称“鸡肠朴”。

○3枝朴:呈单筒状,质脆,易折断,断面纤维性。

均以皮厚、肉细、油性大,断面紫棕色、有小亮星、气味浓厚者为佳。

9肉桂樟科植物肉桂的干燥树皮。

呈槽状或卷筒状,内表面红棕色,较平滑,指甲刻划可见油痕。

断面不平坦,外侧呈棕色而较粗糙,内侧红棕色而油润,中间有一条黄棕色的线纹。

有浓烈的香气,味甜、辣。

10黄柏黄柏为芸香科植物黄皮树的干燥树皮。

习称“川黄柏”。

(芸香科植物黄檗的干燥树皮,习称“关黄柏”)。

川黄柏呈板片状或浅槽状,长宽不一,厚3~6mm。

外表面黄褐色或黄棕色,平坦或具纵沟纹,有的可见皮孔痕及残存的灰褐色粗皮。

内表面暗黄色或淡棕色,具细密的纵棱纹。

体轻,质硬,断面纤维性,呈裂片状分层,深黄色。

气微,味甚苦,嚼之有粘性,可使唾液染成黄色。

11杜仲杜仲科植物杜仲的干燥树皮外表面淡棕色,较平滑。

内表面光滑,暗紫色。

质脆易折断,断面有银白色丝状物相连,细密,略有伸缩性。

气微,味稍苦,嚼之有胶状残余物。

以皮厚而大,糙皮刮净,外面黄棕色,内面黑褐色而光,折断时白丝多者为佳。

11大青叶十字花科植物菘蓝的干燥叶。

干燥叶皱编成团块状,有时破碎,呈灰绿色或黄棕色。

完整的叶呈长椭圆形至长圆状倒披针形,全缘或微波状;先端钝尖,基部渐狭,延成翼状,上面有时可见点状突起,下面中脉明显。

叶柄淡棕黄色。

质脆易碎。

气微弱,味稍苦。

以叶大、无柄、色暗灰绿者为佳。

12番泻叶豆科植物狭叶番泻或尖叶番泻的干燥小叶。

○1狭叶番泻:小叶片多完整平坦,上表面黄绿色,下表面浅黄绿色,无毛或近无毛。

有叶脉及叶片叠压线纹,下表面主脉稍隆起。

革质。

气微弱而特异,味微苦,稍有粘性。

○2尖叶番泻:小叶片边缘略卷,有破碎,两面均有细短毛绒,质地较脆薄,气微,味微苦。

13枇杷叶蔷薇科植物枇杷的干燥叶叶呈长椭圆形或倒卵形,长12-30cm,宽3-9cm。

先端尖,基部楔形,边缘上部有疏锯齿,基部全缘。

上表面灰绿色、黄棕色或红棕色,有光泽,下表面淡灰色或棕绿色,密被黄色茸毛。

主脉于下表面显著突起,侧脉羽状。

叶柄极短,被棕黄色茸毛。

革质而脆,易折断。

气微,味微苦。

以完整、色灰绿者为佳。

14金银花忍冬科植物忍冬的干燥花蕾或带初开的花。

○1密银花(河南):呈棒状,上粗下细,略弯曲,长2~3cm,上部直径3mm,下部直径1.5mm,表面黄白色或绿白色,密被短柔毛。

开放者花冠筒状。

气清香,味微苦。

○2东(济)银花(山东):外形近似密银花,但花稍短,表面浅黄色,密生绒毛,香气比密银花淡。

还有同属植物山银花、红腺忍冬以及毛花柱忍冬15菊花菊科植物菊的干燥头状花序。

○1亳菊:倒圆锥形或圆筒形,直径1.5-3cm,舌状花数层,类白色,散生金黄色腺点,管状花位于中央,黄色,为舌状花所隐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