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会语言的形象色彩
语言色彩导学案

榆林市苏州中学 年级 学科 学期 编写人: 审核人: 审批人: 授课教师: 班级: 小组: 姓名: 日期 课时编号课 题: 语言的色彩 _【学习目标】引导学生正确运用语言的形象色彩来表情达意,提高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
【学习重点】1.引导学生在比较中体会和掌握增强形象色彩的方法途径。
2.引导学生在具体的语境中“推敲词句求色彩,巧用修辞添神韵”。
【学习难点】在说、读、写活动中,学会正确运用语言的形象色彩来表情达意。
一、词句推敲求色彩 活动一 [习作升格](课本P114一)雨是常见的自然现象,古往今来有很多描写雨的诗句、谚语等。
杜甫《春夜喜雨》用褒义的色彩来写春雨,写它“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把春雨写得灵动可爱。
而欧阳修的词《蝶恋花》提到春雨,则用贬义的色彩,写它“雨横风狂三月暮”,一个“横”字把春雨写得蛮横可恶。
试着分别用褒义和贬义的色彩写一段描写春雨的文字。
(课前作业)挑选同学习作中有毛病或不够形象的三个典型语段,指导学生修改,使之变为更形象。
(设计意图:在批改学生的习作时发现普遍存在的毛病:一是用平淡的叙述代替描写,二是不注意根据情感需要来选词。
从学生习作中挑出较具代表性的三个语段,点拨学生从形、声、色等方面来修改原文,再比较修改前后的效果,初步体会增加语言形象色彩的途径之一:词句推敲求色彩。
) 活动二 [品析美文]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
可别恼。
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的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
树叶却绿得发亮,小草也青得逼你的眼。
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
在乡下,小路上,石桥边,有撑着伞慢慢走着的人,地里还有工作的农民,披着蓑戴着笠。
他们的房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
(朱自清《春》)思考:这段文字在语言上有什么突出的特征?(设计意图:品析名家名作,与自己的习作进行对照,引导学生注意名作在选词上注意绘声绘色绘形及巧用修辞的突出特征,进而过渡到增强语言形象色彩的途径之二:修辞巧用添神韵。
语言的色彩的说课件

(五)课后作业
分析司汤达的小说《红与黑》以两种 对比强烈的色彩为题的寓意。
【设计意图:】
作业是课堂的延伸和巩固,利用课堂知识 来分外国文学《红与黑》,不仅拓展了学生 的知识面还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六)教学反思
从选题伊始,就有许多的困惑;直至此 时,仍觉得该课还有许多地方尚待打磨与 完善。首先,课本有关“形象色彩”的表 述只有一小段,在备课时能找到关于“形 象色彩”的资料少之又少,以致很难把握。 其次,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并非一蹴而就, 学生语文素养不高,所以想要在一节课达 到的一定高度很难。 新课程理念下的选修 课的教学还要努力地寻找到新的突破和超 越。
五、板书设计
表情达意
色彩词
形象色彩
色彩义
学习运用语言的色彩来表情达意
语言能力的提升不是一朝一夕,不能一蹴而 就,对于语言应用,学生一向很抵触。所以本 课的教学难点:
1、深入感悟言语材料,并借鉴吸收。 2、调动学生的写作热情。
二、说教法
(一)问答法: 在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通过教师提 问,学生 回答,可以更好的培养学生发现 问题、提出问题、思考问题、分析 问题。 (二)讨论法: 通过学生积极讨论可以促进学生之间或 师生之间多 向信息交流,从而改变了以教 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结构,突出 了学生的 主体地位能力。
“长安悄悄地走下 楼去,玄色花绣鞋与 白丝袜停留在日色昏 黄的楼梯上。停一会, 又上去了。” (《金锁记》)
“ 背后大红大紫,金绿交错,热闹非凡 ,倒像雪茄烟盒盖上的商标画,满山的 棕榈,芭蕉,都被毒日头烘焙得干黄松 鬈,像雪茄烟丝。”“梁家那白房子黏 黏地溶化在白雾里,只看见绿玻璃窗里 晃动着灯光,绿幽幽地,一方一方,像 薄荷酒里的冰块。渐渐地冰块也化了水 —雾浓了,窗格子里的灯光也消失了。 ”(《沉香屑——第一炉香》)
3.《语言文字应用》6-3浓妆淡抹总相宜——语言的色彩

温馨晨读篇
自主学习篇
合作探究篇
训练落实篇
审美写作篇
课题链接 语言表达的色彩调配 语言的色彩是指语言所带有的感性上的表达色彩,它是指 词语所反映出来的感情上、形象上或语体风格上的一些特点。
这些不同的感性特点给人以不同的感觉,有不同的修辞作用。
温馨晨读篇
自主学习篇
合作探究篇
训练落实篇
审美写作篇
1.感情色彩的调配 感情色彩鲜明,是使语言生动优美的重要因素之一。主要 指所选用的词语能够表现出作者的爱憎、喜怒、扬抑、荣辱等 感情,使语言富有感染力。要调配好词语的感情色彩,首先要
开卷有益
语言只有在具体的言语行为中,在一定的言语作品中,才
可能成为审美对象。作为一种体系或系统而存在的 “ 语言 ” , 无所谓美不美。有人说,汉语是优美的,或者说,汉语是世界
上最优美的语言之一。这样的说法不妥当。各种语言为构成言
语美提供的条件可以不同,因为各种语言都有自己的特点,因 此不能说哪种语言比哪种语言优美。无论哪种语言,都可以在 运用中体现出言语的美。
周华,5月18日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温馨晨读篇
自主学习篇
合作探究篇
训练落实篇
审美写作篇
解析
本题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对便条的修改,加强学生对
语句色彩义的理解和掌握。这个 “ 便条 ” 有三个毛病:一是语
人追逐某些东西,是贬义词,用于形容艺术爱好者对齐白石国 画的热爱,感情色彩同样有失妥当。 答案 D
温馨晨读篇
自主学习篇
合作探究篇
训练落实篇
审美写作篇
中班语言学习中的色彩与形状认知

中班语言学习中的色彩与形状认知在中班的语言学习过程中,色彩与形状认知起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引入丰富多彩的色彩和各种形状的元素,可以培养孩子的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以及认知能力。
本文将从色彩和形状两个方面探讨中班语言学习中的相关问题。
色彩在中班语言学习中的应用中班孩子的眼界逐渐开阔,开始对周围的世界产生浓厚兴趣。
通过色彩的引入,可以激发孩子的好奇心和创造力,促进其语言学习的积极性。
首先,在课堂中可以通过色彩元素来教授基本的颜色词汇。
例如,通过展示不同颜色的图文材料,引导孩子们学习如红、蓝、黄等基本颜色的名称。
同时,可以搭配相应的实物让孩子进行观察和辨认,增强对颜色的记忆和理解。
其次,可以利用丰富多彩的色彩创设情境,帮助孩子们描述和表达自己的感受。
例如,教师可以选择一些有趣的图片或卡片,要求孩子们根据不同的颜色进行情感表达,如“红色让我感到快乐”,“蓝色让我感到害怕”等。
通过这种方式,不仅能够提升孩子们的口语表达能力,还能够培养他们的情绪认知能力。
此外,在绘本故事的阅读过程中,运用色彩元素也能够增强孩子们的记忆力和理解能力。
教师可以选择一些图文并茂的绘本,重点讲解故事中出现的颜色所代表的含义和情感,通过问答等方式激发孩子们的思考和讨论,提高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
形状在中班语言学习中的应用形状是中班语言学习中的另一个重要元素。
通过形状的引入,可以帮助孩子们认识物体、描述物体以及理解空间关系,从而提升他们的语言表达和思维能力。
首先,在中班的日常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图形卡片或实体物品,引导孩子们学习形状的名称和特征。
例如,可以给孩子们展示圆形、方形、三角形等基本形状,并要求他们辨认并描述不同形状的共同点和区别。
通过这种方式,孩子们可以更好地掌握形状的概念和使用。
其次,可以通过游戏和手工活动等形式,让孩子们亲自动手制作各种不同形状的物品。
例如,教师可以提供纸张、剪刀和胶水等材料,引导孩子们剪出不同形状的图案并进行拼贴。
淡妆浓抹总相宜——语言的色彩[1]
![淡妆浓抹总相宜——语言的色彩[1]](https://img.taocdn.com/s3/m/0b926246e518964bcf847c7e.png)
“闹”字不仅形容出红杏的众多和纷繁, 而且,它把生机勃勃的大好春光全都点染出来了 “闹”字不仅有色,而且似乎有声,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 “着一‘闹’字而境界全出。”
2.判断下面各句中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 A、成都五牛俱乐部一二三线球队请的主教练 及外援都是清一色的德国人,其雄厚财力 令其他甲B球队望其项背。 B、为了救活这家濒临倒闭的工厂,新上任的 厂领导积极开展市场调查,狠抓产品质量 和开发,真可谓处心积虑。 C、齐白石画展在美术馆开幕了,国画研究院 的画家竞相观摩,艺术爱好者也趋之若鹜。 D、北京大学“五四剧社”为百年校庆排练的 话剧《蔡元培》是否会以全新的风格出现 在舞台上,大家都拭目以待。 答案D
高考真题体验
从今年5月1日起,我国在室内公共场所实 行全面禁烟。请你为校园内的禁烟提示牌编 写一条温馨提示语。要求:1符合场景2语 言表达简明、生动、得体3不超过20 字(4分)
• 书香何需烟草香 • 祖国花朵正娇嫩,请君勿用烟草熏
某中学文学社举办“感动心灵—— 我最崇敬的课文人物”评选活动,请从 入选的蔺相如和刘和珍中任选一位, 为其写一则颁奖词。要求:1请先将所 选人物姓名写在答题卡上,然后写颁奖 词;2符合人物特征;3语言表达生动、 连贯、得体;4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 (4分)
“色彩词”与“色彩义”
色彩词,即表示颜色的词。 色彩义,指语言中名词、动词、形容词 等实词,通常在其固有词汇意义之外 还包含由于人们的主观态度而产生的 附加意义。
分组探讨
• 词义的语体色彩 • 词义的感情色彩 • 词义的形象色彩 • 试题类型
语言表达之形象化

形象化语言总是离不开有一定内涵和情意的事物,这些事物大多是附着生活色彩的常见对象,她能链接起读者的生活经验,从而搭建“画面速成”的平台,易于感受,易于体会,易于接纳。
如:1,对公鸡来说,麦粒胜过钻石。
(“麦粒”和“钻石”都是具体可感的事物,皆宜比喻实用性和审美性内涵。
)2,时光的剪刀总是让奔驰的幸福戛然而止。
(“剪刀”这种东西总让人想到犀利锐利,这就让时光的无情具体可感了。
)3,作文如攻玉,今日攻去石一层,而玉微见,明日又攻去石一层,而玉更见,再攻不已,石尽而玉全见矣。
(“玉”“石”皆为形象可感之事物,“琢石现玉”用于展现写作过程由粗到精,实为恰当。
)4,当野猫一时糊涂,它就成了家猫,清醒过来,它还可以反悔要自由;当家猫一时高兴,它就成为野猫,兴头过去它还可以反悔要安稳。
(“野猫”“家猫”我们再熟悉不过,甚至能想象到它们的细致模样。
)5,满腹经纶却不会为人处世,就像带着满袋黄金上街,却没有打电话的零钱。
(“满袋黄金”其价值之高,“打电话的零钱”其价值之低,两相映衬,其情商窘迫之感毕现。
)6,风像一把梳子,舒畅地梳理暮色、枝条、瓦棱、街道和忙碌了一天的人们。
(“梳子”梳理之舒坦,谁没试过?)此类形象句的物象,其实大多数都是比喻中的喻体,因其直观可感,贴切生动,而使所写对象清晰明了,传神到位。
因此可以这样说,比喻手法运用得越好,形象化程度就越高。
色彩是构成画面的主要元素。
形象的画面离不开色彩的渲染,色彩的涂抹能使画面具有鲜明的效果,直接着色和间接着色(不直接出现颜色的词,而通过物体自身间接表现),将使感受更直接,画面感更强烈。
所以,语言在进行形象化的表达时,不妨多调进(加入)一些色块颜料(表现颜色的词),使画面流光溢“彩”,历历在目。
1,天是灰色的、路是灰色的、楼是灰色的、雨是灰色的、在一片死灰中走过两个孩子、一个鲜红、一个淡绿(“灰色”的背景下,“鲜红”和“淡绿”更加显眼,不管它们代表什么,至少是一种明媚。
语言的色彩

辨清感情色彩——合作探究一
1、辨明褒贬
• 例1:他出狱后,仍不思悔改,和一个盗车犯同心 同德,半年之内偷了三辆摩托车。
分析:“同心同德”指思想统一,信念一致 , 是个褒义词。犯了褒词贬用的错误。 • 例2:这些年轻的科学家决心以无所不为的勇气, 克服重重困难,去探索大自然的奥秘 。
分析:“无所不为”是指“什么坏事都敢干”, 此处贬词褒用了 。
余爷爷: 看望 惊悉阁下病了,父亲让我登门造访,未能 听说 见面。现馈赠鲜花一束,祝早日康复! 送上 小宇 6 月7 日
您
2、(2010全国卷)下列各句中,加红的成语使 用正确的一项是( B)
A、现在我们单位职工上下班或步行,或骑车,为的是 倡导绿色、地毯生活。尤为可喜的是,始作俑者是我 们新来的局长。 B、几年前,学界几乎没有人不对他的学说大加挞伐, 可现在当他被尊奉为大师之后,移樽就教的人简直要 踏破他家的门槛。 C、他是当今少数几位声名卓著的电视剧编剧之一,这 不光是因为他善于编故事,更重要的原因是他写的剧 本声情并茂,情节曲折。 D、旁边一位中学生模样的青年诚恳地说:“叔叔,这 些都是名人的字画,您就买一幅吧,挂在客厅里不仅 美观大气,还可附庸风雅。”
给下面的句子按不同的色彩义分类。
A、我父亲终于决定送我出去留学,附加条件是:不准娶个红毛 绿眼睛的外国婆子回家,这一点,我倒是“遵命”了。(黄 佐临《旧社会回忆点滴》) B、绿幽幽的竹园,绿生生的瓜,绿油油的菜畦,绿翠翠的豆 荚……(张宣强《农家》) C、头上扎着白头绳,乌裙,蓝夹袄,月白背心……(鲁 迅《祝 福》) D、我国严禁黄色刊物出版发行。 E、独裁政权沉云黑,解放旌旗满地红。(朱德《寄南征诸将》)
辨清感情色彩——合作探究四
4、区别轻重
1、语言的三种色彩

语言的三种色彩——没有用词的准确、鲜明和生动,就不可能产生表达上的精当贴切、简洁明晰、幽默风趣和含蓄深刻等效果。
感情色彩、语体色彩、形象色彩一、感情色彩(褒义、贬义、中性)(1)“聪明”:考的这么差,你也太“聪明”了。
(褒词贬用)(2)“偷偷地”:小草偷偷的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朱自清《春》,贬词褒用。
)(3)“包袱”:不听话的学生往往是班级的“包袱”。
(中性词贬用)(4)给我一个作文题,我会写下一段富有感情色彩的优美句子:二、语体色彩(口语、书面语;文学语体、应用语体;普通用语、专业术语等等)(1)同样是表达“死亡”的意思,“作古”用于文言,“老了”用于口语;“遇难”表示庄重、严肃(用于应用文体),“仙逝”具有宗教色彩(用于文艺体裁)。
(2)盐,它的化学名称是“氯化钠”。
前者是普通用语和,后者是专业术语,专业术语一般不会用在日常生活对话中。
(3)给我一个作文题,我会写下一段富有语体色彩的优美句子:三、形象色彩(色感、形感、动感、声感等)(1)色感:白居易的《忆江南》:“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红胜火、绿如蓝”,明丽的色彩塑造了鲜明的形象。
(2)形感:喇叭花、鹅卵石,灯笼裤、斑马线、斑马、驼背、白头翁……它们的突出的特点是,让人们很容易地联想到所指事物的外在形状,所以称之形感。
(3)动感:有些词的意义能让人产生特殊的动感。
如席卷,会让人联想到用席子卷的这样一系列的动作,从而给人一动作快,范围大的感觉。
而蚕食则让人们想到蚕不分昼夜沙沙吃蚕叶这样的动作行为,从而给人一种连续不断地侵食这样一种动感。
一些带如字的词常带有动作感:暴跳如雷、血流如注、泪如雨下、不绝如缕等。
像点头哈腰、东倒西歪、俯首帖耳等词也是对存在事物的动作状态的直接的描写。
(4)声感:有些词能给人以如闻其声的感觉。
这些词多为拟声词如呵呵,哈哈,嘻嘻,啧啧,喔喔,咩咩,嘀嘀、嗒嗒等。
看到这些词自然会联想到自然界的一些声音,这也是其形象色彩的特点之所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体会语言的形象色彩
作者:伏瑞霞
来源:《初中生世界(初一年级)》2006年第07期
你想把作文写得形象生动吗?如果想,那么就不能漠视词语的色彩。
词语有感情色彩,比如褒义词、贬义词,这是大家都熟悉的,但还有一类词语具有另一种色彩——形象色彩,这一点可能许多人都没留意。
“词的形象色彩”是指由词内部的组成成分所引起的对事物视觉形象或听觉形象的联想。
如:同是描写黄颜色,“鹅黄”会使人联想到小鹅绒毛的颜色,“杏黄”会使人联想到杏的颜色,“橘黄”会使人联想到橘子皮的颜色,“金黄”则会使人联想到黄金的颜色。
这里每个词都会使人联想到某一事物的具体形象,这种联想就是词的形象色彩。
在语言中,用摹状、拟声方法构成的词语大都具有明显的形象色彩。
如“天蓝”、“桃红”、“鹅卵石”、“狮子狗”、“马尾松”、“席卷”、“俯身”、“侧耳”等都是以摹状方法构造的词语,它们都会引起人们对事物视觉形象的联想;“蝈蝈”、“布谷鸟”、“乒乓球”等都是以拟声方法构造的词语,它们都会引起人们对事物听觉形象的联想。
除了上述这一类的词外,像我们所熟悉的动词中有很多本身也具有形象色彩,像“伸”、“缩”、“攀”、“钻”、“挤”等。
修辞手法中拟人、比喻这两类也极具形象色彩。
如:远看长城,它像一条长龙,在崇山峻岭之间蜿蜒盘旋。
这个句子用读者熟悉而又喜爱的“长龙”来比喻“长城”,给人飞舞之感,气势壮观,形象生动。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句中各种果树会像人一样“争着、抢着”来开花,让人联想到一片绚烂的春景。
这也告诉我们,写作中不光要充分运用词语的形象色彩,还要考虑到句子的形象色彩,要将有形象色彩的一类词语和各种有描摹作用的修辞联合使用,这样就能使表达生动形象起来。
我们先从鲁迅先生的文章中来看看有形象色彩的词语的运用。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写道:“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
”
这一段中那些加了点的词语都是极具形象色彩的词。
“长吟”从听觉上引起我们对蝉鸣叫声的联想,耳畔仿佛真的听到了夏季的蝉鸣。
其他几个词语则全是从视觉方面让人产生联想。
写静态的菜畦、井栏、皂荚树和桑葚时,就让人联想到它们的颜色、质地、形状;而写动态的黄
蜂、叫天子时,人的眼前就能那么真切地见到它们的形象。
你看那黄蜂,身子是“肥胖”的,此时正“伏”在菜花上,想是那花的香味吸引了它,让它贪婪地“伏”在花上,不肯离去了吧?那叫天子一定是非常的敏锐,你看,它可能是发现有一群孩子朝着它的方向走来,便极迅捷地“直窜”云霄,任凭孩子们在它身后惊叫了。
百草园里的神奇、美丽、欢乐,应该是由许多这一类富有形象色彩的词来表现的吧?假如我们将这段中那些加了点的词语从原文中删除会怎样?那一定会索然无味。
请阅读以下文句,然后闭上眼睛想一想它所描述的画面。
“我想起那参天碧绿的白桦林,标直漂亮的白桦树在原野上呻吟;我看见奔流似的马群,深夜嗥鸣的蒙古狗,……我想起红布似的高粱,金黄的豆粒,黑色的土地,红玉的脸庞,黑玉的眼睛……”此时我们仿佛就置身于端木蕻良描绘的关东原野。
那么真切、那么生动的表达效果,也是来源于上文中那些加了点的富于形象色彩的词。
其他名家作品也是如此。
请大家回忆朱自清的《春》、老舍的《济南的冬天》等名篇,它们带给我们美的享受的同时,不也在告诉我们要把文章写得生动形象就要学会运用语言的形象色彩吗?其实不只是写景,写人也一样。
请看下面的句子:
“孩子们呵着冻得通红,像紫芽姜一般的小手,七八个一齐来塑雪罗汉。
”句子中通过“呵”这个动词和“像紫芽姜一般”的比喻,不仅能让人们清晰地看到孩子们手的颜色和形状,更让人们看到了孩子们在雪中玩耍时的快乐。
“生长得一张黑中透红枣子脸,满口白白的糯米牙,穿了身毛蓝布衣裤,腰间围个钉满小银片和花葱绿布围裙,脚下穿双云南乡下特有的绣花透孑L鞋,油光光辫子盘在头上。
”这段肖像描写写的是昆明附近村中女子的形象,那脸膛、那牙齿,以及那服饰的地方特征是那么鲜明,读者绝不会将她们与江南女子或是北方女子混淆不清。
其实每一篇、每一段描写环境或人物的优美篇章中,无不运用了有形象色彩的描摹性词语和修辞。
由此看来,要想使自己的文章写作有文采,生动形象,就要学会运用语言的形象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