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湿疹经验方
中药治疗湿疹方法

中药治疗湿疹方法
中药治疗湿疹方法包括以下几种:
1. 桂枝茯苓丸:此方适用于湿热型湿疹,具有清热解毒、祛湿止痒的功效。
2. 达英丹:适用于慢性湿疹,具有清热、解毒、祛湿的作用。
3. 金银花、连翘、黄连等清热解毒中药:适用于湿热病邪所致的湿疹,可以清热解毒、消肿止痒。
4. 石斛、知母、炒麦芽等清热凉血中药:适用于湿热郁血型湿疹,可以清热凉血、解毒消肿。
5. 当归、白芍、柴胡等活血化瘀中药:适用于血瘀型湿疹,可以活血化瘀、清热解毒。
需要注意的是,中药治疗湿疹时应根据个人的体质和病情选用适当的药物。
同时,中药治疗湿疹需要在专业中医的指导下进行,避免不当使用或药物反应等问题。
最好结合中医辨证论治的方法,综合考虑体质、病情、病因等因素,因此建议您咨询中医师或前往正规中医医院就诊。
8个中药治疗湿疹的偏方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8个中药治疗湿疹的偏方
导语:湿疹是一种常见的、由多种内外因素引起的表皮及真皮浅层的炎症性皮肤病。
根据发病时皮肤损伤程度,可分为急性、亚急性和慢性三类型,中医根...
湿疹是一种常见的、由多种内外因素引起的表皮及真皮浅层的炎症性皮肤病。
根据发病时皮肤损伤程度,可分为急性、亚急性和慢性三类型,中医根据湿疹的种类,提供了一些治疗湿疹的偏方,这些偏方均是使用中药方剂,对不同类型湿疹进行治疗。
湿疹的特点为对称性、渗出性、瘙痒性、多形性和复发性等。
它可发生于任何部位,常见于面部、耳后、四肢屈侧、乳房、手部、阴囊、肛门等处。
8个中药治疗湿疹的偏方
1、取炉甘石30克,孩儿茶20克,冰片10克,共研成细末,贮瓶备用,有渗出液者可用上药撒之,无渗出者用麻油调匀涂擦患处,每天2次。
适用于急性湿疹。
2、取生蒲黄、龙骨、乌贼骨各等份,研成细末,过筛,将此粉直接撒于患处,渗液湿透药粉时,再继续撒药。
再用药时,不要将原已干燥的药粉去掉。
适用于急性湿疹渗液多者。
3、取黄柏、龙胆草、苦参各30克,共研成细末,瓶装备用,有渗出液者可用药粉撒之,无渗出液则用麻油调匀涂擦患处,每天2次。
该偏方适用于亚急性湿疹。
4、取滑石、五倍子、明矾各15克,蛋黄油适量,滑石、五倍子、明矾共研成细末,再用蛋黄油调成糊状,外涂患处,每天2次。
适用治疗阴囊湿疹。
5、取大枫子50克,苦参50克,蛇床子15克,浮萍15克,荆芥15克,川芎15克,苍耳子30克,仙鹤草30克,加水1500~2000毫
常识分享,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
【名医赵炳南治湿疹秘验方】《全虫...

【名医赵炳南治湿疹秘验方】《全虫...国家级名医赵炳南《全虫方》【组成】全虫(全蝎)6g,皂刺12g,猪牙皂角6g,刺蒺藜15~30g,炒槐花15~30g,威灵仙12~30g,苦参6g,白鲜皮15g,黄柏15g。
【功效】熄风止痒,除湿解毒。
【主治】慢性湿疹,慢性阴囊湿疹,神经性皮炎,结节性痒疹等慢性顽固瘙痒性皮肤病,属风湿内侵,结为湿毒者。
【用法】每日1剂,水煎2次,早晚分服。
【方解】方以全虫、皂刺、猪牙皂角为主要药物,其中全虫性辛平入肝经,走而不守,能熄内外表里之风;皂刺辛散温通,功能消肿托毒,治风杀虫;猪牙皂角能通肺及大肠气,涤清胃肠湿滞,消风止痒散毒。
盖“热”性散、“毒”性聚,若欲祛其湿毒,非攻伐内托辛扬不得消散,而全虫、皂刺、猪牙皂角三者同伍,既能熄风止痒,又能托毒攻伐,对于顽固蕴久深在之湿毒作痒,用之最为相宜。
白鲜皮气寒善行,味苦性燥,清热散风,燥湿止痒,协同苦参以助全虫祛除表浅外风蕴湿而止痒;刺蒺藜苦温,祛风“治诸风病疡”“身体风痒”,有较好的止痒作用,刺蒺藜协同驱风除湿通络的威灵仙,能够辅助全虫祛除深在之风毒蕴湿,而治顽固性的瘙痒;脾胃气滞则蕴湿,湿蕴日久则生毒,顽湿聚毒客于皮肤则瘙痒无度,故方中佐以炒枳壳、黄柏、炒槐花,旨在行气清胃肠之结热,以期调理胃肠,清除湿热蕴积之根源,标本兼顾,寓意较深。
【加减】限局性或泛发的慢性湿疹、阴囊湿疹、神经性皮炎、结节性痒疹等,如用之不应,可加乌梢蛇;如瘙痒甚烈,皮损肥厚,明显色素沉着或伴有大便干燥者,可加川军(大黄)9~15g。
【点评】本方对于慢性顽固的瘙痒性皮肤疾病偏于实证者最为相宜。
而对于血虚受风而引起的隐疹(如皮肤瘙痒症)不宜用,除非患者素来体质健康,外受风邪,复因搔抓,皮肤苔癣样变,瘙痒无度者,尚可加减使用。
运用本方时,如瘙痒甚烈,皮损肥厚,明显色素沉着者加用川军,一般都惧其通下太过,岂不知川军能活血破瘀,少用则泻下,多用反而厚肠胃,与诸药相配合不但止痒功效增强,而且可以促进肥厚皮损的消退。
湿疹中医治疗7大药方

6.温阳除湿水剂
生川乌10g,生草乌10g,艾叶15g,大风子20g,威灵仙30g,红花15g,地肤子20g,苦参20g。每日1剂,加水煎取2000ml,温泡手足,每次30分钟,每日2次,3周为1个疗程。治疗期间双手忌直接接触食物和各种洗涤用品。
“湿性重浊黏腻”,“湿为阴邪,易阻遏气机,损伤阳气”,久之,阳气不能到达四肢末端,掌跖失于温润,湿邪因而停滞,局部气血瘀闭,肤络不畅.肌肤失养而成本病。故以温通经络、除湿润肤为治疗大法。方中牛川乌、生草乌、艾叶、大风子有温通气血、透达经络之作用,其中川草乌、大风子还有除湿作用;威灵仙通行卜二经络且祛风湿;红花活血通络;地肤子、苦参除湿止痒。诸药相配,则阳气至,经络通,气血畅,湿邪除,肌肤自然润泽。
根据湿热、脾虚、湿阻、血虚风燥、瘀毒积聚等不同证型,随症加减治疗。方中龙胆草性味苦寒,功在燥湿清热,入肝胆膀胱经,苦寒沉降,长于清泻肝胆实火、三焦湿热;黄芩、黄柏、苦参清热燥湿,泻火解毒,三药共辅龙胆草清利三焦实热而燥湿;蛇床子燥湿祛风杀虫;车前草长于利湿消肿兼可清热。六一散中滑石性寒而滑,寒能清热,滑可利窍,除膀胱之热结而通利水道;甘草清热解毒。故六一散能利水消肿,兼可清热除烦止渴,釜底抽薪,标本兼治。生地、丹皮、赤芍凉血消斑,其中生地甘寒,既可凉血泻热,又善养阴生津,佐苦寒之剂免伤阴分;赤芍酸寒,能泻能散,既可凉血活血,又能泻肝火;丹皮苦寒,可清热凉血消斑。三药配合既可清热利湿,凉血消斑,又免过用寒凉而伤阴。板蓝根、马齿苋功在清热解毒,防治毒热湿邪,并能凉血消肿。全方诸药配合,共奏清热除湿、凉血解毒之功,使热清湿利而皮疹得消。药理研究证实,黄芩具有抗炎、抗变态反应以及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等作用;生地黄具有皮质激素样免疫抑制作用;马齿苋、甘草等均有抗过敏作用。诸药配合起到抗过敏、抗炎、免疫抑制等作用,辨证施治,对症治疗,相得益彰,疗效稳定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27种偏方调治湿疹

27种偏方调治湿疹27种偏方调治湿疹偏方一、竹节菜粥配方:竹节菜50克(干品30克),粳米300克。
制法:将竹节菜加水煎汤,去渣后入粳米,再加水煮成粥。
功效:清热利湿除风,适用于风热型皮肤湿疹、阴部瘙痒等症。
用法:每日早、晚2次,温热顿服。
偏方二、芹菜汤配方:芹菜250克制法:将芹菜洗净切碎煎汤取汁。
功效:适用于风热型急性湿疹。
用法:当茶饮,连续服用。
偏方三、绿豆薏米海带汤配方:绿豆40克,薏苡仁30克,海带20克,红糖适量。
制法:将前三味洗净,加适量水煲汤功效:适用于风热型湿疹。
用法:加红糖服食,每日1~2次。
偏方四、白菜根汤配方:白菜根200克,银花、紫背浮萍、土茯苓各20克,红糖适量。
制法:将白菜根洗净,与其余三味一起加水煎汤。
功效:适用于风热型湿疹。
用法:加适量红糖调服,每日1~2次。
偏方五、苍耳子防风膏配方:苍耳子60克,防风60克,红糖25克。
制法:将苍耳子、防风加水浓煎熬膏,加红糖调匀即可。
功效:适用于风热型急性湿疹。
用法:每次取2汤匙。
偏方六、青黛滑石粉配方:青黛、滑石粉、黄柏各15克,冰片9克,麻油适量。
制法:将前四味药共研为细末,用麻油调成糊状。
功效:清热除湿,适用于风热型急性湿疹。
用法:每日1剂,连服1周。
偏方七、马齿苋外敷方配方:鲜马齿苋200克。
制法:将马齿苋洗净,加半盆水煮3分钟,去渣。
功效:清热祛风,适用于风热型急性湿疹。
用法:将新毛巾置马齿苋汤中浸透,湿敷患处,每日3次,每次40分钟。
偏方八、鱼腥草外洗配方:鲜鱼腥草100克(干草减半)制法:先将适量水烧开,再放入鱼腥草煎3~5分钟即可。
功效:清热除湿,适用于风热型阴囊湿疹。
用法:冷却后,用纱布蘸药液洗患处,每日1~2次,可根据病症连续洗7~10天。
偏方九、苦参蛇床汤配方:苦参、蛇床汤各15克。
制法:将苦参、蛇床子加适量水,煎取药液。
功效:清热除湿,适用于风热型阴囊湿疹。
用法:将药液倒入盆中,先用热气熏洗患部(防止水烫伤),待水不烫时,再用药液洗患处,坚持洗20分钟左右,然后擦干。
湿疹最佳治疗土方法

湿疹最佳治疗土方法湿疹最佳治疗土方法:1、食盐6克,明矾15克,开水冲化洗患处。
2、红枣10枚,扁豆30克,红糖适量。
将前2味加水煮烂熟,加人红糖,服食。
3、绿豆粉加冰片少许,涂患处。
每天1至2次,数次可愈。
4、赤小豆研成细粉状,用鸡蛋清调匀后搽患处,每日2次。
连用3天。
5、黑豆油:黑豆油30毫升,黄蜡15克,共熔化成膏状。
每天2次。
外用1周。
6、淮米:淮米微炒,研成细粉,渗出液多者,将药粉直接撒上,每日3-5次。
渗液少者用香油调成糊状外搽。
7、薏苡仁,粳米各30克,冰糖少量。
将薏苡仁,粳米共煮成粥,再放入少量冰糖,做点心食用。
8、竹节菜(干品30克)50克,粳米100克。
竹节菜加水煎汤,去渣后人粳米,再加水煮稀稠粥,每日早、晚革2次。
温热顿服。
湿疹最佳治疗土方法:系统治疗1、抗组胺类药物传统抗组胺药多有中枢镇静作用,如扑尔敏,4-8mg,每日3次口服;去氯羟嗪,25mg,每日3次口服;赛庚啶,2mg,每日3次口服。
新一代抗组胺药较少或无中枢镇静及口干等副作用,亦可选用。
如西替利嗪,10mg或左西替利嗪(商品名优泽),5mg,每日1次口服,氯雷他定(商品名开瑞坦),10mg或地氯雷他定(商品名恩理思)5mg,每日1次口服,咪唑斯汀(商品名皿治林),每日1次口服,可酌情选择其中1-2种。
对小儿较安全的药物是0.2%苯海拉明糖浆,剂量每日1ml/kg,分3次口服;或氯苯那敏,2mg,每日3次口服。
2、非特异性脱敏治疗10%葡萄糖酸钙,10ml或硫代硫酸钠,0.64g用注射用水10ml溶解后,每日1次静脉注射;或合用5%-10%葡萄糖液500ml内加维生素C2.0-3.0g,每日1次静脉滴注;也可用甘草酸二铵(商品名甘利欣)150mg或复方甘草甜素注射液(商品名美能)40-60ml,加入5%葡萄糖液500ml中,每日1次静脉滴注,1-2周为1疗程。
2、也可酌情使用纯中药制剂的立安昕湿立停,婴儿可用湿康宁。
湿疹中药处方大全

湿疹中药处方大全湿疹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病,常见于婴幼儿和成人。
它的症状包括皮肤红肿、瘙痒、起泡、渗液等,给患者带来很大的痛苦。
中医认为湿疹多由体内湿热、血热、气滞等病理因素引起,因此治疗湿疹常采用中药疗法。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湿疹中药处方,供大家参考。
1. 黄连阿胶汤。
组成,黄连、阿胶、黄芩、连翘、泽泻、栀子、车前子。
功效,清热燥湿,凉血解毒。
适用于湿热病毒所致的湿疹,皮肤红肿、瘙痒、有渗液等症状。
用法用量,上述药物共研细末,每次取10克,开水冲泡后加入适量蜂蜜调味,每日2次。
2. 逍遥散。
组成,黄芩、连翘、泽泻、栀子、车前子、木通、藿香、决明子、茯苓。
功效,清热燥湿,利湿解毒。
适用于湿热蕴结引起的湿疹,皮肤瘙痒、热痛、有渗液等症状。
用法用量,上述药物共研细末,每次取10克,开水冲泡后加入适量蜂蜜调味,每日2次。
3. 苍术导滞汤。
组成,苍术、厚朴、枳实、法半夏、生姜、甘草。
功效,燥湿导滞,理气止痛。
适用于湿热痰滞所致的湿疹,皮肤瘙痒、热痛、有渗液等症状。
用法用量,上述药物共研细末,每次取10克,开水冲泡后加入适量蜂蜜调味,每日2次。
4. 茯苓白术汤。
组成,茯苓、白术、甘草、干姜。
功效,健脾渗湿,清热解毒。
适用于湿热蕴结引起的湿疹,皮肤红肿、瘙痒、有渗液等症状。
用法用量,上述药物共研细末,每次取10克,开水冲泡后加入适量蜂蜜调味,每日2次。
以上是一些常用的湿疹中药处方,但在使用这些处方前,建议患者先去医院就诊,由中医师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进行辨证施治,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同时,患者在服用中药的过程中应注意饮食调理,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多食用清淡易消化的食物,保持心情舒畅,避免情绪激动。
另外,中药治疗需要一定的时间,患者应坚持按时按量服药,不宜盲目减量或停药。
希望患者能够早日康复,摆脱湿疹的困扰。
古今治疗湿疹处方全集

古今治疗湿疹处方全集1.四物消风汤《外伤科学》组成:当归三钱、川芎二钱、赤芍四钱、干地黄五钱、防风二钱、荆芥穗二钱、白鲜皮五钱、生薏仁六钱用法:水煎服功用:养血祛风。
主治:慢性湿疹、神经性皮炎、荨麻疹。
2.龙胆草擦剂外《赵炳南临床经验》组成:胆草十斤用法:水煎、第一次加水二十升、开锅煮1小时,第二次加水十升,开锅后煮40分钟。
两次药液合并,过滤、浓缩为9600毫升,装瓶。
涂于患处。
功作:清热解毒、止痒止痛主治:急性亚急性湿疹,过敏性皮炎、日光性皮炎、小儿痱子、丘疹性荨麻疹、急性荨麻疹、毛囊炎等。
3.龙骨散外《赵炳南临床经验集》组成:龙骨三两、牡蛎三两、海螵蛸三两、黄柏十六两、雄黄三两、滑石粉一两。
用法:直接扑上、或油调外用功用:解毒收敛。
主治:湿疹(湿疡)、接触性皮炎(湿毒疡)、脂溢性皮炎、趾间足癣(臭田螺)。
宜禁:化脓性陈旧肉芽疮面禁用。
4.四黄散外《疡科心得集家用膏丹丸散方》组成:大黄一两、黄柏一两、黄芩一两、川连五钱、尖槟榔一两、老松香一两、熟石膏三两、厚朴一两、寒水石二两用法:上为末,香油调搽。
主治:一切面疱痛疮、湿疮、坐板疮、烫火疮。
5.石膏枯矾膏外《中医皮肤病学简编》组成:煅石膏18克,枯矾18克、雄黄6克、冰片1克用法:上为极细末、加凡土林187克、调成软膏外用。
主治:阴囊湿疹。
6.石膏白及膏外《中医皮肤学简编》组成:煅石膏62克、白及末31克、密陀僧21克、铅粉15克、枯矾9克。
用法:上为极细末,加凡土林125克,调成泥膏外用。
主治:阴囊湿疹。
7.甘草水外《中医皮肤病学简编》组成:甘草(切碎)40克用法:加水2000毫升、煮沸过滤,冷后备用。
取5.6层重叠纱布,浸于2%甘草水溶液,外敷患处,每1、2小时换用湿敷1次。
主治:急性湿疹、湿润糜烂、流水淋漓。
加成:可加冬桑叶30克,或五倍子10克,水煎做冷湿敷。
8.五枝洗剂外《中医皮肤病学简编》组成:榆树技、柳树枝、桑树枝、槐树枝、桃树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治疗湿疹经验方(外用),排序不分先后,仅供参考:
1)用白醋泡水洗脸:很有用,两天湿疹就消了。
可以经常洗用来做为日常保健和预防。
贴子里推荐的比例是醋和水1:3,但我觉得可能太酸了,我用的是差不多1:6的样子,醋是普通的白醋,如果浓缩的醋比例就不是这样了。
2)金银花煮水。
每天擦洗次数不限,不要太烫的水洗,稍微温一点。
要是长痱子的,也可以用来洗澡,洗头(煮得淡一点)。
药房有两种买,记得是买专门洗澡的,还有一种是煮水喝的
3)茶叶水:前一天晚上泡好一碗茶叶水,稍浓一些不要紧,第二天使用,就用冷水,不管天有多冷,要坚持给他用冷茶叶水洗脸,已破掉的地方不要碰到。
一天洗四到六次,一般情况下,三天见效果。
这个方法对轻微者有效,只是不知对重者有无效果。
宝宝1个多月的时候也是湿疹很厉害,月嫂天天用茶叶水给她洗头。
一个礼拜不到就好了。
另外好像茶叶加冰片泡的水对湿疹也有效,具体比例不详。
4)艾叶煮水洗澡,每天一次。
5)擦蜂皇浆,虽然粘粘的,但是效果很好。
6)豆腐水:每天用豆腐水洗澡,三天就好了。
豆腐水就是豆腐房做豆腐出来的水,没有副作用的。
7)用生土豆切片涂在患处两三天就能好。
8)口水是最管用的,用口水涂抹小孩的脸,坚持2个星期就好了。
9)擦点小麻油,无副作用,且内含抑制湿疹的东西,只是见效不是十分快,三、四天才行。
10)鸡蛋馏油:鸡蛋7个,煮熟取蛋黄,锅内放麻油50~100克,文火将蛋黄内油熬出,待蛋黄呈焦糊状即可,去渣留油、后冷却备用。
皮损处,先用双氧水清洗,然后敷上鸡蛋黄油,外用纱布包扎,三五天即愈。
11)用母亲的乳汁给孩子洗脸,效果也很不错。
12)芦荟涂脸。
13)蒸米饭团:取一洁净纱布,包裹刚蒸熟米饭一团(网球大小),温度以不烫伤婴儿为宜,轻轻在婴儿患处滚动,持续约十分钟,一日一至二次,一般一日可见效。
14)金银花、野菊花、蛇床子各10G,生甘草6G,煮水给宝宝洗澡擦身。
干性湿疹可洗患处,每日2—3次;湿性湿疹外洗后再涂黄柏软膏(黄柏粉3克、煅石膏粉9克、枯矾4.5克、青黛3克,加菜油适量调和),每日3—4次外用。
15)洋白菜(卷心菜):用开水烫过,半熟(或熟)都行,等温了,贴在宝宝的湿疹处,一天贴上几次,一、二天见效。
16)菠萝皮煮水。
拿一个菠萝,削皮,把削下来的皮用水冲洗一下,然后放进锅里加水煮,水开了再煮十几二十分钟的就好了。
放凉了用来搽洗有湿疹的地方。
17)50克黑豆加水煮烂,再慢火熬成浓汁,黑色粘稠状就成了。
晾凉后直接抹于患处,剩余的收集在小瓶里以后可再用。
18)夏枯草:取夏枯草150—200克,放入2500—3000毫升水中煮沸10—15分钟,去渣,倒入盆中,水温冷却至38℃—41℃。
操作者先一手托住患儿头颈、身体,一手用消毒小巾蘸液轻轻擦洗头面部数次。
然后将患儿全身仰卧浸于药液中,手托着颈部露出水面,再用方巾蘸药液淋于患儿未浸着部位约10—15分钟。
药浴完毕,置患儿于干净柔软的浴巾中擦干,有脓疱患儿用棉签的局部点擦龙胆紫少许,每日1次,连有3天。
一般药浴后4—6小时红斑会明显消退,第二天皮疹、疱疹减少,有脓疱疹者多在3天内全部结痂、脱落。
此法对幼儿湿疹、脓疱疮也有效。
19)用绿豆3两炒焦研成粉,用醋调匀涂患处,一日二次,连涂一星期可根治。
忌花椒、胡椒。
20)黄连30克,枯矾15克,黄研细末加凡士林适量,配成软膏外涂患处。
21)地肤子、蛇床子各15g,枯矾9g。
水煎浓液,每天1剂,分2次涂擦患处。
一般2—3剂痊愈
22)紫草油:紫草9克,用香油适量炸焦,待油成紫色捞出紫草即可,每日数次,用油涂患处。
23)用氯霉素眼药水滴洗患处,用过两三次后,湿疹症状会逐渐消失,皮肤完好。
具体做法:将患儿发红发痒的患处用湿开水洗涤干净,待晾干用干净纱布轻轻擦干之后,打开一支氯霉素眼药水滴于患处,使药液均匀,一二次便见效,三四次就痊愈,一日早、晚各一次即可。
24)用一份的黄连素混九份的凡士林,调好了以后,在他睡着的时候给他涂上,第二天早上你就会发现,这种小疹子不见了。
最重要的是,这种方法没有副作用。
25)糜烂渗出者可外用3%硼酸溶液湿敷,再外搽氧化锌油,渗液减少时外涂硼锌糊,每天2-3次。
26)败降草:煮水给宝宝洗澡,去痱子很好,还可以去湿疹。
中药店有卖,很便宜的。
27)乌贼骨适量研细粉,散敷湿疹处,每日数次,适用于有渗出者。
28)文蛤散:文蛤100克,川椒50克,轻粉3克。
将文蛤打成细块,炒至金黄,入川椒同炒至黑色,以起烟为度,入密封罐内封存。
第二日加入轻粉,共研细末。
香油调搽。
29)包云膏:松香末60克,硫磺末30克,研匀,麻油拌成糊状,摊于纱布上卷成如指头粗条,用线扎紧,再入麻油中泡1天,取出。
用火点一头,下用粗碗接着。
布灰陆续剪去,取所滴药油,浸冷水中一夜,外搽用,尤适合伴局部感染者。
30)生理盐水:我儿子的湿疹还流黄水(都是被蹭的,磨破了,就流水了),用生理盐水蘸湿纱巾,用湿润的纱巾敷在出黄水的患处20分钟左右,一天2-3次(具体时间和次数根据不同宝宝的不同的情况不同对待),我儿子出水最严重的时候,敷了一天就有效果了,连续敷了三天就完全结珈了,不流水了,等结住后再用药膏抹,其实最重要的就是不要让宝宝去蹭。
31)丹参茵陈煎:功能清热,祛湿,止痒,活血。
主治婴儿湿疹。
丹参30克、茵陈30克、苦参25克。
水煎,每日l剂,取1/5药液内服,余液外洗患处,每日2次。
32)涤毒祛湿汤:功能解毒祛湿清热。
主治婴儿湿疹。
苍耳棵30克(可用苍耳子15克代替)、蛇床子15克、白藓皮15克、苍术15克、苦参15克、生军15克、黄柏15克、地肤子15克.水煎取滤液待温凉后洗患处,每天1剂,早、中、晚各洗l次。
谢转,出自QBB版主拉拉。
33)地榆祛脂汤:功能祛脂。
燥湿,止痒。
主治脂溢型婴儿湿疹。
地榆20克、黄柏20克、野菊花20克、苦参20克、百部20克、白藓皮20克、蛇床子20克、他肤子20克。
每日1剂,加水2000毫升煎至1250毫升左右。
置盆内熏洗患处;每日洗3一5次,每次洗15分钟。
服药期间母、子均不宜吃肥腻食物。
34)生地榆、马齿苋、黄柏各20克,水煎外洗。
适用于急性湿疹渗液多者。
35)黄柏、银花、蛇床子各9克,苦参、黄连、白矾各6克,煎水500毫升,加水适量洗患处,每日洗2—3次,连洗3—5天。
36)中药外洗方以银花、连翘、野菊花、蒲公英、苦参、晚蚕砂、白藓皮、车前子为基本方。
流黄水者加熟大黄、六一散;脱屑者加土茯苓。
上药每日一剂,视病变范围煎成药液200至500毫升温洗,1日2次。
一般2至3日即可见效。
37)用1/4瓶霍香正气水兑水(一次性纸杯量),每天给宝宝擦洗患处,再涂上红霉素眼膏。
每天可以洗多次,效果好。
我宝宝湿疹很严重的,这个方法都治好了。
38)云南白药:治疗顽固性婴儿湿疹,可先将患处用双氧水清洗干净,然后用棉签蘸干,撒上一层云南白药,外用消毒纱布覆盖,胶布固定。
一般次日渗液明显减少,8-10天即可痊愈。
如果患处已有黄痂,可先以茶油涂患处,去除黄痂,再以野菊花100克加盐少许煎水,外洗患处,待干后即照上法以云南白药敷之。
39)湿疹散:青黛50克、滑石粉50克、煅石膏100克、轻粉50克、黄柏粉100克、煅海蛤粉50克、蛇蜕衣炭20克、冰片12克。
上药各研细末(过80目筛)再混均匀。
制用法:取湿疹散30克调白凡士林成膏,装盒备用,每盒20克。
在患部薄涂一层,一日2次,用药膏后忌用肥皂水外洗,临床使用中一般用药5~7天,皮损明显消失,丘疹红斑渐消、瘙痒减轻。
临床治疗中无论何型湿疹,均应给予钙剂口服或肌肉注射维丁胶性钙针剂辅助治疗,往往有非常显著的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