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考历史江苏二轮专版通史融会(三)工业文明的到
精选2019年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题 专题9 近代中国革命道路的新探索——五四运动至新中国成立前

专题九近代中国革命道路的新探索——五四运动至新中国成立前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英国某记者在《中国震撼世界》一书中说:“一般美国人认为,中国战争主要是民主与共产主义之间的战争……似乎没有人意识到,那么多中国人支持共产党,是因为共产党支持抗日战争期间人民自己建立的政权。
”该记者的看法()A.揭示全国民族抗战的重要意义B.反映抗日政权具有人民民主性质C.带有美国人的意识形态色彩D.揭示了当时中国政局变动的本质2.1948年4月30日,中共中央发布《纪念五一劳动节口号》,号召“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各社会贤达迅速召开政治协商会议,讨论并实现召集人民代表大会,成立民主联合政府”。
5月5日,包括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在内的各民主党派代表联名致电毛泽东,响应中共号召,拥护召开新政协。
对该宣言发布理解正确的是()A.背景是人民解放战争战略态势明显转折B.推动了内战局势的明朗和北平的解放C.标志着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的建立D.促成了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的胜利召开3.隋朝以来,长三角地区城镇化进程加快,鸦片战争前形成了“之”字型空间格局,到20世纪30年代初期,又发展演变成“∑”型空间格局(如图所示)。
这一变化()A.描绘了经济重心持续南移的过程B.奠定了上海远东经济中心的地位C.折射了近代中国经济发展的特征D.拉大了东西部经济发展的差距《申报》上发表的漫画,名为图中四个农家装束的老百姓在挖刨一棵写着“军阀”二字的老枯树。
B.人们渴望结束军阀混战局面C.知识分子发动群众改造社会D.五四运动推动思想观念解放8.1926年12月国民党广东省执行委员会各部门工作报告显示,当年广东省国民党党员中农民党员约占40%,工人占23%,学生占25%,商人不足10%。
这表明()A.国民党的性质已经发生根本性转变B.国民党获得了劳苦大众的有力支持C.广东省是开展国民革命的中心地带D.扶助农工政策在广东取得明显效果9.渭华起义是大革命失败后中共陕西省委领导的,以军事力量与农民运动相结合,在全国具有重大影响的起义之一。
2018年高考二轮复习通史反馈:近代后期的世界(18—20世纪初)——工业文明的到来-解析版-精选教育文档

近代后期的世界(18—20世纪初)——工业文明的到来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1.工业革命促进了世界市场的形成,统一的世界市场基本形成于()A. 15世纪末16世纪初B. 18世纪六七十年代C. 19世纪中后期D. 19世纪末20世纪初C试题分析:工业革命促进了世界市场的形成,统一的世界市场基本形成于19世纪中后期,第一次工业革命普遍结束时。
故选C。
A项错误,是新航路开辟时期,世界市场开始形成;B 项错误,18世纪六七十年代是早期殖民扩张时期,世界市场扩大;D项是世界市场最终形成时期。
考点:世界市场点评:世界市场的产生与发展,最明显的表现便是世界各地的生产和销售链接为一个整体。
其形成的过程也需要掌握:新航路开辟后开始形成;第一次工业革命后初步形成,第二次工业革命后最终形成。
此外世界市场形成发展的推动因素、影响也需要掌握2.下图是经济发展与环境关系图,符合其逻辑关系的是()A. ①是古代农耕文明时期,②是18世纪工业革命时期B. ①是古代农耕文明时期,②是19世纪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C. ③是18世纪工业革命时期,④是19世纪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D. ③是18世纪工业革命时期,④是20世纪信息文明时代A本题主要是对古今中外经济发展的认识和理解,考查学生解读材料信息和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根据所学知识,工业革命在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对环境质量产生了破坏,结合材料信息,①是中国古代农耕文明时期,②是18世纪时英国工业文明时期,③是19世纪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④是20世纪信息文明时代,A选项符合要求,故A 项正确;B选项中②判断错误,故B项错误;C选项中③④均判断错误,故C项错误;D选项中③判断错误,故D项错误。
故选A。
3.有史学家对世界近现代史进行阶段划分.如14~16世纪是“发现”的时代,是近代社会的准备;2O世纪90年代以来的世界是“剧变”的时代,是文明的新探索与创新,那么,20世纪上半期的阶段特征应是()A. “理性”时代B. “工业”时代C. “探索”时代D. “冷战”时代C本题主要考查对近代现代史不同阶段特征的认识,旨在考查再认再现相关所学的能力。
高考历史题型讲解——工业文明的兴起和拓展(18世纪60年代工业革命至20世纪初)

阶段二工业文明的兴起和拓展(18世纪60年代工业革命至20世纪初)政治方面(1)资产阶级代议制民主进一步完善。
1832年英国议会改革,君主立宪制趋向成熟;美国内战后,形成了两党对峙、交替执政的政党政治新局面,成为美国共和政体的一大特色;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颁布,德国确立了君主立宪制;187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颁布,共和政体最终在法国确立。
(2)俄国农奴制改革:为了挽救沙皇俄国统治危机,亚历山大二世实行自上而下的废除农奴制的改革,改革为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劳动力、资金和市场,开启了俄国近代化的进程,但改革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
(选修1)(3)日本的明治维新:面对内外危机,明治天皇实行自上而下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方面的改革,使日本逐渐摆脱不平等条约,成为亚洲的强国;为邻国提供重要的启迪和经验。
但改革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后逐渐走上对外扩张的道路。
(选修1)(4)社会主义运动的兴起与发展。
1848年《共产党宣言》发表,马克思主义诞生;巴黎公社是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第一次伟大尝试。
(5)拿破仑:法国大革命后,稳定统治秩序,反对外来干涉,颁布法典,确立了一些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原则,为资本主义发展扫除了一些障碍;但其恢复君主制,实行独裁统治;后期开展对欧洲的侵略战争,不值得肯定。
(选修4)经济方面(1)18世纪60年代,英国率先开始了工业革命,大机器生产取代手工操作,人类进入“蒸汽时代”;生产关系发生重大变革,生产结构和组织形式发生了革命性变化,城市化进程加快,社会关系也发生了重大变化;自然环境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坏,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体系初步形成。
(2)19世纪70年代后,主要欧美国家再次出现了技术革新的浪潮,以电力的发明和应用为标志,人类进入“电气时代”;促成了工业结构的巨大变化,生产和资本的集中产生垄断和垄断组织;列强加紧瓜分世界和资本输出,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思想方面(1)自由主义:工业革命后,自由竞争、自由贸易成为工业资产阶级的要求;自由主义思潮成为社会思潮的主流。
2019年江苏省高考历史试卷以及答案解析

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江苏卷)历史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题,每题3分,共计6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3分)据青铜器铭文,西周中后期,裘卫因经营手工业获得财富和地位,一位名叫矩的贵族用13块耕地,从裘卫那里换取了在王室仪式上穿戴的盛服和玉饰。
这一记载反映了()A.井田制度松动B.世袭制度解体C.抑商政策弱化D.礼乐制度崩坏2.(3分)《史记》载:“汉定百年之间,亲属益疏,诸侯或骄奢……大者叛逆,小者不轨于法。
”出现这种现象是由于汉初()A.实行察举制度B.独尊儒家学说C.实行郡国并行制D.全面推行郡县制3.(3分)唐代诗人刘得仁系皇亲国戚,其兄弟为达官显贵,而他“出入举场三十年,竟无所成”;唐宗室子弟李洞屡考不中,竟想去皇陵哭诉。
两人的经历反映了唐代()A.科举考试不重考生诗才B.选官制度阻断贵族入仕C.中央政府剥夺宗室特权D.科举取士体现公平公正4.(3分)宋时,太平州当涂县黄池镇“商贾所聚,市井贸易,稍稍繁盛。
州县官凡有需索,皆取办于一镇之内”。
据此可知()A.商税成为政府收入主要来源B.城市商业活动打破时空限制C.政府积极扶持市镇经济发展D.宋代市镇经济已经相当发达5.(3分)有学者认为,“传统上人们对贫穷抱有道德中立的认知”,但明朝晚期,“人们越来越怀疑贫穷是短视和懒惰的结果”。
这种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新兴资产阶级追求财富和物质享受B.商品经济发展导致社会价值观变化C.贫富分化和道德沦丧现象日益严重D.反正统思想成为当时社会主流思想6.(3分)清末,江苏某师范学校的校歌唱道:“经义治事,安定(北宋教育家胡安定)遗风,体用贵兼通。
旧学沉沦,新知潮涌,两端执乎中。
”歌词体现的理念是()A.全面复兴旧学B.排斥西方新学C.新学消解旧学D.崇尚中体西用7.(3分)清末《卖宁波脚带》:“宁波小脚啥好看,脚背高起一大段。
如何脚带竟出名,四乡八镇销场远。
(通史版)2019版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板块三 信息文明时代的世界与中国 第10讲 现代工业文明的转型——两次世

苏俄(联)探索社会主义道路中的农业举措的评价
(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余粮收集制超越了生产力发展水平,挫伤了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后期引起农民的不满。
(2)新经济政策:固定粮食税的实行,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巩固了工农联盟。
(3)斯大林模式:农业集体化基本适应了当时生产力的发展,但是过度牺牲农民利益以支援重工业发展,导致农民生产积极性下降,农业生产总值下滑。
答案B
考法2苏俄(联)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影响及评价
[典例3] (2016·全国Ⅱ,34)1928年,苏联开始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并未受到美国人的关注。4年以后这种情况发生变化,美国出版了大量关于苏联的著作,如《俄罗斯的黎明》《俄国今日:我们从中能学到什么?》。当时,苏联吸引美国人的主要是()
A.经济危机造成的破坏较小来自②所有制结构:实行单一公有制。
③管理体制:实行计划经济。
(3)评价
①使苏联实现了工业化,为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
②片面发展重工业,农业和轻工业长期落后;农民生产积极性不高;压制了地方和企业的积极性;成为苏联解体的重要原因。
考法1苏俄(联)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特点
[典例1] (2014·全国Ⅰ,34)1928年,苏联按照国家计划在乌拉尔地区建设两个钾矿矿井,一个由苏联自主建设,另一个由德国公司负责。这反映出苏联在工业化初期()
③调整农业:减少耕地面积和农产品产量,提高农产品的价格。
④实行社会救济和“以工代赈”:增加了就业,缓和社会矛盾。
(3)实质: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4)影响
①直接影响:一定程度上减轻了经济危机的破坏,促进了生产力恢复,巩固了资本主义统治。
②间接影响:缓和了美国的社会矛盾,遏制了美国法西斯势力,巩固了民主政治的统治。
通史版2019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板块一农耕文明时代的中国与世界第3讲中国古代文明的辉煌与迟滞__明清1840年

第3讲中国古代文明的辉煌与迟滞——明清(1840年前)通史时空坐标时段特征概览考点一明清时期的政治一、明朝(1368~1644年)1.中央(1)丞相制度废除:废丞相,由亲自掌管六部。
皇帝内阁制度形成:明太祖时设(2)殿阁大学士作为侍从顾问,明成祖时内阁出现。
(3)选官制度:明朝实行八股取士,加强了对人们的思想控制。
(4)监察制度:在中央设有都察院和监察御史,又设六部给事中,负责监察百官。
2.地方行省(1)地方废,设。
三司地方上设(2),分管地方监察和司法。
提刑按察使司二、清朝前期(1644~1840年)1.清朝初年:设内阁、六部,负责奏章票拟,军国机要由定夺,皇权受议政王大臣会议到限制。
南书房.康熙时期:设2三足鼎立,集权于皇帝。
参与机要,与议政王大臣会议、内阁3.雍正时期:设军机处,军机大臣每日跪受笔录,军国大事由皇帝裁决。
提高,行政效率加强了君主专制。
1.明代官僚制度的改革(1)明朝建立后,朱元璋进行了大规模政治体制改革,全面强化皇权,把秦汉以来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推向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形成了“政皆独断”的君主极权政治。
①罢中书省,废丞相制,由六部长官直接对皇帝负责。
②扩充监察机构并充分发挥其作用。
(2)经过改革,明代官制的突出特点是一切权力集中于皇帝。
丞相、三省制为府、部、院、寺所替代,从地方到中央都是军、政、司法三权分离,由一卿独尊变为六部、通政司、都察院、大理寺九卿并列。
这一方面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但从整个中华文明的发展过程看,这种高度的君主极权政治及与之相应的各种极端手段窒息了社会发展的活力。
(3)地方:布政司设左、右布政使各一人,掌管民政、财政;设提刑按察司,掌管刑法;又设都指挥使司,掌管军事。
三者合称三司,长官为封疆之吏。
原来行省的权力至此一分为三,三者各司其责,互不统属,互相牵制,各自直属中央。
后来,地方上临时派遣的巡抚成为地方最高长官,提高了地方行政效率。
2.影响中国古代都城选址的因素(1)经济因素:古代都城一般分布在经济较为发达、物产较为富饶的地区,以利于都城的物资供应,这是影响古代都城选址的主要因素。
2019年江苏高考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

2019年江苏高考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历史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题,每题3分,共计6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据青铜器铭文,西周中后期,裘卫因经营手工业获得财富和地位,一位名叫矩的贵族用13块耕地,从裘卫那里换取了在王室仪式上穿戴的盛服和玉饰。
这一记载反映了A.井田制度松动B.世袭制度解体C.抑商政策弱化D.礼乐制度崩坏2.《史记》载:“汉定百年之间,亲属益疏,诸侯或骄奢……大者叛逆,小者不轨于法。
”出现这种现象是由于汉初A.实行察举制度B.独尊儒家学说C.实行郡国并行制D.全面推行郡县制3.唐代诗人刘得仁系皇亲国戚,其兄弟为达官显贵,而他“出入举场三十年,竟无所成”;唐宗室子弟李洞屡考不中,竟想去皇陵哭诉。
两人的经历反映了唐代A.科举考试不重考生诗才B.选官制度阻断贵族入仕C.中央政府剥夺宗室特权D.科举取士体现公平公正4.宋时,太平州当涂县黄池镇“商贾所聚,市井贸易,稍稍繁盛。
州县官凡有需索,皆取办于一镇之内”。
据此可知A.商税成为政府收入主要来源B.城市商业活动打破时空限制C.政府积极扶持市镇经济发展D.宋代市镇经济已经相当发达5.有学者认为,“传统上人们对贫穷抱有道德中立的认知”,但明朝晚期,“人们越来越怀疑贫穷是短视和懒惰的结果”。
这种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新兴资产阶级追求财富和物质享受B.商品经济发展导致社会价值观变化C.贫富分化和道德沦丧现象日益严重D.反正统思想成为当时社会主流思想6.清末,江苏某师范学校的校歌唱道:“经义治事,安定(北宋教育家胡安定)遗风,体用贵兼通。
旧学沉沦,新知潮涌,两端执乎中。
”歌词体现的理念是A.全面复兴旧学B.排斥西方新学C.新学消解旧学D.崇尚中体西用7.清末《卖宁波脚带》:“宁波小脚啥好看,脚背高起一大段。
如何脚带竟出名,四乡八镇销场远。
明诏近来禁缠脚,脚带虽好用勿着。
我劝卖脚带人早弃行,免使女子缠脚遭凌虐。
2019届《红对勾》高三历史二轮复习【通史版】教师用书:第6讲 工业文明时代的到来(18世纪中期~20世纪初) Word版含解析

Evaluation Only. Created with Aspose.Words. Copyright 2003-2016 Aspose Pty Ltd.第6讲工业文明时代的到来(18世纪中期~20世纪初)通史时空坐标时段特征概览总述工业革命时期(18世纪60年代到20世纪初)人类从农耕文明过渡到工业文明,经济工业化、政治民主化、思想理性化成为历史发展的潮流政治在工业革命的影响下,资产阶级代议制民主制度在世界范围内逐步确立;社会主义运动兴起,大大推动了民主化进程和资本主义的发展完善经济两次工业革命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水平,将人类历史推进到“蒸汽时代”和“电气时代”,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科技科学技术成为推动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主要动力,自然科学的不断发展成为推动人类思想解放的重要因素文艺浪漫主义、现实主义文学艺术作品生动展现了这一时期的资本主义社会风貌考点一西方代议制的发展与完善和科学社会主义的兴起一、英美资产阶级代议制的完善1.英国1832年议会改革壮大了新兴工业资产阶级的力量,为工业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保障。
2.美国(1)美国内战最终以北方联邦胜利告终,维护了国家统一,废除了黑人奴隶制度,为美国资本主义经济的起飞铺平了道路。
(2)内战后,美国形成了两党制,两党对垒,交替执政,成为美国共和政体的一大特色。
二、法国共和制的确立1.背景(1)法国大革命后,君主派与共和派进行了长期的斗争。
(2)普法战争后法兰西第二帝国垮台,建立法兰西第三共和国。
2.确立1875年法国议会以一票优势通过了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以法律形式正式确立了共和政体。
3.内容(1)立法权属于议会,议会由参议院和众议院组成。
(2)行政权由总统掌握,总统由参众两院联席会议选举产生,可连选连任。
4.影响共和制确立,标志着法国人民反封建斗争任务的完成,为法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三、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1.背景分裂状况阻碍德意志资本主义的发展,普鲁士通过三次王朝战争统一德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