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脑CT阅片

合集下载

急诊头颅CT阅读法

急诊头颅CT阅读法

慢性硬膜下血肿
▪ 静脉慢性渗血
蛛网膜下腔出血
▪ 自发性
▪ 创伤性
蛛网膜下腔出血
蛛网膜下腔出血
SAH病因
▪ 动脉瘤 ▪ 外伤 ▪ 肿瘤 ▪ 动静脉畸形 ▪ 硬脑膜畸形
脑室内出血
外伤性脑实质内血肿
自发性脑实质内血肿
后颅窝出血
BLOOD:缺血
BLOOD:缺血
BLOOD:缺血
腔隙性脑梗
BRAIN:脑
BRAIN脑室Fra bibliotek脑室异常
• 脑积水 • 受压 • 移位
中线移位
脑积水
脑积水
• 脑室扩大,伴脑组 织紧绷(脑沟、脑 回消失)
• 脑积水诊断(极高)
脑积水
BONE:颅骨
BONE:颅骨
颅骨骨折
颅底骨折
颅骨骨折手术指征
谢谢
头颅CT常用解剖位点
头颅CT常用解剖位点
目前已有的三种阅片法
▪ 中心向外法:由中心向外阅片(传统、经典方法) ▪ 问题导向法:依据病史,进行特定部位阅片(专业要求高) ▪ 单词阅片法:blood can be very bad(依旧繁琐)
“3B”阅片法
▪ Brain:脑组织 ▪ Blood:血 ▪ Bone:颅骨
Blood:出血
▪ 头颅CT:能可靠的识别脑实质内直径>5mm的下血肿
定位
▪ 每种出血都有不同的CT表现;不同的病因、并发症和相关情况
定位
硬膜外血肿
▪ 双凸透镜外型、柠檬外型 ▪ 动脉性出血 ▪ 中间清醒期 ▪ 大多数预后良好
硬膜外血肿
▪ 病理生理
急性硬膜下血肿
▪ 镰刀或新月形 ▪ 香蕉形 ▪ 出血:桥静脉或脑表面静脉 ▪ 常伴严重脑损伤

阅片、会诊制度

阅片、会诊制度

阅片、会诊制度
是指医院和医生在诊断和治疗疾病时,通过多个医生的专业意见和建议,进行阅片和会诊。

这种制度能够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和治疗的质量,特别是对于复杂疾病的诊治更加重要。

阅片即医生对患者的医学影像进行仔细观察和分析,包括X 射线、CT、MRI等影像学检查。

医生可以根据影像来判断疾病的类型、范围和严重程度,制定合理的诊断和治疗方案。

会诊即多个医生就同一个患者的疾病进行讨论和交流,共同研究诊断和治疗方案。

会诊可以提供多个专家的意见和建议,避免个别医生的主观误判,提高诊断和治疗的准确性。

阅片、会诊制度的好处有:
1. 多个医生的专业意见可以提高诊断的准确性,避免误诊和漏诊。

2. 多个医生的经验和知识可以提供更多的治疗选择和方案,改善治疗效果。

3. 阅片和会诊可以促进医生之间的交流和学习,提高医疗水平和技术。

4. 对于复杂疾病和病例,阅片和会诊可以集思广益,共同攻克难题。

总之,阅片、会诊制度对于提高医疗质量和患者治疗效果至关重要,是现代医疗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第 1 页共 1 页。

CT阅片步骤及诊断思路 影像阅片及诊断[行业知识]

CT阅片步骤及诊断思路 影像阅片及诊断[行业知识]

一类特制
86
肝静脉显著强化
一类特制
87
囊壁及纤维间隔明显强化
一类特制
88
真 假 腔 均 强 化
一类特制
89
胰腺体尾部强化较弱
一类特制
90
环形强化(胶质瘤)
一类特制
91
环形强化(转移瘤)
一类特制
92
环形强化
(小脑转移瘤)
一类特制
93
显著均一强化(脑室内脑膜瘤)
一类特制
94
囊 变 区 未 强 化
一类特制
54
外缘呈波浪状(肝硬化)
一类特制
55
边 缘 毛 刺
( 腺 癌 )
一类特制
56
分叶状(淋巴结转移)
一类特制
57
分叶状改变
一类特制
58



糊右
下上
缘 清
叶 肺 炎

一类特制
59
上 界 模 糊
一类特制
60
5.病灶内部结构
•钙化 •囊变、坏死 •空洞、空泡 •支气管征 •间隔
一类特制
•片子信息对确凿 •对称器官分左右 •术后病人详对比 •发现异常要寻底
一类特制
149
小结(诊断)
•全面观察、具体分析 •密切结合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查
结果及病变的密度(信号)特征
•综合判断病变的性质
一类特制
150
由于本人能力、水 平有限,错误之处再所 难免. 恳请专家、同仁 批评指正!
一类特制
151
46










一类特制

颅脑ct读片技能知识培训

颅脑ct读片技能知识培训

颅脑CT的正常解剖结构
颅骨
包括头盖骨、颧骨、上 颌骨、下颌骨等,构成
头部的骨性结构。
脑组织
包括大脑、小脑、脑干 等,是控制人体思维、 运动、感觉等功能的器
官。
脑室
是脑组织内部的空腔, 主要包含脑脊液,起到 缓冲和保护脑组织的作
用。
血管
包括动脉和静脉,是输 送血液到脑组织的血管
网络。
02
颅脑CT读片技巧
脑肿瘤
总结词
脑肿瘤是指发生在颅内的肿瘤,可起源于脑组织本身或由其 他部位转移而来。
详细描述
CT图像上,脑肿瘤可表现为低密度、等密度或高密度影。根 据肿瘤的性质和类型不同,CT表现也有所不同。常见的脑肿 瘤有胶质瘤、脑膜瘤、垂体瘤等。
脑炎和脑膜炎
总结词
脑炎和脑膜炎是指炎症反应累及脑膜和脑实质的疾病,可引起头痛、发热、意识障碍等 症状。
颅脑CT读片技能知识培 训
• 颅脑CT基础知识 • 颅脑CT读片技巧 • 颅脑CT常见病变分析 • 颅脑CT诊断的临床应用 • 颅脑CT读片技能培训的重要性 • 颅脑CT读片技能培训方法与建议
01
颅脑CT基础知识
CT成像原理
计算机断层扫描(CT)是一种利用X射线束扫描人体某一部位,通过探测器接收透过人体组织的X射线,并转换为可见光后由光电 转换器转换为电信号,再经模拟/数字转换器转为数字信号,最后由计算机进行处理和成像。
打下坚实基础。
掌握颅脑CT的原理、成像技术 和正常表现,熟悉各种异常征象。
定期复习巩固,不断加深对基础 知识的理解与记忆。
多看、多分析实际病例
收集并分析各种颅脑 CT病例,包括典型病 例和复杂病例。
通过实际病例分析, 掌握疾病的诊断思路 和鉴别诊断技巧。

颅脑CT课件 - 袁敏

颅脑CT课件 - 袁敏

大脑正常解剖
第一层颅底层面
第二层蝶鞍层面
第三层鞍上池层面
第四层三脑室下部层面
第五层三脑室上部层面
第六层侧脑室体部层面
第七层侧脑室顶部层面
第八层大脑皮质下部层面
第九层大脑皮质上部层面
颅脑损伤 (Craniocerebral Injury)
第一节 简介
颅脑损伤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损伤,常 规CT检查应包括全部头颅,由枕骨大孔 上至穹隆。采用骨窗和脑窗观察。
二、窗宽、窗位及临床应用
1、窗宽 指CT图像所示的CT值范围。在此CT值范围内的组织结构按 其密度高低从白到黑分为16个灰阶以供观察对比。 例如:窗宽选定为100Hu,则人眼可分辨的CT值为 100/16=6.25Hu,即两种组织CT值相差在6.25Hu以上者才能为人 眼所识别。 2、窗位 指窗宽范围内均值或中心值。
1.颅盖骨骨折:(fracture of cranium) 线状骨折(capillary fracture) 颅缝分离(separation of cranial sutures) 凹陷骨折(depressed fracture) 粉碎性骨折(comminuted fracture ) 穿通骨折(perforating fracture)
脑外疝 硬膜外 血肿 钩回疝 幕下疝
常见的脑疝
cerebral hernia
二 脑积水 (hydrocephalus)
外伤性脑积水可分为:
梗阻性脑积水(obstructive H):急性期
交通性脑积水(communicating H):后遗改变
hydrocephalus
hydrocephalus
典型部位:中央或周边灰白质交界处, 胼胝体和大脑脚

颅脑正常MRI表现阅片

颅脑正常MRI表现阅片

中脑上部层面
中脑前方为一对大脑脚,脚间池分开左右大脑脚;视束在视交叉后与大脑脚前散开; 导水管穿过中脑;背侧是中脑顶盖(四叠体板),四叠体板从背侧看为两排突起, 上面一对为上丘,下面一对为下丘;中脑前方为脚间池,两侧为环池,后方为四叠 体池。
1-额叶,2-颞叶,3-大脑脚 , 4-下丘,5-枕叶 , 6-外侧裂,7-视交叉 ,8-视 束,9-环池 ,10-四叠体池
侧脑室中部层面
此层面见侧脑室的额角、三角部;基底节的组成与CT相应层面相似,但 结构显示更清晰;外侧裂前是额叶,包括额上回、额中回、额下回,外 侧裂后是颞叶,包括颞上回、颞中回、颞下回,再后是枕叶,前纵裂两 侧是额上回和扣带回,后纵裂两侧是枕叶。 1-额叶, 2-尾状核头部,3-内囊前肢, 4-内囊膝部,5-豆状核, 6-内囊后肢,7-外 囊 , 8-岛叶,9-脑, 10-颞叶,11-枕叶 , 12-前纵裂,13-侧脑室额角 ,14-透明 隔,15-外侧裂 , 16-三脑室,17侧脑室三角部,18-大脑内静脉
颅脑正常MRI表现阅片
颅脑的应用解剖
(一)颅骨:颅顶骨和颅底骨 (二)脑:大脑、间脑、小脑、中脑、脑桥、 和延髓 (三)脑的被膜:硬脑膜、蛛网膜、软脑膜 (四)脑室系统:侧脑室、第三脑室、第四脑 室 (五)脑的血管:脑动脉系统、脑静脉
延髓层面
脑干从下到上分别是延髓、桥脑和中脑,通过小脑下脚(绳状体)、 小脑中脚(桥臂)、和小脑上脚(结合臂)与小脑相连。延髓的前 部为椎体束和橄榄核,前方是椎动脉。 1-延髓,2-小脑半球,3-枕大池 ,4-鼻甲,5-鼻中隔,6-上颌 窦,7-鼻咽顶后壁,8-枕骨髁突,9-斜坡,10-乳突,11-椎动脉
侧脑室上部层面
半球的外侧面从前到后是额叶、中央前回、中央后回、缘上回与顶下小叶 的角回,内侧从前到后是额上回、扣带回、胼胝体、扣带回峡、顶叶的楔 前回、顶枕裂、枕叶的楔回;尾状核体部和尾部紧贴侧 4-胼胝体膝部,5-尾状核体部, 6-侧脑室体部,7 -胼胝体压部

头颅CT影像基本知识精美PPT课件

头颅CT影像基本知识精美PPT课件

化脓性脑膜炎
表现为脑沟、脑池密度增高,脑室变小,脑膜增厚并强化。
结核性脑膜炎
表现为基底池、鞍上池等密度增高,脑膜增厚并强化,可伴有结 核瘤。
病毒性脑炎
表现为脑实质内低密度灶,边界不清,可伴有占位效应和出血。
04
头颅CT影像诊断思路与方法
定位诊断
确定病变部位
根据CT影像上病变的位置、形态和密度等特征,确定病变位于颅内还是颅外, 以及具体的部位如大脑、小脑、脑干等。
感谢观看
脑室系统
侧脑室
左右各一,分别位于左、 右大脑半球内。
第三脑室
位于两侧背侧丘脑及下丘 脑之间的一个矢状裂隙。
第四脑室
位于延髓、脑桥与小脑之 间。
脑血管及颅内静脉窦
脑血管
包括颈内动脉系统和椎-基底动脉 系统。
颅内静脉窦
包括上矢状窦、下矢状窦、直窦 、横窦和乙状窦等。
03
常见头颅病变CT表现
颅脑损伤
结合其他检查
如MRI、DSA、PET等影像学检查,以及实验室检查、病理检 查等结果,对病变进行更全面、准确的评估。
05
头颅CT影像阅片技巧与注意事项
阅片顺序与技巧
1 2
观察顺序
先整体后局部,由上至下,由前至后,逐层观察 。
定位技巧
利用解剖标志进行定位,如颅骨、脑室系统等。
3
对比观察
左右对比,前后对比,观察异常密度影及占位效 应。
临床应用研究
研究功能性CT成像在癫痫、帕金森病等神经系统疾病中的应用。
CT引导下穿刺活检及治疗技术
穿刺活检技术
在CT引导下,精确定位 病变部位,进行穿刺活 检,获取组织样本进行 病理学诊断。
微创治疗技术

中枢神经系统CT阅片

中枢神经系统CT阅片

颅脑的影像解剖及正常表现
颅脑基本病变的影像学表现 颅脑疾病诊断 (一)脑肿瘤 (二)脑血管疾病(脑出血、脑梗死、动脉 瘤、动静脉畸形等) (三)脑外伤
正常颅脑横断面解剖CT表现


检查方法:扫描线为听眦 线,即外眦与外耳也上缘 的连线。常用11个标准 层面结构。 1、颅底层面 中线部可 见鸡冠、筛窦、斜坡, 后方为枕骨大孔,内为 延髓。筛窦两侧为眼眶, 眼球向后为视神经、

二 出血:颅内血管破裂,血液进入脑实质或固有腔 隙.血液进入脑实质并于局部积蓄者称脑实质血肿; 血液还可破入硬膜外腔,硬膜下腔,分别称为硬膜外 血肿和硬膜下血肿;血液进如蛛网膜下腔时,由于可 沿蛛网膜下腔弥散,不形成血肿,称为蛛网膜下腔 出血.不论发生与何种部位,新鲜血肿在CT上典 型表现为高密度(60-80HU),随血肿吸收 密度逐步降低;在MRI上随病期不同信号强 度.蛛网膜下腔出血则随出血量的不同,表现可 从"正常"至血样密度与信号特征.

第六层仍可见侧脑室前角,中间为透明隔,后连穹 窿柱,侧壁为尾状核头部,向外侧为内囊前肢,向 后为内囊膝部,再向后为内囊后肢。内囊后肢的内 侧为丘脑。双侧丘脑间为第三脑室,内囊外侧依次 为苍白球,屏状核、壳核和外囊、岛叶、侧裂及岛 盖。后方为颞叶,侧脑室三角区亦可显示,其后方 为枕叶,双枕叶间为四叠体池,池内可见松果体。

八 钙化与骨化 钙化系指脑组织中非生理性的钙盐沉着,骨化指脑 组织或相关颅内结构的异常成骨.颅内结构的钙化远 较身体的其他部位多件,可见于各种炎症,寄生虫,血 管性疾病,内分泌与代谢性疾病及肿瘤.与其他部位 肿瘤不同,脑肿瘤中,即使恶性程度很高,也可以见到 钙化.某些肿瘤还可以表现为生理性钙化异常增多. 颅内病变中,发生骨化的病变不多,偶见于畸肿瘤.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扩张、增大(失空间效应);破坏或吸收等;
增强扫描观察病变有无强化及强化程度。
谢谢聆听!
主要内容
• 颅脑CT的基础知识 • 颅脑正常解剖的CT表现 • 常见颅脑疾病的CT影像表现
CT工作原理
• 所谓电子计算机X线断层扫描机(简称X-CT或CT),就是 利用X射线对人体进行断层扫瞄后,由探测器收得的模拟 信号再变成数字信号,经电子计算机计算出每一个象素的 衰减系数,再重建图像,而能显示出人体各部位的断层结 构的装置。它以断层的图像形式,较清晰地显示人体组织 的细微差别。 • CT要区分不同的密度组织,则用C T值来表示,其范围取1000至+1000,在CT上,对X线吸收高于脑实质的表现 为增白的高密度影,如脑出血和钙化。反之则表现为灰黑 色的低密度阴影,如坏死、水肿、脓肿等。
内囊膝部
内囊后肢 丘脑 第三脑室 枕叶
正常颅脑结构CT表现
基底节区
内囊前肢 尾状核头 内囊膝部 丘脑 豆状核 豆状核壳核
豆状核苍白球 内囊后肢
正常颅脑结构CT表现
侧脑室层面
纵裂池 胼胝体膝部
额窦 大脑镰 颞叶
放射冠 透明隔
侧脑室前角 侧脑室后角 胼胝体压部
侧脑室体
枕叶 上矢状窦
大脑镰
正常颅脑结构CT表现
眶下缘 外耳道
颅脑CT扫描基线
眶耳线(OML)或 眦耳线(CML): 为外耳道中点与外眦 的连线。颅脑轴位扫 描(横断层扫描)多 以此线为基线。
外眦 外耳道
颅脑CT扫描基线
上 眶 耳 线 ( SML ) : 为外耳道中点与眶上 缘中点至的连线。 经该线的平面约与颅 底平面一致,有利 于显示颅后窝结构及 减少颅骨伪影。
眶上缘
外耳道
颅脑CT扫描基线
眶上缘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眶下缘 外耳道
颅脑CT扫描类型
常规扫描:以OM线为基线,层厚10 mm,采用连续扫描。 特殊扫描:薄层扫描:层厚5 mm以下,用于观察细小病灶 增强扫描:一般是在平扫后针对病变进行的扫描,出现下列情况
一般应考虑增强扫描:
1. 2. 3. 4. 5.
平扫后发现某些征象如组织密度异常、有占位性 怀疑鞍区、小脑桥角及后颅凹的病灶 血管造影及常规 X 线已证实的病灶 怀疑血管性病变如血管瘤和血管畸形 颅内病变的随防复查
基底动脉脑桥支---------脑桥出血 小脑上或小脑前下动脉---小脑出血
常见颅脑疾病的CT影像表现
脑出血
脑内出血的CT表现为周围脑组织变化和占位效应 发病时间不同,表现各有差异 脑内新鲜血肿在CT上呈均匀一致的高密度(60-80Hu),出血后3~4小 时,血肿密度可达90Hu。 出血病灶周围有一圈低密度带,为坏死水肿带 脑水肿与占位性在3~7日此最明显 16日后,占位性开始减轻
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Th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Anhui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颅脑CT基础知识及常见疾病
曹仕健 2018.12.10
主要内容
• 颅脑CT的基础知识 • 颅脑正常解剖的CT表现 • 常见颅脑疾病的CT影像表现
常见颅脑疾病的CT影像表现
壳核出血
常见颅脑疾病的CT影像表现
丘脑出血
常见颅脑疾病的CT影像表现
脑干出血
常见颅脑疾病的CT影像表现
脑室出血铸型
常见颅脑疾病的CT影像表现
小脑出血
常见颅脑疾病的CT影像表现
脑叶出血
常见颅脑疾病的CT影像表现
蛛网膜下腔出血
常见颅脑疾病的CT影像表现
蛛网膜下腔出血
CT扫描层面
1.冠状位:额状面。 2.矢状位 :将人体纵切为 左、 右两部分。 3.横断位:水平面。
颅脑CT扫描基线
•Reid基线(RBL) •眶耳线(OML)或眦耳线(CML) •上眶耳线(SML)
颅脑CT扫描基线
Reid基线(RBL): 为外耳道中点至眶下 缘的连线。头部横断 层标本的制作多以此 线为准,冠状断层标 本的制作基线与此线 垂直。
正常颅脑结构CT表现
颅底层面
内直肌 蝶窦 晶状体 眼球 颞极
外耳道
乳突气房 延髓 小脑扁桃体 内枕骨粗隆 四脑室 小脑半球
正常颅脑结构CT表现
鞍区下方
视神经 筛窦 前床突 垂体窝 鞍背 基底动脉 脑桥 四脑室 小脑中脚 小脑半球 颞叶 眼球
正常颅脑结构CT表现
鞍区垂体
鸡冠 额叶直回 前床突 垂体窝 鞍背
组织
脑 灰质 白质 基底节 脑室 肺 甲状腺 肝 脾 胰 肾 主动脉
平扫CT值
25—45 35—60 25—35 35—45 0—12 -500— -900 100±10 40—70 50—70 40—60 40—60 35—50
组织
平扫CT值
肌肉 35—50 淋巴结 45±10 脂肪 -80— -120 前列腺 30—75 骨 150—1000 椎间盘 50—110 子宫 40—80 精囊 30—75 水 0 空气 -1000 静脉血液 55±5 凝固血液 80±10
颅脑CT适应症
•颅脑肿瘤:原发或转移瘤,尤其是多发肿瘤 •颅脑损伤:各种血肿,尤其是多发血肿和颅窝血肿 的诊断 •炎症及寄生虫 •脑血管病:缺血性或出血性脑卒中,AV畸形,蛛网 膜下隙出血和脑内血肿等 •症状性癫痫 •先天性畸形 •颅内压增高原因不明者 •脑白质病和颅内疾患不明者 •颅脑以外疾患
颅脑CT主要的参数
密度、变低密度。
常见颅脑疾病的CT影像表现
硬膜外出血
CT表现:颅骨内板下 梭形或双凸形高密度, 根据血肿量不同,可 有不同程度的占位效 应,如脑沟消失、脑 室受压变形、中线结 构移位等。随着时间 延长,其密度可由高 变等密度、变低密度。
常见颅脑疾病的CT影像表现
硬膜外出血
临床阅片小结
熟悉图像上的常用标记并加以核对:姓名、年龄、日期、左右、层厚 仔细观察每一帧图像,目的在于发现疾病或异常的征象; 当发现病变后,应看其病变是高信号/低信号/等信号/混杂信号; 通过不同方位图像观察,确定病变形态、数量、大小、位置; 观察病变邻近器官或组织结构有无异常:受压、移位(占位效应);
颅脑CT参数解读
医院名称 CT片编号 患者姓名 性别年龄 出生日期 检查日期 矩阵
颅脑CT参数解读
16排螺旋CT CT曝光序列号 第二序列
扫描层厚
第8张图像 图像视野 脑窗
颅脑CT参数解读
管电压(千伏)
电流(毫安)
头部
其他技术参数
W窗宽,L窗位
颅脑CT参数解读
右侧 比例尺
左侧
主要内容
• 颅脑CT的基础知识 • 正常颅脑结构的CT表现 • 常见颅脑疾病的CT影像表现
开始消退。
2-3周,梗塞区内或边缘出现弧形或结节状稍高密度,边缘不清楚。占位性减少。 4-5周,梗塞密度接近脑脊液。
常见颅脑疾病的CT影像表现
左侧大脑中 动脉脑梗死
脑组织内低密度 影,其部位和范 围与闭塞血管供 血区一致,多呈 扇形,基底贴近 硬膜
常见颅脑疾病的CT影像表现
左侧小脑脑 梗死
常见颅脑疾病的CT影像表现
硬膜下血肿
急性硬膜下血肿:颅骨内板下新月形高密度,常伴脑挫伤, 占位效应明显。 亚急性硬膜下血肿:呈新月形或半月形,血肿密度呈高密 度或等密度。
慢性硬膜下血肿:高、低混杂密度,最后变为低密度直至
消失。
常见颅脑疾病的CT影像表现
急性硬膜下血肿
常见颅脑疾病的CT影像表现
硬膜外出血
CT表现:颅骨内板下梭形或双凸形高密度,根据血肿量不 同,可有不同程度的占位效应,如脑沟消失、脑室受压变 形、中线结构移位等。随着时间延长,其密度可由高变等
半卵圆中心
纵裂池 额叶
半卵圆中心 半卵圆中心
缘上回 角回 大脑镰
顶叶
上矢状窦
主要内容
• 颅脑CT的基础知识 • 正常颅脑结构的CT表现 • 常见颅脑疾病的CT影像表现
常见颅脑疾病的CT影像表现
脑出血
皮质动脉的穿通支-------脑叶出血 豆纹动脉---------------壳核出血
丘脑穿通动脉-----------丘脑出血
上直肌
视神经管 海绵窦 颞叶 基底动脉 脑桥
脑桥池 小脑半球
四脑室 小脑蚓部
正常颅脑结构CT表现
鞍上池层面
鸡冠 额叶直回 大脑前动脉 颞叶
大脑纵裂
颈内动脉 鞍上池 大脑脚 环池
海马
大脑后动脉 大脑桥 四叠体池 枕叶
正常颅脑结构CT表现
鞍上池层面
大脑纵裂 额叶 大脑中动脉 鞍上池 大脑脚 环池 下丘 外侧裂 大脑中动脉
颅脑CT窗口
CT窗口:脑组织窗、骨窗
颅脑CT值
人体各组织结构不同,对X线衰减各异,形成不同
的CT值,因此可以利用CT值来鉴别组织的性质。 定义水的CT值为0Hu;小于水的为负值,大于水的 为正直。空气的 CT 值为 -1000 ;骨组织的 X 线衰减是 水的2-4倍,CT值为+1000。
正常人体各组织结构CT值
海马
侧脑室下角 大脑脚 环池 四叠体池 枕叶
正常颅脑结构CT表现
三脑室下部
大脑纵裂 额叶 外侧裂 颞叶 外侧裂 第三脑室 丘脑底部 环池 四叠体池 小脑蚓部 枕叶
环池
上丘
正常颅脑结构CT表现
三脑室上部
大脑镰 额叶 侧脑室前角 透明隔 大脑静脉池 侧脑室三角 侧脑室脉络丛 侧脑室后角 胼胝体膝部 尾状核头 内囊前肢
常见颅脑疾病的CT影像表现
脑梗死
大脑梗死 (1)大梗死:超过一个脑叶,5cm以上。 (2)中梗死:小于一个脑叶,3-5cm。 (3)小梗死:1.6-3cm。 (4)腔隙性梗死:1.5cm一下。 (5)多发性梗死:多个中小及腔隙梗死。 小脑梗死 脑干梗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