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鸦片战争和太平天国运动对近现代中国的影响

合集下载

论太平天国运动对近代中国政治现代化的影响

论太平天国运动对近代中国政治现代化的影响

论太平天国运动对近代中国政治现代化的影响太平天国革命爆发以后,清代的政治体制发生了重大变化,中央与地方出现了权力再分配的格局。

在太平天国的沉重打击下,清政府不得不实行放权督抚的政策,允许地方进行自救。

清政府这种政策调整的结果,造成国家权力由中央到地方的逐渐下移,以皇权为核心的中央集权体制逐渐为以督抚为核心的地方分权体制所取代。

清王朝一体化的集权体系受到极大的动摇,出现了一个权力与资源分散的小过渡,从而为中国现代化的启动创造了良好的政治前提。

标签:太平天国运动;现代化;权力再分配馬克思的唯物史观实质上是历史观与价值观的统一。

马克思在解释社会历史运动时,既不把历史看作预成存在,不受价值影响的自在进程,也不把历史看成毫无规律,可以根据主体的自由意志任意决定的结果。

而是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相统一的过程,是历史必然性与价值选择性两种力量互动的结果。

这种必然性与可能性,客观性与主体能动性之间的辩证法,体现了人类社会在一般趋势下出现的发展道路的多样性。

这是我们进行现代化建设,选择现代化道路的深刻的理论基础。

现代化是人类历史上发生的第三次革命性转变,它是全世界不同地域,不同民族和不同国家从农业文明或游牧民族逐渐过渡到工业文明的过程。

由于知识爆炸,科技进步和工业革命所提供的客观因素,现代化不能不具有世界性的弥散和扩张性质,因此在历史上现代化又被称之为西化,欧化或工业化。

然而,必然性与价值选择性的辩证法决定了现代化具有更丰富,更深刻的内涵,它并不是一个简单的向欧美国家认同的过程,其间必然包含着每个国家在各自的历史文化视野中对现代化的不同的价值取向和模式选择,它是一个民族在其历史变迁过程中文明结构的重新塑造,是包括经济,政治,社会,文化诸层面在内的全方位的转型。

当现代化启动之后,为了在变迁的社会中形成统一的全国经济和政治网络,加强国家内部的政治整合和社会整合,就必须建立一个具有现代取向的,高效有力的中央政府,这是政治现代化的必然选择,但是,中国特殊的社会结构又决定了政治现代化选择的价值取向。

历史中国近代史的重大事件

历史中国近代史的重大事件

历史中国近代史的重大事件近代中国历史的重大事件近代中国历史是一个波澜壮阔的时期,充满了许多重大事件,这些事件不仅影响着现代中国,也对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为您介绍一些近代中国历史的重大事件,带您回顾这段令人难忘的历史。

一、鸦片战争鸦片战争发生在1840年至1842年,标志着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这场战争的导火索是英国向中国大量走私鸦片,中国政府试图禁止鸦片贸易,引发了冲突。

最终,中国战败,签订了《南京条约》。

这个条约剥夺了中国的主权,开放了五个港口给英国,并赔偿了大量的赔款。

鸦片战争使中国意识到自身的弱点,催生了一系列国内改革运动。

二、太平天国运动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历史上最大的农民起义之一,从1850年持续到1864年。

这场运动由洪秀全领导,迅速发展成为反清反外国侵略的运动。

太平天国的目标是建立一个以洪秀全为天王的天国,推翻清朝统治。

尽管太平天国运动最终失败,但它对中国社会、军事和政治产生了重大影响,并加速了清王朝的衰落。

三、戊戌变法戊戌变法发生在1898年,是中国晚清时期的一次重大改革运动。

这场改革由康有为、梁启超等人主导,旨在推动政治体制的改革,加强国家的实力。

改革的重点包括推行君主立宪、设立官学、创办新式军队等。

然而,由于守旧派的反对和帝国主义的干涉,戊戌变法最终失败,但它为中国未来的政治变革奠定了基础。

四、五四运动五四运动发生在1919年,是中国近代史上对外国压迫和封建制度进行抗议的一次运动。

这场运动的导火索是巴黎和会上中国的利益受到剥夺,引起了广泛的民族情绪。

五四运动的核心群体是学生和知识分子,他们以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为口号,提出了民主和科学的主张。

这场运动对中国的文化、教育和政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为中国后来的现代化运动铺平了道路。

五、辛亥革命辛亥革命发生在1911年,推翻了清朝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

这场革命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成功的资产阶级革命,由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中国近现代史知识点

中国近现代史知识点

中国近现代史知识点中国近现代史是中国历史上非常重要的阶段,它涉及到中国现代化的过程以及国家面临的经济、政治和社会问题。

以下是一些关于中国近现代史的重要内容和知识点。

一、鸦片战争鸦片战争发生在1840年至1842年,它是中国历史上最为严重的一次国际战争。

当时,英国带领其他国家向中国发起战争,目的是为了贩卖鸦片并扩大贸易。

结果,中国战败并签署了《南京条约》,这个条约给予英国在中国的贸易特权,迫使中国开放了全国多个口岸。

鸦片战争的失败显示出中国的军事实力相对落后,并加速了中国对近代化的追求。

二、太平天国运动太平天国运动发生在1850年至1864年期间,这是一次由白莲教徒洪秀全领导的反清起义。

这次起义要求推翻满清政权并建立一个由“天朝上国”的天父洪秀全领导的理想政权。

尽管太平天国运动在一些地区取得了成功,但在1858年北京的定陵之战中被清朝军队击败。

到了1864年,清军总司令曾国藩领导了一次针对太平天国运动的最后一次进攻,从而结束了这次起义。

太平天国运动表明了中国人民对清朝政府的不满和对外国侵略者的抵抗意志,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三、戊戌变法戊戌变法发生于1898年,这是一次由清朝政府进行的现代化改革,目的是加强国家的政治、经济和军事实力。

该改革由光绪皇帝的义弟康有壬和慈禧太后的侄子光繁领导。

变法包括推行科举制度改革、增加铁路及电报等现代交通工具的修建和推广西方科学技术等。

然而,由于变法力度过大,引起了朝内保守派及各种利益集团的反弹,使得变法努力最终失败。

戊戌变法虽然失败了,但它增强了中国知识分子对现代化改革的追求,也引起了中国社会对改革现状的关注和抗议活动。

四、五四运动五四运动发生于1919年,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民主思想和文化运动。

这次运动的爆发是因为1919年1月底,巴黎和会将德国在山东半岛割让权交给日本。

这场运动有成千上万的青年学生和市民参与,他们要求国家强大、财富和权利的平等和民主社会。

从洋务运动看中国近代史对中国的影响

从洋务运动看中国近代史对中国的影响

从洋务运动看中国近代史对中国的影响摘要:中国近代史从第一次鸦片战争(1840年)到新中国成立(1949年)为止。

中国近现代史始自1840年中英鸦片战争爆发,止于1949年南京国民党政权覆亡,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历经清王朝晚期、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时期、北洋军阀时期和国民政府时期,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逐渐形成到瓦解的历史洋务运动,又称自强运动,是指1861年(咸丰十年底开始)至1894年,清朝政府内的洋务派在全国各地掀起的“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改良运动,持续了近35年。

在两次英法联军失利、太平天国起义后,清廷上层为应对内忧外患形成了“洋务派”与“守旧派”两种阵营,以李鸿章、曾国藩、左宗棠为代表的洋务派官员主张摹习列强的工业技术和商业模式,利用官办、官督商办、官商合办等模式发展近代工业,以获得强大的军事装备、增加国库收入、增强国力,维护清廷统治。

对中国迈入现代化也奠定了一定基础。

关键字:洋务运动中国近代史影响一、洋务运动背景介绍洋务运动是近代中国第一次大规模模仿、实施西式工业化的运动,是一场维护封建皇权前提下由上到下的改良运动。

洋务运动引进了大量西方18世纪以后的科学技术成果,引入译入了大量各类西方著作文献,培养了第一批留学童生,打开了西学之门;学习近现代公司体制兴建了一大批工业及化学企业,开启了日后中国的工业发展和现代化之路。

洋务运动的直接成果——清军水师在甲午海战的覆没使洋务运动最终黯然收场,沉重打击了清廷上层,为之后的百日维新埋下伏笔,也深刻影响了出生于19世纪末的一批中国人。

甲午海战失利后清廷被迫签订马关条约、割让台湾岛等一批领土领海于日本,更加重了清廷的统治危机;日本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军事战胜中国,深刻激发了中国国民的民族意识,对后来中日两国的文化思想政治走向以致国运都造成了极为深远的影响。

二、洋务运动过程1、产生原因:1)太平天国运动和外国侵略冲击了清王朝的统治。

2)洋务派主张“师夷长技以自强”,维护清王朝统治。

近代列强殖民侵略对中国的影响

近代列强殖民侵略对中国的影响

近代列强殖民侵略对中国的影响中国背景下,各大侵略战争迫使着中国革命中国近代史共年,一部近代史是一部压迫与反压迫的历史,更是一部中国革命的历史,其中发生了非常多的列强侵略事件,每一次都迫使着中国进行革命由于外力的打击和不平等条约规定的屈辱地位,刺激了内部的反应,史无前例的积累和调集了本身的能量,从而推动了中国社会的整体变革。

1.第一次鸦片战争与太平天国运动十九世纪上半期,欧美资本主义正处于上升阶段。

英国的工业革命已经完成。

他们需要不断的开辟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用于工业资本主义生产。

当时清政府,推行闭关锁国的外交政策,英国为了打开中国的贸易之门,为了扭转对华贸易逆差,向中国输入了鸦片,之后林则徐发动的禁烟运动成为了英国政府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的导火索。

鸦片战争中国战败,清政府被迫签订了《南京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中国的领土完整和独立的主权开始遭到严重破坏,这是是中国半殖民半封建的起点。

战争的践踏使一批具有强烈忧患意识的爱国官僚和知识分子醒悟,开始探求西方知识,学习西方军事技术,可是以道光帝为首的清王朝统治集团上层并没有从失败中汲取教训,在鸦片战争以后的虚假和平又使他们自我陶醉。

清政府在鸦片战争中耗费了大量军费,加之巨额战争赔款,大大加重了人民的负担。

这洪秀全领导的规模巨大的太平天国起义的爆发。

太平天国起义是19世纪中叶中国最大的一场农民反清运动,从1851年起共14年,势力扩展到17个省,有力的打击了封建统治和外国侵略,促进了封建社会的崩溃,迟缓了中国殖民化的进程,但由于领导集团在政治上过早地封建化,组织上不能始终保持领导核心的团结,军事上战略决策一再失误,外交上的误判,使其没有真正认识到列强的实质,最后遭内外镇压,终致失败。

2.第二次鸦片战争与洋务运动1856年,英法在俄美的支持下,趁中国太平天国运动之际,以亚罗号事件与马神甫事件为借口,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在华利益,联手进攻清政府。

最终,中国战败,被迫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经过两次鸦片战争的失败,太平天国的打击,加之外国侵略者对太平天国的“华洋会剿”中,表现出的坚船利炮,清政府的先进分子们为解除内忧外患,实现富国强兵,维护清王朝的统治,他们“师夷长技以制夷”,“师夷制夷”,“中体西用”,徐图中兴,发动了洋务运动。

比较鸦片战争和太平天国运动对近现代中国的影响

比较鸦片战争和太平天国运动对近现代中国的影响

比较鸦片战争和太平天国运动对近现代中国的影响1840年英国侵略军到达中国广东海面,封锁了珠江口,鸦片战争正式开始,到1842年清政府同英国签订《南京条约》结束。

1850年洪秀全金田起义揭开了太平天国运动,到1864年天京陷落,共历时十四年、转战十八省先后克复六百多个城镇、规模空前强大的太平天国运动结束了。

这是中国近代历史上极为重要的历史事件,对中国产生了重大影响。

下面本文将从对清政府的打击、对经济的影响、催生洋务运动和更加深远影响几个方面来对比鸦片战争和太平天国运动对近现代中国的影响。

一、对清政府的打击首先是财政方面。

鸦片战争之后签订了中英《南京条约》,条约规定清政府对英赔款2100万元,这包括赔偿鸦片烟费600万元、商欠300万元、水陆军费1200万元,另外若要加上广州所付的赎城费600万元,那就高达2700万元。

这对于清政府来说是极大的财政负担。

关于关税的问题《南京条约》规定:“英国商民居住通商之广州等五处,应纳进口出口或税饷费均宜秉公议定则例,由部颁发晓示,以便英商按例交纳。

今又议定英国货物自在某港按例纳税后,即准由中国商人便运天下,而路所经过税关,不得加重税例,只可照估价则例若干,每两加税,不过分。

”这使得中国关税自主权遭到严重破坏,英国货物完全进入中国,中国陷入贸易不利地位,对清政府打击极大。

更可怕的是巨大的财政压力都被转嫁到了穷苦百姓的身上,民不聊生,社会更加动荡不安,社会矛盾更加尖锐。

其次是军事方面。

据统计鸦片战争初期,英国远征军的总兵力,以陆海军合并计算,大约是7000人,与清军相比大约是1:110,后英国远征军的兵力不断增加,至战争结束时已达20000人,与清军相比大约是1:40!而且在具体战役中更显清政府军的弱小,例如,第一次厦门之战:1840年7月3日,清军战死9人,受伤16人,英军无伤亡;第一次定海之战:1840年7月5日,清军战死13人,受伤13人,英军无伤亡.其中清军参战兵力1540人,定海总兵张朝发受伤而亡,定海知县姚怀祥自尽.在镇江之战中:清军八旗兵1600人,绿营兵2700人,英军增派援军,共计20000人,1842年7月21日--22日,为英军伤亡最重一次,死亡39人,130人受伤,失踪3人,而清军伤亡率是英军的好几倍。

两次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的变化

两次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的变化

两次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的变化中国近代化的孕育时期中华文明的拐点总体阶段特征: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9世纪40年代~60年代)一、政治:一方面,西方列强发动了两次鸦片战争,中国的主权遭到破坏,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另一方面,太平天国运动兴起,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1、主权遭到破坏:领土、贸易、关税、司法等主权⑴海关行政管理制度及政策变化材料一:一些殖民主义者敏锐地察觉到“在中国这样一个列强共同争夺的国家中建立一个完全殖民地性质的海关机构,事实上是很难行得通的。

”[6]咸丰九年(1859),在海关司税李泰国的紧逼下,清廷将总税务司升格为中国海关行政的最高首脑,并委任李泰国为近代中国海关第一任总税务司,这位大英帝国的海关代表,不仅“霸占”了中国海关的最大权利,还在其任期内将司税改为税务司,税务司的实际地位就相当于各地海关行政之最高长官。

此外清廷的海关系统还包括:海政局、同文馆和邮政局。

西方殖民主义者利用武力、利诱官员等手段进一步控制了清廷海关大权,为其倾销工业产品,掠夺原材料及初级产品提供了便利。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中国近代海关行政管理制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2)旧阶级及其变化①农民阶级:农民仍然是近代中国社会人数最多的被剥削阶级。

由于土地兼并的加剧,不少自耕农失去土地,向贫雇农转化,有的破产或失去土地后流入城市,成为产业工人的后备军。

农民阶级担负起反抗外来侵略的任务——太平天国运动。

动摇了清朝统治的政治基础;《资政新篇》成为当时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寻求真理的智慧结晶。

(太平天国)除了改朝换代以外,他们没有给自己提出任何任务……他们给予民众的惊惶比给予老统治者们的惊惶还要厉害。

他们的全部使命,好象仅仅是用丑恶万状的破坏来与停滞腐朽对立,这种破坏没有一点建设工作的苗头。

……显然太平军就是中国人的幻想所描绘的那个魔鬼的化身。

——马克思在1862年的评价探究:太平天国运动有何历史影响(1)扫荡了王朝秩序,冲击了旧纲常名教,动摇了清朝统治的政治基础(2)反映了新时代特点:①《资政新篇》向西方学习,发展资本主义;②反侵略性质。

对于近现代的中国看法

对于近现代的中国看法

对于近现代的中国看法从1840年的鸦片战争开始,中国进入了一个新的环境——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在这个时代,外国列强不断瓜分中国,压榨中国,当时的中国人民处于了火热的环境中。

在这个过程中,无论是封建社会的统治者,还是思想先进的青年都为了拯救中国做了很多事情。

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等等。

1840年是中国社会的转折点,它预示着中国封建社会由昌盛走向衰落。

清王朝的闭关自守,固步自封导致了中国远落后于西风资本主义国家,这也导致了清王朝在与列强的多次战争中失败。

18到19世纪的工业革命让英国经济迅速发展,让资本主义崛起。

于是乎,英国开始寻找海外市场,而这时,林则徐的虎门销烟让英国找到了借口打开中国市场,这就有了第一次鸦片战争。

1842年8月29日,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而其他列强,例如美国,法国趁火打劫,逼迫清政府签订不平等条约。

通过这一系列条约,西方列强在中国攫取了大量侵略特权。

割地,赔款,开放通商口岸,中国的主权一次又一次被侵犯,随着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中国社会逐步变成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于是,中国人民开始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

讲到近代史,不得不提的一个名次就是“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

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近代以来中国在外国资本主义势力的入侵及其与中国封建主义势力相结合的条件下,逐步形成的一种从属于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畸形的社会形态。

在这之后,西方列强多次用武力强占中国领土,各种不平等条约的签订,让中国几乎已经没有了独立的领土主权。

在这段时间内,中国的内政,外交,经济都受到了外国的牵制。

当然了,中国人民不会就此受外国人的摆布。

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都是中国人民反抗的例子。

但外国列强为了镇压他们,向清政府施压,让他们去打压起义势力。

我觉得,太平天国起义虽然名义上是反抗列强,但洪秀全依旧是自立为王,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什么。

还有洋务运动,是清王朝的一次自救运动。

结果由甲午战争的失败可见,这次活动是失败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比较鸦片战争和太平天国运动对近现代中国的影响1840年英国侵略军到达中国广东海面,封锁了珠江口,鸦片战争正式开始,到1842年清政府同英国签订《南京条约》结束。

1850年洪秀全金田起义揭开了太平天国运动,到1864年天京陷落,共历时十四年、转战十八省先后克复六百多个城镇、规模空前强大的太平天国运动结束了。

这是中国近代历史上极为重要的历史事件,对中国产生了重大影响。

下面本文将从对清政府的打击、对经济的影响、催生洋务运动和更加深远影响几个方面来对比鸦片战争和太平天国运动对近现代中国的影响。

一、对清政府的打击首先是财政方面。

鸦片战争之后签订了中英《南京条约》,条约规定清政府对英赔款2100万元,这包括赔偿鸦片烟费600万元、商欠300万元、水陆军费1200万元,另外若要加上广州所付的赎城费600万元,那就高达2700万元。

这对于清政府来说是极大的财政负担。

关于关税的问题《南京条约》规定:“英国商民居住通商之广州等五处,应纳进口出口或税饷费均宜秉公议定则例,由部颁发晓示,以便英商按例交纳。

今又议定英国货物自在某港按例纳税后,即准由中国商人便运天下,而路所经过税关,不得加重税例,只可照估价则例若干,每两加税,不过分。

”这使得中国关税自主权遭到严重破坏,英国货物完全进入中国,中国陷入贸易不利地位,对清政府打击极大。

更可怕的是巨大的财政压力都被转嫁到了穷苦百姓的身上,民不聊生,社会更加动荡不安,社会矛盾更加尖锐。

其次是军事方面。

据统计鸦片战争初期,英国远征军的总兵力,以陆海军合并计算,大约是7000人,与清军相比大约是1:110,后英国远征军的兵力不断增加,至战争结束时已达20000人,与清军相比大约是1:40!而且在具体战役中更显清政府军的弱小,例如,第一次厦门之战:1840年7月3日,清军战死9人,受伤16人,英军无伤亡;第一次定海之战:1840年7月5日,清军战死13人,受伤13人,英军无伤亡.其中清军参战兵力1540人,定海总兵张朝发受伤而亡,定海知县姚怀祥自尽.在镇江之战中:清军八旗兵1600人,绿营兵2700人,英军增派援军,共计20000人,1842年7月21日--22日,为英军伤亡最重一次,死亡39人,130人受伤,失踪3人,而清军伤亡率是英军的好几倍。

兵力对比悬殊,而结果是中国战败,对以武力立国的满清人来说是耻辱,是巨大的打击。

从此也可看出清政府落后无能了。

对于太平天国来说,对清王朝的打击也是从这两个方面来说。

在财政方面,太平天国运动给予清朝政府不少打击。

太平天国没收庵观寺院田产,还组织农民群众抗租。

曾任清江南河道总督的潘锡恩在一八五八年说,他在芜湖的两千多亩地,子一八五三年后,“籽粒无收”。

浙江余姚,黄李鲍佃农组织十人局,要求减租,“拥众诣县,逼胁出示,官莫能治”。

等等“佃户聚众”抗租事件。

据估计,同治年间的农业税收入较之于太平天国之前数年平均减少30%;同样工商业也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太平天国所过之处为了军费开支无不烧杀抢掠,严重破坏了地区经济,许多地方惨遭蹂躏。

在军事方面,满人及其同化的八旗军,有汉人组成的“绿营兵”都似乎不是太平军的对手,清政府只能依靠曾国藩的湘军及左宗棠、李鸿章等筹募的新军,到平叛末期,清原有的八旗、绿营兵都不见踪影,而形成了汉族军阀势力,清政府内部矛盾加深,使得清政府更加风雨飘摇;而且在平叛中联合国外势力,更加显示出清政府的无能和无知。

二、对经济的影响鸦片战争后,通商口城市经济在不断发展。

首先是自然经济的不断解体,通商口城市成为英、美资本家的商品倾销市场,使得中国原有手工业被击垮,强占了中国的市场,而且加紧对中国农产品和原料的掠夺,因而中国丝、茶叶向外国的输出量不断增加,加快了自然经济的解体。

其次是通商口岸城市商业的发展,英、美等国在战后开始在中国开办企业。

1843年英国传教士在上海开办墨海书馆;1845年英国人在广州黄埔开办柯拜船坞,美国传教士在宁波开办美华书馆等等。

虽说大都是为侵略服务的,但在一定程度上发展了城市的商业,这些城市也成为了最早接收先进技术文明的地方。

同时也产生了买办商人,也吸引了不少的中国商人投资于企业,使得这些的城市商业的得到发展。

在劳动力方面上,鸦片战争后华工大量被贩卖,甚至被掠走。

在上海,“乡人卖布籴米,独行诣场者,辄被掠去。

”据有关报告,1847至1853年,厦门一地就有12151人背贩运至国外。

中国丧失许多劳动力。

太平天国运动在农村地区开始,政策也是要平均土地,但没有打破自然经济体制,内地的自然经济受到较小影响。

但对城市的破坏是极大的,太平军所到地方会到处搜刮财物,极尽享乐,还严厉打击地主和商人。

天平军占领的大多是富饶地区,他们严重破坏了地区的经济积累。

其次是人口的减少。

多次战争都是人口浩劫;据说,在镇压穆斯林起义时期,云南丧失一半以上的人口;在安徽等一些富庶的地区,是战争的必争之地,譬如皖南的广德县,就几乎损失了所有人。

而且还有很多人间接死于战争的,由此可见,太平天国运动使中国丧失大量人口。

劳动力的丧失对农村经济造成极大破坏。

三、新思想,并催化洋务运动鸦片战争使当时较先进的知识分子从“天朝上国”的梦幻中醒来,他们忧国忧民,寻找救国救民之路,产生了从抵抗侵略出发而向西方学习的思想,从而发出“外抗强敌,内求改革”的呼声,中国思想界出现了一股前所未有的“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

这股新思潮的核心内容是要求学习西方、“师夷长技以制夷”,认识世界和走向世界,寻求强国御海之道。

这些人里面包括林则徐、魏源等开眼看世界的开明知识分子。

他们主张开办新式军需工厂,采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技艺制造新式武器,并学习他们的“养兵练兵之法“,借以巩固国防,抵制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

这些经世思想不断深化,最后催生洋务运动。

太平天国对于洋务运动也是有影响的。

首先运动催生了洋务派,直接促进了洋务运动。

在鸦片战争期间,以林则徐,魏源等为代表的一批官僚士绅主张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同时呼吁改革国内的弊政。

的确,他们是最早具有“洋务”思想的代表。

但是,这些人在当时的官僚中属少数派,而且这批人中多数人并无多大权力,影响不了清廷政治走向。

但是当太平天国运动爆发后,随着地方势力的扩大,这些封疆大吏拥有相当大的权力,特别是在与西方国家军队联合镇压太平军的过程中,他们亲身体会到西方先进武器的厉害,因此更加坚定了他们向西方学习,强兵富国的决心,这就是洋务派产生的重要条件。

但从另一个角度说太平天国运动打断了中国的经济近代化。

太平天国发生在鸦片战争以后,中国沿海地区自然经济逐渐解体,农民、手工业者不断破产,沦为劳动力。

但许多劳动力却没有参与到工厂生产中去,而是参加了农民运动,以至于劳动力受到极大破坏。

再者,太平天国运动波及范围广,而且都是富饶的地区省份,中国的市场就这样被破坏了。

最后是资金问题,洋务运动的所需要的资金也在运动中毁掉。

总的来说洋务运动破坏性更大些。

四、更加深远的影响对于鸦片战争来说留给中国最大的痛就是割让香港给英国。

《南京条约》割让香港与英国,从此香港就在处在了英国的管辖之下。

这只是开始,随后的条约中,九龙地区也归属于英国管辖,直到新中国建立,香港都没有回到祖国的怀抱,这是国家的耻辱。

鸦片战争遗留下的香港主权问题问题直到1984年中英联合声明的发表,这个问题才得到解决。

1997年7月1日,中国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百年后,中国收回了香港主权。

这是其一,其二则是对中国人思想的影响。

鸦片战争前中国人从上到下都认为中国是“天朝上国”,但鸦片战争后中国人尝到了苦头,认为西方的技术比我们先进,我们应学习西方,实现富国强兵。

洋务运动随后产生,在随后的历史中,中国人似乎一直在追赶世界,不断向西方学习,中国又陷入了另一个极端中去了,认为中国什么都要学习西方,什么都要向西方看齐,乐于过万圣节、圣诞节等节日,以吃肯德基、麦当劳为荣等等现象。

学习西方延续成了盲目跟随,这也是鸦片战争给我们的东西。

而对于农民运动太平天国来说,他更加深远的影响也有两个方面,其一是打破思想束缚和对传统文化的破坏。

平天国从一开始就是反孔的,早在1843年洪秀全创立拜上帝教的时候,就把书塾里的孔子牌位给打倒。

所以太平军每攻克一个地方,都得把当地的孔庙焚烧。

孔庙有的改为军火储藏库,有的改为马厩。

除烧孔庙外,又焚烧儒家书。

太平天国在广西永安州时,把儒家书丢到粪坑里去。

到定都天京后,更是宣布四书五经为妖书。

这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破坏是毁灭性的,儒家经典遭到了焚书坑儒似的破坏。

但是这些为解放人民的思想的有一定作用的,儒家思想是封建统治工具,在一定程度上需要改变这种思想才能让自己的统治得以顺利推行。

这对五四爱国运动中的“打倒孔家店”也是有一定影响的,但是太平天国运动对中国文化的影响是消极方面占主要的。

其次,太平天国运动的鼓舞作用是巨大的,是大家认识到农民的伟大力量,从而去发动农民群众。

这些经验对以后的中国革命提供了宝贵的经验教训。

而且太平天国所提出的革命纲领、制度和思想,也成为日后中国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内容,对中国民主主义革命的影响也是巨大的。

综上所述鸦片战争和太平天国运动的影响有共通之处,也有不一样的地方,总的来说,中国从那时开始风雨飘摇,在泥泞中前行。

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同时激励中国走向近代化;太平天国运动虽破坏性极大,但也促进了中国近代化,鼓舞了近代更多人走向革命事业道路。

参考文献:《太平天国的历史和思想》王庆成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中国社会史》[法] 谢和耐著黄建华黄迅译江苏人民出版社人民出版社《中国近代史》林增平著湖南人民出版社《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化的影响》陈卫文《大众文艺(理论)第二十期》《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思想的双重影响》徐宏波;陈爱萍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 第四期《中国近代史》徐中约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姓名:赵新勇学号:1113017000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