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5我的老师》word教案(4)
【最新精选】北京课改初中语文七上《5我的老师》word教案 (4).doc

四、小结
文章重点写了师生之间的七件小事。这七件小事以“回忆、依恋、思念”蔡老师的感情线索贯穿始终。前五件略写,后两件评写。这样安排,既使文章的结构疏密有间,更表现了师生之间的感情的步步加深。
学生回答
学生识记
学生思考识记
3.查工具书,解释下列词语:
(l)温柔:温和柔顺(多用于形容女性)。
(2)心情如水:形容心地纯洁,像清澈的水一般。
(3)依恋:留恋,舍不得离开。
(4)纠纷:争执的事情。
(5)热恋:本课是亲热难舍的意思。
4.默读课文,思考预习提 示。
二 、导入
1.作家简介:
魏巍,现代作家,原名鸿杰,曾用笔名红杨树。河南郑州人。1920年6月生于一个城市贫民家庭。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读了平民小学、高小,并勉强上了简易乡村师范。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走上革命道路,同年12月在山西前线参加八路军,不久到达延安。1938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他一直生活在战士之中。解放战争中,在行军的间隙写了大量诗歌。全国解放后,参加了抗美援朝战争,主要作品有散文集《谁是最可爱的人》,长篇小说《东方》等。
学生读课文思考
学生回答
学生归纳总结
小组讨论
代表回 答
思考回答
归纳总结
学生识记
板书
我的老师
回忆——老师温柔美丽(难忘}
依恋
①蔡老师假装发怒(课内)
②老师教我们跳舞(课外
③老师带我们观察蜜蜂(假日)
④老师教我们读诗(平时)
⑤我们看老师写字(平时)
略
老师排除小纠纷(校内)
我梦里寻师(校外)
详
老师爱学生
我的老师初中教案

我的老师初中教案教学目标:1. 通过学习课文《我的老师》,使学生了解作者对老师的尊敬和感激之情。
2. 培养学生热爱老师,尊敬老师的良好品质。
3. 提高学生朗读和理解课文的能力。
教学重点:1.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老师的尊敬和感激之情。
2. 学会尊敬和热爱老师。
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中的重点句子和词语。
2. 学会如何尊敬和热爱老师。
教学准备:1. 课文《我的老师》2. 相关教学挂图或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忆一下,他们曾经遇到过的好老师,让学生谈谈他们对老师的感激之情。
2. 引入今天要学习的课文《我的老师》。
二、朗读课文(5分钟)1. 学生自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 教师辅导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的把握。
三、理解课文(1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内容,理解作者对老师的尊敬和感激之情。
2. 学生讨论课文中的重点句子和词语,教师进行讲解。
四、热爱老师(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尊敬和热爱老师,让学生谈谈自己的看法。
2. 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五、课后作业(5分钟)1. 学生回家后,写一篇关于自己最喜欢的老师的作文。
2. 家长参与评价,了解学生对老师的尊敬和热爱之情。
教学反思:通过学习课文《我的老师》,学生能够了解作者对老师的尊敬和感激之情,同时也能够培养学生的尊敬和热爱老师的品质。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通过讨论和分享,让学生表达自己对老师的尊敬和热爱之情。
同时,教师也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进行教学调整,提高教学效果。
【中小学资料】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5课《我的老师》教学设计 北京课改版

我 喜爱 蔡老师
依恋
思念
作业设计:
在教你的老师中,哪位老师给你留下的印象最为深刻?为什么?你能用简短的文字描述一下吗?(外貌、动作、神态等)
教学反思:
二、导入
上节课,我们分析了文章的结构和主要内容,这节课我们将深入地分析蔡老师的性格特征以及一些语句的深刻含义。
三、探究(小组学习,交流为主)
1.提问:课文第一部分写蔡老师在“我”的记忆里总的印象是什么样的?
讨论并归纳:她是一个温柔而美丽的人。
2.提问:“温柔”是从什么方面写?“美丽”是从什么方面写的?
明确:蔡老师是一位温柔慈爱、热情公正、平易近人、酷爱学生的好老师。
当堂达标训练(检测)题:
1、解释下列词语
平生察觉温柔心静如水卜问莫大
2.填空
(1)本文作者,是当代著名的。他的主要作品有。
(2)本文是篇回忆性。作者在文中回忆的老师名叫。
板书设计:
回忆——老师温柔美丽(难忘)
依恋——
①蔡老师假装发怒(课内)
7.提问:“在一个孩子的眼里,他的老师是多么慈爱,多么公平,多么伟大的人啊!”如果删去“在一个孩子的眼里”行不行,为什么?
讨论并归纳:从孩子的眼光评价老师给“我”的支持和帮助,热情赞美自己的老师,它真实地反映了作者当时的心情。如果删去,使人感到空泛,不亲切,过于夸张。
四、小结
蔡老师是一个温柔、热情、慈爱、公正、伟大、热爱孩子的老师。
让学生轻声读课文,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用一句话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二)再读课文,理解内容(以学生自主探究讨论为主,教师只点拨要点即可)
1.本文共记叙了几位人物?其中主要人物是谁?
明确:本文记叙了我的老师蔡芸芝、我的母亲和我小学时的几位同学。主要人物是蔡芸芝老师。
语文七年级上北京课改版第5课《我的老师》教案第一课时.docx

《我的老师》第一课时课型:新授课时间:一、学习目标确定的依据1、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1)了解课文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知识和文化常识。
(2)能用普通话止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解、分析文章内容,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分析、解决疑难问题。
2、教材分析《我的老师》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中的第一课,本单元的主题是人物风采,是一篇回忆性散文,作者写了儿时关于蔡老师的七件事,对应地描写蔡老师和儿时作者自身,叙事和写人当中都深融感情,表现了师生之间的深挚感情, 颇为生动,具有感染力量。
3、屮招考点结合历届河南中招语文试卷选择题和散文类的阅读理解题来看,针对本课考察的知识点有:(1)重点字词的字音、字形、释义,作者简介。
(2)概括文章的内容,赏析重点句子。
(3)分析作品屮的人物形象。
4、学情分析七年级是中学阶段比较关键的一年,从教材上来看,难度较六年级有了很大的提升,如阅读教学上对学生的要求,己由一般的字词识记上升到阅读理解,品位鉴赏,要加强培养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
二、学习目标1、查找资料能介绍作家作品,理解并会正确书写重点字词。
2、初读课文,能说出文章的感情线索,简单概括文中的七件事,学习详略得当的写法。
三、评价任务1、针对目标一,设计两个活动:(1)开展字词大闯关的活动,让学生准确掌握字词。
(2)通过查找资料,能说出与作者相关的文学常识。
并运用此方法解决此类问题,完成自学检测一。
2、针对目标二,设计一个活动:通过听读课文、自由朗读课文,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能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中的七件事,说出文章的感情线索。
并用此方法解决此类问题,完成自学检测二。
四、教学过程学习目标教学活动评价要点要点归纳创景导入:从幼儿园到初中,我们同学接触了不少老师。
可能不少老师都给我们同学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或爱或恨,或亲近或畏惧。
但其中必然有一位是我们同学印象最深刻、最难忘的。
如果把他(她)写下来,一定令人动情、感人至深。
七年级上册我的老师教案

七年级上册《我的老师》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分析课文结构,了解作者的表达技巧。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2)学会从不同角度欣赏和评价老师,培养学生的感恩之心。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尊敬老师的情感,增强师生之间的友谊。
(2)树立学生的自信心,激发学生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会生字词,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分析课文结构,了解作者的表达技巧。
2. 教学难点:(1)理解作者对老师的尊敬和感激之情。
(2)如何从不同角度欣赏和评价老师。
三、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者的情感。
2. 互动式教学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合作精神。
3. 启发式教学法:激发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欣赏和评价老师。
四、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尊敬老师的重要性。
2. 朗读课文:让学生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3. 学习生字词:引导学生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4. 分析课文结构:让学生了解课文的结构,理解作者的表达技巧。
5. 讨论与思考: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欣赏和评价老师,分享自己的感悟。
五、课堂小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我的老师》,了解了作者对老师的尊敬和感激之情。
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我们学会了生字词,分析了课文结构,并从不同角度欣赏和评价了老师。
希望同学们能够将这些知识点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树立尊敬老师的意识,培养自己的自信心,努力学习,不断进步。
六、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与老师之间的感人故事,增进学生对尊敬老师的认识。
2. 邀请一位老师进行课堂分享,让老师讲述自己的教育心得,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理解和尊重老师。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第5课《我的老师》教案(新版)北京课改版

年级组别审阅(备课组长)审阅(主备人使用人授课时间课题《我的一位国文老师》课型课标要求培养鉴赏散文作品的兴趣,丰富自己的情感世界,养成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提高文学修养。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学习本文欲扬先抑的结构特色和幽默风趣的语言风格。
过程与方法学习本文通过具有特征性的细节描写来突出人物个性的写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作者对于国文老师的情感。
教学重点学习本文欲扬先抑的结构特色和幽默风趣的语言风格。
教学难点学习本文通过具有特征性的细节描写来突出人物个性的写法。
教学方法朗读法、探究法教学程序设计教学过程及方法环节一明标自学过程设计二次备课一、导入课前老师要求大家充分预习梁实秋先生的散文《我的一位国文老师》,不知大家预习得怎么样了,现在我来提几个常识性的问题来考考大家:(回答时不得翻看课本)1.“国文老师”我们现在称之为什么老师?(语文老师)(“国文”与“语文”的区别:“国文”顾名思义是祖国的文字和文章,而“语文”的涵盖面要广得多,“语”是“语言”、“口语”,“文”是“文字”、“文章”,因前面无“国”限制,中外的语言文字作品都可囊括其中)2.题中的“国文老师”姓甚名谁?(徐锦澄)3.作者写作本文时大概是多大岁数了?(“十八九”+“五十”,应该在接近七十岁的时候)梁实秋先生,这位台湾著名散文大师在时隔五十年之后回忆起自己的老师还是那样的历历在目,满怀深情,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他的著名散文《我的一位国文老师》。
二、学习目标1、学习本文欲扬先抑的结构特色和幽默风趣的语言风格。
2、学习本文通过具有特征性的细节描写来突出人物个性的写法。
3、体会作者对于国文老师的情感。
三、自学指导➢既然文章的题目是《我的一位国文老师》,你们预习了这篇课文后,对这位国文老师印象如何呢?请同学们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一下你对这位国文老师的印象。
【可以就一点说,也可以综合起来说。
】明确:教师在学生发言的同时逐步形成以下板书(破折号前的内容):脾气暴躁——绰号是“徐老虎”、凶、老是开口就骂人像(相)貌古怪——脑袋有棱有角,头尖、秃、亮,脸形方方的、扁扁的,鼻尖红习惯有趣——戴一副墨镜、两肩高耸、鼻涕吸溜、长袍油渍斑斓、仰头迈八字步、撇嘴、狞笑、爱骂人敬业——对不认真听讲的学生不满、自己选编教材、讲课亲切投入爱生——敢于批评学生、耐心指导学生➢请同学们在题目的“国文老师”前加一个修饰语,来概括你对这位国文老师的总体印象:示例:我的一位脾气暴躁、像貌古怪、习惯有趣但却敬业、爱生的国文老师。
《我的老师》教案

《我的老师》教案我的老师教案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并能够描述自己班级中的老师。
二、教学重点学会用适当的词汇和句子来描述老师的外貌和性格特点。
三、教学难点能够展示学生较高程度的表达能力,描述老师的外貌和性格特点并加以评价。
四、教学准备幻灯片、图片或老师的照片、课堂活动素材。
五、教学过程Step 1:导入教师出示老师的照片,引导学生用简单的词语来描述老师的外貌特征,例如 "她有长发,戴着眼镜,笑起来很温暖"。
Step 2:呈现教师通过幻灯片或图片让学生看到不同样貌的老师,引导学生关注老师的外貌特征,并与之前所描述的老师进行对比。
Step 3:讨论教师引导学生分组,讨论自己班级中的老师,每组至少讨论两位老师的外貌特征和性格特点,并用英语进行描述。
Step 4:展示每组选择一位代表,向全班展示他们所描述的老师。
其他学生可以提问或进行评论。
Step 5:评价教师鼓励学生进行积极评价,例如 "我认为他是一位非常有趣的老师,他总是能用有趣的方式教我们知识"。
六、课堂延伸在总结本节课的时候,教师可以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写一篇关于自己最喜欢的老师的作文,包括老师的外貌和性格特征,并进行适当的评价。
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些相关的词汇和句式,以帮助学生撰写作文。
七、教学反思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提高他们描述外貌和性格的能力,培养他们对老师的观察力,同时也增进了同学之间的交流与了解。
此外,通过写作练习,学生也能够提升他们的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以上即为《我的老师》教案的内容,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更好地了解和描述自己班级中的老师,培养对老师的观察力,并提升他们的写作和表达能力。
七年级上册我的老师教案

七年级上册《我的老师》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课文中所描述的老师的特点和品质。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2)通过课文阅读,培养学生阅读理解的能力。
(3)通过课文分析,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老师的尊敬和感激之情。
(2)培养学生热爱教育事业,尊敬教师的良好品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分析课文中老师的特点和品质。
2. 教学难点:(1)课文中一些生僻字词的理解。
(2)理解课文中所描述的老师的品质和特点。
三、教学准备:1. 课文文本《我的老师》。
2. 生字词卡片。
3. 教学多媒体设备。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课文《我的老师》的背景和内容。
(2)引导学生思考:你们对自己的老师有什么印象?2. 朗读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大意。
(2)教师辅导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的把握。
3. 学习生字词:(1)学生自学生字词,组内交流。
(2)教师选取重点生字词进行讲解,引导学生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4. 分析课文:5. 情感教育:(1)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你们对自己的老师有什么感激之情?(2)学生分享自己对老师的感激之情,进行情感教育。
五、课后作业:1. 家庭作业:(1)熟读课文《我的老师》。
(2)运用课文中学的生字词写一篇小短文。
2. 拓展作业:(1)采访身边的老师,了解他们的故事。
(2)以“我心中的老师”为主题,进行绘画或手抄报创作。
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通过课文学习,对老师产生尊敬和感激之情。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课堂上充分参与,提高教学效果。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和学习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