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点三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学生版资料
高三语文一轮复习课时作业9: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含文言实词、虚词和句式考点)

考点精练四 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含文言实词、虚词和句式考点)一、关键实词译到位(一)基础训练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衡善机巧,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
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公车特征..拜郎中,再.迁为太史令。
遂乃研核.阴阳,妙尽璇机之正,作浑天仪,著《灵宪》《算罔论》,言甚详明。
顺帝初,再转复为太史令。
衡不慕.当世,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
自去.史职,五载复还。
(节选自《张衡传》)(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 致思:用心思 B .安帝雅.闻衡善术学 雅:文雅 C .公车特征..拜郎中 特征:特地征召 D .衡不慕.当世 慕:趋附 (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再.迁为太史令 再:再次 B .遂乃研核.阴阳 核:考验 C .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 居:担任 D .自去.史职 去:离开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罗玘,字景鸣,博学,好古文,务为奇奥。
年四十困诸生..,输.粟入国学。
丘浚为祭酒,议南人不得留北监。
玘固.请不已,浚骂之曰:“若识几字,倔强乃尔!”玘仰对曰:“惟中秘书未读耳。
”浚姑留之,他日试以文,乃大惊异。
尤尚.节义。
台谏救刘逊尽下狱,玘言当优容以全国体..。
中官李广死,遗一籍,具识.大臣贿交者。
帝怒,命言官指名劾奏。
玘上言曰:“大臣表正百僚,今若此,固宜置重典..。
然天下及四裔皆仰望之,一旦指名暴其恶,启远人慢朝廷心。
臣请降敕密谕,使引疾退,或斥.以他事,庶不为朝廷羞,而仕路亦清。
” (节选自《明史·文苑》)(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输.粟入国学输:缴纳B.尤尚.节义尚:崇尚C.具识.大臣贿交者识:记载D.或斥.以他事斥:指责(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年四十困诸生..诸生:秀才B.玘固.请不已固:坚决C.玘言当优容以全国体..国体:国家体制D.固宜置重典..重典:重法3.推断下面文段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定语后置(学生版)

文言特殊句式(定语后置)【学习目标】
1.了解高考对文言句式的要求。
2.理解和掌握与现代汉语不同的文言句式及其用法。
3.通过相关练习加以巩固和提高。
【学习重点】学生掌握辨析较复杂的文言句式(定语后置)的能力。
【学习难点】学生掌握辨析较复杂的文言句式(定语后置)的能力。
【学习过程】
一、考点解读:
考纲要求:1.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
2.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题型:翻译题
二、自主学习
(一)指出下列句子属于哪种句式类型并翻译。
1、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2、求人可使报秦者
3、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
4、马之千里者
5、石之铿然有声者
6、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7、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8、尝遗余核舟一。
9、以乘韦先,牛十二犒师。
10、我有白璧一双,欲献项王;玉斗一双,欲与亚父。
(二)学习困惑
三、探究点拨
定语后置句的判断方法
四、总结提升
五、高效训练
1、下列句中不含定语后置的一项是()
A、人马烧溺死者甚众。
B、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C、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
D、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
2、选出下列句中不含定语后置的一项()
A、疆土之新辟者,移种民以居之。
B、村中少年好事者驯养一虫。
C、今战士还者及关羽水军精甲万人。
D、贤于己者,忌之而不愿问焉。
六、学习反思。
2014高考语文一轮复习:高频考点三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精)

高频考点三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试水高考.读懂高考的规则考点:休验•解读I 5年高考|1.(2012新课标全国)(原文见本章高频考点一“ 5年高考”部分)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今贤否杂糅,风俗浇浮,兵未强,财未裕,宜卧薪尝胆以图内治。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⑵燧谓:“东西异路,不当与,然安忍于旧治坐视?”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如今有德才和无德才的人混杂一道,风俗浇薄虚浮,兵力不强大,财力不充裕,应当卧薪尝胆以求国内安定太平。
(2)萧燧说:“东部、西部不属同路,按说不该给粮食,但我哪能忍心对原管辖地区不管不问呢?”解析本题涉及一词多义、重点虚词、词类活用、古今异义及省略句。
(1)句中“贤” “否”均为词类活用,形容词用作名词,译为“有德才的人” “无德才的人”;“浇浮”同义连用,意为“轻薄、轻浮”;“以”是表顺承关系的连词,相当于“来”;“治”,指治理得好,可以译为“安定,太平”。
(2)句中“东” “西”指东部、西部;“路”古今异义,这里是古代的行政单位;“与”,给,后面省略宾语“之”,指粮食;“安”疑问代词,哪里;“治”,治理,管理,这里活用为名词,所管辖地区。
2.(2011新课标全国)(原文见本章高频考点一“5年高考”部分)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整弓复中之,观者诵叹,帝亲赐酒劳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灌至,乞入见,不许,而令控守西隅。
教材文言文考点化复习(必修1-5)(学生版)

教材文言文考点化复习(必修1-5)(学生版)必修1--5教材文言文考点化复习必修1 《烛之武退秦师》《荆轲刺秦王》《鸿门宴》必修2 《兰亭集序》《赤壁赋》《游褒禅山记》必修3 《寡人之于国也》《劝学》《过秦论》《师说》必修4《廉颇蔺相如列传》《苏武传》《张衡传》必修5 《归去来兮辞并序》《滕王阁序》《逍遥游》《陈情表》必修1《烛之武退秦师》《荆轲刺秦王》《鸿门宴》一、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1.《左传》: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史著作,相传为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为后世叙事散文树立了典范。
“传”意为注释,《左传》即是给儒家经典《春秋》所作的注释。
《左传》也称《左氏春秋》《春秋左氏传》,与《公羊传》《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
2.晋侯.、秦伯.围郑:春秋时期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中的两种。
爵位、爵号,是古代皇帝对贵戚功臣的封赐。
后代爵称和爵位制度往往因时而异。
3.敢以烦执事..:在古代有多种意思,①从事工作,主管其事;②有职守之人,即官员;③指供役使者,仆从;④对对方的敬称;⑤侍从。
本文指对办事的官吏的敬称。
4.《战国策》:中国古代的一部历史学名著。
它是一部国别体史书,又称《国策》。
由西汉刘向所整理编写,共33卷,分为12策。
《国语》是第一部国别体史书。
5.至易水..上,既祖.。
.易水:也称易河,河流名,位于河北省易县境内,分南易水、中易水、北易水。
因燕太子丹送荆轲刺秦于此作别,高渐离击筑,荆轲合着音乐高歌“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而名扬天下。
后人常用“易水”指代“荆轲”或“易水歌”。
祖:临行祭路神,引申为饯行和送别。
6.为变徵..之声复为慷慨羽.声。
变徵、羽:古时音乐七音中的两种声调。
古时音乐分宫、商、角、徵、羽、变宫、变徵七音。
变徵是徵音的变调,声调悲凉。
7.厚遗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管理国君的车马之类的官。
8.乃朝服,设九宾..:九宾之礼,是我国古代外交上最为隆重的礼节,有九个迎宾赞礼的官员司仪施礼,并延引上殿。
考点三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学生版

考点三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关注字词句,落实得分点Ⅰ怎样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五种句式一、判断句1.下列各组句子中,句式不相同的一组是( )A.B.C.D.2.下列各句中,与其他三句句式不同的一项是( )A.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B.且相如素贱人C.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D.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3.翻译下面的句子。
(1)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译文:(2)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此予之所得也。
译文:答案(1)因此无论地位贵贱,无论年纪大小,道理存在的地方,就是老师存在的地方。
(2)尽了自己的主观努力而未能达到,便可以无所悔恨,难道谁还能讥笑这吗?这就是我此次游山的收获。
精要点拨判断句,。
在判断判断句时,首先看其标志:二、被动句1.下列各组句子中,不属于被动句的一组是( )A.B.C.D.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B.C.D.3.翻译下面的句子。
(1)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译文:(2)五人者,盖当蓼洲周公之被逮,激于义而死焉者也。
译文:精要点拨所谓被动,是指。
辨识被动句,三、倒装句汉语句子的语序一般是主语在谓语前,谓语在宾语前,介词在介词宾语前,定语和修饰成分在中心词前。
古今汉语,基本如此。
但在文言文中,有一些句子成分却是倒装的,这样的倒装句主要有谓语前置、宾语前置、定语后置和介词结构后置四种。
我们在阅读和翻译的时候应该首先了解它们的结构,然后把语序调整过来,这样才能正确地把握。
1.谓语前置句(1)下列各句中,与其他三句句式不同的一项是( )A.渺渺兮予怀B.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也C.谁可使者D.事急矣,请奉命救于孙将军(2)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谁为大王为此计者?译文:②宁戚饭牛于车下,望桓公而悲,击牛角,疾商歌。
桓公闻之,扶其仆之手曰:“异哉!此歌者非常人也。
”命后车载之。
精要点拨2.宾语前置句(1)下列各组句子中,句式不相同的一组是( )A.B.C.D.(2)翻译下面的句子。
考点01:文章主要内容概括(讲解)(学生版)

考点01:文章主要内容概括阅读文章是从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即初读文章,了解大意后,再理解字词,读懂每句话,给文章分段和归纳段意,最后回到文章整体上来,进而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并概括中心思想。
多数学生在阅读文章的时候,都有这种想法,那就是脑袋里明白这篇文章讲的是什么,说了一件什么样的事儿,但是不知从何作答。
常见问题:(1) 缩不短总觉得字数太少不足以表达整个故事,然后就想到啥就写啥,不停加字,最后答案就是语句不简洁。
(2) 易删错这是抓不住文章重点的一个表现,之所以把该删掉的保留,把该保留的删掉,都是因为没有真正理解文章在讲什么,要表达的主题究竟是什么。
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就是要搞清楚全文主要讲的是什么。
只有掌握了文章的主要内容,才能正确领会文章的中心思想。
一般是要通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来概括。
1、 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2、 本文主要讲了什么事?3、 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内容。
年份 地区 题目能力要求 题干2022年 江西·宿迁《心灵折旧费》 文章内容的概括能力。
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故事情节。
2022年 重庆《成全善良》 文章内容的概括能力。
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2021年 安徽·铜官 《孩子,请系好鞋带》 文章内容的概括能力。
简要概括短文主要内容。
2021年 山东·山亭 《兵与冰》文章内容的概括能力。
围绕主要人物、事件简要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不能超过30字) 2020年 广东·广州 《一位母亲与家长会》 文章内容的概括能力。
试着用一句话概括这篇文章的内容。
2020年 河南·唐河《擦不掉的鼓励》 文章内容的概括能力。
请用简介的语言概括这篇文章的内容。
技巧一:六要素概括法。
写人记事的文章,一般有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包括起因、经过、结果)等基本要素。
将文章的六要素提取出来,删除不必要的内容,整理成一段简洁、通顺的话即可。
2020年中考语文考点(浙江专版)考点整理: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综合考查考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从各地区中考试卷来看,其考查特点有:1.在考查形式上,主要有两种,一是选择题;二是主观题。
其中,以主观题为主。
主观题又分两种考查形式,一是从文言文阅读材料中选出几个句子要求翻译,二是另给一则文言短文要求翻译。
其中,以前者为主。
2.在考查内容上,既涉及重要文言实词的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和通假字等,还涉及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要想准确翻译文言语句,考生必须做到:(1)以理解文言实词和虚词为基础,对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字、词类活用及偏义复词有充分的理解,对常用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以及文言固定句式、固定短语等都有准确把握。
(2)首先,要严格遵循“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的原则;其次,要善于联系前后文推敲判定,翻译时应做到“词不离句,句不离段”;再次,要遵照原文的风格,切忌断章取义。
预计2018年中考仍然会重点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而考生要给予足够的重视,在翻译的过程中,遵循“一一对应,字字落实”的原则,切勿漏译、错译。
1.【2019·萧山区党湾镇初级中学初二开学考试】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韩)信知汉王畏恶其能,常称病不朝从。
信由此日夜怨望,居常鞅鞅①,羞与绛、灌②等列。
信尝过樊将军哙,哙跪拜送迎,言称臣,曰:“大王乃肯临臣!”信出门,笑曰:“生乃与哙等为伍!”上常从容与信言诸将能不,各有差。
上问曰:“如我能将几何?”信曰:“陛下不过能将十万。
”上曰:“于君何如?”曰:“臣多多而益善耳。
”上笑曰:“多多益善,何为为我禽?”信曰:“陛下不能将兵,而善将将,此乃言之所以为陛下禽也。
且陛下所谓天授,非人力也。
”太史公曰:令韩信学道谦让,不伐己功,不矜其能,则庶几哉,于汉家勋可以比周、召、太公之徒,后世血食③矣。
(注)①鞅鞅:闷闷不乐。
②绛、灌:指周勃、灌婴。
③血食:享受祭品。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专题03原句与改句效果分析考点解析专训(02)(学生版)-2025年新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各考点解析宝鉴

专题03原句与改句效果分析考点解析专训(02)(学生版)时间:40分钟分值:4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突然像有一双手从我脑后伸过来,不由分说地为我关闭了世界的音响,只留一个水与鸟的音频。
啊!奇妙的事情发生了——那百鸟的流啭飞鸣,顷刻间被放大许多倍,种种的高歌浅唱像刚刚洗濯过似的清晰亮丽,升腾飞舞,喧闹着整个苍穹。
你听,大天鹅的鸣叫时而像射出的金箭一样尖锐,时而像诗人的孤吟一样低沉;无数的凤头百灵,仿佛已被天空融化,在一片蔚蓝中显现凄清的美声,你却看不见它们飞翔的影子;还有尖尾鸭飞翔时“嗖—嗖—”的声音,像是谁在弹拨绷紧的弓弦,而后,水面上便立起无数挺拔的羽尾,搅着一朵朵小浪花,原来是它们扎进水里找到食物,完成了一个优美的倒立;细听,在草丛和芦苇的深处,藏着一部柔柔的摇篮曲,唧唧喳喳,无始无终,那是刚刚出壳的雏鸟在向父母要吃食,它们必须在夏天长大,然后跟随父母飞到南方过冬。
1.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以改写成:“在草丛和芦苇的深处,藏着一部唧唧喳喳、无始无终的柔柔的摇篮曲,那是刚刚出壳的雏鸟,他们必须在夏天长大,然后跟随父母飞到南方过冬,是它们在向父母要吃食。
”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为什么说原文表达效果更好?(5分)答案: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旭日东升”是村里最老的建筑,十年前,房子里的两位百岁老人去世,此后无人居住,房子就破败下来。
为了重修这栋房子,工人保留了房屋外观原貌,把原来石墙的每块石头都编了号,一块块拆下,做完加固和修补后,再按编号一块块垒回去。
牛思贤走过“旭日东升”前,看见矮矮的石头围墙里面有个小院子,落地玻璃窗里是个小茶室,茶室里放着一张沙发,客人来了,坐在那里喝茶,能沐浴一身的明媚阳光。
如果是下雨天就更好了,茶室外面有一丛芭蕉,雨点啪嗒啪嗒打在芭蕉叶上,好一幅听雨图。
听着雨打芭蕉的声音,牛思贤已经不羡慕那些在大城市工作的同学了,很多同学看到他发的白云村的照片,反而开始羡慕起他的生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考点三 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关注字词句,落实得分点Ⅰ 怎样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五种句式一、判断句1.下列各组句子中,句式不相同的一组是( )A.⎩⎪⎨⎪⎧ ①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②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B.⎩⎪⎨⎪⎧ ①故今之墓中全乎为五人也②刘备天下枭雄C.⎩⎪⎨⎪⎧ ①《诗》三百篇,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②妪,先大母婢也D.⎩⎪⎨⎪⎧①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②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2.下列各句中,与其他三句句式不同的一项是( )A.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B.且相如素贱人C.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D.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3.翻译下面的句子。
(1)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译文:(2)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此予之所得也。
译文:答案 (1)因此无论地位贵贱,无论年纪大小,道理存在的地方,就是老师存在的地方。
(2)尽了自己的主观努力而未能达到,便可以无所悔恨,难道谁还能讥笑这吗?这就是我此次游山的收获。
精要点拨判断句, 。
在判断判断句时,首先看其标志:二、被动句1.下列各组句子中,不属于被动句的一组是( )A.⎩⎪⎨⎪⎧ ①不拘于时,学于余②若属皆且为所虏B.⎩⎪⎨⎪⎧ ①洎牧以谗诛②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C.⎩⎪⎨⎪⎧ ①是以见放②身客死于秦,为天下笑D.⎩⎪⎨⎪⎧①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②生孩六月,慈父见背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兰芝初还时,府吏见.丁宁B.⎩⎪⎨⎪⎧ 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吾属今为.之虏矣 C.⎩⎪⎨⎪⎧ 生孩六月,慈父见.背忠而见.疑 D.⎩⎪⎨⎪⎧予犹记周公之被.逮,在丁卯三月之望虽万被.戮,岂有悔哉 3.翻译下面的句子。
(1)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译文:(2)五人者,盖当蓼洲周公之被逮,激于义而死焉者也。
译文:精要点拨所谓被动,是指 。
辨识被动句,三、倒装句汉语句子的语序一般是主语在谓语前,谓语在宾语前,介词在介词宾语前,定语和修饰成分在中心词前。
古今汉语,基本如此。
但在文言文中,有一些句子成分却是倒装的,这样的倒装句主要有谓语前置、宾语前置、定语后置和介词结构后置四种。
我们在阅读和翻译的时候应该首先了解它们的结构,然后把语序调整过来,这样才能正确地把握。
1.谓语前置句(1)下列各句中,与其他三句句式不同的一项是( )A.渺渺兮予怀B.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也C.谁可使者D.事急矣,请奉命救于孙将军(2)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谁为大王为此计者?译文:②宁戚饭牛于车下,望桓公而悲,击牛角,疾商歌。
桓公闻之,扶其仆之手曰:“异哉!此歌者非常人也。
”命后车载之。
精要点拨2.宾语前置句(1)下列各组句子中,句式不相同的一组是( )A.⎩⎪⎨⎪⎧ ①(亮)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②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B.⎩⎪⎨⎪⎧ ①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②与言皇上无权,君未之信也 C.⎩⎪⎨⎪⎧ ①沛公安在②大王来何操 D.⎩⎪⎨⎪⎧①微斯人,吾谁与归②大阉之乱,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欤 (2)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译文:②其李将军之谓也?译文:点拨3.定语后置句(1)下列各句中,与其他三句句式不同的一项是( )A.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B.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C.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D.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2)下列各句中,与其他三句句式不同的一项是( )A.苟以天下之大B.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C.铸金人十二D.夫晋,何厌之有(3)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
译文:②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欤?译文:答案 ①铿然有声的石头,所见到的全是这样。
②能够不改变自己志节的士大夫,偌大的中国,有几个人呢?点拨4.介宾短语后置句(1)下列各句中,在翻译成现代汉语时介宾短语不能提前的一项是()A.以其无礼于晋B.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C.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D.州司临门,急于星火(2)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虽董之以严刑,震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
译文:②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译文:点拨四、省略句1.下列各句中,没有成分省略现象的一项是()A.老臣今者殊不欲食,乃自强步,日三四里B.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触草木,尽死C.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不赂秦D.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2.补充下列句子中省略的成分。
(1)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 )而衰,三( )而竭。
(2)将军战( )河北,臣战( )河南。
(3)于是秦王不怿,为( )一击缻。
(4)杀人如( )不能举,刑人如恐不( )胜。
(5)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 )。
3.翻译下面的句子。
(1)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以事,欲呼张良与俱去。
译文:(2)齐威王欲将孙膑,孙膑谢曰:“刑余之人不可。
”译文:点拨五、固定句式1.对下列固定句式的解释,正确的一组是()①如……何,译为“对……怎么办”②无乃……乎,译为“恐怕……吧”③孰与,译为“与……一起”④奚以……为,译为“凭什么……呢”⑤何……为,译为“还要……干什么”⑥不亦……乎,译为“不也……吗”A.①②③④B.②③④⑤C.①②⑤⑥D.②③⑤⑥2.翻译下面的句子。
(1)无乃尔是过与?译文:答案恐怕该责备你们吧?(2)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译文:点拨Ⅱ怎样掌握文言文翻译的原则和标准一、翻译的原则——直译为主,意译为辅1.翻译下列句子,体会“直译与意译相结合”的翻译原则。
(1)会使辙交驰,北邀当国者相见。
译文:(2)诚不自意返吾衣冠,重见日月,使旦夕得正丘首,复何憾哉!译文:(3)而君畏匿之,恐惧殊甚。
译文:(4)臣自非经过其地,则虽久处官曹,犹不得其详,况陛下高居九重之上耶?译文:2.翻译中需要意译的多是使用固定词语及修辞手法(比喻、互文、用典、借代、委婉)的地方。
翻译下列句子,体会意译的特点。
(1)纵一苇之所如。
译文:(2)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
译文:(3)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
译文:(4)既无伯叔,终鲜兄弟。
译文:(5)相如因持璧却立,倚柱,怒发上冲冠。
译文:点拨二、翻译的标准——信、达、雅3.请指出下面译句存在的漏译、误译现象,体会翻译要“信”的要义。
(1)原句:(2013·安徽)吾不起中国,故王此;使我居中国,何遽不若汉!译句:我没有从中原起兵,所以在这里称王;假如我身处中原,怎么比不上汉王!漏译、误译之处:(2)原句:(2010·江苏)君所交皆一时贤隽,今与是人饮而欢邪?译句:您所结交的应是当时的贤人,现在跟这种人一起喝酒高兴吗?漏译、误译之处:(3)原句:(2010·湖北)耕者,不复督其力;用者,不复计其出入。
译句:耕种的人,不再出力;使用的人,不再计算支出与收入。
漏译、误译之处:(4)原句:及得召见,遂见亲信。
译句:等到召见,就受到亲近信任。
漏译、误译之处:4.请指出下面译句存在的不“达”现象,体会翻译要“达”的要义。
(1)原句:(2013·辽宁)遇人一以诚意,无所矫饰,善知人,多所称,荐士为时名臣者甚众。
译句:(王尧臣)对待别人全都真诚,没有虚假掩饰,善于识人,常常称道别人,推荐人成为当时名臣的很多。
不“达”之处:(2)原句:(2010·天津)母归,但见女抱庭树眠,亦不之虑。
译句:母亲回来后,只见女儿靠着院中的树睡觉,不再怀疑了。
不“达”之处:(3)原句:方罢巡抚家居,独闻而异之。
译句:刚刚被罢黜了巡抚住居家里,认为奇异而闻名。
不“达”之处:(4)原句:然信陵君之接岩穴隐者,不耻下交,有以也。
译句:但只有信陵君能够接见那些隐没在各个角落的人物,不以结交下层人为耻辱,是很有道理的。
不“达”之处:点拨Ⅲ怎样落实翻译得分点一、文言翻译有哪些得分点?如何判断这些得分点?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文后题目。
来懋斋先生者,家况奇贫。
意欲赴礼部试,而绌于资斧。
具旨酒与佳肴,以恭候其欲助之亲故。
讵知日既夕矣,无一亲故之足迹,印于其庭者。
有群丐过其门,先生请其就座而畅饮。
醲饷既良,先生告其故,(群丐)谓先生曰:“是区区者,何难之有?吾侪愿尽力焉,沿途以行乞所得,供先生食。
”往往逆旅主人嘉其义而奇其事,且厚有赠馈。
既抵都,群丐各分道行乞,以所得资为先生应试费。
试后果捷南宫,得出为某邑宰,循例省亲回籍。
群丐亦促之返焉。
甫抵里閈,亲故之问寒温表庆贺者,肩摩踵接。
先生亦平淡视之。
(2014年重庆卷《记丐侠》改编) 1.是区区者,何难之有?吾侪愿尽力焉,沿途以行乞所得,供先生食。
(1)判断句中得分点①关键实词:②关键虚词:③特殊句式:(2)翻译译文:(2)这是区区小事,有什么艰难?我们愿意为此尽力,用沿途乞讨得到的钱物,供给先生食用。
2.甫抵里閈,亲故之问寒温表庆贺者,肩摩踵接。
(1)判断句中得分点①关键实词:②关键虚词:③特殊句式:(2)翻译译文:点拨1.得分点有三:①关键词语(重要实词、虚词及个别疑难词),②特殊句式,③句意通顺。
2.判定得分点的方法:二、如何在翻译中落实得分点?(一)关键实词3.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浦江县东行二十六里,有峰耸然而葱蒨者,元麓山也。
山之西,桃花涧水出焉。
乃至正丙申三月上巳,郑君彦真将修禊事于涧滨,且穷泉石之胜。
前一夕,宿诸贤士大夫。
厥明日,既出,相帅向北行,以壶觞随。
约二里所,始得涧流,遂沿涧而入。
又三里所,夹岸皆桃花,山寒,花开迟,及是始繁。
傍多髯松,入天如青云。
忽见鲜葩点湿翠间,焰焰欲然,可玩。
又三十步,诡石人立,高可十尺余。
面正平,可坐而箫,曰凤箫台。
下有小泓,泓上石坛广寻丈,可钓。
闻大雪下时,四围皆璚树瑶林,益清绝,曰钓雪矶。
客有善琴者,不乐泉声之独清,鼓琴与之争。
琴声与泉声相和,绝可听。
(选自宋濂《桃花涧修禊诗序》)(1)郑君彦真将修禊事于涧滨,且穷泉石之胜。
译文:(2)诡石人立,高可十尺余。
译文:(3)客有善琴者,不乐泉声之独清,鼓琴与之争。
译文:4.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千山在辽阳城南六十里,秀峰叠嶂,绵亘数百里。
嘉靖丁亥,予戍抚顺,丙申迁盖州,道出辽阳,乃与同志徐、刘二子游焉。
东峰危险,徐、刘二子浮白引满(意斟满酒一口气喝完),其间适有吹笳者,声振林樾,闻之愀然。
(明·程启充《游千山记》)(1)嘉靖丁亥,予戍抚顺,丙申迁盖州,道出辽阳,乃与同志徐、刘二子游焉。
译文:(2)东峰危险,徐、刘二子浮白引满,其间适有吹笳者,声振林樾,闻之愀然。
译文:5.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弘治甲子春二月丙午,予出按海北,取道新会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