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的科技创新精神资料
美国个人主义培育创造力和创新性

美国个人主义培育创造力和创新性美国个人主义:培育创造力和创新性的独特路径在当今全球化和信息化的时代,创造力和创新性成为了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的重要动力。
而在这个过程中,美国个人主义的影响不容忽视。
本文将探讨美国个人主义如何培育人们的创造力和创新性,并分析其背后的原因和特点。
我们来了解一下美国个人主义的概念和特点。
美国个人主义强调个人的自由、利益和责任,注重个体差异和独立性。
这种思想观念体现在美国社会的各个方面,如教育、科技、文化和政治等。
美国个人主义注重培养独立自主的精神,鼓励人们追求自我实现和创新。
在创造力和创新性的培育方面,美国个人主义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个人主义价值观强调独立思考和自主创新,这使得美国社会充满了开拓和冒险精神。
在教育领域,美国教育体系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鼓励学生发挥个性,挑战传统观念。
同时,美国个人主义文化也鼓励人们追求科技创新和文化多样性,这些都为美国的创造力和创新性提供了肥沃的土壤。
在科技领域,美国个人主义文化的独特性使得许多创新成果得以诞生。
例如,美国硅谷的创业文化就体现了强烈的个人主义色彩,许多创新型企业都是由少数几个创始人或者个人创立的。
这些个人凭借着对科技的热爱和追求,敢于挑战困难,勇于实现自己的想法,从而推动了科技领域的快速发展。
在文化领域,美国个人主义也展现了强大的影响力。
美国文化鼓励个体的独特性和差异性,这使得美国社会充满了多元文化的氛围。
这种文化多样性为美国的艺术、音乐、电影等产业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灵感,也促进了美国文化产业的繁荣发展。
美国个人主义在培育创造力和创新性方面具有积极的作用。
个人主义文化强调个体的自由、利益和责任,鼓励人们追求独立思考和自主创新。
同时,美国个人主义文化也注重培养人们的冒险精神和坚韧不拔的品质,这些品质正是成功的重要基石。
美国个人主义文化还强调个体之间的差异和独特性,这使得美国社会充满了多元文化的氛围,为文化产业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灵感。
美国科技发展与创新精神

美国科技发展与创新精神作为世界上最发达的国家之一,美国一直以来都是科技创新的代表。
其在计算机、通信、生物技术等领域的发展和创新成果,不仅推动了全球科技进步,也为其自身的经济增长和国家安全提供了强大的支撑。
其背后的推助力就是美国一贯倡导和秉持的创新精神。
首先,美国在科技领域的成功,离不开其持续不断的资金投入。
政府、企业和个人的投资,让科技发展成为了美国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这里,我想先谈谈美国政府在科技发展中的作用。
作为全球最强大的政府机构之一,美国政府足以在科技领域投入大笔资金,并制定一系列政策和法规来鼓励和支持企业和学术机构进行技术研发和创新。
例如,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SF)就在数十年中向全美各地投入了大量的资金,资助了许多重大科学研究项目,比如发明互联网的ARPANET项目,其中的研究成果已经成为了当今世界的基础网络架构。
NSF的投资旨在培养科学家和研究人员,促进知识的交流和共享,实现技术创新和科学成就。
此外,美国政府还一直致力于鼓励和推动更多的资源、知识和人才流向科技领域。
例如,政府可以通过税收、奖励和补贴等方式来鼓励企业和个人进行技术创新和研发。
学术领域也有许多政府拨款项目,支持大学和研究机构的研究工作。
更重要的是,美国技术业界和学术领域相互合作,为科技发展开拓了更广阔的空间。
除此以外,美国的创新精神也是其科技发展成功的关键之一。
创新精神可以被视为种文化精神,是一种对于未来潜力的信心和对于知识和技术的兴趣。
美国拥有一个独特的创新文化和生态系统,这个生态系统将企业、投资机构、学术机构和个人联系在了一起。
在这个生态系统中,不同领域的人才可以互相合作和创新,创造出更加出色的解决方案和产品。
美国社会的创新文化催生了许多世界一流的创新企业,如苹果、微软和谷歌等。
这些企业的科技成果已经推动了整个世界的发展。
然而,与每个显著的事物一样,美国的科技创新生态系统也存在一些负面的问题。
其中最明显的问题之一就是市场导向的创新。
美国科技强国

美国科技强国美国是当今世界头号科技强国。
自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不论以诺贝尔奖以及其他奖项得主的数量、科学论文的数量及引文质量衡量,还是以海外学生到美国留学的数量或者大学创办高技术公司的数量衡量,美国都牢牢占据世界第一的位置。
“二战”期间以及随后的冷战期间产生的一系列最前沿的新技术成为促进美国经济增长的高技术,也推动着为世界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电子计算机、商用运输机、半导体、固体电子仪器、集成电路、核能、激光、卫星通讯、微波通讯、雷达的应用(例如导航控制),抗生素、杀虫剂、新材料(如高强度铁合金、钛、高温陶瓷、光纤强化塑料、复合材料)、金属制造和加工的新方法(如数控机床)以及今天广泛应用的互联网。
而在“二战”刚爆发的时候,按诺贝尔奖获奖者的数目说,美国还远远落后于德国,与英国也相差很远,亦落后于法国。
再早十多年,直到20世纪30年代早期希特勒掌权的时候,美国最聪明、最有抱负的年轻人都会远到德国像海德堡、莱比锡和哥根廷这样城市中的大学去攻读博士学位。
是什么使美国的科学技术实力一跃直上并长期保持强盛呢?美国科技创新的经验值得重视。
美国学者D.哈特指出:“美国经验的重要性来源于美国在全球经济中的领导地位,既在高度创新的工业部门居领导地位,也在科学研究方面居领导地位。
除非学者理解美国的创新过程,否则他们从整体上理解世界的创新过程就存在困难。
”他指出,美国的案例还具有认识和分析上的重要性,这来源于美国创新系统的广阔性和制度上复杂性。
欧洲、中国以及印度等更大型的复杂创新系统的出现,更显著地说明需要更好地理解美国的创新过程。
[1]本文的目的是探讨美国如何成为科技强国的,从历史根源、政策和制度创新三个角度分析美国成为科技强国的因素,提出可供中国学习和借鉴之处。
一、历史的根源:美国科技创新体系的形成1 从学习走向自立北美殖民地的科学来源于欧洲,在与欧洲科学交流的过程,美洲科学开始成长。
从美国独立到南北内战结束(1776-1865)期间,美国科学从欧洲、特别是从英国的附属中独立出来,尽管规模还很小。
美国科技企业创新驱动经济发展

美国科技企业创新驱动经济发展在当今全球经济的舞台上,美国的科技企业无疑是引领潮流的重要力量。
它们以持续不断的创新为驱动力,深刻地改变着美国乃至世界的经济格局。
美国科技企业的创新成就涵盖了多个领域,从信息技术到生物技术,从新能源到智能制造。
以信息技术为例,苹果公司的 iPhone 重新定义了人们的通信和娱乐方式,使得智能手机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谷歌的搜索引擎技术则极大地提高了人们获取信息的效率和便捷性。
而在社交媒体领域,Facebook(现更名为 Meta)连接了全球数十亿用户,改变了人们社交和交流的模式。
这些科技企业的创新并非偶然,而是得益于美国独特的创新生态系统。
首先,美国拥有世界顶尖的科研院校,源源不断地培养出高素质的创新人才。
这些人才不仅具备深厚的专业知识,还拥有创新思维和冒险精神。
其次,美国的资本市场十分活跃,为科技企业提供了充足的资金支持。
风险投资家们愿意为有潜力的创新项目投入大量资金,帮助科技企业将创新理念转化为实际产品和服务。
再者,美国政府也在政策层面给予了大力支持,通过制定鼓励创新的税收政策、知识产权保护法规等,为科技企业创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
科技企业的创新对美国经济的发展产生了多方面的积极影响。
一方面,它们推动了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
例如,通过引入先进的信息技术和自动化技术,制造业的生产效率得到了显著提高,产品质量也更有保障。
另一方面,科技企业的创新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
虽然一些传统岗位可能会因技术进步而减少,但新兴的技术研发、数据分析、数字营销等岗位不断涌现,为劳动力市场注入了新的活力。
同时,美国科技企业的创新成果在全球范围内产生了广泛的影响,进一步提升了美国的经济竞争力。
微软的操作系统和办公软件在全球广泛使用,亚马逊的电商平台改变了人们的购物方式,特斯拉的电动汽车引领了全球汽车产业的电动化转型。
这些企业的成功不仅为美国带来了丰厚的经济回报,还提升了美国在全球科技领域的话语权和影响力。
克林顿时期美国科技自主创新的历史特点与启示

克林顿时期美国科技自主创新的历史特点与启示首先,克林顿时期的美国科技自主创新在信息技术领域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互联网的发展与普及成为这一时期最重要的科技进步之一、克林顿政府积极推动网络基础设施的建设,通过投资和政策支持,加速了互联网的普及进程。
这为美国个人和企业创造了广阔的发展机遇,也为社会经济的和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动力。
同时,互联网的发展也促进了社会信息化进程的加速,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工作方式,推动了经济和社会的转型。
其次,在生物技术领域,克林顿时期美国也取得了重要的科技突破。
基因组计划的启动和完成,标志着人类在遗传学研究方面取得的重大进展。
克林顿政府对生物技术的研究和发展给予了极高的重视,通过增加预算和资源投入,推动了生物学研究的进一步深入。
这一时期美国在药物研发、基因工程和分子生物学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突破,为生物技术产业的崛起奠定了基础。
此外,克林顿时期的美国科技自主创新还体现在能源技术领域。
随着环保意识的提高和能源问题的突出,克林顿政府致力于加强可持续能源技术的研究和发展。
他们推动了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技术的发展,通过鼓励投资和提供税收优惠,推动了这些技术的商业化进程。
这一时期的投资和政策支持成为可再生能源产业发展的关键因素,为之后的能源转型奠定了基础。
从克林顿时期美国科技自主创新的特点来看,首先是政府的积极推动和支持。
克林顿政府对科技创新给予了高度重视,增加了科研经费的投入,并制定了相应的政策措施,鼓励企业和学术界增加科技创新的投资和研究。
这种政府引导下的合作模式,为科技创新的快速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最后,克林顿时期的科技自主创新给我们带来了一系列重要的启示。
首先是政府在科技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政府的引导、投资和政策支持是推动科技发展的重要力量。
其次是科技创新需要产业界和学术界的密切合作。
只有加强两者之间的沟通与合作,才能实现科技成果的转化和产业化。
同时,应该加强对基础科学研究的投入和支持,培养高水平的科研人才,为创新提供充分的条件和保障。
关于科技创新的名人素材

关于科技创新的名人素材
1.袁隆平是我国著名的农业科学家,钟情于水稻研究。
1975年,他
带领团队在海南发现了一株特殊的野生水稻——具有142粒种子。
凭借丰富的农业知识,他成功地让水稻产生了杂交优势,打破了水稻不能杂交的固有认识。
在他的努力下,水稻产量从300多公斤一亩提高到了500多公斤,解决了中国和世界的粮食问题。
2.2020年,屠呦呦和她的团队根据东晋葛洪的《肘后备急方》中的
“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及现代医学关于青蒿防治疟疾的用法,提出用乙醚低温提取青蒿抗疟有效成分,经过不断努力,最终成功研制出青蒿素。
屠呦呦因此获得了诺贝尔医学奖,成为第一个获得该奖项的中国人。
3.乔布斯是美国苹果公司的创始人之一,他凭借独特的眼光和创新
精神,将苹果公司从一个小型计算机公司发展成为全球最大的科技公司之一。
他带领团队不断推出具有创新性的产品,如Mac、iPod、iPhone、iPad等,颠覆了人们对科技产品的认知。
乔布斯也因此被誉为“现代计算机之父”和“创新天才”。
4.亚马逊创始人杰夫·贝索斯是美国著名的企业家和科技创新者。
他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创新精神,成功创立了亚马逊这一全球最大的在线零售商。
在贝索斯的领导下,亚马逊不断拓展业务领域,如云计算、人工智能、出版、物流等,不断推动着科技创新和数字化转型。
贝索斯也因此被誉为“数字经济之父”和“商业领袖”。
美国的探索精神与科技创新

美国的探索精神与科技创新美国一直以来被视为世界科技的领跑者,其探索精神和科技创新能力得到了全球的赞誉。
在美国,创新和科学已经成为一种文化,成为了国家强大的推动力。
本篇文章将从历史、教育、企业和政府等方面来探讨美国的探索精神和科技创新。
一、历史的影响美国的探索精神和科技创新能力的源头可以追溯到其历史背景。
美国作为一个不断成长和发展的国家,历经多次战争和危机,这些经历不断塑造着美国人的性格和精神面貌,这其中就包括探索、冒险和创新的精神。
例如,在美国早期的殖民地时期,定居者们需要不断探索、开拓和创新来适应新环境,在这个过程中孕育了一种敢于尝试和试错的精神。
在美国独立战争时期,美国人民面对雄心勃勃的英国强军,他们并没有选择投降或者妥协,而是聚集在一起,形成了一个强大的革命联盟,用自己那精神的力量击败了英国。
这段历史经历展现了美国人不屈的精神和敢于挑战的勇气。
二、教育的培养美国在教育方面注重为学生提供创新和科学素养的教育,培育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
美国教育体系强调学生自主学习和主动探索的能力,帮助学生掌握创新思维和科学管理技能。
在美国的学术界,科学研究的自由和创造性是得到最大程度尊重的,这样的环境能够激发学生和研究人员的探索精神,为科技创新提供不竭动力。
三、企业的投入在美国,企业对科技创新的投入非常重视。
美国企业家一直以来都注重创新的推动力,探索新型技术与业务模式的可能性。
他们摒弃“被动接受”和“跟随步伐”的传统思想,鼓励员工在工作中提出创新想法,积极探索新的市场。
例如,苹果公司不断推陈出新,研发出了一个又一个具有颠覆性的产品,其创新能力便是企业中的佼佼者。
谷歌公司致力于探寻新型技术,突破现有科技的限制。
这些企业的成功不仅警醒了其他企业要加强创新和研发,也让全球其他国家都感到了他们在创新方面的能力。
四、政府的支持美国政府一直以来都支持科学和探索,敦促科学研究和发明,在其中服从公共利益,推动科技创新。
美国政府有很多计划和政策来支持创新。
硅谷的创新密码

硅谷的创新密码硅谷,美国加州的一片富饶的土地,以其众多的科技公司和创新精神而闻名于世。
它被誉为全球科技创新的中心,许多世界级的科技巨头如谷歌、苹果、Facebook等就诞生于这片土地上。
那么,硅谷的创新密码是什么呢?本文将从企业文化、科技生态和人才流动性三个方面来探讨硅谷的创新密码。
一、自由与开放的企业文化硅谷企业文化注重自由开放,鼓励员工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在硅谷的公司,员工被鼓励提出不同的观点和意见,他们的声音被认为是宝贵的财富。
这种自由与开放的企业文化为员工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创新环境,使得他们可以放飞思维,提出新的创意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二、独特的科技生态系统硅谷拥有独特而庞大的科技生态系统,其核心是众多高科技公司和创业企业的集聚。
在硅谷,人们可以轻松地与其他公司和创业者进行合作,分享资源和经验。
这种开放合作的态度使得全体创新者可以共同发展、共同创新,从而加速了科技的进步。
另外,硅谷地区还拥有优质的投资和风险资本市场,这为初创企业提供了充足的资金支持。
创业者可以寻求风险投资,以帮助他们实现创新想法的商业化。
这种科技生态系统的完善,使得创新者们在硅谷能够更好地推动他们的科技创新。
三、人才流动性的优势硅谷的人才流动性是其成功的关键之一。
这里聚集了全球最优秀的科技人才,他们在这里可以找到更多的机会和挑战。
人才在不同公司之间的流动是非常常见的,这种流动性带来了不同公司之间的跨界合作和知识交流,进一步促进了创新。
在硅谷,人们普遍具有创造力、冒险精神和自主性。
他们愿意承担风险,不畏失败,将每一次失败视为学习和进步的机会。
这种积极乐观的心态培养了创新的氛围,在这个氛围中,人们敢于尝试新的想法和方法,不断推动科技的前进。
综上所述,硅谷的创新密码可以归结为自由与开放的企业文化、独特的科技生态系统和人才流动性的优势。
这些因素共同构建了硅谷的创新精神和创新力量,使之成为一个全球科技创新的引领者。
通过借鉴硅谷的经验和教训,我们可以在国内营造更加适宜创新发展的环境,推动科技创新的持续进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美国的科技创新精神与世界其它各国相比,美国的最大特征是什么?美国国力强大的最主要原因是什么?是自然资源吗?俄罗斯、中国、巴西、加拿大等,都有可以与美国相比的自然资源。
是民主与法治制度吗?西欧与北欧诸国都有与美国相似的政治体制。
我认为,美国的最大特征,它强大的主要原因,是它的科技创新精神。
这是我自1982年之后,多次来美国的体会。
2010年,我来美国探亲,时间是短短几个月,但我依然感到,美国的科技创新精神,至今不减。
本文从若干领域,谈谈美国的科技创新,最后分析一下:美国所以有持续的科技创新精神的原因以及对中国的启示。
一,基础科学领域.纯科学(Pure Science 是自然科学的基础,在中国称为:基础科学。
它是科学技术的根本来源。
自然科学领域的诺贝尔奖,主要是授予在基础科学方面作出杰出成就者。
以物理学为例,以下列出自 1999-2008年的十年间的获奖成就与获奖者名单。
年份获奖成就获奖名单1999阐明弱电相互作用的量子结构H·霍夫特、韦尔特曼(荷兰)2000发明集成电路杰克·基尔比(美国)2001在“碱金属原子稀薄气体的玻色-爱因斯坦凝聚态”以及“凝聚态物质性质早期基本性质研究”方面取得克特勒(德国)、康奈尔、卡尔·E·维曼(美国)成就2002在天体物理学领域做出的先驱性贡雷蒙德·戴维斯、里卡尔多·贾科尼(美国)、小柴昌俊(日本)“2003在超导体和超流体领域中做出的开创性贡献。
” 阿列克谢·阿布里科索夫、安东尼·莱格特(美国)、维塔利·金茨堡(俄罗斯)2004“对量子场中夸克渐进自由的发现戴维·格罗斯(美国)、戴维·普利策(美国)和弗兰克·维尔泽克(美国)2005对基于激光的精密光谱学发展作出的贡献。
对光学相干的量子理论的贡献罗伊·格劳伯(美国)、约翰·霍尔(美国)和特奥多尔·亨施(德国)2006发现了黑体形态和宇宙微波背景辐射的扰动现象。
约翰·马瑟(美国)和乔治·斯穆特(美国)2007发现巨磁电阻效应的贡献艾尔伯·费尔(法国)、皮特·克和鲁伯格(德国)2008提出了对称性破坏的物理机制,并成功预言了自然界至少三类夸克的存在。
日本科学家:南部阳一郎、小林诚、益川敏英在这十年中,物理学的诺贝尔奖获得者中,七年都有美国科学家,居世界各国之首。
其他在化学与生理学、医学领域的情况,基本相同。
大体说,近三十年来,美国在基础科学研究领域,一直领先。
二,农业科学领域再谈我自己比较熟悉的农业科学领域。
进几十年来,农业科学中有突破性的成就,一是杂交优势的利用;二是转基因技术的应用。
1,杂交优势利用研究杂交优势的利用,是近一百年以来,直到今天,农业科学的主要成就。
杂交优势利用,最早是从美国杂交玉米开始的。
美国的伊斯特(Edward M.East)、沙尔(George Harrison Shull)、琼斯(Donald F.Jones)三人,后人尊称他们为“杂交玉米之父”。
作物育种学家伊斯特和沙尔两人,在1900-1907年,分别地进行了杂交玉米的实验。
他们将同一玉米品系经过几年的自交(自花授粉),然后将两种自交后的玉米进行杂交,结果获得了增产30% 的惊人结果。
年轻人琼斯在沙尔指导下,将两个杂交后代,再进行杂交(双杂交),由此产生的种子,供应农民使用,而获得农民普遍欢迎。
由此开始了杂交优势利用的新时代。
目前,在世界与中国,杂交优势利用,已经扩大到水稻、小麦、油菜、蕃茄、辣椒等许多种农业与园艺作物,并且在家畜、家禽等动物方面也得到广泛利用。
2.转基因技术的应用1865年,奥地利神父孟德尔发表《植物杂交试验》,是现代遗传学的开始。
20 世纪的前30年,美国遗传学家托马斯·亨特·摩尔根,通过对果蝇的长期研究,提出“基因”学说,认为基因是遗传的基本单位。
1953年美国科学家沃森与英国科学家克里克共同发现了基因的物质基础---细胞染色体中DNA的双螺旋的结构。
由此开创了对农业科学影响巨大的生物技术时代。
将有利的特定基因(如抗病、抗虫、优质等)转移到作物的优良品种中,以获得更理想的品种,就是所谓“转基因技术”。
美国在转基因技术的应用中处于领先地位。
1983年,一种含有抗生素药类抗体的烟草在美国培育成功,是世界上第一例转基因植物。
1993年,转基因晚熟西红柿正式投放美国市场,是世界上第一种转基因食品。
1996年美国的转基因玉米首次实现商业化生产。
到2010年,有30个国家的1500万农民种植转基因作物,全球种植转基因作物的面积将达到1.5亿公顷。
三,医药研究领域在医药领域,根据国家知识产权年度公开的发明专利申请统计,从1997至2001年,每年公开的外国申请人在中国的医药专利申请量,一直是美国第一,日本第二,德国第三。
美国一直重视医药的基础研究,并将基础研究与新药的设计开发研究紧密结合,又加上严格而合理的专利政策,使美国在新药物研究上在世界占领先地位。
美国医药市场在最近若干年内,增长率超过10%,而同期日本日本医药市场则呈现负增长(-5%)以下是美国著名医药公司—默克公司1995--2001年药品专利分类统计1995~199 7 199819992002001心血管系统药98 34 14 23 14抗菌素类药59 16 37 21 14 病毒、艾滋72 31 10 305+16肿瘤、免疫54+21 4942+525+633神经系统药81 34 31 40 35抗炎镇痛药104 21 20 2412+6糖尿病+肥胖14 19 4 3 9+7抗骨病药23 14 4 13 15性激素调47 10 3 31 4807 306 258 275 240 合计(数据均根据英国德温特收藏号划分年代从以上表格,可一看到美国医药公司在科技创新方面的强大实力。
干细胞是当代医学研究中的新的发展领域。
干细胞是尚未分化定型的细胞,来自胚胎或成体。
干细胞技术可用于器官移植、治疗帕金森病、糖尿病、癌症等。
1981年,美国旧金山加利福尼亚大学的Gail Martin与英国剑桥大学的Martin Evans 和Matthew Kaufman,同时并且各自独立地发现了分离和培养小鼠胚胎干细胞的方法,被认为是干细胞研究的开始。
到2009年,波士顿儿童医院的乔治·Q·戴利研究儿童血液病,已获得15条人类干细胞株。
该年3月,奥巴马总统取消了利用联邦经费研究干细胞的禁令,预期美国干细胞研究会有较快的发展。
四,信息技术(IT)领域世界第一次科技革命使人类进入蒸气机时代,是在18世纪后期,从英国开始的。
第二次科技革命使人类进入了电气化世代,是19世纪70年代,从美国和德国开始的。
第三次科技革命使人类进入了信息时代,是20世纪40年代,从美国开始的。
1946年,在宾夕法尼亚大学诞生一台电子计算机(ENIAC,1954年建成通用电子计算机(UNIVAC,标志着世界第一代电字计算机的正式诞生。
1956年美国制成了军用小型的晶体管计算机。
1964年8月,美国建成1000个以上的晶体管集成电路(中规模集成电路,MSI,或称电脑。
70年代美国建成大规模集成电路(LSI的第四代计算机;80年代的超大规模集成电路(VLSI芯片,集中的元件达100万个以上。
大体上,计算机每隔5-8年,运算速度提高10倍,体积缩小10倍,成本降低10倍。
微型计算机和微处理机, 家庭和个人用电脑迅速发展。
互联网(nternet)的最早起源于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署于1969年投入使用的ARPAnet,它是现代计算机网络诞生的标志。
20世纪八九十年代。
美国摩托罗拉公司最先研制出第一代(1G)手机。
目前3G手机已经普及。
电脑、互联网与手机,使全世界进入信息时代,正在改变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
2010年,我来美国前不久,美国苹果公司,连续推出:Ipod( MP3,Iphone (智能手机,Ipaid(微型电脑平板机)。
受到世界各国人民,特别是年轻人的广泛欢迎。
从以上介绍来看,我们不得不承认,美国在近一百多年来,在科学技术的许多重要领域,一直在世界上占领先地位。
五,美国科技创新精神的原因这是一个比较难以回答的问题。
下面所述,只是我主观的初步分析。
1,自我奋斗的国民性格由于历史、文化、社会制度等原因,每个国家的人民会形成一种独特的国民性格。
中国有二千多年的以农业经济为主体的帝王专制历史,有以儒学为主体的悠久文化传统,近六十多年来,又一直强调集体主义。
这样的历史与文化背景下,中国人的性格偏重于:服从、尊敬、学习;而不很重视创新。
美国很不一样。
美国只有二百多年历史。
它是由一批以英国清教徒为主的移民到这块新大陆来冒险创业而建立起来的国家。
清教(Puritans)是16一17世纪英国基督教的新教(加尔文派)中一派。
他们反对君主专制,厌恶王公贵族的奢侈生活,提倡过简朴生活,因而被称为清教徒。
清教徒猛烈抨击英国国教制度,因而受到王国政府的打击和迫害,在国内无立足之地而逃往美国。
清教徒信奉加尔文的“预定论”,即由上帝预先决定进天堂的选民。
加尔文主张:“人可以通过在尘世职业上的成就以获得受到上帝恩宠的确证。
”这是美国人特别重视个人奋斗的信仰来源。
美国人认为,通过个人奋斗而致富,不但是光荣的,也能进入天堂。
美国人的许多科技创新,就是在这种信仰基础上有产生。
爱迪生(1841-1937)是美国创新精神最好的例子。
他出生于一个不富裕的农民家庭,在学校只学了三个月,由他担任教师的母亲辅导下自学成才。
他在列车上卖报,16岁时发明了自动定时发报机,有发明了电灯,留声机、有规电车等,一生中共完成2000多项发明。
1931年他逝世时,全美国熄灯以示哀悼。
2,充分竞争的资本主义资本主义从欧洲开始,而欧洲如英国、法国、德国等,都有较强的贵族势力。
贵族又与政权有较密切的联系。
而完全的资本主义是要求有不受权势影响的充分竞争的。
这样的要求,在美国更为具备。
因为到美国来的这批英国早期清教徒,原来就是反对贵族特权的。
今天在美国社会中,虽然财团具有一定的政治影响力,但是由于财富或官职形成特权势力的个人,是难以找到的。
资本主义在发展中是很可能形成垄断的(马克思有过对垄断资本主义的批判)。
而真正的资本主义要求企业之间充分而自由的竞争。
美国非常重视反对垄断。
美国1890年就公布了《谢尔曼法》,它的第2条规定:“任何从事垄断,或企图从事垄断,或与他人联合或共谋以垄断州际贸易或对外贸易的任何部分者,都构成重罪。
”1945年,美国铝公司因占有铝铸市场的90%,被美国最高法院判定为为垄断。
在1964年,最高法院判决解散该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