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多高层房屋结构2

合集下载

多高层房屋钢结构的节点连接设计

多高层房屋钢结构的节点连接设计

接节点设计,在整个设计工作中应将其视为一个非常
重要的组成部分。节点设计是否恰当,将直接影响到
结构承载力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因此节点设计至关重
要,应予以足够的重视。但是,在多、高层房屋钢结
构中,连接节点很多 ( 如国家标准图 01SG5所1编9 制 的诸多节点也只是高层钢结构房屋中一般性的常用节
点 ),今天只能检其最主要的、如与梁柱刚性连接的
多高层房屋钢结构的节点连接 设计
多高层房屋钢结构的节点连接设计
主要内容
1 讲述多、高层房屋钢结构梁柱刚性连接节
点 设 计及 其 相关 的 国家 标 准图 01SG519
的构造详图(上午)。
2 介绍国家标准图03SG519-1与04SG519-2 节
点连接设计的技术条件、图集的内容及其
使用方法(下午)。
5/3/2021
多高层房屋钢结构的节点连接设计
13
1 第一种设计方法
(即按组合内力来设计的方法)
采用该法的理论根据是,认为在多遇地震作用下,
结构处于弹性阶段,连接设计只要根据组合内力,并
根据梁的应力强度比 R1(即梁的地震组合弯矩设计值
乘以梁的承载力抗震调整系数 0.75 后,在梁截面中产
生的弯曲应力与梁的钢材强度设计值之比)来进行设
比)只用到了 0.7S 5(0.9S)0.8 。3
5/3/2021
多高层房屋钢结构的节点连接设计
18
3)如果在梁端仍不采用加强的作法,而是在梁端采
用栓焊连接的另一种常规作法(即梁腹板与柱之间采
用只传递剪力的螺栓连接,梁翼缘与柱之间采用只传
递弯矩的全熔透坡口对接焊)由于焊缝的抗弯承载力
最多只能作到梁截面抗弯承载力设计值的 85% ,此 时就必须要改用一个能承受 900.8 0 510k6N m 0的 梁截面,但此时由于梁截面只需用 75k0N m的弯矩 值来设计,梁的承载力更加富裕而不能充分利用,其

高层建筑结构课件第2章(结构体系与结构布置)

高层建筑结构课件第2章(结构体系与结构布置)

六.截面尺寸初估(方案设计和初步设计时)
1.柱截面:
由轴压比控制
N c c f cbh
轴压比限值 P68表4.4
柱负荷面积 表4.4
单位面积荷载:框架、框-剪12~14kN/m2; 框架柱轴压比限值 剪力墙、筒体13~16
N Q S Qn
结1.1 构~ 体 系 系数 1.2
3.适用范围:适用于200m以下的超高层
代表作品及平面:
深圳国贸大厦
back
五.结构体系(抗侧力体系)的选择
•建筑使用功能 •建筑平面
•建筑高度
•抗震等级 •地质条件 •施工技术 ……
用 途 住 宅 旅 馆 公 共
≤50m 剪力墙、框架-剪力墙 剪力墙、框架-剪力墙、 框架 框架-剪力墙、框架
≥50m 剪力墙、框架-剪力墙 剪力墙、框架-剪力墙、 筒体 框架-剪力墙、筒体
竖向抗侧力构件不连 竖向抗侧力构件(柱、抗震墙、抗震支撑)的内力由水平 续 转换构件(梁、桁架等)向下传递 楼层承载力突变 抗侧力结构的层间受剪承载力小于相邻上一楼层的 80%
五.设置变形缝的原则
1.设置原则:
1)尽量不设缝,而调整平面形状、尺寸和结构布置, 采取构造和施工措施。 2)设缝时,应形成独立的结构单元,保证足够的缝宽。
框架结构 框架—剪力墙结构、筒体结构 部分框支剪力墙结构 0.7 0.75 0.6
抗震等级
计算截面以上层数 一级 二级
三级 0.9 0.95 ---
0.8 0.85 0.7
2.梁截面:
由高跨比控制:P18表2.9
注意:梁高有减小的趋势。
抵抗温度应力 3.板厚: 加强顶层约束 提高抗风抗震 一般楼层:80-140 顶层现浇板:≥120,宜双层双向配筋 地下室顶板:≥160

《高层结构设计》 02高层建筑结构的荷载计算

《高层结构设计》  02高层建筑结构的荷载计算

高层建筑结构的荷载计算高层建筑结构的竖向荷载包括自重等恒载及使用荷载等活载,其计算方法与一般建筑结构类似,在此不再重复。

本章主要介绍在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中起主导作用的水平荷载—风荷载和地震荷载作用的计算方法。

第一节 风荷载空气流动形成的风遇到建筑物时,在建筑物表面产生的压力或吸力即建筑物的风荷载。

风荷载的大小主要和近地风的性质、风速、风向有关;和该建筑物所在地的地貌及周围环境有关;同时和建筑物本身的高度、形状以及表面状况有关。

垂直于建筑物表面上的风荷载标准值可按下式计算:0ωµµβωz s z k =式中:k ω为风荷载标准值(kN/m 2);z β为z 高度处的风振系数;s µ为风荷载体型系数;z µ为风压高度变化系数; 0ω为基本风压(kN/m 2)。

1. 基本风压0ω我国《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全国基本风压分布图》中给出的基本风压值0ω,是用各地区空旷地面上离地10m 高、重现期为30年的10min 平均最大风速0υ(m/s )计算得到的,基本风压值1600/200υω=(kN/m 2)。

荷载规范给出的0ω值适用于多层建筑;对于一般高层建筑和特别重要的或有特殊要求的高层建筑可按《全国基本风压分布图》中的数值分别乘以1.1和1.2采用。

2. 风压高度变化系数z µ表1 风压高度变化系数风速大小与高度有关,一般近地面处的风速较小,愈向上风速逐渐加大,但风速的变化与地貌及周围环境有关。

在近海海面、海岛、海岸、湖岸及沙漠地区,地面空旷,空气流动几乎无阻挡物(A 类粗糙度),风速随高度的增加最快;在中小城镇和大城市的郊区(B 类粗糙度),风速随高度的增加减慢;在有密集建筑物的大城市市区(C 类粗糙度),和有密集建筑群,且房屋较高的城市市区(D 类粗糙度),风的流动受到阻挡,风速减小,因此风速随高度增加更缓慢一些。

表1列出了各种情况下的风压高度变化系数。

多、高层房屋结构的分析和设计计算

多、高层房屋结构的分析和设计计算
按主体结构弹性刚度所得钢结构的计算周期,由 于非结构构件及计算简图与实际情况的差异,建议 计算周期考虑非结构构件影响的修正系数ξT取0.9。
对质量及刚度沿高度分布比较均匀的结构,基本 自振周期可用下列公式近似计算:
Un——结构顶层假想侧移(m)。
多、高层房屋结构的分析和设计计 算
初步计算时,结构的基本自振周期按经验公式估算: n—建筑物层数(不包括地下部分及屋顶小塔楼) 。
Tg=0.4s (Ⅱ类场地,第二组)
T=1.5s(Tg∽5Tg)地震影响系数
T=4s(5Tg∽6s)地震影响系数 T=0~0.1s 地震影响系数 0.45 max∼2 max T=0.1s~Tg地震影响系数2 max
0.015 0.012
0.023∼0.05 0.05
0.027 0.021
0.036∼0.09 0.09
多、高层房屋结构的分析和设计计 算
(2)振型分解反应谱法
对不计扭转影响的结构,振型分解反应谱法可仅考虑 平移作用下的地震效应组合,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a) j振型i层质点的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
多、高层房屋结构的分析和设计计 算
(b) 水平地震作用效应(弯矩、剪力、轴向力和变形) :
突出屋面的小塔楼,应按每层一个质点进行地震作用计 算和振型效应组合。
多、高层房屋结构的分析和设计计 算
多、高层房屋结构的分析和设计计 算
顶部突出物:底部剪力法计算顶部突出物的地震作用, 可按所在的高度作为一个质点,按其实际定量计算所得水平 地震作用放大3倍后,设计该突出部分的结构。
增大影响宜向下考虑1~2层,但不再往下传递。
多、高层房屋结构的分析和设计计 算
基本自振周期 T1:
(3)竖向地震作用

多高层房屋结构设计.

多高层房屋结构设计.
编辑课件
二、框架结构的计算简图
(一)计算单元的选取
➢多层框架结构实际上由纵、横
框架组成的空间结构,为了简化
计算,常忽略纵、横向空间联系,
忽略各构件的抗扭作用,分别按
纵向和横向平面框架进行计算
(如图1.11)。
➢横向中间各榀框架,由于间距
和各自抗侧刚度相同,作用的各
荷载相同,常取一榀横向框架作
为计算单元。但有差异时,应分
3) 风荷载 风荷载的计算方法与单层厂房相同。垂直于建筑物表面上的风
荷载标准值按下式计算:
k zsz0
按上式计算的风载,再按节点负载面积换算为节点集中力。
编辑课件
多高层房屋结构设计
4) 水平地震作用 水平地震作用计算方法有:底部剪力法、振型分解反应谱法、时程分析法。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规定:高度不超过40m、以剪力变形为
根据楼盖的布置方式及竖向荷载传递途径,承重框架的布置有以下三 种(如图1.9) : ➢ 横向框架承重 ➢ 纵向框架承重 ➢ 纵横向框架混合承重
编辑课件
多高层房屋结构设计
三、变形缝布置
➢非地震区建筑物变形缝有伸缩缝和沉降缝,在地震区还需设置防震缝; ➢设置原则:力争不设,尽量少设,必要时一定要设,并应作到一缝多用; ➢在非地震区的沉降缝可兼作伸缩缝,仅设防震缝时,基础可不分开,但在 基础处应加强连接构造 。
➢ 框架结构是高次超静定结构。一般不考虑 填充墙抗侧作用。(但注意刚性填充填)
➢ 框架结构按施工方法不同,可分为:全现 浇式、装配式和装配整体式三种结构型式。
➢ 框架结构按承重结构不同,可分为全框架 和内框架两种。
编辑课件
多高层房屋结构设计
1.1.2 多层框架结构布置

多高层房屋结构抗震设计 ( 第2次 )

多高层房屋结构抗震设计 ( 第2次 )

第2次作业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70分,共 20 小题,每小题 3.5 分)1. 考虑多层砌体结构抗震的垂直地震作用,下列正确的是()A. 受地震垂直力的作用,墙体会因受拉出现水平裂缝B. 受地震垂直力的作用,墙体会因受拉出现斜裂缝C. 受地震垂直力的作用,墙体会因受拉出现竖向裂缝D. 受地震垂直力的作用,墙体会因受拉出现斜裂缝2. 对于多高层钢筋混泥土结构布置的基本原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 结构平面布置力求简单B. 结构竖向布置避免刚度突变C. 刚度和质量重合时可以不设置变形缝D. 加强楼屋盖的整体性3. 按抗震规范进行建筑结构抗震设计,其承载力计算中所采用的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为以下所列的哪一项:()。

A. 大体上相当于房屋遭受本地区设防烈度时,所引发的惯性力B. 大体上相当于房屋遭受本地区众值烈度的地震影响时,所引发的惯性力C. 根据取自本地区相应于基本烈度时的地震动参数计算得到的地震作用标准值D. 相当于建筑遭遇比设计烈度低一度时的地震作用标准值4. 下列关于地震烈度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 基本烈度在结构设计使用年限内的超越概率是10%B. 众值烈度是50年设计基准期内出现次数最多的地震烈度C. 基本烈度和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在50年设计基准期内的超越概率是相同的D. 罕遇地震烈度的确定、既考虑了技术可能性也考虑了国家经济的承受能力5. 在多层砌体结构中设置圈梁的作用的说法错误的是()A. 可以加强纵横墙的连接、增强楼盖的整体性、增加墙体的稳定性;B. 可以提高墙体的抗震能力;C. 可以有效地抵抗由于地震或其他原因所引起的地基不均匀沉降对房屋的破坏作用。

D. 可以避免墙体的开裂6. 下列有关轴压比的说法错误的是()A. 轴压比n定义为:n=NfcAc 其中,N为柱内力组合后的轴压力设计值,Ac为柱的全截面面积,fc为混凝土抗压强度设计值。

B. 当轴压比较大时,箍筋对延性的影响也变大。

多层及高层房屋钢框架结构

多层及高层房屋钢框架结构

4.3 柱和支撑的设计
4.3.1 框架柱设计概要
➢柱截面形式: 箱形、焊接工字形、H型钢、圆管等 ➢截面估计:按1.2N的轴心受压构件,34层作一次截面变
化,厚度不宜超过100mm ➢板件宽厚比,见下表 ➢长细比:多层(12层)框架柱在68度设防时不应大于120,
9度设防时不应大于100。高层(>12层)框架柱在设防烈度 为6,7以及8和9度时,分别为120,80以及60
bc1= bc2
组合梁混凝土翼板的有效宽度
(a) Afbcehcfcm (塑性中和轴在混凝土受压翼板内)
(b) Af>bcehcfcm (塑性中和轴在钢梁截面内) 正弯矩时组合梁横截面抗弯承载力计算图
2.负弯矩作用时
MMp+Asfsy(y3+/y4 /2)
As
组合梁塑性中和轴 钢梁塑性中和轴
y4 y3
多层(12 层)
高层(>12 层)
7度 8度 9度 6度 7度 8度 9度
13 11 9 9 8 8 7
33 30 27 25 23 23 21
31 28 25 23 21 21 19
42 40 40 38
➢ 截面形式:
1. 双轴对称截面 2. 单轴对称截面,采取防止绕对称轴屈曲的构造措施
➢ P-效应导致的附加效应:
多层(12层) 按压杆设计
150
按拉杆设计 200
120 120 150 150
高层(>12层)
120
90 60
➢ 板件宽厚比: 1. 6度抗震设防和非抗震设防:按《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017) 2. 抗震设防结构:
板件名称
翼缘外伸部分 工字形截面腹板

高层建筑结构

高层建筑结构
风荷载
风荷载的计算方法在第三章“单层厂房排架结构”中已作过介绍,但 是高层建筑风荷载的计算还有下列一些特点:
*基本风压w0应根据《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全国基本风压 分布图”中的数值采用,对于特别重要和有特殊要求的高层建筑可乘以 1.1;
*高层建筑的体形和平面尺寸变化较多,一般情况体形系数按《高层建筑 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选用,当房屋的高度大于200m时应进行风洞试验 以确定其风荷载。
*在非地震区可做到15层, 最高可做到20层
*在地震设防区层数相应减 少
*常用于综合办公楼、旅馆、 医院、学校、商店等建筑
框架立柱
楼板 框架横梁 连系梁
楼板框架立柱
框架横梁
连系梁 框架横梁
二、高层建筑结构体系
1. 框架结构
变形特征
*在水平荷载作用下,表
现出刚度小、水平侧移
大的特点,水平侧移呈
剪切型。
H
组成和变形特征
*将剪力墙集中到房屋的内部或 外部形成封闭的筒体,以此来 承受房屋大部分或全部竖向荷 载和水平荷载所组成的结构体 系称为筒体结构体系
电梯间
窗孔 窗裙梁 立柱
H
*分实腹筒体和空腹筒体两类 窗孔
电梯间
窗裙梁
*变形呈弯剪型
立柱
9000
9000
二、高层建筑结构体系
4. 筒体结构
框架-筒体结构
四、荷载与作用
3. 荷载效应组合
所考虑的荷载和作用种类
设计要求
竖向荷载
风荷载
水平地震作用
竖向地震作用
非抗震设计
抗震设计
6~8度
剪切型
剪力墙
弯曲型
框架
6×7500=45000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处于较严重腐蚀环境下的建筑,不宜采用压型钢板 组合楼盖体系。
第9章多高层房屋结构2
设计时,压型钢板可以有三种形式: ①压型钢板只作为永久性模板使用; ②压型钢板既是模板又作为底面受拉配筋,即组合楼板; ③压型钢板承受全部静荷载和活荷载。 其中①、②两种是目前采用最多的。 当仅作为永久性模板使用时,压型钢板承受施工荷载和 混凝土的重量。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后,单向密肋钢筋混 凝土板即承受全部荷载。这种形式的楼板在使用阶段属于 非组合板,可按一般钢筋混凝土楼板进行设计。 对同时兼作模板和受拉配筋的压型钢板组合楼板的设计, 应分施工阶段和使用阶段进行验算。
(4)当结构布置规则、质量及刚度沿高度分布均匀、不 计扭转效应时,可采用平面结构计算模型;
当结构平面或立面不规则、体型复杂、无法划分成平 面抗例力单元或为简体结构时,应采用空间结构计算模 型。
第9章多高层房屋结构2
9.2.2.2 内力与位移计算
高层建筑钢结构功能复杂、体型多样、受力复杂且杆件数 量众多。因此,在进行结构的静、动力分析时,一般都应借助 电子计算机来完成。
第9章多高层房屋结构2
9.2.2.3 承载力验算 高层建筑钢结构构件承载力应满足下式的要求:
非抗震设计时: 抗震设计时:
—结构构件承载力的抗震调整系数。按照下表采 用。
表9-3
构件名称 梁 柱 支撑 节点 节点螺栓 节点焊缝
0.80 0.85 0.90 0.90
0.90
1.0
第9章多高层房屋结构2
第9章多高层房屋结构2
a. 当
时,塑性中和轴位于组合板的混凝土内,
如下图,组合板的横截面抗弯能力按下式计算:
B
fc
x hc h0
fcBx yp
Apf
图9.3.2
第9章多高层房屋结构2
式中
—组合板全部荷载产生的弯矩设计值;
—组合板有效高度;
—组合板受压区高度,

时,取
—压型钢板截面应力合力至棍凝土受压区都
在使用阶段,压型钢板与混凝土面层结合为整体形成组 台板,应验算组合板在全部荷载作用下的强度和刚度。
第9章多高层房屋结构2
(1)组合楼板的强度计算 抗弯强度计算
组合板承受正弯矩作用时,一般采用塑性设计法。 但考虑到压型钢板没有混凝土保护层,同时,中和轴 附近材料强度的发挥也不够充分,因而压型钢板和混 凝土的强度设计值均应乘以折减系数0.8。
对无支撑纯框架,采用二阶弹性分析时,各杆件杆端弯矩 用下式近似计算:
=+
式中 ——假定框架无侧移时按一阶弹性分析求得的 各杆杆端弯矩; ——框架各节点侧移时按一阶弹性分析求得的各杆 杆端弯矩; ——考虑二阶效应第i层杆件的侧移弯矩增大系数
框架柱采用二阶弹性分析方法设计时,计算长度系数取为 1.0。
9.2.2.4 位移限制 (1)不考虑地震作用时,结构在风荷载作用下,顶点质
心位置的侧移不宜超过建筑高度的1/500,质心层间侧移 不宜超过楼层高度的1/400。
对于以钢筋混凝土结构为主要抗侧力构件的高层钢结构 的位移,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 规程》的有关规定,但在保证主体结构不开裂和装修材料 不出现较大破坏的情况下,可适当放宽。
(Ap-Ap2)f
图9.3.3
第9章多高层房屋结构2
式中
——塑性中和轴以上的压型钢板单元宽度内截面面 积;
——分别为压型钢板受拉区截面拉应力合力至受压 区混凝土板截面和压型钢板截面压应力合力的 距离。
斜截面抗剪强度计算
组合板斜截面抗剪承载力应符合下式要求:
式中
——组合扳一个波距内斜截面最大剪力设计 值;
面应力合力的距离;
—压型钢板顶面以上混凝土计算厚度;
—压型钢板的单元宽度(波距);
—压型钢板单元宽度内的截面面积
—压型钢板材料的抗拉强度设计值;
—混凝土抗压强度设计值。
第9章多高层房屋结构2
b. 当
时,塑性中和轴位于组合板的混凝土内,
如下图,组合板的抗弯承载力按下式计算:
B
fc
hc x h0
fcBh0 yp2 Ap2f yp1
—分别为压型钢板在单元宽度B范围内对1点和2 点的截面模量;当压型钢板受压部分的宽度bc 超过有效宽度be(be=50t,t为压型钢板的厚度) 时,受压部分取有效宽度be计算截面模量。
—压型钢板的抗弯强度设计值。 对Q215钢, =190N/mm2;对Q235钢, =205N /mm2。
第9章多高层房屋结构2
——分别为第i、j层重力荷载代表值; Hi、Hj——分别为第i、j层楼盖距底部固定端
的高度; Fi——第i层的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
第9章多高层房屋结构2
——顶部附加地震作用系数; ——顶部附加水平地震作用; ——结构的基本自振周期; 结构的基本自振周期,可按下列经验公式估算:
或者,对于重量及刚度分布比较均匀的结构,可用下式 近似计算:
基本要求
1.了解压型钢板组合楼板的验算方法 2.了解组合梁的设计要求
第9章多高层房屋结构2
第9章多高层房屋结构2
第9章多高层房屋结构2
第9章多高层房屋结构2
9.3.1 组合楼板的设计要求
使用压型钢板组合楼板,有利于各种复杂管线系统 的铺设,在施工过程中,无传统模板支模拆模的繁琐作 业。
组合楼盖常用的压型钢板一般由厚0.8~1.0mm的热 镀锌薄板成型,长度为8~12m。各块压型钢板之间应用 紧固件将其连成整体。安装时,压型钢板表面的油污应 清除,避免长期显露而生锈。
第9章多高层房屋结构2
时程分析法 竖向特别不规则的建筑及高度较大的建筑,宜采用
时程分析法进行补充验算。 采用时程分析法计算结构的地震反应时,应输入典
型的地震波进行计算。场地特征的地震加速度波不能 少于4条,其中宜包括一条本地区历史上发生地震时 的实测记录波。地震波的持续时间不宜过短,宜取 10~20s或更长。
—— 结构顶层假想侧移(m),即假想将结构各层的 重力荷载作为楼层的集中水平力,按弹性静力方法计算 得到的顶层侧移值。
第9章多高层房屋结构2
——计算周期修正系数,可取
。。增大影响宜向下考虑1~2层,但不
再往下传递。
振型分解反应谱法 不符合底部剪力法适用条件的其他高层钢结构,宜采
第9章多高层房屋结构2
(3)进行弹性分析时,宜考虑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与钢 梁的共同工作。当进行弹塑性分析时,由于楼板可能严 重开裂,因此,不宜考虑楼板与钢梁的共同工作。
在进行框架弹性分析时,压型钢板组合楼盖中梁的惯 性矩可取为:当两侧有楼板时,取1.5 ;当仅一侧有楼 板时,取1.2 。 为钢梁的惯性矩。
计算水平地震作用效应(弯矩、剪力、轴力和变形):
第9章多高层房屋结构2
式中 —水平地震作用效应; —j 振型水平地震作用产生的效应,可只取前 2~3个振型。当基本自振周期>1.5s时或房 屋高宽比>5时,振型个数可适当增加。
在复杂体型或不能按平面结构假定进行计算时,应按 空间协同工作或空间结构计算空间振型。
第9章多高层房屋结构2
但是,此剪切变形对结构水平位移的影响较大,一般可 达10%~20%。因此,分析时应计入梁柱节点域剪切变形 对高层建筑钢结构位移的影响。由于用精确方法计算比较 困难,在工程设计中,可采用近似方法考虑其影响。即可 将梁柱节点域当作一个单独的单元进行结构分析,也可按 下列规定作近似计算:
若是在初设阶段进行截面的预估,也可参考有关资料和手 册采用一些近似计算方法,如分层法、D值法、空间协同工作 分析、等效角柱法、等效截面法以及展开平面框架法等。
当进行高层钢结构的内力与位移分析时,尚应注意以下几 个问题;
(1)高层建筑钢结构的梁、柱杆件一般采用H形和箱形,梁柱 连接节点城的剪切变形对内力的影响较小,计算时可以不考虑。
第9章多高层房屋结构2
式中: ——所计算楼层各柱轴心压力设计值之和; ——产生层间侧移的所计算楼层及以上各层的水平
力之和; Δu——按一阶弹性分析求得的所计算楼层的层间侧移。 当用来确定是否采用二阶分析时,可近似取层间相对 位移的容许值[Δu](等于h/400)代替;
h——所计算楼层的高度。
第9章多高层房屋结构2
用振型分解反应谱法。 对体型比较规则、简单,可不计扭转影响的结构,振
型分解反应谱法仅考虑平移作用下的地震效应组合,沿主 轴方向,结构第j振型第i质点的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按 下列公式计算:
第9章多高层房屋结构2
式中: ——相应于j振型计算周期 的地震影响系数; ——j振型的参与系数; ——j振型Z质点的水平相对位移。 根据各振型的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Fji,即可按下式
①对于箱形截面柱框架,可将梁柱节点域当作刚域,刚 域的尺寸取节点域尺寸的一半。
②对工字形截面柱框架,可先按结构轴线尺寸进行分析, 然后进行修正。
第9章多高层房屋结构2
(2)高层建筑钢结构的P-△效应较强,一般应验算结构的 整体稳定性。但根据理论分折和实例计算,若将结构的层 间位移限制在一定范围内,就能控制二阶效应对结构极限 承载能力的影响。故《钢结构设计规范》规定,框架结构 可采用一阶弹性分析,当满足下面的规定时,宜采用二阶 弹性分析。
第9章多高层房屋结构2
Gn
△F0
Fn
H Hi
Gi
Fi
FEk
图9.2.3 底部剪力法计算简图
第9章多高层房屋结构2
总水平地震作用: 各层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按下式比例分配:
顶部附加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为:
第9章多高层房屋结构2
式中:
——相应于结构基本自振周期 (按s计) 的水平地震影响系数;
——结构的等效总重力荷载,取总重力荷 载代表值的80%;
第9章多高层房屋结构2
2020/11/27
第9章多高层房屋结构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