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生平事迹

合集下载

历史名人传记: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卡尔·马克思

历史名人传记: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卡尔·马克思

历史名人传记: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卡尔·马克思引言马克思主义是一种强大而具有深远影响力的思想体系,它的创始人是德国哲学家、经济学家和政治理论家卡尔·马克思。

在19世纪,马克思通过其重要著作《资本论》和《共产党宣言》,为后来的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运动奠定了基础。

他的思想不仅深刻地影响了政治、经济和社会科学领域,而且对当代世界产生了重大影响。

本篇文章将深入探讨卡尔·马克思的生平事迹、思想贡献和影响。

卡尔·马克思的早期生活出生和家庭卡尔·马克思于1818年5月5日出生在德国的特里尔市,出生名为卡尔·海因里希·马克思。

他出生在一个犹太家庭,父亲是一个律师。

然而,在卡尔还很小的时候,他的家人转变信仰加入了基督教,并给他改名为卡尔·马克思。

教育和学术背景马克思在青少年时期显示出了对哲学、历史和文学的浓厚兴趣。

他在波恩大学和柏林大学攻读法律和哲学,同时也加入了当时的学生团体,开始了他社会主义思想的探索之旅。

马克思与恩格斯的合作与恩格斯的相识1830年代末,马克思在柏林的一次政治集会上遇到了弗里德里希·恩格斯,两人迅速成为无话不谈的朋友。

他们对政治、哲学和经济学的共同兴趣引发了他们终身合作的开始。

共同著述马克思和恩格斯一起创作了《德意志意识形态》、《共产党宣言》和《资本论》等重要著作。

这些著作提出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以及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批判分析。

马克思主义的核心思想辩证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的核心思想是辩证唯物主义,这是一种新的哲学方法和世界观。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事物的存在和发展是由矛盾冲突推动的,这种矛盾冲突是社会变革的根源。

历史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的另一个重要概念是历史唯物主义。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的发展是由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推动的。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制度的变革是不可避免的,并且必然会朝着共产主义社会的实现演进。

剩余价值理论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是他对资本主义经济体系的批判的核心。

马克思生平简介

马克思生平简介

马克思生平简介文稿归稿存档编号:[KKUY-KKIO69-OTM243-OLUI129-G00I-FDQS58-马克思生平简介卡尔?马克思(1818—1883年),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革命家,科学家,全世界无产阶级和被剥削被压迫群众的伟大导师,科学共产主义的奠基人。

马克思,1818年5月5日生于普鲁士莱茵省特里尔城。

父亲是一个持自由主义观点的律师,后当司法参事。

马克思在本城受中等教育。

1835年进波恩大学,次年10月转入柏林大学。

他学的是法学,但主要精力放在学习历史和哲学上。

在大学阶段,他参加了倾向进步的“青年黑格尔派”的活动,吸取了黑格尔的辩证法思想;在政治上是一个革命民主主义者,坚决反对普鲁士封建专制制度。

1841年4月,马克思以题为《德谟克利特的自然哲学和伊壁鸠鲁的自然哲学的区别》的论文,获得了哲学博士学位。

这时,他还站在黑格尔哲学的唯心主义立场上。

1842年4月,马克思开始为《莱茵报》撰稿。

同年10月,他迁居科伦,担任该报主编。

11月间,与恩格斯首次会见。

马克思在《莱茵报》发表一系列文章,痛斥普鲁士贵族地主对农民的残酷压迫,坚决扞卫农民劳苦大众的利益。

1843年1月,普鲁士当局决定从4月份起封闭《莱茵报》。

股东们要求马克思将报纸办得温和一些,马克思断然拒绝,并于3月17日声明退出编辑部。

由于普鲁士政府的迫害,马克思在1843年10月移居法国巴黎。

他住在工人区,广泛接触工人群众,了解他们生活和斗争情况;同法国的民主主义者、社会主义者、工人秘密组织的领袖以及德国流亡者的秘密团体“正义者同盟”的领导人建立密切联系;还时常出席法、德两国工人和手工业者的集会并发表演说。

与此同时,他研究了法国阶级斗争的历史、空想社会主义以及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并和黑格尔左派分子卢格合办了《德法年鉴》杂志。

1844年2月,马克思在《德法年鉴》创刊号上发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和《论犹太人问题》两篇文章,论述了科学共产主义的许多重要原理。

马克思的一生

马克思的一生

马克思的一生简介马克思(Karl Marx,1818年5月5日-1883年3月14日),德国哲学家、经济学家、社会学家和革命家,共产主义的理论奠基人之一。

马克思从出生到去世的一生,充满了思想的探索和社会变革的呼唤,在历史舞台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记。

早年经历马克思出生于德国的特里尔,家庭环境相对富裕,父亲是一名律师。

他在波恩大学学习法学和哲学,并受到了德国哲学家黑格尔思想的影响。

在大学期间,他与好友费尔巴哈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和学术合作关系。

哲学思考与思想转变在对黑格尔思想进行深入研究后,马克思开始意识到社会现象背后的经济基础。

他与费尔巴哈合作写成了《德意志意识形态》一书,并提出了“物质决定意识”的观点。

他的哲学思考带有明显的唯物主义色彩,认为社会的结构和变革是源于经济关系的矛盾。

革命思想与活动马克思被视为革命的理论家,他的著作《资本论》成为了共产主义思想的经典之作。

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是一种剥削制度,通过对生产资料的私有化以及对工人的剥削来维持和增加资本家的利润。

他呼吁工人阶级团结起来,推翻资本主义制度,并建立起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形态。

马克思与好友恩格斯一起创办了共产主义者同盟,并积极参与了诸多政治运动和社会运动。

他主张工人阶级应该通过暴力革命来夺取政权,建立起社会主义社会。

流亡生涯由于他的革命思想和活动受到当时政府的打压,马克思被迫流亡到不同的国家。

他先后在法国、比利时和英国等地生活和工作,在流亡的岁月中,他继续进行了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批判,并不断完善自己的理论体系。

在伦敦生活期间,马克思与恩格斯合作创作了《共产党宣言》,这是马克思主义思想的重要里程碑。

学术贡献与影响马克思的学术贡献几乎涵盖了哲学、经济学、社会学等多个领域。

他的著作包括《资本论》、《共产党宣言》、《哲学的贫困》等,这些著作奠定了现代社会科学的基础,并对后来的学术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马克思对经济学的贡献主要在于对资本主义经济的批判和理论描述。

马克思生平事迹

马克思生平事迹

马克思生平事迹集团文件版本号:(M928-T898-M248-WU2669-I2896-DQ586-M1988)1818年5月5日,马克思诞生于德国莱茵省特利尔城。

马克思从小勤奋善于独立思考。

中学时代,他受到法国启蒙思想的影响,已有为人类谋幸福的崇高理想。

1835年10月,他进波恩大学攻读法学,一年后转入柏林大学法律系。

1837年起,马克思开始认真钻研黑格尔哲学。

1841年,他结束大学生活,获哲学博士学位。

马克思在完成博士论文后因普鲁士政府加紧对进步知以界的迫害,于是转向政治,开始从事反对封建专制和争取民主的斗争。

1842年初,他写了第—篇政论文章《评普鲁土的书报检查令》,通过对书报检查制度的批判,揭露整个普鲁土国家制度的反动本质。

1843年5月,他来到莱茵省的一个小镇克罗茨纳赫。

在这里与童年时代的女友燕妮·冯·威斯特华伦结婚。

1844年8月,恩格斯从英国来到巴黎,拜访了马克思。

从此他们开始了前无古人的伟大合作。

1845年1月,马克思被法国政府驱逐出境,2月到了布鲁塞尔。

他开始批判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局限性,写了《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指出实践是检验人的思维的真理性的标准。

接着,他又同恩格斯合写了《德意志意识形态》。

这部着作第一次系统地阐明了唯物主义历史观。

马克思在为无产阶级制定科学世界观的同时,还为创建无产阶级政党而积极作思想准备和组织准备。

为了更广泛地团结和教育群众,马克思和恩格斯倡议成立了德意志工人协会。

1847年11月,马克思亲自出席了共产主义者同盟第二次代表大会,并受大会委托与恩格斯共同起草同盟的纲领。

1848年2月正式发表的科学共产主义的纲领性文件《共产党宣言》。

1848年资产阶级革命风暴席卷欧洲大陆。

马克思被比利时当局驱逐出境,到了巴黎。

他立即着手建立共产主义者同盟新的中央委员会,并当选为主席。

4月初,他返回德国,直接参加革命。

6月他创办了《新莱茵报》。

为了发展民主统一战线,马克思参加了科隆民主协会的工作,同各地民主派领导人建立密切联系。

马克思生平简介

马克思生平简介

马克思生平简介卡尔·马克思(1818—1883年),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思想家、革命家,科学家,全世界无产阶级和被剥削被压迫群众的伟大导师,科学共产主义的奠基人。

德国莱茵省美丽的小城特利尔, 是伟大的思想家、革命家、科学家一一卡尔·马克思的故乡。

1818 年 5 月 5 日 , 马克思出生于一个犹太律师家庭。

他在当地接受了良好的中等教育 , 于中学毕业时所写的《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里 , 已经表达出他为整个人类谋幸福的崇高理想。

1835 年 10 月 , 马克思进入波恩大学 , 次年 10 月转入柏林大学法律系。

在大学期间 , 马克思除研究法学外 , 主要精力多放在学习历史和哲学上。

马克思参加了倾向进步的 " 青年黑格尔派 ", 吸取了黑格尔的辩证法思想。

1841 年 4 月 , 马克思获得哲学博士学位。

在完成博士论文后 , 马克思于1842 年 1 月开始为自由主义反对派创办的《莱茵报》撰稿 , 并在 10 月担任了编辑 , 使这份报纸日益鲜明地倾向于革命民主主义。

1843 年 3 月 , 马克思退出报社编辑部。

1843 年 , 马克思与燕妮·冯·威斯特华伦结婚 , 从此 , 燕妮成了马克思志同道合、患难与共的亲密伴侣和战友。

1843 年 10 月 , 马克思移居巴黎 , 参加工人运动 , 广泛研究历史、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社会主义理论。

他在与卢格合办的《德法年鉴》上发表文章 , 开始从唯心主义转向唯物主义 , 从革命民主主义转向科学共产主义。

1844 年 8 月 , 马克思与恩格斯 (1820-1895 )在巴黎相见, 两位伟人从此开始了史无前例的伟大合作。

1845 年 1 月 , 马克思被法国政府驱逐出境 , 2 月转到布鲁塞尔。

此时 , 马克思开始批判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局限性 , 写了《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

1845 年 11 月至次年 5 月 , 马克思又与恩格斯合写了《德意志意识形态》 , 第一次系统阐明了唯物主义历史观。

马克思生平事迹

马克思生平事迹

1818年5月5日,马克思诞生于德国莱茵省特利尔城。

马克思从小勤奋善于独立思考。

中学时代,他受到法国启蒙思想的影响,已有为人类谋幸福的崇高理想。

1835年10月,他进波恩大学攻读法学,一年后转入柏林大学法律系。

1837年起,马克思开始认真钻研黑格尔哲学。

1841年,他结束大学生活,获哲学博士学位。

马克思在完成博士论文后因普鲁士政府加紧对进步知以界的迫害,于是转向政治,开始从事反对封建专制和争取民主的斗争。

1842年初,他写了第—篇政论文章《评普鲁土的书报检查令》,通过对书报检查制度的批判,揭露整个普鲁土国家制度的反动本质。

1843年5月,他来到莱茵省的一个小镇克罗茨纳赫。

在这里与童年时代的女友燕妮·冯·威斯特华伦结婚。

1844年8月,恩格斯从英国来到巴黎,拜访了马克思。

从此他们开始了前无古人的伟大合作。

1845年1月,马克思被法国政府驱逐出境,2月到了布鲁塞尔。

他开始批判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局限性,写了《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指出实践是检验人的思维的真理性的标准。

接着,他又同恩格斯合写了《德意志意识形态》。

这部著作第一次系统地阐明了唯物主义历史观。

马克思在为无产阶级制定科学世界观的同时,还为创建无产阶级政党而积极作思想准备和组织准备。

为了更广泛地团结和教育群众,马克思和恩格斯倡议成立了德意志工人协会。

1847年11月,马克思亲自出席了共产主义者同盟第二次代表大会,并受大会委托与恩格斯共同起草同盟的纲领。

1848年2月正式发表的科学共产主义的纲领性文件《共产党宣言》。

1848年资产阶级革命风暴席卷欧洲大陆。

马克思被比利时当局驱逐出境,到了巴黎。

他立即着手建立共产主义者同盟新的中央委员会,并当选为主席。

4月初,他返回德国,直接参加革命。

6月他创办了《新莱茵报》。

为了发展民主统一战线,马克思参加了科隆民主协会的工作,同各地民主派领导人建立密切联系。

革命失败后,马克思流亡到伦敦。

在伦敦,马克思重建了共产主义者的盟约地方组织和中央委员会。

马克思的故事

马克思的故事

马克思的故事马克思,这个名字对于很多人来说并不陌生。

他是19世纪著名的哲学家、经济学家、社会学家,也是现代共产主义和无产阶级运动的奠基人之一。

马克思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他的思想影响了世界上许多国家和地区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马克思的故事。

马克思生于德国的特里尔,他出生在一个犹太家庭,父亲是一名律师。

在他年幼的时候,家庭信仰犹太教,但后来由于政治原因,他的父亲改信了基督教。

马克思在青少年时期就展现出了非凡的学识和思想,他就读于波恩大学和柏林大学,学习法律、历史和哲学等课程。

在柏林大学期间,马克思开始接触黑格尔的哲学思想,并对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黑格尔的辩证法和历史唯心主义对马克思的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也成为了马克思后来创立唯物史观的重要基础。

在巴黎的一次偶然相遇中,马克思结识了同样怀有改革理想的恩格斯。

两人志同道合,开始了长达一生的合作与友谊。

他们一起探讨社会问题,研究历史发展规律,最终形成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体系。

马克思主义的核心思想是关注社会阶级斗争和生产力的发展,提出了以无产阶级为主体的社会革命理论。

马克思一生都在为实现自己的理想而奋斗,他曾参与过许多政治运动,也因此遭受了政治迫害和流亡。

在他的著作《资本论》中,详细阐述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内在矛盾和不可避免的崩溃,对当时的社会和经济体制提出了尖锐的批判和改革建议。

马克思的思想深刻影响了20世纪的世界格局,俄国革命、中国革命等一系列社会主义革命都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

他被誉为“无产阶级的伟大教师”,他的理论不仅在学术界有着深远的影响,也在国际政治和社会运动中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然而,马克思的一生并不是一帆风顺的。

他经历了贫困、流亡、疾病等种种困难和挫折,但他始终坚定地信仰着自己的理想,并为之不懈地奋斗。

他的故事告诉我们,坚持不懈、不畏艰难是实现理想的关键。

马克思的思想虽然在当时遭受了许多质疑和批判,但在当代世界,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变迁,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依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党团范文 关于马克思的事迹

党团范文 关于马克思的事迹

关于马克思的事迹关于马克思的事迹第二篇、马克思生平事迹关于马克思的事迹18xx年5月5日,马克思诞生于德国莱茵省特利尔城。

马克思从小勤奋善于独立思考。

中学时代,他受到法国启蒙思想的影响,已有为人类谋幸福的崇高理想。

1835年10月,他进波恩大学攻读法学,一年后转入柏林大学法律系。

1837年起,马克思开始认真钻研黑格尔哲学。

1841年,他结束大学生活,获哲学博士学位。

马克思在完成博士论文后因普鲁士政府加紧对进步知以界的迫害,于是转向政治,开始从事反对封建专制和争取民主的斗争。

1842年初,他写了第—篇政论文章《评普鲁土的书报检查令》,通过对书报检查制度的批判,揭露整个普鲁土国家制度的反动本质。

1843年5月,他来到莱茵省的一个小镇克罗茨纳赫。

在这里与童年时代的女友燕妮·冯·威斯特华伦结婚。

1844年8月,恩格斯从英国来到巴黎,拜访了马克思。

从此他们开始了前无古人的伟大合作。

1845年1月,马克思被法国政府驱逐出境,2月到了布鲁塞尔。

他开始批判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局限性,写了《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指出实践是检验人的思维的真理性的标准。

接着,他又同恩格斯合写了《德意志意识形态》。

这部著作第一次系统地阐明了唯物主义历史观。

马克思在为无产阶级制定科学世界观的同时,还为创建无产阶级政党而积极作思想准备和组织准备。

为了更广泛地团结和教育群众,马克思和恩格斯倡议成立了德意志工人协会。

1847年11月,马克思亲自出席了共产主义者同盟第二次代表大会,并受大会委托与恩格斯共同起草同盟的纲领。

1848年2月正式发表的科学共产主义的纲领性文件《共产党宣言》。

1848年资产阶级革命风暴席卷欧洲大陆。

马克思被比利时当局驱逐出境,到了巴黎。

他立即着手建立共产主义者同盟新的中央委员会,并当选为主席。

4月初,他返回德国,直接参加革命。

6月他创办了《新莱茵报》。

为了发展民主统一战线,马克思参加了科隆民主协会的工作,同各地民主派领导人建立密切联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818年5月5日,马克思诞生于德国莱茵省特利尔城。

马克思从小勤奋善于独立思考。

中学时代,他受到法国启蒙思想的影响,已有为人类谋幸福的崇高理想。

1835年10月,他进波恩大学攻读法学,一年后转入柏林大学法律系。

1837年起,马克思开始认真钻研黑格尔哲学。

1841年,他结束大学生活,获哲学博士学位。

马克思在完成博士论文后因普鲁士政府加紧对进步知以界的迫害,于是转向政治,开始从事反对封建专制和争取民主的斗争。

1842年初,他写了第—篇政论文章《评普鲁土的书报检查令》,通过对书报检查制度的批判,揭露整个普鲁土国家制度的反动本质。

1843年5月,他来到莱茵省的一个小镇克罗茨纳赫。

在这里与童年时代的女友燕妮·冯·威斯特华伦结婚。

1844年8月,恩格斯从英国来到巴黎,拜访了马克思。

从此他们开始了前无古人的伟大合作。

1845年1月,马克思被法国政府驱逐出境,2月到了布鲁塞尔。

他开始批判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局限性,写了《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指出实践是检验人的思维的真理性的标准。

接着,他又同恩格斯合写了《德意志意识形态》。

这部着作第一次系统地阐明了唯物主义历史观。

马克思在为无产阶级制定科学世界观的同时,还为创建无产阶级政党而积极作思想准备和组织准备。

为了更广泛地团结和教育群众,马克思和恩格斯倡议成立了德意志工人协会。

1847年11月,马克思亲自出席了共产主义者同盟第二次代表大会,并受大会委托与恩格斯共同起草同盟的纲领。

1848年2月正式发表的科学共产主义的纲领性文件《共产党宣言》。

1848年资产阶级革命风暴席卷欧洲大陆。

马克思被比利时当局驱逐出境,到了巴黎。

他立即着手建立共产主义者同盟新的中央委员会,并当选为主席。

4月初,他返回德国,直接参加革命。

6月他创办了《新莱茵报》。

为了发展民主统一战线,马克思参加了科隆民主协会的工作,同各地民主派领导人建立密切联系。

革命失败后,马克思流亡到伦敦。

在伦敦,马克思重建了共产主义者的盟约地方组织和中央委员会。

马克思在五十和六十年代最伟大的功绩是完成了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理论体系。

《资本论》这部不朽着作具有划时代意义,是政治经济学中的一次革命。

它论述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运动的规律,揭露了资本主义的内在矛盾,揭示了资本家对工人剥削的秘密在于占有工人的剩余价值,科学地论证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从而把他的社会主义学说置于牢固的科学基础上。

五十年代末六十年代初,欧洲的民族民主运动和工人运动出现了新高潮。

1864年9月28日,国际工人协会,即第一国际成立,他被选为国际的领导机构总委员会的成员,并担任德国通讯书记。

他为国际起草了《成立宣言》《临时章程》和其他许多重要文件。

正像恩格斯说的,“叙述马克思在国际中的活动,就等于编写这个协会本身的历史”。

1871年3月18日,巴黎无产阶级举行起义,推翻了资产阶级卖国政府,建立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

马克思虽然在起义之前并不赞同这一行动,但起义一经爆发,他就满腔热情地给予支援和帮助。

反动政府的迫害,贫困的物质生活,繁重的理论工作和紧张的战
斗,严重损害了马克思的健康。

1883年3月14日,马克思的—颗伟大的心停止了跳动。

他安葬在伦敦的海格特公墓。

马克思的—生是伟大的一生。

他和思格斯共同创立的马克思主义学说,是指引全世界劳动人民为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伟大理想而进行斗争的理论武器和行动指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