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的冬天》微课一
2024年《济南的冬天》教案课件

2024年《济南的冬天》教案课件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学目标引导学生了解《济南的冬天》的作者、背景及作品特点。
激发学生对济南冬天美景的兴趣和好奇心。
1.2 教学内容介绍老舍及其作品《济南的冬天》。
讲解济南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及冬天景观。
1.3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引导、图片展示、讨论互动等方式进行教学。
1.4 教学步骤展示老舍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老舍的作品特点。
简要介绍老舍及其作品《济南的冬天》。
展示济南冬天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
引导学生思考济南冬天与其他地区冬天的差异。
第二章:文本解析2.1 教学目标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济南冬天的喜爱。
培养学生的文本分析和理解能力。
2.2 教学内容分析《济南的冬天》的文风、主题及情感表达。
解读课文中的重要句子和词语。
采用问题引导、小组讨论、口头报告等方式进行教学。
2.4 教学步骤引导学生默读课文,感受作者的文风。
分析课文中的重要句子和词语,解释其含义和作用。
引导学生思考作者对济南冬天的情感表达。
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第三章:文本理解3.1 教学目标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掌握文章结构。
培养学生的文本理解和分析能力。
3.2 教学内容分析课文中的描述和描绘,理解作者对济南冬天的描写意图。
引导学生关注文章结构和段落之间的联系。
3.3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引导、小组讨论、口头报告等方式进行教学。
3.4 教学步骤引导学生仔细阅读课文,关注描述和描绘。
分析课文中的描写意图,引导学生思考作者的描写手法。
引导学生关注文章结构和段落之间的联系,解释其作用和意义。
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第四章:拓展阅读引导学生了解济南冬天的其他文学作品,拓展阅读视野。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4.2 教学内容介绍济南冬天的其他文学作品及相关作者。
分析拓展阅读材料中的描写和表达手法。
4.3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引导、小组讨论、口头报告等方式进行教学。
七年级语文上册济南的冬天教案微课范文(3篇)

七年级语文上册济南的冬天教案微课范文(3篇)济南的冬天微课教案1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①会读会写会理解生字。
②体会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在写境中的作用,品味文中优美的语言,积累文中优美的语句。
2、能力目标①理解分析文中描绘济南冬天美景的精妙,感悟景物描写中情与景的融合。
②理解作者采用对比写法的作用。
③培养自读写景抒情散文的能力。
3、情感目标体会作者对济南、对祖国河山真挚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1、熟悉课文内容,理清文章层次结构和主要内容。
2、理解通过比较的写法突出事物的特点。
教学难点景物描述方法和作者在文中所要表达的感情。
课时安排:2课时课前准备:1、布置学生预习课文,扫清生字词,整体阅读文章,感知文章的整体大意以及每个自然段的主要内容;第一课时教学任务整体把握全文,理清文章脉络教学过程一、导入师:同学们,在讲新课之前,老师要问大家一个问题:“一年四季中,同学们喜欢哪个季节?”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师:冬天太冷了,人们都希望春天快点到来,他们整天都生活在在对春天的盼望中,再者英国诗人济慈在《西风颂》中也说过:冬天到了,春天还会远吗?所以我说冬天是一个充满希望的季节。
老舍先生的看法跟老师一样,同样地喜欢冬天,特别是济南的冬天,下面我们就来看看济南的冬天有什么特别之处让老舍先生那么钟情于它。
二、作者及写作背景介绍在学习《济南的冬天》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作者以及写作背景。
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
北京人,老舍是他最常用的笔名,著名作家。
是语言大师,被誉为“人民艺术家”。
著名作品有《骆驼祥子》《龙须沟》《茶馆》《四世同堂》等。
话剧《茶馆》被西方人誉为“东方舞台上的奇迹”。
七年级语文上册《济南的冬天》第一课时教案知识目标,朗读课文,掌握重音和停连的要领;积累文中优美语句。
能力目标,学习课文抓住景物特点进行描写的方法;品味课文精美的语言;学习比喻和比拟的修辞手法。
情感目标,体会景物描写中融入的作者感情,培养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济南的冬天(微型课教案)

济南的冬天(微型课教案)第一章:《济南冬天的概述》1. 让学生了解济南的地理位置和气候特点,理解“济南的冬天”的独特性。
2. 通过图片或视频资料,展示济南冬天的景色,让学生感受济南冬天的美。
3. 引导学生关注济南冬天的特色,如泉水、古建筑、民俗等。
第二章:《济南冬天的泉水》1. 介绍济南冬天的泉水特点,如不结冰、清澈见底等。
2. 通过实地考察或图片资料,让学生了解泉水对于济南的重要性。
3. 引导学生欣赏泉水的美丽,体会泉水给济南带来的生机与活力。
第三章:《济南冬天的古建筑》1. 介绍济南冬天的古建筑,如黑虎泉、趵突泉等。
2. 通过图片或实地考察,让学生了解古建筑的历史与文化价值。
3. 引导学生关注古建筑与冬天的和谐共处,体会古建筑的美感。
第四章:《济南冬天的民俗》1. 介绍济南冬天的民俗活动,如赶年集、过大年等。
2. 通过图片或视频资料,让学生了解民俗活动的意义与乐趣。
3. 引导学生参与民俗活动,体验济南冬天的风情。
第五章:《济南冬天的美食》1. 介绍济南冬天的特色美食,如羊肉汤、煎饼果子等。
2. 通过图片或视频资料,让学生了解美食的制作过程与口味特点。
3. 引导学生品尝济南冬天的美食,感受美食的魅力。
第六章:《济南冬天的文化底蕴》1. 介绍济南冬天的文化底蕴,如成语故事、历史人物等。
2. 通过图片、故事或实地考察,让学生了解文化底蕴背后的历史与传说。
3. 引导学生探索文化底蕴与冬天的联系,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
第七章:《济南冬天的艺术之美》1. 介绍济南冬天的艺术形式,如绘画、雕塑、非物质文化遗产等。
2. 通过图片或实地考察,让学生了解艺术作品中的冬天美景。
3. 引导学生欣赏艺术之美,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第八章:《济南冬天的自然景观》1. 介绍济南冬天的自然景观,如大明湖、千佛山等。
2. 通过图片或实地考察,让学生了解自然景观的特点与魅力。
3. 引导学生关注自然景观与冬天的交融,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济南的冬天》公开课课件知识讲解共71页文档

谢谢你的阅读
❖ 知识就是财富 ❖ 丰富你的人生
71、既然我已经踏上这条道路,那么,任何东西都不应妨碍我沿着这条路走下去。——康德 72、家庭成为快乐的种子在外也不致成为障碍物但在旅行之际却是夜间的伴侣。——西塞罗 73、坚持意志伟大的事业需要始终不渝的精神。——伏尔泰 74、路漫漫其修道远,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 75、内外相应,言行相称。——韩非
《济南的冬天》公开课课件知识讲解
11、获得的成功越大,就越令人高兴 。野心 是使人 勤奋的 原因, 节制使 人枯萎 。 12、不问收获,只问耕耘。如同种树 ,先有 根茎, 再有枝 叶,尔 后花实 ,好好 劳动, 不要想 太多, 那样只 会使人 胆孝懒 惰,因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不实 践,甚 至不接 触社会 ,难道 你是野 人。(名 言网) 13、不怕,不悔(虽然只有四个字,但 常看常 新。 14、我在心里默默地为每一个人祝福 。我爱 自己, 我用清 洁与节 制来珍 惜我的 身体, 我用智 慧和知 识充实 我的头 脑。 15、这世上的一切都借希望而完成。 农夫不 会播下 一粒玉 米,如 果他不 曾希望 它长成 种籽; 单身汉 不会娶 妻,如 果他不 曾希望 有小孩 ;商人 或手艺 人不会 工作, 如果他 不曾希 望因此 而有收 益。-- 马钉路 德。
2024年《济南的冬天》教案课件

2024年《济南的冬天》教案课件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学目标引导学生了解《济南的冬天》的背景和作者老舍。
激发学生对济南冬天景色的兴趣。
1.2 教学内容介绍老舍及其作品《济南的冬天》。
展示济南冬天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
1.3 教学活动播放济南冬天的视频资料,让学生初步感受济南冬天的美景。
学生分享对济南冬天的印象和感受。
第二章:文本阅读与分析2.1 教学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并分析《济南的冬天》的文意和情感。
学生能够欣赏老舍的写作风格和语言表达。
2.2 教学内容学生自读《济南的冬天》,理解文本内容。
教师引导分析文本中的描写手法和情感表达。
2.3 教学活动学生自读《济南的冬天》,注意理解文中描写的内容和情感。
教师提问,引导学生分析文本中的描写手法和情感表达。
学生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第三章:文本讨论与思考3.1 教学目标学生能够通过讨论和思考,深入理解《济南的冬天》的主题和意义。
学生能够培养对自然环境的感知和保护意识。
3.2 教学内容学生分组讨论,探讨《济南的冬天》中的主题和意义。
学生思考并回答与自然环境相关的问题。
3.3 教学活动学生分组讨论,探讨《济南的冬天》中的主题和意义。
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与自然环境相关的问题。
学生分享自己的思考和观点。
第四章:创意表达4.1 教学目标学生能够通过创意表达,展示对《济南的冬天》的理解和感受。
学生能够培养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4.2 教学内容学生选择一种创意方式,如绘画、写作或表演,来表达自己对《济南的冬天》的理解和感受。
4.3 教学活动学生进行创意表达活动,如绘画、写作或表演。
学生展示并分享自己的创意作品。
教师评价并给予鼓励和指导。
学生能够反思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参与和表现。
5.2 教学内容学生反思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参与和表现。
5.3 教学活动教师给予反馈和指导。
结束本节课。
第六章:拓展阅读与讨论6.1 教学目标学生能够通过拓展阅读,进一步了解济南冬天的特点和文化背景。
济南的冬天微课教学设计

济南的冬天微课教学设计济南的冬天微课教学设计范文(精选13篇)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就有可能用到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把教学原理转化为教学材料和教学活动的计划。
那么应当如何写教学设计呢?以下是店铺为大家收集的济南的冬天微课教学设计范文(精选1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济南的冬天微课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理解作者的.写作思路;2、体会作者对济南的冬天的喜爱之情。
3、体会本文抓住特征生动描写景物的特点;课时安排:1 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情景导入(出示课题)2、大家看了课题,你得到了那些信息?(地点是济南,季节是冬季)(二)本文作者简介:1、本文的作者是谁?2、请一个同学介绍一下老舍的情况?(阅读注解一)3、教师补充:(写作背景)(三)听读课文听读课文,请大家带着几个问题去欣赏济南冬天的美景。
问题见课件(四)分析课文1、读课文的第一段思考作者用什么方法来揭示济南冬天的特征的?2、有诗云济南:“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因此讲到济南一定得说说它的山水,那么,在文章中,作者用哪句话对有山有水的济南美景做了总体的概括描写。
(1)第二段写了济南什么的景物?(2)作者怎样写出阳光朗照下的小山特别可爱?用一个短语来形容一下阳光朗照下的小山。
(3)第三段写了什么?按怎样的顺序来描写(雪后的山景),找出表示变化的词。
(4)“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雪后山景“妙”在何处?(5)作者怎样写城外的远山?(6)济南是有名的泉城,老舍用他的含情妙笔把济南的山描绘。
济南的冬天微课教学设计2【学习目标】1.理解重点词语,品味积累语言,体味济南的冬之美。
2.朗读课文,感知内容,初步培养感悟散文的能力:学习抓住景物的主要特点,多方面地写景,表达自己的感受。
3.体会作者对景物独特的感受,以及对其寄予的深情。
【重点难点】1.学习作者抓住特征运用贴切手法描写自然景色的写法。
2.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在景物描写中所抒发的思想感情。
2《济南的冬天》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2《济南的冬天》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七下《济南的冬天》教学设计设计理念生活化教学是一种将学科知识的学习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社会实际紧密联系起来,让学生在解决问题中学习、在体验中学习,让学生获得丰富的知识和技能的教学模式。
生活化教学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在教学中以学生生活为基础,通过创设情境、提出问题、探索问题等一系列活动,让学生自主地学习和探究,从而获得知识技能和发展能力。
其最终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学情分析结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要求,在语文教学时,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以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作为重点,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习惯,使学生从传统的被动式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
为此,在对本课程进行设计的过程中,教师需以学生为核心,通过引导让学生在阅读中获得感知,在感知中获得理解,在理解中进行欣赏,在欣赏中获得情感,在情感中获得知识的积累,在知识的累积过程中获得知识的运用能力。
七年级学生刚刚进入初中,其学习语文的方法仍然停留在小学时期。
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通过对学生的引导,让学生改变学习思维。
在之前的语文学习过程中,学生已经接触到了一定和景物描写相关的文章。
在本节课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利用生活化教学场景,通过对教学活动的合理安排,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进而让学生感知其中的语言运用方法,真正让语文走进生活。
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对喜欢的段落进行背诵。
2.梳理文章行文脉络,掌握老舍的景物描写方法。
3.对文章语言进行揣摩,了解作者使用的生动语言。
4.通过对文章写法的学习,组织片段写作练习。
教学重难点了解《济南的冬天》中使用的比喻、拟人修辞手法,以及如何通过对比喻、拟人修辞手法的运用对景物特征进行描写,展现出济南冬天的特征;掌握抒情散文的写作方法,明确在撰写散文时,如何实现情景交融;对本篇文章进行有感情的朗读,了解老舍文章中语言的精美性,从中感受生命情怀。
济南的冬天(微型课教案)

一、教案基本信息《济南的冬天》学科领域:语文课时安排:1课时(40分钟)教学对象:小学高年级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课文《济南的冬天》的基本内容,体会作者对济南冬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2. 培养学生的朗读和表达能力,提高他们的文学素养。
3. 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身边的自然景观,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课文《济南的冬天》的基本内容理解和掌握。
2. 培养学生朗读和表达能力。
难点:1. 理解并体会作者对济南冬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2. 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身边的自然景观。
三、教学准备教师准备:1. 课文《济南的冬天》的文本和相关的教学材料。
2. 教学多媒体设备,如投影仪、电脑等。
学生准备:1. 预习课文《济南的冬天》。
2. 准备一本笔记本,用于记录和整理学习内容。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济南冬天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
导入课文《济南的冬天》,让学生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2. 学习课文(15分钟)学生自读课文,边读边思考,理解课文内容。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感悟。
3. 分析课文(1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结构,理解作者对济南冬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学生讨论并分享自己的观点。
4. 朗读与表达(10分钟)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表情和动作。
学生用自己的话表达对济南冬天的看法和感受。
5. 总结与拓展(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学生要关注身边的自然景观,培养观察力和想象力。
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进行相关的写作、绘画或摄影等活动。
五、作业布置1. 熟读课文《济南的冬天》。
2. 写一篇关于自己家乡冬天的作文。
3. 观察身边的自然景观,进行绘画或摄影创作。
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个性发展,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六、教学评价教学评价将分为两个部分: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习运用பைடு நூலகம்喻、拟人等修辞来描写 景物的方法
比喻
1、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 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
2、对,这是张小水墨画,也许是唐代的名手 画的吧。
3、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
拟人
1、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 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
3、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 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 点粉色。
赏析:写雪后夕晖,观察细致入微,非常美。最生动的是把 “薄雪”写得有感情,会害羞,比客观地写景要好。
赏析:“暖和安适地睡着”“把它们唤醒”运用了拟人手法, 让山水具有人一样的状态,增添了趣味性。几个句子组合起来, 创造出一种舒适、温馨的意境。
2、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 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它们安静不动地低 声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
赏析:山竟然有人一样的动作,把济南安放在一个小摇篮里, 还会说话,像母亲一样慈爱。这是拟人的写法,其实是对济南 的山作想象性描写,表达了作者对济南的山的热爱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