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九年级中考物理一模表格归纳专题汇编含答案
2022年上海中考物理一模汇编-数据表格-学生版

2022 年中考一模汇编-数据表格一、实验题 1 .(2022·上海静安 · 一模)为了研究物体在浸入液体的过程中,液体对柱形容器底部的压力 增加量 ΔF 的情况,某小组同学利用一个金属圆柱体、水、酒精以及相同的柱形容器(足够 高)等进行实验。
如图所示,他们先在容器内倒入足够的酒精,再将金属圆柱体分别缓慢浸 入酒精中,逐步改变其下表面到液面的深度h ,并计算得到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力增加量 F ,然后换用相同体积的水再次实验,实验数据记录在表一、表二中。
表一 酒精(ρ =0.8 10 千克/米 3 )酒精实验序号 h (米)1 02 0.023 0.054 0.105 0.146 0.18表二 水 7 (ρ =1.0 103 千克/米 3 )水实验序号 h (米)7 08 0.029 0.0810 0.1011 0.1612 0.18①分析比较实验序号______ 中 F 与h 的倍数关系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初步结论:同一圆 柱体在浸入相同柱形容器的同种液体过程中, F 与 h 成正比;F (牛) 0 0.52.02.53.53.5F (牛) 0 0.41.02.02.82.8试卷第 2 页,共 8 页②分析比较实验序号 2 与 8 或者 4 与 10 中 F 与 h 的关系及相关条件, 可得出的初步结论: 同 一圆柱体在浸入相同柱形容器的不同液体过程中, ______; ③进一步分析表一、表二中的数据,发现 F 与 h 的关系有两种情况。
请你根据表一、表二 中的数据,尝试分析并写出这两种情况发生的临界深度h 的值。
______ (需写出分析过程)2 .(2022·上海松江·一模)某兴趣小组的同学观察到不同物体在空气中下落的快慢不同,如 石子下落比羽毛快得多, 于是他们联想到“物体在液体中下沉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 并 作出以下猜想:猜想一:物体下沉快慢与物体质量有关;猜想二:物体下沉快慢与液体种类有关; 猜想三:物体下沉快慢与物体体积有关; 猜想四:物体下沉快慢与物体形状有关。
2024年上海市奉贤区中考一模物理试题 (解析版)

【答案】①.压强②.温度降低,血管收缩,血管横截面积变小;血液流动速度变大,血液通过血管时受到的阻力变大,血液对单位面积血管壁的压力变大,即血压升高③.大于
因为两烧杯底面积相同,所以由公式 知道
p1<p2
因为乙球漂浮,所以乙杯内液体的密度
ρ乙>ρ球
因为甲球下沉,所以甲杯内液体的密度
ρ甲<ρ球
则两种液体的密度
ρ乙>ρ甲
由图知道,甲杯中液体的体积小于乙杯中液体的体积,根据密度公式的变形式m=ρV知道,甲杯中液体的质量小于乙杯中液体的质量,两溢水杯和小球相同,杯子对桌面的压力等于溢水杯、小球和液体的重力之和,根据F=G总=m总g知道,甲杯对桌面的压力小于乙杯对桌面的压力,因为受力面积相同,由公式 知道
【答案】①.2②.0.002③.小于
【解析】
【详解】[1]2千克的正方体冰块,当冰块全部熔化成水后,物质的多少不变,所以水的质量仍为2kg。
[2]水的质量为2kg,水的体积
[3]冰熔化后它的质量不变,则其重力不变,对容器底部的压力不变;但冰熔化后,水与容器底面的接触面积变大,根据公式 可知,底部受到的压强变小,所以水对容器底的压强小于原来冰对容器底的压强。
故选D。
3.在研究电压时,我们常将它比作水压,这是采用了( )
A.类比法B.等效替代法
C.控制变量法D.理想模型法
【答案】A
【解析】
【详解】A.水压和电压都客观存在,但水压产生的作用可以直接观察,用可以直接观察的水压作用解释电压的作用,采用的是“类比法”,故A符合题意;
2023-2024学年上海市普陀区九年级上学期中考一模物理试卷含答案

2023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九年级自适应练习物理2024.1一、选择题(本大题共6题,每题2分,共12分。
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1. 下列物理量中,可鉴别物质的是A. 质量B. 重力C. 密度D. 体积2. 下列家用电器中正常工作电流约为0.5 安的是A. 节能灯B. 电视机C. 电吹风D. 空调3. 如图所示,图钉帽做的宽大是为了A. 减小压力B. 增大压力C. 减小压强D. 增大压强4. 如图是电位器结构图,将接线柱a 、b 接入电路,滑片向右旋转,关于旋转过程中接入电阻的大小的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变大B. 不变C. 变小D. 先变小后变大5. 某金属块质量为M, 将它浸没在盛有液体A 的杯中,溢出液体的质量为m₄; 将它浸没在盛满液体B 的杯中,溢出液体的质量为mg。
其中A、B和金属块的密度分别用PA、Pg和P金展表示。
若m₄>mg,则下列选项正确的是A.PA>PB,P 金属=MpA/m₄B.PA>PB,P 属=M₂ʙl MgC.PA<PB,P 金属=MDA/m₄D.PA<Pg,P 金属=M₂BlM₀6. 在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保持不变,闭合开关S, 电路正常工作。
一段时间后发现有一只电表的示数变大,已知故障仅出现在电阻R 或R₂。
若将R 和R₂的位置互换,与互换前比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若电压表示数不变,R₁一定断路B. 若电流表示数变小,R₁一定断路C. 若电流表示数不变,R,可能短路D. 若电压表示数变大, R;可能短路二、填空题(本大题共7题,共23分)请将结果填入答题纸的相应位置。
7. 上海家庭照明电路电压为_ 伏。
与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负电,是因为橡胶棒_ 电子(选填“得到”或“产生”)。
闭合电路中大量自由电荷_ 移动形成电流。
8. 意大利科学家_ 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首先测得了标准大气压强的值约为1.0×10⁵帕,表示1平方米面积受到;实验时,若仅将玻璃管倾斜至虚线位置,则管内水银柱长度将_(选填“变小”“不变”或“变大”)。
2024届上海市中考物理质量检测模拟试题(一模)含答案

2024届上海市中考物理质量检测模拟试题(一模)一、选择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12分。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导体中只要有电荷运动就会形成电流B. 通过导体的电流越大,导体的电阻就越小C. 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的,原子核带正电D. 电磁波既可以在空气中传播,不可以在真空中传播U左管内注入水,在右管内注入煤油。
左右两管通过中间的水平细管相连接,细管中的水和煤油被阀门隔离开,左右两管中的水银平,如图所示。
当阀门打开瞬间( )A. 细管中的液体向左流动B. 细管中的液体向右流动C. 细管中的液体不动D. 细管中的水向右流动,煤油向左流动3.汽油机在压缩冲程后,汽缸中的燃料混合物( )A. 压强增大,温度降低B. 压强减小,温度降低C. 它们的比热容一样大D. 压强减小,温度升高4.如图所示,是南开中学教师运动会的“同心鼓”项目,这个项目要求老师们同时用力拉着鼓四周的绳子,通过有节奏的收、放绳子使鼓起伏,让球在鼓面上跳动。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球在上升过程中所受合力不为零,合力方向竖直向下B. 球上升到最高点,此时速度为零,受平衡力C. 球与鼓面撞击后向上运动,是因为球受到惯性D. 鼓悬空保持静止时,因受到多个不同方向的拉力,合力不为零R2=20Ω.S1S20.3A S1S20.9A,当、都闭合时,电流表的示数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电源电压为9VR115ΩB. 的阻值为S1S210s R136JC. 当、都闭合时,内电流通过电阻产生的热量为S1S230ΩD. 当、都闭舍时,电路中的总电阻为AI AI6.如图是一款“科技测肤”美妆镜,它可以通过摄像头对人脸拍照,经过处理,最终将画面呈现在显示屏上。
关于摄像头的说法正确的是A. 成像时,人脸在摄像头的二倍焦距外B. 人脸通过摄像头成正立的虚像C. 人脸靠近摄像头时,像会变小D. 摄像头这类透镜可矫正近视眼二、填空题:本大题共7小题,共24分。
2021年上海市九年级物理一模汇编-10压强计算(含答案)

2021年上海市九年级物理一模汇编10.压强计算1、(2021嘉定一模)如图10所示,棱长分别为0.2米和0.1米的实心立方体A 、B 放置在水平地面上,物体A 、 B 的质量均为8千克。
求:①物体A 的密度ρA 。
②物体B 对水平地面的压强p B 。
③小明设想在A 、 B 两物体中选择某一物体沿竖直或水平方向截取一定质量Δm ,并将截取部分Δm 置于对方的上表面,使此时它们对水平地面的压强p A ´=p B ´。
上述做法是否都可行?请说明理由。
请写出满足p A ´=p B ´时的截取和放置方式,并计算出Δm 。
2、(2021宝山一模)如图9,质量均为m 的实心均匀圆柱体A 、B 竖直放置在水平地面上。
已知A 的密度和高度分别为4ρ和5h ,B 的密度和高度分别为5ρ和8h 。
① 试求A 、B 对地面压强之比p A :p B ?② 为了使A 、B 对地面的压强相等,可以在它们上部沿水平方向分别截去相同的___________(选填“质量”、“高度”、“体积”或“无法实现”),并通过计算简述你的理由。
AB图103、(2021普陀一模)将实心均匀圆柱体A、B放置在水平地面,对地面的压强分别为1960帕和1176帕,已知圆柱体A的密度为2×103千克/米3。
①求圆柱体A的高度h A。
②若圆柱体A、B的底面积、高度关系如右表所示。
(a)求圆柱体B的密度ρB。
(b)现将圆柱体A 沿水平方向截取一定高度叠放在圆柱体B的中央,则A、B对水平地面压强的变化量分别为∆p A和∆p B,求∆p A与∆p B的比值。
4、(2021崇明一模)某实心均匀圆柱体放置在水平地面上,其质量为20千克、体积为33810-⨯米、底面积为22410-⨯米.①求圆柱体的密度ρ;②求圆柱体对水平地面的压强p;③水平面上还有A、B两个圆柱体(相关数据如图7所示),请将其中(选填“A”或“B”)圆柱体竖直叠放在另一个圆柱体的上部中央,使上圆柱体对下圆柱体的压强最大.求出此最大压强P最大.圆柱体底面积高度A S 5hB 3S3h图7圆柱体底面积质量A S 5mB 5S m5、(2021浦东一模)两个形状大小完全相同的均匀实心长方体放在水平地面上。
2023上海崇明区中考初三物理一模试题及答案

2023年3月学业质量调研九年级综合(物理部分)注意:1.综合合卷满分135分,用时120分钟;2.答案必须填写在答题卡上。
一、选择题(共12分)1.下列物理量中,用科学家姓名作为物理量单位的是()A.质量B.体积C.密度D.压强2.摩擦起电中的“电”是指()A.电荷B.电量C.电流D.电压3.下列实例中,属于大气压应用的是()A.液位计B.拔火罐C.茶壶D.密度计4.滑雪时穿上滑雪板是为了()A.增大压力B.增大压强C.减小压力D.减少压强5.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保持不变。
闭合开关S,当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向右移动时,变大的是()A.电流表A1的示数B.电流表A2的示数C.电压表V示数与电流表A1示数的比值D.电压表V示数与电流表A2示数的比值6.如图所示,底面积不同的圆柱形容器分别盛有甲、乙两种液体,液体的质量相等。
现分别从两容器中抽出液体,且剩余液体的液面到容器底部的距离均为h,则剩余液体对各自容器底部的压强p和剩余液体质量m的关系是()A.p甲>p乙,m甲<m乙B.p甲=p乙,m甲>m乙C.p甲>p乙,m甲>m乙D.p甲<p乙,m甲<m乙二、填空题(共23分)7.普通家庭照明电路电压是______________伏,家庭中空调和电视机是____________(选填“串联”或“并联”)连接的。
在家中每多使用一个用电器,其总电阻会____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8.著名的______实验证明了大气压的存在并且大气压的值是很大的,1644年,意大利科学家______用实验测定了大气压的值,大气压强的大小与海拔高度有关,海拔高度越高,大气压强就越______。
9.物理学研究中经常用到一些科学方法.例如:研究电流时与水流进行对比,这属于运用了______法;研究串联、并联电路时,引入“总电阻”,这属于运用了______法;研究电路中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所得出的规律时,需要运用______法。
2024年上海中考物理一模汇编:1变化压强

甲乙图 32024年上海初三物理一模汇编:变化压强1、(2024崇明一模)如图2所示,质量相同的实心均匀正方体甲、乙分别放置在水平地面上.若沿水平方向切去相同的比例,则此时甲、乙对地面的压力F 甲、F 乙和压强p 甲、p 乙的关系是 A .F 甲=F 乙,p 甲>p 乙B .F 甲>F 乙,p 甲<p 乙C .F 甲<F 乙,p 甲<p 乙D .F 甲=F 乙,p 甲<p 乙2、(2024虹口一模)如图1所示,均匀正方体甲、乙放在水平地面上,甲、乙对地面的压强分别为p 甲、p 乙。
若沿水平方向切去部分后,剩余部分体积相等且甲对地面压强比乙小,则 A .p 甲一定大于p 乙 B .p 甲一定等于p 乙 C .p 甲一定小于p 乙 D .p 甲可能大于p 乙3、(2024嘉定一模)如图2所示,实心均匀正方体甲、乙对水平地面的压力相等。
现将甲、乙沿水平方向切去相同厚度,此时甲、乙剩余部分对水平地面的压力为F 甲´、F 乙´。
接着再将甲、乙沿顺时针方向翻转90度后放置,此时甲、乙对水平地面的压强为p 甲´、p 乙´。
则 A .F 甲´<F 乙´,p 甲´>p 乙´ B .F 甲´<F 乙´,p 甲´<p 乙´ C .F 甲´>F 乙´,p 甲´>p 乙´ D .F 甲´>F 乙´,p 甲´<p 乙´4、(2024金山一模)如图3所示,放置在水平地面上的均匀圆柱体甲和乙,质量和高度均相等。
沿水平方向在两柱体上截去相同高度后,剩余部分对地面的压强p 甲、p 乙和压力F 甲、F 乙的关系是 A .p 甲<p 乙,F 甲=F 乙B .p 甲=p 乙,F 甲<F 乙C .p 甲>p 乙,F 甲=F 乙D .p 甲=p 乙,F 甲>F 乙甲乙图2图1甲乙甲乙图25、(2024浦东一模)如图2所示,甲、乙两个实心均匀正方体放在水平地面上,甲的质量小于乙的质量。
2022年上海中考物理一模试题分类汇编-情景分析-教师

2022 年中考一模汇编-情景分析一、填空题1.( 2022 上· 海金山 一·模)如图所示为中国航天员在离地球 360 千米的高空完成太空作业的情况, 小华在观看视频时发现航天员要穿着厚厚的航天服才干走出太空舱, 通过查 阅资料, 他得到以下信息: ( 1 ) 1 个标准大气压是人类最适应的环境, 0.3个标准大气压 是人类低气压承受极限; ( 2 )不同海拔高度处的大气压值不同(见下表):海拔 高度 h 千米大气 压强p /105帕①分析表中的数据大气压强 p 和海拔高度 h 的变化情况,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 _______; ②进一步分析表中数据可得:当海拔高度 h 为 0.8千米时, p 为______ 105 帕;③根据上述查阅资料的信息和表格中的相关信息,说明航天服的作用,并写出判断依据:_______。
【答案】 大气压随海拔高度的增加而减小 0.92 保持压力平衡 【详解】①[1]分析表中的数据可以看出, 海拔高度 h 越大, 大气压强 p 的值越小, 可得出的初步 结论是:大气压随海拔高度的增加而减小。
②[2]由表格数据可知,海拔高度越高,大气压值越小,高度每升高 100m ,大气压减小 0.01 105 Pa , 即高度每升高 1m ,大气压减小 10Pa ,所以大气压强 p 随高度 h 变化的0.54 0.62 0.96 0.97 0.99 0.98 0.47 0.85 0.410.9 0.8 0.7 1.1.5 0.1 0.4 0.2 0.3 4 2 6 75 1 0 3关系式是p 1 105 Pa 10Pa/m h当海拔高度 h 为 0.8千米时, p 为p 1 105 Pa 10Pa/m 0.8 1000m 0.92 105 Pa③[3]中国航天员在离地球 360 千米的高空完成太空作业时,处于真空环境,大气压为零,航天服的作用是:使人在太空中承受的压力与在地球上承受的压力相似,即保持压力平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上海市各区县2017届初三物理试题表格归纳专题分类精编一、力学数据表格分析1、(2017虹口区第25题)小赵和小王讨论盛有液体的容器在放入物体前、后容器底部所受液体压强的增加量?p液与哪些因素有关,他们的猜想不同。
①小赵猜想:?p液与放入圆柱体的质量m物、体积V物有关,于是他将不同的圆柱体分别浸没在某种液体中,测得相应的?p液,并将数据记录在表一中。
) ②物体部分浸入液体中,测得物体浸入液体的体积V浸以及V物、?p液,并记录在表二中。
分析比较实验序号_________,可知小王的质疑是_________的(选填“正确”或“错误”);分析比较实验序号7与9与10,可得:将一物体浸入同种液体中,__________。
2、(2017静安区第25题)小明同学通过实验研究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对容器底部所受液体压强变化的影响。
首先,他将一个圆柱体放入足够深的水槽中,圆柱体浮在水面上,并利用仪器测得水槽底部所受水的压强,实验初始状态时水槽底部所受水的压强为3000.00帕。
然后,他在圆柱体上逐个放上与圆柱体底面积相同的圆板(圆板的厚度与材质相同),观察圆柱体在水中所处的状态,并记录下水槽底部所受水的压强。
表一、表二为两位同学记录的实验数据及观察到的实验现象。
①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2、3与4(或5、6、7与8)中的水槽底部所受水的压强与所加圆板个数的大小关系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8)。
②请进一步综合分析比较表一、表二中压强变化量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并归纳得出结论。
(a)分析比较表一或表二中压强变化量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9)。
(b)分析比较表一和表二中压强变化量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10)。
3、(2017徐汇区第28题)为了研究柱体浸入水中的过程中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情况,某小组同学选用高度H、底面积S均不同的柱体A、B和C进行实验,如图21所示。
他们设法使柱体A逐步浸入水中,测量并记录其下表面到水面的(11)(12)(13)h图21距离h及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p,接着换用圆柱体B、C重复实验,并将全部实验数据记录在表一中(实验中容器内水均未溢出)。
表一柱体A:H=0.4米S=0.03米2表二柱体B:H=0.3米S=0.05米2表三柱体C:H=0.2米S=0.06米2实验序号h(米)p(帕)实验序号h(米)p(帕)实验序号h(米)p(帕)1 0 6000 7 0 6000 13 0 60002 0.1 6200 8 0.12 6400 14 0.05 62003 0.2 6400 9 0.15 6500 15 0.1 64004 0.3 6600 10 0.18 6600 16 0.15 66005 0.4 6800 11 0.24 6800 17 0.2 68006 0.5 6800 12 0.3 7000 18 0.3 6800①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1)数据中的浸入水的过程中,当h<H时,p随h的增大而增大。
②分析比较实验序号5、6或17、18数据中的p和h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同一柱体浸入水的过程中,(12)。
③进一步分析比较表一、表二和表三中的实验数据及相关条件,可得出初步结论: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3)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14)。
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5)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16)。
4、(2017杨浦区第31题)在学习了液体压强知识后,某小组同学对如图23所示实验产生了兴趣,他们想继续探究实验中使薄片恰好下落时管内水的深度H水与什么有关。
他们在液体槽中装入甲液体,在两端开口、粗细均匀的玻璃管的下端贴一个比管口稍大的塑料薄片,并将玻璃管竖直插入液体槽中,然后顺着管壁从上端开口处向管内缓缓注水,直至观察到薄片恰好脱离管口下落。
记录玻璃管的管口面积S、槽中液体密度ρ和玻璃管插入液体的深度h,管中水的深度H水。
接着改变深度h、槽中液体的种类和玻璃管的粗细,重复实验,所有数据均记录在下表。
(薄片的重力、玻璃管的厚度忽略不计)实验序号槽中液体密度ρ(×103千克/米3)深度h(米)管口面积S(×10-4米2)水的深度H水(米)10.8 0.1 5 0.082 0.2 5 0.163 0.3 5 0.244 0.3 10 0.2451.0 0.06 5 0.066 0.1 5 0.107 0.16 5 0.168 0.2 5 0.2091.2 0.05 3 0.0610 0.1 3 0.1211 0.2 3 0.2412 0.2 8 0.24图23①分析比较实验序号___(16)_____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初步得出:玻璃管竖直插入同种液体中,使薄片恰好下落时管内水的深度H 水与管口面积S 无关。
②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2与3(或5、6、7与8或9、10与11)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可初步得出:玻璃管竖直插入同种液体中, (17) 。
③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6与10(或2、8与11)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可初步得出:当玻璃管竖直插入不同种液体中, (18) 。
④进一步综合分析表中数据,可初步得出:玻璃管竖直插入液体中,当 (19) 时,薄片恰好下落时管内水的深度H 水相同。
5、(2017普陀区第26题)生活中常有“铁比木头重”的说法,某实验小组同学围绕此说法开展讨论,并找来不同规格的木块和铁块,利用天平进行实验,如图18(a )(b )(c )(d )所示。
①② ③ 在“探究物质质量与体积的关系”之前,小组同学首先进行了假设:同种物质,物质质量与体积成正比,随后选用软陶和铝块进行实验,用量筒和电子天平分别测出它们在不同体积时的质量,并将实验测得的数据分别记录在表一和表二中。
、V 2、V 3)满足关系通过研究最终可以发现:相同体积的不同物质, (16) 越大,物质质量越大。
6、(2017松江区第26题)为了研究将物体浸没在水中时水对容器底部压强的增加量Δp 水与物体体积、质量的关系,小李和小华两位同学将质量和体积不同的物体分别浸没在盛有水的同一圆柱形容器中,并分别进行了实验。
(1)小李探究:Δp 水与放入物体质量m 的关系,于是选择质量不同、体积相同的三个物体,先后浸没在盛有水的同一圆柱形容器中,并测得Δp 水。
实验示意图及相应数据见表一。
表一水水m (11) (选填(a ) (b ) (c ) (d )铁块和木块图18 铁块和木块体积不同的铁块和木块铁块和木块(2)小华探究:Δp 水与放入的物体的体积V 的关系,于是选择质量相同、体积不同的合金物块先后浸没在盛有水的同一圆柱形容器,并测得Δp 水。
实验数据记录在表二中。
表二 表三同一圆柱形容器中, (12) 。
② 小华继续实验,实验数据记录在表三中。
发现测得的实验数据与表二中的结论不符合,原因可能是 (13) 。
请填写实验序号6中的相关数据:Δp 水为 (14) 帕。
③ 若容器的容积为V 容,底面积为S ,在该容器中倒入水的体积为V 水,将体积为V 物的合金物块浸没在水中,则水对容器底部压强增加量所能达到的最大值Δp 水最大= (15) 。
(涉及的物理量均用字母表示)7、(2017浦东新区第26题)为探究浸没在水中的物体对容器底的压力与哪些因素有关,某小组同学利用DIS 数据采集系统及若干重力G 和密度ρ已知的实心物体等器材进行实验。
他们将实心物体放入盛水的平底容器中(如图13所示),测出物体对容器底的压力F ,并将实验数据记录在表一中。
(1)分析表一中实验序号 (14) 中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可初步得出:当物体的重力相同时,浸没在水中的物体对容器底的压力随物体密度的增大而增大。
(2)分析表一中实验序号1、2、3(或4、5、6,或7、8、9)中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可初步得出: (15) 。
(3)小组同学进一步综合分析表一中的数据有了新发现,他们将经计算得到的部分数据记录在表二中。
(a )表二中空缺的数据依次为 (16) 、 (17) 、 (18) 。
(b )按表二中数据反映的规律推理:若浸没在水中某实心物体的密度ρ= 4 g/cm 3,重力G = 12 N ,则物体对容器底的压力F = (19) N 。
图13图198、(2017闵行区第29题)某兴趣小组在研究液体内部压强规律时,所用实验器材有:长为0.2米的吸管(底部用蜡封住)、电子天平、酒精(ρ=800千克/米3)、水、未知液体、刻度尺、细沙、柱状容器等。
实验时,他们首先在容器内装入足量水,并将适量细沙装入吸管中,用电子天平测出其总质量m 。
然后将该吸管放入水中,如图19所示,用刻度尺测出其静止时浸入液体的深度h ,记录相关实验数据于表一中。
接着,他们把水更换为酒精,重复上述过程,并记录数据于表二中。
(1)在本实验中,他们通过吸管总质量m 来比较吸管底部所受液体压强的大小,其原理是二力平衡条件及 (9) 。
(2)分析比较实验序号 (10) 的数据可得出液体内部压强和液体密度有关。
(3)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2与3(或4、5与6)的数据可得出初步结论是: (11) 。
(4) 该小组一位成员把总质量为m 0的吸管放入未知液体中,测得其静止时浸入液体的深度为h 0(h 0<0.2米)。
则该未知液体的密度为 (12) (用m 0、h 0和ρ水的代数式表示)。
9、(2017青浦区第29题)为了研究物体漂浮在水面上时的特点,某小组同学用甲、乙两种材料制成体积不同的若干块物块进行实验,甲材料的密度为?甲,乙材料的密度?乙,且?甲<?乙。
如图10所示,他们让物块漂浮在水面上,测量并记录了物块的总体积和露出水面的体积,并将实验数据记录在下表中。
材料实验 物块体积 露出水面体积 材料实验 物块体积 露出水面体积 序号 (10-6米3)(10-6米3)序号 (10-6米3)(10-6米3)甲1 10 6 乙6 8 1.6 220 12 710 2 3 30 18 8 30 6 4 40 24 9 35 7 5503010459①分析比较实验序号 (13) 数据,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同种材料的物块漂浮在水面上时,物块露出水面的体积与物块的体积成正比。
②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与7、3与8的数据,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 (14) 。
③他们分别分析了“露出水面的体积”和“物体体积”的比例关系,可以得出的进一步结论是: (a ) (15) 。
表一表二 序号 液体h (米) m (千克) 序号 液体h (米) m (千克) 1 水 0.08 0.0080 4 酒精 0.10 0.0080 2 0.10 0.0100 5 0.12 0.0096 30.120.012060.150.0120图10(b ) (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