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会考答案 地理练习册课后题答案 专题17 人口分布与人口迁移练习题.ppt
2022届高考地理专题复习—人口增长模式和人口迁移含答案

下表为甲、乙、丙、丁4个国家每1位65岁以上人口对应的20-64岁人口数量。读下表,回答问题。
8.表中反映出1970年后甲、乙、丙、丁4个国家将接连出现的主要人口问题为
A.劳动力过剩B.人口老龄化
C.人口增长过快D.人口性别比失调
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预测到2050年,该人口问题最严重的国家为甲国
根据左图,甲国人口增长特点为低出生率,低死亡率,对应④,A正确。乙国低出生率、较低死亡率,与右图中的④阶段对应,B错误。丙国人口增长特点为高出生率,低死亡率,对应②,C错误。丁国人口增长特点为高出生率、高死亡率,对应①,D错误。故选A。
甲代表的国家人口再生产类型属于低出生率,低死亡率的现代型模式,面临的主要人口问题是人口老龄化严重,青壮年劳动力不足,就业压力小,青少年人口比重小,人口增长缓慢,资源环境压力小,B正确。故选B。
11.针对日本老龄人口比重增大的问题,可采取的最合理措施是
A.加大国外人口引入机制B.鼓励老龄人口迁出养老
C.制定严格计划生育政策D.鼓励生育,延长退休年龄
2019年1月3日,《人口与劳动绿皮书:中国人口与劳动问题报告NO.19》在北京发布,绿皮书根据调查数据称,中国人口负增长时代即将到来。中国的人口负增长已经势不可挡,从现在开始亟须开展研究和进行政策储备。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7.B
18.C
19.D
根据材料上海出生率在6‰以下,死亡率在8‰以下,自然增长率小于0,即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低,即“三低”的现代型人口增长模式,故该题选B。
人口总数 变化与机械增长和自然增长相关,上海经济发达,吸引大量外来人口迁入,虽然自然增长率为负值,但人口总数上升,所以其人口增多应取决于人口的迁移,故该题选C。
山东教育版高中地理课后习题(含答案)课时规范练17人口迁移

课时规范练17人口迁移常住人口是指居住在某地一定时间(半年以上)的人口。
安徽省2017年常住人口达6 254.8万人,比上年增加59.3万人。
2001—2017年安徽省常住人口年增长率如下图所示,同期该省人口自然增长率保持在0.6%~0.7%。
据此完成1~2题。
1.2005年和2010年该省常住人口大量减少,表明该省当年()A.外出求学人数剧增B.外出务工人员激增C.外出旅游人数剧增D.外来务工人员剧减2.2013年后该省()A.人口出生率大幅提高B.劳动力缺口逐渐缩小C.人口回流现象渐明显D.老龄化问题得到解决2.C1题,安徽省地处我国中部经济地带,经济欠发达,大量人口外出务工,从而导致常住人口大量减少,故B项正确、D项错误。
我国招生是有计划平稳进行的,不会在某年出现较大幅度的波动;外出旅游不会改变居民常住人口的身份,故A、C两项错误。
第2题,材料显示,2013年后安徽省常住人口增长率稳定在0.7%以上,但“该省人口自然增长率保持在0.6%~0.7%”,说明人口迁入率增加,而以前安徽省大量人员外出务工,因此人口回流现象渐明显,故C项正确。
与2014年相比,2015年上海市常住人口减少了10.41万人,外来常住人口更是减少了14.77万人,这是近20年首次出现的人口负增长。
调查发现减少的外来常住人口主要流向上海周边的中小城市。
上海市已制定“十三五”期间人口增长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的策略。
据此完成3~4题。
3.导致2015年上海市外来常住人口减少的主要原因是近年来上海市()A.产业转型升级B.食品价格大增C.环境质量下降D.交通拥堵加重4.上海市减少的外来常住人口多流向周边中小城市,主要原因是这些中小城市()①服务设施齐全②承接了上海市转移的产业③适宜就业机会多④生态环境较好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4.C3题,上海市经济发达,城市化水平高,产业以第三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即以知识密集型产业为主,要求从业人员具有较高水平和技能,外来常住人口的总体素质达不到要求,因此慢慢减少。
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二《人口迁移》课后练习与答案

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二《人口迁移》课后练习与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以下对世界人口增长不具有影响的是( )A.人口出生率的变化 B.国际人口迁移 C.人口死亡率的变化 D.某些国度的生育政策读我国某年四城市人口资料图,回答2~3题。
2.从人口迁移的最主要要素思索,其中经济开展速度较快、失业率最高的城市是()。
A.①B.②C.③D.④3.城市②能够位于我国的()。
A.西北内陆地域B.西南地域C.西南地域D.西北沿海地域读〝2021~2020年我国某省级行政区户籍人口迁移变化状况图〞(以下图),结合所学知识。
完成4~5题。
( )4.2021~2020年,该省级行政区户籍人口( )A.迁入率继续上升B.迁出率继续降低C.机械增长率缓慢下降D.累计净迁入量逐年添加5.从人口迁移形式看,该省级行政区能够是( )A.上海 B.安徽 C.湖南D.河南以下图为〝某地人口迁移与年龄关系表示图〞。
读图回答6~7题。
6.从图中判别,影响该地域人口迁移的主要要素最有能够是( )A.人口老龄化 B.婚姻家庭 C.政治要素 D.经济要素7.图中甲、乙、丙、丁不同年龄段的人口迁移有清楚相关性的是( )A.甲、乙 B.甲、丙 C.乙、丙 D.乙、丁读我国珠江三角洲某市人口增长表示图,回答8~9题。
8.有关该市人口数质变化的说法,正确的选项是( )。
A.从总体上看,该市人口数量的变化以机械增长为主B.该市人口数量呈下降趋向 C.影响该市人口迁移的主要要素是政治要素D.该市人口自然增长率全体呈上升趋向9.近年来该市人口机械增长率呈下降趋向,其缘由最有能够是( )。
A.该市因经济开展速度减缓而出现民工荒B.该市生态环境好转,人口迁入量逐年减小C.京津唐、长江三角洲地域经济的开展D.乡村生活环境已优于城市依据国度农调总队的抽样调查,中国每3个产业工人中就有2个来自乡村地域。
2021年到乡镇企业失业和外出务工的农民有2.26亿。
读图完成10~11题。
专题17 中国的疆域、人口和民族(梯级进阶练)-2024年中考地理一轮复习讲练测(全国通用)(原卷

专题17 中国的疆域、人口和民族目录Part01 考点过关练 (2)考点01 中国的疆域【高频考点】 (3)考点02 中国的行政区划 (3)考点03 中国的人口【高频考点】 (4)考点04 中国的民族 (5)Part02 真题实战练 (6)Part03 重难创新练 (14)【新课标.跨学科.历史】 (14)【新情境.影片《我本是高山》】 (15)【新情境.生活中的地理】 (15)【新素材.海洋牧场】 (16)【热点情境.中国海洋经济博览会】 (17)【新课标.跨学科.历史】 (18)【热点情境.毛泽东同志诞辰130周年纪念日】 (18)【新考法.项目式学习】 (19)【新考法.区域对比】 (20)【新考法.地理实验】 (21)【新考法.开放性设问】 (22)【跨学科.跨历史史实】 (23)考点01 中国的疆域【高频考点】1.2023年8月29日是第20个全国测绘法宣传日,今年测绘法宣传日暨国家版图意识宣传周仍以“规范使用地图,一点都不能错”为主题。
读图,我国领土()A.跨寒、温、热带B.最东端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帕米尔高原C.陆上国界线长,邻国众多D.与韩国既陆上相邻又隔海相望2.我国东西方的景观差异如图所示,结合所学知识解释造成这种地理现象的原因()A.我国南北跨纬度广,产生气候差异B.我国东西跨经度广,产生时间差异C.我国地形复杂多样D.我国东西距海远近差异大考点02 中国的行政区划3.贴春联是我国的传统民俗。
下列春联反映的省区分别是()①“碧草毡房,春风马背牛羊壮”②“苍松雪岭,沃野龙江稻谷香”③“石林自有高材生,群峰拔地”④“琼海独具大手笔,五指擎天”A.内蒙古、黑、滇、琼B.辽、藏、贵、琼C.内蒙古、冀、粤、云D.陇、新、台、贵4.下图中,山脉两侧的省级行政区完全正确的是()A.B.C.D.考点03 中国的人口【高频考点】5.根据联合国发布的《2022年世界人口展望》,世界人口在2022年11月15日达到80亿,截至此时中国依然是世界上人口数量最多的国家。
山东教育版高中地理课后习题(含答案)课时规范练17人口迁移

课时规范练17人口迁移常住人口是指居住在某地一定时间(半年以上)的人口。
安徽省2017年常住人口达6 254.8万人,比上年增加59.3万人。
2001—2017年安徽省常住人口年增长率如下图所示,同期该省人口自然增长率保持在0.6%~0.7%。
据此完成1~2题。
1.2005年和2010年该省常住人口大量淘汰,表明该省当年( )A.外出求学人数剧增B.外出务工人员激增C.外出旅游人数剧增D.外来务工人员剧减2.2013年后该省()A.人口出生率大幅提高B.劳动力缺口逐渐缩小C.人口回流现象渐明显D.老龄化问题得到解决2.C解析第1题,安徽省地处我国中部经济地带,经济欠发达,大量生齿外出务工,从而导致常住人口大量淘汰,故B项正确、D项错误。
我国招生是有筹划安稳举行的,不会在某年出现较大幅度的波动;外出旅游不会改变住民常住人口的身份,故A、C两项错误。
第2题,材料显示,2013年后安徽省常住人口增长率稳定在0.7%以上,但“该省人口自然增长率保持在0.6%~0.7%”,阐明生齿迁入率增长,而以前安徽省大量职员外出务工,因此生齿回流征象渐显着,故C项正确。
与2014年相比,2015年上海市常住人口减少了10.41万人,外来常住人口更是减少了14.77万人,这是近20年首次出现的生齿负增长。
调查发现减少的外来常住人口主要流向上海周边的中小城市。
上海市已制定“十三五”期间人口增长由数量型向质量型变化的计谋。
据此完成3~4题。
3.导致2015年上海市外来常住人口减少的主要原因是近年来上海市()A.产业转型升级B.食品价格大增C.环境质量下降D.交通拥堵加重4.上海市减少的外来常住人口多流向周边中小城市,主要原因是这些中小城市( )①服务设施齐全②承接了上海市转移的产业③适宜就业机会多④生态环境较好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4.C解析第3题,上海市经济发达,城市化程度高,产业以第三产业和高新技术财产为主,即以知识密集型财产为主,要求从业人员具有较高水平和技能,外来常住人口的总体本质达不到要求,因此逐步淘汰。
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第一章人口的增长迁移和人口容量检测题含答案

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第一章《人口的增长、迁移和人口容量》检测题(含答案)《人口的增长、迁移与人口容量》检测题一、单选题近年来,我国流动人口一直维持在2亿人以上,且持续增长,城乡间人口流动是主要的流动形式。
完成下列小题。
1.城乡间人口流动与城市经济发展、农村经济水平提高联系密切,下面三者关系排序应是①城乡间人口流动②农业专业化发展③城市工业、服务业发展A.①→②→③ B.①→③→②D.③→①→②C.③→②→①2.关于我国人口流动的叙述,正确的是A.人口流动扩大了城乡收入差距B.生态环境是人口流动的主要因素C.区域协调发展会减缓流动人口增长D.小城镇人口向大城市流动可提高城市化水平读我国某农村人口年龄结构金字塔图,完成下列各题。
)3.图示反映该村(,.环境优美迁入人口多A.位于广东省沿海地区 B D.医疗卫生水平高.受经济因素影响人口迁移率高C) 4.该村人口现状可能给当地带来的问题有(①养老服务难以保障②加重就业困难③劳动力短缺④土地养老杯水车薪⑤使环境人口容量降低 D.③④⑤ C.②③④B.①②③A .①③④9/ 1.下图是中国、日本和韩国人口负担系数百年比较图,当人口负担系数≤50%称为“人口机会窗口”期。
人口负担系数=[(14岁及以下人口数+65岁及以上人口数)/(15~64岁人口数)]×100%。
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5.我国人口负担最轻、最佳的时期是(年前后.1990—1970年 BA.1960 2050年C.2010年前后 D.2040—)6.据图可知,“人口机会窗口”期一般为(年左右.40B20A.年左右年左右.80D.C60年左右)7.我国的“人口机会窗口”期对社会经济的影响是( A.人口老龄化加剧,阻碍社会经济发展.生育率迅速上升,造成人口结构失衡B .劳动力供给不足,失业率下降C D.劳动力供给充足,社会负担相对较轻图”, 完成下列各题。
含预测年每五年的劳动人口增长变化~读“我国19602045 ()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第一章《人口的增长、迁移和人口容量》检测题(含答案)8.我国劳动人口数量A.1965 年最多 B.1980年最多D.2045C.2015 年最多年最多2045 年, 我国9.到 B .人口出生率较高A.老龄人口比例大 C.人口死亡率较高.人口自然增长率较高D北京的社会问题已越来越显现出来。
高一地理《人口迁移》练习题含答案

高一地理《人口迁移》练习题含答案一、选择题在中国跨区域人口流动中,东部经济发达的沿海地区成为人口的主要流入地,而中西部地区以人口流出为主。
近年来,人口回流规模不断扩大,成为中国城镇化中的新现象。
下图为江西某县回流人口定居意愿和购房意愿分布示意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近年来,从东部经济发达的沿海地区回流的人口多属于主动回流,主要原因为()A.沿海地区经济不景气B.发达地区就业机会少C.收入差距逐渐缩小D.交通条件不断改善2.影响该县大部分回流人口定居意愿和购房意愿空间分布的主要因素有()①城乡距离①产业基础①气候舒适度①教育水平A.①①B.①①C.①①D.①①【答案】1.C 2.A【解析】1.人口主动回流,是受到回流地的吸引,与沿海地区经济不景气、交通条件不断改善、发达地区就业机会少,关系不大,主要原因是中西部地区与沿海地区的收差距逐渐缩小,加上城市消费水平、物价水平、住房压力大,于是人口不断的主动回流,C正确,ABD 错误,所以选C。
2.由图中信息可知,回流人口主要选择在县城定居,一般外出务工的多为农村人口,县城距离农村相对接近,方便照顾家人,①正确;相对而言,县城的产业基础条件较好,就业机会较多,对当地回流人口吸引力较强,市区的产业基础也好,但市区生活成本较县城高,且离农村较远,①正确,气候舒适度、教育水平不是主要影响因素,①①错误,综上所述,A 正确,BCD错误,所以选A。
东京都市圈包含1都3县,即东京都(核心城市)、埼玉县、千叶县和神奈川县。
1960年东京都城镇化率已高达92%,而此时埼玉县、千叶县和神奈川县的城镇化率分别为36.9%、28.7%、70.0%。
从1960年以来,东京都经历了郊区化和“都心回归”。
左图示意东京都市圈行政区划范围,右图示意1960-2015年东京都市圈人口净迁入率变化。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材料中关于1960-2015年东京都市圈人口迁移变化特点叙述正确的是( )A .埼玉县人口总量先增加后减少B .神奈川县发展水平较高对人口吸引力较强C .千叶县人口总量呈下降的趋势D .东京都“都心回归”的人口数量先升后降 4.从产业发展角度出发,下列措施能最有效促进东京都“都心回归”的是( )A .扶植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发展B .大力发展商品零售类第三产业C .加大政策支持力度,降低落户的门槛D .培植新兴产业,吸引高素质人才居住【答案】3.B 4.D【解析】3.结合图文材料可以看出埼玉县、千叶县人口净迁入率都是先高后降低再增高,所以埼玉县和千叶县人口总量先增加后减少再增加,AC 错误;神奈川县1960年城镇化率已高达70.0%,迈入发达国家的水平,说明该地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对人口吸引力较强,B 正确;图上可以看出东京都人口净迁入率先为负数,后慢慢增长为正数,说明该地人口数量先减少后增加,D 错误,故选B 。
2022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时练17人口迁移含解析鲁教版

人口迁移下图为某地人口迁移与年龄关系示意图。
读图,完成1~2题。
1.从图中判断,影响该地区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可能是( )A.人口的老龄化B.婚姻家庭C.政治因素D.经济因素2.图中甲、乙、丙、丁不同年龄段的人口迁移,存在明显关联性的是( )A.甲、乙B.甲、丙C.乙、丙D.甲、丁(2020四川成都七中调研)目前,我国老年人口数量不断增加,人口老龄化形势日益严峻。
为应对这种变化,我国正逐步完善各种社会养老保险制度。
下图为我国1990—2005年老年人口居住方式统计图。
读图,完成3~4题。
3.有关我国1990—2005年老年人口居住方式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我国老年人口居住方式一成不变B.我国老年人口大量地向城市迁移C.与子女分居的老人占比逐年增大D.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正逐步减轻4.导致老年人口居住方式变化的原因,最可能是( )A.子女“啃老”问题愈发严重B.老年人的健康状况明显改善C.家庭“代沟”影响愈发突出D.我国养老保险体系逐步完善(2020山东淄博十中高三期末)下图示意拉丁美洲某国家1995—2010年人口迁移变化。
据此完成5~6题。
5.1995—2000年人口迁移的主要年龄群体可能是( )A.20岁以下B.20~50岁C.50~60岁D.60岁以上6.2000—2010年,影响人口从都市区迁往大城市和中等城市的主导因素可能是( )①文化②教育③环境④宗教⑤就业A.①③B.②③C.③⑤D.④⑤下图示意某城市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平均人口年变化率。
当前,该城市总人口约1300万。
据此完成7~8题。
7.20世纪90年代和80年代相比,该城市( )A.总人口增长速度加快B.总人口减少C.人口自然增长率降低D.人口净迁入量减少8.该城市所在的国家可能是( )A.美国B.日本C.俄罗斯D.德国(2020重庆渝中二模)在农村劳动力持续外流的同时,农村地区的劳动力也存在着弱回流现象,农村回流劳动力对乡村振兴极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