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电子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汽车电子控制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汽车电子控制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总学时数:48,学分数:3 )一、课程的性质、任务和目的汽车电子控制技术课程是车辆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汽车发动机电控技术、汽车底盘电控技术、汽车车身电子控制技术和汽车网络技术,重点掌握各电控系统的组成、构造、系统工作原理及电子控制原理。
二、课程的基本内容和要求(一)概述基本内容:汽车电子技术现状与发展;现代汽车电子技术应用概况;汽油发动机集中控制系统的类型及控制内容。
基本要求:了解汽车电控系统的基本概念;了解汽车电控系统发展过程和功能;掌握汽车电控系统的类型及控制内容。
重点:汽车电控系统的发展过程、汽车电控系统的控制内容。
(二)汽油机燃油喷射系统基本内容:燃油喷射的基本概念和发展过程:燃油喷射的基本概念、汽油发动机对可燃混合气的要求、燃油喷射系统的优点、燃油喷射系统的分类;燃油喷射控制系统的结构与原理:空气供给系统、燃油供给系统、电子控制系统(ECU);燃油压力脉动阻尼器。
基本要求:了解汽油机燃油喷射系统的概念;掌握汽油机燃油喷射系统主要部件的结构、工作原理及检修方法;掌握汽油机空气供给系统主要部件的结构、工作原理及检修方法;了解汽油机燃油喷射系统其他部件的结构、工作原理及检修方法。
重点:汽油发动机对可燃混合气的要求;汽油机燃油喷射系统主要部件的结构、工作原理。
难点:喷油正时的控制;喷油量的控制;起动时喷油量的控制。
(三)点火系统的控制基本内容:对点火系的基本要求;微机控制的点火系统组成与原理;点火提前角控制;无分电器点火系统;爆燃控制。
基本要求:掌握微机控制点火系统组成与工作原理;掌握点火提前角控制;了解无分电器点火系统;了解爆燃控制。
重点:微机控制的点火系统的组成与原理。
难点:点火提前角的控制。
(四)辅助控制基本内容:怠速控制 (ISC) ;发动机的污染控制;进气与增压控制;电动燃油泵的控制;故障的自诊断系统;安全保险功能和后备系统。
《汽车电工电子技术》教学大纲

《汽车电工电子技术》教学大纲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汽车电工电子技术是汽车类专业的一门重要的技术基础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使学生获得:①基本电路及其分析方法;②交流电路;③三相交流电路;④磁路及电磁器件;⑤汽车上的发动机和电动机;⑥半导体器件;⑦基本放大电路;⑧集成运算放大器及应用;⑨直流稳压电源;○10数字电路基础;○11逻辑门电路与组合逻辑电路;○12时序逻辑电路和集成555定时器等方面的知识,使学生获得必需的电工电子技术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
二、课程的教学内容、基本要求及学时分配(一)教学内容1.基本电路及其分析方法从人类最先发现和利用的直流电路开始,介绍有关电路的基本定律、定理和基本知识,使学生了解电路的基本概念,包括理想电路元件、电路模型、电流和电压的参考方向;电路的基本定律基尔霍夫定律;电路的一种基本分析方法路电流法;线性电路的两个基本定理叠加定理和戴维宁定理。
2.交流电路本单元首先讨论正弦交流电路的基本概念及相量表示法,然后介绍单一参数的伏安特性和能量关系,以及由这些单一参数组成的电路中电压与电流之间的关系及功率。
使学生掌握交流电路的特点和规律。
3.三相交流电路通过介绍三相交流电源的工作原理,使学生掌握三相交流电源的工作原理,能够对称负载、不对称负载电路进行简单计算,能够进行三相负载的星形和角形连接,了解安全用电的常识。
4.磁路及电磁器件通过介绍变压器、电磁铁、继电器的结构、工作原理,详细分析它们在汽车上的典型应用实例,使学生了解磁场的基本概念、掌握磁感应强度、磁场强度、磁通等基本物理量,铁磁物质的性质;理解磁路基本概念、掌握磁路基尔霍夫定律,掌握磁路欧姆定律;掌握变压器的工作原理、功能及应用;掌握点火线圈的构造、闭磁路点火线圈的优点,理解点火系统工作原理;掌握直流、交流电磁铁的结构、特点,熟悉电磁调压器、电喇叭的构造、工作原理;理解继电器的概念、结构,继电器在汽车上的应用电路工作原理分析;熟悉汽车发电机中的磁铁;能应用磁路欧姆定律分析磁力大小的影响因素;会用万用表测变压器,会使用测流钳测电流;会用万用表检测点火线圈;熟悉交流电磁铁的构造、会拆解电喇叭;熟悉启动继电器、闪光继电器、喇叭继电器、刮水继电器的工作原理。
汽车电路教学大纲

汽车电工电子基础及电路分析教学大纲第一部分大纲说明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汽车电工电子基础及电路分析》是汽车专业汽车维修方向的一门技术基础课、必修课程。
本课程的内容是紧密结合汽车电器及汽车电子的需求而设置。
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获得电工电子技术的基础知识,掌握电路分析的一般方法以及电子技术的基础知识。
宗旨是使学生对汽车的基本电路具有初步的认知和分析能力,并为后续的汽车电器及汽车电控课程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课程的目的和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能够了解汽车电器、电子的基本知识,掌握电路与电子的基本概念、基本的分析方法,了解电子器件的应用与参数选择,了解电磁、电机的基础知识及使用。
三、课程内容的教学要求本课程内容的教学要求分为“掌握、理解、了解”三个层次。
其中的“掌握”是指能够熟练运用和计算;“理解”表示能够理解其原理,能够读懂相应电路,但不能熟练的设计和计算;“了解”知道各部分的原理,能够了解电路或器件的功能。
第二部分教学媒体和教学建议一、学时分配总学时:133学时,其中理论学时:93 实践学时:40二、教学媒体主教材:本课程主教材为《汽车电工电子基础及电路分析》文字教材。
文字教材采用合一型结构,即教材和教学辅导合二为一的形式,教材以章来划分内容,每一章均包括教学内容、教学要求、导学内容和习题四部分内容。
三、考试本课程采用闭卷考试,时间为1.5小时。
学生获得成绩由考试成绩及平时考查成绩组成,其中考试成绩占70%。
四、教学建议本课程所提供的音像教材有录像带和CAI教学光盘2种,教学单位可根据自有设备和条件组织教学。
第三部分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第1篇电路分析基础(6学时)一、教学内容第1章电路的基本概念、定律与分析方法.(6学时)1.1 电路的基本概念1.2 电路的基本元件1.3 电路的基本定律1.4 电路的分析方法习题第2章正弦交流电路(6学时)2.1 正弦交流电的基本概念2.2 单一参数的正弦交流电路2.3 正弦交流电路的分析2.4 电路的谐振2.5 三相正弦交流电路2.6 安全用电技术习题二、教学要求掌握电路模型以及基本电路参数的概念、电阻、电容、电感等电路元件的基本知识;掌握欧姆定律、基尔霍夫的定律基本内容以及在电路中的应用以及包括叠加原理、戴维南定理在内的直流电路的基本分析方法;掌握正弦量的基本概念,理解正弦量的表示方法、RLC 元件的交流电路。
《汽车电器与电子技术》教学大纲

《汽车电器与电子技术》教学大纲课程名称:汽车电器与电子技术课程代码:学分/学时:3学分/48学时开课学期:春季学期适用专业:车辆工程、汽车电子、汽车发动机先修课程:电工与电子技术、汽车理论、基本电路理论后续课程:无开课单位: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汽车电子控制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一、课程性质和教学目标课程性质:汽车电器与电子技术是车辆工程专业、汽车电子专业基础专业课程,也是机械电子、汽车发动机方向的选修课程。
教学目标:整个社会对汽车的需求是节能、减排、安全,未来汽车产业技术升级主要靠的是汽车电子技术,汽车电子产品在整车成本所占比例将越来越大,而且技术附加值较高。
本课程不仅为学生学习有关专业课程提供必要的基础理论知识,也为从事相关专业技术工作、科学研究工作及管理工作提供重要的理论基础。
本课程由汽车电器、汽车电控设备和汽车总线技术三部分组成。
通过本课程教学,不仅使学生在汽车电器、电控设备、总线技术原理等结构与应用方面有一个基本概念,同时培养学生科学抽象、逻辑思维能力,进一步强化实践是检验理论的唯一标准的认识观。
具体来说:(1)掌握汽车电源系统的组成、原理及应用。
(2)初步掌握汽车用电设备的组成、工作原理及实际应用。
(3)初步掌握汽车发动机电控系统组成、工作原理及应用。
(4)能运用所学知识对整车电路图进行一定分析及设计。
(5)理解车载网络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分析方法。
通过学习,使学生获得研究各领域工业控制网络问题时必要的思路和基础知识,增强学生对各学科领域发展趋势和前沿热点问题的理解。
(6)掌握汽车电力电子装置的工作原理与典型应用,理解汽车牵引电动机控制器和电源系统直流变换器的设计思路和控制方法。
(7)强化理论来源于实践,实践是检验理论的唯一标准的认识观。
二、课程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1、绪论(2学时/课堂教学):本课程概论,教学的主要内容,并介绍汽车电子控制及电力电子技术的重要性、发展历史及趋势、组成。
2、汽车电源(4学时/课堂教学):起动型铅酸蓄电池、汽车动力蓄电池、汽车混合储能系统、汽车交流发电机结构与原理、整流原理与电压调节器。
《汽车电器与电子控制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汽车电器与电子控制技术》课程教学大纲版本号:020232026课程英文名称:AutomotiveElectronicsandElectronicControlTechnology课程总学时:40讲课:32实验:8上机:适用专业:车辆工程、交通运输大纲编写(修订)时间:2017.5一、大纲使用说明(一)课程的地位及教学目标本课程为理论性兼有实践性的专业课程,是车辆工程专业、能源与动力工程学生学习汽车维修工程、内燃机电子控制技术的基础。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以使学生掌握汽车电子技术的基本理论、机构和应用,适应社会和行业的要求,为从事汽车电器与电子技术和汽车整车设计的研究、教学和实践应用奠定基础。
逐渐培养学生形成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和工程人员严谨认真的工作作风。
使学生基本掌握汽车电器设备结构、原理和应用,掌握汽车现代电子控制系统的基本理论、结构原理和简单的检测方法及手段,培养电路分析的能力。
(二)知识、能力及技能方面的基本要求1、了解汽车与电子技术发展的关系,掌握电子控制系统的组成和基本工作原理,了解电子控制系统的共性和汽车电子控制系统的特点。
2、掌握发动机电子控制燃油供给系统的结构、原理和应用,掌握不同机构和类型的燃油供给系统的特点和工作方式,了解部分典型结构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3、掌握汽车点火系统的分类、结构和原理,了解传统点火系统和现代电子点火系统中主要零部件的结构及工作原理。
4、掌握电子控制汽车制动防抱死系统基础理论和基本原理,了解典型防抱死系统的结构和工作方式,掌握简单的制动效能的计算。
5、掌握汽车驱动控制的基本原理和控制方法,了解汽车驱动系统与电子控制汽车制动防抱死系统相比较各自的特点。
6、掌握汽车自动变速器的分类、结构和原理,了解液力变矩器、行星齿轮变速器、电子控制机构的结构、作用和特点,可以进行简单的性能分析。
7、了解汽车空调、安全气囊、导航系统等汽车电子控制辅助系统的结构和基本原理,及辅助系统的使用对汽车主要性能的影响。
汽车电器与电子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汽车电器与电子技术》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 汽车电器与电子技术课程代码: 162446学时:40 学分: 2.5 讲课学时: 40 考核方式:考查先修课程:《电工与电子技术》、《电工学》,《汽车构造》适用专业:汽车运用技术开课院、系:高职学院教材:赵福堂.汽车电器与电子设备.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1998教学参考书:李淑芝.汽车电器与电子设备.吉林工业大学出版社. 1997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汽车电器与电子设备》是本专业的一门专业课,它的任务是使学生掌握现代化汽车中电器设备的用途、基本构造、工作原理与特性,以及使用与维修的基本知识,并具有初步的操作技能,为毕业后从事专业技术和技术管理工作打下基础。
二、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1.教学基本要求1.了解汽车电器的组成,特点及目前技术水平、发展趋势和国内使用与维修水平;2.对蓄电池、充电系统等八大系统有基本的了解,对各部件有基本的掌握;3. 能看懂常见的车型的总电路图及国际标准。
2、课程内容第一章绪论汽车电器的组成,特点及目前技术水平、发展趋势和国内使用与维修水平。
第二章蓄电池蓄电池在汽车上的用途、充、放电化学反应与特性、容量及影响因素;熟悉蓄电池的构造、型号、规格,使用及维护的基本知识及其作业,熟悉干荷电蓄电池的优点与机理、无需维护蓄电池的机理与结构特点。
第三章充电系1.交流发电机的结构、工作原理和特性,触点调节器的构造与工作原理,晶体管调节器与集成电路调节器的优点、构造与工作原理,继电器控制电路的工作原理;掌握交流发电机检测与修理基本知识,调节器的调试要求与方法,交流发电机的使用注意事项。
2.交流发电机拆装、检测、调节器调试作业;初步排除充电系一般故障。
第四章起动系起动系的组成和基本电路,电源转换开关与电动复合继电器的工作原理,熟悉电磁控制式和齿轮移动式的构造与工作原理,减速式起动机的优点、构造和工作原理;起动机的拆检,测试的要求与方法。
第五章点火系点火系的作用、传统点火系的组成构造与工作原理,半导体辅助点火系及半导体点火系的优点、构造与工作原理,点火系各总成检测、调试的要求与方法。
《汽车电工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汽车电工电子技术基础适用专业:汽车运用与维修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制订时间: 20XX年机电工程系制《汽车电工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教学大纲(20XX年制订)一、课程概述(一)课程名称:汽车电工电子技术基础(二)、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三)课程在专业中的地位和作用:汽车电工电子技术基础是汽车相关专业的一门重要技术基础课,对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起理论支撑的作用。
(四)开课学期:共开2学期(第一学年秋季、第一学年春季)(五)学时:126学时(其中实验部分18学时)二、课程性质、任务:专业基础课,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打好理论基础三、课程教学目标和教学要求(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直流电路、交流电路、电磁学的基础知识、定理、定律及运用;变压器、电磁铁、继电器及常见电机的结构、原理、特性及控制;发输电、配电及安全用电常识;常用半导体器件知识,汽车常用电子电路常识,数字电路基础知识;汽车微型计算机控制系统常识。
能力目标:基础的电路计算能力;使用万用表进行基础测量的能力;常见元器件识别与用万用表检测能力;基本电子电路图的识图能力;简单的分析、判断、处理电路故障的能力。
(二)教学要求(理论方面的要求从高到低依次为“理解”、“了解”、“知道”;对应用、方法或计算方面的要求从高到低依次为“熟练掌握”、“掌握”、“会”。
)了解直流电路、交流电路、电磁学的基本概念;理解相关物理量、基本定律的含义;了解发输电、配电及安全用电常识;知道汽车电路的特点。
了解变压器、电磁铁、继电器、发电机、电动机的基本结构;理解变压器、电磁铁、继电器、发电机、电动机的工作原理;知道变压器、电磁铁、继电器、发电机、电动机等在汽车电路中的运用。
了解常用半导体元器件的特性及运用;理解汽车常用电子电路的工作原理;知道电子电路在汽车电路中的常见运用。
会基本的电路计算;掌握基本的电路识图和分析方法;熟练掌握常见元器件的识别和万用表检测;会用万用表检测电路状态。
《新能源汽车电力电子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新能源汽车电力电子技术》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中文名称:新能源汽车混合动力系统检修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总学时:72学时实验学时:0学时总学分:4适用专业:新能源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撰写人: 郑文强制定时间: 24年3月二、课程的性质与任务《新能源汽车电力电子技术》全面、系统地介绍了新能源汽车电路基础、新能源汽车电力电子元器件、新能源汽车电压转换电路、新能源汽车执行器、新能源汽车控制器及传感器的相关知识,主要内容包括IGBT、场效应晶体管、二极管等电力电子基础元件工作原理及其在新能源汽车上的应用,新能源汽车高压系统电压转换电路、电池充放电工作原理与波形检测,新能源汽车电机驱动电路系统认知及检测,新能源汽车控制系统转速、电流及位置传感器的认知。
三、课程的基本要求《新能源汽车电力电子技术》是一门职业能力核心课程,属于汽车类主要专业的核心必修课。
课程采用情境化、理实一体化的教学形式,学习内容与实践结合紧密,由简单到复杂、从单一到综合,符合学习规律。
在完成课程的学习后,能够掌握并提升对新能源汽车技术的认知和分析能力。
学生融入现代制造业、人工智能等产业的最新发展形势介绍,培育和践行“爱国、敬业、诚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课程中贯穿安全教育,有效培养学生安全意识,提高安全能力。
四、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联系本课程为专业后续的《驱动电机及控制技术》《新能源汽车综合故障诊断》《汽车综合技能实训》《顶岗实习》课程打下基础。
五、课程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项目一1、教学内容:电流对人体的作用2、教学要求:一般人体的电阻的大小;人体的安全电压;人体触电的条件;常用的电击防护用具人体对不同大小电流的反应;触电后的解救措施3、教学重难点:触电条件4、教学学时:2学时项目一1、教学内容:欧姆定律2、教学要求:知道什么是电压、电阻、电流;理解欧姆定律与串并联电路特点;能够通过实训使用电压表测量电阻电压,使用电流表测量电阻电流正确的做出分析;正确规范的使用实训板,养成良好的新能源汽车维修职业素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汽车电子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学时:54
适用专业: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
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课程性质:本课程是汽车营销专业的理论课程。
课程任务: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汽车电子与电器的基础知识,培养学生认知和鉴定汽车电器与电子设备的能力。
前导课程:汽车构造、电工技术
后续课程:汽车检测与诊断技术、汽车维修技术、汽车配件管理与营销
二、教学基本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达到下列基本要求:
1.掌握汽车电子与电器设备的基本原理、典型结构;
2.掌握电控系统的传感器、控制器与执行器的工作原理及其本质特征;
3、达到能够根据汽车电控系统的故障现象,初步判断故障原因的要求。
三、教学条件
1.场地条件:多媒体教室、实训教室;
2.设备要求:各主要汽车电控与电器系统实物、实车、拆装工作台、拆装设备、汽车专用万用表、汽车专用示波器等。
四、教学内容及学时安排
五、教法说明
1.采用课堂讲授和实践相结合的“教、学、做”三明治式的教学方法;
2.注意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过程;
3.采用多媒体、板书及实物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
4.注意讲授的针对性、实用性和先进性;
5.注重实操、突出能力培养。
六、考核方式及评分办法
1.平时考核(40%)
出勤、实训报告、作业、实训表现等
2.期末考核(60%)
理论考核:30%
实操考核:30%
七.教材与参考书
教材:
《汽车电器与电子设备》司景萍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
参考书:
1.《现代轿车电子电器装置的结构与应用》、宋福昌、国防工业出版社、2002
2.《汽车构造》、陈家瑞、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1
3.《发动机性能》、全国汽车维修专项技能认证技术支持中心编写组、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
4.《汽车维修》、编写组、人民邮电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