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概念知识点整理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
以下是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的知识点:
1. 自然数计数:自然数的读法、书写和位置、百以内的读法和写法、数的前后关系等。
2. 十进制整数:数位及其位置、整数的读法和写法、整数的前后关系、百以内整数的
加减法运算等。
3. 基本的计算方法:列竖式计算增加的运算法则。
4. 几何图形:平行线、垂直线、直线、线段、尺、角、直角、锐角、钝角、平行四边形、长方形等。
5. 长度单位:米、分米、厘米、毫米的关系和换算,测量长度的仪器和方法。
6. 时间的计量:秒、分、时、天、星期、月、年的关系和换算,读表和时间的相加减。
7. 质数和合数:素数的概念、质数和合数的判断。
8. 分数:分数的概念、分数的读法和写法,分子分母的关系,分数的比较。
9. 分数的加减法:同分母的分数相加减,分数和整数相加减。
10. 面积的计算:平行四边形和长方形的面积计算,面积的换算。
11. 三角形与四边形:直角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四边形的概念和特点。
12. 角度和弧度:度的概念和读法,度的运算,角度的比较和度量。
以上是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的一些主要知识点,具体的内容可能还会涉及到其他方面的知识,请根据教材内容进行学习。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概念知识点整理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概念知识点整理目录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概念知识点整理 (1)第一单元小数乘法 (1)第二单元位置 (2)第三单元小数除法 (2)第四单元可能性 (3)第五单元简易方程 (3)第六单元多边形的面积 (4)第七单元数学广角 (6)补充内容:观察物体 (7)第一单元小数乘法1、小数乘整数:意义——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如:1.5×3表示1.5的3倍是多少或3个1.5是多少。
计算方法:先把小数扩大成整数;按整数乘法的法则算出积;再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
2、小数乘小数:意义——就是求这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如:1.5×0.8(整数部分是0)就是求1.5的十分之八是多少。
1.5×1.8(整数部分不是0)就是求1.5的1.8倍是多少。
计算方法:先把小数扩大成整数;按整数乘法的法则算出积;再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
注意:计算结果中,小数部分末尾的0要去掉,把小数化简;小数部分位数不够时,要用0占位。
3、规律:一个数(0除外)乘大于1的数,积比原来的数大;一个数(0除外)乘小于1的数,积比原来的数小。
4、求近似数的方法一般有三种:⑴四舍五入法;⑵进一法;⑶去尾法5、计算钱数,保留两位小数,表示计算到分。
保留一位小数,表示计算到角。
6、小数四则运算顺序跟整数是一样的。
7、运算定律和性质:加法:加法交换律:a+b=b+a加法结合律:(a+b)+c=a+(b+c)乘法:乘法交换律:a×b=b×a乘法结合律:(a×b)×c=a×(b×c)见2.5找4或0.4,见1.25找8或0.8乘法分配律:(a+b)×c=a×c+b×c或a×c+b×c=(a+b)×c(b=1时,省略b)变式: (a-b)×c=a×c-b×c或a×c-b×c=(a-b)×c减法:减法性质:a-b-c=a-(b+c)除法:除法性质:a÷b÷c=a÷(b×c)第二单元位置8、确定物体的位置,要用到数对(先列:即竖,后行即横排)。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梳理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梳理一、小数乘法。
1. 小数乘整数。
- 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就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例如:2.5×3表示3个2.5相加的和是多少。
- 计算方法:先按照整数乘法算出积,再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
如果积的末尾有0,要先点上小数点,再把0去掉。
例如:2.5×3 = 7.5,先算25×3 = 75,因数2.5有一位小数,所以从75右边起数出一位点上小数点得7.5。
2. 小数乘小数。
- 意义:表示一个数的十分之几、百分之几、千分之几……是多少。
例如:2.5×0.3表示2.5的十分之三是多少。
- 计算方法:先按照整数乘法算出积,再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
例如:2.5×0.3 = 0.75,先算25×3 = 75,因数2.5有一位小数,0.3有一位小数,共两位小数,从75右边起数出两位点上小数点得0.75。
3. 积的近似数。
- 求积的近似数的方法:先算出积,然后看需要保留数位的下一位数字,再按照“四舍五入”的方法求出近似数。
例如:2.5×0.3 = 0.75,如果保留一位小数,看百分位上的5,向十分位进1,0.75≈0.8。
4. 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
- 乘法交换律:a×b = b×a;乘法结合律:(a×b)×c=a×(b×c);乘法分配律:(a + b)×c=a×c + b×c。
这些运算定律在小数乘法中同样适用。
例如:2.5×0.4×0.3=(2.5×0.4)×0.3 = 1×0.3 = 0.3(运用乘法结合律);(2.5+0.3)×0.4 =2.5×0.4+0.3×0.4 = 1 + 0.12 = 1.12(运用乘法分配律)。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概念整理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概念整理第一单元:小数乘法1. 小数乘整数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就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2. 一个数乘纯小数的意义就是求这个数的十分之几、百分几、千分之几……是多少。
3. 计算小数乘法,先按整数乘法算出积,再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
乘得的积的小数位数不够,要在前面用0补足,再点上小数点。
4. 一个数(0除外)乘大于1的数,积比原来的数大。
(越乘越大)一个数(0除外)乘小于1的数,积比原来的数小。
(越乘越小)5. 整数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对于小数乘法也适用。
第二单元:小数除法1. 小数除法的意义与整数除法的意义相同,是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
2. 小数除以整数,按整数除法的方法去除,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
如果除到末尾仍有余数,要添0再继续除。
…3. 被除数比除数大的,商大于1;被除数比除数小的,商小于1。
4. 计算除数是小数的除法,先移动除数的小数点,使它变成整数,除数的小数点向右移动几位,被除数的小数点也向右移动几位,数位不够的要添0补足。
再按照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进行计算。
5. 计算小数除法时要注意:(1)先看空间够不够;(2)数位一定要空开;(3)计算之前先检查;(4)不够除时要补0。
6、一个小数乘10、100、1000……只要把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两位、三位……一个小数除以10、100、1000……只要把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两位、三位……小数点位置的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两位,三位……,则小数扩大10、10、1000……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两位,三位……,则小数缩小10、10、1000……7. 一个数(0除外)除以大于1的数,商比原来的数小。
(越除越小)一个数(0除外)除以小于1的数,商比原来的数大。
(越除越大)8. A除以B=A÷B;A除B=B÷A;A去除B=B÷A;A被B除=A÷B。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全册知识点梳理

1.小数乘法(1)小数乘法的意义:小数乘法的意义比整数乘法的意义,有了进一步的扩展.小数乘法的意义包括两种情况:A、是同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即求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例如:0.3×5表示5个0.3的和.B、是求一个数的十分之几,百分之几……是多少.例如10×0.3表示求10的是多少,这是乘法意义上的扩展.(2)小数乘法的计算法则计算小数乘法,先按照整数乘示的法则算出积,再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小数计算乘法,用的是转化的思想方法.先把小数转化为整数算出积,再确定小数点的位置,还原成小数乘法的积.如6.2×0.3看作62×3相乘的积是186,因数中一共有两位小数,就从186的右边起数出两位,点上小数点还原成小数乘法的积1.86.因此,小数乘法的关键是处理好小数点.在点小数点时注意,乘得的积的小数位数不够时,要在前面用0补足,如0.04×0.2=0.008,在8的前面补两个0,点上小数点后,整数部分也写一个0(3)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A按照整数乘法的计算方法进行。
B进行积的处理。
(点小数点)C进行结果的处理。
(最简)(4)取近似值的方法1、先算出准确的乘积;2、看被保留的下一位上的数字用四舍五入法取近似数(5)连乘、连加、乘减,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方法:同整数的运算顺序相同,同整数乘法运算定律使用方法也是相同的。
※整数乘法运算定律:①乘法的交换率:两个数相乘,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积不变。
乘法交换律:a×b=b×a②乘法的结合率:三个数相乘,可以先把前两个数相乘,再同第三个数相乘,或者先把第二个数、第三个数相乘,再同第一个数相乘,它们的积不变。
乘法结合律:(a×b)×c=a×(b×c)③乘法的分配率:两个数的和同一个数相乘,可以把两个数分别同这个数相乘,再把两个积相加,积不变。
新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重点知识点汇总】

(人教課標版)五年級數學上冊【知識點匯總】第一單元《小數乘法》第三單元《觀察物體》第四單元《四簡易方程》解方程1.方程的解與解方程。
“方程的解”是一個數,是使等號左右兩邊相等的未知數的值;“解方程”是指演算過程。
2.解形如±a=b 和a=b 的方程。
依據等式性質來解此類方程。
解方程時要注意寫清步驟,等號對齊。
3.驗算。
把未知數的值代人原方程,看等號左邊的值是否等於等號右邊的值。
稍複雜的方程1.列方程解決問題的步驟。
(1)弄清題意,找出未知數,用表示;(2)分析、找出數量之間的相等關係,列方程;(3)解方程;(4)檢驗,寫出答語。
2.算術解法與方程解法的區別。
(1)列方程解決問題時,未知數用字母表示,參加列式;算術解法中未知數不參加列式。
(2)列方程解決問題是根據題中的數量關係,列出含有未知數的等式,求未知數的過程由解方程來完成。
算術解法是根據題中已知數和未知數問的關係,確定解答步驟,再列式計算。
3.驗算。
除了把未知數的值代人方程檢驗之外,還可以把求得的未知數的值代入原題進行檢驗,這樣驗算更有效,也更簡便。
具體內容重點知識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底×高用字母表示:S=ah 三角形的面積三角形的面積=底×高÷2用字母表示:S=ah÷2第六單元《統計與可能性》第七單元《數學廣角》【郵遞區號的意義和機構】1.郵遞區號的意義:郵遞區號是代表投送郵件的郵局的一種專用代號,也是這個局(所)投送範圍內的居民與單位的通信代號。
2.郵遞區號的結構:郵遞區號由六位元數位組成,前兩位元數字表示省(或自治區、直轄市);第三位數表示郵區;第四位數表示縣(市);最後兩位數表示投遞局(所)。
【身份證號碼蘊含的資訊和編碼的含義】1.公民身份證的意義:公民身份號碼是每個公民唯一的、終身不變的身份代碼,由公安機關按照公民身份號碼國家標準編制的。
2.身份證的作用:居民身份證是公民進行社會活動,維護社會秩序,保障公民合法權益,證明公民身份的法定證件。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总结一、数与代数(一)小数的乘法和除法1.小数乘法•计算方法:将小数乘法转化为整数乘法进行计算,然后再将结果转化为小数形式。
•运算律: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乘法分配律在小数乘法中仍然适用。
•积的近似值:根据题目要求,对乘积进行四舍五入。
•特殊情况:当两个小数相乘时,如果其中一个因数比1小,那么积也比另一个因数小;如果其中一个因数比1大,那么积也比另一个因数大;如果两个因数都比1大或都比1小,那么积比1大或比1小。
2.小数除法•计算方法:将小数除法转化为整数除法进行计算,然后再将结果转化为小数形式。
•商的近似值:根据题目要求,对商进行四舍五入。
•循环小数:当一个数除以另一个数时,如果结果是一个无限重复的小数,那么这个小数就是循环小数。
例如,1÷3=0.333…。
•除法的性质:除数大于1,商小于被除数;除数小于1,商大于被除数;除数等于1,商等于被除数。
(二)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1.运算顺序:先乘除后加减,有括号则先计算括号内的运算。
2.简便计算:利用运算律(如交换律、结合律、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
3.估算:对结果进行大致的估计,以判断答案的合理性。
(三)用字母表示数1.代数式:用字母和数字通过有限次的四则运算得到的式子。
2.方程:含有未知数的等式。
3.方程的解: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
二、空间与图形(一)平行四边形的面积1.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底×高。
2.特殊平行四边形:正方形和长方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
正方形的四条边都相等,长方形的对边相等。
(二)三角形的面积1.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底×高÷2。
2.等底等高的三角形:等底等高的三角形面积相等。
(三)梯形的面积1.梯形面积的计算:(上底+下底)×高÷2。
2.特殊梯形:当梯形的上底为0时,梯形变为三角形;当梯形的上底与下底相等时,梯形变为平行四边形。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全册数学知识点归纳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全册数学知识点归纳第一单元:小数乘法。
、小数乘整数------重点:理解小数乘整数的算理。
2、小数乘小数------重点: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
3、积的近似数------重点:会用“四舍五入”法取积是小数的近似数。
难点:根据实际情况取近似值。
4、连乘、乘加、乘减------重点:小数连乘、乘加、乘减的运算顺序。
难点:引导学生理解解决问题中出现的解题思路。
、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重点:理解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在小数乘法中同样适用。
第二单元:小数除法。
、小数除以整数------重点: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
难点:让学生理解商的小数点是如何确定的。
2、一个数除以小数------重点:掌握除数是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3、商的近似数------重点:求商的近似数时,商中的小数位数要比要求保留的小数位数多一位。
4、循环小数------重点:理解循环小数的意义,会用简便方法读写循环小数。
难点:怎样判断除得的商是循环小数。
、解决问题------重点:训练学生解决问题的思路,让学生掌握分析问题的基本步骤。
第三单元:观察物体。
观察物体(一)------重点: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
观察物体(二)------重点:正确辨认从上面、侧面、正面观察到的立体组合图形。
第四单元:简易方程。
、用字母表示数------重点:会用字母表示数、运算定律及计算公式。
2、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及数量关系------重点: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
3、方程的意义------重点:初步理解方程的意义。
4、解方程------重点:利用天平平衡的道理理解解比较简单的方程的方法。
、稍复杂的方程(一)------重点:学生自主探索通过列方程解决较复杂应用题的方法。
6、稍复杂的方程(二)------重点:分析数量关系。
难点:列方程和解方程。
7、稍复杂的方程(三)------重点:正确设未知数,找出等量关系列方程并解决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概念知识点整理第一单元小数乘法1、小数乘整数:意义——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如:1.5×3表示1.5的3倍是多少或3个1.5是多少。
计算方法:先把小数扩大成整数;按整数乘法的法则算出积;再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
2、小数乘小数:意义——就是求这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如:1.5×0.8(整数部分是0)就是求1.5的十分之八是多少。
1.5×1.8(整数部分不是0)就是求1.5的1.8倍是多少。
计算方法:先把小数扩大成整数;按整数乘法的法则算出积;再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
注意:计算结果中,小数部分末尾的0要去掉,把小数化简;小数部分位数不够时,要用0占位。
3、规律:一个数(0除外)乘大于1的数,积比原来的数大;一个数(0除外)乘小于1的数,积比原来的数小。
4、求近似数的方法一般有三种:⑴四舍五入法;⑵进一法;⑶去尾法5、计算钱数,保留两位小数,表示计算到分。
保留一位小数,表示计算到角。
6、小数四则运算顺序跟整数是一样的。
7、运算定律和性质:加法:加法交换律:a+b=b+a加法结合律:(a+b)+c=a+(b+c)乘法:乘法交换律:a×b=b×a乘法结合律:(a×b)×c=a×(b×c)见2.5找4或0.4,见1.25找8或0.8乘法分配律:(a+b)×c=a×c+b×c或a×c+b×c=(a+b)×c(b=1时,省略b)变式: (a-b)×c=a×c-b×c或a×c-b×c=(a-b)×c减法:减法性质:a-b-c=a-(b+c)除法:除法性质:a÷b÷c=a÷(b×c)第二单元位置8、确定物体的位置,要用到数对(先列:即竖,后行即横排)。
用数对要能解决两个问题:一是给出一对数对,要能在坐标途中标出物体所在位置的点。
二是给出坐标中的一个点,要能用数对表示。
第三单元小数除法10、小数除法的意义: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的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
如:0.6÷0.3表示已知两个因数的积0.6,一个因数是0.3,求另一个因数是多少。
11、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小数除以整数,按整数除法的方法去除,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
整数部分不够除,商0,点上小数点。
如果有余数,要添0再除。
11、除数是小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先将除数和被除数扩大相同的倍数,使除数变成整数,再按“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法则进行计算。
注意:如果被除数的位数不够,在被除数的末尾用0补足。
12、在实际应用中,小数除法所得的商也可以根据需要用“四舍五入”法保留一定的小数位数,求出商的近似数。
13、除法中的变化规律:①商不变性质: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0除外),商不变。
②除数不变,被除数扩大(缩小),商随着扩大(缩小)。
③被除数不变,除数缩小,商反而扩大;被除数不变,除数扩大,商反而缩小。
14、(P28)循环小数:一个数的小数部分,从某一位起,一个数字或者几个数字依次不断重复出现,这样的小数叫做循环小数。
循环节:一个循环小数的小数部分,依次不断重复出现的数字。
如6.3232……的循环节是32.简写作6.3215、小数部分的位数是有限的小数,叫做有限小数。
小数部分的位数是无限的小数,叫做无限小数。
小数分为有限小数和无限小数。
第四单元可能性16、事件发生有三种情况:可能发生、不可能发生、一定发生。
17、可能发生的事件,可能性大小。
把几种可能的情况的份数相加做分母,单一的这种可能性做分子,就可求出相应事件发生可能性大小。
第五单元简易方程18、(P45)在含有字母的式子里,字母中间的乘号可以记作“·”,也可以省略不写。
加号、减号除号以及数与数之间的乘号不能省略。
19、a×a可以写作a·a或a ,a 读作a的平方 2a表示a+a特别地1a=a20、方程:含有未知数的等式称为方程(★方程必须满足的条件:必须是等式必须有未知数两者缺一不可)。
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
求方程的解的过程叫做解方程。
21、解方程原理:天平平衡。
等式左右两边同时加、减、乘、除相同的数(0除外),等式依然成立。
22、10个数量关系式:加法:和=加数+加数一个加数=和-另一个加数减法:差=被减数-减数被减数=差+减数减数=被减数-差乘法:积=因数×因数一个因数=积÷另一个因数除法:商=被除数÷除数被除数=商×除数除数=被除数÷商23、所有的方程都是等式,但等式不一定都是等式。
24、方程的检验过程:方程左边=……25、方程的解是一个数;解方程式一个计算过程。
=方程右边所以,X=…是方程的解。
第六单元多边形的面积26、公式:27、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推导:剪拼、平移平行四边形可以转化成一个长方形;长方形的长相当于平行四边形的底;长方形的宽相当于平行四边形的高;长方形的面积等于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因为长方形面积=长×宽,所以平行四边形面积=底×高。
28、三角形面积公式推导:旋转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平行四边形的底相当于三角形的底;平行四边形的高相当于三角形的高;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等于三角形面积的2倍,因为平行四边形面积=底×高,所以三角形面积=底×高÷229、梯形面积公式推导:旋转30、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平行四边形的底相当于梯形的上下底之和;平行四边形的高相当于梯形的高;平行四边形面积等于梯形面积的2倍,因为平行四边形面积=底×高,所以梯形面积=(上底+下底)×高÷231、等底等高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相等;等底等高的三角形面积相等;等底等高的平行四边形面积是三角形面积的2倍。
32、长方形框架拉成平行四边形,周长不变,面积变小。
33、组合图形面积计算:必须转化成已学的简单图形。
当组合图形是凸出的,用虚线分割成几种简单图形,把简单图形面积相加计算。
当组合图形是凹陷的,用虚线补齐成一种最大的简单图形,用最大简单图形面积减几个较小的简单图形面积进行计算。
第七单元数学广角-植树问题、鸡兔同笼问题34、不封闭栽树问题:(1)一条路的一边两端都栽树=路长÷间隔+1;已知间隔数,树的棵树,求路长。
路长=间隔数×(树的棵树-1)(2)一条路的两边两端都栽树=(路长÷间隔+1)×2(3)一条路的一边两端不栽树=路长÷间隔-1(4)一条路的两边两端不栽树=(路长÷间隔-1)×2(5)锯木头时间问题:锯一段木头时间=总时间÷(段数-1)35、封闭图形四周栽树问题:栽树棵树=周长÷间隔36、鸡兔同笼问题:(龟鹤问题、大船小船问题)(1)算术假设法1:假设几只都是兔子,(都是脚多的兔子),先求鸡的只数鸡的只数:(总头数×4-总脚数)÷(4-2即一只兔的脚数减去一只鸡的脚数)兔的只数:总头数-鸡的只数算术假设法2:假设几只都是鸡,(都是脚少的鸡),先求兔子的只数兔子的只数:(总脚数-总头数×2)÷(4-2即一只兔的脚数减去一只鸡的脚数)鸡的只数:总头数-兔子的只数(2)方程法:设兔子有x只,则兔子脚有2x只。
那么鸡有(总头数-x)只根据“兔子脚+鸡脚=总脚数”列方程解答先求兔子只数,再算出鸡的只数。
即:4x+2×(总头数-x)=总脚数解 4x+2×总头数-2x =总脚数4x-2x+2×总头数-2×总头数=总脚数-2×总头数补充内容:观察物体36、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物体,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观察长方体或正方体时,从固定位置最多能看到三个面。
(习惯上我们从左面、正面、上面看,把这三种视图统称三视图)37、图形的运动:轴对称图形。
(1)沿一条直线对折后,两边完全重合的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
圆有无数条对称轴。
正方形有4条对称轴。
等边三角形有3条对称轴。
长方形有2条对称轴。
等腰三角形和等腰梯形有1条对称轴。
(2)轴对称图形的特点:•沿对称轴对折,两边完全重合。
‚每一组对应点到对称轴距离度相等。
对应点之间的连线与对称轴互相垂直。
(3)要能根据对称轴画出对称图形的另一半。
38、数字编码:(1)数不仅可以用来表示数量和顺序,还可以用来编码。
(2)邮政编码由6位数字组成,前2位表示省;前3位表示邮区,前4位表示县市,最后2位表示投递局(大地基乡投递局)(3)身份证18位:第7至14位表示出生年月日倒数第二位的数字表示性别,单数-男,双数-女(4)根据卡号信息、运动员编号信息、门牌信息填写编码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