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物试题专题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doc
高考生物《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真题练习含答案

高考生物《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真题练习含答案1.[2023·全国甲卷]在生态系统中,生产者所固定的能量可以沿着食物链传递,食物链中的每个环节即为一个营养级。
下列关于营养级的叙述,错误的是()A.同种动物在不同食物链中可能属于不同营养级B.作为生产者的绿色植物所固定的能量来源于太阳C.作为次级消费者的肉食性动物属于食物链的第二营养级D.能量从食物链第一营养级向第二营养级只能单向流动答案:C解析:杂食动物既捕食植物,又捕食动物,如果捕食植物,就是第二营养级,捕食动物,就是第三营养级或更高营养级,所以不同食物链中的同种动物会处于不同的营养级,A正确;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能量来源于太阳,B正确;次级消费者是第三营养级,初级消费者是第二营养级,第一营养级是生产者,C错误;因为第一营养级是植物,第二营养级是动物,食物链是单向的,能量流动也就是单向的,D正确。
2.[2024·武汉高中调研]组织生长效率是指生物的净生产量(生物体可被其他生物利用的有机物的量)与同化量的比值,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从能量角度来看,净生产量相当于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B.从物质角度来看,植物的净生产量相当于植物的净光合产物量C.随着营养级增加,组织生长效率逐级递减D.提高肉牛的组织生长效率可以提高牛肉的产量答案:C解析:某营养级同化的能量部分通过呼吸作用以热能形式散失,剩下的能量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A正确;植物的净光合作用=实际光合作用-呼吸作用消耗,B正确;一般来说,随营养级增加,生物的净生产量下降,同化量也下降,不能确定组织生长效率逐级递减,C错误;提高肉牛的组织生长效率,可提高其净生产量,进而提高牛肉的产量,D正确。
3.如图为某生态系统中流经第二营养级的能量示意图,其中ɑ表示该营养级的摄入量,f表示流向第三营养级的能量。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图中b表示第二营养级的同化量B.图中e表示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C.图中d所表示的能量均未被第二营养级同化D.f与ɑ的比值通常为0.1~0.2答案:A解析:图中的b表示该营养级同化的能量,A正确;图中的e表示细胞呼吸散失的能量,B错误;d表示流入分解者的能量,包括第二营养级粪便中的能量和第二营养级遗体残骸中的能量,其中第二营养级遗体残骸中的能量属于该营养级的同化量,第二营养级粪便中的能量不属于该营养级的同化量,C错误;能量传递效率是指相邻两个营养级同化量之比,再乘以100%,通常为10%~20%,而a表示第二营养级的摄入量,f与a的比值可能小于0.1,D错误。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课件: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物质循环

考点一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5、能量流动的相关计算——生态系统中能量的相关计算 • 如图是某人工鱼塘生态系统能量流动过程中部分环节涉及的能量值[
单位为103kJ/(m2·a)],据图分析: (3)生产者→植食性动物、 植食性动物→肉食性动物的 能量传递效率分别是多少? (结果保留一位有效数字)
生产者→植食性动物的能量传递效率: 植食性动物固定的能量中来自生产者的能量/生产者固定的总能量 ×100%=(16-2)/110× 100%≈12.7%;
生态系统 对人类最有益的部位
采取措施
森林
优质木材
适量砍伐
草原
肉、奶、优质皮革
适度放牧
农田
农作物
清除杂草、除虫
湖泊
鱼类
适度放养、适时捕捞
考点一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 (2021年湖南六校高三联考)如图甲表示食物链上能量流动的部 分情况,图乙表示兔的能量来源与去向。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B)
A.图甲中草到兔的能量传递效率为(能量②/能量①)×100%
考点二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 碳循环
非生物环境 ( CO2 )
光合作用、化能合成作用 呼吸作用、微生物分解作用
生物群落 (有机物)
非生物 环 境 (CO2)
呼光
呼
微
吸合
吸
生 物 的 分
作作
用用
捕食
生产者(有机物)食物链(网)
作
燃
用
烧
消费者(有机物)
解
作
用
分解者
煤、石油
考点二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 物质循环的概念
单向流动
①只能沿食物链由低营养级流向高营养级 ②以热能形式散失的能量无法再被利用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

食物链中每 一营养级生 物所含能量 的多少
每一营养级 生物个体的 数目
每一营养级 生物的总生 物量
(1)能量金字塔不会出现倒置现象。数量金字 塔在前一营养级的生物个体很大,而后一营 养级的生物个体很小时,会出现倒置现象。 如树林中,树、昆虫和食虫鸟个体数比例关系可形成如右 图所示的数量金字塔。
(2)在人工生态系统中因能量可人为补充,可能会使能量金字 塔呈现倒置状况。如人工鱼塘中生产者的能量未必比消费 者(鱼)多。天然生态系统则必须当能量状况表现为金字塔形 状时,方可维持生态系统的正常运转,从而维持生态系统 的稳定性。
养的人数将会
(增多、不变、减少),理由
是
。
[课堂笔记] (1)玉米、鸡、牛、人之间的食物关系见答案。 (2)因人与鸡均食用玉米子粒,而牛食用玉米秸秆,且人还食 用鸡和牛,故人与鸡的种间关系为竞争和捕食,人与牛的种 间关系为捕食,而牛与鸡之间无竞争关系。 (3)该农场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为玉米,生产者(玉米)固定的 太阳能为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 (4)食物链越长,能量沿食物链流动时损耗越多,高营养级获 得的能量也就越少。改变用途的1/3玉米中的能量流入人体内 所经过的食物链延长,故人获得的总能量将减少。
[例1] (2009·全国卷Ⅰ)某种植玉米的农场,其收获的玉米
子粒既作为鸡的饲料,也作为人的粮食,玉米的秸秆则加
工成饲料喂牛,生产的牛和鸡供人食用。人、牛、鸡的粪
便经过沼气池发酵产生的沼气作为能源,沼渣、沼液作为
种植玉米的肥料。据此回答(不考虑空间因素):
(1)请绘制由鸡、牛、玉米和人组成的食物网:
②由于能量流动是逐级递减的,能量流经每一营养 级时均有损耗,故食物链营养级环节越多,能量 损耗越大,欲减少能量损耗应缩短食物链。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

第九单元 生物与环境
2.(必修 3 P96 图 5—9 改编)如图是某湖泊的能量金字塔,下列
相关描述不正确的是( B )
A.a、b、c、d 表示不同的营养级 B.a、b、c、d 之间形成一条 a 到 d 的食物链 C.a、b、c、d 的大小表示不同的营养级所得到的能量的多少 D.a、b、c、d 的大小变化体现了能量流动逐级递减的特点
栏目 导引
第九单元 生物与环境
1.(必修 3 P94 图 5—7 改编)如图为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示 意图,①②③④⑤⑥各代表一定能量,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D)
A.从能量关系来看①=②+⑤ B.⑥都属于初级消费者的同化量 C.分解者获得的能量最少 D.③/②代表初级消费者流入次级消费者的能量传递效率
第九单元 生物与环境
第42讲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
[考纲点击] 应用(Ⅱ)
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基本规律及
一、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第九单元 生物与环境
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示意图
1.补充图中标号代表的内容
甲:__生__产_者__________,乙:___初__级_消__费_者______,
栏目 导引
第9章 生物与环境
3.生态金字塔——能量流动模型
类型 能量金字塔
项目
数量金字塔
生物量金字塔
形态
特点
正金字塔形
一般为正金字塔 一般为正金字塔
形,有时会出现 形,有时会出现
倒金字塔形
倒金字塔形
高考总复习 ·生物
返回导航
第9章 生物与环境
类型 能量金字塔
项目 能量沿食物链
象征含 流动过程中具 义 有逐级递减的 特性
第2、3节 生态系统的功能——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

呼吸消耗同化生长发育和繁殖和散失的过程。
消费者同化能量属于该营养级同生长、发 (f)+ ,即消费者同 ;若为四部分之和 图示2:1.能量流动的起点:生产者(主要是植物)固定太阳能。
总能量:生产者固定的全部太阳能的总量 2.能量流动的渠道:食物链和食物网。
3、每一营养级能量去路:① 自身呼吸作用消耗的 ;② 流向下一个营养级③被分解者利用 4.能量流动中能量形式的变化:太阳光能→生物体有机物中的化学能→热能(最终散失)。
5.能量在食物链中流动的形式是:有机物(食物)中的化学能。
6.能量散失的主要途径:细胞呼吸(包括各营养级生物本身的呼吸及分解者的呼吸)。
能量散失的主要形式:热能。
7、箭头由粗到细:表示流入下一营养级的能量逐级递减。
二、能量流动的特点1. :原因: ① ;②2. :原因: ①自身呼吸消耗; ②分解者分解;③未被利用。
能量在沿食物链流动的过程中传递效率大约为 。
计算方法:能量传递效率= 【特别提醒】 1、2、根据能量流动的递减性原则,在建立与人类相关的食物链时,应尽量缩短食物链。
3.能量流动模型——生态金字塔能量金字塔数量金字塔生物量金字塔含义各营养级固定的总能量每一营养级生物个体的数量每一营养级现存生物的总质量形状特点呈正金字塔形一般呈正金字塔形一般呈正金字塔形分析能量流动的过程中总是有能量的耗散一株大树上,鸟、虫、树的数量金字塔的塔形会发生倒置浮游植物的个体小,寿命短,又不断被浮游动物吃掉,所以某一时间浮游植物的生物量(用质量来表示)可能低于浮游动物的生物量三、研究能量流动的意义1.帮助人们科学规划、设计人工生态系统,使能量得到最有效的利用。
2.帮助人们合理地调整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持续高效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
【对应练习】1、下列关于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通过消费者的粪便流入到分解者体内的能量属于消费者同化作用所获得的能量的一部分B.能量伴随着物质而循环流动C.生产者可通过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并把能量从无机环境流入生物群落D.当捕食者吃掉被捕食者时,捕食者便获得了被捕食者的全部能量2.下图表示某草原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图解,①~④表示相关过程能量流动量。
第三节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

第三节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一、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1.(2019·四川巴中)生态系统中能量沿食物链流动的特点是()A.循环往复B.逐级递减C.单向循环D.双向循环2.(2019·四川遂宁)如图表示生态系统中几种生物的关系图。
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能量沿食物链单向流动,逐级递减B.②与③之间是捕食关系C.①②③④共同构成了生态系统D.该生态系统只有一条食物链3.(2019·达州)达州市某地鼠患成灾,当地生态环境受到影响。
为此,生物研究所调查了当地的生物及其它指标,以下是他们调查的部分图示。
据图分析正确的是()A.图一有五条食物链,其中小麦是生产者B.图二表示不同生物之间的关系,根据图二写出图一中的一条食物链,可以是:小麦→鼠→蛇→鷹C.图一中若施用鼠药使鼠的数量减少,则蛇的数量将减少D.能量会沿着图三中的丁→乙→甲→丙逐级增多4.(2019·杭州)水葫芦是一种繁殖能力极强的水生植物。
某地因水葫芦疯长成灾,采用机械捕捞、利用天敌生物、植物病原体与化学除草剂进行综合防治外,还大力发展水葫芦为原料制取燃料乙醇。
(1)该地的生态系统中,引入专食水葫芦的动物——水刮芦象甲,从生态系统的成分来看,主要是增加了。
(2)以水葫芦为原料制取乙醇,并利用如图甲所示乙醇燃料电池(模式图)发电,可实现水葫芦的深度利用。
请在图甲中a、b电极处标出这个电池的正负极,并写出该电池发电过程中的能量变化。
(3)如图乙是该地2016年能源消费结构扇形图,如果在此区域大力推广以作物为原料制取乙醇,以乙醇燃料电池作为汽车动力,请预测未来几年该地能源消费结构的变化。
5.(2019·湖北襄阳)人间最美四月天。
隆中山下,鱼儿跳,花儿笑,是踏青寻芳的好地方。
那里的牡丹品种繁多,久负盛名,最美当属“襄阳大红”和“卧龙出山”,这两个新品种是襄阳人自己培育出来的。
请分析作答:(1)鱼儿在水中生活用呼吸。
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

气体循环和沉积型循环虽然各有特点,但都能受能量的 驱动,并能依赖于水循环。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在自 然状态下,一般处于稳定的平衡状态。也就是说,对于某 一种物质,在各主要库中的输入和输出量基本相等。大多 数气体型循环物质如碳、氧和氮的循环,由于有很大的大 气蓄库,它们对于短暂的变化能够进行迅速的自我调节。 例如,由于燃烧化石燃料,使当地的二氧化碳浓度增加, 则通过空气的运动和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对二氧化碳吸收量 的增加,使其浓度迅速降低到原来水平,重新达到平衡。 硫、磷等元素的沉积物循环则易受人为活动的影响,这是 因为与大气相比,地壳中的硫、磷蓄库比较稳定和迟钝, 因此不易被调节。所以,如果在循环中这些物质流入蓄库 中,则它们将成为生物在很长时间内不能利用的物质。
能量金字塔
能量金字塔是指将单位时间内各个营养级所得到的能量 数值,按营养级由低到高绘制成的图形成金字塔形,称 为能量金字塔。从能量金字塔可以看出:在生态系统中, 营养级越多,在能量流动过程中损耗的能量也就越多; 营养级越高,得到的能量也就越少。在食物链中营养级 一般不超过5个,这是由能量流动规律决定的。 能量的研究意义 研究能量流动规律有利于帮助人们合理地调整生态系 统中的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动向对人类 最有益的部分。在农业生态系统中,根据能量流动规律 建立的人工生态系统,就是在不破坏生态系统的前提下, 使能量更多地流向对人类有益的部分。
(4)水华:水华也叫水花、藻花,是湖泊、 池塘等淡水水体中某些蓝藻过度生长的水 污染现象。水华的发生,主要由于氮、磷 等植物营养元素过多所致。(5)赤潮:赤 潮也叫红潮,是因海水的富营养化,致使 某些微小的浮游生物突然大量繁殖和高度 密集而使海水变色的现象。(6 )生物入侵: 生物入侵在自然界中是普遍存在的,它是 指一种生物进入到以往未曾分布过的地域 并且能够繁衍后代的现象。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

(4)下表表示图乙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情况。
同化总量(106 J) 储存能量(106 J) 呼吸消耗(106 J)
A
900
200
பைடு நூலகம்
700
B
100
15
85
C
15
2
13
D
18
60
12
分析上表可知,流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________(J), 从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________。 从能量输入和输出来看,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否增加?__ ______。
第 十第 八二 章讲
高考成功方案 第1步 高考成功方案 第2步 高考成功方案 第3步 高考成功方案 第4步
一、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1.能量流动分析的基本思路(将种群作为整体来研究)
对于生产者来说,能量输入通过 植物的光合作用 ;对 于消费者来说,能量输入来自于 上一个营养级 。
2.能量流动的过程 (1)能量的输入:
(3) 大气中CO2的来源有三个:一是分解者的分解作用; 二是动植物的呼吸作用;三是化石燃料的燃烧。
(4) 实现碳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进行循环的关键因 素是生产者和分解者。
2.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比较
项目 形式
过程 范围 特点
能量流动
物质循环
光能→化学能→热能 (一般形式)
化学元素
沿食物链(网)单向流 在无机环境和生物群落间
生态系统物质循环过程、特点及相关原理在生 考点二
产实践中的应用 此考点在高考中经常结合能量流动以食物网、 生态农业等形式进行考查,题型包括选择题和非 考情 选择题;在全球减排、发展低碳经济的背景下, 解读 与碳循环相关的原理和过程的考查预计会成为 2013年高考热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习好资料欢迎下载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2012 海南 T19, 2 分)下图为某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简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甲是生产者,乙是消费者
B.该生态系统是一个开放的系统
C.能量通过光合作用固定并进入系统,可以热能形式输出
D.甲、乙和分解者所贮存的能量之和是输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
答案:D
解析:根据题中简图可知,甲能够固定太阳能,为生产者,乙从甲获取能量,为消费者, A 正确;该生态系统需要从外界获得能量,同时能量也可以扩散到外界,是一个开放的生态系统, B 正确;能量通过光合作用进入生态系统,经过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的呼吸作用后
有一部分以热能的形式散失, C 正确;输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甲固定的太阳能总
量, D不正确。
非选择题
1. ( 2012 安徽 T30Ⅱ, 8 分)某弃耕地的主要食物链由植物田鼠鼬构成。
生态学家对
此食物链能量流动进行了研究,结果如下表,单位是
2
J/ ( hm· a)。
植物田鼠鼬
固定的太阳能摄入量同化量呼吸量摄入量同化量呼吸量
2.45 1011 1.05 109 7.50 108 7.15 108 2.44 107 2.25 107 2.18 107
(1) 能量从田鼠传递到鼬的效率是。
(2) 在研究能量流动时,可通过标重捕法调查田鼠种群密度。
在1hm2范围内,第一次捕获标
记40 只田鼠,第二次捕获 30 只,其中有标记的15 只。
该种群密度是只
2。
若标记的田/hm
鼠有部分被鼬捕食,则会导致种群密度估算结果。
(3)田鼠和鼬都是恒温动物,同化的能量中只有 3%— 5%用于,其余在呼吸作用中以热能形式散失。
(4)鼬能够依据田鼠留下的气味去猎捕后者,田鼠同样也能够依据鼬的气味或行为躲避猎
捕。
可见,信息能够,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答案:( 1) 3%目(2)80只/hm2偏高(3)生长发育繁殖(4)调节种间关系
解析:( 1)能量从田鼠传递到鼬的效率是( 2.25 ×107)÷( 7.50 ×108) =3%
(2)40× 30÷ 15=80 只/hm2。
该种群密度是80 只 /hm2。
若标记的田鼠有部分被鼬捕食,则会导致种群密度估算结果偏高。
(3)田鼠和鼬都是恒温动物,同化的能量中只有3%~5%用于生长发育繁殖,其余在呼吸作用中以热能的形式散失。
(4)信息传递的功能:信息能够调节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2.( 2012 四川 T31Ⅰ, 8 分)为防治农田鼠害,研究人员选择若干大小相似、开放的大豆田,在边界上每隔一定距离设置适宜高度的模拟树桩,为肉食性猛禽提供栖息场所。
设桩一
学习好资料欢迎下载
段时间后,测得大豆田中田鼠种群密度的变化如图所示。
请回答虾类问题。
(1)该农田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_________, 猛禽与田鼠的种间关系是
______.
(2)该生态系统中田鼠的种群密度是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决定的; b
点以后田鼠种群密度大幅上升,从田鼠生存环境变化的角度分析,其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与曲线Ⅱ相比,曲线Ⅰ所示环境中猛禽的密度_________. 若在农田周围合理植
树可控制鼠害,从而帮助人们合理地调整该生态系统的__________ 关系,使人们从中更多获益
答案:( 1)大豆捕食(2)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和迁出株冠形成有利于躲避天敌;食物增加( 3)更大能量流动
解析:生产者固定太阳光能为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大豆的生态系统主要成分是大豆,猛禽和田鼠的关系是捕食,生物种群密度是由出生率和死亡率及迁入和迁出决定的。
由图b点大豆植株株冠形成,有利于田鼠躲避天敌,同时食物增加,是促使田鼠增加的主要因素,曲线一的田鼠种群密度减小,说明猛禽的密度与曲线二相比,较大。
评析:本题主要考查种群之间关系以及生态系统的成分与功能的特点。
同时考查了生态平衡中生物间的相互制约关系,能力要求为C级。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