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电梯的安全管理和使用
电梯安全管理工作(三篇)

电梯安全管理工作电梯是现代城市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电梯安全管理工作则是保障人们出行安全的重要环节。
随着社会的发展,电梯数量不断增加,对电梯安全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本文将从电梯安全管理的背景和意义、电梯安全管理的内容和方法、电梯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加强电梯安全管理的建议等方面进行论述,以期能够加深对电梯安全管理工作的认识和理解。
一、电梯安全管理的背景和意义电梯安全管理工作是指通过制定、实施和监督电梯安全管理制度,确保电梯运行安全和乘客出行安全的一系列工作。
随着电梯的广泛应用和使用,电梯事故频发,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了巨大的威胁,引起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
因此,加强电梯安全管理工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首先,电梯安全管理工作关系到人们的生命安全。
电梯作为垂直交通工具,一旦发生故障或事故,可能会导致人员被困、伤亡等重大后果。
因此,加强电梯安全管理工作,能够有效减少电梯事故的发生,降低人员伤亡的概率,保障人们的生命安全。
其次,电梯安全管理工作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和安全。
电梯事故不仅给受害者和家属带来了巨大的痛苦和损失,也会给社会造成一定的不安与恐慌。
通过加强电梯安全管理工作,能够有效维护社会的稳定和安全,增强人们对城市交通设施的信心和满意度。
最后,电梯安全管理工作关系到城市的形象和发展。
电梯作为现代城市的代表性建筑设施,其安全运行和管理直接影响到城市的形象和发展。
加强电梯安全管理工作,不仅能够提升城市的美誉度,还能够为城市的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
二、电梯安全管理的内容和方法电梯安全管理工作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和方法。
1.制定电梯安全管理制度。
建立完善的电梯安全管理制度,明确各级管理部门的职责和权限,规定各类电梯的使用和维护标准,为电梯安全管理提供有力的法律依据。
2.加强电梯的安全监督和检验。
对新建、改建和维修改造的电梯进行安全监督和检验,确保其符合相关标准和规范,保证安全可靠。
对老旧电梯进行定期检测和维护,及时发现和排除潜在的安全隐患。
2024年电梯安全使用管理方法(三篇)

2024年电梯安全使用管理方法一、电梯管理人员每日对电梯作例行检查;如发现有运行不正常或损坏时,应立即停梯检查;并通知维修保养单位。
二、电梯管理员应加强对电梯钥匙(包括机房钥匙、电锁钥匙、轿内操纵箱钥匙、厅门开锁三角钥匙等)的管理,禁止任何无关人员取得并使用。
三、货梯应配备专职司机,且司机应遵守安全操作规程。
四、运行中的电梯突然出现故障,司机应立即停止电梯运行,并立即通知维修保养单位。
五、发现电梯设备浸水或底坑进水时,应立即停止使用,设法将电梯移至安全的地方,并处理。
六、发生火警时,切勿乘搭电梯。
七、除专职司机外,禁止载货电梯载人。
八、货物进出时,应将电梯置于司机状态或按住开门按钮,搬运货物应轻拿轻放,禁止用铲车搬运货物;禁止碰撞轿门、轿壁;九、货物应尽量放在轿厢地板中央,防止偏载;禁止超载。
十、电梯轿厢内的求救警铃、风扇、应急照明等必须保证其工作状态正常可靠,以免紧急情况时发生意外。
十一、因维修保养而影响电梯正常使用时,应至少在首层明细位置悬挂告示牌及设防护栏。
十二、电梯应每年按时年审,在电梯安全检验合格证有效期前一个月,应督促维修保养单位到市特种设备检验所申报年度检验。
十三、未经允许,不得擅自使用电梯运载货物;超长、超宽、超重、易燃易爆物品禁止进入电梯。
十四、禁止在电梯内吸烟、乱涂、乱画等损坏电梯的行为,并做好电梯的日常保洁工作。
2024年电梯安全使用管理方法(二)____年电梯安全使用管理方法引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以及人口的不断增长,电梯作为一种重要的交通工具被广泛应用于各类高层建筑中。
然而,由于电梯使用不当、设备老化、维护不到位等原因,电梯事故时有发生,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了巨大的威胁。
为了确保____年电梯的使用安全,本文将从电梯的日常维护保养、设备更新升级、使用者教育培训等方面探讨电梯安全使用管理的方法。
一、电梯的日常维护保养电梯的日常维护保养是确保其正常运行和安全使用的基础。
电梯使用和运营安全管理制度

电梯使用和运营安全管理制度一、总则为加强对电梯使用和运营安全的管理,确保乘梯人员的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制定本制度。
二、电梯使用安全管理1.乘梯人员必须按规定使用梯厅电梯,严禁私自开关门、开关停梯开关等操作。
2.禁止超载乘梯,电梯承载能力有明显的标识,乘梯人员应遵守标识要求。
3.禁止恶意摇晃、抖动电梯,禁止人为干扰电梯的正常运行。
4.乘梯前应仔细检查电梯的运行状态,如发现异常应及时报修或选择其他电梯乘坐。
5.禁止未成年人独自操作电梯,未成年人在使用电梯时应有成年人陪同。
6.禁止带宠物乘坐电梯,乘梯人员应在进入电梯前将宠物牵引好。
三、电梯运营安全管理1.电梯运行过程中应定期进行检查和维护,发现异常应及时报修。
2.电梯运营期间,应配备专业人员进行监控和管理,保证乘梯人员的安全。
3.电梯出现故障时,应及时进行维修,不得私自维修或延迟维修时间。
4.电梯出现故障无法及时修复时,应明示告知乘梯人员,并提供替代措施。
5.电梯运行中,如发现异常声响或异常震动,应立即停止运行并检查原因。
6.电梯操作设备应定期进行检验和维护,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和安全性。
7.首次使用时或长时间停用后重新使用时,应进行全面检查和试运行。
四、责任追究1.违反电梯使用和运营安全管理制度的人员,应依法追究其责任,并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2.电梯使用和运营方应对电梯的安全运行负有监督和管理责任,如发生事故应及时报告相关部门。
五、附则1.电梯使用和运营安全管理制度的具体实施细则由相关部门制定。
2.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生效。
在电梯使用方面,制度规定了乘梯人员应当遵守的一些基本规定,比如禁止私自开关门、开关停梯开关等操作,禁止超载乘梯等。
这些规定可以有效防止因乘梯人员的不当操作而引发的事故。
在电梯运营方面,制度强调了对电梯的定期检查、维护和维修。
这些措施可以及时发现和排除电梯故障,保证电梯的正常运行。
同时,电梯运营期间应配备专业人员进行监控和管理,确保乘梯人员的安全。
电梯使用和运营安全管理制度

电梯使用和运营安全管理制度在日常生活中,电梯作为一种非常常见的交通工具,被广泛应用于各种场合中,如公寓、商场、办公楼等。
然而,电梯的使用和运营存在许多安全隐患,因此,制定电梯使用和运营安全管理制度显得非常重要。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电梯使用和运营的问题,以及如何采取措施来提高电梯的使用和运营安全性。
电梯使用管理1.安全警示标识在电梯周围设置安全警示标识,明确电梯的使用范围和注意事项,为用户提供明确的使用指引,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
2.限制人数电梯内部应设置明确的载人限制,这样可以防止因超载而引起的安全事故。
电梯内应当设置符合要求的载人限制标志或告示牌,并向使用者进行告知。
3.应急报警系统在电梯内设置应急报警装置,能够及时、准确地向电梯监控室报警,以便第一时间处理突发事件。
4.紧急停车装置在电梯内设置紧急停止装置,以应对意外情况的发生。
紧急停止装置应当设置在电梯内部及外部,能够随时启动。
电梯运营管理1.定期检修电梯应定期进行检修保养,保持设备的正常运转状态。
检修人员应认真负责,经过专业培训后方可上岗工作。
定期检修周期在两个月以上,检修后应做好检修记录,并交由电梯监察部门备案。
2.安全巡查电梯在正常运营过程中,应不定期进行安全巡查。
检查人员应专人负责,对电梯内、外进行全面检查。
同时,还需要注意电梯控制系统、电缆磨损、紧固件、操作按钮、故障指示灯等,以确保运营安全。
3.运营管理电梯的运营管理应当做好日常记录,记录内容包括电梯运行情况、用户使用情况、维修情况等。
对于每个电梯的电费、水费、保险费、税费等应做好管理,以方便电梯监管人员进行检查。
电梯安全管理1.安全培训所有有关电梯的工作人员都应经过专业的安全培训,掌握一定的安全知识和紧急处理能力,以确保在电梯意外发生的情况下,能够及时处理。
2.电梯安全管理基础建设为了更好地管理电梯运营和安全,应建立电梯维护管理平台,对电梯运行情况进行全面监测和评估,及时发现和处理设备故障,为用户提供更安全的使用平台。
电梯的使用和运营安全管理制度

电梯的使用和运营安全管理制度电梯的使用和运营安全是关乎人们的生命安全的重要问题。
为了保障电梯的安全运行,制定和实施一套完善的管理制度是必不可少的。
本文将重点探讨电梯的使用和运营安全管理制度,不包含分段语句。
一、电梯的日常使用安全管理制度1. 电梯内部安全规定- 严禁超载使用电梯,按照标识限定的最大载重量乘坐电梯;- 禁止在电梯内随意堆放物品,以免堵塞紧急通道和限制乘客逃生;- 禁止恶意按动电梯紧急停止按钮,以免影响正常使用或导致误报紧急情况;- 不得在开关门动作过程中强行进入或退出电梯,以免造成人身伤害。
2. 电梯维护保养管理制度- 设立专人负责电梯的维护保养,按照规定的时间和频率进行巡检和维修;- 对电梯的各项设备进行定期检测和维护,确保各项功能正常;- 对电梯周围环境进行维护,清理积水、杂物等,以免影响电梯的正常运行;- 做好记录和归档工作,随时了解电梯的维护情况和问题。
3. 电梯紧急救援管理制度- 在电梯内配备应急电话或对讲系统,方便乘客与外界联系,报告紧急情况;- 电梯内应设置紧急开门按钮,当遇到电梯故障时,乘客可以迅速救援;- 定期组织电梯故障应急演练,提升员工应急处理能力;- 设立电梯紧急救援责任制,明确各相关人员的职责和任务。
二、电梯的运营安全管理制度1. 电梯运营质量管理制度- 招聘合格的电梯运营管理人员,并提供必要的培训;- 设立运营质量监督部门,对电梯运行情况进行检查和评估;- 建立电梯运行数据记录和分析系统,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配置完善的电梯事故处理设备和应急救援队伍,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2. 电梯安全运行监管制度- 建立电梯运行监控中心,实时监测电梯运行状态;- 配置电梯故障报警系统,确保及时发现和处理电梯故障;- 定期进行电梯安全运行检查和评估,发现并解决潜在的安全隐患;- 建立电梯事故统计和分析制度,总结经验,提高电梯安全运行水平。
3. 电梯安全宣传教育制度- 加强电梯安全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电梯安全的认知和意识;- 定期开展电梯安全知识培训活动,提升相关从业人员的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理能力;- 制作和发布电梯安全宣传材料,提供实用的安全知识和技巧;- 配合媒体开展电梯安全宣传活动,引起公众的重视和关注。
电梯的使用和运营安全管理制度(5篇)

电梯的使用和运营安全管理制度细则:一、相关人员职责电工必须经过专业培训、考试合格后,持有法定机关签发的操作证方可独立操作1、施工前,应认真检查所有绝缘、检验工具。
2、线路上禁止带负荷接电或断电,并禁止带电操作。
3、高空作业不得穿拖鞋、打赤膊,要系好安全绳(带)。
4、严格按照施工设计及有关电气安全技术规程安装,严禁酒后操作。
5、有人触电,立即切断电源,进行急救;电气着火,应立即将有关电源切断,使用干粉灭火器灭火。
安全员:一、定期组织质量安全大检查,如发现安全隐患,立即发出整改通知书,对重大隐患应停工整顿。
二、经常检查生产设备安全状况,无发生伤害的隐患。
防护设备是否完整好用。
三、经常检查机房、仓库有无火灾隐患。
四、进行日常生产操作的安全检查,工人有无违反安全规程进行的操作现象。
及时纠正作业和冒险作业的不安全行为,督促安全规章制度的贯彻执行。
五、主持对工作人员的日常安全教育工作,定期开展安全竞赛评比活动,开展安全周活动。
使安全生产深入人心,推行安全生产责任制。
六、发生事故时,进行事故调查处理工作,并按规定及时向管理部门报告事故经过详情,提出处理意见。
七、总结事故经验教训,用事实向工人进行教育,并向企业法人提出有关安全方面的建议和报告,促其加以改进。
维保工____把安全放在首位,没有第二次机会。
每位员工都有要为他自己的安全负责,为与他一起工作的人的安全负责,也要为乘坐电梯的顾客的安全负责。
每位员工有权采取任何必要的行动,消除潜在的事故隐患。
在每次工作开始时,都必须检查可能出现的危险以及出现事故的风险。
在每次工作结束时,都必须确保你所工作的地点干净、整洁和安全。
2.迅速对客房的要求做出反应,在接到客房的任何电话时,都必须以和蔼的声调,耐心的听完客户的要求,并立即做出反应。
3.每次去客户的大楼时,都要拜访他们。
在工作中要有紧迫感,并随时向客户通报工作的进度。
在每天开始工作和结束时,尽可能地与客房进行确认,向他们简单汇报已经完成的工作。
电梯安全使用管理方法

电梯安全使用管理方法一、电梯的日常维护保养1.定期检查电梯的运行状态,包括电梯的启动、运行、停止等动作是否正常,并及时发现和排除故障。
2.定期检查电梯的安全装置,包括限速器、安全钳、紧急制动装置、门锁系统等,确保其正常工作。
3.定期检查电梯的轿厢和井道设施,包括轿厢的门、墙壁、地板等是否破损,井道的安全门、检修门、井道壁、照明等是否完好。
4.定期清理电梯井道,包括清扫井道内的积尘、杂物等,确保井道环境清洁卫生。
5.定期维护电梯乘降系统,包括检查和维护电梯的驱动系统、导轨系统、平衡系统等,确保其运行顺畅。
6.定期进行电梯的保险维修和年检,如检查电梯的负载能力、照明照度、紧急通讯设备等是否符合要求。
二、人员安全管理1.电梯操作员的培训和考证,确保其具备熟练操作电梯的技能和知识,并且能够正确应对突发情况。
2.严格落实乘客的使用规定,禁止超载、携带违禁物品、随意按动按钮等行为。
3.设置明确的乘客行为准则,如禁止乘客在电梯内吃东西、喧哗、吸烟等。
4.定期进行电梯安全知识的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电梯安全意识和知识水平。
三、应急救援管理2.制定明确的应急预案,包括电梯故障、困人等突发情况的处理办法,以及相关人员的职责和行动流程。
3.定期进行应急演练,提高电梯故障和突发情况下的应对能力和协同配合能力。
4.与相关部门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包括消防、医疗等部门,以便在发生紧急情况时能够及时获得支持和援助。
四、消防安全管理1.安装和定期检查防火门、防火墙等消防设施,确保其正常运行。
2.定期进行电梯的防火检查,包括电梯井道、机房等的消防隔墙、消防管道等是否完好。
3.组织定期进行电梯的消防演练,提高乘客和操作员的消防意识和应对能力。
4.定期对电梯进行消防设施的维修和更换,确保其正常使用和有效性。
五、技术研发与创新1.不断引进和应用新技术,如采用智能化控制系统、防爆装置等,提高电梯的安全性能和使用便利性。
2.加强电梯科研和技术创新,开展电梯安全领域的研究和开发,提高电梯的设计和制造水平。
电梯安全使用管理制度(4篇)

电梯安全使用管理制度电梯是现代社会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交通工具,它的安全使用对保障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非常重要。
为了有效管理和规范电梯的使用,制定一套完善的电梯安全使用管理制度是必要的。
本文将从电梯的日常维护保养、使用管理、应急救援等方面来详细阐述电梯安全使用管理制度。
一、电梯的日常维护保养1. 定期保养:电梯设备应每半年进行一次全面检修维护,并进行相应的记录。
检修中应包括电梯设备的机械、电气、电子、安全保护装置等各个方面的检查和维修工作。
2. 日常巡检:电梯管理人员应每天对电梯进行巡视,检查电梯设备的各个方面是否正常运行,发现问题及时报修处理。
3. 维修记录:所有的维修保养活动都应有详细的记录,包括维护人员、维护时间、维护内容等信息,以备查验和追溯。
4. 维修资质:所有从事电梯维修保养的人员必须具有相应的维修资质,并经过培训合格后方可上岗。
二、电梯的使用管理1. 使用规范:电梯的使用应遵守一定的规范,如乘客应排队有序等候,不得大声喧哗和踢击电梯门等。
2. 超载限制:电梯设备都有一定的载重限制,乘客应按照载重限制乘坐,不得超载使用。
电梯管理人员应设置相应的载重限制标识,并定期进行检查。
3. 紧急呼叫:电梯内应设有紧急呼叫装置,乘客在遇到紧急情况时可及时呼叫维修人员或相关部门进行救援。
4. 驾驶员管理:对于有驾驶员的电梯,管理部门应对驾驶员进行培训和考核,确保其具备熟练操作和应急处理的能力。
同时,驾驶员的工作时间应有明确规定。
三、电梯的应急救援1. 紧急按钮:电梯内应设置紧急按钮和报警装置,供乘客在遇到危险时紧急报警和求救。
2. 应急方案:管理部门应制定电梯应急救援方案,并进行定期演练,以确保各种应急情况下的救援能力。
3. 维修队伍:管理部门应建立一支专业的电梯维修队伍,有针对性地进行培训和演练,确保能够及时有效地进行应急救援工作。
4. 故障排除:电梯管理人员应及时处理电梯设备的故障,确保乘客的安全和正常使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电梯的安全管理和使用
【摘要】电梯作为日常交通工具,越来越多的进入到普通人的生活中,而电梯安全事故却时有发生。
本文通过列举典型事故案例,讨论使用单位的日常管理行为和电梯乘客的使用行为与电梯安全的关系以及在电梯安全运行中的重要地位。
【关键词】特种设备电梯事故安全管理正确使用安全运行
电梯的雏形源于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对轱辘的应用。
1852年在德国柏林诞生了第一台升降机。
经历过电动机拖动、蒸汽机拖动的历程后,美国人奥的斯研制出电梯的安全装置,第一台载人电梯于1857年问世。
我国最早的一部电梯出现在上海,是由美国奥的斯公司于1901年安装完成的。
到现在,电梯已经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一种重要交通工具。
电梯经历了一个半世纪的发展,尽管电梯的安全装置已经相当完善,但电梯事故一直时有发生。
2012年,我国共发生电梯事故36起,死亡28人。
而在2013年5月14日到16日三天时间内,就发生电梯事故4起,造成4人死亡。
央视在18日发布消息,称一项调查显示,21.7%的受访者称常遇到电梯故障。
电梯事故的发生,排除电梯设计、制造不良等客观原因后,多数电梯事故实为人祸。
案例1:
2008年6月20日,朝阳区农展南里3号楼的电梯因故障停止运行,某物业公司工人陈杰在未确认电梯轿厢位置情况下,用三角钥匙打开厅门,不慎坠入底坑死亡。
案例2:
2009年5月5日,芙蓉区某大厦发生一起电梯事故,造成一人死亡。
事故当事人系物业管理公司聘用的保安(试用期),不是专职的电梯安全管理人员。
在值班保卫巡查中,擅自私拿电梯三角钥匙开启货梯轿门,不幸坠梯身亡。
案例3:
2008年8月3日,山东省济南市某大厦内4名儿童乘坐电梯,该电梯运行途中发生故障停在第4层与第5层之间,电梯内被困者扒开电梯门,一名11岁女孩自电梯轿厢内跳出至厅门边沿,不慎坠入电梯井道至地下二层,当场死亡。
案例4:
贵州省遵义市一个21岁的女孩,在某大酒店遇电梯故障被困。
通过轿厢内监控看到:女孩先是打手机求助,未接通。
随后女孩开始拍门并连续按内招面板按钮并开始用手扒轿厢。
当女孩第一次把轿厢门扒开,发现面前是一堵墙。
接下来,她开始第二次扒轿厢门,发现脚下有一道电梯门,并把这道门也打开了。
她把头伸出缝隙处看了看,但她并不了解轿厢下那块护脚板下是一个空洞。
女孩迟疑了一会儿,开始第三次扒开轿厢,并熟练地打开了下一层的厅门,钻了出去。
一个鲜活的生命就以这样的方式结束了。
案例5:
1995年9月13日,山东某服装厂,发生了一起恶性电梯死亡事故。
电梯为XPJ型客货电梯,门锁为GS75—11型。
该电梯制造使用时间较长,厅门频繁开闭,锁钩顶部已磨成圆弧状,有效啮合深度只有3mm,厅门很容易扒开。
虽然维修人员已向使用单位提出三次,但均答复为企业效益不好,先用着等以后再说。
9月13日下午5:30车间下班,一班组长高某,下班后晚走一会儿。
在5:40左右,高某从第四层车间出来,发现电梯正要关门,高某离电梯15m左右,便急匆匆地跑过去,此时电梯已启动,高某用手扒开层门迈进去,一步踏空,跌入底坑,当场死亡。
从上面几个典型电梯事故案例可以看出,电梯管理者未经过专业培训取得相应资格,在对电梯进行管理行为的过程中,往往不能预见可能会出现的危险情况。
《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第三章第三十三条明确规定:电梯使用单位,应当设置特种设备安全管理机构或者配备专职的安全管理人员。
而TSG T5001-2009《电梯使用管理与维护保养规则》(以下简称“《规则》”)第二章第六条、第七条明确规定:使用单位至少有一名取得《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证》的安全管理员,并由此人承担电梯钥匙的管理职责。
而普通乘客,对电梯安全特性和故障表现缺乏认识。
他们一旦遇到电梯故障,就会出现恐慌的情绪,第一反应就是尽快离开轿厢而不是静待专业人员救援。
由于他们本身就不具备从故障电梯中独立逃生的技能,对逃生过程可能出现的危险又情况完全处于不了解的状态,因此在这种情况下,极易出现严重安全事故。
对于使用单位,不能将电梯交予电梯维保公司后,就不闻不问。
《规则》中就明确指出:使用单位应当根据本单位实际情况,建立以岗位责任制为核心的电梯使用和运营安全管理制度,并且严格执行。
《规则》中所说的“安全管理制度”就包含:(1)使用单位相关人员的各自的职责;(2)电梯安全操作规程;(3)电梯日常巡查制度;(4)监督维保公司工作质量;(5)定期报检确保设备不超期使用;(6)电梯钥匙使用管理制度;(7)电梯管理人员的培训考核制度;(8)事故应急预案和应急救援演习制度;(9)电梯技术档案管理制度这九大方面。
同时《规则》也指出:使用单位设置的电梯管理人员,需要对电梯运行情况
进行日常巡视,记录电梯日常使用状况;检查电梯内安全注意事项、警示标志、求救信息和使用合格证张贴齐全;发现电梯运行异常的或有事故隐患的,有权停用设备并报告本单位负责人以及通知维保公司人员。
对于电梯乘客,《规则》也明确提出了乘坐电梯的正确方法,总结为以下几点。
要求乘客在使用电梯的时候:(1)要遵守电梯内张贴的安全注意事项和警示标志的要求;(2)不进入非正常状态的电梯(如外呼面板显示有“检修”、“JX”等标志);(3)不采用非安全手段开启电梯门(如前面第3、第4和第5个案例中提到的情况);(4)不拆除和破坏电梯的部件及其附属设置(比如轿厢内的警铃按钮、应急通话按钮,应急灯等);(5)不乘坐超载电梯(电梯的轿厢面积和额定载重量遵循严格的标准,严重拥挤的电梯很可能已经处于超载的临界点,这种情况下不要强行进入,最好搭乘另外的电梯);(6)不要在电梯内打闹和做其他危及电梯正常运行的行为。
早在1941年,美国的海因里希就统计过55万件机械事故,其中死亡1666件,轻伤48334件,其余为未发生伤害事故。
由此得出机械事故中,导致死亡、轻伤、存在不安全行为的比例为1:20:300,国际上把一法则叫做事故法则。
虽然对于不同的领域的不同类型事故,这个比例不一定相同,但这个统计规律说明了一点:在同一项活动中,不安全行为导致的多次意外事故,最终必然导致重大伤害事故的发生。
要防止电梯出现重大事故,就必须减少和消除无伤害事故,要重视电梯运行隐患,否则终会酿成大祸。
电梯是一套复杂的系统,它的组成不仅有机械系统,还有电器系统,每个系统又由数量众多的小部件和电气装置组成,难免会出现各种问题和故障。
但只要使用单位通过规范的日常巡查管理,就能及时发现隐患和故障,通知维保公司及时排除不安全因素,就能避免电梯带病运行而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
使用单位绝对不能对自身日常巡查过程中发现的故障隐患听之任之,对维保公司在在维护保养过程中发现并上报的问题一定要要引起重视,配合维保公司尽快清除隐患和修复故障。
绝对不能像第五个案例中那家服装厂那样因为资金紧张而拖延故障零部件的更换而最终导致重大安全事故的发生。
同时,使用单位也应该对电梯使用者进行必要的宣传,让他们意识到自身的乘坐行为也是电梯安全这个系统工程的正常运行的重要组成部分。
世界上没有绝对安全的事物,任何事物中都包含有不安全因素。
我们只要将安全工作贯穿于整个系统中,就能将危险降低可接受的范围,实现安全状态。
电梯的安全运行正是靠生产厂家、安装单位、使用单位、使用者、维保公司、检验机构共同参与才能得到最终的实现。
使用单位的安全管理行为和乘客的使用行为,是与电梯发生最多接触的环节,只有重视并规范这两个环节,才能从根本上减少电梯安全事故的发生。
进而在维保公司的配合下,进一步减少故障发生率,提高电梯的使用体验。
参考文献:
[1]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
[2]TSG T5001-2009电梯使用管理与维护保养规则.
[3]李克容.安全生产管理知识[M].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