镀铬知识简介及镀铬分类、镀铬层厚度、硬度控制方法
常用镀种简介:镀铬

常用镀种简介:镀铬内容:装饰性镀铬是镀铬的主体,其次是硬铬、微孔铬和黑铬。
为了减少六价铬对环境的污染,除部分工厂使用进口镀铬添加剂以外,多数工厂均使用国产稀土镀铬添加剂,有效地提高了镀铬层的光亮度和覆盖能力,并可在较低的阴极电流密度(5~15A/dm2)和温度(25~35℃)下生产。
既减少了环境污染又降低了生产成本。
为了提高镀铬的电流效率,Atotech在国内推广应用HEEF25工艺在重庆及周边地区市场较大。
值得提出的山西天星科技有限公司最新推出CH镀铬添加剂硬铬工艺,上海永生助剂厂亦推出了3HC-25高效镀铬添加剂。
这些均应是类似HEEF25的第三代镀铬添加剂。
它们的共同特点是:阴极电流效率高达22~27%,不含F,不腐蚀基体;覆盖能力强,HV亦高达1000以上,既可用于镀硬铬亦可用于镀微裂纹铬,配合双层或叁层镍工艺,用于汽车或摩托车减震器的电镀,已开始在机械行业获得应用。
广东达志化工一直在推广AB铬(即一种自调整傻瓜型的镀铬),用户反应尚好。
为了防止铬雾对人体的毒害和对环境的严重污染很多镀铬工厂采用F53、FC-80合F铬雾抑制剂。
武汉德孚化工是一个专门生产含F或半F化合物的F产品公司,也有很多适用于电镀的含F表面活性剂。
为了消除Cr6+的毒害,电镀工作者从工艺改革着手(推广代铬镀层三价铬镀铬),近年来广东许多工厂悄悄兴起三价铬镀铬。
这里不妨用大一点的篇幅介绍给同仁们。
三价铬镀铬工艺铬具有优良的装饰性和功能性。
然而,六价铬危害巨大。
世界卫生组织、欧洲和美国等越来越密切关注六价铬的危害,不断降低六价铬废水的排放标准。
从1997年起,欧洲和北美规定六价铬在空气中的最大含量为0.001mg/m3,电镀废水中六价铬每月日平均含量小于1.71mg/L。
各国研究者也纷纷指出,研究和发展代六价铬电镀的工艺或镀层热在必行。
三价铬电镀作为最重要、最直接有效的代六价铬电镀工艺,无论从工艺性能或环境保护上都比六价铬电镀具有无可比拟的优越性,研究其从装饰性和功能性上取肛六价铬电镀已是刻不容缓。
镀铬厚度_精品文档

镀铬厚度1. 简介镀铬是一种常见的表面处理技术,在工业生产中广泛应用。
镀铬可以提高零件的耐腐蚀性,增加表面硬度,改善表面光洁度等。
镀铬厚度是衡量镀铬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它直接影响到零件的性能和寿命。
本文将介绍镀铬厚度的定义、测量方法以及对零件质量的影响。
2. 镀铬厚度的定义镀铬厚度是指镀铬层在垂直于基材表面的方向上的厚度。
通常用单位微米(μm)来表示。
镀铬厚度越大,表明铬层在基材表面上的厚度越厚。
3. 镀铬厚度的测量方法常用的镀铬厚度测量方法有以下几种:3.1 金相显微镜法金相显微镜法是一种通过显微观察铬层在基材上的厚度来进行测量的方法。
这种方法需要在铬层表面刻蚀出一层薄加工层,然后在金相显微镜下观察铬层的厚度。
3.2 X射线荧光光谱法X射线荧光光谱法(XRF)是通过用X射线照射镀铬层,然后测量其荧光光谱来确定镀层厚度的方法。
XRF技术准确可靠,可以快速测量镀铬层的厚度。
3.3 电子探针法电子探针法是利用高能电子束轰击镀铬层,然后测量产生的特征X射线来确定镀层厚度的方法。
电子探针法可以在微米级别上测量镀铬层的厚度。
4. 镀铬厚度对零件质量的影响镀铬厚度直接影响到零件的性能和寿命。
以下是镀铬厚度对零件质量的影响:4.1 耐腐蚀性镀铬层可以提高零件的耐腐蚀性能,防止零件与外界介质发生化学反应。
镀铬层越厚,零件的耐腐蚀性能越好。
4.2 表面硬度适当的镀铬厚度可以增加零件的表面硬度,提高零件的抗磨损能力和机械强度。
4.3 表面光洁度镀铬层可以改善零件表面的光洁度,使零件表面更加光滑、亮丽。
4.4 尺寸影响过厚或过薄的镀铬层会对零件的尺寸产生影响,可能导致零件的尺寸不合格。
5. 结论镀铬厚度是衡量镀铬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
合理的镀铬厚度可以提高零件的耐腐蚀性、表面硬度和光洁度等性能。
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合适的镀铬厚度对提高零件质量至关重要。
以上就是关于镀铬厚度的介绍,包括定义、测量方法及对零件质量的影响。
了解镀铬厚度的重要性,有助于提高对镀铬质量的认识和控制。
镀铬知识简单了解

铬铬是一种微带蓝色的银白色金属,相对原子质量51.99,密度6.98~7.21g/cm3,熔点为1875~1920℃,标准电极电位为尤什/c,-0.74V,老”/c,”-0.41V和P甚e+/Cr抖-1.33V,金属铬在空气中极易钝化,表面形成一层极薄的钝化膜,从而显示出贵金属的性质。
镀铬层具有很高的硬度,根据镀液成分和工艺条件不同,其硬度可在很大范围400~1200HV内变化。
镀铬层有较好的耐热性,在500℃以下加热,其光泽性、硬度均无明显变化,温度大于500℃开始氧化变色,大于700℃硬度开始降低。
镀铬层的摩擦系数小,特别是干摩擦系数,在所有的金属中是最低的。
所以镀铬层具有很好的耐磨性。
普通镀铬液以硫酸根作为催化剂的镀铬溶液。
镀液中仅含有铬酐和硫酸,成分简单,使用方便,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镀铬液。
铬酐和硫酸的比例一般控制在Cr03:H2SO4=100:1,铬酐的浓度在150~450g/L之间变化。
根据铬酐浓度的不同,可分为高浓度(350~500g/L)、中浓度(150~250g/L)和低浓度(50~150g/L)镀铬液。
习惯上把Cr03250g/L和H2SO42.5g/L的中等浓度镀铬液称为“标准镀铬液”,又称为“万能镀铬液”,用于装饰及功能性多种镀铬。
低浓度的镀铬液电流效率高,铬层的硬度也高,但覆盖能力较差,主要用于功能性电镀,如镀硬铬、耐磨铬等;高浓度镀液稳定,导电性好,电解时只需较低的电压,覆盖能力较稀溶液好,但电流效率较低,主要用于装饰性镀铬及复杂件镀铬。
镀铬工艺主要特点:①镀铬液的主要成分不是金属铬盐,而是铬的含氧酸——铬酸,属于强酸性镀液。
电镀过程中,阴极过程复杂,阴极电流大部分消耗在析氢及六价铬还原为三价铬两个副反应上,故镀铬的阴极电流效率很低(10%~l8%)。
而且有三个异常现象:电流效率随铬酐浓度的升高而下降l随温度的升高而下降;随电流密度的增加而升高。
②在镀铬液中,必须添加一定量的阴离子,如SO42-、SiF62一、F一等,才能实现金属铬的正常沉积。
镀铬基础知识

镀铬基础知识<i>镀铬基础知识</i>镀铬基础知识铬是一种微带天蓝色的银白色金属。
电极电位虽然很负,但它有很强的钝化性能,在大气中很快钝化,显示出具有贵金属的性质,所以钢铁零件镀铬层是阴极镀层。
铬层在大气中很稳定,能长期保持其光泽,在碱、硝酸、硫化物、碳酸盐以及有机酸等腐蚀介质中非常稳定,但可溶于盐酸等氢卤酸和热的浓硫酸中铬是一种微带天蓝色的银白色金属。
电极电位虽然很负,但它有很强的钝化性能,在大气中很快钝化,显示出具有贵金属的性质,所以钢铁零件镀铬层是阴极镀层。
铬层在大气中很稳定,能长期保持其光泽,在碱、硝酸、硫化物、碳酸盐以及有机酸等腐蚀介质中非常稳定,但可溶于盐酸等氢卤酸和热的浓硫酸中。
铬层硬度高(HV800~110kg/mm2),耐磨性好,反光能力强,有较好的耐热性。
在500℃以下光泽和硬度均无明显变化;温度大于500℃开始氧化变色;大于700℃时才开始变软。
由于镀铬层的优良性能,广泛用作防护―装饰性镀层体系的外表层和机能镀层。
传统的镀铬工艺,其电镀液以铬酸为基础,以硫酸作催化剂,两者的比例为100:1。
工艺的优点为:镀液稳定,易于操作;无论镀光亮铬还是镀硬铬,镀层质量都比较高,具有光亮、耐磨、稳定等优点,所以一直得到广泛的应用。
其缺点为:(1)阴极电流效率非常低,一般只有8%~16%,这样,镀速相当慢,消耗的能量也相当大;(2)铬酸浓度高,含铬废水和废气污染大,材料浪费严重;(3)镀液温度较高,能量浪费大;(4)镀液的分散和覆盖能力差,形状复杂的零件必须采用象形阳极、防护阴极和辅助阳极才能得到厚度均匀的镀层。
因此,国内外电镀界一直致力于改革高铬传统镀铬工艺,为降低铬酸浓度,减少其危害,提高镀铬效率进行着广泛的研究和探索。
现已获得一定的成果。
改善传统镀铬工艺一般都采用在铬酸镀液中加添加剂的办法。
这些添加剂可分为四类:(1)无机阴离子添加剂(如、F-、、、、、、等);(2)有机阴离子添加剂(如羧酸、磺酸等);(3)稀土阳离子添加剂(如La3+、、Ce3+、Nd3+、Pr3+、Sm3+等);(4)非稀土阳离子添加剂(如Sr2+、Mg2+等)。
电镀镀铬资料

表面处理镀铬电镀的效果:电镀的质量以其耐腐蚀能力为主要衡量标准,其次是外观。
耐腐蚀能力即是模仿产品工作环境,设置为试验条件,对其加以腐蚀试验。
电镀产品的质量从以下方面加以控制:外观:制品表面不允许有局部无镀层、烧焦、粗糙、灰暗、起皮、结皮状况和明显条纹,不允许有针孔麻点、黑色镀渣、钝化膜疏松、龟裂、脱落和严重的钝化痕迹。
镀层特点:装饰性:在经过抛光处理的制品表面镀铬,可以得到略带兰色的银白色,且具有镜面光泽的镀层,非常悦目。
只要温度不超过500℃,铬镀层能长期保持其光泽的外观。
防护性:铬是负电性金属,具有强烈的钝化能力,在很多环境中表面能生成稳定而致密的钝化膜。
对潮湿大气,以及许多化学介质有良好的耐蚀性。
由于铬易钝化,电位强烈正移,钢铁上的铬镀层为阴极性镀层。
另外,铬镀层较薄时易形成微孔和微裂纹,需要厚度超过20微米才能对基体钢起到机械保护作用。
为了提高防护性能,铬镀层常用作防护——装饰镀层体系的面层。
耐磨性:铬镀层硬度高,调整工艺可以得到硬度很高的硬铬镀层,其硬度超过淬火钢。
同时铬镀层摩擦系数低,因此铬镀层常用于提高工件的耐磨性能。
耐热性:温度超过500℃,铬镀层才开始氧化变色,超过700℃才开始变软。
由于铬镀层的线膨胀系数(6.7~8.4×10-6)比碳钢、铜、镍的线膨胀系数(分别为1~2.5×10-5,1.67×10-5,1.33×10-5)小,故铬镀层受温度影响时易产生裂纹。
常用镀铬:装饰铬(光亮铬):防护——装饰镀层体系的面层,铬层的厚度一般在0.5微米左右。
硬铬:用于提高工件(如磨具、轴、量规等)表面硬度和耐磨性,以延长使用寿命。
也可用于修复工件尺寸。
松孔铬:使硬铬层含有一定宽度和深度的沟纹,具有保持润滑油的特性,耐磨镀层,用于承受较高压力的滑动摩擦工件,如活塞、汽缸套等。
乳白铬:光泽性差,镀层较软;韧性好,孔隙率低,硬度较大,防护性能好,用于要求耐蚀性和耐磨性的部件,如量具、枪炮内膛。
镀铬详细资料大全

镀铬详细资料大全铬是一种微带蓝色的银白色金属,金属铬在空气中极易钝化,表面形成一层极薄的钝化膜,从而显示出贵金属的性质。
镀铬层具有很高的硬度,根据镀液成分和工艺条件不同,其硬度可在很大范围400~1200HV内变化。
镀铬层有较好的耐热性,在500℃以下加热,其光泽性、硬度均无明显变化,温度大于500℃开始氧化变色,大于700℃硬度开始降低。
镀铬层的摩擦系数小,特别是干摩擦系数,在所有的金属中是最低的。
所以镀铬层具有很好的耐磨性。
镀铬层具有良好的化学稳定性,在碱、硫化物、硝酸和大多数有机酸中均不发生作用,但能溶于氢氯酸(如盐酸)和热的硫酸中。
在可见光范围内,铬的反射能力约为65%,介于银(88%)和镍(55%)之间,且因铬不变色,使用时能长久保持其反射能力而优于银和镍。
基本介绍•中文名:镀铬•外文名:Chrome plated•硬度:400~1200HV内•特点:较好的耐热性分类,主要特点,类型及用途,成分,工艺条件,镀铬注意事项,镀铬工艺,影响镀铬后表面粗糙度的因素,工艺过程特点,新发展,分类由于镀铬层具有优良的性能,广泛用作防护一装饰性镀层体系的外表层和功能镀层,在电镀工业中一直占重要的地位。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人们对环境保护的日趋重视,在传统镀铬的基础上相继发展了微裂纹和微孔铬、黑铬、松孔铬、低浓度镀铬、高效率镀硬铬、三价铬镀铬、稀土镀铬等新工艺,使镀铬层的套用范围进一步扩大。
根据镀铬液的组成和性能不同,可将镀铬液分为如下几类。
①普通镀铬液以硫酸根作为催化剂的镀铬溶液。
镀液中仅含有铬酐和硫酸,成分简单,使用方便,是目前套用最为广泛的镀铬液。
铬酐和硫酸的比例一般控制在100:1,铬酐的浓度在150~450g/L之间变化。
根据铬酐浓度的不同,可分为高浓度(350~500g/L)、中浓度(150~250g/L)和低浓度(50~150g/L)镀铬液。
低浓度的镀铬液电流效率高,铬层的硬度也高,但覆蓋能力较差,主要用于功能性电镀,如镀硬铬、耐磨铬等;高浓度镀液稳定,导电性好,电解时只需较低的电压,覆蓋能力较稀溶液好,但电流效率较低,主要用于装饰性镀铬及复杂件镀铬。
镀铬知识简介及镀铬分类、镀铬层厚度、硬度控制方法

镀铬知识简介及镀铬分类、镀铬层厚度、硬度控制方法一镀铬简介镀铬属于发展较晚的工艺,早在1854年就有人从三价格槽液中镀得金属铬,1856年又发明从三价格槽液中镀铬的工艺,但是直到本世纪20年代,镀铬工艺才在国外得到广泛应用。
镀铬工艺传到我国比较晚,有关镀铬知识的介绍和应用的记载大都是在30年代初期。
我国对金属铬元素的介绍和命名直到19世纪60年代才开始进行。
二镀铬的一般特性(一)镀铬特点1.镀铬用含氧酸做主盐,铬和氧亲和力强,电析困难,电流效率低;2.铬为变价金属,又有含氧酸根,故阴极还原过程很复杂;3.镀铬虽然极化值很大,但极化度很小,故镀液的分散能力和覆盖能力很差,往往要采用辅助阳极和保护阴极;4.镀铬需用大电流密度,而电流效率很低,大量析出氢气,导致镀液欧姆电压降大,故镀铬的电压要比较高;5.镀铬不能用铬阳极,通常采用纯铅、铅锡合金、铅锑合金等不溶性阳极。
(二)镀铬过程的特异现象镀铬与其它金属电沉积相比,有如下特异现象:(1)随主盐铬酐浓度升高而电流效率下降;(2)随电流密度升高而电流效率提高;(3)随镀液温度提高而电流效率降低;(4)随镀液搅拌加强而电流效率降低,甚至不能镀铬。
上述特异现象均与镀铬阴极还原的特殊性有关。
三镀铬层的种类和标记(一)防护—装饰性镀铬防护—装饰性镀铬,俗称装饰铬。
它具有防腐蚀和外观装饰的双重作用。
为达此目的在锌基或钢铁基体上必须先镀足够厚度的中间层,然后在光亮的中间镀层上镀以~μm的薄层铬。
例如钢基上镀铜、镍层再镀铬、低锡青铜上镀铬、多层镍上镀铬、镍铁合金镀层上镀铬等等。
在现代电镀中,在多层镍上镀取微孔或微裂纹铬是降低镀层总厚度,又可获得高耐蚀性的防护—装饰体系,是电镀工艺发展的方向。
在黄铜上喷砂处理或在缎面镍上镀铬,可获得无光的缎面铬,是用作消光的防护—装饰镀铬。
装饰性镀铬是镀铬工艺中应用最多的。
装饰镀铬的特点是:(1)要求镀层光亮;(2)镀液的覆盖能力要好,零件的主要表面上应覆盖上铬;(3)镀层厚度薄,通常在~μm之间,国内多用μm。
镀铬知识简介及镀铬分类、镀铬层厚度、硬度控制方法

镀铬知识简介及镀铬分类、镀铬层厚度、硬度控制方法-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镀铬知识简介及镀铬分类、镀铬层厚度、硬度控制方法一镀铬简介镀铬属于发展较晚的工艺,早在1854年就有人从三价格槽液中镀得金属铬,1856年又发明从三价格槽液中镀铬的工艺,但是直到本世纪20年代,镀铬工艺才在国外得到广泛应用。
镀铬工艺传到我国比较晚,有关镀铬知识的介绍和应用的记载大都是在30年代初期。
我国对金属铬元素的介绍和命名直到19世纪60年代才开始进行。
二镀铬的一般特性(一)镀铬特点1.镀铬用含氧酸做主盐,铬和氧亲和力强,电析困难,电流效率低;2.铬为变价金属,又有含氧酸根,故阴极还原过程很复杂;3.镀铬虽然极化值很大,但极化度很小,故镀液的分散能力和覆盖能力很差,往往要采用辅助阳极和保护阴极;4.镀铬需用大电流密度,而电流效率很低,大量析出氢气,导致镀液欧姆电压降大,故镀铬的电压要比较高;5.镀铬不能用铬阳极,通常采用纯铅、铅锡合金、铅锑合金等不溶性阳极。
(二)镀铬过程的特异现象镀铬与其它金属电沉积相比,有如下特异现象:(1)随主盐铬酐浓度升高而电流效率下降;(2)随电流密度升高而电流效率提高;(3)随镀液温度提高而电流效率降低;(4)随镀液搅拌加强而电流效率降低,甚至不能镀铬。
上述特异现象均与镀铬阴极还原的特殊性有关。
三镀铬层的种类和标记(一)防护—装饰性镀铬防护—装饰性镀铬,俗称装饰铬。
它具有防腐蚀和外观装饰的双重作用。
为达此目的在锌基或钢铁基体上必须先镀足够厚度的中间层,然后在光亮的中间镀层上镀以~μm的薄层铬。
例如钢基上镀铜、镍层再镀铬、低锡青铜上镀铬、多层镍上镀铬、镍铁合金镀层上镀铬等等。
在现代电镀中,在多层镍上镀取微孔或微裂纹铬是降低镀层总厚度,又可获得高耐蚀性的防护—装饰体系,是电镀工艺发展的方向。
在黄铜上喷砂处理或在缎面镍上镀铬,可获得无光的缎面铬,是用作消光的防护—装饰镀铬。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镀铬知识简介及镀铬分类、镀铬层厚度、硬度控制方法一镀铬简介镀铬属于发展较晚的工艺,早在1854年就有人从三价格槽液中镀得金属铬,1856年又发明从三价格槽液中镀铬的工艺,但是直到本世纪20年代,镀铬工艺才在国外得到广泛应用。
镀铬工艺传到我国比较晚,有关镀铬知识的介绍和应用的记载大都是在30年代初期。
我国对金属铬元素的介绍和命名直到19世纪60年代才开始进行。
二镀铬的一般特性(一)镀铬特点1.镀铬用含氧酸做主盐,铬和氧亲和力强,电析困难,电流效率低;2.铬为变价金属,又有含氧酸根,故阴极还原过程很复杂;3.镀铬虽然极化值很大,但极化度很小,故镀液的分散能力和覆盖能力很差,往往要采用辅助阳极和保护阴极;4.镀铬需用大电流密度,而电流效率很低,大量析出氢气,导致镀液欧姆电压降大,故镀铬的电压要比较高;5.镀铬不能用铬阳极,通常采用纯铅、铅锡合金、铅锑合金等不溶性阳极。
(二)镀铬过程的特异现象镀铬与其它金属电沉积相比,有如下特异现象:(1)随主盐铬酐浓度升高而电流效率下降;(2)随电流密度升高而电流效率提高;(3)随镀液温度提高而电流效率降低;(4)随镀液搅拌加强而电流效率降低,甚至不能镀铬。
上述特异现象均与镀铬阴极还原的特殊性有关。
三镀铬层的种类和标记(一)防护—装饰性镀铬防护—装饰性镀铬,俗称装饰铬。
它具有防腐蚀和外观装饰的双重作用。
为达此目的在锌基或钢铁基体上必须先镀足够厚度的中间层,然后在光亮的中间镀层上镀以0.25~0.5μm 的薄层铬。
例如钢基上镀铜、镍层再镀铬、低锡青铜上镀铬、多层镍上镀铬、镍铁合金镀层上镀铬等等。
在现代电镀中,在多层镍上镀取微孔或微裂纹铬是降低镀层总厚度,又可获得高耐蚀性的防护—装饰体系,是电镀工艺发展的方向。
在黄铜上喷砂处理或在缎面镍上镀铬,可获得无光的缎面铬,是用作消光的防护—装饰镀铬。
装饰性镀铬是镀铬工艺中应用最多的。
装饰镀铬的特点是:(1)要求镀层光亮;(2)镀液的覆盖能力要好,零件的主要表面上应覆盖上铬;(3)镀层厚度薄,通常在0.25~0.5μm之间,国内多用0.3μm。
为此装饰镀铬常用300~400g/L的高浓度,近些年来加入稀土等添加剂,浓度可降至150~200g/L,覆盖能力、电流效率明显提高,是研究开发和工业生产应用的发展方向。
防护—装饰镀铬广泛用于汽车、自行车、日用五金制品、家用电器、仪器仪表、机械、船舶舱内的外露零件等。
经抛光的铬层有很高的反射系数,可作反光镜。
(二)乳白铬镀层在较高温度(65~75℃)和较低电流密度下(20±5A/dm2)获得的乳白色的无光泽的铬称为乳白铬。
镀层韧性好,硬度较低,孔隙少,裂纹少,色泽柔和,消光性能好,常用于量具、分度盘、仪器面板等镀铬。
在乳白铬上加镀光亮耐磨铬,称为双层镀铬。
在飞机、船舶零件以及枪炮内腔上得到广泛应用。
(三)松孔镀铬通常在镀硬铬之后,用化学或电化学方法将铬层的粗裂纹进一步扩宽加深,以便吸藏更多的润滑油脂,提高其耐磨性,这就叫松孔铬。
松孔镀铬层应用于受重压的滑动摩擦件及耐热、抗蚀、耐磨零件,如内燃机汽缸内腔、活塞环等。
(四)黑铬在不含硫酸根而含有催化剂的镀铬中,可镀取纯黑色的铬层,以氧化铬为主成分,故耐蚀性和消光性能优良,应用于航空、光学仪器、太阳能吸收板及日用品之防护—装饰。
四镀铬液的种类和特性(一)普通镀铬溶液这是应用量大、面广的一种镀液,基本组分是铬酐和硫酸,按铬酐浓度可分为低、中、高浓度三种。
低浓度通常系指铬酐含量为120g/L以下的镀液。
具有减少污染、降低成本、电流效率比较高(18%~20%)、镀层光亮度好、光亮电流密度范围宽等优点。
缺点是需槽电压较高,镀液覆盖能力较差,适合于零件形状较简单的场合。
中浓度通常系指铬酐含量为180~250g/L的镀液。
铬酐250g/L,硫酸根2.5g/L的镀液称为标准镀铬液,多用于镀硬铬。
在这类镀液中加入镀铬添加剂,特别是混合稀土金属盐添加剂,镀液性能则有很大改善:①可将铬酐浓度降低到150~180g/L以内,镀液的覆盖能力明显提高,超过高浓度液;②可降低析铬的临界电流密度值,可采用较低电流密度(如8~10A/dm2),而电流效率却能达到20%以上,槽电压低于10V,故有明显的节电效果;③可实现常温电镀,在15~50℃之间均可施镀,有利于节约能源,提高工效。
综合经济和环境效益好。
这是现代电镀铬工艺的发展方向。
高浓度系指铬酐浓度为300~400g/L的镀液。
具有较高分散能力和覆盖能力,主要用于装饰性镀铬。
这种镀液带出损失多、对环境污染较严重。
电流效率低(8%~13%)。
随着稀土等镀铬添加剂的开发和应用,这类镀液已逐渐缩减。
五镀铬的优缺点镀硬铬是比较好的一种增加表面硬度的方法,但是它的优缺点很多,所以好多情况下都没采用。
(一)镀铬的优点优点一:表面光洁度好,优点二:不会生锈,一点锈斑都不会有;优点三:镀的过程中原零件变形小;优点四;如果零件尺寸不到位,可以通过加几丝铬来达到尺寸(如12楼所说的修补,当然了,这是优点,也是个缺点,所以要镀铬的零件都要放余量了);优点五;表面比较美观等。
(二)镀铬的缺点缺点一:价格高,不光镀的费用高,而且镀后还要再加工;缺点二:不适合表面比较复杂的零件;缺点三:厚度太薄,一般只有0。
05-0。
15mm左右;缺点四:对零件表面的光洁度要求比较高等。
六影响镀铬硬度的因素1. 铬酐浓度和硬度的关系在其它工艺条件相同的时候,铬酐浓度低时硬度高。
但浓度低,镀液变化快,不稳定。
2. 硫酸含量和硬度的关系在正常的镀铬工艺规范中。
铬酐与硫酸的比值应该保持在100:1。
在其它浓度不变时,提高硫酸含量,铬层的硬度也相应增高。
但在二者比值为100:1.4,再提高硫酸含量硬度值又会下降。
3. 电流密度和硬度的关系在正常温度下,铬层硬度随着电流密度的增加而提高。
当电流密度达到一定极限时硬度趋向稳定。
4. 镀铬液稳定和硬度的关系在较高温度(65~75℃)下,由稀溶液镀出的铬层比由浓镀液镀出的铬层硬度高15~20%;在较低温度(35~45℃)下,由稀溶液镀出的铬层比由浓镀液镀出的铬层硬度没有多大差别。
5. 镀铬层厚度与硬度的关系一般硬铬镀层硬度是随厚度提高而提高的,硬度的最高值在0.2㎜左右。
以后,即使在提高厚度,硬度也不会再增加。
6. 铬镀层随着受热温度的提高,硬度显著下降。
镀铬知识介绍一铬的性质(1) 色泽: 银白色,略带蓝色(2) 原子量: 52(3) 比重: 7.14(4) 熔点: 1800~1900℃(5) 硬度: 800~12OOHV(6) 线膨胀系数6.7~8.4×10^-6(7) 电化当量:0.324g/AH(8) 标准电位: 为-0.71V(9) 在潮湿大气中很安定,能长久保持颜色(10)在碱、硝酸、硫化物、碳酸盐及有机酸和大多数气体中很稳定(11)易溶于盐酸及热浓硫酸(13)苛性钠溶液中铬阳极易溶解(14)铬镀层耐热性佳(15)铬镀层优点为硬度高、耐磨性好、光反射性强(16)铬镀层缺点为太硬易脆、易脱落(17)铬的电位比铁负,钢铁镀铬是属于阳极性保护镀层,而铬本身于大气中易形成极薄的钝态膜,所以耐腐蚀(18)铬镀层具多孔性,所以对钢铁腐蚀性不很理想,所以一般先镀铜,再镀镍最后再镀一层铬才能达到防腐蚀及装饰的目的(19)铬镀层广泛应用在提高零件的耐腐蚀性、耐磨性、尺寸修补、反射光,及装饰等用途.二铬电镀的种类1.防腐装饰性镀铬a)普通镀铬b)复合镀铬c)快速自动调节镀铬d)微裂纹铬和微孔铬2.镀硬铬3.镀乳白铬4.松孔镀铬5.镀黑铬6.滚桶镀铬7.无裂铬电镀三镀铬的特性(1)须严格控制液温、电流密度、极距等操作条件(2)均一性差,对复杂形状镀件需适当处理(3)电流效率很低,须较大电流密度(4)阳极采用不溶解性阳极,铬酸须通过铬酐补充(5)电镀过程中不许中断(6)形状不同镀件不宜同槽处理,须用不同的挂具(7)镀件预热与液温一致,附着性才会好(8)镀件要彻底活化,有时要带电入槽,附着性才良好(9)需用冲击电流(大于正常50-100% ) 在开始电镀较复杂形状镀件,约2-3分钟而后慢慢降至正常电流密度范围内。
四镀铬的影响因素(l) CrO3浓度与导电性关系:在铬酐小于450g/l的情况下,铬酐浓度越高,导电性越好(2) 温度与导电性的关系:温度高,导电性好(3) CrO3浓度与电流效率的关系:铬酐浓度高,则电流效率下降(4) 硫酸浓度的影响:浓度低时,低电流密度下电流效率高,反的电流效率低(5) 三价铬的影响1. 三价铬很少时,沉积速率减慢2. 三价铬很高时,镀层变暗3. 三价铬增加,则导电度降低,需较大电压4. 三价铬愈多,光泽范围愈小(6) 电流密度及温度的影响1. 镀液温度升高,电流效率降低2. 电流密度愈高,电流效率愈高3. 高电流密度,低温则镀层灰暗,硬度高脆性大,结晶粗大4. 高温而低电流密度,镀层硬度小,呈乳白色,延性好,无网状裂纹,结晶细致,适合装饰性的镀件5. 中等温度及中等电流密度,镀层硬度高,有密集的网状裂纹,光亮硬质铬镀层。
(7)杂质的影响1. 铁杂质,电解液不稳定,光泽镀层范围缩小,导电性变差,电压须增高,去除铁杂质比三价铬还困难,要尽量防止铁污染,不要超过10g/l2. 铜、锌杂质,含量低时,对镀层影向不大,铜最好不要大于3g/l3. 硝酸,是镀铬最有害的杂质,镀液须严禁带入硝酸污染(8) 阳极及电流分布的影响1. 阳极较大,电流分布较不均匀使镀层厚度不均勺2. 阳极面积大,三价铬形成较多。
3.复杂镀件,阳极宜用象形电极或辅助电极,使电流分布均匀。
4.阳极的铅易氧化,形成黑色的氧化铅及黄色的铬酸铅。
黄色的铬酸铅导电性不良5.电流因尖端及边缘效应,造成镀层厚度不均,可采用绝缘物遮盖尖端或边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