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新高考模拟考历史试卷+答案
备战2024年高考历史模拟卷(山东专用)01(山东专用)(全解全析)

【赢在高考·黄金8卷】备战2024年高考历史模拟卷()黄金卷01(考试时间:90分钟试卷满分:100分)第I卷(选择题)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要求的。
1.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而产生的诸多问题不能有效解决便容易发生社会的动荡,下列选项中,能够用来证明当时社会秩序已出现动荡的是()A.商朝甲骨卜辞记载有关国政、狩猎、祭祀等大事B.西周青铜铭文中有关封侯以赏赐个人功勋的记录C.二里头文化遗址发掘的墓葬中发现了大量随葬品D.竹简中将周王参加诸侯会盟称作天子狩猎的记录【答案】D【详解】结合所学可知,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崛起,周王权力下移到诸侯。
诸侯会盟时为提高的自己的威望,往往邀请周天子参加。
“天子巡狩”本是周王巡视诸侯,竹简中将周王参加诸侯会盟称作天子狩猎,说明试图维护礼乐秩序,维护周天子权威,实质上则反映周天子权威下降,诸侯争霸,社会动荡。
正确答案选D。
A项甲骨文记载商朝的统治情况,没有动荡。
B项周王有权分封、赏赐有功勋的部下,接受赏赐的封侯要服从周王的统治,不符合题意。
C项墓葬中有大量的随葬品,说明生产力发展,出现了剩余产品,私有制产生体现不出社会秩序的动荡。
排除C。
故选D项。
2. 如表为汉高祖到武帝初期中央和地方高级官僚中军功集团所占比例表(单位:%)。
可知,在此期间()A. 军功制被察举制所取代B. 统治者治国理念发生转变C. 中央集权得到持续加强D. 社会阶层流动性有所降低【答案】C【详解】从材料数据可知,汉高祖到武帝初期高级官僚中军功集团的比重呈现下降趋势,“骄兵悍将”对中央集权的威胁程度不断降低,中央集权得到持续加强,C项正确;材料无法得出察举制取代军功制的结论,排除A项;文景时期治国理念上依然是“黄老之术”,并未转变,而军功集团比例却下降了,说明治国理念与军功集团比例无必然联系,排除B项;材料体现社会阶层流动性有所加强,排除D项。
2024年高考第三次模拟考试历史(广东卷)(全解全析)

2024年高考第三次模拟考试(广东卷)历史·全解全析(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
)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史料是研究历史的重要依据。
下表选项中,史料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A.①B.②C.③D.④【答案】A【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
根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
根据材料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中国)。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家猪的祖先是野猪,贾湖遗址出土的猪骸骨,出现了下颌齿列扭曲不齐的现象,说明贾湖遗址的家猪被驯养的时间还不是那么长、在驯养中不需要再掘地拱食和攻击其他野兽,所以其头部逐渐变小,牙槽缩短,但牙齿没那么快缩小,以至于牙槽无法容纳全部牙齿,整体崩出,因而出现乱齿,A项正确;河姆渡遗址出土的稻谷和稻茎叶,只能推测出河姆渡人已经种植了水稻,不能得出是否是世界最早,排除B项;精耕细作开始于春秋战国时期,排除C项;玉米在明朝传入中国,排除D项。
故选A项。
2.云梦秦简《厩苑律》中规定:每年对各县的官用牛考核一次,有十头以上,一年间死了三分之一,不满十头的一年间死了三头,主管牛的吏、饲牛的徒、令、丞都有罪。
《秦律杂抄》也规定:十头成年母牛要生六头小牛,十头母羊要生四头小羊,否则饲养者要受到“费一盾”的惩罚。
这些规定()A.反映了以法治国的统治模式B.佐证了重农抑商统治政策C.适应了小农经济发展的需要D.体现了基层治理的规范性【答案】C【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
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推断题。
2020届全国新课标高考历史复习仿真模拟试卷(二)(解析版)

2020届全国新课标高考历史复习仿真模拟试卷(二)(解析版)(共100分,用时60分钟)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24.(2019·西宁检测)《左传》记述:“天子建国,诸侯立家,卿置侧室,大夫有贰宗,士有隶子弟。
”有学者认为:“政治与血缘的结合看似牢不可破,其实不然。
既然周天子授土授民给诸侯叫做‘建国’,诸侯授土授民给卿大夫叫做‘立家’,因此对于士、庶民而言,就有‘国’与‘家’的对立,他们把自己的宗族称为‘家’,只知效于‘家’,而不知效忠于‘国’。
”该学者认为()A.西周的分封制与宗法制互为表里B.宗法制与分封制蕴含着家国对立的隐患C.宗法制是维系分封制的基础D.士与庶民是宗法制下的最底层答案:B解析:材料反映的是宗法分封制下“国”与“家”的矛盾,未反映分封制与宗法制的关系,A 项错误,B项正确;材料未体现宗法制是维系分封制的基础,C项错误;士是宗法制下的最底层,D项错误。
25.(2018·湖南长沙一中高三月考三)汉末灵帝熹平四年,汉政府曾将儒家经典刻石立于洛阳太学,即“熹平石经”。
其字体全是工整的隶书。
曹魏时,又增加了《尚书》《春秋》二经的“古文”本刻石,世人称为“正始石经”或“三体石经”。
由此可见,自东汉以后() A.儒学开始确立正统地位B.古文经的影响力扩大C.官方意识形态发生突变D.儒家分化出不同流派答案:B解析:西汉武帝时儒学即已确立正统地位,A项错误;由材料可知,汉末时“熹平石经”为隶书刻本,即为今文经,而增加的《尚书》《春秋》为古文字刻本,即为古文经,而将“熹平石经”与《尚书》《春秋》二经合称为“正始石经”或“三体石经”说明东汉以后古文经的影响力扩大,B项正确;不论古文经还是今文经均属于儒家思想,因而官方意识形态并未发生突变,C项错误;古文经与今文经在西汉时即已产生,因而并非东汉以后儒家分化,D项错误。
26.下表为唐宋两朝节妇烈女对照表A.隋唐时期经济繁荣与社会风气的开放B.隋唐统治者受儒家伦理纲常熏陶尚浅C.宋代女性伦理植根于商品经济的发展D.儒学信仰的重建强化了社会伦理观念答案:D解析:从表中可知,两宋时期节妇数、烈女数呈上升趋势,联系所学知识可知,造成材料现象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宋明理学用三纲五常维系专制統治,压抑、扼杀人们的自然诉求,表明儒学信仰的重建强化了社会伦理观念,答案为D项。
2020届高考历史模拟试卷以及答案(全国1卷)

2020届届届届届届届届届届届届1届届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2小题,共36.0分)1.古代儒家思想认为统治者从规范外部行为和调控内心情绪出发,通过礼的规范,政的划一,刑的强制,再配以乐的感染,便能统一民心,成就王道。
据此可知礼乐制()A. 直接为统治者而服务B. 明确等级森严的尊卑秩序C. 通过道德教化以巩固统治D. 具有法律条文的效力2.有学者认为,从秦汉起,中国官僚体制的核心问题,一是官僚的选拔问题,二是官僚体系内部的权力制衡。
隋唐解决“官僚体系内部的权力制衡”问题的独创性举措()A. 提高了决策的周密程度B. 丰富了官吏选拔的手段C. 打破了世家的特权垄断D. 推动丞相制度走向解体3.北魏大臣李安世上奏《均田疏》中说:丈量土地,将城邑附近的肥沃土地与乡村的荒地重新划分,使土地不荒废,人群中没有无业的流民。
后均田令在此基础上实施,据此可知均田制()A. 重新建立封建土地依附关系B. 促使流民问题得以解决C. 重新优化配置土地和人口D. 解决了土地兼并的现象4.乾隆《吴江县志》载明末周灿诗:“水乡成一市,罗绮走中原。
尚利民风薄,多金商贾尊。
人家勤织作,机杼彻黄昏。
”诗中“人家”“机杼彻黄昏”是因为()A. 水上集市不受时空限制B. 家庭纺织工勤奋“走中原”C. 重农抑商政策发生变化D. 尊富崇利意识蔚然成风尚5.19世纪60年代以后,洋布的进口量逐年增长。
甲午战争前夕全国棉布消费总量占比;洋布占13.5%,加上国产机制布亦不过只占14.15%;而农村土布则占8235%,其中自给布占42.04%,商品布占40.31%.这表明()A. 家庭纺织业逐步实现商品化B. 自然经济具有顽强的抵抗性C. 民族资本主义获得初步发展D. 土布具有质量和价格的优势6.我国近代著名的烟草企业“红金龙”香烟盒上写着:“今有烟二种,一为国货,其一则否。
君购国货可为国家挽回少许利权,否则为国家增漏苊矣。
”由此可以看出()①争尝异味乃人之普遍心理②反映了民族资本家爱国精神③为追求利润而不惜欺骗国人④有利于抵制外来经济的侵略A. ①②B. ②④C. ②③D. ①③7.1941年12月11日,国民党《中央日报》发表社论《太平洋战局的战略》,指出“对轴心整个的战略,自应取长期的持久战,以求逐渐消耗敌力,而对于再衰而竭的日寇,则应取速战速决的战略,先击破其最弱的一环使东西纳粹不能呼应”。
2023年高考历史模拟试卷(附答案)

2023年高考历史模拟试卷(附答案)一、选择题1. 以下哪个事件标志着鸦片战争的爆发?A. 天津条约的签订B. 烟台被英法侵占C. 林则徐禁烟令的发布D. 广州集会的召开答案:B2. 晚清改革派的倡导者是:A. 曾国藩B. 张之洞C. 翁同龢D. 石达开答案:C3. 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侵华日军所实施的“三光”政策指的是:A. 烧光、杀光、抢光B. 石油、煤矿、铁矿C. 三个国民党政府D. 三个东北军答案:A二、简答题4. 请简要描述1917年俄国爆发的二月革命的原因和影响。
答案:二月革命爆发的原因主要是俄国社会政治经济矛盾的激化,封建主义制度的腐败、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负面影响以及工人、士兵、农民等群众的不满情绪渐增。
其影响是推翻了沙皇专制制度,建立了俄国历史上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政权,为后来苏联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5. 描述一下孙中山的“三民主义”的主要内容和目标。
答案:孙中山的“三民主义”主要包括:民族独立、民主政治和民生幸福。
其目标是推翻清朝封建专制统治,恢复中华民族的独立和尊严,建立一个民主政治体制,实现人民的自由、平等和权力分立,以及改善民生,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三、论述题6. 请论述近代中国的社会主义革命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答案:近代中国的社会主义革命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社会主义革命改变了中国的社会经济结构,实行了土地改革和国有化,使农民和工人获得了更多的权益。
其次,社会主义革命推动了社会主义教育和文化建设,提高了人民的文化素质和科学技术水平。
最后,社会主义革命建立了以工人阶级为主体的政治体制,为中国的政治发展奠定了基础。
然而,社会主义革命也面临了一些问题和挑战,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不断改进。
---答案仅供参考,请务必在实际考试中自行验证。
综合模拟题:2020年高考历史基础试题及答案(1).doc

2020年高考历史基础试题及答案(1)一一本文精选内容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一一2020年高考历史基础试题及答案(1)1[单选题]私人笔记是研究中国古代史的重要文献。
下列哪一项私人笔记作品是钱大昕所著:()A.《十七史商榷》B.《廿二史札记》C.《廿二史考异》D.《中国史稿》正确答案:C2[单选题]《廿二史考异》是()的作品。
A.钱大昕B.王鸣盛C.赵毅D.王国维正确答案:A3[单选题]对研究某一段历史或者某几段历史中最重要的途径的官方文献是()。
A.史官笔记B.宫廷记录C.律法条文D.典章制度正确答案:DA.章回体B.纪传体C.编年体D.纪事本末体正确答案:C5 [单选题]文献不包括下列()。
A.官方记载B.历史小说C.杂史D.研究理论6[单选题]《史记》的作者是()。
A.司马光B.司马迁C.朱熹D.吴承恩正确答案:B7[单选题]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文献包括正史文献、编年史、纪传体、杂史和私人笔记小说等。
B.历史学学习应将传统中国的考据、辞章、义理和西方社会科学的分科结合起来进行研究的。
C.《史记》是官方编修的。
D.纪传体正史、纪事本末体和编年体是中国传统文献中的三个主流。
正确答案:C8[单选题]研究中国古代史的传统文献中,以下哪项是编年体史书:0A.《史记》B.《汉书》C.《三国志》D.《》正确答案:D9[单选题]学术作品是研究中国古代史的重要文献资料。
《中国史纲要》是下列哪位人物主编的:()A.郭沫若B.范文澜C.白寿彝D.翦伯赞正确答案:D10[单选题]典章制度文献是对研究某一段历史或者某几段历史中最重要的途径的官方文献。
下列属于典章制度的文献是:()A.《唐律疏议》B.《史记》C.《》D.后汉书正确答案:A11[单选题]研究中国传统史学的基本方法的代表是()。
A.理论研究B.辞章研究C.义理研究D.清朝乾嘉学派的考据学正确答案:D12[单选题]考据学派要求()本身要符合忠于历史原始的相貌。
2020年高考第二次模拟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卷【答案+解析】

2020年高考第二次模拟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卷第Ⅰ卷(选择题共140分)24.下表为中国古代部分思想家对汤武革命的历史评价。
据表可以得出的历史结论是A.汤武革命成为反抗暴君的珍贵先例B.各家学派对汤武革命的争论从未停息C.汤武革命获得古代学者的基本肯定D.主流思想影响世人对历史事件的理解25.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世家大族皆聚族而居,形成以血缘为纽带的坞堡地主经济;南方的庄园经济则跨州越县,“荫庇人口”,获得迅速扩张和发展。
这反映出当时A.宗法制度的复兴B.小农经济的破产C.门阀世族的出现D.中央集权的削弱26.据研究,秦汉时期,地方以乡为主体编造账务(简牍)并将目录副本交呈县里,县庭更多以指导、监督考课为主;唐宋时,基础账簿由乡级行政机构转由县庭编制并以纸质形式保存。
这一变化反映出A.基层治理权力的下移B.技术进步推动集权发展C.地方财政由中央掌控D.中枢行政程序日益完善27.下面简图可以用来描述中国古代发展A.儒释道三教地位的演变B.儒法道三种治国模式的兴衰C.手工业生产格局的变化D.传统经济结构的变动与异化28.考虑到短期难以弥合的权力真空将会导致中国出现山崩地裂的危险,康有为主张保留清王朝的社会政治影响,先建立“立法、行政、司法并峙,各有专属,相辅而行”的二元制君主立宪制,再缓慢进人共和政体。
据此可知,康有为A.希望以改良途径使君主成为虚君B.反对触动封建专制统治根基C.力图实现向近代社会的平稳过渡D.不遗余力地为清廷摇旗呐喊29.20世纪30年代,中国只有上海工业可完全按国际劳工局的16大类分类法进行分类。
在所统计的180余个三级行业分类中,只有上海一地拥有该行业的工厂,占全部工业行业三级细类的近40%,特别是电器等新兴工业行业。
这折射出A.中国工业重视与世界先进国家的交流B.中国的社会性质不利于近代工业的发展C.上海工业发展根源于通商口岸的优势D.中国外贸中心开始从广州转移到上海30.1938年1月11日在汉口创刊发行的中国共产党机关报《新华日报》在发刊词中宣称“本报愿将自己变成一切愿意抗日的党派、团体、个人的喉舌”,“力求成为全国民众的共同的呼声”。
2020年高考历史模拟试卷和参考答案(新课标全国1卷)

2020年高考历史模拟试卷(新课标全国1卷)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满分48分)1.(4分)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富民思想,如儒家的“藏富于民”、“恒产论”和“轻徭薄赋”,墨家的“节用利民”思想,道家的“精神足民”论,法家的“以政裕民”思想等。
富民思想的出现表明()A.民本思想成为社会主流思想B.统治者注重对私产的保护C.社会阶级矛盾得到有效缓和D.生产关系领域发生了变革2.(4分)《续封泥考略》所收汉朝齐鲁封泥(古代用泥团制作的印章)中,有“左市”“右市”“南市”“西市”等封泥。
由此可知,汉朝()A.城市建设有明确的设计规划B.各地城市的布局规格完全一致C.对商业活动进行区域化管理D.政府限制商业活动的发展空间3.(4分)下表是宋代对广州市舶使的奖励统计表(局部)有贡献的广州市舶使奖励及殊荣杨克让诏升殿慰劳,面赐金紫萧汝谐被荐升台谏华中师、李穎、陈颖列名县志和府志这体现出宋代()A.加大了国家对市场监管力度B.完善了市舶司的管理职能C.营造了良好的对外贸易环境D.拓展了市舶使的升迁途径4.(4分)《姑苏志》中说:“民居所聚谓之村,商贾所聚谓之镇。
”如图显示了明清时期太湖地区市镇数量增加情况,对此解读正确的是()A.万历年间中国市镇开始兴起B.乾嘉年间资本主义萌芽出现C.同光年间市镇发展得益于世界市场D.明清时期中国市镇模式与西方相同5.(4分)1898年初,清政府以田赋、盐税为担保发行昭信股票,颁布章程规定,以二十年为偿还期,准其自由流通,到期还本付息。
各地始则劝购,既而演化成官府强令捐输,受到各界抵制。
8月,朝廷下旨停办。
这说明()A.清政府借发行股票掠夺百姓财富B.清朝官员和百姓都反对发行股票C.清政府用财政手段应对经济困难D.昭信股票顺应资本主义发展潮流6.(4分)五四运动时,北京上海的学生派代表去找国民党,希望国民党能组织领导这场运动,但国民党领导人以“无力参加”为由拒绝了学生的请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