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均数问题公式

合集下载

平均值的计算公式小学

平均值的计算公式小学

平均值的计算公式小学平均值的计算公式小学:平均数=所有数的总和/数的个数。

平均数、数的个数以及所有数的总和这三个量中,已知任意两个就能求出第三个,平均数=所有数的总和/数的个数。

1、平均数是描述一组数据的一种常用指标。

一组数据的平均数只有一个。

2、平均数的大小与一组数据里的每个数据均有关系,其中任一数据的变动都会引起平均数的变动。

平均数容易受个别极端值影响。

3、总体中所有个体的平均数叫做总体平均数,样本中所有个体的平均数叫做样本平均数,通常用样本平均数去估计总体平均数。

算术平均数是一个良好的集中量数,具有反应灵敏、确定严密、简明易解、计算简单、适合进一步演算和较小受抽样变化的影响等优点。

算术平均数易受极端数据的影响,这是因为平均数反应灵敏,每个数据的或大或小的变化都会影响到最终结果。

小学平均数的公式是平均数=总数量÷总份数;总数量=平均数×总份数,小学数学里所讲的平均数一般是指简单算术平均数,也就是一组数的和除以这组数的个数所得的商。

平均数,统计学术语,是表示一组数据集中趋势的量数,是指在一组数据中所有数据之和再除以这组数据的个数。

它是反映数据集中趋势的一项指标。

平均数的计算公式小学:小学的平均数基本公式有:1、平均数=总数量÷总份数;总数量=平均数×总份数;总份数=总数量÷平均数;2、平均数=基准数+每一个数与基准数差的和÷总份数。

平均值的公式:(x1+x2+……xn)/n。

在统计工作中,平均数(均值)和标准差是描述数据资料集中趋势和离散程度的两个最重要的测度值。

平均值有算术平均值,几何平均值,平方平均值(均方根平均值,rms),调和平均值,加权平均值等,其中以算术平均值最为常见。

计算平均值,一般常用的有两种方法:一种是简单平均法,一种是加权平均法。

例如,某企业生产A产品10台,单价100元; 生产产品5台,单价50元;生产C产品3台,单价30元,计算平均价格。

平均数问题的公式

平均数问题的公式

平均数问题的公式在咱们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平均数可是个常常出现的“小调皮”,让人又爱又恨。

那啥是平均数呢?其实啊,平均数就是一组数据的总和除以这组数据的个数所得的商。

比如说,咱们班一次数学考试,小明考了 80 分,小红考了 90 分,小刚考了 100 分。

那这三个人的平均分是多少呢?咱们就得把他们的分数加起来,也就是 80 + 90 + 100 = 270 分,然后除以 3,因为一共三个人嘛,270 ÷ 3 = 90 分,这 90 分就是他们的平均分。

平均数的公式就是:平均数 = 总和 ÷个数。

这个公式看起来简单,可作用大着呢!我记得有一次学校组织义卖活动,我们班几个小组都在努力地推销自己的物品。

第一组卖了 50 元,第二组卖了 80 元,第三组卖了 70 元。

那咱们怎么知道哪个组表现得更好呢?这时候平均数就派上用场啦!咱们把三组卖的钱加起来,50 + 80 + 70 = 200 元,然后除以 3,得到200 ÷ 3 ≈ 66.67 元。

这就说明平均每个组大约卖了 66.67 元。

通过比较每个组实际卖的钱和这个平均数,就能看出哪个组更出色一些。

再比如说,咱们统计同学们每周阅读的时间。

有的同学读了5 小时,有的读了 8 小时,还有的读了 10 小时。

要想知道大家平均每周阅读的时间,还是得用这个公式。

把所有同学阅读的时间加起来,再除以同学的人数,就能得出平均数。

在生活中,平均数的用处可多啦。

像统计家庭每月的水电费、超市里商品的平均价格、工厂里工人的平均工资等等,都离不开平均数。

而且哦,有时候平均数也会“骗人”。

比如有两个公司,甲公司员工的工资分别是 3000 元、3500 元、4000 元,乙公司员工的工资分别是2000 元、5000 元、8000 元。

光看平均数,甲公司的平均工资是 3500 元,乙公司的平均工资是 5000 元,好像乙公司待遇更好。

但实际上,乙公司工资差距大,可能大多数员工的工资都比较低。

求平均数的方法三种

求平均数的方法三种

求平均数的方法三种在数学中,平均数是一组数的总和除以这组数的个数。

它是一种常见的统计量,用来表示一组数据的集中趋势。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需要计算平均数,比如计算学生的平均成绩、家庭的平均收入等。

那么,接下来我们将介绍三种常用的求平均数的方法。

1. 算术平均数。

算术平均数是最常见的一种平均数,也是最直观的一种平均数。

计算算术平均数的方法是将一组数的总和除以这组数的个数。

假设有n个数,分别为a1,a2,a3,...,an,那么这组数的算术平均数可以表示为:平均数 = (a1 + a2 + a3 + ... + an) / n。

举个例子,如果我们有一组数:2,4,6,8,10,那么这组数的算术平均数为:(2 + 4 + 6 + 8 + 10) / 5 = 6。

因此,这组数的算术平均数为6。

2. 加权平均数。

加权平均数是一种考虑了权重的平均数。

在某些情况下,不同的数可能具有不同的重要性或者权重,这时候就需要使用加权平均数来计算平均值。

计算加权平均数的方法是将每个数乘以其对应的权重,然后将所有的乘积相加,最后除以总的权重的和。

假设有n个数,分别为a1,a2,a3,...,an,对应的权重分别为w1,w2,w3,...,wn,那么这组数的加权平均数可以表示为:加权平均数 = (a1w1 + a2w2 + a3w3 + ... + anwn) / (w1 + w2 + w3 + ... + wn)。

举个例子,如果我们需要计算一个班级的平均成绩,但是数学成绩的权重是2,语文成绩的权重是1,那么班级的加权平均数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得出:(数学成绩总和2 + 语文成绩总和1) / (学生人数2 + 学生人数1)。

3. 几何平均数。

几何平均数是一组数的乘积的n次方根,其中n为这组数的个数。

计算几何平均数的方法是将一组数相乘,然后开n次方。

假设有n个数,分别为a1,a2,a3,...,an,那么这组数的几何平均数可以表示为:几何平均数 = (a1 a2 a3 ... an)^(1/n)。

数学小学数学平均数计算

数学小学数学平均数计算

数学小学数学平均数计算在小学数学中,平均数计算是一个基础且重要的概念。

平均数是指一组数值的总和除以总个数,代表着一组数值的平均水平或平均值。

在求解平均数时,我们需要掌握一些基本的计算方法和技巧。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用的计算平均数的方法。

一、算术平均数算术平均数,也叫算平均,是最常用的一种平均数计算方法。

它的计算公式为:算术平均数 = 数值总和 / 总个数。

举个例子来说,如果我们想求解一组数值的算术平均数,假设这组数为77、85、92、69、78,那么我们需要将这些数值相加得到数值总和,然后除以总个数,即可得到算术平均数。

二、加权平均数在一些情况下,不同数值对平均数的影响是不一样的。

这时候,我们可以使用加权平均数来计算。

加权平均数的计算公式为:加权平均数 = (数值1 ×权重1 + 数值2 ×权重2 + ... + 数值n ×权重n) / (权重1+ 权重2 + ... + 权重n)。

举个例子来说,假设某班级有5个学生的英语成绩,分别是80、85、90、95、100,而他们的考试分数比例分别为15%、25%、20%、25%、15%。

那么我们可以使用加权平均数来计算他们的英语平均分。

三、中位数除了算术平均数和加权平均数,我们还可以用中位数来描述一组数值的平均水平。

中位数是将一组数按照大小顺序排列后,中间位置的数值。

如果一组数值的个数为奇数,那么中位数就是中间位置的数值;如果一组数值的个数为偶数,中位数是中间两个数值的平均数。

举个例子来说,如果我们有一组数值为5、8、9、10、12,那么中位数就是9。

四、众数除了中位数,众数也是一种常用的描述平均水平的方法。

众数是指一组数值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值。

举个例子来说,如果我们有一组数值为3、5、5、7、9、9、9,那么众数就是9。

根据以上的计算方法,我们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计算方法来求解平均数。

小学阶段,通常我们会以算术平均数为主进行平均数的计算。

平均数简单算法

平均数简单算法

平均数简单算法平均数算法是数学和统计学中最基本的算法之一,用于计算一组数值的平均值。

平均数是一组数值的总和除以该组数值的个数。

平均数算法的应用非常广泛,无论是在日常生活中还是在科学研究中,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下面将介绍平均数算法的原理和应用。

1. 原理平均数算法的原理非常简单,即将一组数值相加,然后除以数值的个数。

这可以表示为以下公式:平均数 = 总和 / 数值个数2. 算法步骤平均数算法的步骤如下:- 将一组数值相加,得到总和。

- 计算数值的个数。

- 将总和除以数值的个数,得到平均数。

3. 应用场景平均数算法在日常生活和科学研究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应用场景:- 考试成绩的平均分计算:将学生的考试成绩相加,然后除以学生人数,得到平均分。

- 商品价格的平均值计算:将多个商品的价格相加,然后除以商品的个数,得到平均价格。

- 温度的平均值计算:将多个温度值相加,然后除以温度的个数,得到平均温度。

- 股票价格的平均值计算:将多个股票的收盘价相加,然后除以股票的个数,得到平均价格。

4. 算法优化在实际应用中,有时候需要处理大量的数据,为了提高计算效率,可以采用一些优化方法。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算法优化方法:- 分块计算:将数据分成多个块,分别计算每个块的平均数,然后将这些平均数再求平均,可以减少计算量。

- 并行计算:利用多个处理器或多个计算机同时计算不同块的平均数,可以加快计算速度。

- 动态调整:根据实际情况动态调整计算的精度,避免不必要的计算。

5. 注意事项在使用平均数算法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数据的有效性:要确保所使用的数据是有效的,排除异常值或错误数据的干扰。

- 数据的类型:不同类型的数据可能需要使用不同的平均数算法,例如,对于离散数据,可以使用加权平均数算法。

- 平均数的解释:平均数只是一组数值的统计指标之一,不能代表全部信息,还需要结合其他统计指标进行分析。

总结:平均数算法是一种简单而常用的算法,用于计算一组数值的平均值。

小升初数学寒暑假讲义第四讲平均数问题

小升初数学寒暑假讲义第四讲平均数问题

2、某班一次数学考试,小红因病没有参加,其他同学的平均分是 95 分,第二天小红的补考成绩 是 65 分,如果加上小红的成绩后,全班的平均分是 94 分。这个班有学生多少人?
3、某校八名学生参加数学竞赛,他们所得的平均分是 87.5 分,其中 A 同学得 86 分。如果 A 同学 只得 74 分,那么他们的平均分就降低了多少分?
2、李兰期末考试五科成绩分别是:语文 90 分,数学 100 分,科学 92 分,体育 80 分,英语比五 科平均分多 2 分,李兰英语考了多少分?
3、甲乙两数和是 194,如果再加上丙数,这时平均数比甲乙两数平均数多 2,丙数应是多少?
关爱成长每一天
第二关 :我能会
例 1.六(一)班有 51 人,六(二)班有 49 人,期中考试两个班全体同学的平均成绩是 81 分, 六(二)班的平均成绩比六(一)班的平均成绩高 7 分,那么六(二)班的平均成绩是多少分? 解析:根据两班全体同学的平均成绩可以求出两班的总成绩。又知六(二)班比六(一)班的平 均成绩高 7 分,我们可以假设给六(一)班每位同学加上 7 分,这样六(一)班的平均成绩就和 六(二)班的同样多了,这样两班的总成绩就增加了,这时的总成绩就相当于 100 人在六(二) 班平均成绩下的总成绩,从而可以求出六(二)班的平均成绩。
2s
2s 75
75(千米∕小时)
答:这辆汽车往返一次的平均速度 75 千米∕小时
我试试:
1、一段山路的长是 400 米,一人上山时每分钟走 50 米,下山时每分钟走 80 米,则该人的平均速 度是多少?
2、王师傅加工一批零件,前 3 天加工了 148 个,后 4 天加工了 167 个。王师傅平均每天加工多少 个零件?
我试试:

高一数学平均值知识点公式

高一数学平均值知识点公式

高一数学平均值知识点公式在高一数学的学习过程中,平均值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

它不仅在数学中有广泛的应用,也在日常生活中有着重要的意义。

平均值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和处理数据,从而更好地分析问题和得出结论。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一些高一数学中与平均值相关的知识点和常用的公式。

1. 平均数的定义平均数是指一组数的总和除以这组数的个数。

简单来说,就是将一组数求和后除以这组数的个数,得到的结果就是平均值。

2. 简单平均数的计算公式对于给定的一组数 x1, x2, ..., xn,它们的平均数记作x,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x = (x1 + x2 + ... + xn) / n其中,x表示平均数,x1, x2, ..., xn 表示给定的一组数,n 表示这组数的个数。

3. 加权平均数的计算公式在某些情况下,不同数值的重要性不同,因此需要使用加权平均数来计算平均值。

加权平均数是指在计算平均值时,使用一个权重因子来衡量每个数值的重要性。

加权平均数的计算公式如下:x = (w1*x1 + w2*x2 + ... + wn*xn) / (w1 + w2 + ... + wn)其中,x表示加权平均数,x1, x2, ..., xn 表示给定的一组数值,w1, w2, ..., wn 表示这些数值对应的权重因子。

4. 算术平均-几何平均不等式算术平均-几何平均不等式是一种数学中常用的重要不等式,它表明对于任意一组正数的算术平均值和几何平均值,算术平均值永远大于等于几何平均值。

设 x1, x2, ..., xn 是一组正数,它们的算术平均值为 A ,几何平均值为 G ,则有A ≥ G 。

5. 中位数中位数是一组数据中位于中间位置的数值,即将数据按照大小顺序排列后的中间值。

对于含有奇数个数据的集合,中位数就是位于最中间的那个数;对于含有偶数个数据的集合,中位数是中间两个数的算术平均值。

6. 众数众数是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值。

小学数学应用题常用公式大全

小学数学应用题常用公式大全

小学数学应用题常用公式大全1、【平均数问题公式】总数量÷总份数=平均数。

2、【一般行程问题公式】平均速度×时间=路程;3、【反向行程问题公式】:反向行程问题可以分为“相遇问题”(二人从两地出发,相向而行)和“相离问题”(两人背向而行)两种。

这两种题,都可用下面的公式解答:(速度和)×相遇(离)时间=相遇(离)路程;4、【同向行程问题公式】速度差)×追及(拉开)时间=追及(拉开)路程。

5、【列车过桥问题公式】(桥长+列车长)÷速度=过桥时间;6、【行船问题公式】(1)一般公式:静水速度(船速)+水流速度(水速)=顺水速度;船速-水速=逆水速度;(顺水速度+逆水速度)÷2=船速;(顺水速度-逆水速度)÷2=水速。

(2)两船相向航行的公式:甲船顺水速度+乙船逆水速度=甲船静水速度+乙船静水速度(3)两船同向航行的公式:(求出两船距离缩小或拉大速度后,再按上面有关的公式去解答题目)。

后(前)船静水速度-前(后)船静水速度=两船距离缩小(拉大)速度。

7、【工程问题公式】(1)一般公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2)用假设工作总量为“1”的方法解工程问题的公式:(注意:用假设法解工程题,可任意假定工作总量为2、3、4、5……。

特别是假定工作总量为几个工作时间的最小公倍数时,分数工程问题可以转化为比较简单的整数工程问题,计算将变得比较简便。

)1÷工作时间=单位时间内完成工作总量的几分之几;8、【盈亏问题公式】(1)一次有余(盈),一次不够(亏),可用公式:(盈+亏)÷(两次每人分配数的差)=人数。

例如:“小朋友分桃子,每人10个少9个,每人8个多7个。

问:有多少个小朋友和多少个桃子?”解:(7+9)÷(10-8)=16÷2=8(个).........人数10×8-9=80-9=71(个)或8×8+7=64+7=71(个)…………桃子(2)两次都有余(盈),可用公式:(大盈-小盈)÷(两次每人分配数的差)=人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平均数问题公式】总数量÷总份数=平均数。

【一般行程问题公式】平均速度×时间=路程路程÷时间=平均速度;路程÷平均速度=时间。

【反向行程问题公式】反向行程问题可以分为“相遇问题”(二人从两地出发,相向而行)和“相离问题”(两人背向而行)两种。

这两种题,都可用下面的公式解答:(速度和)×相遇(离)时间=相遇(离)路程;相遇(离)路程÷(速度和)=相遇(离)时间;相遇(离)路程÷相遇(离)时间=速度和。

【同向行程问题公式】追及(拉开)路程÷(速度差)=追及(拉开)时间;追及(拉开)路程÷追及(拉开)时间=速度差;(速度差)×追及(拉开)时间=追及(拉开)路程。

【列车过桥问题公式】(桥长+列车长)÷速度=过桥时间;(桥长+列车长)÷过桥时间=速度;速度×过桥时间=桥、车长度之和。

【行船问题公式】(1)一般公式:静水速度(船速)+水流速度(水速)=顺水速度;船速-水速=逆水速度;(顺水速度+逆水速度)÷2=船速;(顺水速度-逆水速度)÷2=水速。

(2)两船相向航行的公式:甲船顺水速度+乙船逆水速度=甲船静水速度+乙船静水速度(3)两船同向航行的公式:后(前)船静水速度-前(后)船静水速度=两船距离缩小(拉大)速度。

(求出两船距离缩小或拉大速度后,再按上面有关的公式去解答题目)。

【工程问题公式】(1)一般公式:工效×工时=工作总量;工作总量÷工时=工效;工作总量÷工效=工时。

(2)用假设工作总量为“1”的方法解工程问题的公式:1÷工作时间=单位时间内完成工作总量的几分之几;1÷单位时间能完成的几分之几=工作时间。

(注意:用假设法解工程题,可任意假定工作总量为2、3、4、5……。

特别是假定工作总量为几个工作时间的最小公倍数时,分数工程问题可以转化为比较简单的整数工程问题,计算将变得比较简便。

)【盈亏问题公式】(1)一次有余(盈),一次不够(亏),可用公式:(盈+亏)÷(两次每人分配数的差)=人数。

例如,“小朋友分桃子,每人10个少9个,每人8个多7个。

问:有多少个小朋友和多少个桃子?”解(7+9)÷(10-8)=16÷2=8(个)………………人数10×8-9=80-9=71(个)…桃子或8×8+7=64+7=71(个)(答略)(2)两次都有余(盈),可用公式:(大盈-小盈)÷(两次每人分配数的差)=人数。

例如,“士兵背子弹作行军训练,每人背45发,多680发;若每人背50发,则还多200发。

问:有士兵多少人?有子弹多少发?”解(680-200)÷(50-45)=480÷5=96(人)45×96+680=5000(发)或50×96+200=5000(发)(答略)(3)两次都不够(亏),可用公式:(大亏-小亏)÷(两次每人分配数的差)=人数。

例如,“将一批本子发给学生,每人发10本,差90本;若每人发8本,则仍差8本。

有多少学生和多少本本子?”解(90-8)÷(10-8)=82÷2=41(人)10×41-90=320(本)(答略)(4)一次不够(亏),另一次刚好分完,可用公式:亏÷(两次每人分配数的差)=人数。

(5)一次有余(盈),另一次刚好分完,可用公式:盈÷(两次每人分配数的差)=人数。

【鸡兔问题公式】(1)已知总头数和总脚数,求鸡、兔各多少:(总脚数-每只鸡的脚数×总头数)÷(每只兔的脚数-每只鸡的脚数)=兔数;总头数-兔数=鸡数。

或者是(每只兔脚数×总头数-总脚数)÷(每只兔脚数-每只鸡脚数)=鸡数;总头数-鸡数=兔数。

例如,“有鸡、兔共36只,它们共有脚100只,鸡、兔各是多少只?”解一(100-2×36)÷(4-2)=14(只)兔;36-14=22(只)鸡。

解二(4×36-100)÷(4-2)=22(只鸡;36-22=14(只)兔。

(2)已知总头数和鸡兔脚数的差数,当鸡的总脚数比兔的总脚数多时,可用公式(每只鸡脚数×总头数-脚数之差)÷(每只鸡的脚数+每只兔的脚数)=兔数;总头数-兔数=鸡数或(每只兔脚数×总头数+鸡兔脚数之差)÷(每只鸡的脚数+每只免的脚数)=鸡数;总头数-鸡数=兔数。

(例略)(3)已知总数与鸡兔脚数的差数,当兔的总脚数比鸡的总脚数多时,可用公式。

(每只鸡的脚数×总头数+鸡兔脚数之差)÷(每只鸡的脚数+每只兔的脚数)=兔数;总头数-兔数=鸡数。

或(每只兔的脚数×总头数-鸡兔脚数之差)÷(每只鸡的脚数+每只兔的脚数)=鸡数;总头数-鸡数=兔数。

(例略)(4)得失问题(鸡兔问题的推广题)的解法,可以用下面的公式:(1只合格品得分数×产品总数-实得总分数)÷(每只合格品得分数+每只不合格品扣分数)=不合格品数。

或者是总产品数-(每只不合格品扣分数×总产品数+实得总分数)÷(每只合格品得分数+每只不合格品扣分数)=不合格品数。

例如,“灯泡厂生产灯泡的工人,按得分的多少给工资。

每生产一个合格品记4分,每生产一个不合格品不仅不记分,还要扣除15分。

某工人生产了1000只灯泡,共得3525分,问其中有多少个灯泡不合格?”解一(4×1000-3525)÷(4+15)=475÷19=25(个)解二1000-(15×1000+3525)÷(4+15)=1000-18525÷19=1000-975=25(个)(答略)(“得失问题”也称“运玻璃器皿问题”,运到完好无损者每只给运费××元,破损者不仅不给运费,还需要赔成本××元……。

它的解法显然可套用上述公式。

)(5)鸡兔互换问题(已知总脚数及鸡兔互换后总脚数,求鸡兔各多少的问题),可用下面的公式:〔(两次总脚数之和)÷(每只鸡兔脚数和)+(两次总脚数之差)÷(每只鸡兔脚数之差)〕÷2=鸡数;〔(两次总脚数之和)÷(每只鸡兔脚数之和)-(两次总脚数之差)÷(每只鸡兔脚数之差)〕÷2=兔数。

例如,“有一些鸡和兔,共有脚44只,若将鸡数与兔数互换,则共有脚52只。

鸡兔各是多少只?”解〔(52+44)÷(4+2)+(52-44)÷(4-2)〕÷2=20÷2=10(只)鸡〔(52+44)÷(4+2)-(52-44)÷(4-2)〕÷2=12÷2=6(只)兔(答略)【植树问题公式】(1)不封闭线路的植树问题:间隔数+1=棵数;(两端植树)路长÷间隔长+1=棵数。

或间隔数-1=棵数;(两端不植)路长÷间隔长-1=棵数;路长÷间隔数=每个间隔长;每个间隔长×间隔数=路长。

(2)封闭线路的植树问题:路长÷间隔数=棵数;路长÷间隔数=路长÷棵数=每个间隔长;每个间隔长×间隔数=每个间隔长×棵数=路长。

(3)平面植树问题:占地总面积÷每棵占地面积=棵数【求分率、百分率问题的公式】_sina_#8221_word__冉鲜÷标准数=比较数的对应分(百分)率;增长数÷标准数=增长率;减少数÷标准数=减少率。

或者是两数差÷较小数=多几(百)分之几(增);两数差÷较大数=少几(百)分之几(减)。

【增减分(百分)率互求公式】增长率÷(1+增长率)=减少率;减少率÷(1-减少率)=增长率。

比甲丘面积少几分之几?”解这是根据增长率求减少率的应用题。

按公式,可解答为百分之几?”解这是由减少率求增长率的应用题,依据公式,可解答为【求比较数应用题公式】_sina_#8221_word__曜际×分(百分)率=与分率对应的比较数;_sina_#8221_word__曜际×增长率=增长数;_sina_#8221_word__曜际×减少率=减少数;_sina_#8221_word__曜际×(两分率之和)=两个数之和;_sina_#8221_word__曜际×(两分率之差)=两个数之差。

【求标准数应用题公式】_sina_#8221_word__冉鲜÷与比较数对应的分(百分)率=标准数;增长数÷增长率=标准数;减少数÷减少率=标准数;两数和÷两率和=标准数;两数差÷两率差=标准数;【方阵问题公式】(1)实心方阵:(外层每边人数)2=总人数。

(2)空心方阵:(最外层每边人数)2-(最外层每边人数-2×层数)2=中空方阵的人数。

或者是(最外层每边人数-层数)×层数×4=中空方阵的人数。

总人数÷4÷层数+层数=外层每边人数。

例如,有一个3层的中空方阵,最外层有10人,问全阵有多少人?解一先看作实心方阵,则总人数有10×10=100(人)再算空心部分的方阵人数。

从外往里,每进一层,每边人数少2,则进到第四层,每边人数是10-2×3=4(人)所以,空心部分方阵人数有4×4=16(人)故这个空心方阵的人数是100-16=84(人)解二直接运用公式。

根据空心方阵总人数公式得(10-3)×3×4=84(人)【利率问题公式】利率问题的类型较多,现就常见的单利、复利问题,介绍其计算公式如下。

(1)单利问题:_sina_#8221_word__窘×利率×时期=利息;_sina_#8221_word__窘×(1+利率×时期)=本利和;_sina_#8221_word__纠÷(1+利率×时期)=本金。

年利率÷12=月利率;月利率×12=年利率。

(2)复利问题:_sina_#8221_word__窘×(1+利率)存期期数=本利和。

例如,“某人存款2400元,存期3年,月利率为10.2‰(即月利1分零2毫),三年到期后,本利和共是多少元?”解(1)用月利率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