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外技术第三章红外辐射源分解

合集下载

第三章 热辐射的基本定律

第三章 热辐射的基本定律
0
令 x = c2/λT 则 λ= c2/xT dλ=-(c2/x2T)dx (积分限λ:0~∞,则x:∞~0)
c1 Mb (e 5 (c 2 / xT )
0
0
c2 ( c2 / xT )T
c2 1) ( 2 )dx x T
1
c1 c2
4 4
x 3T 4 (e x 1) 1 dx
知道一个λT值,就对应一个f(λT)值,即知道一个 温度T,就得到某波长处的辐射出射度Mλ。 这样即可查表得到Mλ,而不用普朗克公式计算了。
知道一个λT值,就对应一个f(λT)值,即知道 一个温度T,则在某波长处的辐射出射度Mλ 为 M f (T )M f (T ) BT 5
m
这样即可查表得到Mλ,而不用普朗克公式 计算了。

例3 如太阳的温度T=6000K并认为是黑体, 求其辐射特性 1.其峰值波长为 2898 m 0.48m 6000 2、全辐射出射度为
M T 5.67 10 6000 7.3 10 W / m
4 8 4 7 2
3、紫外区的辐射出射度为
M 0~0.4 0.14M
M m
根据普朗克公式
M b
c1
1
2
5 e c
/ T
1
根据维恩最大发射本领定律
M bm
c1
1 ec2 / mT 1
m
5
BT 5
所以
c1 1 M 5 e c2 / T 1 c1 1 f (T ) 5 5 c 2 / T 5 M m BT B T e 1
1
f ( .T )
令x = c2/λT
M ( x)

红外技术

红外技术

峰值波长与温度成反比, 即λmT=常数≈2898。此关 系称为维恩位移定律。
下图说明黑体的温度、光谱辐射通量 密度和辐射的波长之间的关系。
从上述关系中,可以看到 黑体的热辐射非常强烈地 依赖于温度,温度高的黑 体,热辐射很强,其峰值 波长较短。实际物体的辐 射特性与黑体相似,只不 过与材料种类和表面磨光 程度有关。
一、红外探测器原理
它能把接收到的红外 辐射转变成体积、压 力、电流等容易测量 的物理量。 有实用意义的红外探测器,必 须满足两个条件, 一是灵敏度高,对微弱的红外 辐射也能检测到; 二是物理量的变化与受到的辐 射成比例,才能定量测量红外 辐射。
红外探测器的作用就是把接收到的 红外辐射转换成电信号输出,是实 现光电转换功能的灵敏器件。
红外技术
概述Biblioteka 红外技术是一种无源探测技术,在军用中 特别受到重视。
所有物体自身都能辐射红外线,红外设备可以 无源方式工作,与雷达相比,具有简单、体积 小、重量轻、分辨率高、隐蔽性好,抗干扰能 力强等优点;
与可见光相比,有透过烟尘能力强,可昼夜工 作等特点。
红外武器装备包括红外夜视、 前视红外、侦察、告警、火 控、跟踪、定位、精确制导 和光电对抗等先进技术装备, 对取得战场主动权和进行夜 战,发挥了突出作用。


当辐射与吸收相等时,热能不变,温度不变, 称为热平衡。不同的物体辐射或吸收本领是 千差万别的。 假若辐射入射到物体表面,能被物体全部 吸收,没有反射和透射,这种物体就称为黑 体。黑体能100%吸收入射到表面的全部辐 射,它的吸收系数是1. 一般物体达不到100%吸收,称为灰体。黑 体是最好的吸收体,也是最好的辐射体。
什么是红外线?
在红光以外的光谱区。 早在 1800年,英国天文学家赫谢尔在研 究太阳光的热效应时,就发现了红外线。 红外线是与热和温度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因此又称为热线或热辐射。

第三章非制冷红外焦平面阵列原理

第三章非制冷红外焦平面阵列原理
非制冷红外焦平面阵列 核心技术微测辐射热计技术源自010203
热敏材料
采用高灵敏度、低噪声的 热敏材料,如氧化钒、非 晶硅等。
微桥结构
设计优化的微桥结构,降 低热导,提高热响应时间 。
读出电路
低噪声、高灵敏度的读出 电路,实现微弱信号的提 取和放大。
热电堆技术
1 2
热电偶
利用热电偶的塞贝克效应,将温差转换为电信号 。
热电堆结构
多个热电偶串联或并联构成热电堆,提高输出电 压和灵敏度。
3
温度控制
精确控制热电堆的工作温度,实现最佳性能。
其他非制冷技术
热释电技术
利用热释电材料的自发极化现象,将温度变化转换为 电信号。
光学读出技术
通过光学方法读取红外辐射引起的温度变化,无需电 学读出电路。
新型二维材料技术
利用二维材料的优异热学和电学性能,开发高性能的 非制冷红外探测器。
市场规模持续增长
随着非制冷红外焦平面阵列技术的不断成熟和成本的降低,其市场 规模将持续增长。
多元化应用领域拓展
除了传统的军事和民用领域外,非制冷红外焦平面阵列还有望在智 能交通、环境监测等新兴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技术创新推动市场发展
随着新材料、新工艺等技术的不断创新和应用,非制冷红外焦平面 阵列的性能将不断提升,推动市场向更高层次发展。
第三章非制冷红外焦 平面阵列原理
汇报人:XX
目录
• 红外辐射与红外探测器概述 • 非制冷红外焦平面阵列核心技术 • 非制冷红外焦平面阵列性能参数及影响因
素 • 非制冷红外焦平面阵列制造工艺与封装技
术 • 非制冷红外焦平面阵列应用领域与市场前
景 • 总结与展望
01
红外辐射与红外探测器 概述

第三章-红外吸收光谱分析-1

第三章-红外吸收光谱分析-1
在倍频峰中,二倍频峰还比较强,三倍频峰以上,因 跃迁几率很小,一般都很弱,常常不能测到。
由于分子非谐振性质,各倍频峰并非正好是基频峰的 整数倍,而是略小一些。
HCl的基频峰和倍频峰
基频峰(V0→1) 二倍频峰( V0→2 ) 三倍频峰( V0→3 ) 四倍频峰( V0→4 ) 五倍频峰( 0→5 )
折合质量μ的影响
对于相同化学键的基团,波数与折合 质量μ平方根成反比。例如C-C、C-O、 C-N键的力常数相近,但折合质量不同。
μ : C-C < C-N < C-O 1430 cm-1 1330 cm-1 1280 cm-1
第三章 红外吸收光谱分析
3.2 基本原理 3.2.3 多原子分子振动
在红外吸收光谱上除基频峰外,还有振动能级由基 态( V =0)跃迁至第二激发态( V =2)、第三激 发态( V =3),所产生的吸收峰称为倍频峰。
除此之外,还有合频峰(1+2,21+2,),差 频峰( 1-2,21-2, )等,这些峰多数很弱, 一般不容易辨认。
倍频峰、合频峰和差频峰统称为泛频峰。
通过试样后的红外光在一些波数范围减弱,在 另一些波数范围内仍然较强,用仪器记录该试 样的红外吸收光谱,进行样品的定性和定量分 析。
第三章 红外吸收光谱分析
3.2 基本原理 3.2.2 双原子分子的振动
红外光谱是由于分子振动能级的跃迁(同时伴有转动能级跃迁) 而产生,即分子中的原子以平衡位置为中心作周期性振动,其振 幅非常小。这种分子的振动通常想象为一根弹簧联接的两个小球 体系,称为谐振子模型。这是最简单的双原子分子情况,如下图 所示。
EL=hL 产生红外吸收光谱的第一条件为:
EL =△Ev hL = △Vh 即 L= △V

红外检测技术

红外检测技术
红外检测技术
红外辐射及传输
红外辐射实质上是波长为0.75-1000μm的 电磁波。该波段位于可见光和微波之间, 比红光的波长更长,所以称红外线。
任何物体温度高于0K,都会不停的进行红 外辐射---热辐射
红外探测器
能够将红外辐射转换为电信号的器件 相应率: 光谱相应 等效噪声功率
红外检测概念
红外检测的基本方法
红外检测的基本方法分为两大类型,即 被动式和主动式。
1、被动式的红外检测在设备的红外检测 诊断技术中应用比较多;
2、主动式的红外检测又可分为单面法和 双面法
红外检测的基本方法
红外检测中对被测目标的加热方式也分
为稳态加热和非稳态加热。 红外检测仪器的安装和运载方式有固定
优点
3、检测准确:红外检测的温度分辨率和 空间分辨率都可以达到相当高的水平, 检测结果准确率很高。例如,它能检测 出0.1℃,甚至0.01℃的温差;它也能在 数毫米大小的目标上检测出其温度场的 分布;红外显微检测甚至还可以检测小 到0.025mm左右的物体表面,这在线路板 的诊断上十分有用。
优点
在某种意义上说,只要设备或材料的故 障缺陷能够影响热流在其内部传递,红 外检测方法就不受该物体的结构限制而 能够探测出来。
优点
4、操作便捷:由于红外检测设备与其它 相比是比较简单的,但其检测速度却很 高,如红外探测系统的响应时间都是以 μs或ms计,扫描一个物体只需要数秒或 数分钟即可完成,特别是在红外设备诊 断技术的应用中,往往是在设备的运行 当中就已进行完了红外检测,对其他方 面很少带来麻烦,而检测结果的控制和 处理保存也相当简便。
红外检测的原理
当一个物体本身具有不同于周围环境的 温度时,不论物体的温度高于环境温度, 还是低于环境温度;也不论物体的高温 来自外部热量的注入,还是由在其内部 产生的热量造成,都会在该物体内部产 生热量的流动。

红外定位原理

红外定位原理

红外定位原理红外定位技术是一种利用红外辐射进行定位的技术。

红外辐射是指波长在0.7μm至1000μm之间的电磁波辐射,它具有很强的穿透力和较高的热效应。

红外辐射可以穿透一些透明材料,如玻璃、塑料等,同时也可以被一些材料吸收和反射。

基于这些特性,红外定位技术可以广泛应用于军事、安防、工业生产等领域。

红外定位技术的原理主要包括红外辐射源、红外传感器和信号处理三个部分。

红外辐射源是红外定位技术的核心部件,它可以发射红外辐射,通常采用红外发光二极管作为红外辐射源。

红外传感器则是用来接收红外辐射的部件,它可以将接收到的红外辐射转化为电信号输出。

信号处理部分则是对接收到的信号进行处理和分析,通常包括信号放大、滤波、模数转换等环节。

红外定位技术的工作原理是利用红外辐射源发射红外辐射,当红外辐射遇到目标物体时,一部分红外辐射被目标物体吸收,另一部分红外辐射被目标物体反射。

红外传感器接收到被目标物体反射的红外辐射,并将其转化为电信号输出。

通过信号处理部分的处理和分析,可以得到目标物体的位置信息。

红外定位技术具有许多优点。

首先,红外辐射具有很强的穿透力,可以穿透一些透明材料,因此可以实现隔墙定位。

其次,红外辐射在夜间和恶劣环境下也能够正常工作,具有很强的环境适应能力。

此外,红外定位技术还具有定位精度高、反应速度快等优点,可以满足各种应用场景的需求。

红外定位技术在军事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例如,在无人机导航系统中,可以利用红外定位技术实现无人机的精确定位和导航。

在安防领域,红外定位技术可以用于监控系统,实现对目标物体的精确定位和跟踪。

在工业生产中,红外定位技术可以应用于自动化生产线,实现对工件的定位和检测。

总之,红外定位技术是一种应用广泛、效果显著的定位技术。

它利用红外辐射进行定位,具有穿透力强、环境适应能力强、定位精度高等优点,可以满足各种应用场景的需求。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红外定位技术将会在更多领域得到应用,并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红外辐射源

红外辐射源

红外辐射源
红外辐射源是指能够向周围发射红外辐射的物体、设备或器件。

红外辐射指的是波长在760纳米到1毫米之间的电磁辐射,属于可见光下方的光谱范围。

红外辐射源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包括科学研究、医疗诊断、工业制造、安全监测等。

常见的红外辐射源包括:
1. 红外激光:利用半导体或固体材料产生红外激光,具有高功率、高亮度和狭窄的光束特性,适用于激光照明、遥感、光纤通信等领域。

2. 红外灯泡:利用特殊材料和电加热技术产生红外辐射,广泛应用于室外照明、夜视设备、红外摄像等领域。

3. 红外辐射加热器:通过将电能转化为红外辐射能量,实现对物体的局部或整体加热,常用于工业加热、食品加热、烘干等应用。

4. 红外辐射传感器:利用物体所发射的红外辐射特征,实现对温度、运动、人体识别等信息的检测和测量,被广泛用于温度测量仪器、红外图像设备、家用电器等领域。

总之,红外辐射源在现代科技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为各种应用提供了丰富的光学能源。

红外辐射加热技术

红外辐射加热技术

红外辐射加热技术
1 红外辐射加热技术
红外辐射加热技术是一种利用由被加热物质发出的热量来加热或
烹饪物质的一种技术。

这是建立在波特定律的基础上的,它表明物质
经受加热的过程会发出一种称为红外辐射的放射性电磁辐射。

这种技
术可以用来快速地加热室内物质,如温室气体、空气、食物等,同时
还可以保持节能、可靠地烹饪食物,让食物烹饪出来更好吃,而且烹
饪过程也更加安全。

红外辐射加热技术使得我们可以在室外和室内利用红外加热辐射
快速地加热室内物质,而不会带来不必要的烟气。

红外技术在烹饪过
程中可以将食物加热到高温,保持食物的味道,同时还能保证食品的
安全性。

这也就是为什么有很多厨房被普及使用红外加热技术的原因,从而大大提高了厨房的使用效率。

红外加热技术还为空调和供暖系统提供更安全的建筑物加热方法。

红外辐射可以更有效地把热量传输到室内,而不会影响室内的室温,
从而可以更充分的利用低温的外部空气作为能源。

红外辐射可以保持
室内温度更稳定,提供有利的温度分布,使室内的温度更稳定,感觉
更舒适,比传统的加热系统效果更好。

红外辐射加热技术提供了一种安全、可靠、节能的加热技术,可以处理各种烹饪任务以及提供舒适的室内温度环境。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红外辐射加热技术将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更多的便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泵浦装置
– 用来激励工作物质,使其产生并维持特定能级间的粒子数反 转和相应的受激发射。
• 光学谐振腔
– 其作用是保证受激发射光子在腔内产生持续的激光振荡,此 外还对振荡光子的特征(频率、方向等)加以限制,以保证 激光输出的高方向性和高单色性。
3.8 太阳辐射
– 太阳是G类星体,是人类研究最多、最早的辐射源。 在红外辐射测量中,如是不是研究太阳本身的辐射, 则太阳辐射就属于背景干扰。
• 首先,从理论上,根据相关理论,由腔体的形状、尺寸 及温场分布来计算它的发射率,以估计它与理想黑体的 偏离程度。
• 其次,对其性能进行实际测试。
– 首先,检测黑体腔内温度的均匀程度(<1K)。
– 其次,检测温度其稳定性(<0.5K/4h)。
• 第三,检测实际黑体与斯帝芬-玻尔兹曼定律的符合程度。
考虑到环境温度T0,则探测器 上接收到的黑体的辐射功率为:
– (4)计算黑体的有效发射率
0 '0 ( 1 K ) 0 .9 5 1 .0 2 3 5 0 .9 7 2 3 2 5
二、实际黑体的结构及分类
• 实际黑体,俗称黑体炉。其结构如图:
结构组成:
• 黑体芯子 • 加热绕阻 • 测量与控制腔 体温度的温度计 和温度控制器
• 按其工作温度来分可分为三类:
– 可工作于可见光波段,也可工作于红外波段。
• 砷化镓(GaAs)的禁带宽度为1.43eV,则电子和空穴复合时 发光的峰值在900nm~940nm的近红外波段。
– 特点是当谱带窄,在30nm~50nm之间。时间响应短 (<1us),体积小,体格便宜。
– 工作电压1.2~2V,电流20~100mA。驱动方式有交 流、直流和脉冲三种。
– 自然界中,大地、空间背景、人体(皮肤)、无动力 空间飞行器、喷气式飞机尾喷管等辐射体都可看作灰 体。
• 选择性辐射体
– 发射率不是常数,与波长有关,是波长的函数。
• 三者发射率的比较(如图)
• 3.1.2 实际黑体
一、实际黑体的发射率
• 吸收率α接近于1。
• 用其作为标准来校正其它红外辐射源或红外系统。
– 能斯特灯是由氧化锆、氧化钍、氧化钇或氧 化铍的混合物烧结成的一种很脆的空心圆柱 体或圆棒,两端以铂丝作为电源的引出线, 典型尺寸为长30mm,直径1~3mm。
– 能斯脱灯常作为红外分光光度计中的红外辐 射源。它有寿命长,工作温度高,黑体特性 好和不需要水冷等特性。主要缺点是机械强 度低,稍受压,就会损坏。
– 月球表面的反射系数随波长的延伸而增大, 因而光谱辐射度曲线的最大值向长波段移动 。在月球自身辐射和对太阳辐射反射综合作 用下,月球表面辐射度的最大值出现在 0.54um处,其辐亮度小于500W.m-2.sr-1。
A St
A S0
1
SAt
A St
'0(1K)
• 其中
K
(1)
A St
A S0
'0
1
A St
A St
曲线表示了 ' 0 与A/St的关系.
• 利用上面两图可计算实际黑体的发射率:
– (1)由黑体的L/R从图A中得到A/St的值; » 如设为圆锥腔L/R=20,查图得A/St=0.05
– 钨带的典型尺寸为宽约2mm,厚约0.02mm, 长约20mm。真空泡时可工作于1100ºC,充 惰性气体(如氩气等)可工作于2700度。
– 工作电压一般为10~20V,工作电流约20A。
– 由于玻璃罩的存在(不透大于4um辐射),一 般工作波长范围为0.5~3um(近红外)。
3.5 汞灯
– 是光学实验室中常用的一种辐射源。 – 相对于前面介绍的辐射源(能斯特灯、硅碳
3.1 黑体 (Black Body)
• 3.1.1 理想黑体
– 理想黑体:
• 黑体的吸收率α=1
– 物体发射率定义为 光谱发射率定义为
(T ) M (T )
M b (T )
(T )
M (T ) Mb (T )
M(T):T温度下的 辐射度;
Mb(T)黑体在T温度 下的辐射度。
– 根据基尔霍夫辐射定律
– 半导体激光器中光增益是通过半导体的导带与价带 之间的电子的受激跃迁实现的,其发发射波长因半 导体材料的不同而不同。
• GaAs激光器:波长0.85um,功率在mW量级。 • 特点:体积小,时间响应短。是光通讯中的重要光源。
– 激光器的三个重要组成部分:
• 工作物质:
– 用来在特定能级间实现粒子数反转并产生受激发射。
F ( x , ) 1 c o s d 1 0 2 d 0 0 c o ss i n d s i n 2 0 R 2 / ( L 2 R 2 ) • 常用的腔型有:球型腔、锥型腔、柱型腔。 • 设g=R/L<<1为腔的几何因子,则 F(x,)g2(11g2)g2
A
1
– 锥型腔:
棒、钨带灯等),汞灯是一种气体辐射源。 是利用汞蒸气放电发光而制成的辐射源。 – 按灯内汞蒸气压的不同,可分为低压、高压 和超高压三种。
汞灯的红外辐射谱线波长
3.6 发光二极管
– 发光二极管是光电子技术领域中重要的发光器件之 一。
– 这类辐射源是在半导体p-n结通以正向电流时,注入 载流子,并利用注入载流子复合而发光的器件。属 于非热辐射辐射源。
– 红外波段的激光器,已成为红外技术中的重 要辐射源,并在红外通讯、主动式红外雷达, 测距,目标显示等红外系统中得到了广泛应 用。
– 激光器的分类:
• 按工作物质分类:
– 气体激光器 – 液体激光器 – 固体激光器 – 半导体激光器
• 按工作方式分类:
– 连续激光器 – 脉冲激光器
– 气体激光器的增益介质是气态的,特点:
I L A sc o ss M bA sc o ss0T 4A sc o ss
黑体在探测器表面产生的辐照度:
探测器接收辐射功率(θs = θd =0):
EIco l2 sd0 lT 24A scosscosd PEAd 0lT2 4 AsAd
四、黑体的鉴定
• 对于实际的黑体,要根据有关热辐射理论,按各项技术 指标,认真地进行鉴定,以确定它与理想黑体的偏离程 度。
g(
)g(1g)
St g 1g2
– 柱型腔: A1g( 1 )1g(1g) St 2 1g 2
– 球型腔: SAt g2(112g2)g2
1/g
可见,L/R一定时,比较 A/St: 球形腔最小,圆锥腔 最大,而圆柱腔居中!
• 将F(x,Ω)用A/S0表示,则实际黑体的发射率公式可以写成
0
1(1)
– 如图为太阳的辐射光谱(太阳的温度约为6000K, 峰值辐射出现在0.48um处)。
– 太阳近一半的能量在红外波段,40%在可见波段, 10%在紫外和X射线波段。
– 应注意,太阳在地球表面的照度约为0.09W/cm2, 而许多红外系统设计用于探测10-10 W/cm2或更低照 度的目标,所以,对太阳“偶而一瞥”,可能造成 严重过载,甚至使系统遭受永久性损伤。
– 低温黑体:小于100ºC – 中温黑体:100~1000ºC – 高温黑体:1000ºC以上。
• 设计制作黑体时应考虑以下问题:
– 1.腔形的选择 » 球型、锥型、柱型
– 2.对腔芯材料的选择(好的热导率、高的抗氧化能力 或氧化层不易脱落、高发射率) » 低于600K可选用铜; » 1400K以下可选用铬镍不锈钢; » 高于1400K用石墨或陶瓷。
(,T)M (T)M (T)(,T)
M b(T) E (T)
• 基尔霍夫辐射定律的另一描述形式:
– 任何物体的发射率等于它在相同温度和相同条件下的 吸收率。
灰体?
– 灰体的发射率ε也是与温度和波长无关的常 数,只不过ε<1。
– 辐射体分为三类
• 黑体 • 灰体(实际黑体可看作发射率接近于1的灰体)
太阳的辐射在经过大气时,由于大气中各成分的吸收和散射,能到达 地面的辐射大都在0.3~3um波段。
另外太阳在地面产生的辐照度随季节、地理区域、云量和大气状况的 不同,在很大范围内变化。
3.9 月球
– 月球的辐射为自身辐射与对太阳辐射的反射 所组成。
– 月球可以看成一个温度为400K的绝对黑体 ,其自身辐射的峰值波长为7.2um。
– 硅碳棒也是分光计和红外光谱仪中常用的光 源之一。
– 由于直接工作于大气中,表面升华较大,需 要给装有硅碳棒的护罩通以冷水,以冷却电 极。制作工艺简单,价格也较低。
3.4 钨带灯
– 是广为使用为红外辐射源。常用于红外辐射 测量,作为3um以下的近红外辐射源使用。
– 与日常照明用的钨丝灯一样,钨带灯也是通 电加热钨带而发光的。
– 红宝石(Al2O3)激光器:波长694.3nm,功率可达103W 以上。
– 掺钕的钇铝石榴石(YAG)激光器,波长1.06um,功率 可达MW量级。
• 2、单色性和指向性不如气体激光器。
– 染料激光器的增益介质是由能发射荧光的有 机染料分子组成。特点:
• 染料分子的电子从基态跃迁到激发态的吸收光谱 几乎是连续谱,宽度可达几十纳米。可调染料激 光器是分光技术中的重要光源。
– 3.腔体的等温加热 » 加热绕阻或热管
– 4.腔体的温度控制和测量 – 5.降低黑体前表面的辐射
» 加限制光阑
三、等效辐射
黑体
探测器等
l 光阑
设图中虚线为“光轴”,光阑孔面积为As,其法 线与光轴的夹角为θs;探测器接收辐射面面积为 Ad,其法线与光轴的夹角为θd,则
黑体辐射经光阑后的辐射强度:
3.7 红外激光器
– 激光器是20世纪6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 光源。与普通光源相比,激光具有方向性好、 亮度高、单色性和相干性好等特性。激光器 的出现从根本上突破了以往普通光源的种种 局限性(如亮度低、方向性和单色性差等), 赋予古老光学技术以新的生命力,产生了许 多新的分支学科,如全息照相、光信息处理、 非线性光学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