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在课堂上常犯的几种不良表现
在校生不良行为表现

在校生不良行为表现、原因及矫治办法调研报告经调查,在校生不良行为表现主要有:(一)经常旷课,在外瞎混;(二)迷恋游戏机、网吧等娱乐场所;(三)早恋现象,呈低龄化趋势;(四)不尊重老师,在课堂起哄闹事,影响教学秩序;(五)不分场合讲粗话、脏话;(六)打架、辱骂他人现象时有发生;(七)学习不思进取,成绩差;(八)讲哥们义气,搞小团体主义;(九)少数学生吸烟、酗酒。
不良行为产生的原因:(一)家庭条件优越。
父母有的是钱,不愁孩子无饭吃;孩子要什么给什么,真正做到,饭来张口,衣来伸手,放弃了对孩子的教育和管理,使个别学生产生读书无用论的影响;(二)单亲家庭增多。
由于单亲家庭出现,处在这种家庭环境中的孩子思想负担较重,加之教育和监管不力,学习滑波,问题越来越突出,从调查的三所中学统计,88个班级,学生数3960人,离异家庭就有530余户;(三)学习不思进取,迷恋贪玩。
校园周边地区的电子游戏机室、网吧,不健康录像厅,书刊杂志摊点诱惑在校学生,使个别学生荒漠学业,走上歧路;(四)社会、学校、家庭对青少年的帮助教育往往就事论事,喜欢速战速决,缺乏持之以恒的耐心疏导和心理教育,在教育的同时缺乏针对性,因此对有的学生的教育引导收效甚微。
矫治青少年不良行为,应从五方面进行:一、加强对学生爱集体、爱祖国、爱社会主义教育。
从学生入学开始,把“三爱”教育始终列入教育的全过程,使青少年始终保持强烈的民族责任感。
从小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树立立志成才、报效祖国的理想信念。
二、善抓苗头,合理疏导。
矫治在校生的不良行为,教师负有重要的责任。
学校老师要有强烈的责任感,在做好为人师表的同时,积极主动寻找线索,善于发现不良苗头,把学生的不良行为苗头及时发现,解决在萌芽,对已有不良行为的学生认真进行帮教,采取个别谈话、心理疏导的方法,指出其危害性,不使其形成气候。
三、办好家长学校,提高对子女的管教能力。
家长是教育孩子的第一关口,如果这一关把不好,直接影响到学生在校的行为规范。
学生校风校纪不良表现

学生校风校纪不良表现(1)、不服从管理,说粗话,脏话,辱骂他人,不主动向老师问好,顶撞学校领导、教师的行为。
(2)、衣冠不整、留怪异发型、奇装异服、佩戴首饰、烫发染发、穿背心或拖鞋进出校园的行为。
(3)、乱扔果皮纸屑、垃圾,乱泼乱倒,践踏草坪,恣意破坏公物,在墙壁上乱贴乱画乱擦的行为。
(4)、违规吸烟、酗酒、谈恋爱、迷恋网络游戏、私自进入营业性网吧、赌博的行为。
(5)、男女生不文明交往,在公共场所勾肩搭背、牵手,打闹,举动亲昵的行为。
(6)、不服从管理,翻墙、私闯门岗、就寝期间点蜡烛、说话、打电筒、私自调换床位,漏报、谎报就寝学生人数,私自外宿或留宿外人等的行为。
(7)、课堂纪律松懈,不认真听课,上课睡觉、说话、打闹、看课外书、听音乐、玩手机等与上课无关行为,上课(含自习课)迟到、早退、旷课的行为。
(8)、教室摆放凌乱,教室、宿舍、公区打扫卫生拖拉,敷衍了事不彻底的行为。
(9)、携带火种、刀具等违禁物品进入校园、法制观念淡薄,勾结校外人员,打架斗殴、与外界不良青年交往、违反学校相关规定,出现矛盾不及时报告老师而自行解决者的行为。
(10)、拉帮结派,小偷小摸,盗窃、欺凌弱小,欺诈勒索钱财的行为。
(11)、不按正常程序履行请假手续私自离开学校的行为。
(12)、在教学楼宿舍内追逐、打闹、跑跳、喊叫、上体育课提前逃跑提前就餐或翻越围墙等影响教学秩序的行为。
(13)、佩带手机、游戏机等电子产品的行为。
(14)、大型集会说话、起哄、打闹、迟到早退的行为。
(15)、不按时完成作业,抄袭作业,考试作弊的行为。
(16)、说谎话,欺骗老师,家长的行为。
(17)、就餐期间夹队,乱倒饭菜的行为。
学生学业不良十大常见表现及教育对策

学生学业不良十大常见表现及教育对策一、学习动力不足表现:1、经常迟到或早退,对学习没有兴趣。
2、对成绩的好坏持无所谓的态度,从不主动与人讨论学习问题。
3、遇到难题就会退缩,不肯努力钻研。
4、学习目的不明确。
对策:1、帮助学生树立恰当的学习目标,使其经过努力,可以成功。
2、在课上让其回答一些力所能及的问题,激发他追求成功的欲望,激发学习兴趣。
3、多关心其学习情况,不断提出新的学习任务和要求,使其始终保持上进的势头。
二、学习基础差表现:1、课堂上涉及到有关旧知识时,学生表情茫然,无法听懂,或干脆不听。
2、作业及习题中涉及到旧知识时,学生经常出错。
3、单元测试可能考的不错,但综合测验很难得高分。
对策:1、补习相关的基础知识。
2、讲授新课前,督促学生复习相关的旧知识。
3、指导学生预习,使新知识的学习尽可能小的受影响。
4、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指导学生有计划学习旧知识。
5、加大阅读量,扩大知识面,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
三、学习方法不当表现:1、学习时不求甚解,死记硬背,不能理解,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2、仿照例题能做对习题,但问题一变便无从下手。
3、经常错用公式、乱用概念。
对策:1、讲授新概念、新公式时,强调推导过程,使学生加强理解。
2、作业题以不同的方式出现。
3、教学时,注意启发学生一题多解,让学生从多个角度观察。
4、举行方法交流会,让学习好的学生介绍经验。
四、学习习惯不良表现:1、学习没有计划,不知该学什么。
2、学习之前不能做好准备,经常带错东西,忘记作业等。
3、经常因看电视或贪玩挤掉学习时间。
4、课前从不预习,课后从不复习,考前开夜车。
对策:1、帮助其制订一套严格的学习、生活计划,并督促认真执行。
2、及时表扬学生的进步,鼓励其保持。
五、学习技术较差表现:1、使用或创造学习辅助手段以促进学习效率的能力较差,不能很好地利用图、表或文章中的主要信息进行学习。
2、不会选择学习要点。
3、出错之后,不注重总结。
4、信息加工能力较差,不能很好地将所学的知识前后联系起来并转化为自己的东西。
课堂上学生不良行为分析

课堂上学生不良行为分析
1、不良行为习惯
美术课堂上总会有小部分学生随心所欲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如:骂人打架、与老师对抗、私下座位、抢同学的工具材料、玩玩具、看课外书、做游戏、吃小零食、扰乱课堂纪律等等。
甚至有个别学生在美术课堂上如入无人之境,出入自由随心所欲,更谈不上尊敬老师,友爱同学了。
有问题行为的学生不能约束自己的行为,常常是明知故犯,漠视学校、班级、课堂规则,并认为这是一种英雄的表现,是另类、是酷、是了不起。
2、缺乏好的学习习惯
表现在美术课堂上通常是逃课、注意力分撒、总带不齐工具材料、作业潦草不认真、不愿做作业、上课小动作多、遇到困难就放弃等。
部分学生由于家长的漠视加上主课课业的加重,更是认为美术课无所谓,就是让人放松休息的课。
虽然从一年级入学老师就采取种种方法,强化学生养成好的学习习惯,但效果并不是很显著,仍有部分学生存在这样那样的不良学习习惯。
3、个性、心理发展的问题
独生子女的身份、优越的物质条件和全家人的关爱使得学生在心理发展上的问题更多更严重。
如以自我为中心、过度在意自己的感受和得失、严于利人宽于利己、任性冲动易怒、缺乏同情心、是非对错不明了、热衷于盲目追星、迷恋网络等等。
特别是高年级的学生处在儿童期向青春期过度的关键时期,自我意识、独立意识明显增强,事
事总想自己做主以彰显自己的成熟。
虽然自控能力有所提高,但仍很缺乏自我分析、调节和宽慰的能力。
各种行为容易受情绪的影响和支配,表现的总是非常矛盾和反复无常。
以上的问题行为后进生身上存在,而在部分优秀学生的身上也同样存在,只是比较轻微一些。
【初一学习指导】中小学生普遍存在的10种坏作风

【初一学习指导】中小学生普遍存在的10种坏作风1、粗心马虎粗心大意,马虎粗糙。
在各种练习中经常犯低级错误,总出现丢写、错写等非常不应该错的错误。
2、磨蹭乏味做事总是拖拉,不知道雷厉风行。
往往表现不够专注也不能持久,写作业时总爱边写边玩。
3、盲目无序(自学)不懂得也不会合理计划、安排或组织学习活动,不知道如何正确开展练习、复习、预习等学习活动,往往总觉得自己什么都会了但在考试中却不理想。
4、随意杂乱(生活)做事缺乏条理,虎头蛇尾。
学习及生活用品随意放置,丢三落四,经常东找西找,生活自理能力差,学习上效率表现也很低。
5、散漫任性个性不稳定,易受干扰。
上课时往往不能集中注意力,随便讲话,小动作多。
容易迷恋上网等不良嗜好。
6、倚赖矛盾不能或不愿意独立完成自己的事情,总想家长介入或帮助。
出了问题也不积极应对。
个性矛盾,多懦弱缺乏激情和勇气,往往又非常敏感和焦躁,很容易与家长顶牛、对撞。
7、被动应付需在家长或老师督促才肯学习,不能主动积极完成作业,有时甚至抄袭或不交作业。
学业上有问题也不爱提问。
8、肤浅刻板学习策略多死记硬背,缺乏思路,灵活度不够,抓不到要点难点,虽然很努力但成绩不好。
9、颓废毛糙上课一听就以为懂了,其实没有真明白;有些题目一看简单就省略不做,可是一做往往就不会;拿到题目不审就去做,没有良好的解题作风初中生物;作业一多就烦,家长一说就烦,眉毛总爱扭到一起。
考试发挥不稳定,经常会失常。
10、快乐打听借口凡事出了问题总爱找借口,爱说:"我以为","如果","本来","要不是","没有办法","没想到","反正","我保证","以后注意"等,或者干脆说:"我不知道。
"结论分析:"性格同意命运,思路同意解决之道,细节决定胜败,态度同意胜负"。
小学生不良行为有哪些

小学生不良行为有哪些1. 欺凌行为欺凌行为是指儿童之间恶意攻击、侮辱、嘲笑、威胁、排斥或排挤他人。
小学生之间的欺凌行为主要有以下几种表现: - 言语欺凌:包括侮辱、嘲笑、辱骂和威胁等。
- 肢体欺凌:包括推搡、打击、踢踹和抓伤等。
- 心理欺凌:包括传播谣言、排挤、恶意排斥等。
2. 制造混乱小学生有时会表现出制造混乱的行为,这些行为可能会干扰他人的学习和活动:- 打闹:小学生经常在课间或放学后打闹,可能会对他人造成伤害。
- 喧哗:有些小学生会大声喧哗,干扰其他同学的学习。
- 搞恶作剧:小学生有时会制造恶作剧,例如突然大喊一声或偷偷藏起别人的物品等。
3. 违反规定小学生也会有一些不遵守规定的行为,这些行为违反了学校或老师的规章制度:- 未完成作业:某些小学生可能会故意不完成作业,影响自己和其他同学的学习秩序。
- 缺席或迟到:有些小学生可能会经常缺席或迟到,缺乏对学校纪律的尊重。
- 不听讲:有些小学生在课堂上不专心听讲,打扰他人的学习。
4. 撒谎和欺骗小学生有时会说谎或欺骗他人,这种行为会破坏人际关系和信任:- 换取好处:有些小学生为了得到某种好处,会说谎或欺骗他人。
- 掩饰错误:当小学生犯错误时,有些人会选择撒谎来掩饰自己的过错。
- 损害他人:有些小学生会编造谣言或故事,以侮辱、中伤或损害他人的名誉。
5. 偷窃行为小学生偷窃行为在一些情况下也会出现: - 偷取他人物品:有些小学生可能会偷窃同学或老师的物品。
- 作弄他人:有些小学生会从其他同学的书包或课桌上拿走物品,并藏起来作弄他人。
6. 不尊重他人小学生有时会对他人缺乏尊重,表现出以下行为: - 侮辱他人:有些小学生会使用侮辱性的言辞或动作来伤害他人的感情。
- 忽视他人:有些小学生可能会故意忽视、冷落或排斥某些同学。
- 不关心他人感受:有些小学生可能缺乏对他人情感的体谅和关心。
以上是小学生常见的不良行为,教师和家长应帮助他们认识到这些行为的不良影响,并积极引导他们改正不良行为,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观念,以促进他们的健康成长和社交能力的提升。
小学生的不良课堂行为习惯 2

浅谈小学生的不良课堂行为习惯自课改以来,课堂“活”了起来,自主、合作、探究以广为学生所掌握与运用。
但始料未及的是学生的课堂行为习惯不尽人意。
学生的不良行为习惯具体表现在:1、课前准备不到位,不是忘记拿文具,就是忘记拿课本;2、预备铃响后,不能迅速安静下来,在说话、打闹;3、举手习惯差,有站起来举手的,有站到凳子上举手的,有的边举手边大声嚷嚷的:“老师叫我!”、“我来!”、“我知道!”等;4、没有良好的坐姿,站姿,甚至低年级有学生跪在凳子上或是蹲在凳子上听讲。
5、不会倾听,有的学生没有轮到发言,不是嘴里嘟哝着,不听别人说,就是插嘴或趁机说话;6、在课堂上太随意,喝饮料、折纸、看课外书、下位臵扔废纸等;7、没有养成正确的听、说、读、写的姿势;8、小组讨论时,个别学生代替了其他学生的思考,不能有序地进行讨论,有时还发生争抢学具等现象……实施新课程改革,倡导新的课程理念,我们的认识和行为还存在着一些困惑:“实施新课程还要不要课堂教学常规?”、“师生民主平等还要不要纪律约束?”、“发展学生个性还要不要耐心倾听?”、“倡导学生自主探究还要不要教师讲解?”等等。
我们试想:课堂上乱哄哄,怎能全面提高我们的课堂教学质量?怎能培养学生尊重他人的良好个性品质?没有坚实的知识、能力基础、良好的思考习惯,又怎能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创新意识?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什么是教育,往简单方面说,只须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
”因此,我们必须采取有效的策略,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课堂行为习惯,认真、规范地参与课堂教学,为终生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爱心铺路,循循善诱爱因斯坦说:“热爱是最好的老师。
”教师应在心中对学生充满爱,在教学工作中以爱为原动力,用爱心去铺设一条通往学生心灵的路。
一年级学生天真活泼,行为有时不受拘束,常犯一些幼稚的错误,做出一些幼稚的举动,如坐不住、插嘴等,碰到此类情况,教师要尽量克制自己的不良情绪,真心诚意地关心、爱护和尊重他们,消除他们内心的疑惧,建立一种融洽的教育气氛。
学生常见的不良学习行为

农村小学的学生不良学习行为:
1、学习上的不良行为习惯。
对于一年级的小学生,课堂上思想开小差,精神不集中,喜欢多动,东翻西看,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
还有一些灵活的孩子在听懂了之后,就自己玩自己的去了。
(在上课时,有的同学回答问题后,老师表扬,就沾沾自喜,觉得听懂了就不在集中精神听讲)没听懂得学生也不举手提问。
(问他明白了吗?一部分同学只会“配合的”说懂了,他觉得,吧老师应付过去就没事情了,没能把自己真是的情况说出来)缺乏学习的主动性,不喜欢做作业。
老师问起来就说忘记了,养成了不好的习惯。
课堂上昏昏欲睡,课后精神抖擞,判若两人
2、生活上的不良行为
不愿做、也不会太会做家务。
下课看见一位学生的鞋带松了,叫他赶紧系好,他说不会,在家都是爸爸妈妈帮他的,养成了喜欢依靠别人,自理能力差,和同学玩,出现了矛盾,就向老师“告状”。
最长听见的就是“老师。
XXX推我”、“老师,XX打我”很多的时候,都是因为在一起玩,玩的不好的就喜欢“动手”
3、心里品质的不良行为
自控能力差,任性,要么的盲目自负,要么胆小自卑,有些性格内向,不够活泼开朗,有些则蛮横霸道,不和同学友好相处。
经不起挫折。
在课堂上点同学回答问题,有的学生只看的见他嘴巴动却听不见声音,也有一些学生迫不及待的说:“老师,我我
我····”更让人吃惊的是一年级的两位学生抢三年级学生的雪糕吃,学生看见别人有自己想要的,居然动手去抢,很大一部分原因可能是在家里都是一个孩子,在家里要什么有什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生在课堂上常犯的几种不良表现
在日常教学中,有很多学生的心态和行为不佳,所以严重的影响着其个人的学业和个人成长,如果不加以调整和改变,将来有可能会危及到个人的事业和生活。
这些不良表现具体表现为:
一、心存敌对意识。
这些学生的心理极度敏感和自尊,不把学业放在第一位,时时处处都要维护自己的完美形象,所以根本不把老师的好意提问当成是一种检测,更认识不到站起来回答问题对自己的多方面都有提高,只是片面的从维护自身形象出发,认为老师的提问是一种“挑刺”行为,是故意对自己良好形象的一种损害,并且把老师的连续或多次提问认定为专门找自己的错,丢自己的丑。
二、缺乏当仁不让,舍我取谁的勇气。
这类同学比较多,实际上是一种从众心理在作怪,缺乏那种敢为天下先的勇气和气概。
这种学生很多时候缺乏自信,一听见老师提问,马上左顾右盼,有同道者就举手,没有同道者就低头颔首不言语了,他们最大的敌人不是别人,而是他们自己,是他们自己把自己打趴下了。
三、缺乏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的良好心态。
在课堂上不是以兼收并蓄,提高自我为目的,而是戴着有色眼镜去对待别人的观点和言语,以抓别人辫子,揪别人缺陷为能,并且以此为把柄,课上课下嘲讽、讥笑别人。
究其实自己也是眼眶高,能力低,站起来往往也是破绽不断,漏洞百出,因为经常讥讽别人,所以怕别人以牙还牙,很多时候也就人为的为自己设立障碍,不敢轻易站起来表现自己了。
四、没有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
这种同学往往是新书不舍得往书上做笔记,书旧了又不珍惜随意乱画。
平时因为自己手中有参考书或是认为已经听懂了,所以懒得记录,结果到最后复习时书上空空荡荡没有“劳动成果”,翻前看后茫茫然不知如何下手。
五、难以融入群体,不懂合作交流。
课堂讨论时敷衍应对,讨论不投入,不深入,甚至借机闲聊,不放过任何一分钟的放任机会。
等到回答问题时,因为没有认真思考和交流,所以怯于担当重任,总是“高风亮节”般的将机会让给讨论小组的其他成员。
六、学习应付,消极被动。
没有学习是为自己的观念,平时总是别逼或被迫下学习。
背书浅尝则止,应付了事;作业懒于思考,习惯于寻找答案或求助,完成即万事大吉,对错与我无关;考试以早出场,多玩会儿为荣。
事后不纠错,不不补充,缺乏查漏补缺的意识和方法,。
七、听讲不认真,容易分心,不易投入。
很少专注于课堂,对于教室内外的其它事件过度关注。
一只蜜蜂,一个异常响动,走廊中的一个人影,甚至一只带玩具功能的文具就能玩赏半天,但很难专注于课本和老师的讲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