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3.2.1种子的萌发教案人教版

合集下载

《种子的萌发》教案 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

《种子的萌发》教案 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
【设计意图】
采用直接导入,让学生清晰地了解本节课所要学习的知识。
(二)复习旧知、串联新知
1、小游戏:(利用畅言备课精灵:翻翻卡)
【教师活动】
大屏幕展示,生活中常见的种子
【学生活动】
观察并猜出种子图案后面所对应的植物
【设计意图】
游戏可以带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加强了生活常识教育。
2、知识点回顾:(畅言备课精灵:分类活动)
名称
《种子的萌发》
教师姓名
学段学科
七年生物上册
教材版本
人教版
章节
第三单元第二章第一节
年级
七年






新课程标准要求
《种子的萌发》属于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二章第一节,在新课程标准中属于第四个一级主题----植物的生活。
【内容要求】概念4 植物有自己的生命周期,可以制造有机物,直接或间接地其他生物提供食物,参与生物圈中的水循环,并维持碳氧平衡
3、种子发芽率的测定
【学生活动】
第四小组任选四种种子进行实验,实验过程中要求随机取样。
在实验过程中要做重复实验,最后取平均值。
(四)学生展示:利用平板的学生讲功能,实时投屏进行讲解
各组学生派代表,讲述本小组的实验设计理念,并展示实验装置,讲述实验中探究变量的设置,对其进行说明。
(五)课后实践作业
1、继续观察种子的萌发,完成实验,得出结论
【教师活动】
展示菜豆种子和玉米种子的结构分类总结
【学生活动】
学生利用平板,完成种子结构知识的复习
【设计意图】
将枯燥无味的复习变成学生的互动操作,可以使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其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作答的情况及时得到数据,分析学生对该知识点的掌握情况,生成过程性评价。

七年级生物上册3.2.1种子的萌发讲义

七年级生物上册3.2.1种子的萌发讲义

(3)假如只有2号和3号瓶子,那么这是验证哪种变量 对种子萌发影响?
温度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第5页
下面是探究“种子萌发环境条件”试验结果,请依据表 格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瓶号 • 种子所处环境
• 试验 结果
1
不放水,置于温暖处
未萌发
2 • 放少许水,置于温暖
萌发

(发4),假本如试事3验先设已• 置经放 保2知少 鲜号道许 层瓶2水是号,否瓶置还中于有条冰必件箱要是?最适未合萌种发子萌 有必要。4 假如将放2过号量瓶水分,别置于与温1号暖处瓶、3号未瓶萌、发4号瓶相 比较,各自只有一个条件不一样。2号瓶可分别作为1 号瓶、3号瓶、4号瓶对照,以排除除了所研究条件外, 其它条件对试验结果影响。
__一__定_水__分______ 、 _充__分__空__气___ 。
(2)如将此装置放入冰箱里面不能萌发是
_____________1_、__2_、__3_号__都__不__能__萌__发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种__子__胚__受__到__了__损__伤__,__不__完__整___________
种子萌发本身条件: 1.种子胚是完整 2.种子度过了休眠期
第10页
种子萌发过程
第11页
测定种子发芽率 发芽率=发芽种子数/供检测
种子数×100%
第12页
• 种子所处环境
不放水,置于温暖处 放少许水,置于温暖处
• 试验 未结萌发果
萌发
2
放少许水,置于冰箱保鲜层
未萌发

初中生物《种子萌发环境条件》教学设计

初中生物《种子萌发环境条件》教学设计

初中生物《种子萌发环境条件》教学设计初中生物《种子萌发环境条件》教学设计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总归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设计并实现学习目标的过程,它遵循学习效果最优的原那么吗,是课件开发质量上下的关键所在。

那么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是好的呢?下面是为大家的初中生物《种子萌发环境条件》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该内容是人教版《生物学》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二章“被子植物的一生”的一个探究活动,也是学生学习生物学以来接触的第三个科学探究,是本章第一节“种子的萌发”的重点。

学生对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有了一定的认识,而探究“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在进一步综合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的同时,对学生科学方法的训练上侧重训练设置对照实验。

并且通过学生自己的探究活动,能够描述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

但对于学生而言,此探究活动有较大的难度,一是因为距前两次探究活动的时间比较长,二是要探究的条件不止一个,要设置的对照组也不止一个,等一系列困难。

根据教材和课程标准及学生的学习情况,我拟订本课的教学目标、重点、难点:说出影响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

(1)通过参与实验方案的设计,探究影响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掌握对照实验这一方法,培养设计对照实验方案的能力和创新能力。

(2)通过自主探究和小组合作探究,学会控制实验条件,检验不同的环境因素对种子萌发的影响,进展科学方法的训练。

3、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通过探究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使学生认识到生命的来之不易,激发学生树立生态学的观点,认识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1.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是本课知识重点。

2.设计对照实验是本课技能训练重点。

对照实验的设计训练是本课难点。

根据课程标准“将科学探究引入义务教育阶段生物课程的内容标准,是为了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使学生能主动地获取生物科学知识,体验科学过程与科学方法,形成一定的科学探究能力和科学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创新精神”的要求,本堂课安排的研究活动的重点为“实验方案的设计”同时,按照学生能力开展的水平和需要,本堂课创造性地处理教材,先安排设计种子萌发必要条件的实验方案,再引导学生发散思维:探究影响种子萌发的其他条件。

种子的萌发-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教案

种子的萌发-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教案

种子的萌发-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种子的结构及形成过程;2.了解种子的萌发条件;3.掌握观察种子萌发的方法;4.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探究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种子的结构及形成过程;2.种子萌发条件。

三、教学准备种子、纸巾、小盘子、水壶、显微镜。

四、教学过程1. 学生自主探究教师提供干净的种子、纸巾、小盘子和水壶,鼓励学生自主探究种子的萌发条件。

2. 教师讲解种子结构:由种皮、胚乳和胚芽组成。

种子的形成过程:授粉后,花粉萌发出花粉管,将精子输送到卵细胞中,形成受精卵。

随着胚珠的发育,胚珠内部的卵细胞逐渐分裂为胚乳,花粉管则逐渐退化。

种子萌发的条件:充足的水分、适宜的温度和空气。

3. 实验操作1.取两个种子,用纸巾包裹,放入小盘子内。

2.把一个小盘子放在阳光下,一个放在阴凉处。

3.给两个小盘子注入相同的水量。

4.每天观察种子的变化和生长情况,并记录下来。

4. 实验结果及分析经过观察和记录,阳光下的种子较快萌发并生长,而阴凉处的则相对缓慢。

说明种子的萌发需要适宜的光照。

5. 总结与归纳1.种子结构:由种皮、胚乳和胚芽组成。

2.种子形成过程:花粉萌发出花粉管,将精子输送到卵细胞中,形成受精卵。

随着胚珠的发育,卵细胞逐渐分裂为胚乳,花粉管则逐渐退化。

3.种子萌发的条件:充足的水分、适宜的温度和空气。

4.实验结果:种子萌发需要适宜的光照。

五、作业1.总结和复习本节课的内容。

2.找一种常见的种子,观察其形状、颜色、大小等特点,并标出其中的种皮、胚乳和胚芽。

六、教学反思通过本次实验操作和教学讲解,学生们对种子的结构、形成过程及萌发条件有了基本的了解和认识。

同时,本节课还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探究能力。

在接下来的教学中,应该进一步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实验设计能力。

七年级生物上册《种子的萌发》教案、教学设计

七年级生物上册《种子的萌发》教案、教学设计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特布置以下作业:
1.请同学们结合本节课所学内容,设计一个关于种子萌发的实验方案,包括实验目的、实验步骤、观察指标和预期结果等。要求实验方案具有可行性,能够较好地探究影响种子萌发的因素。
2.完成课后练习册中关于《种子的萌发》的练习题,巩固课堂所学知识。
3.观察家中的植物种子,记录其从播种到发芽的过程,包括播种时间、种子吸水、胚根生长、幼苗出土等阶段,并拍摄照片。结合观察结果,撰写一篇观察日记,分享你的发现和感受。
4.查阅资料,了解种子萌发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例如:如何提高种子发芽率、种子处理方法等。将所学知识整理成一份报告,与同学们分享。
5.结合所学知识,思考如何在家中种植一棵植物,从选种、播种、浇水、施肥等环节进行详细规划,并绘制一份种植计划图。
2.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对答题情况进行统计分析,针对错误率较高的题目进行讲解。
(五)总结归纳
1.教师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种子萌发的过程、条件以及实验方法。
2.强调种子萌发在农业生产中的重要性,引导学生关注生物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3.鼓励学生课后进行观察和实验,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中,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探究精神。
2.对于过程与方法方面的难点,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数据分析和团队合作能力。在实验过程中,教师及时指导,纠正错误,确保实验的严谨性和准确性。
3.对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难点,通过课堂讨论、案例分析、小组合作等形式,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他们尊重事实、敢于质疑的精神。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4.课堂总结,巩固知识:通过课堂小结,帮助学生梳理所学知识,强化对种子萌发过程和原理的理解。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第3.2.1种子的萌发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第3.2.1种子的萌发教学设计
3.实践操作,加深理解:组织学生进行种子萌发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种子吸水、膨胀、胚根发育等过程,加深对种子萌发过程的理解。
4.资源整合,形象教学:利用多媒体、实物、模型等教学资源,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种子萌发过程,提高教学效果。
5.分层教学,关注差异:针对不同学生的认知水平,设计难易程度不同的教学活动,使每位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4.小组合作,制作一份关于种子萌发的PPT,内容包括本节课所学的知识点、实验过程和成果展示等,以增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5.家长参与作业:请家长协助学生观察家中植物的种子萌发过程,并鼓励学生分享观察成果,增进亲子间的互动与沟通。
作业布置旨在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观察、分析、表达及合作能力。请同学们认真完成作业,期待大家在学习过程中取得更好的成果。
4.学生完成课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五)总结归纳
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种子萌发的条件、过程及其重要性。
2.学生分享学习收获,教师给予肯定和鼓励。
3.教师强调关爱自然、珍爱生命的重要性,呼吁学生保护生态环境,为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4.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观察家中植物的生长过程,进一步了解种子萌发的实际情况。
6.情感教育,渗透课堂:在教学过程中,适时进行情感教育,引导学生关注生态环境,培养珍爱生命的情感。
7.评价反馈,促进成长:通过课堂提问、实验报告、小组讨论等方式,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给予及时评价和反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8.课后拓展,提升能力:鼓励学生在课后进行拓展学习,如观察家中植物的生长过程,了解种子在其他环境条件下的萌发情况,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观察种子实物,描述种子的外部特征,培养学生的观察力。

(名师整理)最新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第3单元第2章第1节《种子的萌发》市优质课一等奖教案(含教学反思)

(名师整理)最新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第3单元第2章第1节《种子的萌发》市优质课一等奖教案(含教学反思)

第二章被子植物的一生第一节种子的萌发三维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小组的合作探究,阐明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

过程与方法:运用对照实验法设计井完成对“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的探究,学会控制实验条件,检验不同的环境因素对种子萌发的影响,进行科学方法的训练。

知识与能力: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培养同学间的合作精神和协作情感教学重点:1.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2.运用实验法完成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的探究。

教学难点:种子萌发环境条件的探究实验中,设置对照实验的训练及现象分析。

教学方法:实验法、归纳法、分析法。

教具准备:(1)种子结构及种子萌发过程的CAI课件。

(2)培养皿、滤纸、种子、玻璃瓶、罐头瓶或烧杯。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创设情景,导入新课:用视频动画演示緑色开花植物生活过程:种子--种子的萌发--幼苗--成熟的植物体--开花--结果--种子,绿色开花植物一生要经过一个从“种子到种子”的过程,正所谓:“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一粒种子发育成一株新的植物体,其中奥妙在哪里?种子萌发需要哪些条件?这是我们本节课要学习和研究的。

预学1、春天是播种的季节,种子萌发不需要的外界条件是( )A.肥沃的土壤 B.一定的水分 C.充足的空气2、实验过程分析:(1)本实验中,共有组对照实验,对照组是,实验组是,变量是。

(2)如果进一步探究光照、水溶液酸碱度等条件对种子萌发的影响,在上述实验的基础上该怎样设计?探究及精导:提升:1、在上海世博园内,英国馆最大的亮点是由6万根蕴涵植物种子的透明亚克力杆组成的巨型“种子殿堂”,日光透过亚克力杆照亮“种子殿堂”的内部,并将数万颗种子呈现在参观者面前。

这些有生命力的种子保存在亚克力杆中不萌发,被控制的种子萌发条件是( )A.空气、水 B.温度、光 C.空气、光2、将饱满的种子分为甲、乙两组,在25~30 ℃下分别播种,甲组种在潮湿肥沃的土壤里,乙组种在潮湿贫瘠的土壤里,这两组种子的发芽状况是()A.甲先发芽B.乙先发芽C.同时发芽D.都不发芽3、步骤1:取A、B两种植物的种子各150粒,同种植物的种子取自同一批,且饱满、大小基本相同。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第三单元第二章第1节 种子的萌发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第三单元第二章第1节  种子的萌发

2.下面是探究“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实验结果,请根据 表格分析回答问题。
瓶号 1 2 3 4
种子所处的环境
不放水,置于温暖处 放少量水,置于温暖处
放少量水,置于冰箱保鲜层 放过量水,置于温暖处
实验结果
未萌发 萌发
未萌发 未萌发
(1) 表中有__3_组对照,分别是_1_和__2_;__3_和__2_;__4_和__2_ 。
课堂检测
13.抽样检测就是从检测对象 _总__体___中抽取 _少__量__个__体_ 作为样本,对样本进行检测的结果能够反映 _总__体___的 情况。为了使抽样检测的结果接近总体的真实情况, 抽样时应当尽量避免 _主__观__因__素__的影响。如果这种方 法用于调查,则叫做 _抽__样__调__查___。 14.供试验用的水稻种子400粒,置于适宜的环境条件 下,在规定的10天内,有240粒种子萌发;4天后,又 有40粒种子萌发。该种子的发芽率是 __7_0_%____。
A.子叶 B.胚芽
C.胚乳 D.胚根
课堂检测
5.小东欲测定一批种子的发芽率是否合格,他选用 了400粒种子做发芽实验,结果种子合格,发芽的种 子数应是( A ) A.360粒以上 B.360粒以下 C.320粒以下 D.300粒以上
课堂检测
6.玉米种子萌发出幼苗后,种子空瘪的原因是( C ) A.被胚芽吸收掉 B.被土壤中的微生物分解掉 C.被胚吸收发育成幼苗 D.被土壤中的其他生物吸收了
练一练 1、根据右图回答问题:
1 (1)如果将此装置放在温暖的
2 地方能够萌发的种子是__2_号_____,
3 原因是种子萌发需__适__宜__的__温__度__、
__一__定__的__水__分___ 、 _充__足__的__空__气_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节种子的萌发
一、教学目的:
(一)知识目标
1、能够阐明种子萌发环境条件和自身条件。

2、结合生活经验尝试描述种子萌发的大致过程。

(二)能力目标
1、运用对照实验法设计并完成对“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的探究,学会控制实验条件,检验不同的环境因素对种子萌发的影响,进行科学方法的训练。

2、尝试用抽样检测的方法测定种子的发芽率。

(三)情感目标
1、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培养同学间的合作精神和协作感情。

2、通过参与种植、管理植物的活动,增强爱护植物的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和自身条件。

2、抽样检测时正确的取样方法。

教学难点
种子萌发环境条件的探究实验中设置对照实验的训练及实验现象的分析。

三、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课件。

四、教学过程
五.板书设计
第二章被子植物的一生第一节种子的萌发一、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
1、适宜的温度
2、一定的水分
3、充足的空气
二、种子萌发的自身条件
1、种子是完整的且胚是活的
2、种子度过了休眠期
三、种子萌发的过程
检测案
1.早春播种以后,用塑料薄膜覆盖地面,可以促进种子萌发,其主要原因是 ( C )
A.增加了土壤水分 B.增加了空气
C.提高了土壤温度 D.减少了阳光照射
2.保存种子的适宜条件是( C )
①低温②高温③干燥④潮湿
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3.绿豆芽的白嫩部分,主要是由种子的哪部分发育而来的 ( C )
A.胚芽 B.胚根 C.胚轴 D.胚乳
4.种子萌发时,最先伸长突破种皮的是 ( D )
A.子叶 B.胚芽 C.胚乳 D.胚根
5.小东欲测定一批种子的发芽率是否合格,他选用了400粒种子做发芽实验,结果种子合格,发芽的种子数应是( A )
A.360粒以上 B.360粒以下 C.320粒以下 D.300粒以上 6.玉米种子萌发出幼苗后,种子空瘪的原因是( C )
A.被胚芽吸收掉 B.被土壤中的微生物分解掉
C.被胚吸收发育成幼苗 D.被土壤中的其他生物吸收了
7.将农业生产上准备播种的玉米种子分成甲、乙两组,在适宜的温度下同时播种,甲组播种在肥沃湿润的土壤里,乙组种子播种在贫瘠湿润的土壤里,这两组种子的发芽状况是( B )
A.甲先发芽 B.同时发芽 C.都不发芽 D.乙先发芽
8.发育成茎和叶的是种子的( B )
A.胚轴 B.胚芽 C.子叶 D.胚根
9.为了尽快得到某种植物的幼苗,在选种时一般选( B )
A.刚采下的幼嫩种子 B.已经度过休眠期的种子
C.正在进行休眠的种子 D.刚采下的即将成熟的种子
10.下表是某同学四次测得小麦的发芽率,结果各不相同,你认为他测得的小麦种子的发芽率应是( A )
1 2 3 4
发芽率92%90%91%95%
A.92% B.90% C.95% D.91%
11.种子萌发所需要的环境条件是:适宜的温度、一定的水分、充足的空气。

12.埋藏在我国东北地区泥炭沼泽中的古莲子已有1040年历史,仍能萌发。

古莲子在地层中沉睡1040年,是处于休眠状态。

13.抽样检测就是从检测对象总体中抽取少量个体作为样本,对样本进行检测的结果能够反映总体的情况。

为了使抽样检测的结果接近总体的真实情况,抽样时应当尽量避免主观因素的影响。

如果这种方法用于调查,则叫做抽样调查。

14.供试验用的水稻种子400粒,置于适宜的环境条件下,在规定的10天内,有240粒种子萌发;4天后,又有40粒种子萌发。

该种子的发芽率是 70%。

15、下图是菜豆种子萌发示意图,请据图及有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⑴在空气充足、温度适宜的情况下,菜豆种子吸收水分,体积膨大。

子叶中的营养物质转运给胚芽、胚轴、胚根。

⑵在种子萌发过程中,如图C所示,胚根首先突破种皮,发育成D图中的根。

⑶胚芽发育成D 图中的叶、茎。

⑷ 4是由种子中的胚轴发育而成的。

⑸ 5所示的结构是子叶,种子萌发后它逐渐干瘪的原因是种子萌发呼吸作用逐渐增强,将储藏在子叶内的营养物质逐步分解,转化为可以被细胞吸收利用的物质,输送到胚轴、胚根和胚芽。

反思与补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