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监测
3呼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监测在临床中的应用及意义

呼末二氧化碳分压(P ET CO2)监测在临床中的应用及意义崔晓莉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 ET CO2)作为一种较新的无创监测技术,是除体温、呼吸、脉搏、血压、动脉血氧饱和度以外的第六个基本生命体征,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已规定P ET CO2为麻醉期间的基本监测指标之一。
它具有高度的灵敏性且使用简便,对判断肺通气、血流变化及代谢变化等具有特殊的临床意义。
近年来,随着传感分析、微电脑等技术的发展和多学科相互渗透,利用监测仪连续无创测定P ET CO2已在麻醉、ICU、呼吸、急诊等科室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
生理原理组织细胞代谢产生二氧化碳,经毛细血管和静脉运输到肺,呼气时排出体外,在产生、运输和排出过程中的任何环节发生障碍,均可使CO2在体内潴留或排出过多,并造成不良影响。
因此,体内二氧化碳产量(VCO2)、肺泡通气量(VA)和肺血流灌注量三者共同影响肺泡内二氧化碳分压(PACO2)。
CO2弥散能力很强,极易从肺毛细血管进入肺泡内,肺泡和动脉血CO2很快完全平衡,且无明显心肺疾病的患者V/Q比值正常,最后呼出的气体应为肺泡气,一定程度上,P ET CO2≈PACO2≈PaCO2,所以临床上可通过测定P ET CO2反映paCO2的变化。
正常P ET CO2为5%,而1%CO2约等于11Kpa(7.5mmHg),因此,相当于5KPa(38mmHg)。
物理原理CO2监测仪可根据不同的物理原理测定呼气末CO2,包括红外线分析仪、质谱仪、拉曼散分析仪、声光分光镜和化学CO2指示器等,而最常用的CO2监测仪是根据红外线吸收光谱的原理设计而成的,因CO2能吸收特殊波长的红外线(4.3μm),当呼吸气体经过红外线传感器时,红外线光源的光束透过气体样本,光束量衰减,且衰减程度与CO2浓度呈正比。
红外线检测器测得红外线的光束量,最后经过微电脑处理获得P ET CO2或呼气末二氧化碳浓度(C ET CO2),以数字(mmHg或kPa及%)和CO2图形显示。
呼气末CO2监测技术

呼气末CO2监测技术【适应证】
主要应用于有创机械通气患者,呼气末CO
2的监测可间接反映动脉血CO
2
分压的
水平。
【操作方法及程序】
一般分为主流式与旁流式。
1.首先将CO
2
传感器定标。
2.将CO
2
测量设置为“开”。
3.将CO
2
测量窗传感器接头连接在接近人工气道侧的呼吸机管路上(主流式)。
或在接近人工气道侧呼吸机管路上连接带有侧孔的细管通过负压吸出气道内的
气体到CO
2
传感器进行测定(旁流式)。
4.将CO
2
传感器按箭头所示方向安装在测量窗上。
5.应注意观察潮气末CO
2
波形的变化以观察其数值的准确性。
【注意事项】
1.更换呼吸机或长时间不用CO
2监测功能时,在使用前要重新定标(打开CO
2
定标
功能键,取下CO
2
传感器放置在呼吸机侧方的定标架上,点击开始,定标成功后
取下CO
2传感器重新与CO
2
测量窗相连。
也可以在空气中定标,方法同前,但应
注意不要朝传感器方向呼气。
2.当通气或血流受影响时均会影响数值的准确性,故在开始检测时同时取动脉血做血气分析以了解与PaCO
2
的关系。
3.影响ETCO
2
的因素有以下几点。
(1)呼吸机管路避免漏气,气管插管囊周围避免漏气。
(2)发热、代谢率加快等CO
2产生增加时ETCO
2
偏高。
(3)低体温、低灌注、失血、肺栓塞时ETCO
2
偏低。
临床护理:二氧化碳分压监测

临床护理:二氧化碳分压监测
(一)评估和观察要点。
1.评估患者的病情、意识状态及合作程度。
2.观察患者的呼吸型态、氧合情况及血气分析结果。
(二)操作要点。
1.连接呼气末二氧化碳监测模块与监护仪,正确连接呼气末二氧化碳监测传感器与人工气道。
2.校正零点,测压,记录。
(三)指导要点。
告知患者及家属二氧化碳分压监测的目的及配合方法。
(四)注意事项。
1.每次使用前均要对仪器进行零点调定。
2.采用旁流型二氧化碳监测仪时要用专用的硬质采样管。
3.连续监测时间过长,需定时重新调零。
4.应及时去除二氧化碳监测窗中的冷凝水。
5.注意影响二氧化碳监测的因素如:二氧化碳产
量、肺换气量、肺血流灌注及机械故障。
呼气末二氧化碳(PETCO2)监测意义

【转】呼气末二氧化碳(PETCO2)监测意义2011-05-01 11:52:42呼气末二氧化碳(PETCO2)监测意义呼气末二氧化碳(PETCO2)作为一种较新的无创伤监测技术,已越来越多地应用于手术麻醉的监护中,它具有高度的灵敏性,不仅可以监测通气也能反映循环功能和肺血流情况,目前已成为麻醉监测不可缺少的常规监测手段。
一、PETCO2监测的原理组织细胞代谢产生二氧化碳,经毛细血管和静脉运输到肺,在呼气时排出体外,体内二氧化碳产量(VCO2)和肺通气量(VA)决定肺泡内二氧化碳分压(PETCO2)即PETCO2=VCO2×0.863/VA,0.863是气体容量转换成压力的常数。
CO2弥散能力很强,极易从肺毛细血管进入肺泡内。
肺泡和动脉CO2完全平衡,最后呼出的气体应为肺泡气,正常人PETCO2≈PACO2≈paCO2,但在病理状态下,肺泡通气/肺血流(V/Q)及交流(Qs/Qt)的变化,PETCO2就不能代表paCO2。
呼气末二氧化碳的测定有红外线法,质谱仪法和比色法三种,临床常用的红外线法又根据气体采样的方式分为旁流型和主流型两类。
二、PETCO2波形及意义正常的CO 2波形一般可分四相四段:(1)Ⅰ相:吸气基线,应处于零位,是呼气的开始部分为呼吸道内死腔气,基本上不含二氧化碳。
(2)Ⅱ相:呼气上升支,较陡直,为肺泡和无效腔的混合气。
(3)Ⅲ相:二氧化碳曲线是水平或微向上倾斜,称呼气平台,为混合肺泡气,平台终点为呼气末气流,为PETCO2值。
(4)Ⅵ相:吸气下降支,二氧化碳曲线迅速而陡直下降至基线新鲜气体进入气道。
2、呼气末CO2的波形应观察以下5个方面:(1)基线:吸入气的CO2浓度,一般应等于零。
(2)高度:代表PETCO2浓度。
(3)形态:正常CO2的波形与异常波形。
(4)频率:呼吸频率即二氧化碳波形出现的频率(5)节律:反映呼吸中枢或呼吸机的功能3、正常二氧化碳波形的定性指标和定量指标:(1)呼气中出现二氧化碳:表示代谢产生的二氧化碳经循环后从肺排出。
旁流式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监测在消化内镜麻醉中的应用分析

旁流式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监测在消化内镜麻醉中的应用分析发布时间:2023-01-04T08:53:47.968Z 来源:《医师在线》2022年28期作者:田德明胡文晟[导读] 目的:探讨旁流式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监测在消化内镜麻醉中的应用价值田德明胡文晟长春市中心医院麻醉科吉林省长春市 130051摘要:目的:探讨旁流式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监测在消化内镜麻醉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2021年7月-2022年7月,选择在我院进行消化内镜手术患者178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各89例,对照组患者在麻醉后进行常规监测,包括监测呼吸、血压、脉搏、血氧饱和度以及心电图情况。
试验组在给予常规监测的基础上,经气管导管进行旁流式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监测。
分析比较两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术后苏醒时间、并发症发生率等情况。
结果:试验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为13.48%,显著低于对照组为20.22%(P<0.05),对照组患者术后苏醒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高于实验组(P<0.05)。
结论:旁流式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监测能够有效降低消化内镜麻醉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缩短术后苏醒时间,降低手术风险。
关键词: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监测;消化内镜;麻醉;应用引言消化内镜手术是消化道疾病最常用、最可靠的方法,但也会给患者带来不同程度的痛苦及不适感。
随着患者对医疗服务要求的不断提高,对消化内镜诊疗的舒适需求也日益增加。
目前我国已有很多单位开展了麻醉下的消化内镜操作。
但是,需要认识到,麻醉本身具有较高风险,有些并发症可造成严重后果,甚至死亡。
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监测具有无创、简便、迅速的特点,能够准确反映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结合图形变化对判断通气不当、气管导管误入食管、麻醉机械或呼吸器机械故障,早期诊断恶性高热及肺动脉栓塞等具有特殊临床意义。
为进一步了解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的临床应用,本研究通过将旁流式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监测应用于消化内镜麻醉,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监测

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监测摘要: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监测可反映机械通气时动脉二氧化碳的动态变化,具有无创、方便快速、及时反映代谢变化的特点,可以连续监测,能反映呼吸、循环功能及肺血流的情况,在麻醉、ICU、呼吸、急诊等科室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监测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监测(PetCO2)是近年来问世的一种无创监测技术,可反映机械通气状态下动脉二氧化碳的动态变化,且PetCO2具有无创、方便快速、及时反映代谢变化的特点,可以连续监测,从而减少动脉血气的采样次数,能反映呼吸、循环功能及肺血流的情况,在麻醉、ICU、呼吸、急诊等科室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1]。
1适应症近年来随着对二氧化碳图形认识的加深及新的分析设备的出现,PetCO2的应用范围已经从早期的手术麻醉患者扩展至危重病监测的广阔领域。
1.1代谢监测二氧化碳是人体新陈代谢的产物,PetCO2可反应人体代谢情况,用来监测引起人体代谢变化的一系列疾病和病理生理状态。
体温变化、癫痫发作、麻醉过深、应用碳酸氢盐和手术操作等皆可导致二氧化碳产生量变化,进而影响PetCO2。
PetCO2增高可发生在体温升高前,同时恶性高热时肌肉代谢旺盛,产生大量二氧化碳,故二氧化碳图可提醒医师及时处理。
PetCO2亦可用于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监测,能及时发现酮症酸中毒。
PetCO2只有在控制机械通气情况下才可作为代谢改变的可靠指标,因为自发呼吸情况下可通过呼气频率和呼吸深度调整二氧化碳排出量。
1.2循环监测循环骤停使急剧下降,成功的心肺复苏可使心排血量增加,二氧化碳运输恢复,进而肺对二氧化碳的清除增加,PetCO2可逐渐升高至正常,因此PetCO2可应用于心肺复苏领域,成为心肺复苏自发循环恢复的最好监测指标。
PetCO2定量测定可判断心肺复苏预后状况,PetCO2起始大小可以预测心肺复苏成功率的大小。
1.3呼吸监测1.3.1判断气管内导管位置根据呼出气是否含有二氧化碳即可判定导管位于气管或食管,目前二氧化碳图已成为判断气管内插管位置的标准方法。
呼气末二氧化碳PETCO监测意义

4、异常的PETCO2波形
(1)呼气中CO2消失说明有效的肺循环和肺通气不足,或缺乏,麻醉时常由于技术性原因造成,如气管插管误入食管,通气环路接头脱落,或因通气障碍所致如呼吸暂停或呼吸道梗阻,也可以见于心跳停止。
(2)吸气中出现CO2有意识地进行重吸入时,吸入气出现CO2­是正常现象(如MaplesonD型装置的Bain环路),异常的或大量的出现说明麻醉环路有故障,如活瓣关闭失灵。CO2吸收剂失效MaplesonD系统新鲜气流不足。
一、PETCO2监测的原理
组织细胞代谢产生二氧化碳,经毛细血管和静脉运输到肺,在呼气时排出体外,体内二氧化碳产量(VCO2)和肺通气量(VA)决定肺泡内二氧化碳分压(PETCO2)即PETCO2=VCO2×0.863/VA,0.863是气体容量转换成压力的常数。CO2弥散能力很强,极易从肺毛细血管进入肺泡内。肺泡和动脉CO2完全平衡,最后呼出的气体应为肺泡气,正常人PETCO2≈PACO2≈paCO2,但在病理状态下,肺泡通气/肺血流(V/Q)及交流(Qs/Qt)的变化,PETCO2就不能代表paCO2。呼气末二氧化碳的测定有红外线法,质谱仪法和比色法三种,临床常用的红外线法又根据气体采样的方式分为旁流型和主流型两类。
(3)呼出气PETCO2波形异常:上升段延长提示因呼吸道高位阻塞或支气管痉挛以致呼气流量下降,肺泡平台倾斜度增加,说明因慢性阻塞性肺疾患或气管痉挛使肺泡排气不均。某些波形改变不一定是病理现象,如潮气量不足时,使用面罩,可看到不规则的或截锥形的波形;侧卧位机械通气时,肺泡平台呈驼峰状,Bain环路时可见慢频率呼吸心源性起伏和“Bain隆凸”波形。
(4)Ⅵ相:吸气下降支,二氧化碳曲线迅速而陡直下降至基线新鲜气体进入气道。
呼气末二氧化碳的监测和护理

呼气末二氧化碳的监测和护理首先,监测呼气末二氧化碳的重要性不可忽视。
二氧化碳是人体呼吸代谢的产物,监测呼气末二氧化碳可以反映患者的通气情况和呼吸功能。
通过呼气末二氧化碳的监测,可以及时发现和评估患者的通气情况,为医务人员提供重要的临床参考指标。
特别是在麻醉监测、急救和呼吸机辅助通气等领域,监测呼气末二氧化碳具有重要的作用。
其次,在监测呼气末二氧化碳时,需要选择适当的监测方法。
目前,常见的呼气末二氧化碳监测方法有两种:一种是使用呼吸末二氧化碳探头进行呼气末二氧化碳监测,常见的有呼吸末二氧化碳分析仪和CO2检测仪等;另一种是使用称为无创呼气末二氧化碳监测的方法,不需要插入呼吸道,适用于长时间监测和连续监测。
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呼气末二氧化碳的监测,可以提高监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最后,呼气末二氧化碳的护理也是非常重要的。
呼气末二氧化碳的监测需要注意以下几点护理措施:首先,确保呼吸道通畅,保持呼吸道通气道的通畅性,避免阻塞和扩张。
其次,正确安装呼吸末二氧化碳监测设备,使用合适的监测仪器和探头,确保监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同时,要定期检查监测设备和探头的工作状态,避免损坏和误差。
另外,要保持监测环境的卫生和清洁,定期更换呼气末二氧化碳探头和滤网,避免交叉感染和误差。
最后,要注意监测数据的准确采集和记录,定期评估患者的通气情况和呼吸功能,及时调整干预措施。
综上所述,呼气末二氧化碳的监测和护理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通过选择合适的监测方法和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能够及时准确地监测患者的通气情况和呼吸功能,为临床医务人员提供重要的指导和参考。
在日常临床工作中,我们应该重视呼气末二氧化碳的监测和护理,并且不断深入研究和提高监测技术和护理水平,为患者的生命安全和康复做出贡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携治疗车至床旁,再次核对医嘱
5分
协助患者取舒适卧位,检查气管插管、呼吸机管路情况
10分
正确安装监测模块,将CO2水槽卡入模块槽内,CO2连接管分别于CO2水槽及呼吸机管路病人端连接
10分
打开监护仪上CO2分压“测量”
10分
读取监测数值,正常值35-45㎜Hg,根据患者病情调整报警上下限,对于正在进行机械通气者,如发生漏气、导管扭曲、气管阻塞等故障可导致波形改变数值报警
20分
再次核对
5分
告知家属相关注意事项,整理床单位、清理用物
5分
洗手、记录监测数值
10分
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监测评分标准
科室: 姓名: 得分:
项目
操 作 要 点
分值
减分
操作准备
护士准备:衣帽整齐、洗手、戴口罩
5分
物品准备:多功能监护仪、呼末CO2分压监测模块、CO2水槽、CO2连接管
5分
评估
向患者及家属解释操作目的及方法,取得合作
5分
患者目前意识状态、呼吸机参数、气管插管的型号、深度
1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