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监控摄像机常用的三大技术特点

合集下载

监控摄像机的分类和特点

监控摄像机的分类和特点

监控摄像机的分类和特点
监控摄像机的分类和特点
摄像机按功能大致分为以下几类:枪机、半球型摄像机、一体化摄像机、红外日夜两用摄像机、高速球摄像机、网络摄像机。

1、枪机:价格便宜,但不具备变焦和旋转功能,只能完成一个角度固定距离的监视、隐蔽性较差;
2、半球型摄像机:具有一定的隐蔽*,同时外形小巧、美观,可以吊装在天花板上,弥补了枪机的某些不足;
3、一体化摄像机:内置镜头、可以自动聚焦,对镜头控制方便,安装和调试简单;
4、红外日夜两用摄像机:将摄像机、防护罩、红外灯、供电散热单元综合成为一体的摄像设备,具有夜视距离远、隐蔽性强、性能稳定等优点;
5、高速球摄像机:集一体机化摄像机和云台于一身的设备,另外具有快速跟踪、360°水平旋转、无监视盲区和隐私区域遮蔽等特点和功能;
6、网络摄像机:又称IP camera。

它可以将图像采集后进行数字处理并加以压缩,通过IP网络将压缩的视频信号送入到服务器侧或客户端侧;在服务器端或客户端侧,通过软件就可以实时查看远端的图像。

监控视频质量诊断核心技术及特点

监控视频质量诊断核心技术及特点

监控视频质量诊断核心技术及特点智能视频(IV,Intelligent Video)源自计算机视觉(CV,Computer Vision)技术(计算机视觉技术是人工智能研究的分支之一),它是在图像及图像描述之间建立关系,从而使计算机能够通过数字图像处理和分析来理解视频画面中的内容,达到自动分析和抽取视频源中关键信息的目的,也就是智能视频分析技术(IVS)。

监控系统中的故障问题诊断自20世纪90年代智能视频分析技术诞生以来,经过数十年的发展,这项起源于计算机视觉的技术伴随着商业化的逐步应用正日益受到人们的普遍重视。

一些国内外专业的视频分析研究厂家都相继推出了各种不同形态的产品,如智能视频服务器、智能网络摄像机、智能分析硬盘录像机、智能视频分析软件等。

作为视频监控的高端应用,像周界检测、行为分析、视频故障诊断等功能业已在各重点行业中成功应用,并逐步显现威力。

拿平安城市监控系统来说,其一方面主要体现在一些重要的路段、社区、公共场所等,以通过视频监控方式对出现的可疑目标进行监控报警。

另一方面则集中在监控系统的后期运营管理过程中,以通过视频分析技术检测前端摄像头常见故障与视频图像质量的低下,实现监控系统的有效维护。

视频质量诊断系统作为安防领域的革新产品,是视频分析技术在平安城市监控系统运营维护方面的典型应用,也是应用性相对普遍的一种产品。

它主要应用在大型监控系统的控制中心,通过控制监控中心矩阵主机的视频切换输出或连接数字视频流媒体管理服务器来获取前端所有摄像机的视频信号,对视频图像出现的雪花、滚屏、模糊、偏色、画面冻结、增益失衡和云台失控等常见摄像头故障以及恶意遮挡和破坏监控设备的不法行为做出准确判断并发出报警信息;在视频监控设备日益增多的今天,其在监控系统中的应用,必然更加有利于帮助用户快速掌控前端设备运行情况,轻松维护大型的安防系统。

视频质量诊断核心技术视频质量诊断系统采用了视频图像分析的方法来检测监控系统中存在的各种视频常见故障。

ip高清监控摄像机技术特点及解决方案

ip高清监控摄像机技术特点及解决方案

详细描述
未来的IP高清监控摄像机将会采用更加先进的加密技术 、身份认证技术等安全防护手段,以防止视频数据被非 法获取、篡改或破坏。同时,还会加强对于设备的安全 管理,确保设备自身的安全性,从而保证视频数据的安 全性。
THANKS
感谢观看
详细描述
未来的IP高清监控摄像机将会采用更高带宽的网络连 接技术,如5G、Wi-Fi 6等,以实现更快的数据传输 速度。同时,随着存储技术的不断发展,将会出现更 加高效、更加经济的存储解决方案,以满足日益增长 的视频数据存储需求。
更完善的安全防护技术
总结词
为了保护监控视频的安全性,IP高清监控摄像机将采用 更完善的安全防护技术,确保视频数据的保密性、完 整性和可用性。
自动聚焦技术
自动聚焦技术能够自动调整摄像机 的焦距,使得目标始终在画面中保 持清晰。
优势
使用自动追踪和自动聚焦技术的IP 高清监控摄像机能够提供更加智能 、高效的监控服务,减轻监控人员 的负担。
02 IP高清监控摄像 机解决方案
城市治安监控解决方案
城市治安监控是利用IP高清监控摄像机对城市公共区域、 街道、商业区等重要场所进行实时监控,目的是及时发现 和打击违法犯罪行为,维护城市治安稳定。
解决方案
采用强大的加密技术和认证技术,对视频数 据进行加密和认证,确保数据的机密性和完 整性。同时,应采用防火墙、入侵检测和防 御系统等技术,防止黑客攻击和病毒感染。 此外,应定期对设备进行安全检查和维护,
确保设备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05 IP高清监控摄像 机未来发展趋势
更高清的视频分辨率
要点一
总结词
IP高清监控摄像机能够提供 1920x1080像素的视频分辨率,比 传统的模拟摄像机清晰度更高。

红外监控摄像机

红外监控摄像机

红外监控摄像机红外监控摄像机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安防领域的设备,具备红外夜视功能,能够在夜晚或低照度环境下进行监控。

本文将从红外监控摄像机的原理、应用领域、技术特点等方面展开阐述。

首先,红外监控摄像机利用红外辐射的特性进行监控。

它通过感应红外光线的反射或发射,将红外光线转化为可见光信号,并将信号传输到显示设备上进行观察和记录。

红外辐射是一种人眼无法察觉的电磁辐射,因此红外监控摄像机在暗夜或弱光环境下能够提供较好的监控效果。

红外监控摄像机的应用领域非常广泛。

首先,在住宅小区和商业建筑物中,红外监控摄像机可以用于防止入侵和破坏,保护人们的财产和安全。

其次,在工地和工厂等场所,红外监控摄像机可以帮助管理人员实时监控生产线上的运行情况,以及保障员工的安全。

再次,在交通领域,红外监控摄像机可以用于交通违法监控和路况监测,提升交通管理的效率和安全性。

此外,红外监控摄像机还被广泛应用于公共场所、学校、医院等各个领域,以保护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

红外监控摄像机具备一系列的技术特点,使得其在安防领域得到广泛运用。

首先,红外监控摄像机具备较高的分辨率和清晰度,能够捕捉到细节丰富的画面。

其次,红外监控摄像机采用了先进的图像传感器和处理器,能够自动调整曝光和对比度,使得图像在不同光照条件下都能够保持清晰和稳定。

再次,红外监控摄像机具备良好的防水、防尘和抗震能力,适应各种复杂环境的监控需求。

此外,红外监控摄像机还支持远程监控和云存储等功能,方便用户实时查看和管理监控画面。

红外监控摄像机的发展趋势也值得关注。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人们对安全的需求不断增加,红外监控摄像机将在技术上不断创新和完善。

首先,红外监控摄像机将在图像处理、人脸识别、行为分析等方面进行深度学习和智能化的应用,提升监控系统的智能性和准确性。

其次,红外监控摄像机将更加注重节能环保,采用低功耗的技术和材料,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再次,红外监控摄像机将逐渐实现无线化和自动化,方便安装和操作,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

海康监控知识点总结

海康监控知识点总结

海康监控知识点总结海康威视监控系统的产品特点海康威视监控系统以其卓越的性能和先进的技术著称。

其产品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高清晰度:海康威视监控摄像头采用先进的高清技术,可提供清晰、细腻的监控画面,有效地提高了监控系统的分辨率和画质性能。

2. 多功能性:海康威视监控系统支持多种功能,包括智能分析、远程监控、报警通知等,可以满足不同场景下的监控需求。

3. 可靠稳定:海康威视监控设备采用高品质的硬件和先进的软件技术,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和可靠性,确保监控系统长时间稳定运行。

4. 网络化:海康威视监控系统支持网络化管理和远程访问,用户可以通过互联网实时监控和管理监控设备,方便灵活。

5. 安全性:海康威视监控系统具有良好的安全性能,能够保护监控数据的完整性和隐私性,有效防范信息泄露和攻击。

海康威视监控系统的技术应用海康威视监控系统广泛应用于不同的场景和行业,包括安防监控、交通监控、智能建筑、城市安防等领域。

其技术应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安防监控:海康威视监控系统在安防领域应用广泛,包括小区监控、商业区监控、工厂监控等,通过监控摄像头实时监测和录制,提高了安防管理效率和水平。

2. 交通监控:海康威视监控系统在交通领域用途广泛,包括路口监控、停车场监控、高速公路监控等,通过视频监控和智能分析技术,提高了交通信息采集和管理的效率,优化了交通运行。

3. 智能建筑:海康威视监控系统应用于智能建筑中,包括智能办公楼、智能工厂等,通过视频监控和智能联动技术,实现了对建筑空间和设备状态的实时监控和管理。

4. 城市安防:海康威视监控系统在城市安防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包括公共场所监控、重点区域监控等,通过视频监控和智能分析技术,提高了城市治安管理和事件应急处理的效率和水平。

海康威视监控系统的安装调试正确的安装调试对于保证监控系统的正常运行和性能发挥至关重要。

海康威视监控系统的安装调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 规划设计:在进行监控系统的安装前,需要进行详细的规划设计工作,包括确定监控区域、摄像头位置、布线走向等,以保证监控系统布局合理和功能完善。

监控摄像头的选择与基本参数

监控摄像头的选择与基本参数

监控摄像头的选择与基本参数
1.分辨率:分辨率是指摄像头能够拍摄到的图像细节的数量。

分辨率越高,图像细节越清晰。

一般而言,720p和1080p分辨率已经能够满足大多数场景的需求,但在一些特殊场合,如监控高速运动物体时,可能需要更高的分辨率,如4K甚至8K。

2.帧率:帧率是指摄像头每秒能够拍摄到的图像数量。

帧率越高,视频流越流畅。

在普通监控场景中,15到30帧/秒的帧率已经能够满足需求,但在一些高速移动或需要更精准显示细节的场景中,帧率要求可能更高。

3.视角:视角是指摄像头能够拍摄到的水平范围。

视角越宽,摄像头能够覆盖的区域越广。

在选择摄像头时,需要根据监控场景的具体要求来确定所需的视角范围,以确保能够全面有效地监控所需区域。

4.焦距:焦距是指摄像头能够聚焦的距离范围。

焦距越远,摄像头能够拍摄到的距离越远。

在选择摄像头时,需要考虑监控距离和监控区域的大小,以确定所需的焦距范围。

5.防护等级:防护等级是指摄像头的外壳的防水、防尘等级。

在户外或特殊环境中,摄像头的防护等级需要更高,以确保其正常工作和寿命。

6.低照度性能:低照度性能是指摄像头在低光环境下的拍摄能力。

在夜间或光线较暗的场景中,低照度性能较好的摄像头能够提供更清晰的图像。

7.码流压缩技术:码流压缩技术是指摄像头对视频信号进行压缩传输的方式。

常见的码流压缩技术有H.264、H.265等。

选择摄像头时,需要
根据监控系统的传输带宽和存储空间的要求,以及带宽和存储设备的支持能力来确定所需的码流压缩技术。

IPC(网络摄像机)核心技术以及亮点功能

IPC(网络摄像机)核心技术以及亮点功能

IPC核心技术谈及IPC的核心技术,还是需要从其软硬件构成谈起。

在硬件上,IPC主要是由光学器件、感光成像器件、IC芯片、电路板等构成;从软件上看,主要是包括视频编码压缩算法、视频分析算法及应用软件程序。

不同的公司采用不同的成像器件、芯片、开发不同的压缩算法,最终生产的IPC设备在性能表现上会有很大的差别。

(一)光学成像技术光学成像系统无论是在模拟摄像机还是在IPC系统中都是一个重要的环节,视频图像的质量与光学成像系统密切相关。

通常光学成像技术包括镜头技术及感光器件技术,一直以来,镜头技术以德国及日本的技术比较领先。

感光器件目前有CCD及CMOS两种,CCD感光器件目前占据对的市场份额。

CCD的主要优点是高解析、低噪音、高敏感、可大批量稳定生产等,日本公司的CCD 技术占全球主导地位。

CMOS急速自从20世纪80年代发明以来,初期主要用于低端、低品质市场,但随着CMOS技术的逐步成熟和完善,在高分辨率摄像头中,CMOS开始迅猛发展起来,CMOS技术目前是欧美公司的天下。

这两种传感器各有长短,甚至好多公司的IPC 产品线分别以CCD和CMOS传感器架构支撑,两条腿并行。

(二)视频编码算法视频编码算法不仅仅是DVS、DVR的核心技术,对于IPC一样是核心技术。

无论何种编码方式,其关键是“在有限的码流下实现高质量的图像,并具有良好地网络适应性”。

视频编码算法从早期的MJPEG,MPEG-4,发展到目前的H.264。

H.264因为具有良好地图形质量、编码效率及网络适应能力,是目前及未来一段时间编码算法的主流。

早期的IPC主要采用MJPEG算法,MJPEG编码方式比较简单,对芯片的处理能力要求不高。

采用帧内压缩方式,帧内间没有关系;图像质量好,适合于影像编辑。

但是由于不采用帧间预测技术,使得码流过高从而网络负荷较重,存储空间需求也比较大。

由于MJPEG 编码方式下对每帧图像独立压缩编码,因此,在部分地区可用来做法律证据。

安防监控摄像头参数详细介绍

安防监控摄像头参数详细介绍

安防监控摄像头参数详细介绍1.分辨率:分辨率是指摄像头能够采集和显示的图像的清晰度。

常见的分辨率包括720p、1080p和4K等,分辨率越高,图像越清晰。

分辨率的选择应根据监控需求和实际场景来决定。

2.视角:视角指的是摄像头能够覆盖的水平和垂直范围。

视角越大,摄像头能够监控的范围就越广。

视角通常以度数来表示,常见的视角包括90度、120度和180度等。

3.图像传感器:图像传感器是摄像头能够接收和转换光信号为电信号的核心部件。

常见的图像传感器有CMOS和CCD两种。

CMOS传感器价格低廉且成像质量较好,而CCD传感器在低光条件下表现更好。

4.码流类型:码流是指图像转为数字信号后的数据流。

有两种常见的码流类型,即主码流和子码流。

主码流用于高清录制和实时监控,在带宽充足的情况下,画质较好。

而子码流适用于网络传输和手机监控,在带宽较低时,仍能保持图像质量。

5.焦距和光圈:焦距和光圈决定了摄像头的调焦范围和光线透过的大小。

较大的光圈和较长的焦距对于低光环境中的图像亮度更好,同时提供更深的景深。

这些参数根据监控需求和环境条件进行选择。

6.投射方式:摄像头通常有两种投射方式,分别是模拟输出和数字输出。

模拟输出通过BNC或RCA接口将信号传输到显示设备,数字输出通过HDMI或网络接口传输信号。

数字输出可以提供更高质量的图像和更远的传输距离。

7.夜视功能:夜视功能允许摄像头在低光或黑暗环境下依然能够清晰地拍摄。

夜视功能包括红外夜视和白光夜视两种。

红外夜视利用红外辐射提供光源,适用于暗光条件;白光夜视则通过内置的LED灯提供足够的照明,适用于全黑条件。

8.防护等级:摄像头在室内和室外安装时,需要考虑防护等级以保护设备免受恶劣环境的影响。

常见的防护等级有IP65和IP66等,数字越高表示防护性能越好。

9.压缩格式:摄像头通过压缩图像和视频数据来降低存储空间和传输带宽的需求。

常见的压缩格式有H.264和H.265等,H.265相比H.264可以提供更高的压缩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解析监控摄像机常用的三大技术特点
目前民用监控产品中使用的通常有这样几种技术:高灵敏度材料、数字慢快门技术、彩转黑技术、被动红外成像技术等等,因为监控要求和应用场合的不同,所以在实际应用中就出现了不同的应用市场。

高灵敏度材料
使用高灵敏度材料,包括使用高灵敏度光感应材料,超高信噪比信号分析处理器件,信号处理增加一些特殊处理技术等等,以此来提高对光线较低情况下图像采集的还原效果,但是由于成本及考虑体积等方面的原因,这个虽然是最好的方案却仍然很难在短时间内被广泛应用。

目前针对CCD感光元件而言,提高感光度主要通过两种方法。

由于通过物理方式增大感光面积,受设备体积限制无法实现,因此其一是在元件每一感光二极管上(单一像素)装置微小镜片变相增大感光面积的方式来获得感光度的提升,变得行之有效。

这个设计就像是帮CCD挂上眼镜一样,但是CCD经过35年的发展,这种技术提升的空间也已相当有限。

其二,就是通过特定的信号增强电路,根据数据运算来获得合理的曝光,但这样通常会因为CCD快速感光引起像素感光不均而形成噪点,这时拍摄出的画面颗粒感会较为明显。

此时又不得不采取办法来平衡高感光度和高画质之间的矛盾,从而势必又带来更高的成本投入。

数字慢快门技术
数字慢快门技术(digitalslowshuttle),实际上它并不是一种快门,只是它的功能在某种程度上类似于快门而已,快门(shuttle)和光圈(IRIS)都是摄像机上控制光线通过镜头,达到光捕捉效果的一个部件。

也可以这样理解,光圈是光线通过镜头时能够进入的一个孔,孔的大小就是光圈的大小,孔越大,相同情况下通过的光就越多,而快门是掌握光圈开关的部分,控制光圈是处于一直开启状态还是按照一定时间间隔定时开关。

我们知道,根据人眼的视觉暂留特性,为了确保看到的图像是连续的,PAL制电视信号的标准是
25帧/秒隔行扫描,就是说,每一秒种经过我们眼前的图像实际是由25个画面构成的连续画面,在拍摄目标的时候,每隔1/25秒,一个点才能够被扫描到一次,因为是隔行扫描,每2个场才能构成一个帧,所以每1秒钟,PAL制的图像是50场,1场的时间就是快门的间隔,每一秒钟,快门必须要工作50次,才能确保输出的图像是50场/秒的PAL制图像,所以PAL制的最低快门速度是1/50秒(此时光圈实际上是一直打开的),实际应用中,因为环境中光线可能会很强,这个时候可能会需要控制进光量,就需要控制快门速度,速度越快时,光线能够进入的时间就越少,进光量就越少,相对来说,图像就会显得比较暗,反之快门速度越慢,图像就会越亮,当光线照度不足时,即使使用1/50秒图像仍然不够亮,这就需要运用其他技术了。

根据光学理论,光是可以叠加的,虽然在很暗的环境下每个
点要1/25秒后才能被扫描到1次,被扫描的时间也非常短,其亮度非常弱,如果把前后一段时间内该点的亮度都保存并叠加后再输出的话,这个点就可以变亮了。

所以数字慢快门的技术原理就是按照要求把相应一段时间内的多个影像叠加后再输出,以此来提高信号强度。

这种技术因为不需要对外部环境进行任何变化,所以在满足监控要求的条件下可以说是最理想的方案,但是这种技术实际上能够应用的范围是非常窄的,因为实现逐点累加的前提是同一个点不同时间的亮度累加,而一旦拍摄的物体发生变化或者移动的时候,前后两个时间在一起累加的可能并不是同一个像素点,这样在整体图像上移动物体就会出现“拖影”现象,如果物体移动过快而帧累积时间过长的话,移动物体甚至会变成虚影。

所以,帧累积技术一般应用于在弱光环境中监控静止的场景。

光线不够的时候将图像切换为黑白图像,去掉色载波和色同步干扰,并且将AGC加大,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提高低可视光环境下的图像质量,但是这种方案能够解决的也只是部分非常特殊的环境,不能解决弱光环境,而且能够提升的图像质量也非常有限,一般此技术都要和其他技术配合使用。

在一定的光源条件,利用线路切换的方式将图像由彩色转为黑白。

在彩色
/黑白线路转换的技术演进过程中,早期曾采用2颗感光元件Sensor(1颗彩色、1颗黑白)共用一组电路再行切换,目前此类摄
像机已采用单一CCD(彩色)设计,在白天或光源充足时为彩色摄像机,当夜晚降临或光源不足时(一般在1LUX?3LUX)即利用数字电路将彩色信号消除掉,成为黑白图像,此种作法虽可在夜晚达到“低照度”的目的,白天却有图像模糊,色彩不自然的缺点。

被动红外成像技术
被动红外成像技术的应用前提是光捕捉器件除了要能采集可见光信号以外,还要能够采集到红外信号,并且信号处理能够将原红外信号处理成灰度信号(就说常说的黑白信号)。

黑白摄像机都能够实现这一功能并且灵敏度非常高。

目前所有基于数字处理技术的摄像机也都能够完成这个工作,但是由于还有可见光环境下的彩色成像,矛盾也开始出现了。

在处理彩色信号的时候,因为DSP处理都需要将视频信号分离成灰度信号和色度(或者色差)信号进行分别处理,而红外信号本身是人眼不可见的,但是在光捕捉器采集和DSP处理之后已经变成了人眼可以识别的灰度信号,两个灰度信号(可见光和红外光的)进行叠加,必然会使图像在进行灰度和色度合成的时候无法按照理想的情况进行合成,这将会造成图像的灰度和色度失真,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如果红外光过强,会使得整个图像发灰。

目前关于被动红外成像在视频监控中的主要方案有以下四种:
1、纯彩色摄像机,这种方案是阻止被动红外成像,也就是避免红外线进入,其使用光低通滤波器(OPLF:OpticalLowFilter,即通常所说的低通滤光片,图1为其光通率与波长的关系,可以
看出其基本不吸收和反射可见光,但基本完全隔离红外光)直接将红外线挡住,这样图像会基本不受红外信号的影响。

这样做的目的是避免使用红外成像。

2、完全不管红外信号对图像彩色情况下的影响使用可大量通过红外线的滤色片,这是一种低成本的方案,在被动红外成像方面的效果也比较好,但是很容易出现上面说的在彩色模式下的色度和灰度失真问题。

3、只让特定红外光比如850nm通过,其他大部分红外光不能通过,这就是单滤光片感应红外型摄像机的原理,其主要技术依据是采用了不同于彩色摄像机的滤色片技术。

这样的方案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彩色偏色的问题,并且也能够使用在没有可见光而使用红外成像的场合。

但是这个方案也存在一些问题,在日光充足的时候,红外信号非常丰富,会造成图像颜色和灰度失真。

而在使用红外成像的时候,也因为只有极窄频率的红外光能够通过而使成像并不敏感,所以这类摄像机一般使用在室内30米直径以内的区域。

4、在可见光较强的时候采用OPLF,将大部分红外光挡住,确保其颜色还原和灰度信号的真实,而在可见光较弱的时候不使用OPLF,而使用可以使绝大部分可见光和红外光都可以通过的高通滤波器,因为主要依靠红外光成像,是灰度信号,所以这个时候一般都会把彩色成分去掉,只保留灰度信号,所以看到的就只是灰度图像即我们所说的黑白图像。

这种方案实际上结合了彩色摄像机在可见光较好情况下的优点和黑白摄像机在低照度下的优点,可以说是目前解决全天候、光线变化很大的环境下监控的最佳方案。

在自然光线下真实的颜色还原和无可见光下高灵敏的被动红外成像,其静态效果甚至能够和某些采用同样技术并加入4倍DSS感光技术的一体机媲美。

虽然使用被动红外成像能够较好地解决无可视光和监控之间的矛盾,但是因为红外线和可见光的光学差异,其中也有一些需要解决的问题,光学主要介质玻璃对两种光波的折射率不同会造成光学组件的焦距不同,所以很容易使聚焦出现问题,不过这些问题已经在不断的使用和改进中得到相应的解决。

随着被动红外成像技术的不断成熟和广泛应用,使得监控效能大大提高,人们的生活将会得到更加可靠的保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