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宿山寺》教案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幼儿园大班《夜宿山寺》教案(精选8篇

幼儿园大班《夜宿山寺》教案(精选8篇

幼儿园大班《夜宿山寺》教案(精选8篇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教材《夜宿山寺》,涉及章节:第三单元《趣味古诗》,详细内容为学习唐代诗人杜甫的《夜宿山寺》。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并掌握古诗《夜宿山寺》的内容,感受古诗的韵律美。

2. 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通过古诗了解寺庙夜景。

3. 培养幼儿的团结协作能力,学会与同伴分享学习成果。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古诗的含义,感受古诗的韵律美。

教学重点:掌握古诗《夜宿山寺》的内容,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古诗挂图、录音机、磁带、夜宿山寺的场景布置。

学具:画纸、彩笔、剪刀、胶水。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讲述一个关于夜宿山寺的小故事,引导幼儿进入本节课的主题。

2. 新课导入(10分钟)(1)展示古诗挂图,引导幼儿观察并讲述图中的内容。

(2)播放古诗录音,让幼儿感受古诗的韵律美。

(3)教师带领幼儿朗读古诗,并解释古诗的含义。

3. 实践情景引入(10分钟)(1)将幼儿分成若干小组,每组合作完成一个夜宿山寺的场景布置。

(2)让幼儿在场景中体验古诗中的意境,感受夜晚山寺的宁静。

4.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挑选一首与《夜宿山寺》类似的小诗,进行讲解和演示,引导幼儿学会欣赏古诗。

5. 随堂练习(10分钟)(1)让幼儿在画纸上描绘出自己心中的夜宿山寺场景。

(2)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幼儿在绘画过程中的错误。

让幼儿展示自己的作品,并分享学习心得。

六、板书设计1. 板书古诗《夜宿山寺》。

2. 在黑板上画出夜宿山寺的场景,标注重点词语。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描绘一幅夜宿山寺的场景。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教师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 拓展延伸:引导幼儿关注其他古诗,了解我国传统文化。

组织一次户外夜宿活动,让幼儿亲身感受夜晚的美妙。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的章节和详细内容;2. 教学目标的具体制定;3.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区分;4. 教具与学具的准备;5.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6. 例题讲解的深度和广度;7. 板书设计的信息呈现;8. 作业设计的针对性和答案的指导性;9.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的实际操作。

《夜宿山寺》教学设计、教后反思、听课记录

《夜宿山寺》教学设计、教后反思、听课记录
02
李白,唐代著名诗人,被誉为“ 诗仙”,其诗歌风格奔放、意境 深远,对后世影响深远。
教学目标与要求
01
02
03
知识与技能
学生能够背诵并默写《夜 宿山寺》;理解诗中运用 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了解李白及其诗歌风格。
过程与方法
通过朗读、讲解、讨论等 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 深入理解诗歌内涵,培养 其诗歌鉴赏能力。
简要介绍诗人李白及时代背景等元素 ,为学生理解诗歌打下基础。
诗意解读
艺术手法赏析
分析李白在诗歌中运用的夸张、想象 等艺术手法,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 力。
通过对诗句的逐句解读,引导学生理 解诗歌中表达的情感和意境。
重点难点讲解
重点
讲解诗歌中的重点词句, 如“危楼高百尺”、“手 可摘星辰”等,帮助学生 深入理解诗歌内涵。
点。
情境教学法
通过创设与诗歌内容相关的情 境,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感
受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运用多媒体课件、图片、音频 等教学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
兴趣和积极性。
03
教学活动设计
朗读训练
引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通过朗读感受古诗的韵律美和节奏美。
教师进行范读,指导学生注意停顿和重音,读出古诗的韵味。
之情,培养了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
存在问题分析
课堂节奏把握
部分环节时间安排略显紧张,导致学生思考时间不足,讨论不够 充分。
教学方法运用
尽管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但在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方面仍有不足 ,部分学生依赖性较强。
学生个体差异关注
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个性化教学策略运用不够到位。
改进措施及建议
优化课堂节奏

二年级语文《夜宿山寺》优秀教案(优秀12篇)

二年级语文《夜宿山寺》优秀教案(优秀12篇)

二年级语文《夜宿山寺》优秀教案(优秀12篇)《夜宿山寺》教案1教学目标:1、会读“宿、寺”等6个生字,会写“危、敢、惊”3个字。

2、学习古诗,通过图文对照,想象画面等方法理解古诗,练习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古诗的意思。

3、体会山寺的雄伟、高耸入云的特点,知道诗人李白站在高楼上不敢说话的原因。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朗读古诗,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山寺的雄伟。

教学难点:体会山寺的高耸入云,明白诗人站在高楼上不敢说话的原因。

教学准备:生字词语卡片、由寺的图片预习要求:借助拼音朗读古诗,读正确,读流畅,初步理解古诗的意思。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读懂课题1、同学们,在唐朝有一位大诗人,叫李白,相信大家很熟悉,大家背过李白的诗吗?谁来背一背李白写的诗?学生背诵李白的诗。

2、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李白的古诗,题目叫《夜宿山寺》。

板书课题:夜宿山寺3、读准平舌音“宿、寺”,这两个字是生字,引导学生读一读,读准字音。

理解“宿”的意思“住”。

4、全班交流题目《夜宿山寺》的意思。

“夜宿山寺”的意思是一天夜里,诗人借宿在深山里的一个寺庙中。

教师小结:据说,李白夜里借宿在深山里的一个寺庙中,寺院后面有一座很高的藏经楼,他登上去凭栏远眺,只见天空星光闪烁,诗人李白诗兴大发,写下了《夜宿山寺》这首诗。

二、初读古诗1、出示古诗,引导学生读一读,注意读准字音,把古诗读正确,读流畅。

2、指生朗读,注意字音。

“辰”是前鼻音,第二声。

“惊”是后鼻音。

3、出示古诗,标好朗读的节奏,引导学生再次朗读古诗,注意读准节奏。

夜宿山寺唐李白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4、齐读古诗,注意读准字音,读好古诗的节奏。

三、理解古诗1、学生自由朗读古诗,边读边思考每句诗的大概意思。

2、出示第一、二两句:“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1)理解“危”的意思。

学生说一说“危”的意思,教师小结:“危”的本意是指人在山巅或者高崖,因此,“危”的意思是高,“危楼”的意思就是高楼。

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夜宿山寺》教学设计(精选10篇)

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夜宿山寺》教学设计(精选10篇)

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夜宿山寺》教学设计(精选10篇)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夜宿山寺》教学设计(精选10篇)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夜宿山寺》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诗文,体会诗的意境和诗人的思想感情。

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积累词语。

3、理解重点词句,理解全诗意思。

4、有感情地朗读诗文,背诵古诗。

5、练习把诗句补充完整。

教学重点: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指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理解词句,理解古诗意思。

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教学过程:一、小擂台以小组为单位介绍唐朝大诗人李白。

(相同的内容不重复)二、揭示课题:教师板书课题《夜宿山寺》三、学习新课1、教师用投影出示插图,请学生观察,用自己的话说说图画的内容。

在一座很高的山上,有一座寺庙,云雾萦绕在山腰,星星在寺庙周围眨着眼睛。

2、教师伴着音乐范读古诗,请学生进行评价。

3、学生自己读古诗,对照生字表自学生字,记住它们的音、形、义。

4、相互交流学习情况(1)教师出示生字卡片:宿寺危摘辰敢恐惊(2)指名让学生读生字,对读得不准确的地方及时提醒纠正。

(3)结合学生遇到的难字说一说记忆字形的方法,教师板书。

危:上面是?,第三笔是横。

辰:部首是“厂”字头,第五笔是竖提。

摘:左右结构的字,同字框里是“古”。

敢:注意与“取”字的区分。

动手书空。

(教师进行板演,易错的地方用彩色笔标出来)(4)理解字意(结合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理解,让学生先说一说意思,相互补充,用投影罗列出来)宿:住宿。

寺:庙。

危:高。

辰:天上的`星星。

恐:害怕。

惊:惊动。

语:说话。

百尺:泛指很高很高。

天上人:天上的神仙。

(5)结合注释和投影中的解释理解每句诗的意思(让学生自己练习说说意思,教师及时进行帮助指导)危楼高百尺:这座高高的寺庙高不可测。

手可摘星辰:伸出手去就可以摘到天上的星星。

不敢高声语:在这里不敢大声说话。

恐惊天上人:害怕惊动了天上的仙人。

让学生自己练习说说全诗的意思。

《夜宿山寺》 教学设计

《夜宿山寺》 教学设计

《夜宿山寺》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夜宿山寺》,背诵古诗。

2、学生能够理解古诗的意思,感受诗人对山寺夜景的奇妙想象。

3、培养学生对古诗的热爱之情,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化素养。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古诗中重点字词的意思,如“宿”“危”“百尺”等。

体会诗人夸张的手法和丰富的想象力。

2、教学难点感受古诗所描绘的意境,理解诗人的情感。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朗读法、讨论法、情境教学法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播放一段山寺的视频或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山寺的特点。

2、提问:同学们,如果你们在这样的山寺中住宿,会有怎样的感受呢?3、引出课题《夜宿山寺》。

(二)初读古诗1、教师范读古诗,学生注意听准字音和节奏。

2、学生自由朗读古诗,圈出生字词,多读几遍。

3、指名学生朗读,其他学生评价,教师相机指导。

4、全班齐读古诗。

(三)理解诗意1、结合注释,小组讨论古诗的意思。

2、教师检查小组讨论情况,重点讲解以下字词:宿:住宿。

危:高。

百尺:虚指,形容楼很高。

星辰:天上的星星。

语:说话。

恐:唯恐,害怕。

3、指名学生说说古诗的意思,其他学生补充。

4、教师总结古诗的意思:山上寺院的高楼真高啊,好像有一百尺的样子,人在楼上一伸手就可以摘下天上的星星。

在这里都不敢大声说话,唯恐惊动了天上的神仙。

(四)感受意境1、引导学生思考:诗人为什么说“手可摘星辰”?让学生想象自己站在高楼之上,伸手摘星的情景,体会楼之高。

2、提问:“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又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情?学生交流讨论,感受诗人的小心翼翼和对神仙的敬畏之情。

3、教师创设情境,让学生闭上眼睛,听老师描述古诗所描绘的画面,感受山寺夜景的奇妙。

(五)朗读指导1、教师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古诗,注意读出楼的高、诗人的小心翼翼和对山寺夜景的惊叹。

2、学生自由练习朗读。

3、指名学生朗读,教师点评。

4、全班配乐朗读。

(六)背诵古诗1、学生自由背诵古诗。

夜宿山寺特级教师优秀教学设计3篇

夜宿山寺特级教师优秀教学设计3篇

夜宿山寺特级教师优秀教学设计3篇【夜宿山寺教学设计】部编本新人教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夜宿山寺》教学设计一、教学要求1、学会本课8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3、通过朗读,感受诗人对寺院里高楼的描写。

二、教材说明《夜宿山寺》是唐代诗人李白所作,诗人用极度夸张的笔调形象、生动地勾勒出山上的寺院楼非常高。

诗题的意思是:夜晚投宿在山上的寺院里。

全诗共四行,前两行“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是从视觉感受上写出楼高,后两行“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从听觉上进一步烘托出楼高。

“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危:高。

危楼就是高楼,指建筑在山顶的寺院楼。

百尺,虚指,夸张的写法,形容楼很高。

星辰,天上的星星。

“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高声,大声。

语,说话。

恐,怕。

惊,惊动。

天上人,传说中天上的神仙。

本课教学重点是学习生字,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三、教学建议(一)课前准备1、生字卡片、课文朗读录音带。

2、教学挂图(投影片或多媒体课件)。

(二)识字、写字教学1、识字教学。

本课的生字中,“宿”、“寺”是平舌音,“摘”、“辰”是翘舌音,“敢”是前鼻音,“惊、恐”是后鼻音。

“宿、寺、惊”,可借助学过的偏旁、部件和熟字识记字形。

2、写字教学。

重点提示容易写错的笔画和笔顺。

危:第三笔是“横”,不要写成“横钩”。

摘:右边不要写成“商”。

辰:笔顺是辰。

敢:第一笔是“横折”,右边是反文儿,不是折文儿。

(三)词句教学可采用一边读诗,一边看图,一边思考提问的方法了解诗句的大意,在读诗理解的过程中把诗背熟。

教学时可分五步进行。

1、学生读诗题,结合图画理解“夜宿”与“山寺”的意思。

2、引导学生围绕“山寺”提出自己想知道的问题。

3、教师从学生的提问中,筛选出山上寺院的楼是怎样的,作为重点解决的问题。

4、学生带着问题读诗句,结合图感悟全诗主要讲寺院楼很高。

5、让学生继续读诗句,找出哪些诗句是讲楼有多高的。

(四)朗读指导这首诗想象丰富,表现了诗人对山寺夜景的喜爱、赞赏。

古诗《夜宿山寺》的教学教案

古诗《夜宿山寺》的教学教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古诗《夜宿山寺》。

(2)理解古诗《夜宿山寺》的意境和主题,了解作者李白及其创作背景。

(3)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2)通过分析古诗的结构和语言特点,提高学生的写作技巧。

(3)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古诗的美,培养对古典文学的兴趣。

(2)理解友谊的重要性,学会珍惜朋友。

(3)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理念。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古诗《夜宿山寺》。

(2)理解古诗的意境和主题。

(3)学会生字词并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 教学难点:(1)古诗中的一些生僻字词的理解和运用。

(2)古诗意境的理解和感受。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熟悉古诗《夜宿山寺》的内容和背景。

(2)准备相关的教学材料和课件。

(3)准备相关的文学鉴赏和写作技巧的教学方法。

2. 学生准备:(1)预习古诗《夜宿山寺》。

(2)了解作者李白及其创作背景。

四、教学过程1. 导入:(1)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古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简要介绍作者李白及其创作背景。

2. 朗读与背诵:(1)引导学生朗读古诗《夜宿山寺》,注意语气和节奏的把握。

(2)鼓励学生背诵古诗,加强记忆。

3. 生字词学习:(1)解释古诗中的生僻字词,帮助学生理解句子意思。

(2)引导学生运用生字词到实际情景中。

4. 文学鉴赏:(1)分析古诗的结构和语言特点,如韵律、对仗等。

(2)引导学生感受古诗的意境和主题,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五、作业布置1. 请学生将古诗《夜宿山寺》背诵给家长,并签名确认。

2. 请学生运用古诗中的生字词,写一篇小短文。

3. 请学生准备下一节课的相关内容,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六、教学过程(续)5. 小组合作:(1)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个句子进行讨论。

部编版二年级上册古诗《夜宿山寺》优质教学设计

部编版二年级上册古诗《夜宿山寺》优质教学设计

部编版二年级上册古诗《夜宿山寺》优质教学设计部编版二年级上册古诗《夜宿山寺》优质教案(一)教学目标1.认识6个生字,会写3个生字,认读生字组成的词语。

2图文结合,在反复品读中联系生活体验,展开想象,探究诗歌的丰富意蕴。

3.理解“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的意思,研究诗人奋发向上,积极进取的精神。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字词卡片。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理解题意1.出示课题,板书课题。

(板书:夜宿山寺)启发学生从课题确定这首诗所写的时间、地点和事情,并推想人物。

教师随学生回答,在黑板上用简笔画画出月亮、星星、山峦、寺庙;此时,只简画一座寺庙,没有楼;为了显示高度,在山腰上端横一笔云。

同时出示“宿”“寺”卡片,正音、释义。

2.让学生观察板画,再观赏插图。

(课件出示1)要求他们用一个词来表达自己的感觉。

教师在学生提出的词中选取“高”,并板书。

告诉学生:这首诗是唐朝诗人XXX 写自己夜宿山寺的亲身感受;全诗四行诗句,都是围绕着“高”来写的。

(板书:高)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目前请同学们本人读读这首诗,读之前,我们先来看看要求。

(课件出示2)要求:按照老师下面告诉大家的方法,自学这首诗。

(1)反复朗读全诗每行诗句(行行朗读);(2)认真想想每个字的意思(字字思考);(3)然后按照诗句的内容,想象出一幅丹青(处处想象)。

1.指名读古诗,搜检读的结果。

(教师点评)2.领读、齐读。

三、交流切磋,诵读求悟1.过渡:让我们逐行研究,看诗句中哪些字表达“高”,哪些景象说明“高”。

先看第一行。

(课件出示3):危楼高百尺。

(1)学生找出“高”和“百尺”。

教师指出“百尺”表示很高,但不是实数。

(出示“危楼”卡片)危楼是什么样的楼?“危”字怎么解释?(课件出示4)学生查《新华字典》,危:①险;②损害;③高。

从三个义项中找出一个合适的解释就是③。

(板书:百尺危)诗人站在高山上寺庙里的高楼中(教师给黑板画的庙加层楼),远望窗外,会有什么样的感觉?(课件出示5):出示插图高极了,真高啊,好像站到了天边一样……(2)指导朗读这一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夜宿山寺》教案教学设计夜宿山寺
一、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8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3通过朗读,感受诗人对寺院里高楼的描写。

二、教材说明
《夜宿山寺》是唐代诗人李白所作,诗人用极度夸张的笔调形象、生动地勾勒出山上的寺院楼非常高。

诗题的意思是:夜晚投宿在山上的寺院里。

全诗共四行,前两行“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是从视觉感受上写出楼高,后两行“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从听觉上进一步烘托出楼高。

“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危:高。

危楼就是高楼,指建筑在山顶的寺院楼。

百尺,虚指,夸张的写法,形容楼很高。

星辰,天上的星星。

“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高声,大声。

语,说话。

恐,怕。

惊,惊动。

天上人,传说中天上的神仙。

本课教学重点是学习生字,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三、教学建议
(一)课前准备
1生字卡片、课文朗读录音带。

2教学挂图(投影片或多媒体课件)。

(二)识字、写字教学
1识字教学。

本课的生字中,“宿”、“寺”是平舌音,“摘”、“辰”
是翘舌音,“敢”是前鼻音,“惊、恐”是后鼻音。

“宿、寺、惊”,可借助学过的偏旁、部件和熟字识记字形。

2写字教学。

重点提示容易写错的笔画和笔顺。

危:第三笔是“横”,不要写成“横钩”。

摘:右边不要写成“商”。

辰:笔顺是辰。

敢:第一笔是“横折”,右边是反文儿,不是折文儿。

(三)词句教学
可采用一边读诗,一边看图,一边思考提问的方法了解诗句
的大意,在读诗理解的过程中把诗背熟。

教学时可分五步进行。

1学生读诗题,结合图画理解“夜宿”与“山寺”的意思。

2引导学生围绕“山寺”提出自己想知道的问题。

3教师从学生的提问中,筛选出山上寺院的楼是怎样的,
作为重点解决的问题。

4学生带着问题读诗句,结合图感悟全诗主要讲寺院楼很
高。

5让学生继续读诗句,找出哪些诗句是讲楼有多高的。

(四)朗读指导
这首诗想象丰富,表现了诗人对山寺夜景的喜爱、赞赏。

朗读时要读出惊讶、赞叹和神秘的语气。

危楼/高百尺,
手可/摘星辰。

不敢/高声语,
恐惊/天上人。

(五)扩展活动
根据诗意画一幅想象图,比一比谁画得与众不同,并说说自己的画。

(六)课时安排
教学本课可用1~2课时。

四、教学设计举例
(一)由原有认知导入新课。

1回忆一下,你们读过唐代著名诗人李白的哪些诗?能试着背一两首吗?
2今天,我们再学习一首李白投宿在山上寺院内所写的诗,出示课题:夜宿山寺。

(二)初步感知课文。

1教师范读全诗,学生注意听准字音。

2学生借助拼音初读诗文,画出生字,多读几遍。

(三)借助插图,了解诗意。

1出示投影片(课文插图),找出寺院。

提问:假如你站在山顶寺院的高楼上会有什么感觉?
2讨论:你从诗中哪儿可以看出楼很高?作者是怎样讲楼
高的?
(四)指导朗读、背诵。

1教师范读,学生体会停顿与节奏。

2自由朗读,指名读。

3学生提问题,教师筛选出重点问题,先由学生解答,后
由教师讲解。

4参照插图试背古诗。

5采用多种形式练习背诵,达到人人会背。

(五)识记字形,指导写字。

(六)完成课后练习。

五、参考资料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

祖籍陕西成纪(今甘肃内),出生于碎叶城。

幼时随父迁居绵州昌隆(今四川
江油)青莲乡。

二十五岁离蜀,长期在各地漫游。

天宝初供
奉翰林,受权贵谗毁,仅一年余即离开长安。

安史之乱中被
流放夜郎,中途遇赦东还。

晚年飘泊困苦,卒于当涂。

诗风
雄奇豪放,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富有
积极浪漫主义精神。

著有《李太白诗集》。

资料提供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