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三单元测试及答案

合集下载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测试试卷(含答案)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测试试卷(含答案)

部编版语文7年级上册第3单元·时间:120分钟满分:120分班级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得分__________一、选择题(共16分)1.(本题2分)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A.斑蝥(máo)确凿(záo)桑椹(shèn)谥号(yì)B.感慨(kǎi)收敛(liǎn)逾矩(jǔ)拗(ǎo)口C.惭愧(kuì)曲肱(gōng)私塾(shū)笃(dǔ)信D.教诲(huì)反省(xǐng)倜傥(tǎng)秕(bǐ)谷2.(本题2分)下面词语书写错误最少的一项是()A.悔恨神秘人声顶沸混水摸鱼B.严励蜈蚣川流不息甘败下风C.博学鸣蝉小心意意不求胜解D.蟋蟀脑髓兴高彩烈油然而生3.(本题2分)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中国严格落实新冠疫情防控措施,积极推动2022年北京冬奥会各项筹办工作稳步向前。

B.一个人能否成为真正的读者,关键在于青少年时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C.通过这次失败,使我明白了一个道理:粗心原来就是自己成功路上最大的障碍。

D.他是一位有三十多年教龄的五十多岁的有经验的语文教师。

4.(本题2分)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词不是动词的一项是()A.在老师的引导下,她逐渐沉浸在这美妙的音乐中。

B.我觉得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

C.苍黄的天底下,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

D.母爱是一首唱不完的歌,是一首写不完的诗。

5.(本题2分)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人不知而不愠/博学而笃志B.为人谋而不忠乎/可以为师矣C.择其善者而从之/人不堪其忧D.学而时习之/好之者不如乐之者6.(本题2分)下列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①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

②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还有斑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啪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

语文部编版(2024)七年级初一上册第3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语文部编版(2024)七年级初一上册第3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语文部编版(2024)7年级上册第3单元第一部分基础知识积累1.请运用所积累的知识,完成小题。

几百年的老屋中的豆油灯的微光下,是老鼠跳梁的世界,飘忽地走着,吱吱地叫着,那态度往往比“名人名教授”还轩áng。

猫是饲养着的,然而吃饭不管事。

祖母她们虽然常恨鼠子们啮破了箱柜,偷吃了东西,我却以为这也算不得什么大罪,也和我不相干,况且这类坏事大概是大个子的老鼠做的,决不能巫陷到我所爱的小鼠身上去。

这类小鼠大抵在地上走动,只有拇指那么大,也不很畏惧人,我们那里叫它“________”,与专住在屋上的伟大者是两种。

(1)给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轩áng()啮()破(2)上文有错别字的一个词是,这个词的正确写法是。

(3)请将下面的句子改为反问句。

几百年的老屋中的豆油灯的微光下,是老鼠跳梁的世界。

(4)以上文段节选自撰写的散文集《朝花夕拾》的第一篇《》,文段中的横线上应该填写的内容是。

2.小亮收集了下面四部作品,其中不属于鲁迅作品的一部是()A.《樱花赞》B.《呐喊》C.《彷徨》D.《朝花夕拾》3.书局一楼的“朝花夕拾园艺空间”拟布置一些插花,并在插花标牌上写上《朝花夕拾》中的作品题目。

下列选项中,选自《朝花夕拾》的两项是()A.《孔乙己》B.《父亲的病》C.《社戏》D.《故乡》E.《范爱农》F.《风筝》4.《论语》是我国先秦时期的一部体散文集,经典著作,是记录的一部书,共篇。

东汉列为“七经”之一,宋代把它与《》《》《》合称为“四书”。

5.写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古义和今义。

(1)可以为师矣古义:今义:(2)温故而知新古义:今义:(3)饭疏食,饮水古义:今义:6.下面是演讲稿的片段,请按要求填空。

亲爱的同学们:《朝花夕拾》是一本值得一读的好书,我建议大家读一读。

在书中,有描述鲁迅与小动物为友的和;有表现他在日本与师友交往的和;也有反映他家乡赛会风俗的和。

在这些温馨的回忆里,蕴含着深沉的情感和理性的批判,令人回味无穷。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达标测试卷含答案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达标测试卷含答案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达标测试卷一、积累与运用(22分)你所在的年级在人民公园举行“家国情怀”主题活动,请你参与。

1.下面是活动的开场白,其中有些字词小郑拿不准,请帮他判断。

(共4分) 同学们,大家好。

今天,我们全体七年级同学在人民公园的无名英雄纪念广场举行“家国情怀”主题活动。

公园的景色美不胜收,远处轻①________(捷婕)的鸟儿从广场窜.入林间深处。

革命英雄纪念广场是为了纪念为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事业牺牲的无名英雄而建。

我们寻觅.他们的魂灵,回想他们的光辉事迹,不禁感慨.万分。

今天让我们为先烈们献上鲜花,让我们的宣誓声响彻云②________(宵霄),以此表达我们深深的敬意与奋发的激情。

(1)语段中三个加点字怎么读?请帮他选择()(2分)A.cuān nìɡài B.cuàn nìkǎi C.cuān mìgài D.cuàn mìkǎi (2)语段中两个横线处应分别选用哪个字?请工整地书写在横线上。

(2分)2.小郑想在下面一段话中引用一些古诗文名句,请帮他补写。

(8分) 家国情怀的实现路径强调个人修身、重视亲情、心怀天下。

子夏认为“__________________,切问而近思”(《〈论语〉十二章》)是提升个人修养的重要方法。

重视亲情,在历代文人身上表现为对家乡难以割舍的思念:李白在《峨眉山月歌》中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衬托出诗人即将离开故乡时的复杂情感;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通过听觉抒发思乡之情。

心怀天下,是岑参借“__________________,应傍战场开”表达对饱经战争忧患的人民的同情和对和平的渴望;是曹操用“日月之行,若出其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描绘出的广阔胸襟和伟大抱负。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 达标测试卷附答案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 达标测试卷附答案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达标测试卷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其中卷面书写占5分)一、语文积累与综合运用(37分)1.默写。

(10分)(1)谁家玉笛暗飞声,__________________。

(李白《春夜洛城闻笛》)(2)淫慢则不能励精,____________________。

(诸葛亮《诫子书》)(3)独坐幽篁里,____________________。

(王维《竹里馆》)(4)____________________,双袖龙钟泪不干。

(岑参《逢入京使》)(5)《卖油翁》一文中,从语言上描写卖油翁看待陈尧咨射箭技艺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描写木兰战功显赫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木兰诗》中通过环境描写,渲染军旅生活悲壮严酷的气氛,烘托木兰勇敢、坚强性格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运用所积累的知识,完成下列题目。

(12分)祥子昏昏沉沉的睡了两昼夜,__A__着了慌。

到娘娘庙,她求了个神方:一点香灰之外,还有两三味草药。

给他灌下去……__A__这才想起去请大夫。

扎了两针,服了剂药,他清醒过来,一睁眼便问:“还下雨吗?”第二剂药煎好,他不肯吃。

既心疼钱,又恨自己这样的不济……为证明他用不着吃药,他想马上穿起衣裳就下地。

可是刚一坐起来,他的头像有块大石头赘着,脖子一软,眼前冒了金花,他又倒下了。

什么也无须说了,他接过碗来,把药吞下去。

他躺了十天……刚顾过命来,他就问__A__:“车呢?”(1)以上文段选自中国现代著名作家老舍的小说《______________》,选段中的人物A是__________。

(2分)(2)“不济”在文中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部编版初一7年级上册语文单元测试第三单元单元测试题 试题试卷含答案

部编版初一7年级上册语文单元测试第三单元单元测试题 试题试卷含答案

第三单元单元测试题一、选择题(12分)1.下列文章中未被收录进《朝花夕拾》的一篇是()A.《父亲的病》B.《琐记》C.《故乡》D.《二十四孝图》2.文化积累——下列对名著《朝花夕拾》的表述中,错误的一项是A.《阿长与〈山海经〉》写了一个“黄胖而矮”“满肚子是麻烦的礼节”的保姆阿长,她记得“我”的心愿,给“我”买了《山海经》。

B.《范爱农》一文写的是范爱农和“我”在日本留学时及回国后的一些事。

徐锡麟被害后,“我”主张“发电报到北京,痛斥满政府的无人道”,范爱农表示赞同。

C.《五猖会》中,“我”盼着去看五猖会时,父亲突然要“我”背书,“背不出,就不准去看会”。

后来背完书能去看五猖会了,但“我”已没先前那么高兴了。

D.《琐记》介绍了鲁迅先生冲破封建束缚,为追求新知识,离家求学至出国留学的一段生活经历。

3.下面标点使用有误的一项()A.但所得的是麻雀居多,也有白颊的“张飞鸟”,性子很躁,养不过夜的。

B.当我们回到小学来的时候,无论长得多么高,多么大,老师!你们要永远拿我当个孩子呀!C.“你们不了解我。

”小鸭说D.他们飞得很高……那么高,丑小鸭不禁感到一种说不出的兴奋。

4.下列对《再塑生命的人》写法特点的理解,恰当的一项是()A.从自己的进步、成长过程体现老师的辛勤培育,从侧面烘托老师的形象。

B.直接描写老师的外貌、动作,表达了自己对老师的思念之情。

C.运用形象化的比喻来说明抽象事物的本质。

D.凭借触觉去感受大自然,感受老师的关爱,接受老师的教导。

二、填空题(12分)5.按提示修改病句。

①有人童年受到呵护,也尝到各种酸甜苦辣的色彩;有人童年单纯可爱,可身上也留下了社会的印记;有人童年远未定型,却表现出了未来的某些个性……②童年的生活和感受既是深藏在心中的无尽宝藏,但还是生命长河不竭的源泉。

(1)①句中的“________”一词应改为“________”。

(2)②句关联词使用不当,应改为:__________。

2023-2024学年初中语文部编版七年级上第三单元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初中语文部编版七年级上第三单元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部编版初中语文单元测试班级 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 考号 __________一、单选题(本大题共计3小题每题3分共计9分)1.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随着我市水质量的明显增加全市上下居民治水的信心更加果断了B. 随着共享单车的广泛使用怎样规范停放成为群众谈论热议的话题C. 来自中国、加拿大和美国的科学家团队首次在琥珀中发现了雏鸟标本D. 在深圳国际会展中心建成后将成为世界上最大的会展中心【答案】C【解析】A项“水质量”与“增加”搭配不当应将“增加”改为“提高” “信心”与“果断”搭配不当应将“果断”改为“坚决”B项“谈论”和“热议”语义重复应删去“谈论”D项主语残缺应去掉“在”故选C2.下列句子中画线字的注音有错误的一句是()A. 雨已经化了妆它经常变成美丽的雪花飘然莅(lì)临人间但在南国雨仍然偶尔造访大地但它变得更吝(lì)啬了B. 拍雪人(将自己的全形印在雪上)和塑雪罗汉需要人们鉴(jiàn)赏这是荒原人迹罕(hǎn)至所以不相宜C. 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yùn niàng)鸟儿将窠(kē)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D. 任何不称(chèn)职的或者愚蠢(chǔn)得不可救药的人都看不见这衣服【答案】A【解析】A项“吝”应读作“lìn”3.下列句子中画线的成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 这些词使整个世界在我面前变得花团锦簇美不胜收B. 威威黄河惊涛澎湃掀起万丈狂澜浊流宛转结成九曲连环C. 这是千千万万人努力的结果是许许多多值得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创造出来的伟大胜利D. 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使事业和人生呈现缤纷和谐、相得益彰的局面是第二间精神小屋坚固优雅的要诀【答案】C【解析】C项可歌可泣值得歌颂使人感动得流泪指悲壮的事迹使人非常感动用于褒义词中的“可”即“值得” 所以不能说“值得可歌可泣”二、文言文阅读(本大题共计3小题每题15分共计45分)4.(1)解释下列语句中画线词的意思①人不知而不愠_______________②险躁则不能治性_______________4.(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②年与时驰意与日去4.(3)两文都谈到了学习方法《〈论语〉十二章》提出做到“①_______________” 就可以使自己心情愉悦做到“②_______________” 就可以做老师了诸葛亮在《诫子书》中主张做学问应该在“③_______________”字上多下功夫做好这一点才能实现远大目标(请用原文回答)4.(4)孔子提倡学习要与思考相结合诸葛亮认为学习必须宁静、明志关于学习你又有怎样的体验?请简要述说你的观点及理由【答案】(1)①生气恼怒, ②修养【解析】(1)①句意人们不了解我我却不生气愠生气恼怒②句意轻薄浮躁就不能修养性情治修养【答案】(2)①人们不了解我我却不生气不也是有才德的人吗?②年纪随同时光而疾速逝去意志随同岁月而丧失【解析】(2)①愠生气恼怒君子指有才德的人②驰疾行指迅速逝去【答案】(3)①学而时习之, ②温故而知新, ③静【解析】(3)回答本题在掌握文章内容的基础上筛选信息即可由“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可知第①空应填写“学而时习之” 由“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可知第②空应填写“温故而知新” 由“非宁静无以致远”可知第③空应填写“静”【答案】(4)示例我认为读书要宁静致远要有目标也要学与思相结合要淡泊、宁静以“明志” 时时将“志”放在眼前不断磨砺没有志向则学无目标必然学习庞杂不能专一学与思相结合是最有效的读书方法一味读书而不去思考就会被书本牵着鼻子走而失去主见反之一味地空想而不去学习和实践终究会一无所获【解析】(4)本题为开放性试题回答时先给出观点再说明理由答案不唯一言之成理即可5.(1)下列对《次北固山下》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5.(2)下列画线词的古今义相同的一项是()5.(3)解释下列句中的画线词语①次北固山下次②未若柳絮因风起因③三十而立立④元方入门不顾顾5.(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①与人期行相委而去②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5.(5)细读《咏雪》一文你认为谢太傅究竟满意谁的答案?为什么?5.(6)按要求回答问题①【丙】文画线句属于哪种描写方法?表现出元方怎样的性格特点?②《论语》中有不少语句逐渐演化并固定为成语请你写出其中两个成语A. 诗的首联点题暗含旅途奔波之意漂泊羁旅之情流露于字里行间与尾联的“乡书”“归雁”遥相照应表现了诗人将要回家的喜悦之情B. 颔联中“平”“阔”“正”“悬”四字炼得好“潮平”两岸才显得宽阔“风正”帆才有悬空的态势C. 颈联既写景又点明了时令“残夜”指夜将尽而未尽之际“残夜”而东方海日已升“旧年”而江上已是春天由此诗人想要借“归雁”来给他传递家书D. 本诗表达了漂泊在外的游子对家乡亲人深切的思念之情【答案】A【解析】(1)A项“表现了诗人将要回家的喜悦之情”错应是“表现了诗人思乡之情”【答案】A【解析】(2)A项古今义都是“选择、选取”的意思B项古义可以凭借/今义表示可能或能够C项古义泛指小辈包括侄儿侄女/今义子女D项古义离开/今义从所在地到别的地方去故选A【答案】(3)①停宿, ②趁、乘, ③立身指能有所成就, ④回头看【解析】(3)①句意在北固山下停宿次停宿②句意不如比作柳絮乘风飞舞因趁、乘③句意三十岁能有所成就立立身指能有所成就④句意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家门顾回头看【答案】(4)①跟别人相约同行却丢下我走了②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是天上的浮云一样【解析】(4)①期行相约同行委舍弃句子译为跟别人相约同行却丢下我走了②义正当于介词对对于如浮云像浮云一样句子译为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是天上的浮云一样【答案】(5)对兄女的答案满意因为文章最后一句“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表明了谢道韫的身份暗示了谢太傅对道韫才气的赞赏【解析】(5)作答时要在总结文本的基础上结合文段内容分析“公大笑乐”表现了谢太傅欣喜的心情“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补充点明了谢道韫的身份暗示了谢太傅对道韫才气的赞赏【答案】(6)①动作描写这一动作表现了元方这个孩子方正、直率、情感容易外露的性格特点②示例温故知新、不亦乐乎、三十而立、择善而从、三人行必有我师等【解析】(6)①“入门不顾” 顾“回头看”的意思句子译为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家门画线句运用动作描写表现出元方方正、直率、情感容易外露的性格特点②结合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写出两个成语即可如由“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不逾矩”流传下来的成语是“三十而立” 意为“三十岁能有所成就” 由“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流传下来的成语是“温故知新” 意为“温习旧的知识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等6.(1)解释下列句子中画线的词语①吾日三省吾身省 _______________②传不习乎传 _______________③于我如浮云如浮云 _______________④择其善者而从之善者 _______________6.(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②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6.(3)结合选文内容用自己的话说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的原因【答案】(1)①自我检查、反省, ②传授这里指老师传授的知识, ③像浮云一样, ④好的方面优点【解析】(1)①句意我每天多次进行自我检查省自我检查、反省②句意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了呢?传传授这里指老师传授的知识③句意对我来说像浮云一样如浮云像浮云一样④句意选择他好的方面向他学习善者好的方面优点【答案】(2)①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当枕头②只学习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只思考却不学习就会感到疑惑【解析】(2)①饭吃疏食粗粮水文言文中称冷水为“水” 热水为“汤” 肱胳膊②罔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殆疑惑【答案】(3)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这是可供学习的地方每个人也都有自己的短处这是值得自省的地方对别人的长处要加以学习并保持对别人的短处要加以警惕并戒除这样无沦别人好与坏对自己都有益处所以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解析】(3)“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的意思是多个人同行在其中必定有人可以做我的老师再结合“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可知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这是可供学习的地方每个人也都有自己的短处这是值得自省的地方要选择别人好的方面向他学习看到别人不好的方面就对照自己改正自己的缺点这样无沦别人好与坏对自己都有益所以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三、古诗词鉴赏(本大题共计1小题每题15分共计15分)7.(1)下列对诗歌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7.(2)“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描绘了怎样的景象?请简要分析A. “东临碣石”中的“临” 写诗人登高观沧海起笔气势不凡B.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用动静结合的手法描写水波和山岛C. 诗中描写了萧瑟的秋风、汹涌的波涛营造悲凉伤感的意境D. 本诗寓情于景体现诗人博大的胸襟和建功立业的豪迈情怀【答案】C【解析】(1)C项“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无萧瑟凄凉的悲秋意绪作者面对萧瑟秋风极写大海的辽阔壮美没有丝毫悲凉伤感的情调【答案】(2)这几句诗描绘了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景象茫茫大海与天相接在这雄奇壮丽的大海面前日、月、星、汉(银河)都显得渺小了它们的运行似乎都由大海自由吐纳景象壮丽【解析】(2)这四句属于虚写诗人借助丰富奇特的想象以沧海自比勾画出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景象表达了统一国家、建功立业的强烈愿望表现了诗人的博大胸怀和豪迈气概四、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计2小题每题15分共计30分)8.(1)概括“我”在百草园里可以做哪些有趣的事儿8.(2)选文第②段中作者调动了哪些感官来写景物?请各举一例加以说明8.(3)从修辞角度赏析选文第②段画线的句子8.(4)选文第③段表达了“我”哪些情感?此段在全文中的结构作用是什么?【答案】(1)捉蜈蚣、按斑蝥、拔何首乌、摘覆盆子【解析】(1)根据“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还有斑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拍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何首乌藤和木莲藤缠络着木莲有莲房一般的果实何首乌有拥肿的根有人说何首乌根是有像人形的吃了便可以成仙我于是常常拔它起来牵连不断地拔起来也曾因此弄坏了泥墙却从来没有见过有一块根像人样如果不怕刺还可以摘到覆盆子”可以概括归纳出“我”在百草园里可以做得有趣的事儿有捉蜈蚣、按斑蝥、拔何首乌、摘覆盆子【答案】(2)【示例】视觉“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听觉“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味觉“如果不怕刺还可以摘到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椹要好得远”【解析】(2)文章调动多种感官对百草园进行描写使景物全方位地展现在读者面前“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肥胖的黄蜂”“何首乌有拥肿的根”都是从视觉角度进行的描写“鸣蝉在树叶里长吟”“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中鸣蝉的“长吟” 油蛉的“低唱” 蟋蟀的“弹琴”都是从听觉进行的描写“如果不怕刺还可以摘到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椹要好得远”中的“又酸又甜”则是从味觉角度进行的描写【答案】(3)拟人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油蛉蟋蟀鸣叫声音好听写出了百草园生活的趣味(带给“我”的快乐)【解析】(3)从句子内容来看“低唱”和“弹琴”是人的动作和行为作者将油蛉、蟋蟀拟人化赋予它们人的动作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油蛉、蟋蟀们给泥墙根一带带来的无限生机与乐趣表现了作者愉快的心情写出了百草园生活的趣味【答案】(4)对家人送“我”去书塾的不解对百草园的生活的不舍承上启下【解析】(4)“我不知道为什么家里的人要将我送到书塾里去了而且还是全城中称为最严厉的书塾”表现出“我”对家人送“我”去书塾的不解“Ade 我的蟋蟀们!Ade 我的覆盆子们和木莲们!……”表现出“我”对百草园的生活的不舍文章前半部分记叙了“我”在百草园的生活文章后半部分记叙“我”在三味书屋的生活本段在结构上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是从写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过渡9.(1)请用自己的话概括本段文字的内容9.(2)选段文字从多角度进行了描写分别按提示各找一个例句写视觉的 _______________写听觉的 _______________写味觉的 _______________9.(3)说说下面两句话中画线的字能否改为括号内的字为什么?①肥胖的黄蜂伏(停)在菜花上②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飞)向云霄里去了9.(4)试从修辞手法的角度分析“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一句在文段中的表达作用9.(5)作者写这一段文字的目的是什么?【答案】(1)百草园的美丽景色(乐景)【解析】(1)概括文章内容类的题目可根据主要人物的活动理清线索梳理情节从“什么人做了什么事有什么结果”这个方面概括不要遗漏主要情节不必叙述细节语言要简洁通顺这个文段描写了百草园的美丽景色以及给作者带来快乐的的事情因此可以概括为百草园的美丽景色(乐景)【答案】(2)写视觉的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写听觉的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写味觉的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椹要好得远【解析】(2)解答这类题目应首先明确信息筛选的方向即挑选的范围和标准其次可以对原文语句进行加工概括用凝练准确的语言来作答“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是视觉的角度“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是听觉的角度“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椹要好得远”是味觉的角度【答案】(3)①不能“伏”字准确地表现出黄蜂因肥胖而趴在菜花上的情态“停”字就无法表现这种情态②不能“窜”字显示速度快又来得突然用“飞”字则无法表达这种效果【解析】(3)①“伏”在这里不仅表示“停止”的意思还有“趴”的意思表现出黄蜂的肥胖写出了“黄蜂”的可爱而“停”字就无法表现这种情态②“窜”在这里写出了叫天子飞的机灵轻捷和儿童羡慕不已的心理而用“飞”字则无法表达这种效果【答案】(4)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泥墙根一带带来的无限的乐趣表达了“我”对百草园的喜爱之情【解析】(4)从句子内容来看“低唱”和“弹琴”是人的动作和行为作者将油蛉、蟋蟀拟人化赋予它们人的动作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油蛉、蟋蟀们给泥墙根一带带来的无限生机与乐趣表现了作者愉快的心情更符合儿童心理【答案】(5)表达了“我”对百草园的喜爱之情【解析】(5)《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全文描述了色调不同、情韵各异的两大景片百草园和三味书屋作者写百草园以“乐”为中心采用白描手法以简约生动的文字描绘了一个奇趣无穷的儿童乐园此段文字妙趣横生直接表达了童年时代的“我”对百草园的喜爱之情五、综合读写(本大题共计3小题每题15分共计45分)10.(1)默写①我寄愁心与明月(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②思而不学则殆(《论语》)③水何澹澹(曹操《观沧海》)④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朱自清《春》)⑤小桥流水人家(《天净沙·秋思》)⑥崔九堂前几度闻(杜甫《江南逢李龟年》)10.(2)课外阅读积累《朝花夕拾》是回忆自己青少年时期生活经历的一部散文集其中《藤野先生》一文中和(事件)令他感受到身为弱国国民遭受的屈辱同时也看到国人的麻木这使他产生了的想法【答案】(1)①随君直到夜郎西, ②学而不思则罔, ③山岛竦峙, ④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 ⑤枯藤老树昏鸦, ⑥岐王宅里寻常见【解析】(1)①注意“君”的正确书写②注意“罔”的正确书写③注意“竦峙”的正确书写④注意“酝酿”的正确书写⑤注意“藤”的正确书写⑥注意“岐”的正确书写【答案】(2)鲁迅, 看电影, 匿名信, 弃医从文【解析】(2)《藤野先生》是鲁迅的一篇回忆散文“匿名信”和“看电影”这两件事对探索救国救民之道的鲁迅刺激很大匿名信事件既用写匿名信者的卑劣行为来反衬藤野先生的高尚品格又使作者深感弱国弱民倍受歧视的悲哀激发了作者强烈的民族自尊心和为拯救民族、富国强民的斗争精神“看电影事件”更深深地刺激了鲁迅他极为沉痛而愤慨地写道“中国是弱国……也无怪他们疑惑”用这样的反语来表达作者的自尊心所受到的挫伤思想上所受到的极大的震动以及改变的志向弃医学文的决心11.(1)请你根据示例将下表中的读书方法补充完整11.(2)下面是某位同学此次活动后写的心得请根据提示进行修改【A】众所周知读书有利于修身养性、扩展视野、获取知识读什么书因人而异行当不同喜好不同读的书也就不同【B】任何一本经过精心编辑出版的图书一定抒发了作者的思想智慧、生活经历、人生情感阅读那些有正确人生价值取向的书对个人世界观、价值观的形成大有裨益总而言之【C】通过阅读可以使我们丰满羽翼为梦想插上翅膀①【A】句语序不当请加以修改②【B】句搭配不当应将“_______________”一词改为“_______________”③【C】句有语病应当删除“_______________”一词11.(3)随着网络的飞速发展数字化阅读逐渐走进了人们的生活请仔细观察下面的统计图提取两条结论结论一 _______________结论二 _______________【答案】(1)①三到法, ②再读法【解析】(1)①根据“读书要有三到”可知这是朱熹的读书“三到法”②根据“重新再读一本旧书”可总结为“再读法”【答案】(2)①将“修身养性”与“获取知识”调换位置, ②抒发, 注入(倾注), ③通过【解析】(2)①【A】句语序不当应改为“获取知识、扩展视野、修身养性”②【B】句搭配不当应将“抒发”改为“注入(倾注)”③【C】句滥用介词导致主语缺失应删去“通过”【答案】(3)我国成年数字化阅读接触者主要是18~49周岁人群 , 在18~70周岁这一区间数字化阅读率随年龄升高逐渐降低【解析】(3)观察图表图表为“数字化阅读方式的人群分布特征” 从中可以看出 18~29周岁、30~39周岁及40~49周岁人群占比均较高由此可以看出我国成年数字化阅读接触者主要是18~49周岁人群从整体趋势看在18~70周岁这一区间数字化阅读率随年龄升高呈现逐渐降低趋势据此概括作答即可12.(1)默写①东市买骏马 _______________ 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木兰诗》)②_______________ 关山度若飞(《木兰诗》)③_______________ 寒光照铁衣(《木兰诗》)④当窗理云鬓 _______________ (《木兰诗》)⑤_______________ 雌兔眼迷离(《木兰诗》)⑥_______________ 明月来相照(王维《竹里馆》)⑦谁家玉笛暗飞声 _______________ (李白《春夜洛城闻笛》)⑧杨花榆荚无才思 _______________ (韩愈《晚春》)⑨文武之道 _______________ (课外名句)12.(2)名著阅读《骆驼祥子》是①_______________(作者名)的作品作为语言大师的他创造性地运用②_______________(地名)市民的口语“把顶平凡的话调动得生动有力” 使人一读就能感受到小说浓浓的京味儿小说讲述了一个人力车夫的心酸故事主人公祥子的最大梦想不过是③_______________ 但残酷的现实让他的希望一次又一次破灭作者正是通过祥子这个人物的悲剧命运无情地批判了这个社会——它不让好人有出路在祥子的心中可投奔、倚靠的人有两个一个是④_______________ 另一个是能原谅他、帮助他被他称为“圣人”的⑤_______________【答案】(1)①西市买鞍鞯, ②万里赴戎机, ③朔气传金柝, ④对镜帖花黄, ⑤雄兔脚扑朔, ⑥深林人不知, ⑦散入春风满洛城, ⑧惟解漫天作雪飞, ⑨一张一弛【解析】(1)①注意“鞯”的书写②注意的“戎”书写③注意的“柝”书写④注意的“帖”书写⑤注意的“朔”书写⑥注意的“深”书写⑦注意的“洛”书写⑧注意的“惟”书写⑨注意的“弛”书写【答案】(2)①老舍(舒庆春), ②北京(北平), ③拥有一辆属于自己的车(自己买一辆车), ④小福子, ⑤曹先生【解析】(2)《骆驼祥子》是人民艺术家——老舍(舒庆春)所著的长篇小说描述了20世纪20年代军阀混战时期人力车夫的悲惨命运老舍在写作时尝试着用群众语言来充分地描境状物表情达意小说中地道的北京市民口语比之一般化的知识分子语言更能生动地表现北京市民生活并加浓了老舍小说特有的“京味” 小说中祥子来自农村在他拉上租来的洋车以后立志买一辆车自己拉做一个独立的劳动者但这个愿望在经过多次挫折以后终于完全破灭在祥子的心中可投奔、倚靠的人有两个一个是小福子她善良坚韧、善解人意另一个是曹先生他信奉社会主义待人宽和被祥子认为是“圣人”六、名著阅读(本大题共计1小题每题15分共计15分)13.(1)选文出自《_______________》它是中国古典文学中最富有想象力的作品之一该书讲述了_______________的故事13.(2)请结合章节选段说说玉帝为何大怒齐天大圣究竟犯下哪些罪行?【答案】(1)西游记, 唐僧师徒四人西天取经【解析】(1)《西游记》是中国古代第一部浪漫主义章回体长篇神魔小说作者是明代吴承恩这部小说以“唐僧取经”这一历史事件为蓝本通过作者的艺术加工深刻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全书主要描写了孙悟空出世及大闹天宫后遇见了唐僧、猪八戒和沙僧三人西行取经一路降妖伏魔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终于到达西天见到如来佛祖最终取得真经的故事【答案】(2)齐天大圣因没有被邀请而不满偷吃了蟠桃搅了王母娘娘的蟠桃宴又偷食了太上老君的金丹后逃离了天宫【解析】(2)根据名著阅读积累回答本题齐天大圣孙悟空不满自己没在王母娘娘蟠桃盛会的邀请之列跑到蟠桃会上偷吃蟠桃偷喝御酒搅了王母娘娘的蟠桃宴而且又偷吃了太上老君的仙丹然后返回花果山玉帝大怒派四大天王协同托塔天王和哪吒太子等下界捉拿孙悟空。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测试卷(带答案)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测试卷(带答案)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测试卷(带答案)一、积累运用(31分)1.下面各项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3分)A.盔.甲(kuī)确凿.(zuó)人迹罕.至(hǎn)B.感慨.(kǎi) 倜.傥(tì) 一日三省.(shěng)C.啄.食(zhuō) 一箪.食(dān) 博学笃.志(dǔ)D.搓捻.(niǎn) 绽.开(zhàn) 恍.然大悟(huǎng)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3分)A.奥秘云宵人声顶沸B.渊博和蔼截然不同C.企盼悔恨美不甚收D.陋巷绅士花团紧簇3.下列句中加点成语运用错误的一项是()(3分)A.历史上曾人来人往的丝绸之路古迹,如今已变成人迹罕至....的沙漠。

B.他的求学经历,说明是否学有所成,关键在于自己学习的不求甚解....和勤奋与否。

C.那些街头小报为了捕捉此案的一些细节而忙得不亦乐乎....。

D.实验室里,工作人员小心翼翼....地将装有危险化学药品的瓶子放到特制的保管柜中。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A.同学们写作文要有真情实感,切忌不要胡编乱造。

B.这位建筑师的独特设计和出色业绩,已被有关单位采用。

C.在本届世乒决赛上,中国队将与美国队争夺冠亚军。

D.近几年,他记录下来的文字大约有600页。

5.下列句子中标点使用正确的一项是()(3分)A.鲁迅是喜欢百草园呢?还是喜欢三味书屋?B.“我的朋友们啊,”他说,“我——我——”C.这个孩子十三、四岁的样子。

D.唐代诗人杜甫,写下“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的名句,反映了当时严酷的社会现实。

6.古诗文默写填空。

(6分)(1)峨眉山月半轮秋,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李白《峨眉山月歌》)(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应傍战场开。

(岑参《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3)正是江南好风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检测题含答案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检测题含答案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学期2020年最新七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三单元检测题班级 姓名 学号 计分一、语言积累和运用(2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计12分)1、加点字的读音不相同的一组是( ) AC2、对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指果实又大又饱满) B (玄秘深奥) C 指声音响亮明朗)D (指婴儿生下来) 3、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运用不够恰当的一项是( ) A 、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B C D 4、不是比喻句的一项是( ) A 、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B 、对于一个刚由伦敦回来的人,像我,冬天要能看得见日光,便觉得是怪事。

C 、忽然下起了雷阵雨,像有一千个侠客在天上吼叫。

D 、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

5、对何其芳的《秋天》中的第二节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向江面的冷雾撒下圆圆的网,收起青鳊鱼似的乌桕叶的影子。

芦篷上满载着白霜,轻轻摇着归泊的小桨。

秋天游戏在渔船上。

A 、这节诗描绘了一幅“霜晨归渔图”。

B 、“冷雾”一词烘托出一派朦胧的诗意,又与季节吻合。

C 、“归泊”既写景,又暗示时间,与上节诗中的“清晨”相呼应。

D 、“游戏”一词暗示了渔人劳而无功的惆怅。

6、古诗句中不是描写春天景色的一项是( ) A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B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蹄鸟。

C 、碧玉妆成一树高,千条万条绿丝绦。

D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二)非选择题(8分)7、默写(每空1分,计4分)(1)客路青山外, 。

潮平两岸阔, 。

(2) ,清风半夜鸣蝉。

,听取蛙声一片。

8、朗读下列句子,加上节奏符号(“/”)和重音符号(“·”)(2分) (1)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2)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9、为下面话语中横线处补写一个句子,使之构成排比句。

(2分)人生的意义在于奉献而不在于索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年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三单元测试及答案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一、语言的积累与运用。

(35分)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累赘.(zhui) 菌.子(jùn) 驿.路(yì)B.竹篾.(miè) 喷.香(pèn) 监.督(jiān)C.修葺.(qì) 撵.走(niǎn) 草率.(shuài)D.妥帖.(tiě) 德馨.(xīn) 亵.玩(xiè)2、下列词语书写正确的一项是()A.建壮嘹亮精神抖擞喜出忘外B.茏罩澄清花枝招展小心冀冀C.烘托莅临恍然大悟翻来覆去D.决别憔悴混为一团各得其所3、下列加点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A.我感到一种不可名状....的恐怖,一种同亲人隔绝、同大地分离的孤独感油然而生。

B.经过工程队妙笔生花....的整饰,老城区的许多破旧房屋面貌一新,确实令人赏心悦目。

C.军人沈星勇救落水少年壮烈牺牲,英雄壮举可歌可泣....,传遍大江南北。

D.生活对于任何人都非易事,我们必须要有坚韧..的精神。

..不拔4、下列各句中,有语病的一项是()A.通过本单元的学习,我们感受到了亲情的温暖,母爱的伟大。

B.为了防止不再发生安全事故,学校加强了安全保卫工作。

C.秋天的北京香山是一个旅游的好去处。

D.也许,青春本身就是一本成长的流水账,需要我们小心地记录,精心地收藏。

5、下列句子中,没有运用比喻修辞的一项是()A.理想是闹钟,敲碎你的黄金梦;理想是肥皂,洗濯你的自私心。

B.秋风阵阵,折扇形的黄叶落得满地都是。

风把地上的黄叶吹起来,我们拍手叫到:“一群黄蝴蝶飞起来了”。

C.对于一个在北平住惯的人,像我,冬天要是不刮大风,便觉得是奇迹。

D.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

6、下面这段话的语序被打乱了,调整后语序正确的一项是( )①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

②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儿更美的山的肌肤。

③最妙的是下点儿小雪呀。

④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儿,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

⑤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

⑥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

A.⑤①④⑥②③ B.③⑤①④⑥②C.⑤④②⑥①③ D.③④①⑤⑥②7、诗文默写。

(1)无丝竹之乱耳,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草色入帘青。

(3)__________________,往来无白丁。

(4)《陋室铭》的主旨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文言文阅读。

(15分)(甲)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

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

”有闻而传之者:“丁氏穿井得一人。

”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

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选自《吕氏春秋》)(乙)齐人有好猎者,旷日持久而不得兽。

入则羞其家室,出则愧对其知友①。

其所以不得之故,则狗恶也。

欲得良狗,则家贫无以。

人曰:“君宜致力于耕作。

”猎者曰:“何为?”人不对。

猎者自思,得无②欲吾致力于耕作有获而后市良犬乎?于是退而疾耕③。

疾耕则家富,家富则市得良犬,于是猎兽之获,常过(逾)人矣。

非独猎也,百事也尽然。

(选自《吕氏春秋》)注:①知友:朋友。

②得无:莫非。

③疾耕:努力耕田。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及.其家穿井(________)(2)国人道.之(________)(3)闻.之于宋君(________)(4)人不对.(________)2.用“/”标出下列句子的两处停顿。

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2)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蒲松龄《狼》)(3)非独猎也,百事也尽然。

4.甲乙两文分别给了你什么启示?三、现代文阅读。

(30分)1、水乡车夫褚福海结识他,是种偶然。

应故友盛情相邀,我们夫妻俩去浙江乌镇、南浔游玩了两天。

江南水乡的风韵如诗画般令人沉醉。

但此行留下最深刻印象的,是一位至今仍让我难忘和感动的三轮车夫。

那日抵达南浔时已下午五点,匆匆在宾馆安顿好后,我们便急不可耐地外出欣赏黄昏时分古镇的别样神韵。

初次去南浔,人生地不熟,且天色已晚,不知景点怎么走。

就在疑惑犹豫间,突然瞥见在宾馆大门外,停有几辆人力三轮车在候客,于是,我们跨上了其中一辆半旧不新的三轮车,因而有幸结识了这位敦厚的车夫。

甫坐上车,他便主动热情地向我们推介了两条游览路径,一声亲切的“坐稳了哦”,给人细微体贴的感受,只觉得心里暖暖的。

人力车一会儿在用石板铺就的巷子里晃悠,一会儿环绕着幽静的河浜穿梭,偶尔还到罕见的廊檐下穿越,轻微地颠簸摇晃着缓慢前行,我们坐在车上却感到特别舒坦安稳。

此刻的南浔,祥和而静谧。

他一边使劲地蹬着车,一边不停地为我们讲解着。

游览了一圈,他把我们拉回宾馆。

正欲下车时,一句“下车请当心,请拿好你的物品”让人倍感殷切与关怀。

当问及给多少车费时,他竟痛快而满不在乎地答道,随便你给吧。

这使我十分不解——靠苦力谋生养家,却如此轻视钱财,他究竟是怎样的一个人啊!怀着半是好感半是好奇的心情,我与他相约次日清晨六时再去晨游,细细赏景。

第二天清晨,醒来时天已彻亮,急忙洗漱一番,疾步来到宾馆大门前。

我抬腕看了一下表,离约定的钟点还差五分钟,这时他已慢悠悠地蹬着车出现在我的视野里。

坐上车,按我们的意愿先朝农贸市场进发。

临近周边,众多摊贩已在摆摊设点,销售各种当地特产和时令果蔬。

他招呼我们下来后,便知趣地将车停在一旁静候。

走出不远,我回眸张望,只见他骑在车上,车把上挂着条擦汗用的海蓝色毛巾,手里捧着一本厚厚的书,在专注地阅读。

此后,我发现,只要有片刻工夫,他都充分利用起来,将随身携带的书拿出来读上一会儿。

后来,他悄悄地告诉我,他心中有个梦想,就是想要学会英语,以更好地为海外游客服务。

闻听此言,我惊讶地直视着他。

无论他的想法是否切合实际,也不管他何时能够学成,至少,他那种不甘落后的上进心是真的让我尊敬和感动的。

这是否该让那些时间充裕、置身优越环境却不思进取的人汗颜?他还坦诚而自信地告诉我,年底打算去考导游员。

这一路,他轻快地踩着车,并借景发挥,侃侃道来。

我们静心听他讲解,仔细观赏沿途的古宅老店。

走走停停中,我们相继来到了石拱桥和古戏台。

停车上前细察、摄影,不禁被古人的精妙匠心所折服,整个游览过程中,他不仅机灵卖力地蹬车,还热情地讲述相关逸闻趣事或历史掌故,劝说难得来一次的我们多看看,却全然忘记了自己用来挣钱的宝贵时间。

难怪他的同行和老乡有些羡慕并略带妒忌地对我说,他的生意可是全南浔人力车里最好的。

其实,一个人,如果能把简单的事情做到出彩,把卑微的活儿干到极致,就十分了不起。

真的不平凡了。

他,姓李名贺军,52岁,是一位来自安徽阜阳质朴憨厚的进城务工者。

(选自《人民日报》) 1.文中开头写道:“但此行留下最深刻印象的,是一位至今仍让我难忘和感动的三轮车夫。

”结合下文,说说这位三轮车夫使“我”难忘和感动的原因。

2.任选角度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

3.从文中看,这位叫李贺军的人力车夫有什么样的理想?4.作者在结尾交代了人力车夫的姓名、年龄和籍贯,这一交代是否有必要?为什么?5.本文和杨绛的《老王》一文的写作对象都是人力车夫,这两位人力车夫虽然生活在不同的时代,但具有相同的性格特征。

试说说两人身上有哪些相同的性格特征。

2、清水洗尘迟子建①礼镇的人每年只洗一回澡,就是在腊月二十七这一天,而郑家则把洗澡时烧水和倒水的活儿分配给了天灶。

天灶从八岁起就开始承担这个义务,一做就是五年了。

天灶家洗澡的次序是由长至幼,老人、父母,最后才是孩子。

天灶住的屋子被当成了浴室。

②天灶从未拥有过一盆真正的清水来洗澡,因为他要蹲在灶台前烧水,每个人洗完后的脏水还要由他一桶桶地提出去倒掉,所以他只能见缝插针地就着家人用过的水洗。

那种感觉一点也不舒服,纯粹是在应付。

而且不管别人洗过的水有多干净,他总是觉得很浊,进了澡盆泡上个十几分钟,随便握搓就出来了。

他也不喜欢把他的住屋当成浴室,弄得屋子里空气湿浊,所以今年一过完小年,他就对母亲说:“今年洗澡该在天云的屋子里了。

③天云当时正在叠纸花,她气得一梗脖子说:“为什么要在我的屋子?”④“那为什么年年都非要在我的屋子?”天灶同样气得一梗脖子说。

⑤“你是男孩子!”天云说,“不能弄脏女孩子的屋子!”天云振振有词地说,“而且你比我大好几岁,是哥哥,你还不让着我!”⑥家人便纷纷笑起来。

自从爷爷过世后,奶奶在家中很少笑过。

她听了天云的话后也使劲地笑了起来。

⑦奶奶第一个洗完了澡,天灶的母亲扶着颤颤巍巍的她出来了。

奶奶吁吁地喘着粗气经过灶房回她的屋子,她见了天灶就说:“你烧的水真热乎,洗得奶奶这个舒服,一年的乏算是全解了。

你就着奶奶的水洗洗吧。

”⑧母亲也说:“奶奶一年也不出门,身上灰不多,那水还干净着呢。

”⑨天灶未搭话,他进了自己的屋子,吃力地搬起大澡盆,把水倒进脏水桶里,然后抹了抹额上的汗,提起桶出去倒水。

路过灶房的时候,他发现奶奶还没有回屋,她见天灶提着水出来.就张大了嘴。

⑩天灶没说什么,他回来往热水里又加了一些凉水,他用手指试了试水温,觉得若是父亲洗恰到好处,他喜欢凉一些的;若是天云或者母亲洗就得再加些热水。

⑪一直到父母洗完了,天灶还在饶有兴致地烧水。

这时母亲走过来问他:“还烧水做什么?”⑫“给我自己用。

”⑬母亲没再说什么,天灶笑了。

锅里的水开始热情洋溢地唱歌了。

⑭天灶关上屋门,把灯关掉了。

他蹑手蹑脚地走到窗前,轻轻拉开窗帘,然后返身慢慢地进入澡盆。

他先进入双足,热水使他激灵了一下,但他很快适应了,他随之慢慢地屈腿坐下,感受着清水在他的胸腹间柔曼地滑过的温存滋味。

天灶的头搭在澡盆上方,他能看见窗外经久不息的星星。

他感觉那星星已经穿过茫茫天黑暗飞进他的窗口,落入澡盆中,就像淡黄色的皂角花一样散发着清香气息n灶觉得这盆清水真是好极了,他从未有过的舒展和畅快。

他想除夕夜的时候,一定要穿着崭新的衣裳,亲手点亮家里那对红灯笼。

他要告诉朋友,我天灶是用清水洗的澡,而且,星光还特意化成皂角花撒落在了我的那盆清水中了呢。

1.第⑨段中,奶奶“见天灶提着水出来,就张大了嘴”,为什么?2.请简要分析第⑩段画线句子所表现的人物形象。

3.最后一段画线句子有什么作用?4.请分析天灶和天云争吵这一情节有什么好处。

四、写作题(40分)生活中时常可见互让、礼让、谦让、忍让、避让、退让等情景。

让,是待人接物的素养;让,是宽宏大量的胸襟;让,是聪明睿智的取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