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代的工艺美术
元代工艺美术特征

元代工艺美术特征
1. 奢华繁复的装饰风格:元代工艺美术注重装饰,采用了大量的各种华丽的装饰元素,如龙纹、花卉、云纹、瑞兽等,这些元素多数是寓意吉祥、繁荣和神话传说中的形象,在装饰上独具特色。
2. 精湛细腻的工艺技术:元代工艺美术的工艺技术十分精湛,包括青花瓷、景泰蓝、嵌螺钿、锻铜等等,这些工艺在当时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
3. 色彩鲜艳艳丽:元代工艺美术的艳丽鲜艳,喜欢使用鲜艳的颜色,如红、黄、绿、紫等,这些颜色不仅出现在器皿的色彩上,还体现在各种绘画作品中。
4. 重视透视和光影效果:元代工艺美术注重透视和光影的运用,通过精湛的技术将器皿和画面具有立体感和光影效果,使之更加生动、有趣。
5. 气势恢宏、豪放不羁:元代工艺美术讲究气势恢宏、豪放不羁,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和精神激荡感。
分析元代工艺美术的艺术成就及特点

分析元代工艺美术的艺术成就及特点元代工艺美术是指中国元朝时期(公元1271年至1368年)的工艺美术风格和技术。
元代工艺美术的艺术成就体现在其独特的风格和精湛的技术上,下面将从这两个方面进行详细分析。
首先,元代工艺美术的独特风格是其主要艺术成就之一、元代的政治统一和人口迁移导致了各地文化的融合,使元代艺术融合了北方和南方的艺术风格。
元代工艺美术的风格特点主要表现为大气磅礴、雄伟壮丽、奢华豪放。
元代起初受到了南宋和西夏的影响,留下了许多独特的艺术作品。
随着元朝的崛起,蒙古族以及其他少数民族的艺术风格也逐渐融入到元代工艺美术中,进一步丰富了其风格。
元代工艺美术的特点之一是宏伟的金属工艺。
铜铸、银器和金器都在元代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金银器常常被用作宫廷礼仪用品和雕花工艺品,用于装饰和展示官方的威严和财富。
元代金银器的造型丰富多样,形式有器皿、香炉、匣子等,常常以龙纹、凤纹、麒麟纹等传统图案作为装饰,彰显了中国古代神话和传统文化。
其次,元代陶瓷也是该时期艺术成就的一大亮点。
元代陶瓷在造型、装饰和技术上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元代的青花瓷成为当时陶瓷艺术的代表作之一、元代青花瓷以其特殊的钴蓝色釉料和精致的绘画技法而闻名。
青花瓷的主题多样,有宫廷龙纹、花卉纹、山水纹等。
元代青花瓷在技术上进一步提高了青花瓷的烧制工艺,使它的质量更加精细和卓越。
再次,元代织绣工艺亦是元代工艺美术的独特之处。
元代的织绣工艺达到了新的高度,成为了中国织绣艺术的巅峰时期。
元代的丝绸制品在世界范围内享有盛誉。
元代的织绣作品大都有色彩鲜艳、线条流畅的特点,以刺绣和提花等精湛工艺为主。
织绣作品常常以鸟兽花卉、山水人物等为题材。
元代织绣工艺的成就贡献了中国传统织绣艺术的丰富多样性。
综上所述,元代工艺美术以其独特的风格和精湛的技术取得了显著的艺术成就。
其宏伟的金属工艺、精美的陶瓷和多彩的织绣工艺都为中国的工艺美术史增添了浓墨重彩的篇章。
元代工艺美术不仅体现了当时社会文化的繁荣和经济的繁盛,也为后世的工艺美术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和启示。
元朝的瓷器与陶瓷工艺

元朝的瓷器与陶瓷工艺元朝(公元1271年-1368年)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也是中国瓷器与陶瓷工艺发展的一个高峰时期。
在元朝,瓷器制作经历了创新与繁荣的阶段,不仅在技艺上有了长足的进步,而且在工艺、装饰和品种上也有了许多创新。
本文将着重探讨元朝的瓷器制作技艺、特点和影响。
一、元朝瓷器的制作技艺1. 借鉴宋代制瓷技艺元朝在瓷器制作上积极借鉴了宋代的技艺,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创新。
宋代瓷器以青瓷和白瓷为主,元代则在此基础上,加入了其他色彩和装饰,使瓷器更加丰富多样。
2. 高温烧造技术元朝采用了更高的温度烧制瓷器,提高了瓷器的质地和瓷胎的致密程度。
这种高温烧造技术使得元代瓷器更加坚硬,具有更好的釉面和装饰效果。
3. 多彩釉料的运用元代瓷器的釉料使用更加丰富多样,不仅有青花釉和白釉,还出现了红釉、黄釉、绿釉等多种颜色的釉料。
多彩釉料的使用使得元代瓷器更加华丽绚丽,增加了观赏价值。
4. 创新的瓷器装饰技法元代瓷器装饰技法突破了宋代的刻划、刻纹技法,引入了铁纹、锁子纹和釉里红等新的装饰技法。
这些装饰技法丰富了瓷器的纹饰图案,使得元代瓷器独具特色。
二、元朝瓷器的特点1. 品种丰富多样元代瓷器的品种非常丰富,除了传统的青瓷和白瓷外,还有黑瓷、三彩瓷、釉里红等多种品种。
这些品种的出现丰富了人们对瓷器的选择,满足了不同消费者的需求。
2. 装饰华丽繁复元代瓷器的装饰风格以华丽繁复为主,常常运用金彩、彩绘、刻纹等丰富的装饰技法,给人一种充满华贵感和奢华感的视觉冲击。
这些装饰使得元代瓷器不仅仅具有实用价值,更具有艺术欣赏价值。
3. 创新突破元朝瓷器制作突破了以往的限制,创新了许多技艺和工艺。
例如,元代瓷器首次采用了五彩彩绘技法,使装饰更加生动多样;还首次出现了象牙白瓷,使得瓷器更加精致高雅。
这些创新突破推动了瓷器工艺的发展。
三、元朝瓷器的影响1. 对后世瓷器制作的影响元朝的瓷器制作技艺在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元代的瓷器工艺和装饰技法成为后世制瓷工匠学习和借鉴的对象,推动了明清时期瓷器制作的发展。
元代工艺美术的发展背景和风格

元代工艺美术的发展背景和风格元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朝代,它的建立标志着蒙古族在中国的统治。
元代的工艺美术在中国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它既承袭了宋代的传统,又受到了蒙古族和其他民族的影响,呈现出独特的风格。
元代的工艺美术发展背景非常特殊。
蒙古族在统一中国后,大规模的人口迁移导致各种民族文化的交融,这种文化的多元性反映在元代的工艺美术上。
同时,元代还保留了宋代的传统工艺,继承了宋代的工艺美术技术和风格,使元代的工艺美术兼具传统和创新之美。
元代的工艺美术风格多样,展现出了元代社会的繁荣和多元化。
首先是陶瓷器。
元代的陶瓷器以青花瓷和釉下彩瓷为代表,青花瓷以其深蓝色的花纹和精湛的工艺而闻名,釉下彩瓷则以色彩鲜艳、图案多样而受到赞赏。
其次是玉器。
元代玉器注重形式美和雕刻技巧,常以龙、凤、花卉等为图案,形象逼真,工艺精湛。
再次是漆器。
元代漆器制作精美,常以红、黑、金等色彩为主,图案多为人物、动物和花鸟,形象生动,富有装饰性。
此外,元代还有金银器、铁器、布艺等各种工艺美术品,丰富多样。
元代的工艺美术在技术上取得了重要突破。
元代的青花瓷采用了新的烧制技术,使瓷器的质地更加坚硬,釉面更加光滑,彩绘更加精细。
同时,元代的陶瓷釉料多样,颜色鲜艳,使陶瓷器的装饰效果更加丰富多彩。
元代的玉器雕刻技术也达到了新的高度,玉雕作品形象逼真,细节精细,堪称艺术品。
元代的漆器采用了多层涂漆技术,使漆器更加坚固耐用,且色彩鲜艳,具有强烈的装饰性。
元代的工艺美术风格独特,融合了多种民族文化的元素。
蒙古族的传统工艺和装饰手法对元代的工艺美术产生了重要影响。
蒙古族的传统工艺注重实用性和装饰性的结合,元代的工艺美术也同样注重实用性和装饰性的统一。
蒙古族的装饰手法多样,元代的工艺美术也借鉴了这些手法,使作品更加丰富多样。
此外,元代还受到了西域文化和其他民族文化的影响,使元代的工艺美术兼具东方和西方的风格特点。
元代的工艺美术在中国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第九章-元代的工艺美术PPT课件

• 不仅可以雕琢小型的饰品,而且可以雕琢大型的作品。
2021
18
2021
19
2021
20
2021
21
2021
22
• 元青花之谜 • 元代人喜欢白色,与奶食、银器有关。 • 它为什么是蓝色的? • 首先蒙古人崇尚蓝色和白色,蒙古人的食物主要是奶制品。此外,
受到了波斯人的影响,蓝色是伊斯兰文化的主色调。 • 它为什么突然成熟? • 一种说法认为元代早期没有出现青花,而是中期受到波斯的影响,
次烧制)
•
2021
17
• 我国自元代以来制成了青白瓷,瓷色白里泛青,装饰以青色花纹, 显得十分协调、优美。青花虽只用一种色彩,但是由于调料的浓度 ,用色的层次,而能呈现出极其丰富多样的艺术效果。所谓“统一 色也,见深见浅。一瓶一缸,而分至七色九色之多者,娇翠欲滴” 。青花既简朴而华美,既繁复而统一,它如同民间蓝印花布一样, 具有质朴、淳厚、典雅的艺术特色,为广大人民所喜爱。它是在陶 瓷工艺中,自元以后形成的一个主要品种。景德镇的瓷的纯净和瓷 化程度导致了青花的产生。
2021
6
• 元代的手工艺,在不断的战争中,最初也遭到了严重的破坏。但是 和农业生产又有不同之处。元代贵族统治者为了满足他们奢侈的生 活享受和军事上的需要,十分重视工匠的搜刮,把工匠作为俘虏的 对象。在战争中,首要的是掠取钱财,其次是手工艺者。
• 元代的手工艺有官办和民间的两种。官办的组织庞大,分工很细 ,是前所未有的。元代的工艺美术发展极不平衡,有的极其繁荣, 有的凋零衰落。一部分奢侈享用的工艺品,制作非常精美。
• 造型硕大的原因?
元朝的工艺美术与装饰艺术

元朝的工艺美术与装饰艺术元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朝代,风格独特,文化繁荣。
在这个时期,工艺美术和装饰艺术展现出了无与伦比的繁荣和壮丽。
元朝的工艺美术主要以陶瓷、漆器、织物和金属制品为代表。
其中,元代的陶瓷艺术水平是独步全球的,元代瓷器的特点是器形多样、色彩鲜艳、器型优美、斗方划一,形成了独特的元代风格。
元代的陶瓷艺术有两个特点,一是注重外观的装饰,而不是内部的功能;二是采取了多种材料和技术,在瓷器的装饰上大肆使用象牙、玛瑙、珠宝、红漆、金属等材料,使得陶瓷的装饰效果十分壮观。
漆器在元代的工艺美术中也具有重要的地位。
元代的漆器工艺特点是采用多层彩绘技术,达到了极高的艺术水平。
元代漆器的图案多为花鸟、山水、人物、古物等,具有极强的装饰效果。
同时,漆器的制作技艺也在不断创新和改进,元代漆器的制作技艺已经非常高超,包括烤漆、箔嵌、雕刻、彩绘等技术。
元代的织物艺术同样具有独特的魅力。
元代织物技艺精湛,制作工艺优良,织品颜色浓艳,也较为丰富多彩,其常用的图案主要包括人物、花鸟、动物、古物等等。
此外,元代的金属工艺也相当突出。
在金属器具制作方面,元代使用的材料有黄铜、青铜、铁、锡、银和金等。
在制作工艺方面,元代也非常受欢迎,常常采用雕刻、镶嵌和铸造技术,创造出精美华丽的金属器具。
总的来说,元代的工艺美术和装饰艺术达到了一个高度,创造出了美轮美奂的精品佳作。
无论是陶瓷、漆器、织物还是金属制品,都体现出了深厚的中国文化底蕴和历史文化传统。
元代的工艺美术和装饰艺术不仅是人类文明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元代工艺品

(装饰数量) 品种:毡罽 饮食:造型硕大
伊斯兰文化—— 早期西征建立的喜爱 大量穆斯林工匠东迁 广设局院。纳石失、撒答剌欺 大批伊斯兰产品输入 伊斯兰风(装饰带等) 汉族传统文化—— 汉匠是主要制作者 传统样式均被保留 新组合令面貌大异宋金
二、生产格局
第八章 元代
蒙古国:公元1206~1271年 元: 公元1271~1368年
第一节 绪言
一、时代与工艺美术
多种文化并存:蒙古族、伊斯兰、汉族传统 以及藏传佛教、欧洲基督教、高丽
前三种是主要文化类型 工艺美术品常是文化交流的结晶
蒙古族文化——
饮食起居、服饰的 民族特色
渗透工艺美术: 色尚:白、蓝
时代特点:官府作坊极多 中央性: 归隶:主要属工部、将作院、储政院。 分布:大都(今北京)、上都(今内蒙正蓝旗)
一带最集中 地方性:散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各地,以织染局为主
民间生产:北方不及江南
元代时期的工艺美术与文化艺术

元代时期的工艺美术与文化艺术元代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比较特殊的时期,作为一个外族政权,元朝却在很多方面为中国历史做出了重要贡献。
在工艺美术和文化艺术领域,元代的成就也是无可比拟的。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从几个方面阐述元代时期的工艺美术和文化艺术,包括青花瓷、木雕、装饰艺术、书法绘画等。
一、青花瓷元代青花瓷是中国陶瓷史上的重要里程碑,它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大瑰宝。
广泛的传播和影响使其成为了后世各个时期陶瓷艺术的重要样板。
青花瓷的独特之处在于它采用高温烧制的方法,使釉色明亮纯净、青冰一般,同时在瓷器表面追求细腻而流畅的线条,减少浮雕装饰,达到一种明朗自然的生动效果。
青花瓷能够成为元代陶瓷业的代表,不仅仅在于它的外观美观,更在于它的工艺精湛和管理规范。
青花瓷的瓷胚制作要求高粘土纯度,这需要制定相关的管理制度。
在元代,开设专门的瓷器制造所,采取重点管理制度,建立完善的工厂体系,并规定了陶器制作的各种工艺技能、瓷器的质量标准和检测方法等。
二、木雕木雕是元代的又一重要工艺美术表现形式。
元代的木雕以“深浮”为主要特点,即雕刻深浅相间,线条流畅自然,刻划精细,又不失简洁明了,为广大文化艺术爱好者所喜爱。
元代的木雕题材很丰富,主要以宗教和文化为主,宗教题材包括佛像、道教神像等,文化题材包括历史人物、图案、器具等,佛像尤为精美。
元代以前木雕的内容都以佛教神像为主,而到了元代就出现了各种各样的文化题材,其中最著名的是扬州书坛的文人木雕。
文人木雕是以西施、春香、李清照等美女形象为雕刻对象,这些女性形象都是文人墨客的心目中的理想女性。
文人木雕有一种吸引力,它揭示了中国传统文化艺术中极为重视的人性美的特点,特别是对女性美的追求。
三、装饰艺术元代的装饰艺术是中西文化交流的结果,它是以中国传统文化为基础,融合了西方的风格和思想,具有非常独特的风格。
元代的装饰艺术特点之一是本体和装饰相辅相成,元代的陶瓷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元代青花瓷的釉下彩是一种在瓷器氧化态下经过还原烧制而出现的彩色花纹,这需要瓷胚、釉料及彩料等种类多且难以配制调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节 陶瓷工艺
• 一、陶瓷 • 元代的陶瓷,总的趋势是趋于衰落。制瓷工艺除官办
窑厂外,民间瓷窑大都质量不高。然而,这时期的制瓷 技术仍有新的发展,青花和釉里红的兴起,彩瓷的大量 流行,白瓷已经成为瓷器的主要品种,釉色白里泛青。
• 由于新疆和田玉的大量生产,为元代的琢玉工艺提供 了有力的条件,此时的琢玉工艺,
• 不仅可以雕琢小型的饰品,而且可以雕琢大型的作品。
第三节 玉器工艺
第四节 金属工艺
• 元人陶宗仪《辍耕录》记载:“浙西银工之精于手艺表 表有声者”,有朱碧山,嘉兴魏塘人;谢君余,平江人 (苏州);谢君和,平江人;唐俊卿,松江人。可见元 代的金银工艺的制作,大体是流行在江南一带。
• 二、蒙古的统治
• 蒙古人人数过少,文化程度又低,除了保持着他们的 军事精神和军事组织之外,他们无法维持种族的面目。 忽必烈本人,没有种族主义者的征象,他只是希望造成 一中通过诸族之间的统治,而不使蒙古人因为人数少而 吃亏。可是他统治的期间,从没有设法创造一种以文墨 为主中国式的文官官僚制度,他也从未主持过一次的文 官考试。可以说,在元代的统治时期,中过的经济、文 化得到了重大的破坏。
第三节 玉器工艺
• 元代玉器在宋代的基础上的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尚玉之 风盛行,无论官、民都非常重视玉,从这一点可以看出 ,元代的蒙古皇室还是被汉文化同化了。虽然是被汉化 了,但是由于民族的自身特性,蒙古族的豪放、爽朗性 格造就了其工艺美术的特性,所以,这时期的玉的工艺 风格表现为:造型朴厚简括,刀法粗犷劲健。
中国工艺美术史
武汉生物工程学院艺术系 李本全 597351895
第九章
元代的工艺美术
授课提纲
• 第一节 概论 • 第二节 陶瓷工艺 • 第三节 染织工艺 • 第四节 金属工艺 • 第五节 漆器工艺 • 第六节 其他工艺 • 第七节 结语
第一节 概述
一、蒙古大帝国
• 蒙古人能掌握到世界局势中的优势地位,在历史中可 算是独一无二。它的人口只有100万左右,他们的武功却 使欧亚大陆几乎完全在他们的操控之中,以至于东西极端 所幸存的地方极为有限。由于蒙古族之间的团结,又有牧 人的刻苦耐劳性格,于是蒙古人有极优异的兵员。成吉思 汗和他的继承者将骑兵发展到了极致,他们的部队非常守 纪律,有风驰电掣的行动速度,作战计划周详而完备。战 士们即使在非常恶劣的条件下,也可以以马的乳汁为食物 而生存。而且他们还广泛地应用了心理作战,(散布谣言 )。
第五节、漆器工艺
• 元代漆器的著名品种主要有:雕漆、戗金(qiang)、螺钿等。
• 1 、雕漆,是在器胎上涂数十层或上百层漆,待稍干, 在上雕刻各种装饰花纹。雕漆工艺又被称为剔红。这是 指纯用红漆的品种;若用黄漆则称为剔黄;黑漆则称为 剔黑;漆层有多色的,称为剔彩。(嘉兴是主要产地)
• 2、“堆朱杨成”。浙江嘉兴两位雕漆大师:张成、杨 茂,他们的作品闻名于海内外,日本人称他们为“堆朱 杨成”。而且日本漆艺的代表性名称就是“堆朱杨成” 。张成的作品,故宫博物院收藏有剔红山水人物圆盒和 剔红花卉圆盘各一件。安徽博物馆曾收藏张成所作剔犀 漆盒一件,杨茂的作品,故宫博物院藏有剔漆渣斗和剔 红观瀑图八方形剔红盘各一件。
• 元青花的装饰层数非常多,三、四、五、六、八、九、 十层都有,但是一般不出现七层。元代人“重九恶七” 。元青花九层的最多,七在当时是不吉利的数字。比如 打五十大棍,天饶一下,地饶一下,我饶一下,那就打 47棍。
• 2、釉里红
• 釉里红,用含铜的彩色绘在瓷坯上,再施上透明釉, 经过高温烧制,就会出现白地红花或红地白花的釉下彩 。釉里红芭蕉纹壶是其典型器物。线条极为流畅挺拔, 芭蕉、丛竹、太湖石穿叉映衬,极富幽深的情趣,这与 当时花鸟画的法占有密切的关系。(元代,明代永宣时 期,清代康乾盛世三个时期烧造)
张成
• 二、戗金
• 在漆器上进行雕刻,再填以金彩。留传日本的佛经经 箱,就是用戗金进行装饰的元代作品。嘉兴斜塘杨汇人 彭君宝,是当时戗金名手。他所制作的山水树石,花竹 羽毛,亭台楼阁,人物故事,都极精巧工细。
第六节 染织工艺
• 同宋代相比,如果说宋代是一格崇尚“文治”的时代, 那么,元代则是一个崇尚“武治”的时代,元代同治这 为了扩大其统治领域,曾进行了较长期的战争,他们是 强悍的、英武的。元代贵族统治着由于游牧生活的习惯 ,他们迫切追求奢华的享受,具有大吃大喝的生活作风 。这一切,都在元代工艺美术制作上得到了表现,形成 了元代工艺美术的粗犷、豪放、钢筋的艺术风格。
• (二)青花、釉里红 • 元代陶瓷有成就的是青花和釉里红的烧制。 • 1、青花 • 文学名称——青花,科学名称——“釉里蓝”或者“
釉下蓝”。 • 定义:在白色瓷器上绘有青色花纹的一种瓷器。(透
明釉,一次烧制)
•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 我国自元代以来制成了青白瓷,瓷色白里泛青,装饰以 青色花纹,显得十分协调、优美。青花虽只用一种色彩 ,但是由于调料的浓度,用色的层次,而能呈现出极其 丰富多样的艺术效果。所谓“统一色也,见深见浅。一 瓶一缸,而分至七色九色之多者,娇翠欲滴”。青花既 简朴而华美,既繁复而统一,它如同民间蓝印花布一样 ,具有质朴、淳厚、典雅的艺术特色,为广大人民所喜 爱。它是在陶瓷工艺中,自元以后形成的一个主要品种 。景德镇的瓷的纯净和瓷化程度导致了青花的产生。
• 题材众多的原因?
• 花卉、鱼藻、翎毛走兽、龙凤、人物等等,早期大多是 花卉、翎毛走兽、龙凤,后期出现了大量戏剧故事,可 能和元曲和小说有关系。再来就是,朱元璋在拿下江山 之前,在景德镇呆过一段时间,由于他的关注,人物纹 的作品增多。
• 造型硕大的原因?
• 蒙古人的性格粗犷,不拘小节。
• 扩展知识点
• 元代贵族的统治十分重视加强思想方面的统治,力用宗 教麻痹各族人民的反抗意识。佛教、道教、回教、基督 教都得到了传播。西藏大喇嘛八思巴被封为国师,所以 元代盛行的是佛教,特别是西藏传来的喇嘛教。道教也 盛行一时。这些都反映在工艺美术的制作上,一些宗教 内容的装饰题材和宗教所用的器皿,都常有所见。
• 元代的手工艺,在不断的战争中,最初也遭到了严重的 破坏。但是和农业生产又有不同之处。元代贵族统治者 为了满足他们奢侈的生活享受和军事上的需要,十分重 视工匠的搜刮,把工匠作为俘虏的对象。在战争中,首 要的是掠取钱财,其次是手工艺者。
• 元代的手工艺有官办和民间的两种。官办的组织庞大 ,分工很细,是前所未有的。元代的工艺美术发展极不 平衡,有的极其繁荣,有的凋零衰落。一部分奢侈享用 的工艺品,制作非常精美。
• 元青花之谜 • 元代人喜欢白色,与奶食、银器有关。 • 它为什么是蓝色的?
• 首先蒙古人崇尚蓝色和白色,蒙古人的食物主要是奶制 品。此外,受到了波斯人的影响,蓝色是伊斯兰文化的 主色调。
• 它为什么突然成熟? • 一种说法认为元代早期没有出现青花,而是中期受到波
斯的影响,原料和工艺是从波斯输入的。另一种说法, 元代的工匠由北向难迁,北方工匠绘画能力较强。但是 至今还没有定论。
• 元代版图的扩大,交通的发达,这些条件密切了国内各 民族的联系,也家强了对国外的交往。一些外国人,有 的长期落户中国,有的把我国的一些见闻带到了国外, 如马可波罗所写的游记,扩大了中国在世界上的影响。 这些对于促进中外文化和经济的交流,对于发展工艺美 术,都起了重要的作用。
• 二、铜镜
• 1、形制:圆形。
• 2、纹饰:双龙纹、蔓草纹、仙山人物纹、观音纹、八 仙过海纹等。
• 3、铜镜衰落的原因:有人估计当时已经开始使用玻璃 镜,但是从考古发现,以及文献记载中都没有可靠的说 明。可能是当时铜镜的实用功能是其主要的目的,而不 像汉代和唐代,除了使用之外,还作为馈赠的纪念礼品 。
• 蒙古族是游牧民族,当时处于落后的社会发展阶段。在 他们进行征服的过程中。最初,他们不重视农业,大量 的农田被废置成为牧场,从而使农业生产凋敝,造成严 重的影响。直到元世祖的时候,为了巩固政权,充实赋 税,开始采取了一系列的恢复生产的措施,提出了“以 农桑为急务”的方针,使传统的丝织工艺得以复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