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世纪欧洲刀剑

合集下载

西方古代兵器中世纪

西方古代兵器中世纪

西方古代兵器(中世纪)附件:军刀(Saber):一般认为是由细身剑发展而来,在中世纪的实战中鲜有使用(到17世纪时都是大剑配合火枪,军刀只是一般的日常佩剑和决斗武器,地位相当于现代的民用手枪)。

直到拿破仑时代才因铠甲衰落而登上战场。

诚然如此,挥舞着军刀冲锋的胸甲骑兵阵列还是很雄伟的……一般全长90到100厘米,柄有护手,单刃,有的有一定弧度。

方便砍附件:匕首(Dagger):这不是实战用的……真的不是……一般是防身或者紧急时割铠甲带子用……平时就是小刀。

附件:短剑(Short sword)这个……从金属铠甲出现开始就没什么人用了……盗贼?恩……战场之外还有不少人喜欢嘛……不过比较夸张的是柄20厘米,刃40厘米的双手宽刃短剑……是在主武器来不及拔出来时拖延时间的。

附件:双手巨剑(Two-Handed sword):以双手使用为基础的大型砍劈武器,厚度一般在1.5厘米左右,长160厘米,其中柄40厘米。

在刀身上靠近护手处有30厘米无锋的部分。

有血槽,一般有多个装饰突起。

其实也并不重,只有五公斤左右。

笔者家里那把双手巨剑,连没什么腕力的人用双手都可以轻易挥动。

双手巨剑往往并不是非常锋利,毕竟对它来说,破坏力是比杀伤力要重要得多。

附件:此外再提一种剑:罗马宽剑(Gladius)——自从第二次布匿战争时吸收了西班牙剑长处的这种剑出现之后,在好几个世纪里一直是罗马士兵的专用装备。

这种剑完全就是为步兵方阵作战而存在的:双方的士兵“盾牌顶着盾牌”地拼杀时,剑比一般希腊世界重装步兵所使用的长矛更加便利。

在皮德拉战役中,突破了马其顿方阵那长达七米、恐怖至极的长枪之壁后,罗马士兵的Gladius就把马其顿兵砍得落花流水。

现在可以买到几千年前的真品Gladius(一般大概一千美元左右一把),依旧保存良好;中国那些专为帝王精心制作的剑至今仍保存着,但是Gladius是泛用的大量生产品,这就足以看出这种剑的制作水平。

附件:罗马的Pilum从原始时代开始,在尖利的东西成为战争工具之后不久,人类就发明了枪。

西方剑的种类范文

西方剑的种类范文

西方剑的种类范文西方剑是指欧洲西方国家所使用的剑的总称,它们的使用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罗马帝国时期。

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技术的进步,西方剑逐渐演变出各种类型和款式。

在下面的文章中,我将介绍一些最常见和著名的西方剑种类。

1.罗马剑(Roman sword):罗马剑是古代罗马战士常用的剑。

其特点是通常长约75-85厘米,单手使用,具有锐利的剑刃和尖锐的尖端。

罗马剑广泛用于罗马军队的征服和扩张活动。

2.兰斯剑(Lance sword):兰斯剑是中世纪骑士所使用的剑。

它相对较长,约90-110厘米,用于骑士进行骑战。

兰斯剑的剑刃相对较宽且锋利,适合进行劈砍和刺击。

3.典型剑(Typical sword):典型剑是中世纪普通士兵或城堡守卫所使用的剑。

这种剑的特点是剑刃较窄但锋利,手柄较短,使用者通常需要用双手握住。

典型剑广泛用于中世纪的战争和冲突。

4.捷剑(Rapier):捷剑是16世纪后期至17世纪早期流行于欧洲的剑的类型。

它是一种细长且轻便的剑,与前述的兰斯剑和典型剑不同,捷剑更适合进行剑术和决斗。

捷剑通常单手使用,其剑刃轻巧而尖锐。

5.剑杖剑(Swordstick sword):剑杖剑是19世纪晚期流行的一种剑。

它的外貌看起来像一根常规的散步杖,但在需要时,使用者可以将其抽出,变为一把剑。

剑杖剑在当时被视为一种隐蔽的自卫武器。

6.刀剑(Saber):刀剑是一种曲刃剑,广泛用于18世纪和19世纪的骑兵。

刀剑具有曲线优美的剑刃,可以用来劈砍和刺击。

刀剑通常使用单手,骑兵士兵可以利用马匹的动力来加强剑的攻击力。

8.砍刀剑(Falchion sword):砍刀剑是中世纪晚期至文艺复兴时期流行的一种剑。

它有一个宽厚的刀刃,与兰斯剑和典型剑相比更适合于砍劈和斩击。

砍刀剑通常具有弓形手护,以提供更好的防护。

9.战斧剑(Battle axe sword):战斧剑结合了剑和斧头的特点,是中世纪战争中常见的武器。

战斧剑具有宽厚的剑刃和弯曲的手护,为使用者提供更好的砍劈和斩击能力。

西方刀剑设计理念

西方刀剑设计理念

西方刀剑设计理念西方刀剑设计理念源于欧洲的历史和文化背景,既体现了军事需求,又融合了艺术和美学的追求。

以下是西方刀剑设计理念的几个重要方面。

首先,西方刀剑设计注重实用性。

在中世纪欧洲,刀剑是战争中最重要的武器之一,因此设计师将刀剑的实用性放在首位。

西方刀剑通常采用双刃设计,以便在战斗中能够快速刺击或砍击敌人。

刀剑的刃部一般都很锋利,以便轻易地切开护甲或肌肉。

此外,刀剑的剑柄设计通常兼顾舒适性和稳定性,以便握持时能够更好地控制刀剑。

其次,西方刀剑设计强调装饰性。

刀剑不仅仅是一种武器,也是身份和地位的象征。

因此,西方刀剑设计师通常注重细节和装饰,以展现贵族或士兵的尊贵和荣耀。

刀剑的剑柄通常用珍贵的材料制作,如象牙、贝壳或贵重金属,上面可能还镶嵌有宝石或珠子。

刀剑的剑鞘也经常进行装饰,例如雕刻花纹或镶嵌银线。

这些装饰不仅仅是为了炫耀,也是为了增加刀剑的独特性和艺术价值。

再次,西方刀剑设计强调平衡性和灵活性。

西方刀剑追求刀身的平衡感和灵活性,使得使用者能够在战斗中迅速变换攻击姿势和进行灵活的躲避。

通常,刀剑的剑柄往往比刀身轻,以提高剑的整体平衡性。

刀剑的刀柄经常采用螺纹设计,以增加握持力和稳定性。

此外,刀剑的刀身通常采用弯曲的形状,如弯刀或剑,以便在战斗中更好地刺杀敌人或防御敌人的攻击。

最后,西方刀剑设计注重个性化和多样性。

不同的文化和地区有不同的刀剑设计理念和风格。

西方刀剑可以分为很多类别,如长剑、短剑、弯刀等,每种类别有其独特的特点和用途。

而且,西方刀剑的设计也受到历史和时期的影响,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的刀剑设计风格。

因此,西方刀剑设计师追求个性化和多样性,以满足不同使用者的需求和偏好。

综上所述,西方刀剑设计理念体现了实用性、装饰性、平衡性和灵活性。

这些设计理念使得西方刀剑既能满足战争需求,又能展示个人的尊贵和荣耀,同时还增加了刀剑的艺术价值和独特性。

刺客信条里出现的中世纪“剑”12种分类法和用法

刺客信条里出现的中世纪“剑”12种分类法和用法

刺客信条里出现的中世纪“剑”12种分类法和用法前言:对于“信仰之跃”的追随者们来说,2月24日一个另大家振奋的日子。

因为《刺客信条》电影版已经上映。

《刺客信条》电影预告(建议在WIFI 下观看)作为育碧蒙特利尔工作室研发的一款动作类游戏,其自由开放的游戏度,庞大的时代叙事,宏伟的地域分类,炫酷的打斗和融合跑酷的热血感,让这部游戏成为了动作游戏中的独特IP。

康纳(Connor)今天,我们将用轻兵器爱好者的独特视角引用享誉盛名的历史学家Ewart Oakeshott的文章,为大家分享一下中世纪剑的12中分类。

朋友,开始行动吧!引言: Oakeshott's Typology是由历史学家Ewart Oakeshott (1916 - 2002)依照自己对大量文物的研究结果,总结得出的一套中世纪剑分类法。

作为现在通行的分类方式,虽然分类界限较为模糊,但是仍有很强的参考性。

下文转自知名刀剑生产商Albion Swords的介绍页,并配上Albion的相关产品,如果感兴趣可以去的相关页面查找更详细的信息。

先看着几种欧洲刀剑重量分布比较,中世纪剑本身是一种很灵巧的武器Type X总体外形:宽大,长度中长横截面:椭圆梭形(lenticular)平均刃长: 31 英寸(约78.74cm)剑樋(Fuller):几乎延伸整个剑刃的宽樋,至距剑尖一英寸左右处停止剑尖:有尖锐的例子,但主要是圆尖剑柄:单手柄,常见长度3.75英寸(9-10cm)主要用途:劈砍年代:常见于维京时代(公元9世纪-10世纪),一直延续到12世纪Sub-Type Xa总体外形:和10号相同,普遍比10号稍长横截面:椭圆梭形平均刃长: 31 英寸(约78.74cm)剑樋:和10号相同,但较之稍窄剑尖:有尖锐的例子,但主要是圆尖剑柄:单手柄,常见长度3.75英寸(9-10cm)主要用途:劈砍年代:使用于11世纪到14世纪Type XI总体外形:相比10号更长更窄横截面:椭圆梭形平均刃长: 37 英寸左右(约93.98cm)剑樋:窄剑槽剑尖:通常尖锐剑柄:单手柄,常见长度3.75英寸(9-10cm)主要用途:劈砍年代: 12世纪早期至晚期Sub-Type XIa总体外形:相比11号更宽更短横截面:椭圆梭形平均刃长: 30 英寸(约76.2cm)剑樋:窄剑槽剑尖:通常尖锐剑柄:单手柄,常见长度3.75英寸(9-10cm)主要用途:劈砍年代: 12世纪早期至晚期Type XII总体外形:宽大扁平,逐渐向剑尖收窄横截面:椭圆梭形平均刃长: 32 英寸左右(约81.28cm)剑樋:长度占整个剑刃的2/3剑尖:尖锐剑柄:单手柄,常见长度3.75英寸(9-10cm)主要用途:劈砍年代: 13世纪至14世纪Sub-Type XIIa总体外形:宽大扁平,逐渐向剑尖收窄横截面:椭圆梭形平均刃长: 35 英寸(约88.9cm)剑樋:长度占整个剑刃的2/3剑尖:尖锐剑柄:手半到双手柄,长度6-10英寸(15.24-25.4cm)主要用途:劈砍年代:大剑(Great Sword)或战剑(War Sword),被使用于高中世纪(High Medieval)时期的大多数时间段,13世纪至14世纪Type XIII总体外形:宽大扁平并且双刃平行横截面:椭圆梭形平均刃长: 35 英寸(约88.9cm)剑樋:长度占整个剑刃的1/2,有些剑含有多条剑槽剑尖:圆尖剑柄:手半或双手柄,长于通常主要用途:劈砍年代: 13世纪中期到14世纪下半叶Sub-Type XIIIa总体外形:宽大扁平并且双刃平行横截面:椭圆梭形平均刃长: 32-40 英寸(约81.28-101.6cm)剑樋:长度占整个剑刃的1/2,有些剑含有多条剑槽剑尖:圆尖剑柄:手半到双手柄,长度6-10英寸(15.24-25.4cm)主要用途:劈砍年代:大剑或战剑,被使用于13世纪中叶至14世纪下半叶Sub-Type XIIIb总体外形:宽大扁平并且双刃平行横截面:椭圆梭形平均刃长: 35 英寸(约88.9cm)剑樋:长度占整个剑刃的1/2,有些剑含有多条剑槽剑尖:圆尖剑柄:单手柄,常见长度4英寸(10cm)主要用途:劈砍年代: 13世纪中叶至14世纪下半叶Type XIV总体外形:宽大扁平并且迅速收窄横截面:椭圆梭形平均刃长: 30 英寸(约76.2cm)剑樋:长度占整个剑刃的3/4,有些剑含有多条剑槽剑尖:尖锐剑柄:单手柄,常见长度3.5英寸(8-9cm)主要用途:劈砍及突刺年代: 13世纪后期到14世纪中期Type XV总体外形:向剑尖猛地收窄横截面:扁平菱形(diamond),有些采用凹磨,有些带有三角形加强中脊平均刃长: 31 英寸(约78.74cm)剑樋:无剑尖:尖锐剑柄:单手柄主要用途:突刺年代: 13世纪末期,在14世纪到15世纪被更广泛使用,止于16世纪早期Sub-Type XVa总体外形:向剑尖猛地收窄,比15号更窄更苗条横截面:扁平菱形,有些采用凹磨平均刃长: 33 英寸(约83.82cm)剑樋:无剑尖:尖锐剑柄:手半柄,长度7-9英寸(少数10英寸)主要用途:突刺年代: 13世纪末期,在14世纪到15世纪被更广泛使用,止于16世纪早期Type XVI总体外形:宽大扁平,迅速向刀剑收窄横截面:扁平菱形平均刃长: 28-32 英寸(约71.12-81.28cm)剑樋:长度占剑刃的1/2以上剑尖:尖锐剑柄:单手柄主要用途:突刺,同时仍保留良好劈砍能力年代: 14世纪早期Sub-Type XVIa总体外形:修长并缓慢收窄横截面:扁平六边形(hexagonal)平均刃长: 32 英寸(约81.28cm)剑樋:长度占剑刃的1/3以上剑尖:尖锐剑柄:手半柄,长度6-9英寸(15.24-22.86cm)主要用途:突刺,同时仍保留良好劈砍能力年代: 14世纪Type XVII总体外形:修长纤细并且剧烈收窄横截面:窄且粗的六边形平均刃长: 35 英寸(约88.9cm)剑樋:长度占剑刃的1/4的浅槽剑尖:尖锐剑柄:手半柄,长度7-9英寸(17.78-22.86cm)主要用途:突刺年代: 14世纪中期至15世纪早期Type XVIII总体外形:剑柄处较宽(2-2.5英寸),逐渐向剑尖收窄横截面:扁平菱形,通常带有外凸中脊,部分剑刃凹磨平均刃长: 32 英寸(约81.28cm)剑樋:部分带有细短槽剑尖:尖锐剑柄:单手柄,长度4英寸(10.16cm)主要用途:劈砍及突刺年代: 14世纪中期至15世纪早期Sub-Type XVIIIa总体外形:稍修长,剑身优雅收窄为锐尖横截面:扁平菱形,通常带有外凸中脊,部分剑刃凹磨平均刃长: 36-42 英寸(约91.44-106.68cm)剑樋:部分带有细短槽剑尖:尖锐剑柄:单手到手半柄,长度5英寸以上(12.7cm)主要用途:劈砍及突刺年代: 14世纪中期至15世纪早期Sub-Type XVIIIb总体外形:修长纤细并且剑尖锐利横截面:扁平菱形,通常带有外凸中脊,部分剑刃凹磨平均刃长: 36-42 英寸(约91.44-106.68cm)剑樋:无剑尖:尖锐且通常经过加强剑柄:手半柄,长度10-11英寸(25.4-27.94cm),中段通常有凸环(ricasso)主要用途:劈砍及突刺年代: 15世纪中期至16世纪早期Sub-Type XVIIIc总体外形:宽大且剑尖锐利横截面:扁平菱形,通常带有外凸中脊,部分剑刃凹磨平均刃长: 34 英寸(约86.36cm)剑樋:部分带有细短槽剑尖:尖锐剑柄:手半柄,长度6英寸以上(15.24cm)主要用途:劈砍及突刺年代: 15世纪中期至16世纪早期Sub-Type XVIIId总体外形:修长纤细并且剑尖锐利横截面:扁平菱形,通常带有外凸中脊,部分剑刃凹磨平均刃长: 36-42 英寸(约91.44-106.68cm)剑樋:无剑尖:尖锐且通常经过加强剑柄:手半柄,长度10-11英寸(25.4-27.94cm),通常有中段凸环(waisted)主要用途:劈砍及突刺年代: 15世纪中期至16世纪早期Sub-Type XVIIIe总体外形:修长纤细并且剧烈收窄横截面:扁平菱形,通常带有外凸中脊,部分剑刃凹磨平均刃长: 36-42 英寸(约91.44-106.68cm)剑樋:剑根无刃(ricasso)处有细短槽剑尖:尖锐且通常经过加强剑柄:手半到双手柄主要用途:劈砍及突刺年代: 15世纪中期至16世纪早期Type XIX总体外形:不一定都这么宽,有些例子比较窄,但截面一律是扁平六边形横截面:扁平六边形,剑刃削出平均刃长: 30-38 英寸(约76.2-96.52cm)剑樋:根部窄槽,长度占剑刃的前1/3剑尖:尖锐且成铲形剑柄:单手到手半柄主要用途:劈砍及突刺年代: 15世纪中期Type XX总体外形:宽大,几乎平行的两刃逐渐收窄至尖横截面:带有多道浅槽的椭圆形或八边形平均刃长: 30-38 英寸(约76.2-96.52cm)剑樋:中央浅槽长度占剑刃的1/2,两边两条平行浅槽占剑刃前1/4,有些带有武刃剑根剑尖:尖锐剑柄:手半柄主要用途:劈砍及突刺年代: 14世纪及15世纪Sub-Type XXa总体外形:收窄比20号更快,剑尖也更锐利横截面:扁平六边形平均刃长: 30-38 英寸(约76.2-96.52cm)剑樋:中央浅槽长度占剑刃的1/2,两边两条平行浅槽占剑刃前1/4,有些剑根无刃剑尖:尖锐剑柄:手半柄主要用途:劈砍及突刺年代: 14世纪及15世纪Type XXI总体外形:宽大,缓慢收窄为锐尖横截面:宽大扁平并有明显刃角斜面,部分带有矮中脊,或为宽六边形有些剑刃的横截面几乎是一个刨去剑槽的菱形,剩下中脊和刃角斜面平均刃长: 30 英寸(约76.2cm)剑樋:剑刃前部两条宽而浅的槽,或两条几乎延伸整个剑刃的槽剑尖:尖锐剑柄:单手柄和长柄皆有,有些大号柄达到战剑柄大小主要用途:劈砍及突刺年代: 15世纪晚期Type XXII总体外形:刃宽大扁平,缓慢优雅地收窄为锐尖横截面:扁平六边形平均刃长: 30 英寸(约76.2cm)剑樋:两条窄而深的短槽剑尖:尖锐剑柄:单手柄和长柄皆有,有些大号柄达到双手剑柄大小主要用途:劈砍及突刺年代: 14世纪及15世纪Oakeshott's Typology到此为止,并不包括德国佣兵们的双手剑总结可以看出后期演变出许多专为突刺特化的,尖端尖锐剑身坚固的剑形。

欧洲不分刀剑,十八世纪还有人用剑,欧洲中世纪打仗只用剑吗?

欧洲不分刀剑,十八世纪还有人用剑,欧洲中世纪打仗只用剑吗?

欧洲不分刀剑,十八世纪还有人用剑,欧洲中世纪打仗只用剑吗?我们国家的冷兵器有很多种,什么长枪了,长剑了还有长矛等等很多类。

但是我们在看电视的时候,发现欧洲人的冷兵器很少,一般只能看到用长剑。

然后就会有很多人疑惑了,那欧洲人在古代的时候打仗只用剑吗?其实从汉朝时期开始,在战场上大家都开始用各种各样的刀,后来又发展到腰刀和手刀,种类特别多啊。

那时候刀已经是人们体现身份地位的一种潮流,虽然剑还是有人使用,但是已经很少有人用了。

我们来看一下欧洲,直到十八世纪的时候,依然还在有人用剑,但是他们也不仅仅是用剑,他们还会用一种刀,那就是德国砍刀,这种刀长刀和战刀。

要说欧洲怎么会出现这种刀呢,关乎于这一点有很多说法。

比如就有人说了,在那个时候国际不允许老百姓们随便佩戴剑,所以他们就发明了这种刀,这个明显是不对的,因为当时他们还鼓励佩戴剑呢。

还有一种说法就是,因为当时有组织不让佩戴打仗用的剑,所以才发明了这种刀,这种说法比较有可能。

那么为什么在咱们看来,他们佩戴的都是剑呢?这是因为咱们国家对刀剑的定义和欧洲那边对刀剑的定义不一样。

咱们是看形状,欧洲是看刀柄的衔接方式,所以在咱们看来,它们配备的都是剑。

德国砍刀就是钻了衔接方式的空子。

欧洲的刀显然是不仅仅如此,他们的刀还有其他的种类,例如单刃剑等在他们眼里这是刀。

他们的这些刀剑之类很受大众们的喜爱,并且它们的刀剑相对于来说,刀的种类比较少,而剑的种类有很多,也可能这也是一个比较传统的问题。

实际上,欧洲从古罗马的时候开始,剑好像一直都是欧洲人使用的主流武器,他们可能会觉得剑比较好用,而且相比于刀来说,他们更加喜欢用剑。

也可以这样子说,在中世纪的时候,不论是刀也好,还是单刃剑也好,似乎只是对于剑来说的一种补充,也可能是一种替代。

至于在欧洲后来的军刀,其实就和欧洲中世纪的刀剑已经没有关系了,这已经受到别的影响了。

如果要说军刀的真正意义,那就要从引入军刀的时候开始说起了,也就是十七八世纪的时候。

欧洲刀剑史(带图)

欧洲刀剑史(带图)

欧洲刀剑史(带图)欧洲的刀剑虽然不如大马士革或者日本刀那样有技术上的特点,但是在数千年的战争中也发展出自己的模式,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刀剑体系。

在游戏和动漫作品中更是经常见到它们的身影,由于欧洲刀剑的形式多样,因此只能选取典型来简单的介绍一下。

首先出场的是罗马短剑。

说它是短剑,因为它的剑身长度在60厘米以内,开了双刃,能刺能砍,使用灵活。

罗马短剑在当时罗马军队中使用十分广泛,从士兵到元帅都有佩带,这和当时战斗的需要有关。

当时罗马军队的方阵以巨大的盾牌和长矛闻名,但是一旦双方的密集队形接近并展开贴身肉搏,它们就没有用武之地了,只有依靠灵活的短剑来杀伤盾牌缝隙中的敌人,当然短剑也是骑兵、长弓手和军官的自卫武器。

看过电影《角斗士》和《斯巴达克》的朋友一定会注意到,斯巴达克和马克西穆斯在奴隶角斗时都使用了罗马短剑,上下分飞,杀人如麻。

有的厂商还专门制作了复原罗马短剑来满足收藏者的需要。

其实电影中犯了一个错误,当时的罗马短剑绝大多数是青铜制品,而电影中的士兵和奴隶们手中的剑却看上去是钢铁制品!其实正是由于青铜缺乏韧性所以才不得不做成短剑啊。

罗马短剑的继承者有北欧的维京短剑(图片暂缺)和西方军官短剑。

北欧人在战斗时习惯用盾牌,所以短剑比较适用,而军官的短剑则多作为装饰品。

二战德军空降兵将校佩用短剑:接下来就是大家喜闻乐见的中世纪宽刃剑了,日文游戏中出现的“片手剑”、“重剑”等大多都是指宽刃剑,分为单手剑和双手剑。

这种剑在中世纪时十分流行,当时的战斗中人们身体上的护甲比较少,通常只有锁子铠和护心镜,因此以砍劈见长的宽刃剑就比较受欢迎。

这种剑大多比较沉重,只有臂力强劲的士兵才能挥舞自如,乱军中取敌首级。

在《勇敢的心》中出现了宽刃剑的两种主要形式,见图片:以下是一些现代复制的宽刃剑的图片:这把“Landsknecht"很有特色,握把很长,剑身有点象张飞的丈八蛇矛:14世纪之后,骑士身上的铠甲已经非常厚了,当时除了火枪和长弓,其他武器基本上穿不透200公斤重的铠甲,宽刃剑失去了用武之地,逐渐被细刃剑所取代。

西方古代兵器中世纪

西方古代兵器中世纪

西方古代兵器(中世纪)附件:军刀(Saber):一般认为是由细身剑发展而来,在中世纪的实战中鲜有使用(到17世纪时都是大剑配合火枪,军刀只是一般的日常佩剑和决斗武器,地位相当于现代的民用手枪)。

直到拿破仑时代才因铠甲衰落而登上战场。

诚然如此,挥舞着军刀冲锋的胸甲骑兵阵列还是很雄伟的……一般全长90到100厘米,柄有护手,单刃,有的有一定弧度。

方便砍附件:匕首(Dagger):这不是实战用的……真的不是……一般是防身或者紧急时割铠甲带子用……平时就是小刀。

附件:短剑(Short sword)这个……从金属铠甲出现开始就没什么人用了……盗贼?恩……战场之外还有不少人喜欢嘛……不过比较夸张的是柄20厘米,刃40厘米的双手宽刃短剑……是在主武器来不及拔出来时拖延时间的。

附件:双手巨剑(Two-Handed sword):以双手使用为基础的大型砍劈武器,厚度一般在1.5厘米左右,长160厘米,其中柄40厘米。

在刀身上靠近护手处有30厘米无锋的部分。

有血槽,一般有多个装饰突起。

其实也并不重,只有五公斤左右。

笔者家里那把双手巨剑,连没什么腕力的人用双手都可以轻易挥动。

双手巨剑往往并不是非常锋利,毕竟对它来说,破坏力是比杀伤力要重要得多。

附件:此外再提一种剑:罗马宽剑(Gladius)——自从第二次布匿战争时吸收了西班牙剑长处的这种剑出现之后,在好几个世纪里一直是罗马士兵的专用装备。

这种剑完全就是为步兵方阵作战而存在的:双方的士兵“盾牌顶着盾牌”地拼杀时,剑比一般希腊世界重装步兵所使用的长矛更加便利。

在皮德拉战役中,突破了马其顿方阵那长达七米、恐怖至极的长枪之壁后,罗马士兵的Gladius就把马其顿兵砍得落花流水。

现在可以买到几千年前的真品Gladius(一般大概一千美元左右一把),依旧保存良好;中国那些专为帝王精心制作的剑至今仍保存着,但是Gladius是泛用的大量生产品,这就足以看出这种剑的制作水平。

附件:罗马的Pilum从原始时代开始,在尖利的东西成为战争工具之后不久,人类就发明了枪。

击剑的分类-重剑

击剑的分类-重剑

击剑的分类重剑重剑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刀剑和军刀,它具有悠久而有趣的历史。

以下是关于重剑起源的详细介绍:古代武器的演变重剑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战争和武术的需要。

在人类历史的早期,战士们使用各种类型的武器来进行战斗,其中包括长矛、弓箭、盾牌和刀剑等。

刀剑在近身格斗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不同类型的刀剑用于不同的用途。

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开始尝试设计更重、更宽的刀剑,以便在战斗中能够更好地切割、砍击对手。

历史上的重剑类型1.欧洲大刀(Greatsword):在欧洲中世纪,欧洲大刀是一种重型、双刃的剑,通常用于步兵战斗。

它的刀刃宽大,重量相对较高,使其在近战中非常有效。

2.中国刀剑:中国也有古老的刀剑传统,包括双手刀、大刀和阔刀等,它们在中国古代战争中被广泛使用。

这些刀剑同样具有宽大的刀刃和一定的重量。

3.中世纪大剑:在中世纪欧洲,一些大剑被设计成宽大、重型,用于对抗重装甲的对手。

这些大剑通常被使用双手持握。

重剑在击剑运动中的演变虽然重剑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战争,但它在现代击剑运动中经历了演变。

在19世纪末,随着击剑运动的国际化,重剑作为一种击剑项目逐渐形成。

这个过程包括制定规则和标准装备,以确保比赛的公平性和安全性。

重剑比赛的规则和装备要求进行了细化,确保了运动员在比赛中不会受到严重伤害。

这也为重剑成为一项正式的击剑项目奠定了基础。

重剑的传统与文化价值重剑的起源和发展反映了不同文化和历史时期的需求和价值观。

它是近身格斗的一种象征,代表了力量、勇气和决心。

重剑在文学、艺术和影视作品中经常被用来表现这些品质,成为文化传统的一部分。

在现代击剑运动中,重剑是一项严肃的竞技项目,要求运动员具备力量、技巧和智慧。

它是击剑三个主要项目之一,同时也吸引了众多击剑运动员和观众的关注。

总之,重剑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它代表了力量与技巧的完美结合。

它的发展经历了漫长的历史,成为现代击剑运动的一部分,并在文化传统中具有特殊的象征意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國文學系西洋通史HIS113中世紀歐洲刀劍200911012H二零一零年十二月廿三日目錄●壹‧前言 3 ●貳‧希臘繫馬時代刀劍使用概況 3 ● ‧中世紀早期的刀劍 3 ●肆‧維京劍 4 ●伍‧單手劍 6 ●陸‧長劍9 ●柒‧一手半劍10 ●捌‧刀11 ●玖‧匕首13 ●拾‧刺劍13 ●拾壹‧刀劍的凹槽15 ●拾貳‧十字型護手的意義16 ●拾參‧註釋16 ●拾肆‧參考資料18壹‧前言歐洲很早已經使用刀劍,但與中國不同,礙於鍛造刀劍技術有限,中世紀前,刀劍在近身武器都是副二地位(註一),無法與長兵器(註二)相提並論。

然而,在中世紀以後,刀劍的製造技術提升,又被賦予宗教意味(註三),刀劍的地位日漸重要。

從制式上看,歐洲刀劍有明顯之轉變,以下將按時序先後,講述各種不同的刀劍及其發展。

然而,歐洲人並無刀劍二分之概念(註四),但為方便講述,亦會採用刀劍二法的概念講述。

貳‧希臘繫馬時代刀劍使用概況在希臘時代,歐洲的刀劍,都是一種副武器,士兵作戰時,都依賴長矛。

這一定程定是作戰的手法所使然,當時軍隊多以方陣作戰,長矛顯得極為重要。

然而,當時刀劍,無論是青銅製,還是鐵製,最長僅六十至七十厘米,有很多其實只是匕首,故難以在戰場上全面使用。

到了繫馬時代,鐵器技術已大為進步,但方陣的戰法深入人心,而且日漸完善,所以刀劍的地位仍遠遜長矛。

不過繫馬的兵種多完化,一些突擊部隊或騎兵會以刀劍為先。

但直至中世紀早期,或曰黑暗時代,長矛的地方仍遠超刀劍。

今人彷製的羅馬劍Pompeii Gladius。

‧中世紀早期的刀劍早期的歐洲刀劍,刃都不長,而且一律是單手使用。

因為刃不長,根本不需雙手握劍,加上單手握劍,能配上盾牌,在作戰上,與無盾者相比,可說是處於極大優勢(註五)。

早期的歐洲刀劍,是刀劍兩者並行的年代。

特別是日耳曼諸族,他們以矛及斧作為主要武器,刀劍都是是短劍類型,單刃雙刃,實無大分別。

雖然當時裝甲並不發達,劍刃造成的傷害十分明顯,但單刃的刀,研磨功夫遠少於雙刃的劍,對於文明並不太發達的日耳曼人,刀在量產方面十分便利,故當時人們並不專用劍。

然而,當時刀劍使用量明顯增多,如盎格魯薩克遜人,從繪本上看,他們的薩克遜長刀得到廣泛使用。

日後五世紀的維京劍更是開刀劍廣泛應用的先聲。

●今人彷製的薩克遜短刀。

●今人彷製的薩克遜長刀。

肆‧維京劍維京劍是指維京人獨特的劍,流行於五至十二世紀,通常是單手劍,長度都從六十厘米至八十厘米不等,上承繫馬後期的發展,劍身長度有明顯提升。

重量在一點二公斤至一點四五公斤不等,這種重量成為日後歐洲刀劍重量的慣例。

維京劍的特色在厚和寬,這不單出於鍛造技術不容許造更窄更薄的劍身(註六),更是因為這有砍劈更有威力。

維京人作戰兇狠,為當時歐洲人所懼,所以維京劍的此種形制,並不完全是礙於科技,日後的戰劍,劍身都較寬,就連中國的戰場劍,必是又厚又寬(註七),就可證之。

●今人彷製的維京劍Type R。

維京劍與其他刀劍不同的是,維京劍明題有護手。

相較於其他的歐洲刀劍,護手都不明顯,是一大進步。

●維京劍的護手。

這種劍另一特別之處,是其金屬劍首。

繫馬時期的刀劍,劍首多以木製,可說是製飾性的配件。

但維京劍是金屬劍首,而且頗為巨型,對劍的平衡有重要影響。

雖然維京劍的平衡點仍在護手前五吋左右,但與繫馬刀劍相比,平衡點有移向護手的趨勢。

平衝點對刀劍的威刀及使用相當重要,平衡點有移向護手的趨勢意味砍劈威力下降,而且在利於刺(註八)。

這種趨勢對日後刀劍的發展及武術發展有極大影響。

其實,金屬劍首除了可控制平衡,更可用作功擊,用劍首敲打敵人,無疑是將劍作鈍器使用,殺傷力相當高。

金屬制劍首明顯提升了這一方面的攻擊。

維京劍的劍首。

值得一提,維京劍的古董,劍刃相當鋒利,這是因為維京人好用大圓盾,格擋都由盾負責,大大減少劍與劍之間的碰撞,造成崩刃的機會減少(註九),劍刃會磨得較鋒利,以增加殺傷力。

這種做法,日後單手劍亦有彷效。

伍‧單手劍早期的單手劍,形狀、重心等方面的配置,和維京劍無太分別。

但當中最大的不同,是十字型護手的成型。

基於這個原因,劍開始被教會所注意,並成為拉攏日耳曼諸族的用具,透過授劍予騎士的儀式,劍得到了宗教的認同(註十)。

●歐洲早期的單手劍,十字型護手很明顯。

此時,劍的使用情況得到進一步的提升,除了可以成為宗教或是政治儀式(封地、冊封騎士),在維京劍的基礎上,劍的使用趨於完便,可考的劍術有德國的「古書I.33」(註十一),證明在十三世紀,已有完備的武術系統。

但要知道,印刷在中世紀很不發達,書本極少,「古書I.33」的出現,是武術成熟的表現,因為它已經相當完備,又過了一段時間,才會有人記下來。

在當時書本流通甚少的情況,必然有些更早的單手劍劍術,這證明了刀劍,特別是劍,其地方大大提高,成為了戰場,甚至是民間的重要兵器(註十二)。

加上它具有宗教功能,在當時神權主導的社會裡,實是百兵之王。

●「古書I.33」的內頁。

單手劍約在十一或十二世紀,劍首的體型減少,其圓角的三角型變成圓形或圓柱型,甚至是魚尾形。

但並不意味它不重,部份在當中加入鉛等金屬,重量與舊款式相當。

當然並不是全部都是包鉛,但隨著鍛造技術的提升,已容許制作較薄的劍,劍身又發展出在劍尖位大幅收窄的形狀,劍刃從劍根到劍尖成一明顯等腰三角形,已不是以前,在劍尖才呈三角形的形式,鑄劍師以此控制平衡點,可以造出與舊劍無大分別的手感。

基於劍術成熟,人們無改變打法的意欲,所以,雖然劍首形狀有變,但手感不變。

●等腰三角形的劍刃。

然而,前段提及劍首變成圓形或圓柱型,甚至是魚尾形,則意味了人們可手握劍首,勉強以雙手握劍,這一定程度造就了日後一手半劍的出現。

●後期的單手劍,劍首已改成圓形。

●劍首是魚尾型的單手劍。

其實單手劍曾經有平衡點更前,砍擊更有威力的版本,它是十字軍東征時代,為騎士們特製的「騎士劍」。

因為馬上用劍,砍擊比刺容易,加上用劍刺,用比使用馬槍或長矛差,單手劍於是有了更重砍擊的版本。

但騎士們都認為它太重,不好運使,於是這種劍被淘汰。

這種情況看似不可思議,因為騎士劍遠些東亞刀劍,特別是中國,其手感已是一種較易控制的類型。

但歐洲的騎士是貴族,除了劍術訓練,體力勞動不多,所以體能實在普通。

但東亞則不同,中國很早有屯田等兵農合一的制度,則士兵需要下田耕作,日本很多士兵,他自己也有下田的機會。

一件農具,遠比刀劍重,但耕作不是一日起兩日止的事,是長期的勞動,這帶來很好的體能訓練,所以東亞的刀劍較重,但沒有太重,用不了的情況。

但歐洲則不同,兵器太重,對使用者來說,是很大的麻煩。

●騎士劍,它的護手是十字型護手的彎曲版,更能卡住敵人的劍,但並不是所有騎士劍,十字型護手的彎曲的幅度都如此大。

陸‧長劍當鍛造技術日進,可以鑄造更長的劍,長劍就出現。

它被喚作L nges Schwert (德語)或是Sadone(義大利語),都是長劍(Longsword)的意思。

但這個名稱不單意味劍刃很長,那其實是雙手劍的稱呼。

長劍一般都長一米以上,正是因為這種長度,已不能單手使用(註十三),所以都會雙手持劍,長劍於是成為雙手劍的名稱。

這種劍是後來巨劍的先聲,但巨劍出現時代在十六世紀,但為時已晚,人們對長劍有了定制,不會用長劍(Longsword)來稱呼雙手握持的巨劍。

●長劍Type XIIIa,是十四世紀的產物。

長劍約出於十四世紀,,最早是十三世紀後期,這完全是中世紀後期的產物,因為它的長度,攻擊範圍以及刺和砍的能力增強,加上裝甲成熟,大大減低了不會盾的風險,故越來越受歡迎。

武術流派眾多是一個證明,今日可考的,最先有十四世紀德國Johannes Liechtenauer,後來又有十五紀英國的Harliean手稿,及Additional Manuscript 39564,德國的Fechtbuch, Codex Guelf - te 及Hans Talhoffe 等眾多派別。

●Johannes Liechtenauer及其劍譜。

●Additional Manuscript 39564的招式。

●Fechtbuch, Codex Guelf - te中的攻防示意圖。

這種劍雖長,但仍可掛於腰間,不過拔劍就不如單手劍迅速,除非戰鬥一開始就拔劍,否則就要連銷一起戰鬥(註十四)。

柒‧一手半劍一手半劍和長劍的出現時間相約,和長劍的主要分別是劍刃和柄略短於長劍,所以單雙手皆宜,故柄的長度,僅足雙手一拼握劍,因而有「一手半(Half and a hand)」或「雜種劍(Bastard Sword)」之名。

●一手半劍。

這種柄長,是單手劍勉強以雙手握劍發展出來,當劍首變成圓形或是魚尾形,這種柄長,人們能以握著劍首,或將手指放在劍首上,作雙手持劍,但又不會因柄太長而對單手揮劍帶來阻礙,所以它在民間亦大受歡迎。

這種劍通常都是很輕,特別是平衡點,比單手劍長劍,都較接近護手,意味了它砍擊的威力,並不是太強。

●英國黑太子的劍Brescia Spadona ,它劍刃的形狀是典型的等腰三角形,因為這種劍刃形狀,平衡點會偏向護手處。

捌‧刀除了中世紀早期,刀(德國的名messer,法國的名Fauchon),都不太突出。

這可能與人們的技術有關,以德國Johannes Liechtenauer為例,它有不少用上背鋒的招式,英式長劍亦如是,人們都認為背鋒(雙刃)好用,所以都傾向用劍,而不是無背鋒(單刃)的刀。

加上刀的形狀,不像劍一樣挺拔,騎士授劍都不會授刀,所以刀的地位不如劍。

●德國刀Grossemesser●法國的刀fauchon,後傳入英國,稱為falchion。

但刀在中世紀一直有使用,短刀經常是十字軍的副武器,德國Johannes Liechtenauer亦有教授使用Messer的部份(註十五),而且十字軍中有又有「天佑持刀(messer)作戰者」的說法。

德國的Messer是歐洲刀較為突出者,它的早期和薩克遜長刀差不多,多是沒有護手,但隨著十字型護手的興起,Messer亦有十字型護手,後來更進一部演化,基於Messer的主要握法不是拳形握法,而是拇指向前伸,所以在護手一旁加上一塊金屬片,以求有更佳保護。

●Messer的護手,一旁有一塊金屬片。

Messer的形制無一定規定,早期都是直刃,但受到中亞軍刀的形響,亦有彎刀的制式。

它的長度仍一直加長,但止於一手半劍的長度,而不像劍般,日後有更長的版本。

●一手半的grosse messer。

●一手半彎刃messer又名kriegsmesser。

玖‧匕首匕首雖然短小,與中世紀的匕首有別於早期的青銅刀劍。

它沒有十字型護手,刃又窄又尖,部份更是一三角錐體,所以無太多的砍擊能力,而著意於刺,成為一種破甲兵器。

在中世紀後期,裝甲發展得很成熟,一般刀劍不能以砍擊來破壞之(註十六),故用刺來刺穿裝甲,受到士兵的愛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