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平行四边形知识点总结及解析
初中数学特殊平行四边形知识点总结

特殊的平行四边形一、平行四边形(复习):中心对称图形,非轴对称图形平行四边形的定义: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叫做平行四边形平行四边形的性质(1)平行四边形的对边平行且相等。
(对边)(2)平行四边形相邻的角互补,对角相等(对角)(3)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
(对角线)(4)平行四边形是中心对称图形,对称中心是对角线的交点。
补充:(1)若一直线过平行四边形两对角线的交点,则这条直线被一组对边截下的线段的中点是对角线的交点,并且这条直线二等分此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2)推论:夹在两条平行线间的平行线段相等。
(3)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两条直线被一组平行线所截,截得的对应线段的长度成比例。
推论: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截其他两边(或两边延长线)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平行四边形的判定(1)定义: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对边)(2)定理1: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对边)(3)定理2: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对边)(4)定理3:两组对角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对角)(5)定理4: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对角线)两条平行线的距离:两条平行线中,一条直线上的任意一点到另一条直线的距离,叫做这两条平行线的距离。
注意:平行线间的距离处处相等。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S平行四边形=底边长×高=ah二、菱形:特殊平行四边形,有平行四边形一切性质菱形的定义:有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叫做菱形菱形的性质(1)菱形的四条边相等,对边平行。
(边)(2)菱形的相邻的角互补,对角相等。
(对角)(3)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并且每一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
(对角线)(4)菱形既是中心对称图形又是轴对称图形;对称中心是对角线的交点(对称中心到菱形四条边的距离相等);对称轴有两条,是对角线所在的直线。
菱形的判定(1)定义:有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
(2)定理1:四边都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
数学四年级下平行四边形知识点总结

数学四年级下平行四边形知识点总结
一、平行四边形的定义
平行四边形是指具有两对对边分别平行且相等的四边形。
二、平行四边形的特性
1. 对边特性: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
2. 对角线特性: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相互平分。
3. 角特性:平行四边形的内角相邻互补,对角互补。
4. 等腰特性:具有两对相等对边的平行四边形是等腰平行四边形。
5. 等边特性:具有四条边都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等边平行四边形。
三、求解平行四边形相关问题的方法
1. 利用对边特性:已知平行四边形的一对相等对边,可以求解其它对边的长度。
2. 利用角特性:已知平行四边形的一对相邻内角或对角,可以求解其它内角或对角的大小。
3. 利用对角线特性:已知平行四边形的一条对角线以及对角线
的长度,可以求解其它对角线的长度。
4. 利用等边特性:已知平行四边形的四条边都相等,可以求解
其它未知的角或边的性质。
四、练题示例
1. 已知平行四边形的一对相等对边分别为10cm,求解其它对
边的长度。
2. 已知平行四边形的一对相邻内角分别为60°和120°,求解其
它内角的大小。
3. 已知平行四边形的一条对角线为8cm,求解另一条对角线的
长度。
4. 已知平行四边形的四条边都相等,求解它的角或边的性质。
五、注意事项
1. 在求解平行四边形问题时,要根据已知条件选择合适的方法,并注意运用相关定理和公式。
2. 理解平行四边形的特性和性质,能够帮助提高解题的效率和
准确性。
以上是数学四年级下关于平行四边形的知识点总结,希望对你的学习有所帮助。
初二数学平行四边形知识点总结

初二数学平行四边形知识点总结平行四边形是一种四边形,其两组对边分别平行。
平行四边形用符号“□”来表示。
平行四边形具有以下性质:对边相等、对角相等、对角线互相平分平行四边形。
连接平行四边形各边的中点所得图形也是平行四边形。
如果一个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那么连接这个四边形的中点所得图形是平行四边形。
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相等,两邻角互补。
过平行四边形对角线交点的直线,将平行四边形分成全等的两部分图形。
平行四边形是中心对称图形,对称中心是两对角线的交点。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等于底和高的积,即S□ABCD=ah,其中a可以是平行四边形的任何一边,h必须是a边到其对边的距离,即对应的高。
平行四边形的判定方法有三种: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两组对角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若一条直线过平行四边形对角线的交点,则直线被一组对边截下的线段以对角线的交点为中点,且这条直线二等分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矩形是一种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也称为长方形。
矩形的性质有:四个角都是直角;对角线相等;对角线相等且互相平分。
矩形具有平行四边形的所有性质。
判定矩形的方法有三种: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有三个角是直角的四边形是矩形。
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
菱形是一种有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
菱形具有以下性质:四条边都相等;两条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并且每一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
判定菱形的方法有四种: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的四边形是菱形;四条边都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
正方形是一种四条边都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的四边形。
正方形具有矩形的性质和菱形的性质。
正方形是轴对称图形,其对称轴为对边中点所在的直线或对角线所在的直线,也是中心对称图形,对称中心为对角线的交点。
梯形不是平行四边形的一种,它只有一对对边平行。
小学六年数学重要知识点解析平行四边形的特征与性质

小学六年数学重要知识点解析平行四边形的特征与性质小学六年数学重要知识点解析——平行四边形的特征与性质平行四边形是小学六年级数学中一个重要的几何概念,它具有一些独特的特征和性质。
本文将对平行四边形的定义、性质和应用进行解析,以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一知识点。
1. 平行四边形的定义平行四边形是指具有两对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
简单来说,就是四边形的对边都是平行的,如下图所示:(插入一幅平行四边形的示意图)2. 平行四边形的特征(1) 对边平行:平行四边形的定义已经涵盖了这一特征,对边是平行的。
这意味着四边形的两边与另外两边之间的夹角相等,可以用角度来证明。
(2) 对角线相等:平行四边形的两条对角线相等。
这是因为平行四边形可以看做是由两个相似的三角形组成的,通过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可以得到对角线相等的结论。
(3) 对边长度相等:平行四边形的对边长度相等。
这是因为平行四边形的两对对边平行,通过测量可以得到对边长度相等的结果。
(4) 对角线互相平分: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
也就是说,两条对角线的交点同时是两条对角线的中点。
这一特征可以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进行证明。
3. 平行四边形的性质(1) 相邻角互补:平行四边形的相邻内角互补,也就是相邻内角加起来等于180度。
这是因为平行四边形中的相邻内角是同位角,同位角是内错角,它们的和为180度。
(2) 对角线比例关系: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之间存在一个比例关系,即两条对角线的比等于对边的比。
也可以反过来得到结论,即对边的比等于对角线的比。
(3) 高度相等:平行四边形的高度相等。
通过相似三角形可以得出结论,平行四边形的高度是对边的垂线段,垂线段相等,所以高度也相等。
(4) 面积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可以通过底边长度和高的乘积来计算。
也可以通过对角线的长度来计算,对角线的长度乘以1/2得到的积即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4. 平行四边形的应用(1) 建筑设计: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可以应用在建筑设计中,比如地上的墙和地面、屋顶和地面等可以构成平行四边形,通过平行四边形的特征和性质可以帮助设计师合理规划建筑结构。
平行四边形知识点总结及分类练习题

平行四边形知识点总结及分类练习题一、知识点总结平行四边形是几何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其性质和判定方法对于理解几何学中的其他问题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以下是对平行四边形知识点的总结:1、定义:平行四边形是一个四边形,其中相对的两边平行且相等。
可以用符号“▭”表示。
2、性质:1)对边平行:平行四边形的对边平行且相等。
2)对角相等: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相等,邻角互补。
3)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等于其底乘高。
3.判定方法:1)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2)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3)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4)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5)邻角互补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4.特殊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和正方形都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它们分别具有以下性质:1)矩形:对角线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
2)菱形:对角线垂直且平分,四边相等。
3)正方形:对角线垂直且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
二、分类练习题1、选择题:1)下列哪个条件可以判定一个四边形为平行四边形?A.一组对边相等,一组对角相等B.一组对边平行,另一组对边相等C.一组对角相等,另一组对边平行D.一组对角相等,一组邻角互补答案:(C)一组对角相等,另一组对边平行。
因为一组对角相等,另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可以由一组对边平行,另一组对边相等的四边形经过平移得到,因此选项C正确。
其他选项都不满足平行四边形的定义或判定方法。
2)下列哪个条件可以判定一个四边形为矩形?A.三个内角都是直角B.对角线相等且互相平分C.对角线互相垂直且平分D.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一组邻角互补答案:(B)对角线相等且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矩形。
因为矩形的定义是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而对角线相等且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因此选项B正确。
其他选项分别是矩形的定义或判定方法的一部分,但不足以单独判定一个四边形为矩形。
特殊平行四边形知识点总结及题型一、平行四边形的性质:1、平行四边形的对边平行且相等;2、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相等;3、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
八年级数学下册第六章平行四边形1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平行四边形及其性质知

平行四边形及其性质【学习目的】1.理解平行四边形的概念,掌握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定理和断定定理.2.能初步运用平行四边形的性质进展推理和计算,并体会如何利用所学的三角形的知识解决四边形的问题.3. 理解平行四边形的不稳定性及其实际应用.4. 掌握两个推论:“夹在两条平行线间的平行线段相等〞。
“夹在两条平行线间的垂线段相等〞.【要点梳理】知识点一、平行四边形的定义平行四边形: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叫做平行四边形. 平行四边形ABCD记作“ABCD〞,读作“平行四边形ABCD〞.要点诠释:平行四边形的根本元素:边、角、对角线.相邻的两边为邻边,有四对;相对的边为对边,有两对;相邻的两角为邻角,有四对;相对的角为对角,有两对;对角线有两条. 知识点二、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定理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相等;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要点诠释:〔1〕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定理中边的性质可以证明两边平行或者两边相等;角的性质可以证明两角相等或者两角互补;对角线的性质可以证明线段的相等关系或者倍半关系.〔2〕由于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内容较多,在使用时根据需要进展选择.〔3〕利用对角线互相平分可解决对角线或者边的取值范围的问题,在解答时应联络三角形三边的不等关系来解决.知识点三、平行线的性质定理1.两条平行线间的间隔:〔1〕定义:两条平行线中,一条直线上的任意一点到另一条直线的间隔,叫做这两条平行线间的间隔 .注:间隔是指垂线段的长度,是正值.2.平行线性质定理及其推论夹在两条平行线间的平行线段相等.平行线性质定理的推论:夹在两条平行线间的垂线段相等.【典型例题】类型一、平行四边形的性质1.如图,平行四边形ABCD的周长为60cm,对角线交于O,△AOB的周长比△BOC•的周长大8cm,求AB,BC的长.【答案与解析】解:∵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 AB=CD,AD=BC,AO=CO,∵□ABCD的周长是60.∴2AB+2BC=60,即AB+BC=30,①又∵△ AOB的周长比△BOC的周长大8.即〔AO+OB+AB〕-〔BO+OC+BC〕=AB-BC=8,②由①②有解得∴AB,BC的长分别是19cm和11cm.【总结升华】根据平行四边形对角线互相平分,利用方程的思想解题.举一反三:【变式】如图: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CE是∠DCB的平分线,F是AB的中点,AB=6,BC =4.求AE:EF:FB的值.【答案】解:∵ ABCD是平行四边形,所以AB∥CD,∠ECD=∠CEB∵CE为∠DCB的角平分线,∴∠ECD=∠ECB,∴∠ECB=∠CEB,∴BC=BE∵BC=4,所以BE=4∵AB=6,F为AB的中点,所以BF=3∴EF=BE-BF=1,AE=AB-BE=2∴AE:EF:FB=2:1:3.2.平行四边形ABCD的对角线相交于点O,且AD≠CD,过点O作OM⊥AC,交AD于点M,假如△CDM的周长是40cm,求平行四边形ABCD的周长.【思路点拨】由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即可得AB=CD,AD=BC,OA=OC,又由OM⊥AC,根据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即可得AM=CM,又由△CDM的周长是40cm,即可求得平行四边形ABCD 的周长.【答案与解析】解:∵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AB=CD,AD=BC,OA=OC,∵OM⊥AC,∴AM=CM,∵△CDM的周长是40,即:DM+CM+CD=DM+AM+CD=AD+CD=40,∴平行四边形ABCD的周长为:2〔AD+CD〕=2×40=80〔cm〕.∴平行四边形ABCD的周长为80cm.【总结升华】此题考察了平行四边形的性质与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解题的关键是注意数形结合思想的应用.举一反三:【变式】如图,平行四边形ABCD的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EF过点O且与AB.CD分别相交于点E.F,连接EC.〔1〕求证:OE=OF;〔2〕假设EF⊥AC,△BEC的周长是10,求平行四边形ABCD的周长.【答案】〔1〕证明:∵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OD=OB,DC∥AB,∴∠FDO=∠EBO,在△FDO和△EBO中∵OD OBFOD EOFDO EBBO ⎧⎪=⎨⎪∠=∠∠∠⎩=∴△FDO≌△EBO〔AAS〕,∴OE=OF;〔2〕解:∵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AB=CD,AD=BC,OA=OC,∵EF⊥AC,∴AE=CE,∵△BEC的周长是10∴BC+BE+CE=BC+AB=10,∴平行四边形ABCD的周长=2〔BC+AB〕=20.3.如图,口ABCD的周长为52cm,AB边的垂直平分线经过点D,垂足为E,口ABCD的周长比△ABD的周长多10cm.∠BDE=35°.〔1〕求∠C的度数;〔2〕求AB和AD的长.〔1〕由于DE是AB边的垂直平分线,得到∠ADE=∠BDE=35°,于是推出∠A═55°,【思路点拨】根据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得到∠C=55°;〔2〕由DE是AB边的垂直平分线,得到DA=DB,根据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得到AD=BC,AB=DC,由于口ABCD的周长为52,于是得到AB+AD=26,根据口ABCD的周长比△ABD的周长多10,得到BD=16,AD=16〔cm〕,于是求出结论.【答案与解析】解:〔1〕∵DE是AB边的垂直平分线,∴∠ADE=∠BDE=35°,∴∠A=90°﹣∠ADE=55°,∵口ABCD,∴∠C=∠A=55°;〔2〕∵DE是AB边的垂直平分线,∴DA=DB,∵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AD=BC,AB=DC,∵口ABCD的周长为52,∴AB+AD=26,∵口ABCD的周长比△ABD的周长多10,∴52﹣〔AB+AD+BD〕=10,∴BD=16,∴AD=16〔cm〕,∴AB=26﹣16=10〔cm〕.【总结升华】此题主要考察了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平行四边形的性质,能综合应用这两个性质是解题的关键.4.如图1,P为Rt△ABC所在平面内任一点〔不在直线AC上〕,∠ACB=90°,M为AB 的中点.操作:以PA.PC为邻边作平行四边形PADC,连接PM并延长到点E,使ME=PM,连接DE.〔1〕请你猜测与线段DE有关的三个结论,并证明你的猜测;〔2〕假设将“Rt△ABC〞改为“任意△ABC〞,其他条件不变,利用图2操作,并写出与线段DE有关的结论〔直接写答案〕.【思路点拨】〔1〕连接BE,证△PMA≌△EMB,推出PA=BE,∠MPA=∠MEB,推出PA∥BE.根据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得出PA∥DC,PA=DC,推出BE∥DC,BE=DC,得出平行四边形CDEB即可;〔2〕连接BE,证△PMA≌△EMB,推出PA=BE,∠MPA=∠MEB,推出PA∥BE.根据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得出PA∥DC,PA=DC,推出BE∥DC,BE=DC,得出平行四边形CDEB即可.【答案与解析】DE∥BC,DE=BC,DE⊥AC,证明:连接BE,∵M为AB中点,∴AM=MB,在△PMA和△EMB中∵===PM MEPMA EMB AM BM∠∠⎧⎪⎨⎪⎩,∴△PMA≌△EMB〔SAS〕,∴PA=BE,∠MPA=∠MEB,∴PA∥BE.∵四边形PADC是平行四边形,∴PA∥DC,PA=DC,∴BE∥DC,BE=DC,∴四边形DEBC是平行四边形,∴DE∥BC,DE=BC.∵∠ACB=90°,∴BC⊥AC,∴DE⊥AC.〔2〕解:DE∥BC,DE=BC.【总结升华】此题考察了平行四边形性质和断定,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和断定,平行线的性质和断定的综合运用.举一反三:【变式】:如图,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DE⊥AB于点E,DF⊥BC于点F,∠DAB的平分线交DE于点M,交DF于点N,交DC于点P.〔1〕求证:∠ADE=∠CDF;〔2〕假如∠B=120°,求证:△DMN是等边三角形.【答案】证明:〔1〕∵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DAB=∠C,DC∥AB,∵DE⊥AB于点E,DF⊥BC于点F,∴∠ADE=90°-∠DAB,∠CDF=90°-∠C,∴∠ADE=∠CDF.〔2〕证明:∵∠DAB的平分线交DE于点M,交DF于点N,交DC于点P,∴∠DAP=∠BAP,∵DC∥AB,∴∠DPA=∠BAP,∴∠DAP=∠DPA,∴DA=DP,∵∠ADE=∠CDF,∠DAP=∠DPA,DA=DP,∴△DAM≌△DPN,∴DM=DN,∵∠B=120°,∴∠MDN=360°-∠DEB-∠EFB-∠B=360°-90°-90°-120°=60°,∴△DMN是等边三角形.类型二、平行线性质定理及其推论5.如图1,直线m∥n,点A.B在直线n上,点C.P在直线m上;〔1〕写出图1中面积相等的各对三角形:△CAB与△PAB.△BCP与△APC.△ACO与△BOP__________________;〔2〕如图①,A.B.C为三个顶点,点P在直线m上挪动到任一位置时,总有__________△PAB 与△ABC的面积相等;〔3〕如图②,一个五边形ABCDE,你能否过点E作一条直线交BC〔或者延长线〕于点M,使四边形ABME的面积等于五边形ABCDE的面积.【思路点拨】〔1〕找出图①中同底等高的三角形,这些三角形的面积相等;〔2〕因为两平行线间的间隔是相等的,所以点C.P到直线n间的间隔相等,也就是说△ABC 与△PAB的公一共边AB上的高相等,所以总有△PAB与△ABC的面积相等;〔3〕只要作一个三角形CEM与三角形CED的面积相等即可.【答案与解析】解:〔1〕∵m∥n,∴点C.P到直线n间的间隔与点A.B到直线m间的间隔相等;又∵同底等高的三角形的面积相等,∴图①中符合条件的三角形有:△CAB与△PAB.△BCP与△APC,△ACO与△BOP;〔2〕∵m∥n,∴点C.P到直线n间的间隔是相等的,∴△ABC与△PAB的公一共边AB上的高相等,∴总有△PAB与△ABC的面积相等;〔3〕连接EC,过点D作直线DM∥EC交BC延长线于点M,连接EM,线段EM所在的直线即为所求的直线.【总结升华】此题主要考察了三角形的面积及平行线的性质,利用平行线间的间隔相等得到同底等高的三角形是解题的关键.创作人:历恰面日期:2020年1月1日。
初中数学知识点总结:平行四边形

初中数学知识点总结:平行四边形
知识点总结
1.定义: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叫平行四边形
2.平行四边形的性质
〔1〕平行四边形的对边平行且相等;
〔2〕平行四边形的邻角互补,对角相等;
〔3〕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
3.平行四边形的判定
平行四边形是几何中一个重要内容,如何根据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判定一个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是个重点,下面就对平行四边形的五种判定方法,进行划分:
第一类:与四边形的对边有关
〔1〕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2〕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3〕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第二类:与四边形的对角有关
〔4〕两组对角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第三类:与四边形的对角线有关
〔5〕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常见考法
〔1〕利用平行四边形的性质,求角度、线段长、周长;〔2〕求平行四边形某边的取值范围;〔3〕考查一些综合计算问题;〔4〕
利用平行四边形性质证明角相等、线段相等和直线平行;〔5〕利用判定定理证明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误区提醒
〔1〕平行四边形的性质较多,易把对角线互相平分,错记成对角线相等;〔2〕〝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错记成〝一组对边平行,一组对边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后者不是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定理,它只是个等腰梯形。
平行四边形知识点总结

平行四边形知识点总结
平行四边形是初中数学中一个重要的几何概念。
在学习平行四边形时,我们需要了解它的定义、性质、判定方法、面积计算及其应用等知识点。
一、定义
平行四边形是由两组平行线段围成的四边形。
它的对边相等且平行,相邻两边互相垂直。
二、性质
1. 对边相等且平行,相邻两边互相垂直;
2. 对角线互相平分;
3. 对角线相交处的角相互补;
4. 有一个角是直角,则它是矩形。
三、判定方法
1. 两组对边分别相等;
2. 一组对边相等且平行,另一组对边互相垂直;
3. 一组对边平行,且有一对角是直角。
四、面积计算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可以通过以下公式求得:
S = 底边× 高
其中,底边为平行四边形的一条边,高为从该边所在的顶点到另一条平行边的距离。
五、应用
平行四边形在实际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例如,在建筑设计中,常常需要考虑平行四边形的形状和面积,来确定建筑物的结构和装修方案。
在工程设计中,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可以帮助我们计算出材料的用量,从而控制成本。
学习平行四边形的知识还有助于我们锻炼几何思维和推理能力,提高数学素养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平行四边形是初中数学中一个重要的几何概念,我们需要掌握它的定义、性质、判定方法、面积计算及其应用等知识点,以便在实际生活和学习中得到应用和提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数学平行四边形知识点总结及解析一、解答题1.如图,在Rt ABC 中,∠B =90°,AC =60cm ,∠A =60°,点D 从点C 出发沿CA 方向以4cm/s 的速度向点A 匀速运动.同时点E 从点A 出发沿AB 方向以2cm/秒的速度向点B 匀速运动,当其中一个点到达终点时,另一个点也随之停止运动.设点D 、E 运动的时间是ts (0<t≤15).过点D 作DF ⊥BC 于点F ,连接DE ,EF .(1)求证:AE =DF ;(2)四边形AEFD 能够成为菱形吗?如果能,求出相应的t 值,如果不能,说明理由; (3)当t 为何值时,DEF 为直角三角形?请说明理由.2.如图1,AC 是平行四边形ABCD 的对角线,E 、H 分别为边BA 和边BC 延长线上的点,连接EH 交AD 、CD 于点F 、G ,且//EH AC .(1)求证:AEF CGH ∆≅∆(2)若ACD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90ACD ∠=,F 是AD 的中点,8AD =,求BE 的长:(3)在(2)的条件下,连接BD ,如图2,求证:22222()AC BD AB BC +=+3.综合与探究(1)如图1,在正方形ABCD 中,E 是AB 上一点,F 是AD 延长线上一点,且DF BE =.CE 和CF 之间有怎样的关系.请说明理由.(2)如图2,在正方形ABCD 中,E 是AB 上一点,G 是AD 上一点,如果45GCE ∠=︒,请你利用(1)的结论证明:GE BE CD =+.(3)运用(1)(2)解答中所积累的经验和知识,完成下题:如图3在直角梯形ABCD 中,//()AD BC BC AD >,90B ∠=︒,12AB BC ==,E 是AB 上一点,且45DCE ∠=︒,4BE =,求DE 的长.4.已知:如图,在△ABC中,D是BC边上的一点,E是AD的中点,过点A作BC的平行线交于BE的延长线于点F,且AF=DC,连接CF.(1)求证:D是BC的中点;(2)如果AB=AC,试判断四边形ADCF的形状,并证明你的结论.5.如图,在正方形ABCD中,E是边AB上的一动点(不与点A、B重合),连接DE,点A关于直线DE的对称点为F,连接EF并延长交BC于点G,连接DG,过点E作EH DE⊥交DG的延长线于点H,连接BH.(1)求证:GF GC=;(2)用等式表示线段BH与AE的数量关系,并证明.6.共顶点的正方形ABCD与正方形AEFG中,AB=13,AE2.(1)如图1,求证:DG=BE;(2)如图2,连结BF,以BF、BC为一组邻边作平行四边形BCHF.①连结BH,BG,求BHBG的值;②当四边形BCHF为菱形时,直接写出BH的长.7.如图,四边形ABCD 为正方形.在边AD 上取一点E ,连接BE ,使60AEB ∠=︒.(1)利用尺规作图(保留作图痕迹):分别以点B 、C 为圆心,BC 长为半径作弧交正方形内部于点T ,连接BT 并延长交边AD 于点E ,则60AEB ∠=︒;(2)在前面的条件下,取BE 中点M ,过点M 的直线分别交边AB 、CD 于点P 、Q . ①当PQ BE ⊥时,求证:2BP AP =;②当PQ BE =时,延长BE ,CD 交于N 点,猜想NQ 与MQ 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8.在正方形AMFN 中,以AM 为BC 边上的高作等边三角形ABC ,将AB 绕点A 逆时针旋转90°至点D ,D 点恰好落在NF 上,连接BD ,AC 与BD 交于点E ,连接CD ,(1)如图1,求证:△AMC ≌△AND ;(2)如图1,若DF=3,求AE 的长;(3)如图2,将△CDF 绕点D 顺时针旋转α(090α<<),点C,F 的对应点分别为1C 、1F ,连接1AF 、1BC ,点G 是1BC 的中点,连接AG ,试探索1AG AF 是否为定值,若是定值,则求出该值;若不是,请说明理由.9.如图,在矩形 ABCD 中, AB =16 , BC =18 ,点 E 在边 AB 上,点 F 是边 BC 上不与点 B 、C 重合的一个动点,把△EBF 沿 EF 折叠,点B 落在点 B' 处.(I)若 AE =0 时,且点 B' 恰好落在 AD 边上,请直接写出 DB' 的长;(II)若 AE=3 时,且△CDB' 是以 DB' 为腰的等腰三角形,试求 DB' 的长;(III)若AE=8时,且点 B' 落在矩形内部(不含边长),试直接写出 DB' 的取值范围.10.如图,已知正方形ABCD与正方形CEFG如图放置,连接AG,AE.(1)求证:AG AE=(2)过点F作FP AE⊥于P,交AB、AD于M、N,交AE、AG于P、Q,交BC于H,.求证:NH=FM【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一、解答题1.(1)证明见解析;(2)能,10;(3)152,理由见解析;【分析】(1)利用题中所给的关系式,列出CD,DF,AE的式子,即可证明.(2)由题意知,四边形AEFD是平行四边形,令AD=DF,求解即可得出t值.(3)由题意可知,当DE∥BC时,△DEF为直角三角形,利用AD+CD=AC的等量关系,代入式子求值即可.【详解】(1)由题意知:三角形CFD是直角三角形∵∠B=90°,∠A=60°∴∠C=30°,CD=2DF,又∵由题意知CD=4t,AE=2t,∴AE=DF .(2)能,理由如下;由(1)知AE=DF又∵DF ⊥BC ,∠B =90°∴AE ∥DF∴四边形AEFD 是平行四边形.当AD=DF 时,平行四边形AEFD 是菱形∵AC =60cm ,DF=12CD ,CD=4t , ∴AD=60-4t ,DF=2t ,∴60-4t=2t∴t=10.(3)当t 为152时,△DEF 为直角三角形,理由如下; 由题意知:四边形AEFD 是平行四边形,DF ⊥BC ,AE ∥DF ,∴当DE ∥BC 时,DF ⊥DE∴∠FDE=∠DEA=90°在△AED 中,∵∠DEA=90°,∠A =60°,AE=2t∴AD=4t ,又∵AC =60cm ,CD=4t ,∴AD+CD=AC ,8t=60,∴t=152. 即t=152时,∠FDE=∠DEA=90°,△DEF 为直角三角形.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了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及菱形的性质,正确掌握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及菱形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2.(1)证明见解析;(2)BE =3)证明见解析.【分析】(1)根据平行四边形的对边平行,结合平行线的性质可证明∠E=∠CGH ,∠H=∠AFE ,再证明四边形ACGE 是平行四边形即可证明AE=CG ,由此可利用“AAS”可证明全等; (2)证明△AEF ≌△DGF (AAS )可得△DGF ≌△CGH ,所以可得12AEDG CG CD ,再结合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即可求得CD ,由此可得结论;(3)利用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和平行四边形的性质结合勾股定理分别把22AC BD +和22AB BC +用2CD 表示即可得出结论.解:(1)证明:∵四边形ABCD 为平行四边形,∴AB//CD ,AD//BC ,∴∠E=∠EGD ,∠H=∠DFG ,∵∠CGH=∠EGD ,∠DFG=∠AFE ,∴∠E=∠CGH ,∠H=∠AFE ,∵//EH AC ,AB//CD ,∴四边形ACGE 是平行四边形,∴AE=CG ,∴△AEF ≌△CGH (AAS );(2)∵四边形ABCD 为平行四边形,∴AB//CD ,AB=CD ,∴∠E=∠EGD ,∠D=∠EAF ,∵F 是AD 的中点,∴AF=FD ,∴△AEF ≌△DGF (AAS );由(1)得△AEF ≌△CGH (AAS );∴△DGF ≌△CGH, ∴12AE DG CG CD , ∵ACD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90ACD ∠=,8AD =, ∴2422AB CD AD ,∴22AE =,∴62BE AB BE =+=;(3)如下图,∵四边形ABCD 为平行四边形,∴CD=AB ,AD=BC ,AC=2OC ,BD=2OD ,∵ACD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90ACD ∠=,AC=CD ,∴222222244()AC BD AC OD AC OC CD ++++==2222222(2)446AC A OC CD AC D C CD C ++=++==,且222222223CD AD CD AC CD C AB BC D =+=+++=,∴22222()AC BD AB BC +=+【点睛】本题考查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和判定,勾股定理,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1)中解题关键是利用证明四边形ACGE 是平行四边形证明AE=CG ;(2)得出DG CG =是解题关键;(3)中能正确识图,完成线段之间的代换是解题关键.3.(1)CE=CF 且CE ⊥CF ,理由见解析;(2)见解析;(3)10【分析】(1)根据正方形的性质,可证明△CBE ≌△CDF (SAS ),从而得出CE=CF ,∠BCE=∠DCF ,再利用余角的性质得到CE ⊥CF ;(2)延长AD 至M ,使DM=BE ,连接CM ,由△BEC ≌△DFC ,可得∠BCE=∠DCF ,即可求∠GCF=∠GCE=45°,且GC=GC ,EC=CF 可证△ECG ≌△GCF (SAS ),则结论可求. (3)过点C 作CF ⊥AD 于F ,可证四边形ABCF 是正方形,根据(2)的结论可得DE=DF+BE=4+DF ,根据勾股定理列方程可求DF 的长,即可得出DE .【详解】解:(1)CE=CF 且CE ⊥CF ,证明:如图1,∵四边形ABCD 是正方形,∴BC=CD ,∠B=∠CDF=90°,又∵BE=DF ,∴△CBE ≌△CDF (SAS ),∴CE=CF ,∠BCE=∠DCF ,∵∠BCD=∠BCE+∠ECD=90°,∴∠ECD+∠DCF=90°,即CE ⊥CF ;(2)延长AD 至M ,使DM=BE ,连接CM ,∵∠GCE=45°,∴∠BCE+∠GCD=45°,∵△BEC ≌△DFC ,∴∠BCE=∠DCF ,∴∠DCF+∠GCD=45°,即∠GCF=45°,∴∠GCE=∠GCF ,且GC=GC ,CE=CF ,∴△GCE≌△GCF(SAS),∴GE=GF,∴GE=GD+DF=BE+GD;(3)如图:过点C作CF⊥AD于F,∵AD∥BC,∠B=90°,∴∠A=90°,∵∠A=∠B=90°,FC⊥AD,∴四边形ABCF是矩形,且AB=BC=12,∴四边形ABCF是正方形,∴AF=12,由(2)可得DE=DF+BE,∴DE=4+DF,在△ADE中,AE2+DA2=DE2.∴(12-4)2+(12-DF)2=(4+DF)2.∴DF=6,∴DE=4+6=10.【点睛】本题是四边形综合题,考查了正方形的性质,勾股定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四边形的面积,熟练掌握正方形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4.(1)见详解;(2)四边形ADCF是矩形;证明见详解.【分析】(1)可证△AFE≌△DBE,得出AF=BD,进而根据AF=DC,得出D是BC中点的结论;(2)若AB=AC,则△ABC是等腰三角形,根据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的性质知AD⊥BC;而AF与DC平行且相等,故四边形ADCF是平行四边形,又AD⊥BC,则四边形ADCF是矩形.【详解】(1)证明:∵E是AD的中点,∴AE=DE.∵AF ∥BC ,∴∠FAE=∠BDE ,∠AFE=∠DBE .在△AFE 和△DBE 中,FAE BDE AFE DBE AE DE ∠=∠⎧⎪∠=∠⎨⎪=⎩∴△AFE ≌△DBE (AAS ).∴AF=BD .∵AF=DC ,∴BD=DC .即:D 是BC 的中点.(2)解:四边形ADCF 是矩形;证明:∵AF=DC ,AF ∥DC ,∴四边形ADCF 是平行四边形.∵AB=AC ,BD=DC ,∴AD ⊥BC 即∠ADC=90°.∴平行四边形ADCF 是矩形.【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平行四边形、矩形的判定等知识综合运用.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矩形的判定方法,以及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进行证明.5.(1)详见解析;(2)2BHAE =,理由详见解析【分析】1)如图1,连接DF ,根据对称得:△ADE ≌△FDE ,再由HL 证明Rt △DFG ≌Rt △DCG ,可得结论;(2)如图2,作辅助线,构建AM=AE ,先证明∠EDG=45°,得DE=EH ,证明△DME ≌△EBH ,则EM=BH ,根据等腰直角△AEM 得:2EM AE =,得结论;【详解】证明:(1)如图1,连接DF ,∵四边形ABCD 是正方形,∴DA DC =,90A C ∠=∠=︒,∵点A 关于直线DE 的对称点为F ,∴ADE ∆≌FDE ∆,∴DA DF DC ==,90DFE A ∠=∠=︒, ∴90DFG ∠=︒,在Rt DFG ∆和Rt DCG ∆中,∵DF DC DG DG =⎧⎨=⎩∴Rt DFG ∆≌Rt DCG ∆(HL ),∴GF GC =;(2)2BH AE =,理由是:如图2,在线段AD 上截取AM ,使AM AE =,∵AD AB =,∴DM BE =,由(1)知:12∠=∠,34∠=∠,∵90ADC ∠=︒,∴123490∠+∠+∠+∠=︒,∴222390∠+∠=︒,∴2345∠+∠=︒,即45EDG ∠=︒,∵EH DE ⊥,∴90DEH ∠=︒,DEH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190AED BEH AED ∠+∠=∠+∠=︒,DE EH =, ∴1BEH ∠=∠,在DME ∆和EBH ∆中,1DM BE BEH DE EH =⎧⎪∠=∠⎨⎪=⎩∴DME ∆≌EBH ∆∴EM BH =,Rt AEM ∆中,90A ∠=︒,AM AE =,∴2EM AE=,∴2BH AE=;【点睛】本题考查了正方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对称的性质,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等知识,解决本题的关键是利用正方形的性质得到相等的边和相等的角,证明三角形全等,作出辅助线也是解决本题的关键.6.(1)证明见解析;(2)①2BHBG=;②BH的长为172或72.【分析】(1)证()DAG BAE SAS△≌△,即可得出结论;(2)①连接GH,延长HF交AB于N,设AB与EF的交点为M,证()GAB GFH SAS△≌△,得GH GB=,GHF GBA∠=∠,证GHB∆为等腰直角三角形,即得结论;②分两种情况,证出点B、E、G在一条直线上,求出210AF EG AE===,则5OA OG OE===,由勾股定理求出12OB=,求出BG,即可得出答案.【详解】(1)∵四边形ABCD和四边形AEFG是正方形,∴AD=AB=CB,AG=AE,∠DAB=∠GCE=90°,∴∠DAB﹣∠GAF=∠GCE﹣∠GAF,即∠DAG=∠BAE,在△DAG和△BAE中,AD AEDAG BAEAG AE=⎧⎪∠=∠⎨⎪=⎩,∴△DAG≌△BAE(SAS),∴DG=BE;(2)①连接GH,延长HF交AB于N,设AB与EF的交点为M,如图2所示:∵四边形BCHF是平行四边形,∴HF//BC,HF=BC=AB.∵BC⊥AB,∴HF ⊥AB ,∴∠HFG =∠FMB ,又AG //EF ,∴∠GAB =∠FMB ,∴∠HFG =∠GAB ,在△GAB 和△GFH 中,AG FG GAB HFG AB FH =⎧⎪∠=∠⎨⎪=⎩,∴△GAB ≌△GFH (SAS),∴GH =GB ,∠GHF =∠GBA ,∴∠HGB =∠HNB =90°,∴△GHB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BH 2=BG , ∴2BH BG=; ②分两种情况:a 、如图3所示:连接AF 、EG 交于点O ,连接BE .∵四边形BCHF 为菱形,∴CB =FB .∵AB =CB ,∴AB =FB =13,∴点B 在AF 的垂直平分线上.∵四边形AEFG 是正方形,∴AF =EG ,OA =OF =OG =OE ,AF ⊥EG ,AE =FE =AG =FG ,∴点G 、点E 都在AF 的垂直平分线上,∴点B 、E 、G 在一条直线上,∴BG ⊥AF .∵AE =52, ∴AF =EG 2=AE =10,∴OA =OG =OE =5,∴OB 2222135AB OA =-=-=12,∴BG =OB +OG =12+5=17, 由①得:BH 2=BG =172; b 、如图4所示:连接AF 、EG 交于点O ,连接BE ,同上得:点B 、E 、G 在一条直线上,OB =12,BG =OG +OB ﹣OG =12﹣5=7,由①得:BH 2=2; 综上所述:BH 的长为2或2. 【点睛】本题是四边形综合题目,考查了正方形的性质、菱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等腰直角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勾股定理、线段垂直平分线的判定等知识;本题综合性强,熟练掌握正方形的性质和菱形的性质,证明三角形全等是解题的关键.7.(1)作图见解析;(2)①见解析;②数量关系为:2NQ MQ =或NQ MQ =.理由见解析;【分析】(1)按照题意,尺规作图即可;(2)连接PE ,先证明PQ 垂直平分BE ,得到PB=PE ,再证明60APE ∠=︒,得到30AEP ∠=︒,利用在直角三角形中,30°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即可解答; (3)NQ=2MQ 或NQ=MQ ,分两种情况讨论,作辅助线,证明ABE FQP ∆≅∆,即可解答.【详解】(1)如图1,分别以点B 、C 为圆心,BC 长为半径作弧交正方形内部于点T ,连接BT 并延长交边AD 于点E ;图1(2)①连接PE ,如图2,图2点M 是BE 的中点,PQ BE ⊥∴PQ 垂直平分BE .∴PB PE =,∴90906030PEB PBE AEB ∠=∠=︒-∠=︒-︒=︒,∴60APE PBE PEB ∠=∠+∠=︒,∴90906030AEP APE ∠=︒∠=︒-︒=︒,∴60APE PBE PEB ∠=∠+∠=︒,∴90906030AEP APE ∠=︒∠=︒-︒=︒,∴2BP EP AP ==.②数量关系为:2NQ MQ =或NQ MQ =.理由如下,分两种情况:I 、如图3所示,过点Q 作QF AB ⊥于点F 交BC 于点G ,则QF CB =.图3正方形ABCD 中,AB BC =,∴FQ AB =.在Rt ABE △和Rt FQP 中,BE PQAB FQ =⎧⎨=⎩∴()ABE FQP HL ≌.∴30FQP ABE ∠=∠=︒.又60MGO AEB ∠=∠=︒,∴90GMO ∠=︒,CD AB .∴30N ABE ∠=∠=︒.∴2NQ MQ =.Ⅱ、如图4所示,过点Q 作QF AB ⊥于点F 交BC 于点G ,则QF CB =.图4同理可证ABE FQP ≌.此时60FPQ AEB ∠=∠=︒.又FPQ ABE PMB ∠=∠+∠,30N ABE ∠=∠=︒.∴30EMQ PMB ∠=∠=︒.∴N EMQ ∠=∠,∴NQ MQ =.【点睛】本题为正方形和三角形变化综合题,难度较大,熟练掌握相关性质定理以及分类讨论思想是解答本题的关键.8.(1)见解析;(2)AE =33)(3)12AG AF =. 【分析】(1)运用四边形AMFN 是正方形得到判断△AMC,△AND 是Rt △,进一步说明△ABC 是等边三角形,在结合旋转的性质,即可证明.(2)过E 作EG ⊥AB 于G,在BC 找一点H ,连接DH,使BH=HD ,设AG =x ,则AE=2x 3x ,得到△GBE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和∠DHF=30°,再结合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判定Rt △AMC ≌Rt △AND ,最后通过计算求得AE 的长;(3)延长F 1G 到M,延长BA 交11F C 的延长线于N,使得1GM FG =,可得GMB ∆≌11GFC ∆,从而得到111BM FC DF == 1BMG GFN ∠=,可知BM ∥1F N , 再根据题意证明ABM ∆≌1ADF ∆,进一步说明1AMF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然后再使用勾股定理求解即可.【详解】(1)证明:∵四边形AMFN 是正方形,∴AM=AN ∠AMC=∠N=90°∴△AMC,△AND 是Rt △∵△ABC 是等边三角形∴AB=AC∵旋转后AB=AD∴AC=AD∴Rt △AMC ≌Rt △AND(HL)(2)过E 作EG ⊥AB 于G,在BC 找一点H ,连接DH,使BH=HD ,设AG =x则AE=2x 3x易得△GBE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BG=EG 3x∴AB=BC=31)x易得∠DHF=30°∴HD=2DF=3,HF=3∴BF=BH+HF=233∵Rt △AMC ≌Rt △AND(HL)∴易得3∴BC=BF-CF=233333=+∴(31)33x =∴3x =∴AE =223x =(3)122AG AF =; 理由:如图2中,延长F 1G 到M,延长BA 交11F C 的延长线于N,使得1GM FG =,则GMB ∆≌11GFC ∆,∴111BM FC DF == 1BMG GFN ∠=, ∴BM ∥1F N ,∴MBA N ∠=∠∵0190NAO OF D ∠=∠= 1AON DOF ∠=∠∴1N ADF ∠=∠∴1ABM ADF ∠=∠,∵AB AD =∴ABM ∆≌1ADF ∆(SAS )∴1AM AF = 1MAB DAF ∠=∠∴0190MAF BAD ∠=∠=∴1AMF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1AG MF ⊥ 1AG GF = ∴12AF AG = ∴122AG AF = 【点睛】本题考查正方形的性质、三角形全等、以及勾股定理等知识点,综合性强,难度较大,但解答的关键是正确做出辅助线.9.(I);(II) 16或10;(III) .【解析】【分析】(I)根据已知条件直接写出答案即可.(II)分两种情况:或讨论即可. (III)根据已知条件直接写出答案即可. 【详解】(I) ;(II)∵四边形是矩形,∴,.分两种情况讨论:(i)如图1,当时,即是以为腰的等腰三角形.(ii)如图2,当时,过点作∥,分别交与于点、.∵四边形是矩形,∴∥,.又∥,∴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又,'⊥,∴□是矩形,∴,,即B H CD又,∴,,∵,∴,∴,在RtΔEGB'中,由勾股定理得:,∴,在中,由勾股定理得:,综上,的长为16或10.(III) . (或).【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四边形的动点问题.10.(1)证明见解析;(2)证明见解析.【分析】(1)根据正方形的性质证得BG=DE,利用SAS可证明ABG≌ADE,再利用全等的性质即可得到结论;(2)过M 作MK ⊥BC 于K ,延长EF 交AB 于T ,根据ASA 可证明MHK △≌AED ,得到AE=MH ,再利用AAS 证明TNF △≌DAE △,得到NF=AE ,从而证得MH=NF ,即可得到结论.【详解】证明:(1)∵四边形ABCD 与四边形CEFG 均为正方形,∴AB=AD=BC=CD ,CG=CE ,∠ABG=∠ADE=90°,∴BC -GC=CD -EC ,即BG=DE ,∴ABG ≌ADE ,∴AG=AE ;(2)过M 作MK ⊥BC 于K ,则四边形MKCD 为矩形,∴∠MKH=∠ADE=90°,MK=CD ,∠AMK=90°,∴MK=AD ,∠AMP+∠HMK=90°,又∵FP AE ,∴∠EAD+∠AMP=90°,∴∠HMK=∠EAD ,∴MHK △≌AED ,∴MH=AE ,延长EF 交AB 于T ,则四边形TBGF 为矩形,∴FT=BG ,∠FTN=∠ADE=90°,∵ABG ≌ADE ,∴DE=BG ,∴FT=DE ,∵FP ⊥AE ,∠DAB=90°,∴∠N+∠NAP=∠DAE+∠NAP=90°,∴∠N=∠DAE ,∴TNF △≌DAE △,∴FN=AE ,∴FN=MH ,∴FN -FH=MH -FH ,∴NH=FM.【点睛】本题考查了正方形的性质,矩形的判定与性质,及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熟练掌握各性质、判定定理是解题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