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观生态学》教学大纲2
《景观生态学》教学大纲

《景观生态学教学实习》教学大纲
一、基本信息
二、教学目标及任务
本实践教学是对《景观生态学》课程理论知识的必要补充和验证,通过野外考察、实地景观生态参数的勘测记录、景观生态图的绘制、景观斑块分维、景观尺度变换分析和景观评估报告的撰写,将课堂所学知识和技能,灵活地应用于实践,培养学生收集、处理和分析生态管理和生态科研数据的能力,在此基础上发展景观评估的能力,同时引导学生发展景观保护、景观管理和景观设计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教学要求及时间安排
教学内容:对江苏省内某一自然生态保护区进行实地考察,并勘测记录其主要景观生态参数。
教学要求:要求学生了解并能绘制自然生态保护区的景观生态图,并能够对所绘景观生态图进行相应的景观分析,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撰写自然生态保护区景观评估报告的方法和步骤。
时间安排:每年上半年5—6月期间安排3—4天。
四、教学实践地点
傅家边国家生态示范区、老山自然生态保护区或江苏境内景观生态区。
五、教学组织
提前联系学生的住宿情况,包车前往。
在到达实习地点前介绍实习地点的景观要素及参数。
按照学生人数,将学生每5-6人分为一组,指定一人为组长,组内分工调查不同的景观指标。
实习结束后,各小组分别撰写实习报告。
六、考核方式及要求
实习报告评分占60%,实习过程中的表现评分占40%。
实习报告要求内容清楚、完整;实习过程中服从统一安排,遵守组织纪律以及当地生态保护区的管理规章制度。
大纲修订人:李元喜
大纲审定人:李保平
修订日期:2008年11月20日。
《景观生态学》课程教学大纲2

《景观生态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号]:40551H16[英文名称]:Landscape ecology[课程性质]:专业选修课[先修课程]:数学、地理学、植物学、生态学、遥感、计算机等。
[适用专业]:林学[学分数]:1.5[总学时]:24学时[理论学时]:24学时一、课程简介景观生态学是以生态学理论为基础,研究景观和区域尺度的资源、环境、经营与管理问题,具有综合总体性和宏观区域特色,尤其着重中尺度的景观结构和生态过程关系研究。
课程主要讲授景观生态学的发展概况,景观生态学的核心概念和基本理论,景观生态学的研究方法与研究工具,着重培养从景观角度分析生态环境问题的能力,为学习后继课程及从事相关研究工作奠定基础。
该课程是园林专业的专业选修课。
二、课程目标及其对毕业要求的支撑序号专业毕业要求专业毕业要求指标点课程目标1知识了解和掌握生物学、生态学、风景园林学等专业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主要方法。
1.了解景观生态学的发展概况。
2.掌握景观生态学的核心概念和基本理论。
3.掌握景观生态学的研究方法与研究工具。
2能力具备扎实的专业理论素质,学以致用,有创新创业意识,具备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通过系统学习生态环境建设新的理论和方法,培养学生从景观角度分析生态环境问题,解决资源与环境问题的综合能力。
具备景观生态学原理在资源开发、土地利用、自然保护、森林经营和管理中应用的能力。
3素质具备良好的科学精神、 5.培养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兴趣,增强序号专业毕业要求专业毕业要求指标点课程目标较强的沟通协作和团队合作能力。
环保意识,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具有独立从事本专业相关的生产、科研和管理等工作能力,能独立解决问题能力。
6.培养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团队协作能力。
三、课程内容及其对课程目标的支撑(一)理论课课程内容及其对课程目标的支撑(如有理论课,填写下表;如无,将此表删除)序号课程章节学时分配知识点、重点、难点及课程思政点支撑的课程目标教学组织形式1第一章绪论2知识点:掌握景观和景观生态学的定义和基本原理,了解景观生态学的发展概况。
《景观生态学》课程教学大纲

《景观生态学》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信息
二、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具备以下几方面的目标:
1.了解景观生态学的发展历史、数量方法及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在景观生态学中的应用。
2.理解景观生态学的一般概念、景观结构、生态过程和景观的动态变化。
3.掌握景观生态学在生物多样性保护、土地持续利用和全球变化中的应用。
4.培养学生对景观设计进行优化利用的能力。
5.培养学生系统全面分析景观格局与生态过程的关系。
6.培养学生对景观进行准备全面评价的能力,并能提出合理改造的建议。
7.提高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培养学生的敬业精神。
三、教学内容与预期学习成效
四、成绩评定
五、课程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1.建议教材
肖笃宁李秀珍等编著.《景观生态学(第二版)》,科学出版社,2020年版.
2.主要参考书
(1)傅伯杰,陈利项编著.《景观生态学原理及应用(第二版)》,科学出版社,2019年版.
(2)邬建国编著.《景观生态学——格局、过程、尺度与等级(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
景观生态学教学设计 (2)

景观生态学教学设计简介景观生态学是生态学的一个分支学科,它主要研究人类活动对自然景观及其中生物和非生物成分的影响,以及如何协调发展的学科。
景观生态学应用领域广泛,如生态设计、城市生态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等。
本文将从教学角度出发,介绍景观生态学课程的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景观生态学思维,使其能够理解和应用景观生态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具备相关问题的分析和解决能力。
具体目标:1.掌握景观生态学的概念与基本理论;2.理解景观生态学的研究方法和手段;3.熟悉相关案例,在实践中学习和应用景观生态学;4.培养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能够对相关问题进行分析和解决。
教学内容本课程共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景观生态学概述1.1 景观生态学的定义及发展历程1.2 环境、景观和生态系统的关系1.3 景观格局的分析方法及其意义第二部分:景观生态学研究方法和手段2.1 研究设计的基本要素2.2 模型和模拟技术在景观生态学中的应用2.3 GIS技术在景观生态学中的应用第三部分:景观生态学实践案例3.1 城市生态规划案例3.2 国家公园的规划与管理案例3.3 景观评价案例研究教学方法本课程以案例为主要教学方法,结合项目实践,营造实际的教学环境,深入探讨景观生态学的理论与实践。
课程中鼓励学生独立探究问题,多角度思考和解决问题,并注重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思考和创新。
在教学方法上,主要采取以下方式:1.客观分析法:通过实例分析和模拟处理,深入理解景观生态学的基本理论2.课堂讨论法:通过学生的互动,沟通,交流,推动学生主动思考和发现问题3.课外实践:学生在课外进行相关实践和调查,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评估方法本课程的评估方法主要采用以下两种方式:1.个人作业:通过结合实践,每个学生独立完成一个景观生态问题的研究报告2.团队项目:尝试用综合性的视角深入探讨实际问题,团队分析和方案建设除此之外,还会结合平时作业,考试等方式进行综合评分。
景观生态学教学大纲

《景观生态学》教学大纲一、基本信息二、教学目标及任务本课程为生态学专业核心课程。
通过本课程教学,使学生了解景观生态学的发展历史、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掌握景观生态学中格局、尺度、过程、空间异质性、生态学干扰、景观分类、斑块、廊道、基底等基本概念以及景观等级结构、景观渗透、复合种群、源汇系统等基本理论。
通过对个例的分析,掌握景观格局、景观尺度和景观过程的基本分析方法。
并结合野外考察领会、掌握景观评估、景观保护、景观管理和景观设计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三、学时分配教学课时分配四、教学内容及教学要求第一章绪论第一节景观1. 景观的地理学、美学概念2. 景观的基本特征•第二节景观生态学1. 景观生态学的的概念2. 景观生态学的特点3. 景观生态学的学科地位•第三节景观生态学的发展现状1. 景观生态学发展简史2. 景观生态学的主要流派•第四节景观生态学的发展趋势1. 3个研究方向2. 景观生态学的整合3. 研究热点和发展方向习题要点:景观生态学的概念、特点及当前研究热点。
本章重点、难点:景观生态学的概念及当前研究热点和发展趋势。
本章教学要求:了解景观生态学发展的历史及当前研究热点,理解并掌握景观生态学的概念。
第二章景观生态学基本理论和原理•第一节景观生态学的基本理论1. 耗散结构和自组织2. 时空尺度和空间异质性3. 等级结构系统4. 渗透理论5. 复合种群理论6. 源-汇模型7. 岛屿生物地理学•第二节景观生态学的基本理论1. 系统整体性2. 尺度性3. 生态流及其空间再分配4. 结构镶嵌性5. 文化性6. 人类主导性7. 多重价值习题要点:景观生态学的基本原理及基本理论。
本章重点、难点:等级结构系统理论、空间异质性、岛屿生物地理学理论、复合种群理论、尺度效应以及生态交错带等基本原理和理论。
本章教学要求:要求学生理解并掌握景观生态学的基本原理及理论。
第三章景观形成因素•第一节地质地貌因素1. 地貌营力2. 主要岩石类型及其地貌特征3. 中国主要地貌类型及其景观特征•第二节气候因素1. 气候类型和气候分区2. 气候与景观特征3. 全球气候变化与景观变化•第三节土壤因素1. 土壤及土壤分类2. 土壤的地域分布规律3. 土壤的景观意义•第四节植被因素1. 植被类型2. 植被对景观的作用•第五节干扰1. 干扰的概念和类型2. 干扰状况3. 干扰的景观意义习题要点:景观形成因素中的气候、植被及干扰因素及其影响机制。
景观生态学教学大纲

《景观生态学》教学大纲、基本信息、教学目标及任务本课程为生态学专业核心课程。
通过本课程教学,使学生了解景观生态学的发展历史、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掌握景观生态学中格局、尺度、过程、空间异质性、生态学干扰、景观分类、斑块、廊道、基底等基本概念以及景观等级结构、景观渗透、复合种群、源汇系统等基本理论。
通过对个例的分析,掌握景观格局、景观尺度和景观过程的基本分析方法。
并结合野外考察领会、掌握景观评估、景观保护、景观管理和景观设计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三、学时分配四、教学内容及教学要求第一章绪论第一节景观1.景观的地理学、美学概念2.景观的基本特征第二节景观生态学1.景观生态学的的概念2.景观生态学的特点3.景观生态学的学科地位第三节景观生态学的发展现状1.景观生态学发展简史2.景观生态学的主要流派第四节景观生态学的发展趋势1.3个研究方向2.景观生态学的整合3.研究热点和发展方向习题要点:景观生态学的概念、特点及当前研究热点。
本章重点、难点:景观生态学的概念及当前研究热点和发展趋势。
本章教学要求:了解景观生态学发展的历史及当前研究热点,理解并掌握景观生态学的概念。
第二章景观生态学基本理论和原理2.时空尺度和空间异质性3.等级结构系统4. 渗透理论5. 复合种群理论6. 源-汇模型7. 岛屿生物地理学第二节景观生态学的基本理论1. 系统整体性2.尺度性3.生态流及其空间再分配4. 结构镶嵌性5. 文化性6. 人类主导性7. 多重价值习题要点:景观生态学的基本原理及基本理论。
本章重点、难点:等级结构系统理论、空间异质性、岛屿生物地理学理论、复合种群理论、尺度效应以及生态交错带等基本原理和理论。
本章教学要求:要求学生理解并掌握景观生态学的基本原理及理论。
第三章景观形成因素第一节地质地貌因素1. 地貌营力2.主要岩石类型及其地貌特征3.中国主要地貌类型及其景观特征第二节气候因素1.气候类型和气候分区3.全球气候变化与景观变化第三节土壤因素1.土壤及土壤分类2.土壤的地域分布规律3.土壤的景观意义第四节植被因素1. 植被类型2.植被对景观的作用第五节干扰1.干扰的概念和类型2. 干扰状况3.干扰的景观意义习题要点:景观形成因素中的气候、植被及干扰因素及其影响机制。
【课程大纲】《景观生态学》

《景观生态学》课程大纲一、课程概述课程名称:景观生态学Landscape Ecology课程编号:14371069课程学分:2.0学分课程总学时:32学时课程性质:专业课二、课程内容简介景观生态学是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它来源于地理学上的景观和生物学中的生态。
《景观生态学》课程是林学专业学生的专业课,是在林学学生学习了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和林学基础课程的基础上把研究对象扩展到森林景观的研究尺度,探讨研究景观的结构、功能与动态变化。
课程内容包括景观的概念和景观要素的基本类型(斑块、走廊、本底)及其特征;景观的总体结构,即景观的多样性和景观的结构类型;景观形成的自然和人为因素;景观的基本功能和景观变化规律;景观规划和景观土地属性的分类和评价。
其中,景观要素的基本类型及其特征,景观的总体结构,景观形成的自然和人为因素是课程重点讲授内容,景观土地属性的分类和评价是本课程的难点内容。
三、教学目标与要求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景观和景观生态学的概念,了解景观生态学的发展历程,掌握景观生态学的核心概念,例如斑块、廊道、基质、格局、过程、尺度、异质性、斑块性、连接度、破碎度和干扰等,理解景观格局、过程和尺度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掌握景观生态学的主要理论,例如等级理论、岛屿生物地理学理论和复合种群理论等。
了解景观生态学要解决的关键问题,它与个体、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生态学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了解景观生态学原理和思想在景观规划、自然资源管理、土地持续利用、全球变化研究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等方面的应用。
四、教学内容与学时安排绪论(2学时)1. 教学目的与要求:主要介绍景观生态学产生的背景、研究内容、学派、主要特点、应用领域、发展简史、展望、课程结构与学习本课程的目的。
2.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把握景观生态学产生的背景、研究内容、主要特点及应用领域。
第一章理论基础与基本原理(2学时)1. 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掌握景观生态学的相关概念、理论基础与基本原理。
景观生态学

《景观生态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号:38983制定单位:江西财经大学艺术学院制定人(执笔人):舒洪岚审核人:制定(或修订)时间:2016年 9 月 1 日江西财经大学教务处《景观生态学》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总述本课程大纲是以20××年××××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为依据编制的。
二、教学时数分配二、教学时数分配三、单元教学目的、教学重难点和内容设置第一章绪论3学时【教学目的】要求掌握景观和景观要素的概念和特征、景观生态学的定义和内涵、景观生态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理解景观生态学的基本原理;比较欧洲、北美和中国大陆景观生态学学派的基本观点;了解景观生态学的研究热点和发展方向。
绪论部分是该课程的首堂讲课内容,绪论课讲得成功往往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除了讲述景观生态学的相关绪论知识外,将简单补充介绍当前景观规划设计的现状与发展趋势,点明景观生态学的发展使当代景观规划设计更为理性和科学。
景观规划设计需要景观生态学思想来指导。
让学生思考,景观生态学知识如何可以与他们的专业结合在一起。
【重点难点】景观及景观生态学要领及内涵【教学内容】第一节景观与景观生态学一、景观1二、景观生态学2三、景观生态学研究的内容与任务3四、景观生态学的科学地位4第二节景观生态学的由来与发展一、景观生态学的发展历史5二、景观生态学在中国的发展10三、景观生态学中的十大研究论题10第二章景观要素9学时【教学目的】要求掌握斑块、廊道、本底的概念,理解斑块大小、形状的生态学意义,了解廊道的作用及类型。
【重点难点】本部分内容的重点或难点可与景观规划设计的内容结合起来阐述。
如边缘效应与人类聚居地的选择河流廊道与滨河风光带的设计网络本底与城市绿地系统网络规划等。
安排校园景观调查的实习环节,让学生分组来进行校园景观结构与功能的分析,然后引导大家共同讨论。
【教学内容】第一节斑块13一、斑块的概念13二、斑块的成因13三、斑块的数量、大小、形状与构型15四、斑块的生态学意义22五、斑块动态23第二节廊道26一、廊道的概念与起源26二、廊道的结构特征26三、廊道类型30四、廊道的功能30五、道路廊道32六、输电线路36七、树篱、防风林带和绿道36八、河流廊道41第三节本底46一、本底的概念与标准46二、本底的特征48实验一校园景观调查第三章景观要素的镶嵌6学时【教学目的】要求掌握生物多样性的概念,了解生物多样性丧失的主要原因;掌握景观多样性的类型,理解景观异质性与生物多样性的关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景观生态学》教学大纲
(学时:32 适应专业: 风景园林)
一、课程性质和任务
景观生态学是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是城市园林与花卉设计专业的必修专业课程。
它主要来源于地理学上的景观和生物学中的生态,它把地理学对地理现象的空间相互作用的横向研究和生态学对生态系统机能相互作用的纵向研究结合为一体,以景观为对象,通过对物质流、能量流、信息流和物种流在地球表层的迁移与交换,研究景观的空间结构、功能及各部分的相互关系,研究景观的动态变化及景观优化利用和保护的原理和途径。
其中包含的思想和方法对园林设计有较强的指导作用。
二、课程教学目标
(一)知识教学目标
1、了解景观生态学的发展历史、数量方法及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在景观
生态学中的应用。
2、理解景观生态学的一般概念、景观结构、生态过程和景观的动态变化。
3、掌握景观生态学在生物多样性保护、土地持续利用和全球变化中的应
用。
(二)能力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景观优化利用的能力
2、培养学生系统全面分析景观格局与生态过程的关系以及人类对景观及其
组分的影响的能力
3、培养学生对景观进行准备全面评价的能力,并能提出合理改造的建议(三)思想教育目标
1、提高环境保护的意识
2、培养学生的敬业精神
三、教学内容和要求
第一章景观生态学的概念及发展
教学内容:
(一)景观与景观生态学
(二)景观生态学的发展
(三)景观生态学的展望
教学要求:1、了解景观生态学的发展过程;
2、掌握景观生态学的相关概念
第二章景观生态学的理论基础
教学内容:
(一)系统与景观生态学
(二)自然等级理论与尺度效应
(三)岛屿生物地理学理论与异质种群
(四)渗透理论
(五)地域分异规律
(六)景观生态学的一般原理与核心概念
教学要求:
1、了解景观生态学的基本原理
2、理解景观生态学的核心概念
第三章景观结构
教学内容:
(一)景观发育
(二)斑块
(三)廊道
(四)基质
(五)景观的异质性
(六)景观空间格局
(七)网络
(八)生态交错带
教学要求:
理解景观结构及结构和功能间的相互关系
第四章景观生态过程
教学内容:
(一)干扰与景观格局演变
(二)景观连接度与连通性
(三)景观中的物种运动
(四)景观中的水分和养分运动
(五)景观中的人文和文化过程
教学要求:1、了解景观演变的生态过程
2、理解景观中的人文和文化过程变化
3、掌握景观设计中连接度和连通性的有关要求
第五章景观动态变化
教学内容:
(一)景观稳定性
(二)景观变化的驱动因子
(三)景观变化的生态环境影响
(四)景观变化的动态模拟
教学要求:
1、理解景观的动态变化
2、培养学生动态模拟景观的能力
第六章景观生态分类与评价
教学内容:
(一)景观生态分类
(二)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及其评价
(三)生态系统健康评价
(四)生态系统综合评价
教学要求:
1、了解景观生态分类;
2、具备全面合理评价景观的能力
第七章景观生态规划与设计
教学内容:
(一)景观生态规划与设计的发展
(二)景观生态规划
(三)景观生态设计的原理与类型
教学要求:
1、了解景观生态规划与设计的发展
2、理解景观生态设计的原理
3、培养学生在规划设计中的生态意识
第八章景观生态学数量方法
教学内容:
(一)景观空间格局指数
(二)景观格局分析模型
(三)景观模拟模型
教学要求:
1、了解景观生态的定量方法
2、了解景观格局分析模型和模拟模型
第九章景观生态学与生物多样性保护
教学内容:
(一)生物多样性
(二)景观多样性
(三)景观结构与生物多样性保护
(四)景观破碎化与异质种群动态
(五)物种多样性与景观格局多样性的关系
(六)景观生态学与自然保护区设计
教学要求:
1、理解生物多样性和景观多样性的相互关系
2、掌握景观生态学与自然保护区设计
第十章景观生态学与土地持续利用
教学内容:
(一)景观生态学与土地持续利用评价
(二)土地质量指标体系
(三)土地持续利用评价的指标体系
(四)土地持续利用评价的方法与过程
教学要求:理解景观生态在土地持续利用中的作用
第十一章景观生态学与全球变化
教学内容:
(一)全球环境变化
(二)景观变化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
(三)景观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响应
(四)景观生态学在全球变化研究中的应用
教学要求:
1、了解全球环境变化
2、理解景观变化与全球气候变化的相互关系
第十二章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在景观生态学中的运用
教学内容:
(一)遥感技术及其在景观生态学中的应用
(二)地理信息系统及其在景观生态学中的应用
教学要求:了解其它学科与景观生态学的关系及景观生态研究的常用方法
作业练习:
1、针对某些具体景观进行生态综合评价
2、查找资料,完成一篇关于景观生态的综述
说明:
学分:1.5
考核方式:考查
参考资料:
1、《景观生态学原理及应用》傅伯杰陈利顶马克明王仰麟等编著科学出版社
2、《地理信息系统及其在城市规划和管理中的应用》宋小冬叶嘉安编著科学出版社
3、《城市生态与城市环境》沈清基编著同济大学出版社
推荐网站:
土人景观网
中国自然保护区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