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物理实验教学大纲

合集下载

《大学物理实验》课程教学大纲

《大学物理实验》课程教学大纲

《大学物理实验》课程教课纲领1. 课程名称(中文):物理实验英文名称:Physics Experiments2.课程编码: 010001023.课程类型:基础独立设课4.课程要求:必修基础实验5.课程属性:独立设课6.课程总学时:总学分:7.实验学时: 51 学时总学分:学分8.应开实验学期:第 2 学期至第 3 学期9.合用专业:土木匠程、化学工程与工艺、应用化学、资料科学与工程、生物工程、信息与计算科学。

10.先修课程:大学物理11. 编写人:徐子湘俸永格编写日前:2005年9月1日一、实验课程简介物理学是实验科学,物理规律的研究都是以严格的实验为基础,实验与数学剖析相联合是物理学研究中的一个特色。

物理实验是大学生进行科学实验训练的一门基础课程,在实验过程中,经过理论的运用与现象的观察剖析,充足提升学生剖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充足提升学生综合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质问题的着手能力。

本实验课程需学生应达到以下要求:1、进一步稳固和加深对大学物理理论知识的理解,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2、能依据需要选学参照书,查阅手册,经过独立思虑,深入研究相关问题,学会自己独立剖析问题、解决问题,拥有必定的创新能力。

二、实验教课目的与基本要求1、本课程的主要目的是:(1)学生经过实验学习物理实验的基本理论、典型的实验方法及其物理思想。

(2)获取必需的实验知识和操作技术训练,培育学生的着手能力、工作能力、创建能力,提升学生剖析问题、概括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建立脚踏实地、谨小慎微、严格仔细的科学态度。

2、本实验课程应达到以下要求:(1)进一步稳固和加深对大学物理理论知识的理解,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2)能依据需要选学参照书,查阅手册,经过独立思虑,深入研究相关问题,学会自己独立剖析问题、解决问题,拥有必定的创新能力。

三、实验方法与基本要求实验教课以学生操作为主,辅以计算机多媒体演示与计算机仿真切验。

1 . 做实验前,学生一定做好预习并写好预习报告(包含实验目的、实验原理、 、画好相关电路图、光路图、丈量数据表格等) ,没有预习报告的,不可以进入实验室做实验。

大学物理试验教学大纲

大学物理试验教学大纲

《大学物理实验》教学大纲实验名称:大学物理实验学时:60学时(含绪论课4学时)学分:4适用专业:理、工、农、医各专业执笔人:王阳恩审订人:杨长铭一、实验目的与任务《大学物理实验》是理工科大学生入校之后开设的第一门基础实验课程,是理工农医类各专业的一门公共必修基础课,是对学生进行科学实验方法和实验技能的基本训练、培养和提高学生科学实验素养以及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实践性课程。

本课程的具体任务是: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分析和对物理量的测量,使学生学习物理实验知识和基本实验方法,并加深对物理原理的理解;培养与提高学生的科学实验能力,包括自学能力、动手能力、分析能力、表达能力、初步设计能力;培养与提高学生的科学实验素养。

二、教学基本要求1、通过《大学物理实验》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物理实验基本知识、基本方法(实验设计方法:如比较法、放大法、补偿法、模拟法、干涉法、转换测量法等;数据处理方法:如列表法、逐差法、作图法、最小二乘法等),掌握基本仪器的使用,加深对物理现象及基础理论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实验动手能力及创新能力。

2、通过实验绪论课(4学时)的教学,使学生掌握实验误差理论(如测量及其误差,标准偏差,仪器误差等)、有效数字及其运算、测量不确定度及其估算、减小系统误差常用方法等。

3、应用物理学专业必做实验为1、2、3、4、5、6、11、12、21、24、28、35,选做实验不得选光学、光电子方面的实验。

实验一三线摆测物体转动惯量(3学时)1、目的要求研究刚体转动时合外力矩与刚体转动角加速度的关系,考查刚体的质量分布改变时,对转动惯量的影响。

2、方法原理刚体转动定律:M = I P ,平行轴定律:I = 10 + mx23、主要实验仪器及材料三线摆,秒表,游标卡尺,直尺。

4、掌握要点三线摆的调节与使用。

5、实验内容:(1)测量出三线摆转动的周期、各部分的尺寸,。

(2)改变重物的位置,考查质量分布对转动的影响。

《大学物理实验》教学大纲

《大学物理实验》教学大纲

《大学物理实验》教学大纲Physical Experiment of College撰写人:张海民审核人:王青一、课程说明课程编号:学时学分:36学时 1.5学分先修课程:《大学物理》适用专业:理工类课程性质:公共基础必修课开课学院:理学院二、课程教学目标《大学物理实验》课程是全校理工科学生的重要基础课程之一。

该课程共开设2次误差理论基础课和12个实验,包括力学、热学、电磁学、光学、近代物理几个部分。

该课程所教授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实验的操作环节是构成学生科学素养和综合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其他课程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备以下能力:(1)通过该实验课程学习,使学生掌握实验基础知识、基本方法、误差理论和数据处理方法。

(2)学会实验仪器的操作、报告撰写基础知识,培养学生在实验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对实验数据的综合处理、归纳分析、得出实验结论的能力。

(3)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分析和对物理量的测量,加深对物理学原理的理解,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本着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作风,提高撰写科学论文的水平。

三、课程教学目标对毕业要求的支撑关系2.问题分析:能够将物理的原理知识,用实验加以解决、将理论与实际联系起来,并主动研究探索更先进的实验仪器。

2.1具备对实验基础知识的理解能力,并能够表达实验的数据处理方法。

课程目标1 2.2能够操作实验仪器,将书本知识和实验操作联系起来,拥有较强的动手能力。

课程目标2 2.3能够从一个实验室的实验,正确联系到目前相应领域的实际应用,并运用实验基本原理,分析实际过程的影响因素,拥有主动的研究探索能力。

课程目标3用牛顿环测量平凸透镜的曲率半径了解光的等厚干涉原理,观察等厚干涉现象;学习用牛顿环测量平凸透镜的曲率半径;掌握读数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2.5讲授+实验课程目标2.3杨氏弹性模量的测定学习用振动法测量不同试样的杨氏模量。

《大学物理实验》教学大纲

《大学物理实验》教学大纲

《大学物理实验》教学大纲课程编号: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程名称:大学物理实验学时学分:英文名称:考核方式:闭卷考试选用教材:《物理实验》江兴方、谢建生、唐丽等编科学技术出版社大纲执笔人:陈宪锋先修课程:高等数学大纲审核人:陈岚萍适用专业:自动化专业批准人:孙霓刚执行时间:年月日一、课程目标.通过基本物理实验的方法与技术、常用物理量及常及仪器使用的训练,提高物理实验技能。

使学生了解掌握一些常用物理量的测量方法,熟悉和掌握常用仪器的基本原理、性能和使用方法,了解和掌握研究各种不同的物理现象的基本实验方法。

.培养与提高学生的科学实验能力,使学生在获得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方面都得训练与提高。

其中包括:阅读实验教材、理解实验原理、查阅资料的能力(包括借助物理实验网站、仪器说明书等)了解物理实验仪器外观,了解正确理实验数据(有的实验可以在多媒体软件中进行数据处理);学会正确表述实验结果;分析说明实验结论;书写完整的实验报告的;在实验中仔细观察实验现象,思考分析判断实验结果;与此同时学生根据课题要求自行进行一些设计性、综合性的实验。

.培养与提高学生的科学实验素养,使学生在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与严肃认真的工作作风方面得到培养和提高。

其中包括:对待科学实事求是的素养;严肃认真、遵守操作规程的素养;不怕困难、主动研究的素养;相互协作、共同探索的素养。

.物理实验开设选修实验,目的在于在物理实验室或者学习物理实验的气氛下开展创新性的探索实验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性能力。

二、课程目标、教学方法与毕业要求的对应关系三、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绪论课(学时)物理实验的作用与地位,实验的基本程序,测量、误差与不确定度,有效数字,随机误差的统计处理,系统误差的判断和处理,实验结果的不确定度表示。

实验课(学时).实验类型有:①演示;②验证;③综合;④设计; ⑤其它;.实验要求有:①必修;②选修;③其他四、实验成绩的考核与评定办法实验课程成绩的考核分为平时成绩和实验报告两部分:平时成绩:包括学生出勤、实验纪律和回答问题等成绩,占总成绩的。

大学物理实验课程教学大纲物理实验中心河北工业大学

大学物理实验课程教学大纲物理实验中心河北工业大学

大学物理实验课程实验教学大纲课程名称:大学物理实验英文名称:University Physics Experiment实验学时:60学时(春天学期30学时;秋季学期30学时)适应专业:全校理工科各专业一、实验目的:物理学是研究物质运动一般规律及物质大体结构的科学,是自然科学的基础。

它的进展不仅推动了整个自然科学,而且对人类的物质观、时空观、宇宙观乃至人类文化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物理学的研究必需以客观事实为基础,必需依托观察和实验。

物理实验在物理学的进展进程中起着重要的和直接的作用。

实验能够发觉新事实,实验结果能够为物理规律的成立提供依据。

归根结底物理学是一门实验科学,无论物理概念的成立仍是物理规律的发觉都必需以严格的科学实验为基础,并通过此后的科学实验来证明。

实验物理与理论物理相辅相成。

规律、公式是不是正确必需经受实践查验。

只有经受住实验的查验,由实验所证明,才会取得公认。

物理学又是今世技术进展最主要的源泉。

物理实验的方式、思想、仪器和技术已经被普遍地应用在各个自然科学领域和技术部门和其他学科领域。

本课程是高校各理工科专业开设的一门基础实验课,它与普通物理理论课程既有紧密的联系,又彼此独立。

它不同于一般的探索性的科学实验研究,每一个实验题目都通过精心设计、安排,实验结果也比较有定论。

它不仅能够加深大家对理论的理解,更重要的是可使同窗取得大体的实验知识,在实验方式和实验技术诸方面取得较为系统、严格的训练,是大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创新训练及科学研究的第一步,同时在培育科学工作者的良好素质及科学世界观方面,物理实验课程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本课程的主要目的和任务:1.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分析和对物理量的测量,使学生进一步掌握物理实验的“大体知识,大体方式和大体技术”(即“三基”能力);并能运用物理学原理和物理实验方式来研究物理现象和规律,加深对物理学原理的理解。

2.培育与提高学生从事科学实验的素质。

其中包括:理论联系实际和实事求是的科学作风;严肃认真的工作态度;不怕困难,主动进取的探索精神;遵守操作规程,珍惜公共财物的优良道德;和在实验进程中彼此协作,一路探索的团队合作精神。

《大学物理实验》教学大纲

《大学物理实验》教学大纲

《大学物理实验》教学大纲(工科类专业用)课程编号:课程英文名称:Physical experiment of college适用专业:工学部:水利类、电力类、土建类、动力机械类、医学部(五年制)各专业信息学部:测绘类、遥感信息类、计算机类、资源与环境类各专业开课学期:本课程进行两个学期(一下、二上)计划学时:54学时学分:1.5考试方式:实验课考核成绩以平时成绩和期末实验技能操作考试两部分组成:平时成绩占70%(含报告和实验操作)考试占30%(含实验操作和实验结果)。

开课院、教研室: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物理实验中心物理实验室(一)、(二)一、课程的性质、目的及任务大学物理实验是对高等学校学生进行科学实验基本训练的一门独立的必修基础课程,是学生进入大学后接受系统实验技能训练的开端,是工科类学生进行科学实验训练的重要基础。

是学生通过自身的实践,将知识转化为能力的实践性教学环节。

在培养学生用实验手段去观察、发现、分析和研究问题,最终解决问题的能力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也为学生独立进行科学研究,设计实验方案、选择,使用仪器设备以及提出新的实验课题;为进一步学习后续的实验课打下良好的基础。

其具体任务如下:1、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科学实验素养。

要求学生从事科学实验应有办事认真、严谨细致、严格要求的工作态度和理论联系实际的作风,以及主动研究的探索精神,遵守纪律、团结协作和爱护公共财产的优良品德。

2、学习和掌握运用实验原理、方法研究某些物理现象,进行具体测试,得出结论,加深对物理学原理的理解。

3、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科学实验能力包括:(1)能够阅读教材与资料,从测量目的要求、正确理解所依据的科学原理,做好实验前的准备;(2)能够借助教材和仪器说明书,正确地选用和使用常用仪器、确定合理的实验程序进行测试;(3)进行实验技能的基本训练,熟悉常用仪器的工作原理、结构性能、调整操作、观察分析和排除故障等;(4)善于运用物理学理论,观察实验中出现的现象(一般、正常、个别、反常)并对实验现象进行初步分析判断;(5)学习正确记录和处理实验数据,按要求绘制曲线、正确表达实验结果,撰写合格的实验报告以及分析实验方法、测量仪器、周围环境、测量次数和操作技能对测量结果的影响;(6)能查阅实验资料,独立完成简单的设计性实验。

大学物理实验教学大纲

大学物理实验教学大纲

实验教学大纲(规范)一、目的和任务大学物理实验是对大学生进行科学实验基础训练的一门独立的必修课。

它在培养大学生实践能力和知识方面有其它课程不可替代的作用。

将为学生终生学习和继续发展奠定必要基础。

该门课程是原国家教委设立的六门重点课程之一, 它的主要目的是: 使学生在中学物理实验的基础上, 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 学习物理实验知识和方法, 得到实验技能的训练, 从而初步了解学实验的主要过程与基本方法, 为今后进一步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本课程的具体任务是:1.通过实验视频观察物理实验现象,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初步能力。

2、培养学生科学实验能力:(1)通过阅读实验参考教材和对照实物做实验前的准备。

(2)通过阅读相关仪器资料, 能正确使用常用仪器。

(3)正确记录和处理实验数据, 拟定合格的实验报告。

(4)通过拟定实验报告, 培养学生科技写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培养学生严谨的治学态度和实事求是的科学作风。

4、能完成简单的设计性实验, 培养学生主动精神和创新意识。

二、实验项目及学时分配三、每项实验的内容和要求实验一: 基本测量内容: 游标卡尺、千分尺的使用, 直接测量和间接测量的数据处理, 物理天平的使用, 不规则物体密度的测量, 间接测量的数据处理要求:掌握游标及螺旋测微原理;正确使用游标卡尺、螺旋测微计和读数显微镜;练习做好记录, 掌握多次等精度测量误差的估算方法。

主要仪器: 游标卡尺、千分尺、物理天平实验二: 密度测量内容: 测量液体和固体的密度要求: 熟练掌握物理天平的调节和正确使用;掌握测定固体和液体密度的两种方法——流体重力称衡法和比重瓶法。

主要仪器: 电子天平实验三: 单摆测重力加速度内容: 测量单摆相关数据, 观察单摆运动要求:掌握用单摆测重力加速度的方法。

学会镜尺和停表的使用;研究单摆的摆长与周期、摆角与周期的关系;扩大单摆的系统误差, 考察它对测重力加速度的影响。

主要仪器: 单摆、游标卡尺、停表、卷尺实验四: 碰撞实验内容:演示正碰撞和动量守恒定律, 形象的显现弹性碰撞的情形要求: 验证动量守恒定律。

《大学物理》课程实验教学大纲

《大学物理》课程实验教学大纲

考核评价方法:教师评价、同学 互评、自我评价等
实验教学的注意事
06
项与建议
实验教学的注意事项
实验前准备:确保实验设备完 好,熟悉实验步骤和操作方法
实验安全:遵守实验室安全规 定,注意个人防护和设备安全
实验操作规范:按照实验指导 书或教师要求进行规范操作
实验数据记录:认真记录实验 数据,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完 整性
实验报告撰写:按照要求撰写 实验报告,包括实验目的、原 理、步骤、数据分析和结论等
实验反思与改进:对实验过程 进行反思,发现问题并提出改 进建议
实验教学的建议
注重实验预习:提前预习 实验内容,了解实验目的、 原理和步骤
规范实验操作:严格遵守 实验操作规程,确保实验 过程安全、准确
认真观察记录:仔细观察 实验现象,记录实验数据, 为后续分析提供依据
学习态度与合作精神: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合作精神,包括是否认真对待实验、积极参与讨 论、与同学协作完成任务等
实验教学与理论教学的考核与评价
实验教学考核方式:实验报告、 实验操作、课堂表现等
考核评价标准:准确度、完整性、 创新性等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理论教学考核方式:考试、作业、 课堂表现等
实验考核方式:采用多种考核方 式,如实验报告、课堂表现、期 末考试等
实验教学的具体要求
实验前预习:学 生应提前预习实 验内容,了解实 验目的、原理和 步骤
实验操作:学生 需按照实验步骤 进行操作,注意 实验安全
实验数据记录: 学生需认真记录 实验数据,并分 析实验结果
实验报告撰写: 学生需撰写实验 报告,对实验结 果进行总结和分 析
01
添加章节标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学物理实验》教学大纲课程编号: 72201008/72201009课程名称:大学物理实验英文名称: College Physics Experiments课程性质:学科基础课总学时: 72学时学分: 2分适用专业: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先修课程:大学物理一、实验目的与任务物理实验课是对学生进行实验教育的入门课程,其教学目的在于使学生学习物理实验基础知识的同时,受到严格训练,掌握初步的实验能力,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和严谨的科学作风。

二、教学基本要求通过实验教学,加深对基础理论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实验动手能力,并掌握一些基本仪器的使用方法。

三、实验项目与类型力学部分热学部分电磁学学部分光学部分四、实验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基础知识测量与误差,主要讲述误差理论及数据处理力学部分实验一长度的综合测量1.目的要求练习使用测长度的几种常用仪器,练习做好记录和计算不确定度。

2.方法原理用米尺、游标卡尺、螺旋测微仪测滚珠的直径和圆柱管的内外半径和高度。

3.主要实验仪器及材料米尺、游标卡尺、螺旋测微仪、滚珠、圆柱管。

4.掌握要点米尺、游标卡尺、螺旋测微仪的使用方法及不确定度的计算方法。

5.实验项目:(1)用游标卡尺测圆柱管的内外半径及高度,并计算其体积。

(2)用螺旋测微仪测滚珠的直径。

(3)不确定度的计算。

实验二单摆1.目的要求用停表和米尺,测单摆的周期和摆长,并求出当地的重力加速度值。

2.方法原理g l T π2= ()()222)(⎪⎭⎫⎝⎛+⎪⎭⎫ ⎝⎛=t t u l l u g g u 。

3.主要实验仪器及材料单摆、停表、钢尺。

4.掌握要点测量单摆周期的注意事项、重力加速度的不确定度的计算。

5.实验项目:(1)用游标卡尺测小球的直径。

(2)用钢尺测悬线的长度。

(3)用停表测单摆的周期(不改变摆长,测5次,每次30个周期的时间) (4)计算重力加速度和它的不确定度。

(4)改变摆长,测单摆的周期,用作图法算出重力加速度。

实验三 测重力加速度1.目的要求掌握几种测重力加速度的方法。

2.方法原理 自己3.主要实验仪器及材料自由落体装置、数字毫秒计、光电计时装置 ,单摆 气垫导轨。

4.掌握要点掌握测量重力加速度的方法。

5.实验项目:(1)根据原理设计实验方案。

(2)记录实验数据(3)数据处理及不确定度的计算。

实验四 密度的测定1.目的要求熟练掌握物理天平的调节和使用方法,掌握静力称衡法和比重瓶法。

2.方法原理vm=ρ,质量用天平称量,体积用阿基米德定律求出。

3.主要实验仪器及材料物理天平,游标卡尺、比重瓶,小烧杯、温度计、酒精、不规则玻璃块。

4.掌握要点物理天平的调节和方法、测量密度的两种方法:静力称衡法和比重瓶法。

5.实验项目:(1)学习调整和使用物理天平。

(2)用流体静力称衡法测固体的密度。

(3)用比重瓶法测酒精的密度。

实验五 拉伸法测杨氏弹性模量1.目的要求用伸长法测定金属丝的杨氏模量,学习光杠杆原理并掌握使用方法。

2.方法原理胡克定律指出,在弹性限度内,弹性体的应力和应娈成正比,设有一根长为l 横截面积为s 的钢丝,在外力F 作用下伸长了δ,则lE sF δ=,此式中比例系数E 称为杨氏模量,单位为2-⋅m N .设钢丝的直径为d ,则42d s π=,代入上式并整理得出:δπ24d FlE =。

杨式模量表达了材料抵抗外力产生拉伸(压缩)形变的能力。

3.主要实验仪器及材料杨氏模量测定仪、光杠杆、尺读望远镜、螺旋测微仪、游标卡尺、砝码、米尺、金属丝4.掌握要点 学习光杠杆原理。

5.实验项目:(1)测量金属丝的长度l 和直径d ,金属丝直径要在金属丝下端测量。

(2)测量光杠杆镜面到直尺的距离2d 。

(3)测量光杠杆前后足尖的垂直距离1d ,可将光杠杆轻轻在纸上压下三个足痕,用游标卡尺去测量。

(4)测量加砝码m 前后的读数0A 和m A 。

(5)数据处理,算出金属丝的杨氏模量实验六 牛顿第二定律的验证1.目的要求 学习在气垫导轨上验证牛顿第二定律。

2.方法原理设导轨倾斜角为θ,滑块质量为m ,则有θsin mg ma =,当θ很小时,可以近似的看成lh tg ==θθsin ,我们认为l gh g a ==θsin 理论,对于实际测量的a 值,在无外力作用下a 恒定不变,在光电门1的位置的瞬时速度为1v ,在光电门2的位置的瞬时速度为2v ,两光电门的距离为s ,则有as v v 22122=-,推出sv v a 22122-=。

面通过光电门在数字毫秒计是有两个时间1t ∆和2t ∆,分别为滑块通过两光电门所用的时间,那么有11t v ∆∆=,22t v ∆∆=,这里cm 1=∆,是滑块上挡光片第一前沿到第二前沿的距离。

3.主要实验仪器及材料气垫导轨、滑块、光电门、数字毫秒计、垫块 4.掌握要点气垫导轨调水平的方法。

5.实验项目:(1)通电,打开数字毫秒计,调节气垫导轨水平。

(2)加入cm 1的垫块,计下1t ∆和2t ∆,测三次求平均值。

(3)加入cm 5.1的垫块,计下1t ∆和2t ∆,测三次求平均值。

(4)加入cm 5.2的垫块,计下1t ∆和2t ∆,测三次求平均值。

(5)导轨两支点的距离l 是不变的,作h a ∝图象。

实验七 动量守恒定律的验证1.目的要求 验证动量守恒定律,深入了解完全弹性碰撞与完全非弹性碰撞的特点。

2.方法原理一力学系统所受外力的矢量和为零,则系统的总动量保持不变,若系统上某一方向上所受合外力为零,则系统在该方向上的总动量保持不变。

完全弹性碰撞:碰撞前后不仅系统的动量守恒,而且机械能也守恒。

完全非弹性碰撞:两物体碰撞后粘在一起,以同一速度运动,动量守恒,机械能不守恒。

3.主要实验仪器及材料气垫导轨、滑块、光电门、数字毫秒计4.掌握要点气垫导轨调水平的方法,完全弹性碰撞与完全非弹性碰撞的区别。

5.实验项目:(1)通电,打开数字毫秒计,调节气垫导轨水平。

(2)验证完全弹性碰撞的动量和动能守恒。

(3)验证完全非弹性碰撞的动量守恒。

实验八 刚体转动惯量的测定1.目的要求研究刚体转动时合外力矩与刚体转动角加速度的关系,考查刚体的质量分布改变时,对转动惯量的影响。

2.方法原理刚体转动定律:βI M = , 平行轴定律:20mx I I +=3.主要实验仪器及材料刚体转动实验仪,秒表,游标卡尺,定滑轮,砝码 4.掌握要点刚体转动实验仪的调节与使作。

5.实验项目:(1)测量出塔托的半径、重物的质量与角加速度,考查张力矩与角加速度的关系。

(2)改变重物的位置,测出角加速度,考查质量分布对转动的影响。

实验九 惯性秤1.目的要求掌握惯性秤测定物体质量的原理和方法。

2.方法原理惯性秤称衡质量,是基于牛顿第二定律,在失重状态下可照常使用。

3.主要实验仪器及材料惯性秤、秒表定标用标准质量块、待测圆柱体4.掌握要点惯性秤称衡质量的原理。

5.实验项目:(1)惯性秤的定标,并作出拟合曲线。

(2)测量待测物的周期,并用拟合公式求出其质量。

实验十倾斜气垫导轨上滑块运动的研究1. 目的要求用倾斜气垫导轨测定重力加速度,并分析和校正实验中的误差。

2. 方法原理设气垫导轨倾角为θ,物体在其上运动的加速度与重力加速度g 的关系 a=gsin θ (1)该式在忽略阻力的情况下才成立,实际上滑块在气垫导轨上运动虽然没有接触摩檫,但有空气层的内摩檫,其大小与平均速度成正比,即F 阻=b v 其中比例系数 b 粘性阻尼常数,考虑阻力后(1)式改为 v b mg ma -=θsin θsin m vb a g +=(2) 3.主要实验仪器及材料气垫导轨, 滑块,电脑通用计数器,垫块,光电门 4.掌握要点测量不同倾角时的加速度 5.实验项目:(1) 调平气垫导轨 (2) 测定粘性阻尼常数(3) 测定不同倾角时滑块的加速度(4) 计算g 值及标准不确定度 实验十一 弹簧振子的研究1.目的要求研究弹簧的形状及本身质量对振动的影响 2.方法原理设弹簧的劲度系数为K,悬挂负载质量为M,在忽略弹簧质量时,其振动周期的公式kmT π2= (1) 通过实验证明振动周期与弹簧本身的质量有关kcm m T 02+=π式中C 为未知系数,此实验就是研究C 值.3. 主要实验仪器及材料弹簧(锥形的、柱形的),停表,砝码,砝码托盘4. 掌握要点利用作图确定未知量的方法 5. 实验项目(1) 测量弹簧的质量 (2) 测量弹簧振子的振动周期 (3)利用作图确定未C 值实验十二 声速的测定1.目的要求用驻波法测定声波在空气中传播速度,验证声速与声源的频率无关2.方法原理用橡皮鎚敲打音叉发出声音时,声波沿空气柱传播至水面反射,由于水的密度大于空气的密度,所以声波在水面反射时有半波损失,即水面就是波节,当共鸣管中空气柱长为λ412-=n L 时,在共鸣管内形成共鸣()f L L v 13-=。

3.主要实验仪器及材料共鸣实验装置(包括铁支架,玻璃共鸣管,蓄水筒及水管等)、音叉两支、橡皮鎚、温度计 4.掌握要点用共鸣实验装置测声速的方法。

5.实验项目:(1)装好实验装置,固定音叉,注水在共鸣管中。

(2)手持蓄水筒,使筒内水平升高至管口,皮鎚敲打音叉,缓慢下降水位,找出共鸣位置,测量三次求平均值。

(3)继续下降水位,找出第二次共鸣和第三次共鸣的位置。

(4)根据音叉频率求出声速。

(5)换一根音叉重复上面的实验,并比较两次测得的声速。

实验十三 弦振动研究1.目的要求学会测量弦线上横波传播速度的方法,用作图法验证弦振动基频与张力的关系。

2.方法原理弦线上横波传播的速度为:λ⋅=f v ,由力学知识可知ρTv =。

这两个速度相等.3.主要实验仪器及材料低压电源、电动音叉、弦线、分析天平、滑轮、砝码、米尺 4.掌握要点弦振动基频与张力的关系。

5.实验项目:(1)保持砝码的质量不变,改变弦长,使驻波数分别为1、2、3、4、5,验证基频和弦长的关系(2)保持弦长不变,改变砝码的质量,使驻波数分别为1、2、3、4、5,验证基频和张力的关系。

(3)计算,比较两种方法测得的速度. 实验十四 液体粘滞系数的测定1.目的要求熟练使用基本仪器测量长度、时间和温度,观察液体内摩擦现象,学会用落球法测量液体的粘滞系数。

2.方法原理根据斯托克斯定律rv f πη6=.考虑到各种修正()⎪⎭⎫ ⎝⎛+⎪⎭⎫ ⎝⎛+-=h r R r L tgr 3.314.219220ρρη3.主要实验仪器及材料落球粘度仪、读数显微镜、游标卡尺、米尺、秒表、温度计、比重计、小球、蓖麻油 4.掌握要点用粘度仪测粘度的方法。

5.实验项目:(1)调节粘度仪底板上的调螺钉,使玻璃筒轴线沿铅直方向。

(2)用游标卡尺测量玻璃筒仪内径D,用米尺测筒上两横线间的距离L。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