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师大版六年级语文下册《一单元 4 黄山松》教案_20
西师大版六年级下册《黄山松》语文教案

西师大版六年级下册《黄山松》语文教案教学目标:1.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对黄山松的生长环境和特点有一定了解;2. 通过分析文章中的细节,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3. 通过课堂讨论和练习,培养学生的思辨和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1. 理解黄山松的特点和生长环境;2. 分析文章中的细节,加深对黄山松的认识;3. 培养学生的思维和表达能力。
教学难点:1. 分析文章中的细节,加深对黄山松的认识;2. 培养学生的思维和表达能力。
教学准备:1. 黄山松的图片、幻灯片或视频;2. 黄山松的生长环境和特点的相关资料;3. 学生的课本和作业本。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呈现黄山松的图片或幻灯片,引起学生的兴趣;2. 提问:你们对黄山松了解多少?你们见过黄山松吗?二、阅读理解(15分钟):1. 让学生读一遍课文《黄山松》,然后提问:黄山松有什么特点?它生长在什么地方?(学生回答)2. 分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一个问题,例如:为什么黄山松能在峭壁上生长?(学生分组讨论)3. 小组展示:请每个小组选一个代表展示他们的分组讨论结果(学生展示)三、思维拓展(15分钟):1. 提问:黄山松为什么被称为“生命的奇迹”?(学生回答)2. 分组讨论:请学生再分组,讨论一个问题,例如:为什么黄山松能在极端的环境下生存?(学生分组讨论)3. 小组展示:请每个小组选一个代表展示他们的分组讨论结果(学生展示)四、课堂练习(15分钟):1. 老师出示几个句子,让学生判断对错,并说明理由。
2. 学生完成课后作业,检查答案。
五、总结(5分钟):1. 对黄山松的了解进行总结;2. 向学生介绍下一堂课的内容。
六、作业:1. 黄山松是如何在峭壁上生长的?请写一篇短文,讲述你的观察和想法。
2. 复习今天的课文和课堂练习。
西师大版六年级下册《黄山松》语文教案

西师大版六年级下册《黄山松》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理解课文内容,感悟黄山松的精神品质。
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和表达技巧。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培养观察大自然、感悟生活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黄山松坚韧、顽强、乐观的品质,培养勇敢面对困难的勇气。
增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情。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感悟黄山松的精神品质。
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和表达技巧。
2.教学难点:把握黄山松的生长环境,理解其坚韧、顽强、乐观的品质。
深入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谈话导入:同学们,你们去过黄山吗?黄山上有什么著名的景点呢?(二)自主学习1.学生自读课文,注意读音、停顿和节奏。
2.学生交流感受,教师点评。
(三)课堂讨论黄山松的生长环境如何?黄山松具有哪些精神品质?作者通过哪些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来描绘黄山松?2.学生分组讨论,教师巡回指导。
(四)课堂小结2.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悟和收获。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复习上节课的学习内容。
2.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悟和收获。
(二)深入分析课文1.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课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课文中的排比、对偶等句式特点。
2.学生分组讨论,教师巡回指导。
(三)课堂讨论你认为黄山松具有哪些值得我们学习的品质?你在生活中遇到困难时,如何像黄山松一样坚韧、顽强?2.学生分组讨论,教师巡回指导。
2.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悟和收获。
3.拓展活动:以“我心中的黄山松”为主题,进行写作练习。
第三课时(一)复习导入1.复习上节课的学习内容。
2.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悟和收获。
(二)课堂讨论黄山松的生长环境对它的成长有什么影响?你认为黄山松的精神品质对我们有什么启示?2.学生分组讨论,教师巡回指导。
2.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悟和收获。
3.拓展活动:以“黄山松与我”为主题,进行写作练习。
西南师大版六年级语文下册《一单元 4 黄山松》教案_5

《黄山松》教学设计教材分析让学生通过黄山松三个特点来感受黄山松的奇特,更重要的是通过对它的描写体会黄山松的坚韧顽强,并学习它的这种品格。
《黄山松》这篇文章语言流畅,节奏鲜明。
从学生的视角,激发了对它的喜爱、敬佩和赞美之情。
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好素材,也是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训练的好素材。
教学目标1.认识黄山松的形象及品格。
2.培养学生对于诗歌的感悟能力。
3.体会诗人昂扬的革命豪情,乐观自己的生活态度。
4.体会诗歌炽热饱满的情感。
学情分析大部分学生学习态度端正,积极、能主动地进入了学习状态,并喜欢与大家积极交流,阅读能力较强。
但仍有一部分学生学习态度不够端正,学习懒散、学习习惯差,基础知识掌握不牢,书写混乱,只是为了完成学习任务。
核心素养自主发展,学会合作,增强审美情趣,乐学善学,勤于反思教学重点认识黄山松的形象及品格教学难点运用表达方法学习写作教学策略读写结合研体式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课时 1~2课时一、导入新课:黄山是享有盛名的旅游胜地,那里的松树更是一道绝世的风景,黄山“七十二峰”高耸入云,在浮动的云海中,一棵棵黄山松昂首挺立,像一面面“昂首的战旗”,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黄山松》。
二、自主学习:1、读标准音:峰峰皆(jiē)到寒彻(chè)骨闪烁(shuò)劲(jìng)枝迸(b èng)2、写规范字:雷tíng( ) 夹xí( ) luǒ( )露不屈不náo( )3 作者简介:张万舒是我国当代诗坛一位著名的诗人,《黄山松》一诗是他的代表作。
4、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三、合作学习:1、用高度凝练的语言描绘黄山的形象(明确:“挺的硬,扎的稳,站的高,劈不歪,砍不动,轰不倒”。
)2、诗中写“谷里的阴风,高山雪冷,紫色的岩”等形象的目的是什么?(明确:用烘托的方法显示出黄山松英雄般的气节。
)、四、合作探究:黄山松具有怎样的品格?(明确:顶风傲雪的自强精神,坚毅不拔的拼搏精神;百折不挠的进取精神)五、回顾与反思:1、你从黄山松身上感受到什么?感受到了黄山松“挺的硬,扎的硬,扎的稳,站的高,劈不歪,砍不动,轰不倒”的战士般的精神。
《黄山松》教学设计

《黄山松》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认识黄山松的形象及品格。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对于诗歌的感悟能力。
3. 德育目标:体会诗人昂扬的革命豪情,乐观自己的生活态度。
4. 情感目标:体会诗歌炽热饱满的情感。
教学难点:认识黄山松的形象及品格.
教学重点:认识黄山松的形象及品格.
教学方法:研体式
2、 写规范字:
雷tíng( ) 夹xí( ) luǒ( )露 不屈不náo( )
顶风傲雪(自强)
坚毅不拔(拼搏)
百折不挠(进取)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黄山是享有盛名的旅游胜地,在浮动的云海中,一棵棵黄山松昂首挺立,像一面面“昂首的战旗”,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黄山松》。
二、 自主学习:
1、 读标准音:
峰峰皆(jiē)到 寒彻(chè)骨 闪烁(shuò) 劲(jìng)枝 迸(bèng)
西南师大版六年级语文下册《一单元 4 黄山松》教案_19

用烘托的方法显示出黄山松英雄般的气节。
顶风傲雪的自强精神,坚毅不拔的拼搏精神;百折不挠的进取精神。
拓展
延伸
你从黄山松身上感受到了什么?
感受到了黄山松“挺的硬,扎的硬,扎的稳,站的高,劈不歪,砍不动,轰不倒”的战士般的精神。
板书
设计
4黄山松
顶风傲雪(自强)
学生活动
修改
意见
激
趣
导
入
1.介绍黄山的景色,回忆从前学过的写黄山风景的课文。
2.读课题,看看黄山松的图片,谈谈自己对黄山松的印象。
感受黄山美景。
用自己的语言谈谈对黄山松的印象。
自
主
探
究
讨论பைடு நூலகம்
交流
1.用高度凝练的语言来描绘黄山的形象。
2.诗中写“谷里的阴风,高山雪冷,紫色的岩”等形象的目的是什么?
3.黄山松具有怎样的品格?
年级:六年级主备教师:倪月远
课题
课时
1
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黄山松的美,了解它的特点。
2.积累好词句,体会作者对黄山松的赞美之情。
教学
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黄山松的美。
教学
难点
了解黄山松的特点,体会作者对黄山松的赞美之情。
教学用具
搜集有关黄山松的资料
教学
过程
教师活动
坚毅不拔(拼搏)
作业
设置
1.再读课文,说说黄山松的特点。
2.你从这篇课文中学到了什么?与同学一起分享。
教学
反思
安全教育
禁止在教室、走廊追逐打闹。上下楼道靠右行,不到楼道逗留,同学之间发生什么不愉快的事情,及时告诉老师,寻求帮助,禁止到围墙边玩耍,玩耍时,要注意安全,不玩危险的游戏,禁止将管制刀具、手机带到学校玩耍。
六年级下语文教学设计黄山松_西师大版

⑷、同学们,你们情愿将迎客松永久留在自己的脑海里吗?如何办?(指名说)下面,请同学们抓紧时刻把这段话背下来,待会儿,咱们看看哪位同学能在最短的时刻内记住写迎客松的几句话。
个人批注
板书设计(提纲挈领、画龙点睛、强化刺激)
课后反思(总结得失、完善自我、提高素养)
六年级下语文教学设计黄山松_西师大版
学习内容:黄山松
学习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
2、通过朗读感悟文中新词的意思,明白得课文内容,培养审美乐趣。
3、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重点难点:
指导朗读,在读中体会黄山松的美和奇,在读的过程中关心学生体会作者是如何样抓住“奇”来写黄山奇松的。
(学生朗读)
7、同学们,读完了课文第二节。看完了玉屏楼前的三棵奇松,我们一定会被枝干遒劲的迎客松,形似巨人的陪客松,姿势专门的送客松给深深地吸引住,下面我们再看看这三棵奇松,好吗?(来到了黄山最妙的观松处玉屏楼,你举目望去,第一就会看到迎客松。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教师引读第二节。)
(二)、观看录像、升化情感。
学习活动过程(一)揭Fra bibliotek示标(简明扼要、具体有用、操作性强)
1、今天,咱们就一起去看看黄山奇松,好吗?告诉大伙儿,要想看松,最好的去处确实是曾被闻名旅行家徐霞客称为“黄山绝胜处”的玉屏楼,玉屏楼前能够看到哪些奇松呢?请同学们好好地读读课文第二节,待会儿告诉大伙儿?(学生自由读)
《黄山松》教学设计-经典教学教辅文档

《黄山松》教学设计(1)读课题,看黄山松的图片,谈谈本人对黄山松的印象。
(2)教师小结。
3、作者简介:丰子恺(1898—1975),原名丰润,号子恺,字仁。
浙江省崇德县人。
我国著名的漫画家、书法家、文学家。
次要作品:《缘缘堂随笔》《画中有诗》《白鹅》《缘缘堂再笔》等。
二、自主学习1、借助字词典,掌握生字的认读。
2、借助字词典,理解重要词语并释义臆测:主观地揣测。
石罅:石头裂缝。
不可思议:不可想象,不能理解缘由。
娉娉婷婷:描述女子的姿势美。
3、学习多音字4、听录音,边听边考虑以下成绩。
(1)听朗读,说一说本文是甚么结构?让先生自主学习,合作探求。
经过自学来获取知(2)找一找:黄山松有哪些特点?。
(3)给三个段加上小标题。
三、细读课文,领会想象1.黄山松为甚么有顽强的生命力?读课文,勾画出给你感受最深的句子。
2、交流感受,美读课文。
考虑:黄山松的三种特点分别写出了它的哪些特点?四、先生合作学习1、先生小组讨论:用高度凝练的言语描绘黄山的抽象。
2、诗中写“谷里的阴风,高山雪冷,紫色的岩”等抽象的目的是甚么?3、黄山松具有怎样的品格?4、结合第2段说一说:黄山松生长在怎样的环境里?这类环境下的松树形状是怎样的?突出了它怎样的点?5、自在读第3段,找一找:顽强坚韧的黄山松是以怎样的姿势生长在石缝中的呢?写出了它样的特点?五、回顾与反思:识,使先生育成动手动脑的好习气;在汇报交流中,尊重先生的主体性,及时帮助先生处理成绩。
理解课文内容。
无认识地培养先生的合作精神。
巩固知识。
六年级下语文优秀教学案例黄山松西师大版

1.划分学习小组,鼓励学生互相交流、讨论,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2.设计一些具有挑战性的任务,如:“请你设计一个以黄山松为主题的宣传册"""等,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意识。
3.组织小组竞赛,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提高课堂活力。
(四)反思与评价
1.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反思,总结自己在课堂上的收获和不足。
2.运用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引导学生发挥想象,感受黄山松的美丽和奇特。
3.采用讨论、小组合作等形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4.结合课文内容,进行写作练习,提高学生的语文应用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生命的情感,增强他们对生态环境的关注。
2.激发学生勇敢面对困难、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3.通过对黄山松的赞美,引导学生学会欣赏美、发现美,培养审美情趣。
4.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激发他们为家乡、为国家做出贡献的信念。
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以“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为指导,关注每一个学生的个体差异,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通过设立具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让他们在课堂上充满自信。同时,注重课内外相结合,将语文教学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真正地感受到语文的魅力,从而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
(二)问题导向
1.设计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课文内容,如:“黄山松为什么能在恶劣环境中生存下来?”“课文中的黄山松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等。
2.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疑问,共同探讨,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结合课文内容,设计一些拓展问题,如:“你觉得黄山松的精神品质在日常生活中如何体现?”等,引导学生将课文与生活实际相结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姿态奇特—— 向阳
紧密偎傍——团结
教学反思
特点三:黄山松的枝条具有异常强大的团结力
师:你从哪些句子体会到黄山松枝条具有异常强大的团结力?学生汇报时教师适时引导点拨。
①团结松
随机出示句子。 “狮子林附近有一株松树叫“团结松”。五六根枝条从近根的地方生出来,紧密地偎傍着向上生长,到了高处才向四面分散,长出松针来。因此,这一束树枝就变成了枝干,形似希腊殿堂的一种柱子。”
默读课文,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找出文中概括黄山松特点的句子。
3.披文入情,载情入文
(1)小组学习
学习要求 :①自读课文,结合具体语句想想作者是怎样来描写黄山松的这一特点的。 ②小组交流:黄山松的特点是什么?从哪些语句看出来的?③感情朗读:读你喜欢的语句,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
(2)师生交流
特点一:生在石缝里
师:从这首诗中你能体会到什么?你还知道那些描写黄山松的诗句?
特点二:枝条大多向左右平伸或倒生
出示图片。
师:观察图片,看看文中是怎样描写黄山松这一特色的。请你读一读描写这一特色的语句,并谈谈你的感受或体会。
出示图片及文字:“显然,它不肯面壁,不肯置身于丘壑中,而一心倾向着阳光。”
小结:作者借物抒情,不仅细致地描绘了黄山松枝条生长的样子,而且从中发现了黄山松的向阳性,那对光明的向往与追求的品格与精神。
②蒲团松
出示蒲团松图片。师:观看图片,看看(下转44页)(上接47页)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描写蒲团松的?
拓展:多媒体出示诗句。
清人丁廷健有诗咏曰:“苍松三尺曲如盘,铁干横披半亩宽。”如今也有人写到:“松冠平扁似铺棉,形若蒲团半亩圆。大厦千间张锦绣,何如顶上好安眠。”
小结:这些诗句把蒲团松的形状及对它的赞美之情都表现的淋漓尽致,更加让我们感受到了黄山松那种团结的精神。
教学难点
感受黄山松的形象、品格、精神。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搜集有关黄山松的资料。
授课时间
主备课人初备
个性化修改
1.设境激趣,触发情感
播放视频:黄山
黄山是享有盛名的旅游胜地,它以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四绝”著称于世,今天我们就再一次走进黄山,重点欣赏黄山松树的奇美,感悟它的品格与精神。
2.浏览文章,再现内容
西师版小学语文第十一册第一单元第4课
《4 黄山松》教学设计
课题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内容
理解课文内容完成课后作业
授课类型
新课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黄山松的美,了解它的特点。
2.积累好词句,体会作者对黄山松的赞美之情。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了解黄山松的三个特色,感受作者对黄山松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4.总结全文 深化主题
同学们,本文作者丰子恺先生用他的妙笔描写了黄山松的三个特色,现在让我们再次欣赏黄山松的奇美并感受它身上所具有的的《游黄山记》,叶圣陶的《黄山三天》,丰子恺的《上天都》等都体现了黄山的绝美秀丽的风姿。找到相关的书籍读一读。
板书设计
4黄 山 松
出示一组松树生长在石上的图片
师:在这样恶劣的生存环境中,黄山松生长的怎么样呢?
出示句子:“黄山的松树也许是吃石髓而长大起来的吧?长得那么苍翠,那么坚劲,那么窈窕,真是不可思议啊!”
师:谁来带着你的理解读这段话,读出这种顽强的生命力。
③拓展:
出示扬州八怪郑板桥的一首诗:“咬定青山不放松,立足本在破岩中。千磨万炼仍坚劲,任尔东南西北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