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整理)最新部编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12课《词四首》精品课件

合集下载

第12课《词四首》课件(共87张PPT) 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1)

第12课《词四首》课件(共87张PPT) 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1)

沙场秋点兵。
这里喻指射箭时弓 弦的响声。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 却 君 王 天 下 事 , 赢 得 生 前 身 后 名 。 这里指收复北
了结,完成。 可 怜 白 发 生 !
方失地的国家大事。
课程导入 夯实基础 问题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布置作业
成果展示
醉酒时挑亮油灯观看宝剑,梦见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出征的士兵。
课程导入 夯实基础 问题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布置作业
成果展示
秋天来了,西北边塞的风光和内地大不 相同。北雁向南飞去,毫无留恋之意。边塞
渔家傲·秋思
特有的风声、马啸声、羌笛声和着号角声从 四面八方回响起来。层峦叠嶂里,夕阳西下,
范仲淹
青烟升腾,一座孤城的城门紧闭着。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 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 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左手牵着黄犬, 右臂托着苍鹰。黄, 指黄犬。擎,举着。 苍,指苍鹰。
即“看孙郎亲射 虎”。孙郎,指孙权。 据《三国志·吴 书·吴主传》,孙权 曾经“亲乘马射虎”。 这里是作者自喻。
鬓角稍白。
课程导入 夯实基础 问题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布置作业
诗意疏通
终将。
江城子·密州出猎
朝廷什么时候派遣冯唐到云中来赦免魏尚
课程导入 夯实基础 问题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布置作业
诗意疏通
把酒食分给 部下享用。八百 里,指牛,这里 泛指酒食。《世 说新语·汰侈》 载:晋王恺有良 牛,名“八百里 驳”。王济与之 比射,以此牛为 赌物,恺输,杀 牛作炙。麾下, 军旗下面,指部 下。炙,烤熟的 肉食。
梦中回到。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第12课《词四首——满江红》课件(共17张PPT)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第12课《词四首——满江红》课件(共17张PPT)

情感探究
再读诗歌,品味诗人情感。
上阙 下阙
冲破藩篱 投身革命
以身许国 知音难觅
坚决 矛盾 豪情 苦恼
梦醒后无路可走,初入革命的迷惘,但并不自怨自艾。
诗人在词中以男子自许,表示了词人对祖国前途 的担忧,唱出一个女英雄的高亢壮歌,抒发她决心为 国捐躯的豪情壮志,同时,也讲述了因自己的情怀和 理想,不为丈夫和其他庸人所理解,而生的苦恼和悲 愤。曲折地反映了革命者参加革命前的复杂矛盾的心 情,走向革命道路前夕的苦闷彷徨和雄心壮志的开阔 胸怀。
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
离家以后,在大千世界中,不知去何处去寻找知音。 找不到知音,又将会受折磨。想到这一点,作者不觉伤心 落泪,也是很自然的。这种担心和忧虑,真实地反映了一 个革命者刚踏上革命征途的思想状况。
“青衫湿”语出白居易《琵琶行》“座中泣下谁最多, 江州司马青衫湿。”借此悲叹自己无知音的痛苦。但这不是 消极的自怨自艾,而是积极的探索和追寻。词中蕴含强烈的 爱国主义情怀,对之后的革命起到思想上的推动作用。
结合课文注释,理解诗意。
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
1903年春,王廷均用钱捐得户部主事官职,秋瑾随夫入京。
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俗子胸襟谁识我?英雄 末路当磨折。
“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平生与人相处,一副火 热肝胆,一副男儿英雄形象。但世俗又怎么能理解一个女 子的侠肝义胆呢?“俗子胸襟谁识我?”发出震撼人心的 感慨。即使如此,也不能阻挡作者探索的脚步,这只不过 是英雄所经历的磨难罢了。
”1再9这读05明两 诗年句歌,进,秋创一品瑾步味回作“的诗国思人加时京想情入发感光展。复间华。会。和”环点境明。地点,在北京城。“中秋佳节”点
想到这一点,作者不觉伤心落泪,也是很自然的。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12课《词四首》精品课件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12课《词四首》精品课件

黄昏时,军中号角一吹,周围的边声也随之而
起。层峦叠嶂里,暮霭沉沉,山衔落日,孤零
零的城门紧闭。
饮一杯浊酒,不由得想起万里之外的家乡, 未能像窦宪那样战胜敌人,刻石燕然,不能早 作归计。悠扬的羌笛响起来了,天气寒冷,霜 雪满地。夜深了,将士们都不能安睡。将军为
操持军事,须发都变白了;战士们久戍边塞,
未经过过滤的酒,浑 浊、质量不好的酒。
指边患未平,功业未成。燕 然,山名。勒,刻石记功。
yān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
mèi
比喻夜深寒重。 征人夜深不能入 睡。寐,睡。 羌笛。羌族的一种乐器。
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出征的士兵。
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话描述作者笔下的情景? 秋天到了,西北边塞的风光和江南不同。 大雁又飞回衡阳了,一点也没有停留的意思。
上阕:描写梦中之景,即在秋季的某一天,
沙场上点兵的盛大场面,展现抗金部队壮盛的
军容。
“醉里挑灯看剑”一句表现了什么内容?
这一句叙写现实生活,刻画了一位落魄英
雄的典型形象。两物——“灯”与“剑”,两
个动作——“挑”与“看”,而总冠以“醉里” 二字,使笔触由外在形象的刻画深入到主人公
的内心世界。
试分析“沙场秋点兵”一句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重笔点化,展现出一位豪气满怀、临敌出 征的将军形象,如电影镜头中的一个突然定格,
思念家乡 壮志未酬
《渔家傲·秋思》这首词通过对边塞秋色
的生动描写,表达了戍边将士建功立业的英雄
气概和浓浓的思乡之情,侧面反映了边塞生活 的艰苦。
词牌名
江 城 子 密 州 出 猎
·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

第12课《词四首》课件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第12课《词四首》课件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练习:
1.词中的“_锦__帽__貂__裘____,_千__骑__卷__平__冈____”两句,写出了词人与随从出猎
时装束的威武和气势之盛。 2.词中以孙权自喻,表明建功立业心志的词句是:
_为__报__倾__城__随__太__守_____,_亲__射__虎_______,__看__孙__郎________。 3.苏轼在《江城子·密州出猎》中以魏尚自许,用,_持__节__云__中________,___ __何__日__遣__冯__唐___ ”表达了渴望重新得到朝廷重用,立功边陲的心情。
任务一:朗读诗歌 把握诗意
朗读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宋)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 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 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结合注释 把握大意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 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行为、装束狂 打猎场面狂 自比孙权的语气狂
2.本词一个“狂”字统领全篇,下阕中作者的狂放情怀主要体 现在哪些诗句上?
鬓微霜,又何妨!
不在意自己的衰老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渴望被朝廷重用
会挽雕弓如满月 西北望 射天狼
渴望杀敌报国,建功立业
3.“狂”是这首词的词眼,请简要分析作者是如何表现“狂” 的?
我虽沉醉但胸襟还很开阔,胆气还很豪壮。鬓角稍白,这又有什么关 系呢!朝廷什么时候派遣冯唐持符节来云中?我终将使尽力气拉满雕弓, 朝西北眺望,奋勇射杀敌人。
任务二:赏析诗歌 把握内涵
1.本词一个“狂”字统领全篇,上阕中作者的狂放姿态主要体 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诗句简要说说。
左牵黄 右擎苍 锦帽貂裘 千骑卷平冈 亲射虎,看孙郎

九下语文12课《词四首》精品课件

九下语文12课《词四首》精品课件

戎马一生
看着山河残破,他渴望手执利刃,收复 山河;上天听到了他的呼唤,他终于踏上 战场,在战场上,他意气风发,作战英勇, 却又在戍角边声中思念着遥远的故乡及亲 人;战争连年,眼看着青丝变白发,却仍 抵不住誓死收复祖国山河、驱逐鞑虏的心!
今天我们就来走近一个战士的戎马一生。
满江红 ——秋瑾
秋瑾(1875—1907),原名秋闺瑾
虚实结合:梦中痛击敌人的豪壮和现实 报国无门的悲愤进行对比,表达了词人
收复中原的理想和壮志难酬、英雄迟 暮的悲愤之情
主旨探究
这首词托名为安慰朋友,实则是抒发词人 自己对青年时代抗金的战斗生活的念念不 忘之情,以及坚决回复中原,建功立业的 壮志,还有壮志难酬的悲愤。
战争残酷,但敌人在前, 国家未复,爱国之情激发 者他们不断向前! 向他们致敬,也感谢有他 们,才有如今的和平安定!
江 城 子 ·密州出猎 ——苏轼
初读课文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 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 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 月,西北望,射天狼。
再读品析 你从这首词中读出了一个怎样的 苏轼?请用文中一个字概括。

再读品析
作 ,字璿卿,号竞雄,别署鉴湖女侠 者 ,中国民主革命烈士。她的作品基
简 调高昂,语言刚健清新。有《秋瑾 介 诗词》《秋女士遗稿》等存世。
初读课文
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为篱 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四面歌残终破 楚,八年风味徒思浙。苦将侬强派作蛾 眉,殊未屑!
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 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俗子胸襟谁识 我?英雄末路当磨折。莽红尘何处觅知 音?青衫湿!
品析

最新统编人教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第12课《词四首——渔家傲秋思》优质教学课件

最新统编人教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第12课《词四首——渔家傲秋思》优质教学课件

2.(锦州中考)选出对范仲淹《渔家傲·秋思》赏析有误的一项( B )。
A.起句“塞下秋来风景异”点明了地点、季节,一个“异”字突出了塞下 秋景与中原的不同。 B.上阕后三句里,边声、号角声、千嶂、长烟、落日、孤城,从视觉角度 展现出一种悲凉肃杀之气。 C.下阕前两句写出战争没有取得胜利,自己与征人们还未建立军功,还乡 之计无从谈起的矛盾心理。 D.这首词表面上写出作者的英雄气概和战士们生活的艰苦,其实是对宋王 朝消极防御政策所造成严重后果的反映。
【解析】 “边声、号角声”写的是声音,所以上阕后三句是从听觉 和视觉两个角度展现出一种悲凉肃杀之气。
拓展:边塞诗词有哪些常见意象?
景物:秋月、雪山、大漠、孤城、边关、黄河、长云、雨雪、风 沙、碎石……
战场:铁骑、将军、征人、旌旗、烽火、戈矛剑戟、 斧钺刀 铩……
地名:轮台 、夜郎、天山、阴山、受降城、长城、玉门关、关山、 阳关、萧关、凉州、楼兰……
这两句揭示了戍边将士们思乡与报国的矛盾心理。
羌管悠悠霜满地
“霜满地”点明时间已是夜晚。悠悠 羌笛之声传来,大地上铺满了秋霜,征人 耳闻目睹,更加重了愁思与悲凉之感。
羌管悠悠霜满地
借音乐抒发思乡之情的诗句: ①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②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秋天到了,西北边塞的风光和江南不同。大雁又飞回衡阳了,一点 译 文 也没有停留之意。黄昏时,军中号角一吹,周围的边声也随之而起。层
峦叠嶂里,暮霭沉沉,长烟落日,孤零零的城门紧闭。
疏通词意
指边患未平,功业未成。燕然,山名。东汉大
将窦宪追击北匈奴,至燕然山刻石记功而还。
羌笛,一种乐器。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

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12课《词四首》课件(共67张PPT)

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12课《词四首》课件(共67张PPT)

背诵诗歌
2024/1/18
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辛弃疾
作者、背景及人物介绍
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南宋爱 国词人。著有《稼轩词》,存词600多首,与苏轼齐 名,号称“苏辛”,与李清照一起并称“济南二 安”。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和战斗精神是辛词的基 本思想内容。他不仅是词人,也是一名爱国武将, 他积极主张抗金北伐,任职期间坚持练兵备战,因 而不断遭受主和派的排斥、诬陷。1181年,辛弃疾 在两浙西路提点刑狱公事任上,被人弹劾罢官。他 不得已赋闲家居,写给陈同甫一首词。
作品介绍
《江城子 密州出猎》的是苏轼四十岁时, 因对王安石变法持不同意见而自请外任,朝廷 派他任密州任太守,在这期间所作的一首狩猎 词。
北宋词坛,以婉约词风为盛,苏轼继范仲 淹之后,将豪放词风加以扩大,一扫香泽柔弱 之气,其词内容突破“艳科”藩篱,吐纳社会 人生,词章雄健,风格豪放,境界超然,因而 扩大了词的题材,开拓了词的意境。《江城子 密州出猎》是苏轼最早的一首豪放词。
用典。化用“燕然勒石”的典故,表明战争未胜,军事 不利归乡无从谈起,委婉含蓄地表达了将士们渴望建功 立业又思乡怀家的矛盾心理。
5.赏析:“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运用互文的修辞手法,流露出边关将士对功业未 成的惆怅和对家乡的思念,还含蓄地表达了词人 对朝廷腐朽、软弱,不修武备、不重边功的愤懑 不平。
理解型默写:
1.点明地域和季节的句子是: 塞下秋来风景异
2.写边地天气渐寒,北雁南飞的句子: 衡阳雁去无留意
3.边地战事吃紧,戒备森然的句子: (视觉的景物描写勾勒出边塞的悲凉的句子)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4.表现战士们思念家乡又渴望建功立业的矛 盾心情的句子: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12课《词四首》优质课件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12课《词四首》优质课件

2021/10/10
13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这句是全词的核心,是它的灵魂所在。 边塞军人一边饮着浊酒,一边思念着家里的 亲人和家乡的一草一木。这不但是合情的, 而且是合理的。
2021/10/10
14
所谓合情,就是这些军人到了晚间,思 家、思乡之情就愈加浓烈。这符合生活的真 实,令人信服。所谓合理,就是正因为他们 热爱家乡,所以他们才更热爱祖国,他们也 就不会像雁那样“无留意”地飞走,而是坚 守在岗位上。
赏析词句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此词以两个二、二、二的对句开头,通
过具体、生动的描述,表现了多层情意。
2021/10/10
51
第一句,只六个字,却用三个连续的、
富有特征性的动作,塑造了一个壮士的形象,
让读者从那些动作中去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
去想象人物所处的环境,意味无穷。“挑灯”
的动作又点出了夜景,那位壮士在夜深人静、
2021/10/10
11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是上阕的 结句,突出地表现出边塞的安稳和牢固。
2021/10/10
12
在“落日”中,边地的孤城及时地把城门 关上了。“城”是孤的,但有“千嶂”环绕, “长烟”笼罩,“落日”照耀,就不显得那么 孤独无靠。它是坚固的、结实的、严阵以待的。 而城的坚固与否,更重要的还在于把守它的驻 军。因此,在词的下阕,作者就把边防军人推 向画面中心,集中笔墨表现他们的思想感情。
47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
2021/10/10
48
用自己的话描述词所描绘的画面。
醉里挑亮油灯观看宝剑,梦中听到军营 的号角声响成一片。把牛肉分给部下享用, 让乐器奏起雄壮的军乐鼓舞士气。这是秋天 在战场上阅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 兵士们欢欣鼓舞,饱餐将军分给的烤牛肉 ;军中奏起振奋人心的战斗乐曲。牛肉一吃完 ,就排成整齐的队伍。
将军神采奕奕,意气昂扬,“沙场秋点兵” ,这个“秋”字用得好。正当“秋高马壮”的 时候,“点兵”出征,预示了战无不胜的前景 。
3、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
1.点明地域和季节的句子是:
塞下秋来风景异
2.写边塞天气渐寒,北雁南飞的句子 :衡阳雁去无留意 3.边地战事吃紧,戒备森然的句子:
(由视觉的景物描写勾勒出边塞的悲凉的句子)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4.表现战士们思念家乡又渴望建功 立业的矛盾心情的句子: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5。.夜寒霜重,笛声凄然的句子 :羌管悠悠霜满地。 6.以互文的形式写出将士有家难回 ,功业难成,哀伤流泪的句子:
诵读诗文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
1.听读
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
2.自由朗读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3.指名学生朗读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
4.齐读
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初步感知
1.写的是何时何地的景色?哪个字统领了全部景色的特 点?
描写塞下秋景。
用一个“异”字统领了全部景色的特点。
合作交流
1.下阕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从哪些语句可以读出 ?
哀伤 ---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2.为什么会这样?词中哪句点明了原因?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这是全词的核心,作者揭示了自己和征夫们的的矛 盾心理:既思念万里之外的家乡,却又为家国未定,功 业难成而不甘归退。
3.品析“浊酒 一杯家万里” 一句中“一杯 ”和“万里” 的妙处。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
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人,“唐宋 八大家”之一
与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合称“三苏” 散文与欧阳修并称“欧苏” 诗歌与黄庭坚并称“苏黄” 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 书法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年),苏轼连续上书反对 王安石变法,无效果,苏轼乃自请外任。先在杭州任通 判,熙宁七年(1074年),又从杭州来到密州任知州 。他虽在地方任官,却一直希望得到朝廷的重用。在 朝廷任职,以便大济于世。熙宁八年(1075年)冬, 密州久旱,密州知州苏轼到常山祭祀祈雨。回来的路 上,与同官梅户曹在铁沟会猎,随后写了这首出猎词 ,抒发自己的志向。
2.都写了哪些景物?异在哪? A、衡阳雁去无留意
“衡阳雁去”,实为“雁去衡阳”,“无留意”这是 突出边塞的异常苦寒——秋一到,雁就无留恋之情, 这是与家乡大“异” 的。
B。、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边声连角起”表明战事紧,“孤城闭”暗示 敌人强恶,戒备森严。再加上群山连绵,狼烟落 日,构成一幅边塞黄昏的苍凉景色。——这与内 地的繁华的景象迥然有“异”的。
有“词中之龙”之称,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 称“济南二安”。
“破阵子”,是词牌名;“为陈 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是词的题目 。陈同甫,是辛弃疾的挚友。题目 的意思是:我为陈同甫写下这首壮 烈的词寄送给他。
写作背景
这首词作于1188年。当时辛弃疾被免官闲居 信州(今江西上饶)。布衣陈亮“为人才气超 迈,喜谈兵,议论风生,下笔数千言立就”。 辛、陈两人才气相若,抱负相同,都是力主抗 金复国的志士,慷慨悲歌的词人。1188年,两 人鹅湖之会议论抗金大事,但抗金计划后来全 部落空。这首词写于鹅湖之会分手之后。
战马像的卢马那样跑得飞快,弓箭像惊雷一样震耳离弦
。一心想完成收复国家失地的大业,取得世代相传的美名。
可惜壮志难酬,白发已生!
赏析词句
1、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第一句,只六个字,却用三个连续的、富有特征性的动 作,塑造了一个壮士的形象,让读者从那些动作中去体会人 物的内心活动,去想象人物所处的环境,意味无穷。“挑灯 ”的动作又点出了夜景,那位壮士在夜深人静、万籁俱寂之 时,思潮汹涌,无法入睡,只好独自吃酒。
诵读课文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
,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 中,
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
朗读指导
上阕:描写场面,朗读节奏要稍快,声音要洪
亮。
下阕:抒发豪情,朗读声调要高亢,气势豪迈

听我描述
我姑且施展一下少年时打猎的豪情壮志,左手牵着黄犬,右臂托 起苍鹰。随从将士们戴着华美鲜艳的帽子,穿着貂皮做的衣服,带着 上千骑的随从疾风般席卷平坦的山冈。为了报答满城的人跟随我出猎 的盛情厚意,看我亲自射杀猛虎,犹如昔日的孙权那样威猛。
4、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 怜白发生!
这是一场反击战。那将军是爱国的,但也是追求功名的。一战获 胜,功成名就,既“了却君王天下事”,又“赢得生前身后名”,当 为“壮”也。
如果到此为止,那真够得上“壮词”。然而在那个被投降派把持 朝政的时代,并没有产生真正“壮词”的条件,以上所写,不过是词 人孜孜以求的理想而已。词人展开丰富的想象,化身为词里的将军, 刚攀上理想的高峰,忽然一落千丈,跌回冷酷的现实。
诵读课文
huī zhì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 ,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
, 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自读课文,结合文中注释,理解词义, 用自己的话描述词所描绘的画面。
醉里挑亮油灯观看宝剑,梦中听到军营的号角声响成一 片。把牛肉分给部下享用,让乐器奏起雄壮的军乐鼓舞士气 。这是秋天在战场上阅兵。
在人生中还有比成功和幸福更重要的东西,那就是 凌驾于一切祸福之上的豁达胸怀!
----- 周国平
板书
江城子 ·
密州出猎
上阕:出猎→狂 下阕:请战→忠
赤胆忠 心
课堂检测
1.请你在上阕中找出表现苏轼豪迈气概的句子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2.表现太守年愈长而志弥坚的句子是哪句 ?“鬓微霜,又何妨!” 3.找出表现作者希望再展宏图为国立功的句子。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4”.找出表现作者必致强敌于死地的抱负的句子。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3、破阵子
·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山东济南历城 县人。南宋豪放派词人。辛弃疾把满腔激情和对国家兴亡、民 族命运的关切、忧虑,全部寄寓于词作之中。其词艺术风格多 样,以豪放为主,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现存词六百 多首,有词集《稼轩长短句》等传世。
我虽沉醉但胸怀开阔胆略兴张,鬓边白发有如微霜,这又有何妨? 什么时候皇帝会派人下来,就像汉文帝派遣冯唐去云中赦免魏尚的罪 呢?我将使尽力气拉满雕弓就像满月一样,朝着弓矢西北瞄望,奋勇 射杀西夏军队!
赏析词句
1、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 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苏轼外任或谪居时期常常以“疏狂” “狂”“老狂”自况。苏轼时年四十,正值盛 年,不应言老,却自称“老夫”,又言“聊发 ”,与“少年”二字形成强烈反差,形象地流 露出内心郁积的情绪。此中意味,需要特别体 会。
小结诗词
虽不乏慷慨激愤之情,但气象恢弘,一反词作柔弱的格调,“指 出向上一路,新天下耳目”,充满阳刚之美,成为历久弥珍的名篇 。
1.同样面对仕途的打击,相较于苏东坡而言:
柳宗元 太忧郁; 白居易 太伤感; 屈 原 太悲壮; 柳 永 太缠绵。
2.面对厄运,我们更乐于选择苏东坡的
潇洒飘逸 、超拔洒脱、乐观开朗、豪情满怀
词四首
1.渔家傲·秋思
作者简介
渔家傲·秋思:“渔家傲”是词牌名, “秋思”是词的标题,概括了词的主要内 容,表明这首词写的是秋日寂寞凄凉的思 绪。
一○三八年西夏昊称帝后,连年侵宋。由 于积贫积弱,边防空虚,宋军一败于延州,再 败于好水川,三败于定川寨。一○四○年,范 仲淹自越州改任陕西经略副使兼知延州(今陕 西延安)。延州当西夏出入关要冲,战后城寨 焚掠殆尽,戍兵皆无壁垒,散处城中。此词即 作于知延州时。
5、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 “天狼”,喻指侵扰西北边境的西夏军
队。作者以形象的描画,表达了自己渴望 一展抱负,杀敌报国,建功立业的雄心壮 志。
品读领悟
1.上阕描绘的是怎样的内容?你知道词 中哪个字写出了他当时的心情吗?
描绘出猎时的盛大场面。 1、狂在装备齐全,随从众多 2、狂在百姓倾城,观看狩猎 3、狂在自比孙郎,乘马射虎
2.上阕描绘这样盛大的出猎,目的 是什么?
上阕写出猎的盛况,表现了他英武的 身姿;进而又将自己与孙权相比,表达 了词人非凡的气概。同时也为下阕抒情 作了铺垫。
3.词的下片运用的两个典故“遣冯唐” 、“射天狼”,分别表达了词人怎样的 情怀?
“遣冯唐”表达了词人希望朝廷能够重用 他,给他机会去建功立业的情怀。“射天狼 ”表达了词人关心国家命运、报效国家的豪 情壮志。
3.上下阕分别写什么?
上阕侧重 --- 写 景 下阕则侧重--- 抒 情
品读赏析 “塞下”点明了地点 塞下秋来风景异 ,“秋来”点明了时 间,“异”字统领全 词。 这是用拟人手法写人的 衡阳雁去无留意 感受,突出边塞的异常
苦寒:雁尚且无留恋之
情,将士又何以忍受?
四 ,面边声连角起 千嶂里, 长 。烟落日孤城闭
他左手牵黄狗,右手擎猎鹰,头戴锦绣的帽
子,身披貂皮的外衣,一身猎装,气宇轩昂,
何等威武。“千骑卷平冈”,一个“卷”字,
突现出太守率领的队伍,势如磅礴倾涛,何等
雄壮全。城的百姓也来了,来看他们爱戴的太守行 猎,万人空巷。这是怎样一幅声势浩大的行猎 图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