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市基本情况及常州教育概况

合集下载

常州概况

常州概况

常州概况简介市(江苏的吴文化地区)3200年左右文字记载的历史文化古城。

春秋末期(前547年)2500多年有准确纪年和确切地名的历史。

武进郑陆镇三皇庙村寺墩遗址,距今约4500期,出土的玉璧和玉琮为国家一级文物。

武进春秋淹城位于武进区中心城区,距今约3000年,春秋晚期。

西汉高祖五年(前202281年),改置589年)始有常州之称。

于1949年设市。

现辖金坛、溧阳两个县级市和天宁、武进、新北、钟楼、戚墅堰五个市辖区,以及两个新区------常州高新区和武进高新区;37个镇、25个街道办事处,807个行政村、323个居委会,总面积4385平方公里,常住人口约500万。

境内名胜古迹众多,历史文化名人南无与常匹俦。

”陆游赞常:“儒风蔚然,为东南冠。

”自古以来,常州人杰地灵、崇文重教、名家辈出,市内名人居旧址众多。

从隋唐开科取士到清末,共出过9名状元,1546名进士。

60多名,目前有56名,在全国位列第4古代名人“东林八君子”清代“阳湖文派””况周颐;清代“常州画派””代“江左才子近现代名人“孟河医派”代表“辛亥革命”“爱国七””常州主要物产有:常州三宝景泰蓝掐丝工艺画、中国彩绒画、武进夏溪花木、金坛刻纸。

历史沿革延陵春秋时,吴王寿梦之子季札为避让王位躬耕于舜过山(今武进郑陆东);周灵王二十五年(公元前547年)吴王徐祭遂封季札于延陵。

延陵邑大约在今常州、武进、江阴、丹阳一带,是为常州历史上见诸文字最早的名称。

延陵先邑后县,其名相继沿用345年。

毗陵西汉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改延陵为毗陵。

毗陵之名从县治,到三国吴嘉禾三年(234年)置典农校尉屯田垦殖,到西晋大康二年(281年)建郡统县,相继沿用506年,其间,虽曾在王莽当政时改过毗坛,但时间很短前后仅14年,东汉建武元年时又复称毗陵。

毗陵为郡曾统辖丹徒、曲阿(丹阳)、武进、延陵、毗陵、暨阳(江阴)、无锡7县,是为江南大郡。

以毗陵命名的江南大驿一毗陵驿就设于此。

常州市实验小学

常州市实验小学

常州市实验小学一、学校概况常州市实验小学位于江苏省常州市,建校于1982年,初建时为一所普通小学。

经过多年的发展,学校于2005年被确定为市级实验性示范小学,成为该市教育的一颗新星。

学校占地面积约为5万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为1.2万平方米,教学设施齐全,环境优美。

二、办学理念学校秉承“为了每一个孩子”的办学理念,致力于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

学校注重学生的德、智、体、美、劳综合素质的培养,倡导德育为先,注重学生个性的尊重和发展。

三、师资力量学校拥有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教师中拥有硕士及以上学历的比例超过70%,均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教学经验。

校长曾获市教育系统优秀教师称号,教育教学水平颇受肯定。

四、教学特色常州市实验小学以项目制学习、探究式学习和情感教育为主要教学模式。

学校开设了多个富有特色的课程,如STEAM教育课程、书法艺术课程、社会实践课程等,引导学生全面发展。

五、教育成果多年来,学校在各类竞赛中屡获佳绩,学生不仅在学业上取得优异成绩,也获得了许多艺术、体育等奖项。

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充分展现,校方多次被评为市级示范学校。

六、校园文化学校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开展多样化的文化活动。

每年举办学科节、艺术节、运动会等丰富多彩的活动,为学生提供展示自己才艺的舞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创造力。

七、未来展望常州市实验小学将继续秉承“为了每一个孩子”的办学理念,不断提升教学水平,丰富教育教学内容,促进学校整体发展。

学校愿与家长、社会各界共同努力,为培养更多优秀的学子而努力奋斗。

以上是关于常州市实验小学的简要介绍,希望能为您提供一些了解。

常州自然条件数据

常州自然条件数据

常州自然条件数据常州位于中国江苏省中部,地理坐标为北纬31°47′至32°25′,东经119°16′至120°17′。

下面是常州的自然条件数据。

1. 地理特征:常州地处长江三角洲腹地,地势平坦,地貌以平原为主,海拔高度在2-10米之间。

常州市境内有两大水系,分别是长江和淮河,水域面积达到1,830平方公里。

此外,常州还拥有众多湖泊,如中国第三大淡水湖——太湖、洪泽湖、金坛湖等。

2. 气候条件:常州属于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温暖湿润。

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年平均气温为15-17摄氏度,最高气温可达40摄氏度,最低气温可降至-10摄氏度。

年降水量在1000-1200毫米之间,主要集中在夏季和秋季。

3. 植被覆盖:常州市境内植被丰富多样。

主要植被类型有森林、湿地、河流湿地、草地等。

常见的树种有松树、杉树、柳树、槐树等。

此外,常州还有一些自然保护区,如天目湖国家湿地公园、洪泽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等,这些地方保护了大量珍稀植物和野生动物。

4. 土壤状况:常州的土壤主要分为黄壤、红壤和河滩土。

黄壤肥沃,适宜农作物种植;红壤含铁量较高,适宜茶叶种植;河滩土质松软,适宜蔬菜种植。

此外,常州还有一些盐碱土地,不适宜农作物种植。

5. 自然灾害:常州常常受到洪涝、台风、干旱等自然灾害的威胁。

洪涝灾害主要由于常州地势低洼,水系众多,暴雨来袭时容易积水。

台风常常带来强降雨和强风,给城市的建筑和农田造成破坏。

干旱主要发生在夏季,由于降雨不足,给农作物生长带来困难。

以上是常州的自然条件数据,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如果您还有其他问题,欢迎继续咨询。

介绍常州

介绍常州
……………
地理


常州位于长江三角洲太湖平原西北部,江苏省南部,介于南京、上海之间。
常州城区南接武进区,武进区环抱常州市市区;武进南濒太湖,衔滆湖(西太湖);武 进南毗溧阳,南接宜兴,东邻无锡、江阴,西毗金坛、金坛衔长荡湖(洮湖)、丹阳, 常州新北区北接长江。 常州地貌类型属高沙平原,山丘平圩兼有。南为天目山余脉,西为茅山山脉,北为宁镇 山脉尾部,中部和东部为宽广的平原、圩区。境内地势西南略高,东北略低,高低相差 2米左右。 经纬度:市中心位于北纬31°09′-32°04′、东经119°08′-120°12′。 常州是唯一被东经120度经线穿越城区的城市,为此,常州市将把东经120度经线确定为 城市东部的主要景观轴线。
特色 美食
• 加蟹小笼包

清道光年间,由小河沿浮桥南堍万华茶楼首创。其特点:蟹油金黄闪亮,肥 而不腻,蟹香扑鼻,汁水鲜美,皮薄有劲,馅心嫩滑爽口,配以香醋、姜丝 佐食,其味甚佳。 大麻糕
常州大麻糕,是具有独特口感和风味的一种椭圆形大烧饼,也是常州人最喜 爱吃的家常传统食品。 • 芝麻糖 常州芝麻糖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风味。 • 虾饼 有近200多年历史。清代文学家袁枚《随园食单》有载:“虾饼,生虾肉、 葱、盐、花椒、甜酒脚少许,加水和面,香油灼透。”色呈金黄,外脆里软, 香鲜可口。 。。。。。。。

• •

常州市下辖武进区、天宁区、钟楼区、新北区、戚墅堰区、金坛市、溧阳市。全市总面 积4385平方公里,总人口500万,其中市区面积1864平方公里,常住人口380万。城市 建成区面积为220平方公里。
交通
• 常州水陆空交通便利,老京沪铁路、京沪高铁、沪宁城际铁路、京杭大运河、312 国道和沪宁、宁杭、常宁、沿江(常苏)、常澄、锡宜等高速公路,以及江苏第2 大机场,4E级民航常州奔牛机场,构成了常州发达的水陆空交通网。

常州简介

常州简介

常州简介常州,位于中国江苏省中部,是一座历史悠久、文化灿烂的城市。

它坐落在长江和淮河之间,北临扬州,南依苏州,东临上海,西靠南京,是连接长江三角洲经济区和沿海开放型经济试验区的重要节点城市。

常州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3200年左右的新石器时代,这里的出土文物表明早在那个时期,常州就已经有人类聚居。

据史书记载,常州的名字最早可以追溯到东汉时期,当时的名称为“常山”。

随着时代的变迁,常州经历了多个朝代的更替,成为了一个文化底蕴极深的城市。

常州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文化遗产。

这里有着美丽的水乡风光,著名的古运河穿城而过,给人一种宁静和悠闲的感觉。

在这片土地上,有很多闻名于世的名胜古迹,如中国四大名园之一的世界文化遗产拙政园,被誉为“石头艺术的精华”。

此外,还有清代乾隆皇帝曾赞誉为“天下第一泉”、号称“千泉之城”的天目湖,它的湖光山色与文化底蕴相得益彰。

在文化方面,常州也有着丰富的历史遗产和传统艺术。

常州的梅花文化历史悠久,以其古朴雅致的风格闻名于世。

梅花是常州市的市花,并被视为中国传统文化的象征之一。

常州还是中国木雕的重要发祥地之一,木雕艺术独特精湛,常州木雕被誉为“东方之花”。

除了自然景观和人文景点外,常州还是一座经济发达的城市。

近年来,常州的经济不断发展壮大,成为中国东部沿海地区的制造业中心之一。

常州拥有完善的交通网络,方便了货物和人员的流动,吸引了众多国内外企业的投资。

汽车、电子、机械、化工等行业在常州都有着较为完善的产业链。

常州还是一座教育资源丰富的城市。

这里拥有多所高校和科研机构,为培养各类人才提供了良好的平台。

江苏科技大学、常州大学等高校在国内外享有较高的声誉,吸引了不少学生前来深造。

总之,常州是一座有着悠久历史和独特文化的城市。

它的美丽自然风光和丰富的文化遗产吸引了无数的游客。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教育资源的丰富,常州必将迎来更加美好的未来。

常州简介

常州简介

常州简介常州是一座有着2500多年文字记载的文化古城,常州也是一座充满现代气息、经济较发达的新兴工业城市,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

是一座新兴的工业城市。

她位于江苏省的南部、长江三角洲的中心地带,与上海、南京等距相望,与苏州、无锡联袂成片,构成了苏锡常都市圈。

常州现辖金坛、溧阳二个县级市和武进、新北、天宁、钟楼、戚墅堰五个行政区。

全市面积4385平方公里,户籍人口360万人。

春秋时,吴王寿梦的第四个儿子季札为避让王位来到这里。

公元前547年,吴王余祭封其弟季札于延陵,从此常州就有了第一个地名。

后来又以毗陵,晋陵,兰陵为市名。

一直到隋文帝开皇九年才定名为常州。

此外常州还有“中吴要辅,八邑名都”之称。

自古以来,常州人杰地灵,名家辈出。

自从隋唐开科取士到清末的1300多年间,常州就涌现出15名状元,8名榜眼,12名探花,1947名进士。

中试人数之多,令朝野震1惊。

清代著名思想家、诗人龚自珍在他的高才篇中就发出了“天下名士有部落,东南无与常匹俦”的赞叹。

近现代到当代,“常州三杰”瞿秋白、张太雷、恽代英,实业家盛宣怀、刘国钧,语言学家赵元任,数学家华罗庚,医学家吴阶平,书画大师刘海粟等名贯中外。

目前,在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的常州籍院士有56名。

在全国位列第4。

清代常州籍的文学家、诗人赵翼的“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正是对常州地区名人辈出最好的总结。

常州是一座交通非常发达的城市。

自古就有“舟车会百越,襟带控三吴”之称,现在京杭大运河、高速公路、江苏第二大机场等构成了常州发达的水陆空交通网。

2008年1月1日开通了快速公交(BRT),是江苏省内首个快速公交系统。

另外城市公共交通发达,市区内100多条公交车大多可以享受空调车1元刷卡6折的优惠,是继北京以后全国第二个给与市民公共交通优惠的城市。

常州还是科教名城,作为全国第一家以高等职业教育2为特色的教育园区,常州高职基地被称为长三角的“银领摇篮”,每年向长三角地区输送熟练技术人才2万名,园区目前已有5所高职院校和一所本科院校进驻,为常州及周边地区培养大批高素质的职业技能人才。

常州市简介

常州市简介

常州市简介常州别名龙城,是江苏省13个省辖市之一。

常州位于江苏省南部,长江三角洲的中心,市区北临长江,南濒太湖,沪宁铁路、沪宁高速公路、312国道、京杭大运河穿境而过。

常州与上海、南京两大都市等距相望,与苏州、无锡联袂成片,构成了苏锡常都市圈。

全市水网纵横交织,连江通海,是江南著名的鱼米之乡。

全市总面积4385平方公里,总人口358.7万人,常住人口440.7万人。

常州距今已2500余年历史,古称延陵、毗陵、晋陵、兰陵,隋文帝时定名为常州。

自西晋起,常州始终是郡治和府治所在地,向有“三吴重镇,八邑之都”之誉。

常州的手工艺品“宫梳名篦”驰名中外,早在本世纪初,就获得巴拿马博览会金奖。

今天的常州是一座充满现代气息、经济较发达的新兴工业城市,常州工业以机电为主体,现拥有装备制造、电子信息、新能源及环保、新材料和生物医药等五大支柱产业和电子信息设备制造及软件、生物医药及精细化工、新型材料等三大新兴产业,是国内中小功率柴油机、电子信息设备、高速内燃机车、牛仔布等产品的重要生产基地,拥有常柴、东风、新科、常发、华鹏、黑牡丹等中国驰名商标和50多个江苏名牌产品。

常州先后建立了1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9个省级开发区,以全面推进现代制造业基地的建设。

目前,在常州投资的国家和地区已达73个,世界知名跨国公司如美国通用电气公司(GE)、日本东芝、富士通、韩国现代等50多家已在常州投资落户,这些大项目的建成及投产极大地推动了常州市相关产业的发展和壮大。

2008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202.2亿元,增长12.4%,三次产业比重结构为3.1:58.9:38.0。

全市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GDP达到50283元,按现行汇率折算超过7000美元。

实现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85.2亿元,增长17.2%。

规模以上工业全年完成产值5200.1亿元,增长22.2%,其中,装备制造、电子信息、新能源及环保、新材料和生物医药等五大主导产业的规模以上企业完成产值2973.5亿元,增长22.8%。

常州自然条件数据

常州自然条件数据

常州自然条件数据常州市位于中国江苏省中部,地理坐标为北纬31°45′至32°32′,东经119°16′至119°58′。

下面是关于常州市自然条件的详细数据。

地理位置:常州市位于长江三角洲中部,东临江苏省南京市,南接浙江省杭州市,西临无锡市,北濒长江,地理位置优越。

地形地貌:常州市地势总体呈现东高西低的趋势,地势起伏较小,平原地带居多。

境内主要地形包括丘陵、平原、河网和湖泊等。

市区地势相对平坦,地貌类型以平原为主。

气候:常州市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温暖湿润。

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年平均气温约为16摄氏度,最热月份为7月,平均气温约为28摄氏度;最冷月份为1月,平均气温约为2摄氏度。

降水量:常州市年降水量较为充沛,全年平均降水量约为1100毫米。

主要集中在夏季和秋季,其中7月和8月为降水最多的月份。

植被:常州市的植被种类繁多,主要包括森林、草原、湿地和农田等。

市区内有多个公园和绿化带,绿化覆盖率较高。

水系:常州市境内有多条河流和湖泊,主要包括长江、京杭大运河、太湖和湖塘等。

这些水系为常州提供了丰富的水资源。

土壤:常州市的土壤类型主要有黄壤、红壤和河滩土等。

土壤肥沃,适宜农业发展。

自然资源:常州市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包括水资源、矿产资源和生物资源等。

水资源主要集中在长江和太湖,矿产资源包括煤炭、石灰石和石英石等,生物资源包括动物和植物等。

总结:常州市自然条件优越,气候温和湿润,土壤肥沃,水资源丰富。

这些自然条件为常州市的农业、工业和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同时,常州市也需要保护好自然资源,合理利用和开发,实现可持续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2年常州市教育局直属高中特聘新教师公告
根据常州市教育局、常州市人社局《关于2012年常州市教育局直属学校公开招聘教师的实施意见》(常教人〔2012〕6号)精神,常州市教育局组织部分直属高中面向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特聘优秀应届毕业生,有关事项公告如下:
一、特聘原则
坚持“公开、公平、公正、择优”的原则。

二、特聘数量及对象
本次特聘计划22名,其中高中语文8名、高中数学4名、高中英语6名、高中物理3名、对外汉语1名。

特聘对象为具有或正在申请高中教师资格,将取得硕士学历学位的2012届优秀毕业生。

三、特聘时间、地点:
2012年3月8日,南京师范大学
2012年3月9日,华中师范大学
2012年3月12日,华东师范大学
2012年3月14日,东北师范大学
因四所高校要结合本校实际发布招聘信息,最终时间和具体地点详见各校招生就业网站上发布的信息。

四、相关学校公开特聘教师简章
附件1:常州市基本情况
附件2:常州教育概况(2011年)
二〇一二年二月二十八日
常州市基本情况
常州市位于美丽富饶的长江金三角地区中心地带,与上海、南京两大都市等距相望。

常州别称龙城,是有着3000年文字记载历史的文化名城,古称延陵、毗陵、晋陵,素有“中吴要辅,八邑名都”之美誉。

常州现辖金坛、溧阳两个县级市和武进、新北、天宁、钟楼、戚墅堰五个行政区,全市总面积4375平方公里,常住人口约459万(户籍人口360万)。

作为吴文化的发源地,常州文脉悠远,人文荟萃。

自唐代起,常州出过状元9名、进士1546名,培育了大批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艺术家、史学家。

“常州今文经学派”、“阳湖文派”、“常州词派”、“常州画派”和“孟河医派”名垂青史。

民间工艺根雕、刻纸、梳篦、乱针绣、留青竹刻精美迷人。

清代著名思想家龚自珍盛赞“天下名士有部落,东南无与常匹俦”。

常州人居环境优美,市花月季花,市树广玉兰,境内有天目湖、竹海、恐龙园、天宁禅寺、春秋淹城遗址、瞿秋白纪念馆等名胜,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

常州被誉为近代工业发祥地、现代装备制造城,是“全国综合实力50强城市”、“全国投资环境40优城市”。

2010年,全市三次产业结构为3.4︰56.0︰40.6(2005年为4.3︰61.1︰34.6),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达2976.7亿元(比2005年翻了一番多),地方一般预算收入达286.2亿元(是2005年的3倍),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产值7387.8亿元(是2005年的3倍),高新技术产业实现产值3798.2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
51.4%,比2005年提高14.8%),服务业实现增加值1209.7亿元(是2005年的2.7倍),新增上市企业5家(累计达21家),全社会研发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2.33%,连续10年被评为“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城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26269元、12637元(连续五年保持两位数增长),养老、医疗、失业三大保险综合覆盖率保持在97%以上,行政村公交通达率达100%。

常州教育概况(2011年)
常州历来崇文重教,翰墨飘香。

改革开放以来,常州全面落实“科教兴市”战略和教育优先发展地位,大力推进教育改革,不断加大教育投入,积极探索具有中国特色、时代特征、常州特点的教育发展新路,初步形成“基础教育高质量、职业教育高水平、高等教育有特色、终身教育有成效”的事业发展格局,为全市推进富民强市工程、实现“两个率先”提供了重要的智力支撑和人才保证。

目前,全市共有各级各类学校603所,在校生超过74万万人。

其中,幼儿园207所(教育部门办35所、集体办122所、民办50所),在园幼儿9.69万人,省级优质幼儿园126所,占比率61%、就读率77%;普通小学190所、普通初中126所,在校生34.25万人,省级优质小学、初中226所,占比71.52%,就读率73.07%;普通高中37所,在校生6.74万人,100%公办高中为省三星级以上高中,四星级高中18所,占比率48.65%、就读率59.03%;特殊教育机构6个,普通学
校附设特教班3个,在校听障残疾学生179人、智障学生582人,在普通学校随班就读的智障学生161人;中等职业学校26所,在校生12.06万人,省级优质职业学校达12所,占比率75%以上,就读率90%以上;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4所、专科院校6所,在校生12.28万人,公办高职院校全部达教育部高职高专教学水平优秀等级;成人高校2所,在籍成人学历教育学生3.8万人;各类社会力量办学机构近300家,年培训总数达150万人次,A级单位占比达17%。

全市幼儿园、小学、中学、中职教职工人数分别为7732人、13529人、16517人、4849人,中小学、中等职业学校研究生学历(学位)教师占专任教师的比例分别达1.7%、8.55%,有常州市名教师工作室42个,市“五级阶梯”优秀教师占专任教师的13%,中小学中学高级教师占比达17%,职业学校专业教师技师比例达20%、“双师型”比例达65%。

高校有教职工8158人,专任教师5612人,其中正高职称323人、副高职称1685人、中级职称2453人,分别占全市专任教师总数的5.76%、30.02%和43.71%。

专任教师中有博士457人、硕士1792人。

全市学龄前三年教育普及率、适龄儿童少年小学入学率、初中入学率均达100%,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义务教育普及率100%、公办学校吸纳比例超过85%,初中毕业生升入高一级学校的比例达99.9%,高中阶段普高与职教招生比1:0.96,高考二本以上上线率、本科录取率、总录取率均名列全省前茅,职校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和中级工达标率分别在96%和98%
以上,职校应届毕业生单招考试本科录取率、总录取率连续11年位于全省首位,18-22周岁适龄人口高等教育毛入学率51.69%,基本实现高等教育普及化,新增劳动力人均受教育年限达14.76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