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设备设计与结构课程设计任务书2012

合集下载

泡点进料q=1苯

泡点进料q=1苯

吉林化工学院化工原理课程设计题目苯—甲苯二元物系筛板精馏塔的设计教学院化工与材料工程学院专业班级化工1001班学生姓名刘万昆学生学号 10110107指导教师张振坤2012年 12月 21日化工原理课程设计任务书设计题目 : 苯——甲苯二元物系板式精馏塔的设计 2.设计条件 :塔顶压力: kpa p 100= 原料加料量: F =100kmol/h 进料组成: 437.0=F x馏出液组成:907.0=D x釜液组成: 007.0=W x (以上均为摩尔分率) 塔顶全凝器 泡点回流 回流比: min (1.1 2.0)R R =- 加料状态: q=1单板压降: 0.7a kp ≤3.设 计 任 务 :1.完成该精馏塔的工艺设计(包括物料衡算、热量衡算、筛板塔的设计计算)。

2.绘制带控制点的工艺流程图、塔板负荷性能图、精馏塔工艺条件图。

精馏塔设备条件图。

3.撰写精馏塔的设计说明书(包括设计结果汇总)。

目 录摘 要 ......................................................... 1 绪 论 ......................................................... 21.1精馏流程设计方案的确定 .................................................. 2 1.2设计思路 ................................................................ 3 1.2.1精馏方式的选定 ........................................................ 3 1.2.2加热方式 .............................................................. 3 1.2.3操作压力的选取 ........................................................ 3 1.2.4回流比的选择 .......................................................... 3 1.2.5塔顶冷凝器的冷凝方式与冷却介质的选择 .................................. 4 1.2.6板式塔的选择 .......................................................... 4 1.2.7 关于附属设备的设计 .................................................... 4第二章 精馏塔工艺设计计算 .................................... 52.1物料衡算 ................................................................ 5 2.1.1塔的物料衡算 .......................................................... 5 2.2板数的确定 .............................................................. 5 2.2.1操作回流比的求取 ...................................................... 5 2.2.2 求精馏塔气液相负荷 .................................................... 6提馏段:h kmol qF L L /94.208100194.108'=⨯+=+= ........................... 6 2.2.3 操作线方程的确定 ...................................................... 6 2.2.4精馏塔理论塔板数及理论加料位置 ........................................ 7 2.2.5全塔效率的计算 ........................................................ 7第三章 精馏塔的工艺条件及有关物性数据的计算 .................. 93.1操作压强 P 的计算 ........................................................ 9 3.2操作温度 ................................................................ 9 3.3物性数据计算 ............................................................ 9 3.3.1平均摩尔质量计算 ...................................................... 9 3.3.2平均密度的计算 ........................................................ 93.3.3液体平均表面张力计算 ............................................. 10 3.4 精馏塔体工艺尺寸的计算 ............................................... 11 3.4.1塔径的计算 .......................................................... 11 3.5 精馏段塔和塔板主要工艺尺寸计算 ....................................... 12 3.5.1精馏塔有效高度的计算 ................................................ 12 3.5.2溢流装置计算 ........................................................ 12 3.5.3塔板布置 ............................................................ 13 3.6筛板的流体力学验算 .................................................... 143.6.1塔板压降 ............................................................ 143.6.2液沫夹带量EV的验算.................................................. 143.6.3漏液的验算.......................................................... 153.6.4液泛验算 ............................................................ 153.7塔板负荷性能图 ........................................................ 153.7.1漏液线.............................................................. 153.7.2液沫夹带线 .......................................................... 163.7.3液相负荷下限线 ...................................................... 163.7.4液相负荷上限线 ...................................................... 163.7.5液泛线 .............................................................. 163.8板式塔的结构 .......................................................... 183.8.1塔体结构 ............................................................ 183.8.2塔板结构............................................................ 18第四章热量衡算 ............................................ 194.1热量衡算 ............................................................. 194.1.1塔顶热量 ............................................................ 194.1.2塔底热量 ............................................................ 19第五章板式塔得结构与附属设备................................ 215.1附件的计算 ............................................................ 215.1.1配管 ................................................................ 215.1.2冷凝器 .............................................................. 225.1.3再沸器.............................................................. 23计算结果总汇................................................. 24致谢....................................................... 25参考文献..................................................... 26主要符号说明(一) ............................................. 27主要符号说明(二) ........................................... 28附录......................................................... 29化工原理课程设计教师评分表.................................... 31本次设计是针对二元物系的精馏问题进行分析、选取、计算、核算、绘图等,是较完整的精馏设计过程。

化工设计课程设计任务书

化工设计课程设计任务书

化工设计课程设计任务书一、课程设计任务书概述化工设计课程设计是化学工程专业的必修课程之一,旨在培养学生的工程设计能力和实践能力。

本次课程设计任务书旨在指导学生完成一项涉及化工领域的综合性设计任务,要求学生在理论知识、实验技能和创新思维等多个方面得到锻炼和提高。

二、任务要求1.任务背景以某化工企业为背景,要求学生根据企业实际情况,开展一项涉及化工领域的综合性设计任务。

具体内容包括但不限于:产品研发、新工艺开发、设备改造升级等。

2.任务目标通过本次课程设计,要求学生达到以下目标:(1)掌握化工领域相关理论知识和实验技能;(2)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3)提高创新思维和团队协作能力;(4)撰写规范的课程设计报告。

3.任务内容(1)确定项目目标:根据企业需求,确定项目目标及相关参数。

(2)方案制定:制定符合项目目标的方案,并进行初步设计。

(3)实验验证:根据方案,进行实验验证,确定方案的可行性。

(4)方案完善:对初步设计进行完善,优化设计方案。

(5)报告撰写:根据要求,撰写规范的课程设计报告。

4.任务时间安排本次课程设计任务需在一个学期内完成。

具体时间安排如下:第1-2周:确定项目目标、制定初步方案;第3-10周:进行实验验证、完善方案;第11-14周:撰写课程设计报告。

5.任务评分标准本次课程设计任务按照以下标准评分:(1)项目目标与参数确定:10分;(2)方案制定与初步设计:20分;(3)实验验证及可行性分析:30分;(4)方案完善及优化设计:20分;(5)课程设计报告撰写质量:20分。

三、参考文献要求在完成课程设计任务的过程中,学生需要参考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应当具有一定权威性和可靠性,并且符合学术规范。

建议参考以下文献:[1] 李国华, 陈宗基. 化工过程模拟[M]. 北京: 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7.[2] 王志鹏. 化工过程计算机辅助设计[M]. 北京: 化学工业出版社, 2010.[3] 刘锐. 化工过程优化设计[M]. 北京: 化学工业出版社, 2012.四、总结本次化工设计课程设计任务书旨在指导学生完成一项涉及化工领域的综合性设计任务,要求学生在理论知识、实验技能和创新思维等多个方面得到锻炼和提高。

化工课程设计--夹套反应釜课程设计 (2)

化工课程设计--夹套反应釜课程设计 (2)

化工设备机械基础课程设计题目:1m3夹套反应釜设计学院: 化学与材料工程学院专业: 化学工程班级: 10化工姓名:学号: ***********指导老师:完成日期: 2012年6月1日夹套反应釜设计任务书设计者:班级:10化工学号:10111003101指导老师:日期:一、设计内容设计一台夹套传热式带搅拌的配料罐。

二、设计参数和技术特性指标见下表三、设计要求1.进行罐体和夹套设计计算;2.选择支座形式并进行计算;3.手孔校核计算;4.选择接管、管法兰、设备法兰;5.进行搅拌传动系统设计;(1)进行传动系统方案设计(指定用V带传动);(2)作带传动设计计算:定出带型,带轮相关尺寸(指定选用库存电机Y1322-6,转速960r/min,功率5.5kW);(3)选择轴承;(4)选择联轴器;(5)进行罐内搅拌轴的结构设计、搅拌器与搅拌轴的连接结构设计;6.设计机架结构;7.设计凸缘及安装底盖结构;8.选择轴封形式;9.绘制装配图;10. 绘传动系统部件图。

表1 夹套反应釜设计任务书简图设计参数及要求容器内夹套内工作压力,Mpa设计压力,MPa0.2 0.3工作温度,℃设计温度,℃<100 <150介质染料及有机溶剂冷却水或蒸汽全容积,m3 1.0操作容积,m30.8全容积传热面积,m2>3.5腐蚀情况微弱推荐材料Q235-A搅拌器型式推进式搅拌轴转速,r/min200轴功率,kW 4接管表符号公称尺寸DN连接面形式用途a 25 蒸汽入口b 25 加料口c 80 视镜d 65 温度计管口e 25 压缩空气入口f 40 放料口g 25 冷凝水出口h 100 手孔目录1. 夹套反应釜的结构 (5)1.1 夹套反应釜的功能和用途 (5)1.2 夹套反应釜的反应条件 (5)2. 设计标准 (6)3. 设计方案的分析和拟定 (6)4. 各部分结构尺寸的确定和设计计算 (7)4.1 罐体和夹套的结构设计 (7)4.1.1 罐体几何尺寸计算 (8)4.1.2 夹套几何尺寸计算 (10)4.2 夹套反应釜的强度计算 (12)4.2.1 强度计算(按内压计算强度) (12)4.2.2 稳定性校核(按外压校核厚度) (15)4.2.3水压试验校核 (21)4.3 反应釜的搅拌器 (23)4.3.1 搅拌装置的搅拌器 (23)4.3.2 搅拌器的安装方式及其与轴连接的结构设计 (23)4.3.3 搅拌装置的搅拌轴设计 (24)4.4 反应釜的传动装置设计 (26)4.4.1 常用电机及其连接尺寸 (26)4.4.2釜用减速机类型、标准及其选用 (26)4.4.3 V带减速机 (27)4.4.4凸缘法兰 (30)4.4.5安装底盖 (31)4.4.6机架 (31)4.4.7联轴器 (32)4.5 反应釜的轴封装置设计 (33)4.5.1 填料密封 (33)4.5.2 机械密封 (33)4.6反应釜的其他附件设计 (34)4.6.1 支座 (34)4.6.2 手孔和人孔 (35)4.6.3 设备接口 (35)5. 设计小结 (38)6. 参考文献 (39)设计说明书1. 夹套反应釜的结构夹套反应釜主要由搅拌容器、搅拌装置、传动装置、轴封装置、支座、人孔、工艺接管和一些附件组成。

换热器

换热器

化工原理化工设备课程设计任务书设计题目: 2.4万吨煤油换热器设计学生姓名:专业班级:学号:指导教师:宜宾学院化学与化工学院2012年 12月 13 日列管式换热器设计任务书一、设计目的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本门课程及有关选修课程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去完成换热单元操作设备设计任务的实践能力二、设计目标设计的设备必须在技术上是可行的,经济上是合理的,操作上是安全的,环境上是友好的三、设计题目列管式换热器设计四、设计任务及操作条件1. 设计任务设备型式:列管式处理任务:如下表所示:2. 操作条件(1)热流体:入口温度140℃; 出口温度40℃ (2)冷却介质:岷江水 (3)允许压降:不大于0.1MPa (4)物性数据煤油定性温度下的物性数据()()Cm W C kg kJ c s Pa m kg o o o po o o ⋅=⋅=⋅⨯==-/14.0/22.21015.7/82543λμρ导热系数定压比热容粘度密度原油定性温度下的物性数据()()Cm W C kg kJ c s Pa m kg o o opo o o ⋅=⋅=⋅⨯==-/128.0/2.2100.3/81533λμρ导热系数定压比热容粘度密度柴油定性温度下的物性数据:()()Cm W C kg kJ c s Pa m kg o o opo o o ⋅=⋅=⋅⨯==-/133.0/48.2104.6/71543λμρ导热系数定压比热容粘度密度五、设计内容1. 设计方案的选择2. 设计计算(1) 计算总传热系数 (2) 计算传热面积 3. 主要设备工艺尺寸设计(1)管径尺寸和管内流速的确定(2)传热面积、管程数、管数和壳程数的确定 4. 换热器核算 5. 设计结果汇总 6. 绘制换热器简图7. 换热器壳体封头材料,厚度以及壳体和封头的连接形式;8换热列管的设计选型; 9管板厚度;10换热管的排列及管孔尺寸;11换热管与管板的连接,管板与壳体的连接; 12管箱设计; 13所有接管设计选型; 14折流板的设计;15支座设计选型;16所涉及到的所有法兰设计选型目录第一章概述 01.1换热器的简单介绍 01.2本设计的目的和意义 0第二章设计计算 (1)2.1确定设计方案 (1)2.2确定物性数据 (1)2.3计算总传热系数 (2)2.4计算传热面积 (3)2.5工艺结构尺寸 (3)2.6换热器核算 (4)2.7支座的设计 (11)第三章设计结果汇总 (13)设备设计数据表 (13)设计图纸 (14)参考文献 (14)评语及成绩 (15)第一章概述1.1换热器的简单介绍列管式换热器,是以封闭在壳体管束的壁面作为传热面积的间壁式换热器。

化工课程设计--煤油冷却器的设计

化工课程设计--煤油冷却器的设计

化工课程设计--煤油冷却器的设计天津农学院化工原理课程设计任务书设计题目:煤油冷却器的设计系别:食品科学系专业:食品科学与工程学生姓名: 夏雪学号: 1009014206指导教师: 王步江起迄日期: 2012年5月28日—2012年6月12日化工原理课程设计任务书化工原理课程设计任务书2.对课程设计成果的要求〔包括图表、实物等硬件要求〕:试设计一台适宜的列管式换热器完成该生产任务。

设计计算列管式换热器的热负荷、传热面积、换热管、壳体、管板、封头、隔板及接管等。

编写课程设计说明书。

3.主要参考文献:柴诚敬.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天津大学出版社.柴诚敬. 《化工原理》.高等教育出版社.4.课程设计工作进度计划:序号起迄日期工作内容1 5.28-5.30 熟悉该设计的基本流程及查阅相关资料2 5.31-6.3 进行有关计算并核对结果3 6.4-6.12 整理数据及结果主指导教师日期:年月日天津农学院课程设计说明书设计名称冷却器的设计设计题目煤油冷却器的设计设计时间 2012年5月28日系别食品科学系专业食品科学与工程班级食科2班姓名夏雪指导教师王步江2012 年 5 月 28 日化工原理课程设计说明书目录1.设计方案 (5)2.生产条件的确定 (5)3. 换热器的设计计算 (5)4.换热器的主要结构尺寸和计算结果 (11)一.设计方案选择适宜的列管式换热器并进行核算,绘制设备条件图(1号)一份,编制一份设计说明书(打印稿),其主要内容包括:1、生产条件的确定2、换热器的设计计算3、设计结果列表4、结束语二.生产条件的确定设计一列管式煤油换热器,完成年冷却 14206 t/a煤油的任务,具体要求如下:煤油进口温度146℃,出口温度34℃;冷流体进口温度30℃,出口温度40℃;每年按330天计,24小时/天连续进行。

三.换热器的设计计算(一)确定设计方案1.选择换热器类型:两流体温度变化情况:热流体进口温度146℃,出口温度34℃;冷流体进口温度30℃,出口温度40℃。

化工设备课程设计任务书解析

化工设备课程设计任务书解析

化工设备课程设计说明书学生:马维指导教师:梅丽班级:2013级6班专业:应用化学化工原理与化工设备课程设计任务书专业应用化学班级2013级 6班设计人一.设计题目69m3浓硫酸储罐二.设计要求编制一份设计说明书,主要内容包括:1.标题页;2.设计任务书;3.目录;4.设计方案简介;5.储罐设备设计;6.储罐设备强度设计和结构设计;7.设计结果概要或设计一览表;8.对本设计的评述;9.附图(储罐设备装配图);10.参考文献;11.主要符号说明。

三.设计时间:1周设计基本要求《化工设备课程设计》是化工设备与机械课程教学中综合性和实践性较强的教学环节,是理论联系实际的桥梁,是使学生体察工程实际问题复杂性、学习化工设计基本知识的初次尝试。

通过课程设计,应该训练学生提高如下几个方面的能力:1.熟悉查阅文献资料、搜集有关数据、正确选用公式。

2.在兼顾技术上先进性、可行性,经济上合理性的前提下,综合分析设计任务要求,确定储罐设备附件的选择。

3.准确而迅速地进行设备的机械设计计算。

4.用精练的语言、简洁的文字、清晰的图表来表达自己的设计思想和计算结果。

设计基本内容课程设计包括如下内容:1.设计方案简介:根据设计任务书所提供的条件和要求,通过对现有生产现场调查或对现有资料的分析对比,选定适宜的设备附件类型。

2.设备的机械设计计算:包括强度设计和结构设计。

3.设备结构装配详图,按化工设备装配图的要求绘制完成。

完整的课程设计报告由说明书和图纸两部分组成。

目录第一部分设计方案简介 (V)第二部分储罐设备设计............................................................................................................... V I2.2设计参数的选择............................................................................................................... V I2.2.1筒体材料的选择.................................................................................................... V I2.2.2公称直径的确定.................................................................................................... V I2.1.3设计压力................................................................................................................ V I2.1.4设计温度 (VII)2.1.5焊接接头系数 (VII)2.1设备的初步选型及轮廓尺寸的确定............................................................................ V III2.1.1设备的初步选型................................................................................................. V III2.1.2设备的轮廓尺寸的确定..................................................................................... V III 第三部分储罐设备强度设计和结构设计 (X)3.1储罐的结构设计 (X)3.1.1 封头设计 (X)3.1.2接管与法兰设计.................................................................................................... X I3.1.3液面计的选择 (XII)3.1.4人孔的结构设计................................................................................................. X III3.1.5螺栓(螺柱)的选择......................................................................................... X III3.1.6垫片的选用......................................................................................................... X IV3.1.7鞍座设计............................................................................................................. X IV3.1.8焊接结构设计 (XVII)3.2设备强度设计................................................................................................................ X IX3.2.1壁厚设计............................................................................................................. X IX3.2.2设备的应力校核................................................................................................. X IX 第四部分设计结果概要或设计一览表 (XXIII)4.1设计材料 (XXIII)4.2设计附件选择 (XXIII)4.3设计尺寸 (XXIII)对本设计的评述....................................................................................................................... X XVI 附图(储罐设备装配图).. (XXVII)参考文献 (XXVIII)主要符号说明........................................................................................................................... X XIX第一部分设计方案简介本设计是针对《化工设备设计》这门课程所安排的一次课程设计,是对这门课程的一次总结,要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并查阅相关书籍完成设计。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任务书列管式换热器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任务书列管式换热器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任务书换热器的设计塔里木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化学化工系二O一三年十二月塔里木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化工原理课程设计任务书专业班级学生姓名发题时刻: 2012 年 12 月 2 日一、设计题目:煤油冷却器的设计1.处置能力:年处置煤油xy万吨(x是学号的十位数+1,y是学号的个位数,比如学号25,确实是35)2.设备形式:列管式换热器3.设计参数(1)煤油:入口温度155℃,出口温度45℃(2)冷却介质:自来水,入口温度35℃,出口温度45℃(3)许诺压强降:不大于100kPa(4)煤油定性温度下的物性数据:密度825kg/m3,黏度×,比热容(kg.℃),导热系数(m.℃)(5)每一年按335天计,天天24小时持续运行(6)建厂地域:大气压为760mmHg、自来水年平均温度为20℃的库车县。

三、设计要求和工作量一、完成设计说明书一份;二、绘制换热器装配图(A3图纸)四、设计说明书要紧内容(参考)化工原理课程设计任务书摘要第一章前言第二章换热器设计简介换热器概述换热器的分类换热器选型及其依据管程和壳程数的确信流动空间的选择流体流速的选择流动方式的选择第三章列管式换热器的设计计算传热系数K平均温度差对流传热系数污垢热阻流体流动阻力(压强降)的计算第四章换热器设计确信物性数据传热面积初值计算管侧传热系数管内给热系数传热核算壳侧压力降管侧压降计算裕度计算第五章零件计算封头缓冲挡板放气孔、排液孔接管假管拉杆和定距管膨胀节第六章设计结果汇总要紧结构参数表第七章设计小结参考文献附录换热器装配图(A3图纸)五、要紧参考文献[1] 谭天恩,等.化工原理(第三版).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20[2]大连理工大学化工原理教研室.化工原理课程设计.大连: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1994[3] 贾绍义,柴诚敬.化工原理课程设计.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2[4] 时钧主编.化学工程手册(第二版).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1996[5] 魏崇光,郑晓梅. 化工工程制图[M].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1998[6] 娄爱娟,吴志泉. 化工设计[M].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02[7] 华东理工大学机械制图教研组. 化工制图[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8] 王静康. 化工设计[M].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1998[9] 傅启民. 化工设计[M]. 合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2000[10] 董大勤. 化工设备机械设计基础[M].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1999[11] GB 151-1999管壳式换热器[12] JB/T 4715-92 固定管板式换热器与大体参数[13] 靳明聪. 换热器[M]. 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1990参考文献并非局限于上述所列。

化工设备基础课程设计任务书(罐)(1)

化工设备基础课程设计任务书(罐)(1)

课程设计
1.设计题目:液氨储罐机械设计
(2). 设计数据:
3. 工艺条件图
4. 计算及说明部分内容(设计内容):
第1章绪论:
(1)概述
(2)设计任务、设计思想、设计特点;
(3)主要设计参数的确定及说明。

第2章材料及结构的选择与论证
(1)材料选择与论证;
(2)结构选择与论证:封头型式的确定、人孔选择、法兰型式、液面计的选择、鞍座的选择确定。

第3章设计计算
(1)计算筒体的壁厚;
(2)计算封头的壁厚;
(3)水压试验压力及其强度校核;
(4)选择人孔并核算开孔补强;
(5)选择鞍座并核算承载能力;
(6)选择液位计;
(7)选配工艺接管。

设计小结
参考文献
5.绘图部分内容:
总装配图一张(A1图纸)
6.设计期限:1周(2009 年 7 月 04 日~ 2009 年 7 月 08 日)7、设计参考进程:
(1)设计准备工作、选择容器的型式和材料半天
(2)设计计算筒体、封头、选择附件并核算开孔补强等一天
(3)绘制装配图二天
(4)编写计算说明书一天
(5)答辩半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化工设备设计与结构课程设计任务书一、课程设计题目:化工设备设计与结构课程设计二、课程设计内容:根据〈化工原理课程设计〉工艺计算结果完成下列内容1、绘制施工工艺流程图:内容包含所有设备、管道、带有物料、工艺条件、设备位号、管道号、控制点等。

2、设计塔顶产品(4-8小时储存量)储罐:内容包括:设计计算(结构设计、强度设计)、绘制装配图、绘制所有零件图(包括标准零件,可采用表格图)。

3、设计精馏塔:内容包括:设计计算(结构设计、强度设计)、绘制装配图、绘制零件图(不包括标准零件)。

4、编写课程设计计算书三、时间安排:第一周:熟悉资料、完成设计计算第二周:绘制施工工艺流程图、绘制装配图、绘制零件图第三周:整理计算资料,编写设计计算书、答辩前准备、答辩。

四、参考资料:化工设计手册、机械设计手册化工设备机械基础课程设计指导书过程装备成套技术设计指南化工单元过程及设备课程设计化工容器及设备五、其他资料:表2 射线和超声波探伤检验要求A、钢制焊接压力容器的技术要求①、本设备按GB150——89《钢制压力容器》和HGJ18——89《钢制化工容器制造技术要求》进行制造。

试验和验收,并接受劳动部颁发的《压力容器安全技术检查规程》的监督。

②、焊接采用电弧焊,焊条牌号。

(按HGJ15——89《钢制化工容器材料选用规定》选用)。

③、焊接接头形式及尺寸除图中注明外,按HGJ17——89《钢制化工容器结构设计规定》中规定;对接焊缝为,接管与壳体、封头的焊缝为,带补强的接管与壳体、封头的焊缝为,角焊缝的焊接尺寸按较薄板的厚度,法兰焊接按相应的法兰标准中的规定。

④、容器上的A类和B类焊缝应进行无损探伤检查,探伤长度 %,射线探伤应符合GB3323——89《钢溶化焊对接接头射线照相和质量分析》的级为合格;或GB11345——89《钢焊缝超声波探伤方法和探伤结果分析》规定中的级为合格。

⑤、压力试验和致密性试验i、设备制造完毕后,以 Mpa进行压力试验,合格以后再以 Mpa的压缩空气进行致密性试验。

ii、对带蛇管设备的压力试验和致密性试验;设备本体与蛇管分别按各自试验压力进行压力试验和致密性试验。

iii、对带夹套设备的压力试验和致密性试验(根据具体情况按下列规定进行)。

(i)、设备内常压,夹套内为正压时,先将设备内盛水试漏或煤油渗透性试验,合格以后再以 Mpa的压缩空气进行致密性试验。

(ii)、设备内真空,夹套内为正压时,先作设备的压力试验和致密性试验,合格后再焊夹套并作夹套内的压力试验和致密性试验。

(iii)、设备内压力大于或等于夹套内的压力时,则设备和夹套分别按各自的试验压力进行压力试验和致密性试验,设备的压力试验和致密性试验合格后再焊夹套并作夹套内的压力试验和致密性试验。

⑥、管口及支座方位图,图号见选用表,(管口方位在俯视图已经表达清楚,不另行绘制管口及支座方位图时标注:管口及支座方位按本图)。

B、钢制焊接常压容器的技术要求①、本设备按JB2880——81《钢制焊接常压容器的技术条件》进行制造、试验和验收。

②、焊接采用电弧焊,焊条牌号。

(按HGJ15——89《钢制化工容器材料选用规定》选用)。

③、焊接接头形式及尺寸除图中注明外,按HGJ17——89《钢制化工容器结构设计规定》中规定;对接焊缝为,接管与壳体、封头的焊缝为,带补强的接管与壳体、封头的焊缝为,角焊缝的焊接尺寸按较薄板的厚度,法兰焊接按相应的法兰标准中的规定。

④、对接焊缝需作无损探伤,其长度不少于焊缝全长的 %,射线探伤标准符合GB3323——89《钢溶化焊对接接头射线照相和质量分析》中III级为合格;或超声波探伤标准符合JB1152——81中II级为合格。

⑤、设备试漏(以下三条任选一条)i、设备制造完毕后,盛水试漏。

ii、设备制造完毕后,进行煤油渗漏试验(不适宜进行盛水试漏的设备。

)iii、设备制造完毕后,以 Mpa进行压力试验,合格以后再以 Mpa的压缩空气进行致密性试验。

⑥、管口及支座方位图,图号见选用表,(管口方位在俯视图已经表达清楚,不另行绘制管口及支座方位图时标注:管口及支座方位按本图)。

C、列管式换热器技术要求①、本设备按GB151——89《钢制管壳式换热器》级进行制造。

试验和验收,并接受劳动部颁发的《压力容器安全技术检查规程》的监督。

②、换热管的标准为,其外径偏差为 mm,壁厚偏差为 %(标准按GB151—89中表3~4项填写,偏差可在HGJ15—89表2中选取。

)③、焊接接头形式及尺寸除图中注明外,按HGJ17——89《钢制化工容器结构设计规定》中规定;对接焊缝为,接管与壳体、封头的焊缝为,带补强的接管与壳体、封头的焊缝为,角焊缝的焊接尺寸按较薄板的厚度,法兰焊接按相应的法兰标准中的规定。

④、容器上的A类和B类焊缝应进行无损探伤检查,探伤长度 %,射线探伤应符合GB3323——89《钢溶化焊对接接头射线照相和质量分析》的级为合格;或GB11345——89《钢焊缝超声波探伤方法和探伤结果分析》规定中的级为合格。

管板密封面与壳体轴线垂直,其公差为1mm..⑥、列管和管板的连接采用。

(分别为胀接、焊接、先胀后焊、先贴胀后焊等,若有局部放大详图可不填此条。

)⑦、设备制造完毕后,进行压力试验:壳程以 Mpa、管程以 Mpa进行压力试验,合格以后壳程再以 Mpa,管程以 Mpa的压缩空气进行致密性试验。

⑧、管口及支座方位图,图号见选用表,(管口方位在俯视图已经表达清楚,不另行绘制管口及支座方位图时标注:管口及支座方位按本图)。

D、搅拌设备技术要求器体部分按相应材质的容器技术要求(A中各项)填写外,并增加下列要求:①、设备上减速机支座凸缘和轴封底座凸缘应在组焊后一起加工。

②、设备组装完毕后,在搅拌轴上端密封处测定轴的径向摆动量不得大于 mm,搅拌轴下端摆动量不得大于 mm,(具体数值可查阅《华工设备技术图样要求》1991年版)。

③、设备组装完毕后,以水代料(严禁空转),并使设备内达到工作压力;进行试运转,时间不少于四小时,在试运转过程中,不得有不正常的噪音(<85Db)和振动等不良现象。

④、搅拌轴旋转方向应和图示相符,不得反转。

⑤、管口及支座方位图,图号见选用表,(管口方位在俯视图已经表达清楚,不另行绘制管口及支座方位图时标注:管口及支座方位按本图)。

E、板式塔装配图技术要求①、根据不同材质和使用条件可按A、B中的①项应遵循的相应标准选择填写。

②、焊接采用电弧焊,焊条牌号。

(按HGJ15——89《钢制化工容器材料选用规定》选用)。

③、焊接接头形式及尺寸除图中注明外,按HGJ17——89《钢制化工容器结构设计规定》中规定;对接焊缝为,接管与壳体、封头的焊缝为,带补强的接管与壳体、封头的焊缝为,角焊缝的焊接尺寸按较薄板的厚度,法兰焊接按相应的法兰标准中的规定。

④、容器上的A类和B类焊缝应进行无损探伤检查,探伤长度 %,射线探伤应符合GB3323——89《钢溶化焊对接接头射线照相和质量分析》的级为合格;或GB11345——89《钢焊缝超声波探伤方法和探伤结果分析》规定中的级为合格。

⑤、塔体直线允差为mm,塔体安装垂直度允差为mm,(两项允差一般为1/1000塔高,且塔高>20m时不得超过30mm.。

⑥、裙座(或支座)螺栓孔中心圆直径允差以及相邻两孔和任意两孔弦长允差均为2mm。

⑦、塔盘的制造、安装按JB1205——80《塔盘技术条件》进行。

⑧、压力试验和致密性试验i、设备制造完毕后,以 Mpa进行压力试验,合格以后再以 Mpa的压缩空气进行致密性试验。

ii、对带蛇管设备的压力试验和致密性试验;设备本体与蛇管分别按各自试验压力进行压力试验和致密性试验。

iii、对带夹套设备的压力试验和致密性试验(根据具体情况按下列规定进行)。

(i)、设备内常压,夹套内为正压时,先将设备内盛水试漏或煤油渗透性试验,合格以后再以 Mpa的压缩空气进行致密性试验。

(ii)、设备内真空,夹套内为正压时,先作设备的压力试验和致密性试验,合格后再焊夹套并作夹套内的压力试验和致密性试验。

(iii)、设备内压力大于或等于夹套内的压力时,则设备和夹套分别按各自的试验压力进行压力试验和致密性试验,设备的压力试验和致密性试验合格后再焊夹套并作夹套内的压力试验和致密性试验。

特殊要求:①、对于直径<800mm的塔,塔盘制成整体后再装入塔内时,对塔体要求:i、塔体的同一断面(Dmax - Dmin)<0.5%Di,且应<25mm.ii、筒体内表面焊缝应修平,各管口与筒体焊接时,不得伸入塔内。

iii、塔节与两法兰焊接后一起加工,其法兰密封面与筒体轴线应垂直,其允差为1mm.②、壳体与裙座连接焊缝应作此粉探伤或渗透探伤检验,不允许有任何裂纹和分层存在。

③、塔器分段制造,现场组焊。

F、填料塔装配的技术要求①、根据不同材质和使用条件可按A、B中的①项应遵循的相应标准选择填写。

②、焊接采用电弧焊,焊条牌号。

(按HGJ15——89《钢制化工容器材料选用规定》选用)。

③、塔体直线允差为mm,塔体安装垂直度允差为mm。

④、容器上的A类和B类焊缝应进行无损探伤检查,探伤长度 %,射线探伤应符合GB3323——89《钢溶化焊对接接头射线照相和质量分析》的级为合格;或GB11345——89《钢焊缝超声波探伤方法和探伤结果分析》规定中的级为合格。

⑤、栅板应平整,安装后的平面允差2mm。

⑥、裙座(或支座)螺栓孔中心圆直径允差以及相邻两孔和任意两孔弦长允差均为2mm。

⑦、塔盘的制造、安装按JB1205——80《塔盘技术条件》进行。

⑧、喷淋装置安装时平面允差3mm,标高允差±3mm,其中心线与塔体中心线同轴度差3mm。

六、设备安装地的气象地质条件1、气温历年平均气温 3.2℃最热月平均气温28.0℃极端最高气温40.1℃极端最低气温-39.5℃最冷月平均气温-25.0℃2、相对湿度月平均最高相对湿度(8月)81%夏季平均相对湿度73%冬季平均相对湿度61%年平均相对湿度68%3、风主导风向为西南风历年全年风向平均频率及风速风速冬季平均4.6 m/s 夏季平均3.0 m/s 年平均4.1 m/s风压650帕4、大气压冬季最高气压100.50千帕夏季最低气压98.6千帕年平均气压99.4千帕最大积雪深度(1958) 280mm设计雪载荷0.3千帕5、降雨量年平均降雨量540.7mm月平均最大降雨(水)量137.0mm月平均最大降雨(水)量 2.1mm日最大降雨量127.4mm小时大降雨量68.8mm6、地震烈度VI度7、冻土深度-2.3m8、年平均雷暴日数34.5d/y9、地面粗糙度B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