滁河保江圩段堤防加固工程
南京市水利局关于成立“南京市滁河整治工程建设处”的通知-宁水基[2007]273号
![南京市水利局关于成立“南京市滁河整治工程建设处”的通知-宁水基[2007]273号](https://img.taocdn.com/s3/m/31de1b8150e79b89680203d8ce2f0066f5336491.png)
南京市水利局关于成立“南京市滁河整治工程建设处”的通知
正文:
---------------------------------------------------------------------------------------------------------------------------------------------------- 南京市水利局关于成立“南京市滁河整治工程建设处”的通知
(宁水基[2007]273号)
各有关单位:
南京市岳子河闸拆建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和划子口河闸拆建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业经省水利厅文件(苏水计[2007]132号、苏水计[2007]134号)批复。
为切实做好该工程的建设管理工作,经请示省水利厅,决定成立“南京市滁河整治工程建设处”,作为该工程的项目法人,负责工程建设管理,行使项目法人职责。
建设处应严格执行基建程序,严格招标投标工作,及时上报开工申请,切实强化建设管理,按期组织竣工验收,确保工程建设顺利进行。
建设处主要工作人员名单如下:
建设处主任徐小春
建设处副主任兼技术负责人丁正祥
建设处副主任翟厚亮、郭伟忠
建设处财务负责人丁有斌
建设处下设办公机构:
综合科科长张义斌
工程科科长郑金棠
质检科科长高文华
财务科科长丁有斌(兼)二○○七年七月十七日
——结束——。
淠河治理工程施工

一、工程背景
淠河作为淮河主要支流之一,全长253公里,流域面积6000平方公里,是六安市的母亲河。
然而,由于长期以来防洪设施薄弱、河道整治滞后等原因,淠河防洪能力不足,给沿岸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严重威胁。
为解决这一问题,我市将淠河防洪治理工程纳入国家《十四五”解决水利防洪排涝薄弱环节实施方案》和《安徽省水利发展十四五”规划》,总投资9.74亿元。
二、工程内容
淠河防洪治理工程涉及我市5个县区,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 护坡、护岸:对淠河沿岸进行护坡、护岸建设,提高防洪能力。
2. 拦河坝:新建黑石渡拦河坝、冯领拦河坝,加强淠河上游防洪能力。
3. 防汛道路:新建淠河六安市城区段右岸防汛道路,以路代堤,提高防洪标准。
4. 堤防防渗处理:对4段总长度为13.30公里的堤防进行防渗处理,提高堤防稳定性。
5. 涵闸、排涝站改造:拆除重建王湾涵、小淠河节制闸2座涵闸,接长姚庄排涝涵;更新改造大雁河排涝站等4处六安市城区排涝站。
6. 数字孪生淠河、水文监测能力提升:实施数字孪生淠河、水文监测能力提升建设,提高防汛抗旱能力。
三、工程进展
目前,淠河防洪治理工程已进入全面施工阶段。
霍山段已于2月份开工建设,其他县区工程也在积极推进。
项目初步设计已批复,资金到位,各项工作进展顺利。
四、工程意义
淠河防洪治理工程的实施,将有效提高淠河的防洪标准,降低洪水对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威胁,改善生产生活条件,保障粮食安全,助力乡村振兴和绿色发展,推动我市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
总之,淠河防洪治理工程施工是一项造福人民群众的民生工程,我们将全力以赴,确保工程按期保质完成,为我市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力量。
安徽铜陵东联圩江堤堤防加固工程Ⅲ标段施工组织设计

安徽省铜陵市铜陵县东联圩江堤堤防加固工程(19+600~22+660段)合同编号:DLW/BGT-Ⅲ施工组织设计批准:审查:校核:编制:中国葛洲坝集团公司二00二年元月六日第一章综述 (4)1.1编制依据 (4)1.2编制指导思想 (4)1.3编制内容 (4)1.4总体目标 (4)1.5工程概况 (5)1.6水文气象 (5)1.7工程地质 (6)1.8对外交通 (8)1.9本合同承包的工程项目和工作内容 (8)第二章施工组织及管理网络 (11)2.1建立施工组织管理体系 (11)2.2施工管理组织机构体系 (11)2.3施工组织机构体系图 (12)第三章主要机械设备、劳动力、材料计划 (14)2.1主要机械设备计划 (14)2.2主要劳动力需要量计划 (15)2.3主要材料需要量计划 (16)第四章施工总布置 (17)4.1施工总平面布置……………………………………………………………174.2土方施工机械………………………………………………………………174.3施工便道……………………………………………………………………174.4水电供应 (17)4.5临时房屋 (18)第五章施工进度计划 (19)5.1 施工工序……………………………………………………………………195.2施工进度计划编制依据 (19)5.3 施工进度计划 (19)5.4 施工进度计划保证措施 (20)第六章施工方案 (23)6.1 土方平衡 (23)6.2 施工方法 (23)6.3 施工工序及施工流程图 (24)6.4 施工工艺及技术要求 (25)第七章质量管理体系及保证措施 (30)7.1 质量目标 (30)7.2 质量保证体系及措施 (30)7.3 质量创优计划 (34)第八章安全、文明生产与环境保护 (38)8.1 安全生产 (38)8.2 文明施工 (41)8.3 环境保护 (42)8.4 安全、文明生产与环境保护管理网络 (44)第九章冬雨季及汛期施工 (45)9.1 冬季施工 (45)9.2 雨、雪季施工 (45)9.3 汛期施工 (45)9.4 春节施工 (46)第十章附图 (47)10.1 施工进度计划表 (48)10.2 施工进度网络图 (49)10.3 施工平面布置图 (50)1.1 编制依据1)招标文件及其补遗书、设计图纸、技术要求。
回填土压实度检测表(环刀法)

回填土压实度检测表(环刀法)
计算:试验:
监理工程师:施工单位负责人:回填土压实度检测表(环刀法)
计算:试验:
回填土压实度检测表(环刀法)
监理工程师:施工单位负责人:
计算:试验:
监理工程师:施工单位负责人:回填土压实度检测表(环刀法)
计算:试验:
回填土压实度检测表(环刀法)
监理工程师:施工单位负责人:
计算:试验:
监理工程师:施工单位负责人:回填土压实度检测表(环刀法)
计算:试验:
回填土压实度检测表(环刀法)
监理工程师:施工单位负责人:
计算:试验:
监理工程师:施工单位负责人:回填土压实度检测表(环刀法)
监理工程师:施工单位负责人:
计算:试验:。
2023年滁河工程扩建方案最新

2023年滁河工程扩建方案最新一、项目背景滁河是我国重要的水利河道之一,它的发展和治理关系到当地经济社会稳定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工业化水平的提高,滁河流域面临着水资源短缺、水质污染、生态环境恶化等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对滁河进行扩建和改造。
二、项目意义1、改善水资源短缺问题。
滁河是滁州市的重要水源之一,但由于长期的过度开发和利用,导致水资源短缺的情况比较严重。
扩建滁河可以增加供水量,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从而改善城市居民的用水条件。
2、改善水质污染问题。
滁河扩建可以增加水流速度,减少水体内的富营养化物质,降低水体中的污染物浓度,提高水质水量,从而改善滁河流域的生态环境。
3、促进当地经济社会发展。
滁河扩建可以增加灌溉水量,提高农业产量,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同时,也可以增加水运量,带动滁州市的经济发展。
三、项目规划1、扩建滁河水域。
通过对滁河水域进行扩建,增加滁河的输水能力,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具体措施包括加宽河道、深化航道、整治河道两岸,增加河道容积,增强滁河的水量。
2、改善滁河水质。
通过对滁河进行治理,减少污染物排放,改善水质。
具体措施包括加强污水处理,遏制工业和农业污染,保护滁河流域的生态环境。
3、加强滁河水资源管理。
通过建立滁河水资源管理中心,进行滁河水资源的统一管理和调度。
具体措施包括建立滁河水资源监测系统,加强水资源调度,合理利用滁河的水资源。
四、项目实施1、组织实施主体。
由滁州市政府成立滁河工程扩建项目实施领导小组,统一负责项目的实施。
同时,成立滁河工程扩建项目管理办公室,具体负责项目的实施。
2、制定实施方案。
根据滁河扩建的具体情况,制定滁河工程扩建实施方案,明确扩建的目标和任务,确定实施的步骤和措施,做好项目的前期准备工作。
3、落实资金保障。
根据滁河工程扩建的资金需求,采取多种融资方式,确保项目资金的安排。
同时,利用政府补贴和社会捐款,筹措项目所需的资金。
津浦铁路滁河地段防洪概况及其对策

津浦铁路滁河地段防洪概况及其对策
王光寿
【期刊名称】《路基工程》
【年(卷),期】1992(000)006
【摘要】一、概况津浦线林场—东葛间线路以4~6m高的路堤穿越圩区,上行线从K989+816以2—32.0m下板梁5~10m低高度钢筋混凝土梁(1146号上桥)跨越滁河,路肩标高13.64m。
下行线从K989+752以2—24m、2—32.0m下板梁跨越滁河,路肩标高13.64m。
滁河发源于安徽省肥东县,平行长江向东流,经安徽肥东、全椒、巢县、仓山、和县、加山、滁县、来安及江苏境内的江浦、六合、浦口等十余县市,从六合大河口流入长江,全
【总页数】4页(P54-57)
【作者】王光寿
【作者单位】南京铁路分局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U416.1
【相关文献】
1.青奥会自来水保供工程管道穿越滁河的防洪评价 [J], 陈星辰
2.滁河特大桥对河道防洪能力的影响 [J], 王志堂;杨登俊;王伟;王丙尧
3.试论完善滁河一级站防洪保安工程的必要性 [J], 戴传华
4.基于MIKE21模型的滁河切滩工程防洪效益研究 [J], 陈璇;管桂玲;杨博;尹桂平
5.滁河特大桥对河道防洪能力的影响分析 [J], 郭玉法;陈斌;付兵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滁州市三湾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单位工程暨合同工程完工验收施工管理工作报告

滁州市三湾水库除险加固工程施工管理工作报告滁州市三湾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单位工程暨合同工程完工验收施工管理工作报告1 工程概况1.1 工程范围三湾水库地处长江流域滁河左岸支流—管坝河上游,水库控制流域面积 74.6km2,正常蓄水位 43.5m(吴淞高程系,下同),总库容 4600 万 m3,是一座具有灌溉、防洪、供水等综合利用的中型水库。
坝址位于全椒县西部,距全椒县城约 34km。
三湾水库枢纽工程由大坝、正常溢洪道、非常溢洪道、东放水涵、西放水涵以及东高干引水渠等组成。
大坝为均质土坝,全长 1360m,坝顶宽 4.5m,坝顶高程 46.0m,防浪墙顶高程为 47.2m,最大坝高 19.0m。
正常溢洪道位于大坝左坝头,全长约 550m,进口为开敞式明渠,渠底高程为 43.5m,宽 30.0m,沿程设三级跌水,均为底流式消能,一级泄槽上建有机耕桥一座,三级跌水处与东涵尾水渠相交,建有三孔节制闸与滚水坝组成的雍水建筑物,其下游无消能设施。
非常溢洪道位于右坝头,宽 100m,挡水坝底高程43.50m,顶高程 45.2m。
东放水涵位于大坝桩号 1+145 处,底高程为 35.62m,洞身断面为 1.96×2.38m(宽×高)浆砌石拱涵,洞身长度 34.6m,1999 年对洞身内壁进行了混凝土衬砌,厚 120mm,东放水涵兼有泄洪功能。
西放水涵位于大坝桩号 0+275 处,底高程为 36.0m,洞身断面为 1.2×2.0m(宽×高)浆砌石拱涵,洞身长度 39.0m。
东高干引水渠进口位于正常溢洪道内,底高程 42.0m,渠道与溢洪道泄槽平行。
三湾水库于 1966 年动工兴建,由于施工质量较差,水库建成后不久就发生坝身开裂、坝脚渗漏、涵洞泄洪时闸门振动、溢洪道泄流能力不足等问题,并且随时间而逐步发展,虽经数次加固处理,但均未能彻底除险,水库一直带病运行。
1.2 水文气象三湾水库所处的全椒县属于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具有向暖温带过渡性质。
滁河防洪规划

滁河流域防洪规划报告概要前言滁河位于江淮之间,为长江下游左岸一级支流,干流全长约269km。
滁河流域地跨安徽省合肥市、巢湖市、滁州市和江苏省南京市所辖的9个县〔区、市〕,流域面积约8000km 2,其中安徽省6250km 2,江苏省1750km 2。
流域内耕地面积458万亩,人口290万人。
为治理滁河,水利部原淮委和皖苏两省滁河规划小组于1958年和1969年先后编制了《巢滁皖流域规划》和《滁河流域规划》。
水利部长江水利委员会〔以下简称“长江委”〕根据水电部〔74〕水电计字第41号文的要求,会同皖苏两省于1978年12月编制了《滁河防洪规划报告》,并于1979年3月报送水利部。
两省以历次规划为指导,按规划部署兴建了大量防洪工程,为战胜之后发生的历次大洪水发挥了重要作用。
1991年6、7月滁河流域发生大洪水,经两省军民奋力抗洪抢险和采取民垸分洪措施,保障了津浦铁路安全,取得了很大成绩,但灾情仍较严重。
1991年大水后,国务院在上海会议上提出“群体防洪”,津浦铁路穿越滁河圩区路段实施防洪自保的要求。
在确定铁路自保后〔铁路自保工程已于1993年5月1日完工〕,加之水情、工情和经济社会状况的变化,原滁河防洪规划应作相应调整,因此,需对1979年上报的《滁河防洪规划报告》进行必要的补充和修订。
长江委遵照水利部的指示,在皖苏两省的配合下,进行了大量方案的研究,编制提出了《滁河防洪规划报告〔1994年修订〕》。
1998年10月长江委以计综[1998]358号文征求了两省意见,两省均表示同意规划报告拟定的规划原则和规划标准。
同年,长江委以计综[1998]452号文上报水利部,请求尽快组织审查。
2002年4月,水利部水利水电规划设计总院在北京组织召开了滁河防洪规划预审会,会议听取了长江委关于《滁河防洪规划报告〔1994年修订〕》主要内容的汇报和安徽、江苏两省的意见,并进行了讨论。
根据预审会的讨论意见,长江委对有关问题进一步作了补充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录1、总体概述 (4)1.1工程概况 (4)1.2现场地质及水文条件 (5)1.3质量要求 (7)1.4工期 (7)1.5交通条件 (7)1.6天然建材供应情况 (7)1.7编制依据 (8)2、施工现场总体布置 (10)2.1施工现场总体布置原则 (10)2.2水电及通讯系统布置 (10)2.3场内施工道路 (10)2.4弃碴场 (11)2.5施工仓库及生活设施 (11)3施工准备 (12)3.1施工动员 (12)3.2技术准备 (12)3.3现场准备 (13)4、主要项目施工方法 (13)4.1施工导流、围堰 (13)4.2土方开挖施工 (14)4.3土方填筑施工 (16)4.4混凝土工程 (18)4.5草皮护坡 (24)4.6抛石固脚 (25)5、施工进度计划 (31)5.1编制说明 (31)5.3控制性进度 (33)6、工程进度保证措施 (34)6.1组织保证措施 (34)6.2技术保证措施 (34)6.3合同保证措施 (35)6.4经济保证措施 (35)7、施工技术措施 (36)7.1施工技术措施 (36)7.2冬雨季施工措施 (38)7.3降低工程成本措施 (39)8、工程质量目标及保证措施 (40)8.1质量管理体系 (40)8.2确保合格工程主要措施 (40)8.3质量保证措施 (41)8.4混凝土质量通病预防措施 (43)9、安全管理保证措施 (44)9.1安全管理 (44)9.2安全管理体系 (45)9.3安全管理制度 (45)9.4水上作业安全措施 (47)9.5消防管理 (50)10、文明施工管理及环境保护措施 (51)10.1文明施工管理 (51)10.2文明施工管理所遵循的原则 (51)10.3确定文明施工管理的具体要求和措施 (52)10.4环境保护 (53)11、施工组织 (54)11.1组织机构 (55)11.2劳动力配置表 (56)11.3主要施工设备表 (57)12、附图及附表 (58)1、总体概述滁河保江圩段堤防加固工程位于南京市六合区境内,是滁河防洪治理的重要控制工程之一。
1.1工程概况1.1.1工程名称:滁河保江圩段堤防加固工程(合同编号LHCX2010-06SG)1.1.2建设单位:南京市六合区瓜埠镇水利管理服务站1.1.3设计单位:南京市水利规划设计院有限责任公司1.1.4建设地点:南京市六合区瓜埠镇1.1.5工程内容: 对长约1000m 堤防迎水坡高程7.0-9.50m范围新建混凝土护坡,护坡厚0.12m,下设0.1m厚碎石垫层和土工布一层,护坡坡顶、坡脚各设一道混凝土格硬,坡面每20m设一道混凝土格硬。
护坡以上至堤顶及背水坡采用草皮护坡。
对迎水坡坡脚采取抛石固脚,抛石厚0.8m,宽3.0m。
堤身土方加固,堤顶高程11.50m,堤顶宽度6.0m,迎水坡、背水坡坡比为1:2.5。
工程量如下表:1.2现场地质及水文条件南京河段处于长江下游,受潮波上溯的影响,有水位壅高现象,但无上溯水流,吸流向始终指向下游,流速分布仍遵循无潮河流单向水流的规律。
长江大通以下未设水文站,大通一南京区间流域汇水面积仅占大通水文站控制流域汇水面积的2.4%,且区间内最大的入汇支流只有巢湖、青戈江和水阳江,三支流9年平均流量之和为325m3/s,最大年平均流量之和为751m3/s,分别只占大通站相应流量的1.1%和1.7%,因此,只能引用大通水文站资料代表南京河段水沙特征。
1.2.1水文特征大通站汛期5~10月径流量占全年径流量的71%左右,输沙量占全年输沙量的9 0%左右,说明年内汛期河道输沙较输水更为集中。
据1923~1997年的不连续系列资料统计,大通站多年平均流量为28900 m3/s,最大流量为92600m3/s(1954年8月1日)最小流量为4620 m3/s。
1998年最大流量为82300 m3/s,仅次于1954年,为大通站实测到的最大流量值。
大通站历年年最大流量排序前四位中,第二至四位均出现在90年代。
1995年最大流量为75500m3/s,排列第三,1996年最大流量为75100 m3/s,排列第四。
最小流量为4620 m3/s,发生于1979年1月31日。
每年最小流量多出现在1月份。
大通站多年平均径流量为9120亿立方米,最大年径流量为13600亿立方米(1954年),最小年径流量为6750亿立方米(1978年)。
1.2.2南京水位站水位特征南京河段属感潮河段,受径流与潮流的共同影响,潮位一天出现两次高潮和两次低潮,涨潮历时约4小时,落潮历时约8小时。
据统计,南京水位站历年最高潮位为8.31m。
历年最低潮位-0.37m,历年平均高潮位3.62m,平均低潮位3.09m,平均潮差0.539m,年内最大水位变幅7.7m,多年最大水位变幅8.6m。
南京水位站年内最低水位多出现在1月份,最高水位多出现在7月份。
1.2.3气象南京地区属热带湿润、半湿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雨量充沛,主要为梅雨和台风雨两种形式,据紫金山气象资料,南京地区多年平均降水量约为1095mm。
年内降水分布不均,汛期(5~10月)降水占全年的70%左右,极易形成洪涝灾害。
多年平均降雨最小的月份为11月至次年2月份。
南京地区年平均气温在15℃~16℃左右,1月平均气温为1.7℃,7月平均气温为28℃。
年平均无霜期为231天,平均初霜日期在11月中旬,终霜日期3月中旬。
年平均雾日31.5天,日照2146小时。
南京地区全年常风向为东北向,次常风向为东北东向,二者占风频的18%,强风向为东北向,最大风速为16m/s。
春夏季多东南风,冬季多东风及北风,多为迎岸风。
台风主要发生在8~9月.1.2.4工程地质南京河段地处长江下游扬子准地台下扬子台皱褶带的苏浙皖陷断褶束的北部边缘,紧邻滁巢陷断褶束范围内。
除孤丘出露基岩外,大部分为第四纪沉积物覆盖。
主要构造线为NE~NNE和NW~NWW向,临近有规模较大的六合一江浦断裂和南京断裂,这些断裂为隐伏断裂。
南京河段的江岸大多属第四纪沉积物构成,一般上层为粘土、亚粘土及粉沙亚粘土,抗冲能力较强,厚度约2-5m,七坝、三江口等处粘土分布较厚。
第二层为粉细砂层,抗冲能力差,第三层为中粗沙层,第二、第三层总厚度约为40-50m,再往下则为粗沙砾石层及基岩,基岩顶板高程一般在-50m以下。
南京河段的河床发育在第四纪附沉积物上,沉积物厚度较大,一般达40-60m。
河床上部砂层中值粒径一般在0.1-0.25mm 之间。
床沙粒径自岸边向深泓由细变粗,河床中的粉砂约占5.7%,粘粒约占0.54%,其它为中细砂,局部为砾石。
根据1990年中国地震烈度区划图,南京河段处于VII度地震区。
详见地质报告。
1.3 质量要求本工程质量标准:合格。
1.4 工期拟定开工日期为2010年12月10日,历时142天,于2011年4月30日竣工。
1.5交通条件对外交通情况良好,一般运输船舶均可直抵施工现场,工程区堤顶公路可通行一般运输车辆,为外购设备及材料到达各施工地点提供了保证。
1.6天然建材供应情况土料:堤防加固所需土料采用从当地市场购买方式。
根据对土料所做的试验研究资料,土料的塑性指数在9-16之间,粘粒含量10-42%之间,方准购入。
砂石料及块石料:采用购买方式,沿滁河均有合格砂石料及块石料供应点,车运至工地堆场。
水泥:工程混凝土需各种品种及标号水泥,考虑工程实际情况,采用袋装水泥。
水泥从附近购买。
油料:工程位于瓜埠镇,油料采购较方便,也有保证。
1.7编制依据1.7.1《滁河保江圩段堤防加固工程招标文件》;1.7.2南京市水利规划设计院有限责任公司于2010年9月设计的《南京市六合区2010年度险工段除险加固工程》;1.7.3《防洪标准》GB50201-94;1.7.4《堤防工程施工质量评定与验收规程》SL128-87;1.7.5《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组织设计规范试行》SDJ338-89;1.7.6《堤防工程施工规范》SL260-98;1.7.7《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04-2002;1.7.8《混凝土质量及控制标准》GB50146-92;1.7.9《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GB175-92;1.7.10《混凝土拌和用水标准》JGJ63-89;1.7.11《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GBJ107-87;1.7.12《混凝土外加剂技术规程》DL/T5100-1999;1.7.13《混凝土试验规程》SD105-82;1.7.14《土工试验规程》SL237-1999;1.7.15《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测量规范》SL52-93;1.7.16《水利水电建设工程验收规程》SL223--1999;1.7.17《堤防工程设计规范》GB50286--98;1.7.18《疏浚工程施工技术规范》SL17-90;1.7.19《航道工程技术规范》JTJ312--98;1.7.20《江苏省水利工程施工质量检验评定标准》;1.7.21《建设工程监理规范》GB50319-2001;1.7.22《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46-88;1.7.23《建筑机械使用安全技术规程》JGJ33-2001;1.7.24《建设工程文件归档整理工规范》GB/50328-2001;1.7.25《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1.7.26《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1.7.27《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2、施工现场总体布置2.1施工现场总体布置原则根据本工程的地形、地质条件及现场实际条件,进行本工程施工场地的总平面布置。
在具体布置中,利用现有的施工场地条件,合理布局,统筹安排,确保各施工时段内的施工均能正常有序进行。
同时尽量少占耕地,对施工区及周围环境进行有效的保护。
临时建筑设施布置原则上力求合理、紧凑、厉行节约、经济实用,方便管理,确保施工期间各项工程能合理有序,安全高效地施工,详见施工总平面布置图附图2。
2.2水电及通讯系统布置2.2.1水源、电源工程所在在地区水源充足,施工用水可就近抽取,生活区可使用自来水,其他没有自来水供的地区,可就近抽取江水,经过过滤消毒后使用。
施工供电,拟从附近农网接引,并配备发电机组作备用电源。
2.2.2通讯项目经理部安装一台电话机,供与外界联系,另配备若干台对讲机,便于场内施工管理和指挥调度,对讲机使用前需经当地无线电管理部门批准。
2.3场内施工道路场内施工道路沿堤内坡侧位置,修筑一条贯通整个施工现场的施工道路,与本工程两端入口的施工道路相连接。
另需在砂砾料场修建临时道路做运输道路,并与场内临时施工道路连通。
2.4弃碴场本工程的弃碴场由业主单位指定地点。
2.5施工仓库及生活设施2.5.1工地仓库各类仓库主要包括水泥贮存库、设备库、油料库、劳保库等,总计建筑面积200m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