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高考政治答题术语

2018高考政治答题术语
2018高考政治答题术语

2019 高考政治答题术语

2019 高考政治答题术语:高考政治一般意义类主观题回答角度和术语

第一、经济意义

描述国内经济意义:

①(有利于)调动积极性,解放生产力,提高经济效益,增加收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②(有利于)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促进结构调整(经济结构产业结构等),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促进就业。

③(有利于)落实科学的发展观;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④(有利于)体现社会主义本质,缩小差距,实现共同富

裕;全面实现小康目标,提高我国的国际竞争力

⑤(有利于)统筹区域发展;促进经济合作交流,实现生产要素合理流动,经济互补;增强竞争力

⑥(有利于)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巩固基础地位;产业化经营,促进结构调整,增产增收,提高农业经济效益。

描述对外经济意义:

①(有利于)提高对外开放水平,促进对外贸易,增强国际竞争力;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吸收引进资金,技术,管理经验;实施走出去战略,为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创造良好的国际(周边)环境。

②(有利于)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等。

第二、政治意义

对国家的政治意义:

国内有关活动

①(有利于)人民当家作主,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对人民负责); 真正做到”三个代表”巩固国家政权,促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

②(有利于)依法治国(依法执政,建设法治政府),转变政府职能。

③(有利于)为现代化建设创造良好的环境;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国家的长治久安,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提高综合国力,构建和谐社会

对外交往活动

①对我国的意义:(有利于)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综合国力,国际影响力,国际形象;创造良好的国际环境,维护国家安全;进一步对外开放,促进国际合作,维护国家利益。

②对地区,世界的意义:(有利于)经济全球化,世界多极化,国际关系民主化;建立国际政治新秩序,维护共同利益,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

对党的政治意义:

(有利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基础);保持党的先进性,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联系,真正做到”三

个代表”,做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关系中国社会主义事业兴衰成败,关系中华民族前途命运,关系党的生死存亡和国家的长治久安。

第三、思想文化意义

(有利于)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供精神动力,智力支持,思想保证,; 发扬爱国主义,民族精神; 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提高国民素质,以德治国。

2019 高考政治答题术语:经济与哲学主观题答题术语

一、经济生活

术语组1 政府(国家)这样做的经济学依据在《经济生活》范围内,凡是要求回答“政府(国家)这样做的经济学依据是什么?”一般应从以下知识点去考虑:

1. 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2. 是社会主义的生产目的。

3. 是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4. 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

5. 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

6. 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但是有弱点和缺陷,需要国家运用经济(财政政策、货币政策)、法律和必要的行政手段进行宏观调控。

7. 国家这样做的经济意义。

术语组2 政府(国家)应该如何做

1. 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

2. 运用经济(财政政策、货币政策)、法律和必要的行政手段进行宏观调控。

术语组3 企业应该如何做

1. 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因此企业要重视产品质量,提高产品的附加值,搞好售后服务。

2. 掌握市场信息,调整产品结构; 遵循价值规律,面向市场生产适销对路的优质商品。

3. 加强管理,提高劳动者的素质,提高个别劳动生产率。

4. 采用先进技术,进行技术开发和创新,建设创新型企业; 开展节能减排,发展循环经济,建设生态文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企业。

5.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以较少的资源、较低的成本,生产较多符合社会需要的产品,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6. 经营者必须具有良好的素质,还要提高企业劳动者的素质,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7. 企业要搞好售后服务,树立良好的信誉和形象,实施名牌战略,坚持正当竞争,反对不正当竞争。

8. 企业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

工业化促进信息化

9. 必须实施“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的战略。

10. 坚持科学发展观。

术语组4 凡涉及国际经济关系,一般应运用以下知识作答

★为什么

1. 是生产社会化特别是经济全球化的客观要求,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必要条件。

2. 经济全球化使国与国之间经济联系更加紧密,国家之间需要加强合作,取长补短,实现资源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自由流动,推动了世界范围内资源配置效率的提高和各国生产力的发展,为各国经济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3. 有利于利用两个市场和两种资源,弥补国内资源和市场的不足,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增强我国的经济实力,推进我国现代化建设的进程。

★怎么做

1. 政府要加强宏观调控,运用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和必要的行政手段。

2. 在发展对外经济关系中,应始终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和平等互利的原则,切实维护国家经济安全。

3. 企业应该注重创新产品、调整产品结构,实施市场多元化战

略; 转变对外贸易发展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方式

转变

4. 要严格按国际法律、法规办事,并充分利用国际相关的法律、法规维护我国的合法权益; 市场经济具有平等性的特征,要求坚

持平等互利的原则; 要提高我国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同时要做好反不正当竞争尤其是反倾销的工作要提高对外开放的水平,同时要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原则,切实维护国家利益。

5. 坚持科学发展观,统筹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增强国际竞争力。

术语组5 经济意义(有利于... ; 有助于...... )

★宏观方面

1. 是社会主义本质的要求。

2. 有助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3. 有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4. 符合“三个有利于”标准、符合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规律。

5. 是遵循价值规律的表现。

6. 有助于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对国家

1. 有利于增加国家财政收入、减轻国家财政负担。

2. 有利于调整经济结构、优化资源配置。

3. 有利于缩小收入差距、实现共同富裕,全面建成小康

社会

4. 有利于巩固公有制主体地位、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

5. 有利于实现社会主义生产目的。

6. 有利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7. 有利于促进我国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8. 有利于进一步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充分发挥我国在国际竞争中的比较优势,实施“走出去”战略,增强国际竞争力。

9. 有利于加强与各国的经济交流与合作,充分利用国内国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实现经济优势互补。

10. 有利于吸收引进资金、技术、管理经验。

11. 为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创造良好的国际(周边)环境,维护国家经济安全。

12. 有利于推动经济全球化,促进各国经济交流与合作,世界经济的发展; 建立国际新秩序等。

13. 有利于发挥我国在国际(地区)经济事务中的地位和作用,树立良好的国际形象。

14. 有利于建设创新型国家。

★对社会

1. 有利于扩大就业、维护(农村)社会稳定。

2. 有利于稳定物价,维护金融安全。

3. 有利于刺激消费,扩内需、稳外需。

4. 有利于创造更多社会财富。

5. 有利于落实科学发展观,改善生态环境,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协调发展(五个统筹)。

6. 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7. 有利于巩固农业基础地位,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对企业

1. 有利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经济效益。

2. 有利于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提高企业竞争力。

3. 有利于降低消耗、减少污染,实现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双赢。

★对个人

1. 有利于增加(农民)收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提高生活水平。

2. 有利于转变观念,提高国民素质。

3. 有利于改善人民生活,提高消费水平。

二、生活与哲学在解答哲学试题时,审题时要注意设问对知识的限制,如要求从哲学角度回答,组织答案时一般要用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人生观和价值观四个板块知识作答。

特别提示:在回答哲学问题时,要注意“原理+方法论+分析”的模式。“依据类”应着力于原理,“如何做”“启

示”应重点阐述方法论。

术语组1 凡涉及国际关系的哲学问题,一般应运用以下知识作答

1. 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2. 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3. 事物是变化发展的,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4. 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在普遍性的指导下,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术语组2 哲学意义一定要从方法论上去做文章,常用观点如

下:

1. 有助于从实际出发,做到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2. 有助于坚持正确的思想意识(认识)的指导,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

3. 有助于尊重客观规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按客观规律办事(认识和利用规律)。

4. 有助于坚持用联系、发展、全面的观点看问题。

5. 有助于坚持对立统一。

6. 有助于坚持量变与质变的统一。

7. 有助于坚持前进性与曲折性统一。

8. 有助于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透过现象认识事物

的本质

9. 有助于坚持实践的观点。

10. 有助于坚持用科学理论来武装党员和干部群众,充分发挥科学理论在实践中的指导作用,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

11. 有助于坚持用正确的、科学的社会意识来指导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充分发挥正确价值观的导向作用,坚持集体主义,处理好

个人利益与国家、集体利益的关系,处理好个人与他人的关系。

12. 有助于在实践中树立崇高理想,尊重客观条件,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积累正确的主观因素,处理好理想与现实,理想与艰苦奋斗的关系,在奉献社会中实现人生的真正价值。

看过"2019 高考政治答题术语2019 高考政治答题模板" 的还看了:

1. 高考政治必背答题术语

2. 高考文综政治答题模板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