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LTE移动通信系统
《5G移动通信系统》第7章 5G组网

Option 3x
EPC
5GC
LTE
NR
Option 7x
EPC
5GC
eLTE
NR
Option 3x和Option 7x的部署方式
➢ Option 3x是将用户面数据分为两个部分,将4G基 站不能传输的部分数据使用5G基站进行传输,而 剩下的数据仍然使用4G基站进行传输,两者的控 制面命令仍然由4G基站进行传输。
《5G移动通信系统》第7章
5G网络部署总体方案
张月霞
5G网络部署总体方案
2
7.1 5G组网策略 7.2 5G覆盖策略 7.3 5G 室分/微覆盖方案 7.4 5G天馈方案
7.1 5G组网策略
3
自2010年以来,4G网络在全球部署,4G网络在商用后有效支撑了移动数据业务的飞速 发展。当前,移动网络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还需要满足数据流量的数千倍增长、 千亿级的设备连接和更多样化的业务需求。为了进一步满足新业务及连接大数据的发展 要求,需要建设和部署5G网络,5G网络的组网将沿用传统网络架构,主要由无线接入 网(Radio Access Network,RAN)和核心网(Core Network,CN)组成。其中,无线 接入网的作用是为用户提供无线接入功能。核心网的作用是为用户提供互联网接入服务 和相应的管理功能等。下面将对5G组网策略重点介绍。
EPC
5GC
LTE
NR
eLTE
NR
NR
eLTE
NR
实线:用户面 虚线:控制面 其含义为传输用户的实际数 据和传输控制信令。
10种SA网络的部署方式
7.1.1 5G SA网络部署方式
5
Option 1 4G网络的部署方案,由 4G 的 核 心 网 ( Evolved Packet Core , EPC ) 和 4G的基站组成,其组网 方式与5G网络完全独立。
LTE移动通信系统实训

摘要LTE(Long Term Evolution)是3GPP长期演进项目,兼容目前的3G通信系统并对3G演进。
它具有高传输速率、高传输质量和高移动性的特性。
3GPP在工作计划中写入了长期演进(LongTerm.Evolution)的研究框架,并提出了未来在20MHz带宽上达到瞬时峰值下行100Mbps以及上行50Mbps的目标。
通过LTE 网络规划实训实训项目、基站概预算设计实训、LTE基站单站硬件配置与组网实训、LTE全网规划与组网实训、LTE单站配置实训、LTE规划模式多基站组网实训掌握LTE基站的规划。
关键词:长期演进,OFDM,基站目录1 LTE简介 (1)1.1LTE无线络系统结构 (1)1.2LTE主要技术特点 (2)1.3LTE中的无线接入技术 (3)2 LTE 网络规划实训 (7)2.1实验目的 (7)2.2实验内容 (7)2.3实验过程 (7)2.4数据配置 (7)3 LTE 基站概预算设计实训 (9)3.1实验目的 (9)3.2实验内容 (9)3.3实验过程 (9)3.4数据配置 (9)4 LTE 基站单站硬件配置与组网 (10)4.1实验目的 (10)4.2实验内容 (10)4.3实验过程 (10)4.4数据配置 (11)5 LTE全网规划与组网实训 (12)5.1实验目的 (12)5.2实验内容 (12)5.3实验过程 (12)5.4数据配置 (13)6 LTE 单站配置实训 (15)6.1实验目的 (15)6.2实验内容 (15)6.3实验过程 (15)6.4数据配置 (16)结语 (18)参考文献 (19)1 LTE简介1.1LTE无线络系统结构LTE:Long term evolution 意即长期演进。
3GPP的无线接入技术,如HSDPA 和增强上行等技术将在几年内具有非常高的竞争力;但为了在更长的一个时间,比如10年甚至更长的时间,保持这种竞争力,需要考虑无线接入技术的一个长期的演进。
TD-LTE移动通信技术 LTE物理层概述、帧结构及资源分配 PPT

#0 #1 #2 #3 One subframe
#18 #19
采样间隔 Ts =1/2048*15000 ≈ 0、033us(LTE中的基本时间单位) 每个slot含7个OFDM符号( 常规CP)或6个OFDM符号( 扩展CP)
常规CP: #0: [160+2048]*Ts + #1-6:[144+2048]*Ts*6 = 0、5ms
• 传输信道与物理信道之间的 速率匹配及映射
• 物理信道的功率加权
• 物理信道的调制解调 • 时间及频率同步
• 射频特性测量并向搞成提供 指示
• MIMO天线处理 • 传输分集 • 波束赋形 • 射频处理
物理层主要负责向上层提供底层的数据传输服务
物理层关键技术
无线帧结构-FDD
每个无线帧10ms,LTE系统对无线帧编号为0#~1023#, 每个无线帧包罗10个长度为1ms的子帧,这些子帧有编号0#~9#, 1个子帧1ms,包罗2个时隙,每个时隙0、5ms,这些时隙也有编号0#~19#。
无线帧结构-TDD
每个10ms无线帧包罗2个长度为5ms的半帧,每个半帧包罗4个数据子帧与1个特不 子帧,
数据子帧包罗2个长度为0、5ms的时隙, 特不子帧包罗3个特不时隙:DwPTS,GP与UpPT,总长度为1ms,特不时隙长度能够灵
活配置。
LTE 时隙结构进一步划分(课外知识拓展)
Oneradioframe,Tf=307200Ts=10ms Oneslot,Tslot=15360Ts=0.5ms
TDD LTE上下行子帧配比(课外知识拓展)
D代表下行子帧,U代表上行子帧,S代表特不子帧, 子帧传送上下行的转换周期为5ms与10ms, 尽管协议中定义了7种上、下行配置,但在实际的TD LTE系统中目前只采纳了配置1与
LTE概述

8、覆盖
E-UTRAN系统在不同覆盖范围内的性能要求如下: 1. 覆盖半径在5km内:上述用户吞吐量、频谱效率和移 动性等性能指标必须完全满足; 2. 覆盖半径在30km内:用户吞吐量指标可以略有下降, 频谱效率指标可以下降、但仍在可接受范围内,移动性指标 仍应完全满足;
3. 覆盖半径最大可达100km。 实际:中国移动的td-lte 覆盖半径仅450米。
7、移动性
E-UTRAN 能为低速移动(0~15km/h)的移动用户提供最优的网络 性能; 能为15~120km/h的移动用户提供高性能的服务; 对120~350km/h(甚至在某些频段下,可以达到500km/h) 速率移动的移动用户能够保持蜂窝网络的移动性。
在R6 CS 域提供的话音和其它实时业务在E-UTRAN中将通 过PS域支持,这些业务应该在各种移动速度下都能够达到或 者高于UTRAN的服务质量。E-UTRA系统内切换造成的中断时 间应等于或者小于GERAN CS 域的切换时间。
下行可达326Mbit/s. 宽频带、MIMO、高阶调制技术都是提高峰值数据速率的 关键所在。
2、控制承载分离
控制面信令和用户面的承载分别由独立的网元负责。
优点: 优化用户面的性能,节约网络节点和承载网投资。
3、控制面延迟
从驻留状态到激活状态,也就是类似于从Release 6 的空 闲模式到CELL_DCH状态,控制面的传输延迟时间小于100ms, 这个时间不包括寻呼延迟时间和NAS延迟时间; 从睡眠状态到激活状态,也就是类似于从Release 6 的 CELL_PCH状态到CELL_DCH状态,控制面传输延迟时间小于 50ms,这个时间不包括DRX间隔。
主要内容
• 移动通信系统发展与演进
• LTE定义 • LTE指标与要求 • LTE频段 • LTE标准与国际组织
LTE移动通信系统实训

LTE移动通信系统实训LTE移动通信系统实训一、引言1.1 简介- 对LTE移动通信系统进行简要介绍。
1.2 实训目的- 简述实训的目的和意义。
1.3 参考文献- 在此列出使用的参考文献。
二、LTE技术基础2.1 LTE网络架构- 介绍LTE网络的总体架构,包括基站、核心网等。
2.2 LTE协议栈- 详细介绍LTE协议栈的各个层次。
2.3 LTE物理层- 分析LTE物理层的关键技术和特点。
2.4 LTE网络优化- 讨论LTE网络优化的方法和策略。
三、LTE移动通信实训内容3.1 实训环境准备- 概述实训所需的硬件和软件环境的准备流程。
3.2 实训任务1:基站配置与调试- 详细说明基站的配置和调试流程。
3.3 实训任务2:LTE网络测试- 指导学员进行LTE网络测试,并记录测试结果。
3.4 实训任务3:故障排查与维护- 引导学员学习故障排查和维护的方法。
3.5 实训任务4:LTE网络优化- 指导学员进行LTE网络优化的实践。
四、实训结果分析4.1 基站配置与调试结果分析- 分析实训任务1的基站配置和调试结果。
4.2 LTE网络测试结果分析- 分析实训任务2的LTE网络测试结果。
4.3 故障排查与维护结果分析- 分析实训任务3的故障排查和维护结果。
4.4 LTE网络优化结果分析- 分析实训任务4的LTE网络优化结果。
五、结论与展望5.1 实训结论总结- 总结实训的结果和得出的结论。
5.2 实训展望- 对未来的实训内容和研究方向进行展望。
附件:- 此处列出相关的附件,如配置文件、测试报告等。
法律名词及注释:- 在此注明本文中可能涉及的法律名词的解释和注释。
移动通信技术——第7章LTE移动通信系统

移动通信技术——第7章LTE移动通信系统在当今数字化的时代,移动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极大地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
LTE 移动通信系统作为其中的重要一环,为我们带来了更快速、更稳定、更高效的通信体验。
LTE,即 Long Term Evolution,长期演进技术,是 3GPP 组织制定的全球通用标准。
它主要用于提升无线通信网络的性能,以满足人们对于高速数据传输和优质通信服务的不断增长的需求。
LTE 移动通信系统的关键技术众多,其中包括正交频分复用(OFDM)技术。
OFDM 将信道分成若干正交子信道,将高速数据流转换成并行的低速子数据流,调制到每个子信道上进行传输。
这一技术有效地对抗了多径衰落,提高了频谱利用率。
而且,它使得每个子载波的带宽较小,降低了符号间干扰。
多输入多输出(MIMO)技术也是 LTE 系统中的一大亮点。
通过在发射端和接收端分别使用多个天线,MIMO 技术可以在不增加频谱资源和发射功率的情况下,成倍地提高系统信道容量和频谱利用率。
例如,通过空间复用,多个独立的数据流可以同时在相同的频率资源上传输,大大提高了数据传输速率。
LTE 系统还采用了自适应调制与编码(AMC)技术。
根据无线信道的实时变化情况,系统动态地调整调制方式和编码速率,以在保证传输可靠性的同时,尽可能提高传输速率。
当信道条件较好时,采用高阶调制和高编码速率;而信道条件较差时,则采用低阶调制和低编码速率。
在网络架构方面,LTE 采用了扁平化的架构,减少了网络节点的层次,降低了传输时延和运营成本。
以往复杂的网络结构被简化,核心网与接入网之间的接口更加简洁高效,从而实现了更快速的数据传输和更低的延迟。
LTE 系统的频谱资源管理也十分重要。
由于频谱资源有限,如何高效地利用频谱成为了关键问题。
LTE 支持灵活的频谱分配,包括连续频谱和非连续频谱,能够适应不同的频谱环境。
同时,通过频谱聚合技术,可以将多个离散的频谱片段组合起来使用,提高频谱的利用效率。
LTE移动通信技术课程设计

LTE移动通信技术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LTE移动通信技术的基本原理,包括OFDMA、SC-FDMA等关键技术。
2. 使学生了解LTE网络的架构、协议栈及相关接口,掌握其工作流程。
3. 帮助学生了解LTE系统的安全机制、服务质量保障及移动性管理。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通信问题的能力,如信号传输、干扰协调等。
2. 提高学生实际操作LTE设备的能力,包括配置、调试及优化网络参数。
3. 培养学生团队协作、沟通表达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激发学生对移动通信技术的兴趣,培养其探索新技术、新知识的热情。
2. 培养学生严谨、务实的科学态度,使其尊重知识产权,遵循行业规范。
3. 引导学生关注移动通信行业的发展,树立社会责任感,为我国通信事业贡献力量。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专业核心课程,以理论学习与实践操作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学生特点:学生已具备一定的电子、通信基础知识,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和动手能力。
教学要求:结合课程性质、学生特点,将目标分解为具体学习成果,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确保课程目标的实现。
二、教学内容1. LTE基本原理- OFDMA、SC-FDMA技术原理及特点- LTE帧结构、调制解调技术2. LTE网络架构与协议栈- E-UTRAN、EPC网络架构及功能- LTE协议栈结构及各层功能- 主要接口及其作用3. LTE关键技术- 多天线技术、小区切换技术- 干扰协调、功率控制技术- 安全机制、服务质量保障4. LTE网络规划与优化- 网络规划原则、参数配置- 网络优化方法、性能指标- 实际案例分析与讨论5. LTE设备操作与维护- 设备功能、硬件结构- 常用操作命令、配置方法- 故障排查与维护6. 移动性管理- 移动性管理流程、关键算法- LTE网络中的切换技术- 网络附着、鉴权流程教学内容安排与进度:1. 第一周:LTE基本原理2. 第二周:LTE网络架构与协议栈3. 第三周:LTE关键技术4. 第四周:LTE网络规划与优化5. 第五周:LTE设备操作与维护6. 第六周:移动性管理本教学内容参照教材相关章节,结合课程目标进行组织,保证科学性和系统性。
移动通信原理与系统(第4版)第七章 第四代移动通信系统 — LTE及LTE-Advanced

星蓝海学习网
20
7.1.2 LTE需求
无线资源管理需求
(1)增强无线资源管理机制,以便实现更好的端到端QoS; (2)E-UTRAN系统应提供在空口有效的传输和高层协议操作方式, 如支持IP头压缩; (3)E-UTRAN系统应支持在不同的无线接入系统间的负载均衡机制 和管理策略。
星蓝海学习网
21
7.1.2 LTE需求
7.4 LTE-Advanced介绍
7.5 载波聚合技术
7.1.1 载波聚合简介 7.1.2 载波聚合部署场景 7.1.3 载波聚合关键技术
7.6 中继技术
7.1.1 概述 7.1.2 中继分类 7.1.3 LTE-Advanced中继系
统的中继时隙配置
7.1.4 协作中继技术
星蓝海学习网
2
学习重点与要求
星蓝海学习网
27
7.1.3 LTE关键技术
❖多载波技术
对抗时间弥散无线信道的健壮性。由于把宽带传输信号细分为多个 窄带子载波,从而使得符号间干扰主要限制在每个符号起始的保护 带内; 通过频域均衡实现的低复杂度接收机; 广播网络中多重发射机发射信号的简单合并;
星蓝海学习网
28
7.1.3 LTE关键技术
24
7.1.2 LTE需求
业务相关需求
E-UTRA系统应能够有效支持各种类型的业务,包括现有的网页浏览、 FTP业务、视频流业务和VoIP业务,并能够以分组域方式支持更先进 的业务(如实时视频或一键通)。VoIP业务的无线接口和回程效率以 及时延性能不低于现有的UMTS系统电路域话音实现方式。
星蓝海学习网
星蓝海学习网
16
7.1.2 LTE需求
(1)在相同的地理区域内实现与GERAN/3G系统的邻频、共站址共 存; (2)在相同的地理区域内实现不同运营商系统间的邻频、共站址共 存; (3)在国境线上的系统间可实现相互重叠和相邻频段情况下共存; (4)可在所有的频段内独立进行部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7)QoS管理。 (8)广播/组播业务的通知和控制。 (9)用户和网络侧NAS消息的传输。
2.RRC协议状态以及状态迁移
7.4 LTE关键技术
7.4.1 OFDM技术
正交频分复用技术(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OFDM)是一种特殊的 多载波调制(Multi-Carrier Modulation,MCM) 技术,能够有效地减少多径效应对信号的影响。
3.E-UTRAN通用协议模型
E-UTRAN接口的通用协议模型如图 7-3所示。
图7-3 E-UTRAN通用协议模型
7.2.3 核心网(EPC)构及接口
1.SAE架构的演进
演进的SAE架构示意图如图7-8所示。
图7-8 演进的SAE架构
2.EPC主要网元的功能
(1)移动管理实体(MME)
② 提高小区边缘的比特率,改善小区边 缘用户的性能。 ③ 频谱效率达到3GPP R6的2~4倍。 ④ 降低系统延迟,用户面延迟(单向) 小于5ms,控制面延迟小于100ms。
⑤ 支持与现有3GPP和非3GPP系统的互操作。 ⑥ 支持增强型的广播组播(MBMS)业务。 ⑦ 实现合理的终端复杂度、成本和耗电。
(7)频率和时间同步; (8)无线特性测量并向高层提供指示; (9)多入多出(MIMO)天线处理; (10)传输分集; (11)波束赋形; (12)射频处理等。
2.传输信道
(1)下行传输信道
① 广播信道 ② 下行共享信道 ③ 寻呼信道 ④ 多播信道
(2)上行传输信道
① 上行共享信道 ② 随机接入信道
第7章 LTE移动通信系统
7.1
概述
7.2
LTE的系统结构
7.3
LTE的空中接口
7.4
LTE关键技术
本章主要内容如下。 ① LTE和LTE-A的主要特点 ② LTE网络结构 ③ E-UTRAN的结构,主要网元和接口 的功能
④ 核心网(EPC)结构,主要网元和接 口的功能 ⑤ LTE空中接口的协议结构及各层功能 ⑥ 物理信道、传输信道、逻辑信道的分 类及相互间的映射关系 ⑦ LTE关键技术
图7-13 类型1帧结构
图7-14 类型2的结构
(2)物理信道的分类
① 下行物理信道。 物理广播信道 物理控制格式指示信道 物理下行控制信道 物理下行共享信道 物理多播信道
② 上行物理信道。 物理上行控制信道 物理上行共享信道 物理混合自动请求重传指示信道 物理随机接入信道
7.3.2 物理层
1.物理层的功能
物理层向高层提供数据传输服务,可 以通过MAC子层并使用传输信道来接入这 些服务。 物理层提供功能如下:
(1)传输信道的错误检测并向高层提供指示; (2)传输信道的前向纠错(FEC)编解码; (3)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ARQ)及软合并实 现;
(4)传输信道与物理信道之间的速率匹配 和映射; (5)物理信道的功率控制; (6)物理信道的调制/解调;
1.RRC层提供的服务与功能
(1)广播NAS层和接入层(AS层)的系 统消息。 (2)寻呼。 (3)RRC连接建立、保持和释放。
(4)安全功能,包括RRC消息的加密和 完整性保护。 (5)点对点无线承载(RB)的建立、修 改和释放。
(6)移动管理功能,包括UE测量报告、 为了小区间和网络间移动进行的报告控 制、小区间切换、UE小区选择和重选及 控制、eNode B间上下文的传输。
(2)E-UTRAN主要的开放接口
① X2接口:实现eNode B之间的互连。 X2接口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减少由于终端 的移动引起的数据丢失,即当终端从一 个eNode B移动到另一个eNode B时,存 储在原来eNode B中的数据可以通过X2 接口被转发到正在为终端服务的eNode B 上。
② Sl接口:连接E-UTRAN与CN。开放的S1 接口,使得E-UTRAN的运营商有可能采用 不同的厂商设备来构建E-UTRAN与CN。 ③ LTE-Uu接口:Uu是UE接入到系统固定 部分的接口,是终端用户能够移动的重要接 口。
与服务网关类似,P-GW主要是充当 与外部数据网络交互数据的锚点。P-GW 具体实现的主要功能如下: ① 用户的分组过滤; ② 授权侦听;
③ UE的IP地址分配; ④ 上下行服务管理和计费; ⑤ 基于总最大位速率(Aggregate Maximum Bit Rate,AMBR)的下行速率控制。
(4)策略和计费规则实体(PCRF)
策略控制的主要功能是决定如何使 用可用的资源,计费规则实体主要负责 用户的计费信息管理。
(5)归属用户服务器(HSS)
归属用户服务器(Home Subscriber Server,HSS)是3G和LTE中的核心节点, 主要存储用户的注册信息,由归属位置寄 存器(HLR)和鉴权中心(AUC)组成。
HLR中主要存储所管辖用户的签约 数据及移动用户的位置信息,可为至某 终端的呼叫提供路由信息。 AUC存储用以保护移动用户通信不 受侵犯的必要信息。
图7-1 LTE/SAE的网络结构图
7.2.2 E-UTRAN的结构及接口
1.E-UTRAN结构与UTRAN结构的比较 2.E-UTRAN主要网元的功能及接口
(1)eNode B实现的功能
① 无线资源管理(Radio Resource Management, RRM)方面包括无线承载控制(Radio Bearer Control)、无线接纳控制(Radio Admission Control)、连接移动性控制(Connection Mobility Control)和UE的上行/下行动态资源分 配;
2010年底完成的LTE(R10)版本的主 要目标之一是确保LTE无线接入技术能够完 全满足IMT-Advanced的技术要求,因此增强 型长期演进(LTE-Advanced,LTE-A)这个 名称常用于LTE的第10版(R10)。
7.2 LTE的系统结构
7.2.1 LTE/SAE的网络结构
LTE/SAE的整个网络结构图如图 7-1 所示。
4.传输信道与物理信道映射
传输信道与物理信道的映射关系如 图7-15和图7-16所示。
图7-15 下行传输信道与物理信道映射图
图7-16 上行传输信道与物理信道映射图
7.3.3 数据链路层
数据链路层(层2)主要由MAC、 RLC以及PDCP等子层组成。 层2标准的制定没有考虑FDD和TDD 的差异。 LTE的协议结构进行了简化,RLC 和MAC层都位于eNode B。
(6)数据的重复检测和底层协议错误的 检测与恢复。 (7)eNode B和UE间的流量控制等。
4.PDCP层主要功能
(1)协议头压缩与解压缩,只支持ROHC 压缩算法。 (2)NAS层与RLC层间用户面数据传输。 (3)用户面数据和控制面数据加密。 (4)控制面NAS信令信息的完整性保护。
7.3.4 RRC层
(1)对上层PDU的数据传输支持确认模 式(AM)、非确认模式(UM)和透明 模式(TM)。 (2)通过ARQ机制进行错误修正。
(3)根据传输块(TB)大小对本层数据进行 动态分段和重组。 (4)实现同一无线承载的多个业务数据单元 (Service Data Unit,SDU)的串接(FFS)。 (5)顺序传送上层的PDU(切换时除外)。
MME主要负责与用户平面相关的用 户和会话管理,具有三个功能: ① 安全管理功能,包括用户验证、初始 化、协商用户使用的加密算法等;
② 会话管理功能,包括协商相关的链路 参数和建立数据通信链路的所有信令流 程; ③ 空闲状态的终端管理功能,主要是为 了使得移动终端能够加入网络中,并对 这些终端进行管理。
1.数据链路层(层2)结构 2.MAC层
(1)MAC的功能
MAC层向高层提供数据传输和无线 资源配置服务,可以通过RLC子层并使 用逻辑信道来接入这些服务,MAC层提 供功能如下。
① 逻辑信道与传输信道之间的映射。 ② RLC协议数据单元(Protocol Data Unit, PDU)的复用与解复用,通过传输信道复用 至物理层;对来自物理层的传输块解复用, 通过逻辑信道至RLC层。
3.物理信道
(1)帧结构
LTE公布了两种类型的无线帧结构: 类型1,也称做通用(Generic)帧结构, 应用在FDD模式和TDD模式下;类型2, 也称做可选(Alternative)帧结构,仅应 用在TDD模式下。
① 类型1帧结构。类型1帧结构如图7-13 所示。 ② 类型2帧结构。类型2帧结构如图7-14 所示。
⑧ 支持增强的IP多媒体子系统(IP Multimedia Subsystem,IMS)和核心网。 ⑨ 取消CS(电路交换)域,CS域业务在PS(分 组交换)域实现,如采用VoIP。
⑩ 以尽可能相似的技术同时支持成对和 非成对频段。 支持运营商间的简单邻频共存和邻区 域共存。
3.LTE的基本特点
7.1 概述
1.LTE概念
按照3GPP组织的工作流程,3G LTE标准 化项目基本上可以分为两个阶段:2004年12月 到2006年9月为研究项目(Study Item,SI)阶 段,进行技术可行性研究,并提交各种可行性 研究报告;2006年9月到2007年9月为工作项目 (Work Item,WI)阶段,进行系统技术标准 的具体制定和编写,完成核心技术的规范工作, 并提交具体的技术规范。在2009年到2010年推 出成熟的商用产品。
(1)只支持分组交换的结构 (2)完全共享的无线信道
4.LTE-Advanced
LTE移动通信系统相对于3G标准在各个方 面都有了不少提升,具有相当明显的4G技术特 征,但并不能完全满足IMT-Advanced提出的全 部技术要求,因此LTE不属于4G标准。
为了实现IMT-Advanced的技术要求, 在完成了LTE(R8)版本后,3GPP标准化 组织在LTE规范的第二个版本(R9)中引入 了附加功能,支持多播传输、网络辅助定位 业务及在下行链路上波束赋形的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