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通信原理与系统(北京邮电出版社)课后答案

合集下载

移动通信系统原理课后答案

移动通信系统原理课后答案

移动通信系统原理课后答案【篇一:通信系统原理】t>教材:《通信系统原理》,冯玉珉,郭宇春,清华大学出版社,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 2011年第2版。

参考书:《通信系统原理学习指南》,冯玉珉,清华大学出版社,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 2006年6月修订版。

主要内容:一. 通信系统概述1. 通信系统的组成:基本概念、框图2. 通信系统的质量指标:有效性、可靠性3. 通信信道:分类、常用信道特征二. 信号与噪声分析1. 随机变量:统计特性和数字特征2. 随机过程:随机过程的概念、统计特性、数字特征;平稳随机过程的概念、数字特征、各态历经性、功率谱;随机过程通过线性系统的传输特性3. 噪声分析:高斯噪声、白噪声、高斯白噪声、窄带高斯噪声、余弦信号加窄带高斯噪声三. 模拟调制系统1. 线性调制系统:各种线性调制的时、频域表达式、系统框图、功率和带宽计算、解调及噪声性能分析、信噪比增益比较、希氏变换2. 非线性调制系统:角度调制的概念及一般表达式、单音调角、fm 信号的频谱特征、有关参数的分析、解调及噪声性能分析、 fm 门限效应四. 模拟信号数字化1. 线性 pcm 概念:取样定理、 pcm 编码,解码原理、基本参数2. 量化噪声分析:量化噪声功率、量化信噪比计算3. 线性 pcm 系统中的误码噪声:信道噪声和量化噪声对信噪比的影响4. 对数压扩pcm: a 律 13 折线 pcm 编解码方法5. 多路复用和传码率:多路复用的概念、各种情况传码率计算方法6. 增量调制:实现方法、不过载条件、量化信噪比分析、传码率计算7. 预测编码:dpcm、adpcm基本概念五. 数字信号基带传输1. 数字基带信号码型:常见码型及其特点2. 数字基带信号功率谱:功率谱特征、带宽的取决条件3. 基带传输系统组成及符号间干扰:符号间干扰的概念、产生的原因、对通信质量的影响4. 基带数字信号的波形形成和 nyquist 准则:形成无符号间干扰的基带波形的条件、 nyquist 第一准则;互补滚降特性、升余弦频谱的特点;奈氏带宽、奈氏间隔、传输速率、传输带宽的计算5. 基带传输的误码率分析:误码率的分析方法、最佳判决门限及其确定条件6. 部分响应系统:第一类、第四类部分响应系统的实现原理、系统框图、编码和接收判决方法7. 信道均衡:均衡的概念和基本原理六. 数字信号的频带传输1. 二元数字调制:信号的时域表达式、波形和功率谱特点、发送和接收原理、系统框图、误码率分析方法、频带利用率的分析2. 四元数字调制:信号的时域表达式、波形和功率谱特点、发送和接收原理、系统框图、误码率分析方法、频带利用率的分析3. 多元数字调制:系统框图、频带利用率的分析4. 现代调制技术:qam、cpfsk 和 msk原理和基本性能分析七. 数字信号的最佳接收1. 最佳接收准则:最大输出信噪比准则、最小均方误差准则、最大后验概率(最大似然)准则2. 利用匹配滤波器的最佳接收:匹配滤波器的概念、设计、输出信号波形、匹配滤波器的实现、特点3. 相关法最佳接收:匹配滤波器接收与相关法接收的原理及相互等效性4. 最佳接收误码率分析:基带、频带数字信号最佳接收的误码率分析八. 信道编码1. 差错控制基本原理:差错控制编码分类、特点,错误概率的计算、汉明距离、汉明距离与纠检错能力的关系,简单的差错控制编码2. 线性分组码:线性分组码(n , k)码的结构特点与编码原理、监督方程组、一致监督(校验)矩阵、生成矩阵、纠检错能力、伴随式解码、对偶码、汉明码、完备码3. 循环码:循环码特点、码多项式、生成多项式、生成矩阵,循环码的编码、解码方法4. 卷积码:卷积码概念、简单卷积码基本原理, 数学描述,图示法,编码、解码方法九*. 通信专业知识名词解释(以下三门课程任选一门) 1. 光纤通信参考书目:孙强,光纤通信系统及其应用,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年?2. 现代交换技术参考书目:钱渊,蔡勇,马志强等编著,《现代交换技术》,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2009年11月第一版?3. 移动通信参考书目:郭梯云等,《移动通信》,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3年? *: 2013年执行基本题型:填空、判断、选择、画图、分析计算、简答【篇二:通信系统原理考试复习】xt>1、对现代通信系统与通信网的要求有:高质量、大容量、多业务、长距离、抗干扰。

移动通信原理与系统 考试复习题及答案

移动通信原理与系统 考试复习题及答案

移动通信原理与系统考试复习题及答案一、单选题1、以下哪个不是移动通信的特点?()A 移动性B 复杂性C 稳定性D 电波传播条件复杂答案:C移动通信由于用户的移动性、电波传播环境的复杂多变等因素,导致其具有移动性、复杂性以及电波传播条件复杂等特点,而稳定性通常不是其突出特点。

2、蜂窝移动通信系统采用的多址方式是()A FDMAB TDMAC CDMAD 以上都是答案:D蜂窝移动通信系统中,FDMA(频分多址)、TDMA(时分多址)、CDMA(码分多址)都是常见的多址方式,根据不同的系统和技术需求进行选择和应用。

3、在移动通信中,分集接收技术主要用于对抗()A 多径衰落B 阴影衰落C 平坦衰落D 频率选择性衰落答案:A多径衰落是由于信号经过多条不同路径传播到达接收端,相互叠加干扰导致的。

分集接收技术通过接收多个独立的衰落信号,并按一定规则合并,可以有效对抗多径衰落。

4、 GSM 系统中,一个时隙的时长是()A 0577msB 577μsC 0577μsD 577μs答案:BGSM 系统中,一个时隙的时长为577μs。

5、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的主流标准不包括()A WCDMAB CDMA2000C TDSCDMAD GSM答案:DGSM 是第二代移动通信系统的标准,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的主流标准包括 WCDMA、CDMA2000 和 TDSCDMA。

二、多选题1、以下属于移动通信系统组成部分的有()A 移动台B 基站C 移动交换中心D 传输线答案:ABCD移动通信系统通常由移动台、基站、移动交换中心以及传输线等部分组成。

移动台是用户使用的终端设备,基站负责与移动台进行通信,移动交换中心用于控制和管理通信过程,传输线则用于传输信号。

2、影响移动通信电波传播的因素有()A 地形地貌B 建筑物C 气候条件D 移动速度答案:ABCD地形地貌的起伏、建筑物的阻挡、不同的气候条件(如湿度、温度等)以及移动速度都会对移动通信的电波传播产生影响。

移动通信原理习题答案5章

移动通信原理习题答案5章

移动通信原理习题答案5章Chapter 11、为什么寻呼系统需要提供较低的数据传输速率?较低的数据速率如何实现更好的覆盖?答:寻呼系统⽤来提供⾼度可靠地覆盖,甚⾄包括建筑物内部。

⽽建筑物能削弱⽆线信号20-30dB 。

因此我们希望在信号传输过程中提⾼信噪⽐。

发射功率是⼀定的,因此提⾼信噪⽐要求降低接收端的噪声电平,因为噪声电平和射频带宽成正⽐,因此提⾼信噪⽐必然要求我们减⼩射频带宽,射频带宽的减⼩导致较低的数据传输速率。

寻呼机的接收信噪⽐随着寻呼机与基站距离的增加⽽减⼩。

若将寻呼系统的覆盖范围⽤寻呼机正确接收所需的最低信噪⽐门限来表⽰,那么为了得到更好的覆盖,可以通过降低噪声功率来使得信噪⽐满⾜门限限制,即降低频带宽度(使得速率降低)。

2、假设蜂窝电话使⽤容量为1安培⼩时的电池。

假设蜂窝电话在空闲时耗电35mA ,通话时耗电250mA 。

如果⽤户⼀直开机,并且每天通话3分钟,那么这个电池能⽤多久?每天通话6⼩时呢?该电池最多能通话多久。

答:每天通话三分钟,则每天耗电:35*(24-3/60)+250*3/60=850.75mAh ,故可⽤1000/850.75=1.175天=28.21⼩时每天通话6⼩时,则每天耗电:35*18+250*6=2130mAh>1000mAh ,故⼀天不能通话6⼩时,最长通话时间为:1000/250=4⼩时。

移动通信原理习题Chapter 31、证明对六边形系统,同频复⽤因⼦为Q =3N ,其中22N i j ij =++.答:如图,由余弦定理:RD2、⼀个FDD 蜂窝电话系统分配有24MHz 总带宽,并使⽤两个30kHz 信道来提供全双⼯语⾳和控制信道。

设每个⼩区电话⽤户的业务量为0.1 Erlang 。

假设使⽤Erlang B 公式。

()2222222233222232cos12023333D i R j R i j R i j ij R NR =??+?? ? ?-??? ???=++=233DNRQ N R R===(a )计算在4⼩区复⽤系统中每个⼩区的信道数。

移动通信原理与系统.(优选)

移动通信原理与系统.(优选)

移动通信原理与系统第1章概论1.(了解)4G网络应该是一个无缝连接的网络,也就是说各种无线和有线网络都能以IP协议为基础连接到IP核心网。

当然为了与传统的网络互连则需要用网关建立网络的互联,所以将来的4G网络将是一个复杂的多协议的网络。

2.所谓移动通信,是指通信双方或至少有一方处于运动中进行信息交换的通信方式。

移动通信系统包括无绳电话、无线寻呼、陆地蜂窝移动通信、卫星移动通信等。

无线通信是移动通信的基础。

3.移动通信主要的干扰有:互调干扰、邻道干扰、同频干扰。

(以下为了解)1)互调干扰。

指两个或多个信号作用在通信设备的非线性器件上,产生与有用信号频率相近的组合频率,从而对通信系统构成干扰。

2)邻道干扰。

指相邻或邻近的信道(或频道)之间的干扰,是由于一个强信号串扰弱信号而造成的干扰。

3)同频干扰。

指相同载频电台之间的干扰。

4.按照通话的状态和频率的使用方法,可以将移动通信的工作方式分成:单工通信、双工通信、半双工通信。

第2章移动通信电波传播与传播预测模型1.移动通信的信道是基站天线、移动用户天线和两副天线之间的传播路径。

对移动无线电波传播特性的研究就是对移动信道特性的研究。

移动信道的基本特性是衰落特性。

2.阴影衰落:由于传播环境中的地形起伏、建筑物及其他障碍物对电磁波的遮蔽所引起的衰落。

多径衰落:无线电波呢在传播路径上受到周围环境中地形地物的作用而产生的反射、绕射和散射,使其到达接收机时是从多条路径传来的多个信号的叠加,这种多径传播多引起的信号在接收端幅度、相位和到达时间的随机变化将导致严重的衰落。

无线信道分为大尺度传播模型和小尺度传播模型。

大尺度模型主要是用于描述发射机与接收机之间的长距离(几百或几千米)上信号强度的变化。

小尺度衰落模型用于描述短距离(几个波长)或短时间(秒级)内信号强度的快速变化。

3.在自由空间中,设发射点处地发射功率为P t,以球面波辐射;设接收的功率为P r,则P r=(A r/4πd2)P t G t式中,A r=λ2G r/4π,λ为工作波长,G t、G r分别表示发射天线和接收天线增益,d为发射天线和接收天线间的距离。

移动通信课后答案

移动通信课后答案

移动通信课后答案移动通信是一门涵盖了移动通信技术、网络架构、无线传输等多个领域的学科,通过学习这门课程,我们能够了解移动通信系统的原理、技术和运营等方面的知识。

以下是对移动通信课后习题的答案,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并掌握相关内容。

第一章:移动通信系统概述1. 移动通信系统的基本组成是什么?移动通信系统基本由移动终端设备、无线接入网络、传输网和核心网组成。

2. 什么是移动通信系统的覆盖范围?移动通信系统的覆盖范围指的是网络服务可以提供的区域范围,包括室内、室外、城市、农村等不同区域的覆盖。

3. 列举几个常见的移动通信系统标准?常见的移动通信系统标准包括GSM、CDMA2000、WCDMA、LTE 等。

第二章:无线传输基础知识1. 什么是移动通信系统中的小区?移动通信系统中的小区是指将整个通信区域划分为不同的区域,每个小区由一个或多个基站负责信号的接收和发送。

2. 什么是频率复用?频率复用是指将一定范围的频谱资源按照一定规则进行划分和分配,使得不同小区的信号能够在同一时间、相同频段内进行传输。

3. 请解释下面几个常见的无线传输技术的缩写:CDMA、TDMA、FDMA。

- CDMA:码分多址技术,是一种采用不同的码型来对用户信号进行编码和解码的技术。

- TDMA:时分多址技术,是一种将时间划分为若干个时隙的技术,不同用户在不同时隙里进行通信。

- FDMA:频分多址技术,是一种将频率划分为不同的信道的技术,不同用户在不同频道上进行通信。

第三章:移动通信网络架构1. 简述移动通信系统中的核心网的作用。

移动通信系统中的核心网是连接无线接入网络和传输网的重要环节,它负责处理用户的信号传输、用户鉴权和计费等功能。

2. 什么是移动通信系统中的漫游?漫游指的是移动用户在不同地区之间自由切换网络,并且能够正常通信和使用相关服务的能力。

3. 移动通信系统中的位置管理是什么?位置管理是指对移动用户的位置进行管理和跟踪的过程,以确保用户在不同位置能够接收到信号并进行通信。

移动通信原理与系统习题答案分析.(优选)

移动通信原理与系统习题答案分析.(优选)
4.7已知一个卷积码编码器由两个串联的寄存器(约束长度3),3个模2加法器和一个转换开关构成。编码器生成序列为g(1)=(1,0,1),g(2)=(1,1,0),g(3)=(1,1,1)。画出它的结构方框图。
4.8题图4.2是一个(2,1,1)卷积码编码器。设输入信息序列为10111,输出是什么?
答:输出是1110110101。
解:
自由空间损耗
自由空间中距离天线100m处的接收功率
2.3若载波 ,移动台速度 ,求最大多普勒频移。
解:
2.4说明时延扩展、相关带宽和多普勒扩展、相关时间的基本概念。
答:时延扩展
参数
市区(us)
郊区(us)
平均多径时延
1.5~2.5
0.1~2.0
最大时延(-30dB为门限)
5.0~12.0
0.3~7.0
答:①单工通信;
②双工通信(蜂窝式移动通信系统采用该方式);
③单双工通信;
④移动中继方式。
换算:
总式:1W=0dBW=10log1W=10log1000mW=30dBm
Pr(dBm)=10lgPr(mW)Pr(dBW)-10lgPr(W)
①10mW=10lg10(mW)=10(dBm)
②20mW=10lg20(mW)=13.01(dBm)
多普勒扩展
多普勒扩展定义为多普勒功率谱密度标准差
当信号带宽远远大于多普勒扩展—慢衰落
否则快衰落信道
相关时间
数据符号周期远远小于相关时间—慢衰落
否则为快衰落信道
2.5设载波频率 ,移动台运动速度 ,问移动 进行电波传播测量时需要多少个样值?在车行驶时进行实时测量需要多少时间?信道的多普勒扩展为多少?
答:①

移动通信原理 课后答案

移动通信原理 课后答案
第二章
无线传播与移动信道
2.1 移动通信信道具有哪些主要特点? 答:移动通信信道的主要特点: (1)传播的开放性; (2)接收环境的复杂性; (3)通信用户的随机移动性。 2.2 在移动通信中,电波传播的主要传播方式有哪几种? 答:电波传播的主要方式:直射、反射、绕射。 2.3 移动通信的信道中存在着大、中、小尺度(范围)的衰耗与衰落,它们各自具有什么性 质的特征? 答:移动通信信道中,大、中、小尺度衰耗与衰落的特征: (1)大尺度:电波在空间传播所产生的损耗,反映的是传播在宏观大范围(千米量级)的 空间距离上的接收信号电平平均值的变化趋势; (2)中尺度:主要是指电磁波在传播路径上受到建筑物等的阻挡所产生阴影效应而产生的 损耗,反映了在中等范围内(数百波长量级)的接收信号电平平均值起伏变化的趋势;为无 线传播所特有,一般从统计规律上看遵从对数正态分布,其变化率比传送信息率慢; (3)小尺度:反映微观小范围(数十波长以下量级)接收电平平均值的起伏变化趋势,其 电平幅度分布一般遵从瑞利(Rayleigh)分布、莱斯(Rice)分布和纳卡伽米(Nakagami) 分布。 2.4 移动通信中存在 3 种类型的快衰落,它们各自表示什么类型的快衰落?在什么情况下会 出现?各自克服需要采取的主要措施是什么? 答:移动通信中,快衰落分为以下三种类型:空间选择性快衰落、频率选择性快衰落和时间 选择性快衰落。 其产生的原因和克服需要采取的措施如下: (1)空间选择性快衰落:由于开放型的时变信道使天线的点波束产生了扩散而引起的,克 服措施为空间分集; (2)频率选择性快衰落:由于信道在时域的时延扩散而引起的,可采用自适应均衡喝 Rake 接收加以克服; (3)时间选择性快衰落:由于用户的高速移动在频域引起多普勒频移,在相应的时域其波 形产生时间选择性衰落,可采用信道交织技术加以克服。 2.5 移动通信中主要噪声干扰有哪几种?对于 CDMA,哪一类干扰是最主要的干扰? 答:移动通信中主要噪声干扰有:加性正态白噪声、多径干扰、多址干扰。 对于 CDMA,最主要的干扰是多径干扰。 2.6 Okumura-Hata 传播模型的主要运用环境与条件是什么? 答:Okumura-Hata 传播模型的主要运用环境与条件为:适用于小城镇与郊区的准平坦地区; 应用频率为 150 MHz ≤ f c ≤ 1500 MHz ;有效距离为 1km ≤ d ≤ 20km ;发射(基站)天线 有效高度为 30~200m;接收(移动台)天线有效高度为 1~10m。

移动通信课后习题答案

移动通信课后习题答案

移动通信课后习题答案移动通信课后习题答案移动通信作为现代通信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深入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它不仅仅是一种通信方式,更是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和社会结构。

为了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移动通信的知识,我们需要通过课后习题的练习来加深对相关概念和原理的理解。

下面是一些移动通信课后习题的答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 移动通信的基本原理是什么?移动通信的基本原理是通过无线电波传输信息。

移动通信系统由移动设备、基站和核心网组成。

移动设备通过无线电波与基站进行通信,基站则负责接收和发送信号,将信息传输到核心网进行处理和转发。

2. 什么是移动通信网络的覆盖范围?移动通信网络的覆盖范围是指网络信号可以覆盖的地理范围。

根据不同的网络技术和频段,移动通信网络的覆盖范围可以从几十米到几十公里不等。

一般来说,城市地区的网络覆盖范围较广,而农村和偏远地区的网络覆盖范围较窄。

3. 什么是移动通信系统的容量?移动通信系统的容量是指系统能够同时支持的用户数量。

容量的大小取决于系统的带宽、频率资源和调制解调技术等因素。

提高容量的方法包括增加基站数量、优化频谱资源分配和改进信号处理算法等。

4. 什么是移动通信中的信道?移动通信中的信道是指无线电波用于传输信息的通道。

根据不同的通信需求和技术标准,移动通信系统可以使用多种不同类型的信道,如语音信道、数据信道和控制信道等。

不同类型的信道有不同的带宽和传输速率。

5. 移动通信中的调制解调技术有哪些?移动通信中常用的调制解调技术包括频分多址(FDMA)、时分多址(TDMA)、码分多址(CDMA)和正交频分多址(OFDMA)等。

这些技术可以将不同用户的信号通过不同的调制方式进行编码和解码,从而实现多用户同时通信的目的。

6. 移动通信中的信号传输速率有哪些?移动通信中的信号传输速率可以通过不同的技术手段进行提高。

常用的技术包括调制解调技术的改进、信道编码和解码技术的优化以及多天线技术的应用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8 设基站天线高度为 40m , 发射频率为 9∞ MHz
, 移 动台天线高度为 2m , 通信距离为 1 5 km
,
利用 Okumura-Hata 模型分别求出城市 、 郊区和乡 村 的路径损耗 。 (忽略地形校正因子的影响)
解:城市 : L P , = 69 .55 + 26 . 16 Ig f c
美的 CDMA2000 、 欧洲和日本的 WCDMA 及我国提出的 TD-SCDMA 三大系统 ,另外还有欧洲的 DECT 及北 美的 UMC-136 o
从技术上看, 3G 是在 2G 系统适配信道与用户二重动 态特性的基础上又 引入 了业务 的 动态性 , 即在 3G
系统中 , 用户业务既可以是单一 的语音、数据、图像,也可以是多媒体业务,且用户选择业务是随机的,这 个是第三重动态性 的引入使系统大大复杂化 。 所以第三代是在第二代数字化基础上的、以业务多媒体化为主
(3) 采用自适应均衡 ( GSM ) 和 I Rake 接收(lS-95 ) 抗频率选择性衰落与多径干扰; ( 4 ) 采用信道交织编码,如采用帧 间 交织方式 ( GSM ) 和块交织方式 (lS-95) 抗时 间选择性衰落。 第 二代 ( 3G ) 以多媒体业务为主要特征,它于本世纪初刚刚投入商业化运营 。 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有北
Part C
答 : 将图像数据分成动态矢量数据(即基本层 ,需要更好的差错保护)以及剩余的信息 。 每个数据片的编码
视频信息首先被分割成三部分并分别放到 A 、 B 、 C 数据分区中,每个数据分区中包含的信息被分别封装到相
应的 RTP 数据包中通过网络进行传输。其中, 量信息 ;
Part A
中 包含最重要的 s lice 头信息、 MB 头信息 ,以及动态矢
要目标,全面考虑、井完善对信道 、 用户 二 重动态特性匹配特性,井适当考虑到业务的动态性能,尽力采用相
应措施予以实现的技术。其主要实现措施有:
(1 )继续采用第二代 ( 2G ) 中所采用的所有行之有效的措施 :
( 2 ) 对 CDMA 扩频方式应一 分为二 , 一方面扩频提高了抗干扰性,提高 了 通信容量 : 另 一方面 由 于扩
④移动 中 继方式。
换算 :
总 式 : 1W=OdBW=l Olog l W=1 0log lOOO mW=30dBm
Pr(dB m)= 1OIgPr(mW )
Pr(dB W )-l OIgPr(W)
( 10mW=1 Olg lO (m W)= 1O( dBm) ( 20mW=1 0lg20(mW)=1 3.01 (dBm) ( lW=O(dBW)=30(dB m)
窝网络结构和频率(相位)规划实现载频(相位)再用方式,从而扩大覆盖服务范围和满足用户数量增长的
需 求 。在对信道动态特性 的匹配上采取了 下面一 系列措施 :
(1)采用抗干扰性能优良的数字式调制: GMSK ( GSM ) 、 QPSK OS-95 ) ,性能优良的抗干扰纠错编码:
卷积码 ( GSM 、 IS-95 ) 、 级联码 ( GSM ); ( 2 ) 采用功率控制技术抵抗慢衰落和远近效应,这对于 CDMA 方式 的 IS-95 尤为 重要 :
2. 2 若某 发射机发射功率为 100W , 请将其换 算 成 dBm 和 dBW 。 如果发射机的天线增益为单
位 增益 , 载波频 率 为 900MHz , 求 出在自 由 空 间 中 距离天线 100m 处的 接收功 率 为 多少 dBm ?
解: 1∞ W = 20 dBw = 50 dBm
自由空 间损耗 L = 32 .45 + 20 Ig F + 20 Ig D = 7 1 .5dB
第 二章
2.
移 动通信 电波传 播与传 播预测 模型
1 说明 多径衰 落对数字移 动通信系 统 的主要影响。
②可能 引入尖锐的 噪声 , 照 成传输数据大量出错:
答 : ①信息信号分散 , 信l操 比低 , 传输语音和数据质量不佳 ; ③不 同 路径传来的信号互相相 关,难 以 直接叠加 。 增加接收电路单元 的 复杂度 , 从而提高系统的建设和 运营成本。
频码互相关性能的不理想,使多 址干扰、 远近效应影 响 增大 , 并且对功率控制提出了更高要求等 :
( 3 ) 为 了 克服 CDMA 中的 多 址干扰,在 3G 系统中 , 上行链路建议采用多用户检测与智能天线技术: 下行链路采用 发端分集 、 空 时编码技术 :
( 4 ) 为了 实现与业务动态特性 的匹配 . 3G 中采用 了可实现对不同速率业务(不同扩频 比 )间仍具有正
f ,, ) Ig
郊区 : 2[1以 fc / 28 月 2_ 5 .4
乡村 :
L P3 = 69.55 + 26 . 16lg f c - l 3 .82lg hre -3 2(lg l75h re ) 2- 497 +(44 .9 - 655 lg f w) lg d4.78 C Igf) 2 - 18.33 Ig f c - 40.98
第一章概述
1. 1 简述移动通信的特点 :
答:①移动通信利用无线电波进行信息传输:
②移动通信在 强干扰环境下工作 ;
③通信容量有限 : ④通信系统复杂 : ⑤对移动台的要求高。
1. 2 移动台主要受明F 些干扰影响?哪些干扰是蜂窝系统所特有的?
答 : ①互调干扰 ; ②邻道干扰:
③同频干扰; (蜂窝系统所特有 的)
通信中,在使用移频键控一般总是考虑使用 CPFSK?
答 :相位不连续的 2FSK 信号在码元交替时刻,波形是不连续 的 (开关方法所得)
a ,. • 别。 ι
所谓相位连续是指不仅在一个元码持续时间连续而且在从元码
" - . .J....J....J.J-;
转换的时刻
L L. .... _1. 4- .1
自 由 空 间 中 距离天线 100m 处的接收功率= 50 dBm - 71 .5dB = - 21 .5dBm
2. 3 若载波 10 = 8∞ MHZ ,移动台速度 v = 60 km
解: .: 1" =工 cosα
λ
ν
/h
, 求最大 多普勒频移。
儿…
= 一 = νin
λ v
/C =
6o x 10
Part
B 中包含l帧内和 SI 片宏块的编码残差数据,能够阻止误码继续传播;
Part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C 中包含帧间宏块的
编码残差数据,帧问编码数据块的编码方式信息和 l帧间变换系数 。
3 . 3 在移动通信中对调 制有哪些考虑?
答 : ①频带利用率
②功率效率
③己调信号恒包络
④易于解调
⑤带外辐射
3. 4 什么 是相位不连续的 FSK ? 相位连续的 FSK (CPFSK ) 应 当 满足什么条件?为什么移动
交性 能的 OVSF (可变扩频 比 正交码)多址码 :
( 5 ) 针对数据业务要求误码率低且实施性要 求 不高 的特点 .30 中对数据业务采用了性 能更优良的 Turbo
码。
1. 4 移 动通信 的 工 作方式 主要有几种?蜂 窝式移动通信系统采用哪 种方 式 ?
答 : ①单工通信 : ②双工通信(蜂窝式移动通信系统采用该方式) ; ③单双工通信 :
④多址干扰 。
1. 3 简述蜂窝式移动通信的发展历史 ,说明 各代移动通信系统的特点。
答:第 一代( lG ) 以模拟式蜂窝网为主要特征,是 20 世纪 70 年代末 80 年代初就开始商 用的 。 其中最有
代表性的是北美 的 AMPS
( Advanced Mobile Phone System ) 、 欧洲的 TACS ( Total Access Communication
3 X
800 x 10
x
6
3 x 10 8
3600
=
44 .4 Hz
2. 4 说明时延扩展、相关带宽和多普勒扩展、相关时间的基本概念 。
答 : 时延扩展
参数 平均多径时延
最大时延 ( -30dB 为门限) 时延扩展(散布〉
市区 ( us)
郊区 ( us)
1. 5-2.5
0.1-2.0 0.3-7.0 0.2-2.0
解:
A
= 1.85
x
10 -3
X
8∞ x 50
= 74
2 . 7 已知移动 台速度 v= 6O km/h , f = lO∞ MHZ ,求对于 信号包络均方值 电平 R "旧 的电平通过
率。
解:
.:
N
=
(R) = 乒Zfm VEP2
500 e -v 2 π '. N = 一一--一一= 5 1 . 2 次/秒 9
kT
b 两个元码相位也相
等满足关系式叭= (α k.l - a k ) 1r *k+ 伊k .1 即要求当前元码 的初相位叽由前一元码的初相位 伊k -I 来决定 。
3. 8GMSK 系统空中接口传输速率为 270.83333kbi的, 求发送信号的两个频率 差。 若载波频率
是 f=90O MHZ ,这两个频率又等于多少?
多普勒扩展定义为多普勒功率谱密度标准差 当信号带宽远远大于多普勒扩展一慢衰落
多普勒扩展
否则快衰落信道
数据符号周期远远小于相关时间一慢衰落
相关时间
否则为快衰落信道
2. 5 设载波频率 fc =19∞ MHZ ,移动台运动速度 v=50ml s , 问移动 10m 进行电波传播测量时
需要多 少个样值?在车行驶时进行 实时 测 量需要多少 时间? 信道的多普勒扩展为多少?
生立·① 50 个接收功率瞬时测量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