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经济学 第四章

合集下载

西方经济学第四章消费者行为分析.ppt

西方经济学第四章消费者行为分析.ppt

第二,生理或心理的原因。
第三,边际效用离不开时间因素,是在特定
时间内的效用。
第四,边际效用是决定商品价值的主观标准。
主观效用论者认为,商品价值由边际效用决定。消
费数量少,边际效用就高,价值或需求价格也就高;
反之,则相反。
边际效用决定价格-价值悖论
200年前斯密在《国富论》中
提出的水与钻石的价值悖论:为
O
MRS xy=-1*无差异曲线的斜率
a b c
ΔQX1 ΔQX2
完全替代品与完全互补品
(1)一般来说,当一种商品对另一种商品 的边际替代率是一个常数时,这两种商品是 完全替代品,即描绘这两种商品消费的无差 异曲线为直线;
(2)当两种商品的无差异曲线为直角形状 时,它们是完全互补品,即两种商品必须按 固定不变的比例同时被使用。
多愿意支付的价钱与实际支付的价钱之差,它是 对消费者从交易中所得利益的一种货币度量。
P A
P1 P0
B
P2
O
Q0
D Q
研究消费者剩余的意义:
1.为分析消费者的利益及其受损状况提供了分析工具。 2. 有助于说明市场售价的降低对于消费者的重要性。 3.消费者剩余的存在是以商品供给的丰富性为前提的。
消费者剩余是消费者的主观心理评价,它反映消 费者通过购买和消费商品所感受到的状态的改善,因 此,常被用来度量和分析社会福利问题。
边际替代率(Marginal Rate of Substitute
边际替代率:为了维持原 有的满足程度不变,消费 者增加一单位商品X而必 须
放弃M的R商Sx品y Y的 数QQ量xy
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随 着X增加,消费者为增加 1单位商品X而放弃的商品 Y 的数量会越来越少

西方经济学第四章

西方经济学第四章

一,固定成本,可变成本和总成本 固定成本,
固定成本(Fixed Costs,简记为FC),是指不随产量 变化而变化的成本.固定成本的总和称为固定总成本 (Total Fixed Costs,用TFC表示). 可变成本(Variable Costs,简记为VC),是随产量 的变化而变化的成本.当产量为零时,可变成本也为 零,产量越大,可变成本也越高.可变成本的总和称 为可变总成本(Total Variable Cost,简记为TVC). 总成本(Total Cost,简记为TC)系厂商的固定总成 本和可变总成本之和.公式为: TC(Q)=TFC+TVC(Q)
C OA P P 等成 本曲 线的 斜率= = K = L OB C P K P L
8 12 16 20 24 L
图4-7 等成本曲线
三,生产要素的最优组合
生产要素的最优组合(Optimum Factor Combination), 是指以最小成本生产最大产量的生产要素的配合比例. 它又叫做生产者的均衡,因为实现了要素的最优组合, 也就是达到了利润最大化,如果其他条件不变,生产 者就不愿意再改变两种生产要素的配合比例.
二,总产量曲线,平均产量曲线和边际产量曲线 总产量曲线,
总产量(Total Physical Product,记做TP),是在资 本投入量既定条件下由可变要素劳动投入所生产的产 量总和.公式为:TP=f (L) 平均产量(Average Physical Product,记做AP),是 指平均每一单位劳动所生产的产量.公式为: AP=TP/L 边际产量(Marginal Physical Product,记做MP),是 指每增加一单位劳动投入量所增加的产量.公式为: MP=TP/L
二,总产量曲线,平均产量曲线和边际产量曲线 总产量曲线,

西方经济学第四章生产者行为理论

西方经济学第四章生产者行为理论
A~C
B~C
C>B
矛盾
3、等产量曲线自左向右下方倾斜,即斜率为负;且凸向原点。
O
L
K
Q
二、边际技术替代率(MRTS)
1、含义。在保持产量不变的前提下,增加一单位某种要素的投入量而必须减少的另一种要素的投入量。
B
L2
K2
A
L1
K1
△K
△L
O
L
Q
在保持产量不变的前提下, 增加一单位某种要素的投入 所带来的总产量的增加量必 须等于减少的另一种要素的 投入量所导致的总产量 的减少量。即:
MRTSLK =1/3
MRTSLK = 2/3
MRTSLK = 1
因为边际技术替代率是等产量曲线的斜率的绝对值,所以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导致等产量曲线凸向原点。
等产量曲线的几种情况
(1)直角型等产量线。 技术不变,两种要素只能采用一种固定比例进行生产; 不能互相替代。
L
K
L1
K1
q3
q2
q1
B
C
二、厂商(企业)的本质
二、厂商(企业)的本质
市场上的交易成本较高,企业可使市场交易内部化。 有的交易在企业内部进行成本更小,即企业有着降低交易成本的作用。 某些交易必须在市场上完成,因为交易成本更小。
不完全信息
不确定性
信息不对称
导致
交易成本
市场与企业的并存
规模经济和降低成本。 提供中间产品的单个供应商面临着众多的厂商需求者,因而销售额比较稳定。 中间产品供应商之间的竞争,迫使供应商努力降低成本。
产出量的增长比例大于投入量的增长比例。
规模报酬递增
产出量的增长比例等于投入量的增长比例。

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第四章生产论

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第四章生产论
❖ 科斯定理的意义就在于市场机制本身,他为市 场机制的有效性提供了新依据。
[资料] 罗纳德·H·科斯
[资料] 罗纳德·H·科斯
❖ 1910年生于伦敦威尔斯登。 ❖ 1929年在伦敦经济学院习。 ❖ “普兰特不仅影响他的思想,
还改变了他的一生。”
❖ 依靠塞尔旅行奖金,他来 美国度过了1931~1932年。
第一节 厂商 二、企业的本质
第一节 厂商
二 企业的本质
❖ 科斯通俗地以“走失的牛群损害庄稼”为例加 以说明: “牧场主和农场主对自己行为的调整, 其结果都使自己占有的资源得到当时条件下最 有利的使用。”
❖ 新制度经济学主要创新在这些方面,其中心问 题是通过个人之间的共同协议而进行经济交易 的协调问题,有关合约被用来解释在一个预见 不到的世界中个人之间的合作问题。
[资料] 生产的三个特性
[资料] 生产的三个特性
❖ 首先,生产不仅是创造 了物质,更是生产效用 (或者说是价值);
❖ 其次,生产不等同于劳 动,生产往往要靠多种 因素同时发生作用;
❖ 最后,生产的结果是创 造出新的价值,经过生 产提高了对人的效用。
[案例] 鲁宾逊的生产函数
[案例] 鲁宾逊的生产函数
西方经济学
(微观部分)
第四章 生产论
主讲人:韩松
*自我介绍*
* 自嘲*
一介学究,惶惶似狗。 东拼西凑,闲来插柳。 或存疏漏,等着挨揍。 钱财无有,知识半斗。 交流携手,相逢美酒。 余望何求?潮起云收。
第一节
厂商
第四章 生产论 目录
目录
厂商的含义; 企业的本质
第二节
生产函数
生产函数的定义; 两种类型的生产函数
[视频] 企业与社会

西方经济学第四章 生产者行为理论

西方经济学第四章  生产者行为理论

解:
首先求解熟练工和非熟练工的边际产量函数:
MPS= Q/ S=300-0.4S MPU= Q/U=200-0.6U A: S=400,U=100时:
MPS=140,MPU=140,PS=10,PU=5 MPS/PS =14 < MPU/PU =28 故非正确决策
B:
MPS/PS=MPU/PU
PS·S+PUபைடு நூலகம்U=5000
Q = f ( L, K)
两种可变投入生产函数
一、等产量曲线
• 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条件下,生产同一产量的两种能相互替代的 可变生产要素投入量的各种不同组合的轨迹。

Q = f (L,K)
• 等产量曲线表明,技术水平一定,要素价格一定,则两种要素 的任一组合对产量无差异
两种可变投入生产函数
等产量线的特点
B2
• 即:K = M / PK-PL×L / PK
• 移动:货币成本M增加,等成本
线向右上方平行移动;货币成本 M减少,等成本线向左下方平行 移动。
O A2 A A1
L
• 斜率:-PL / PK
三、生产要素最佳组合
• 如果把等产量线与等成本线合在一个图上,那么,等成 本线必定与无数条等产量线中的一条相切于一点。这个
MRTSLK = PL/PK = MPL/MPK
第三节 成本概述
一、生产函数与总成本曲线
• 从实物形态到价值形态。
• 总成本曲线 (例见书P82)
• 总成本曲线:一定时期内厂商在各
种产量水平上通过改变生产规模所 总
能达到的总成本点的轨迹。

• 总成本曲线是一条从左下方向右上 本
方倾斜的曲线,随着产量的增加,

西方经济学第四章生产理论

西方经济学第四章生产理论

4.3.3 边际技术替代率
(Marginal rate of technical
substitution)
在维持产量水平不变的条件下,增加一个 单位的某种要素投入量时所减少的另一种要素 的投入数量,被称为边际技术替代率。
K MRTS L
K dK MRTS lim L0 L dL
证明:
MRTS等于两要素边际产量之 比。
4.4 等成本线
等成本线是指,在既定的成本和生产要素 价格条件下,生产者可以购买到的两种生产要 素的各种不同数量组合的轨迹。可用成本方程 加以表示:
C=PLL+PKK
等成本线
K C/PK
O
C/PL
L
等成本线的移动
K C/PK
O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C/PL
L
4.5
最优生产要素组合(生产者均衡)
在要素价格和技术水平不变的条件下,最优 生产要素组合可分为两种情况: 既定成本条件下的最大产量
既定产量条件下的最小成本
K A C
K1
E
Q3
Q1 B
D
O L1
Q2
L
生产者均衡的条件
MPL MPK PL PK
均衡条件的意义
对既定成本条件下的产量最大化的情况,它 表示:厂商可以通过对这两要素投入量的不 断调整,使得最后一单位的货币成本无论用 来购买那一种生产要素所获得的边际产量相 等,从而实现既定成本条件下的最大产量; 对既定产量条件下的成本最小化的情况,它 表示:企业应该通过对两要素投入量的不断 调整,使得花费在两要素上的最后一单位的 货币成本所带来的边际产量相等。
平均产量
边际产量
产量曲线

西方经济学第四章

西方经济学第四章
条件:-MPL/MPK=-PL/PK 即MPL/PL=MPK/PK 当投入多中要素时:
K
MP1/P1=MP2/P2=... =MP1/P1
E
Q3
Q2 Q1
o
L
既定产量下的成本最小化
K
E
o
C1
C2
C3
L
扩展线(production expansion curve)
1、含义:是指每条等成本曲线和等产量曲

(1)经济利润即利润 ∏=TR-TC 利润最大化条件:MR=MC (2)正常利润指包含在成本中的部分

短期与长期
微观经济学根据厂商对所有生产要素投入是否能 全部调整,将生产理论分为短期与长期生产理论。 短期是指至少有一种生产要素投入量不能调整的 期限。 长期是指所有生产要素投入量都能调整的期限。 根据短期与长期的划分,可以把投入生产要素分 为可变投入与不变投入。 不变投入是指在所考察的时期内其数量不能改变 的投入要素,如厂房、设备等。 可变投入是指在所考察的时期内其数量可以改变 的投入要素,如原材料、燃料、生产工人等。

生产的经济区域
A曲线与B曲线被称为“脊线”,其所包含
的区域为生产的经济区域。 原因:
k
A B
Q3 Q2 Q1 o L
等成本曲线
1、定义:是指在生产要素的价格和厂商的
成本既定的条件下,厂商可以购买的两种 生产要素组合所形成的曲线。 2、特征 3、等成本曲线的变动
等成本曲线特征
1、公式表示:C=PL*L+PK*K
2、斜率:
K
C=PL*L+PK*K
o
L
等成本曲线的变动
1、当两种要素价格同比变动,等成本曲线

《西方经济学》第四章 生产理论

《西方经济学》第四章  生产理论
4

腾主讲
西方经济学
第四章 生产理论
二、边际收益递减规律
总产量要经历一个逐渐上升加快 增长趋缓 最大不变绝对下降的过程。 边际收益(报酬)递减规 律:在技术和其他生产 要素不变的情况下,追 加一种生产要素,所形 成的产量,最初会增加, 但到一定限度后,增幅 开始递减,最终还会使 产量绝对减少。 Q
2、等产量线的特征
A.等产量线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线。
B.等产量线不能相交。 K
C、在同一个平面上可以 有无数条等产量线。 D、凸向原点。
9
Q
0

L
腾主讲
二、等成本线
西方经济学
第四章 生产理论
• 等成本线(企业预算线):指生产要素价格一定 时,既定的成本可购买的两种生产要素(K,L)最 大组合的轨迹。 • 成本方程: TC = PL· + PK· L K
11
K
•成本既定,产 量最大; • 产量既定, 成本最小。 E
Q
L

腾主讲
西方经济学
第四章 生产理论
第三节 全部生产要素的投入 (规模经济)
• 一、规模经济与规模不经济
技术水平不变,生产要素按同样的比例增加即
生产规模扩大,起初量的增加要大于生产规模 的扩大;随生产规模扩大超过一定的限度,产 量的增加将小于生产规模的扩大甚至使产量绝 对地减少,则规模经济走向规模不经济。 规模经济是指生产者在一定的技术条件下,所 有生产要素按相同比例增加而能获得相应的经 济上的收益。
6

腾主讲
西方经济学
第四章 生产理论
三、生产的合理投入区域
•第一阶段,平均产出递 增,因为生产的规模效 益正在表现出来; F TP •第二阶段,平均产出递 减,总产出增长的速度 Ⅱ Ⅲ 放慢; •第三阶段,边际产出为 E 负,总产出绝对下降。 AP 生产合理区域在第二阶 L 段。 A B MP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章 生产理论
1. 简释下列概念:
生产函数:指产品产出量与为生产这种产品所需要投入的要素量之间的关系。

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一种典型的齐次生产函数,由柯布和道格拉斯在1928年研究美国1899年到1922年间资本与劳动这两种生产要素对产量的影响时提出的生产函数,其形
式是Q A KL
αβ=,这里A 代表技术水平,K 、L 分别代表资本与劳动,α、β是系数。

边际产量 :是指增加或减少一单位生产要素投入量所带来的产出量的变化。

平均产量:是指平均每单位生产要素投入的产出量。

生产要素报酬递减:一种普遍经济现象,指在一定技术水平条件下,若其他生产要素不变,连续地增加某种生产要素的投入量,在达到某一点之后,总产量的增加会递减,即产出增加的比例小于投入增加的比例,这就是生产要素报酬递减。

等产量曲线:指其他条件不变时,为生产一定的产量所需投入的两种生产要素之间的各种可能组合轨迹。

等成本线:是生产要素价格一定时,花费一定的总成本所能购买的各种生产要素组合的轨迹。

规模报酬:是指当各种要素同时增加或减少一定比率,从而生产规模变动所引起产量的变化情况。

2. 规模报酬的递增、不变和递减这三种情况与可变比例生产函数的报酬递增、不变和递减的三种情况的区别何在?“规模报酬递增的厂商不可能也会面临要素报酬递减的现象”这个命题是否正确?为什么?
答:规模报酬的递增、不变和递减与可变比例生产函数报酬递增、不变和递减的区别如下:规模报酬问题论及的是,厂商的规模本身发生变化(这假定为该厂的厂房、设备等固定要素和劳动、原材料等可变要素发生了同比例变化)相应的产量是不变、递增还是递减,或者说是厂商根据他的经营规模大小(产销量大小)设计不同的工厂规模;而可变比例生产函数所讨论的则是在该厂的规模已经固定下来,即厂房、设备等固定要素既定不变,可变要素的变化引起的产量(报酬)递增、递减及不变等三种情况。

“规模报酬递增的厂商不可能也会面临要素报酬递减的现象。

”这个命题是错误的。

规模报酬和可变要素报酬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规模报酬问题讨论的是一座工厂本身规模发生变化时相应的产量变化,而可变要素报酬问题论及的则是厂房规模已经固定下来,增加可变要素时相应的产量变化。

事实上,当厂商经营规模较大,在给定技术状况下投入要素的效率提高,即规模报酬递增的同时,随着可变要素投入的增加到足以使固定要素得到最有效利用后,继续增加可变要素,总产量的增加同样将会出现递减现象。

所以规模报酬递增的厂商也会同时面临要素报酬递减现象。

3. 说明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⑴假定生产某产品要用两种要素,如果这两种要素价格相等,则该生产者最好就是要用同等数量的这两种要素投入。

⑵两种要素A 和B 的价格如果相等,则产出量一定时,最低成本支出的要素投入组合将决定于等产量曲线斜率为-1之点。

⑶假定生产X 产品使用A 、B 两要素,则A 的价格下降必导致B 的使用量增加。

⑷在要素A 和B 的当前使用水平上,A 的边际产量是3,B 的边际产量是2,每单位要素A 的价格是5,B 的价格是4,由于B 是较便宜的要素,厂商如减少A 的使用量而增加B 的使用量,社会会以更低的成本生产出同样多产量。

(5)扩大企业规模,可取得规模经济效益,因此,企业规模越大越好。

答:⑴不对。

厂商生产一定产量使总成本最小的条件是花费每1元钱购买的两种生产要素所得的边际产量都相等,即A B A B
MP MP P P =,当P A 等于P B 时,均衡条件变为MP A =MP B ,而这不等同于A=B 。

例如对于生产函数22(,)0.20.4D f K L K LKL ==--, 0.8L M P K L =
-,0.4K
M P L K =-,当P A =P B 时,由均衡条件,MP L =MP K ,即0.80.4K L L K -=-,可知97
K L =,K 与L 的投入量并不相等。

⑵对。

产出既定时使成本最小的条件可以写成A A B B
M P P d B d A M P P -==,如果P A =P B ,则1dB dA -=,即1dB dA
=-,此均衡点即为等产量曲线上斜率为-1的点。

⑶不对。

当要素A 的价格下降时,由于替代效应厂商会多使用相对便宜的要素A ,少使用相对昂贵的要素B ,即用要素A 来替代要素B 。

同时由于产量效应,厂商对各种要素使用量都将较前增加。

基于替代效应与产量效应的综合作用,要素B 的使用量并不一定增加。

⑷不对。

由题设,知23()45B A B A
M P M P P P <<。

这意味着多花1元钱买进要素B 所能增加的产量,小于少花1元钱使用要素A 所减少的产量,为了补偿1元钱买进A 所损失的产量,所需增加使用的B 所费将大于1元钱,因而增加要素B 使用量而同时减少要素A 使用量将会使总成本增加而产量不变,而并不能够以更低的成本生产出同样多的产量。

(5)不对。

扩大企业规模,固然可取得规模经济效益,但各个企业的生产究竟要多大规模,才有规模经济效益,要由产品本身性质决定。

如一个钢铁厂,几百名职工规模,通常难有规模经济效益,但一个理发店,也许几十名职工就够大了,可见,不是任何企业的规模越大越好,规模过大,企业管理成本会上升,也可以抵消扩大规模带来的规模经济效益。

4. 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有何区别?
答:规模经济是指随着生产规模扩大,产品平均成本下降的情况,而范围经济是指有的企业同时生产基本技术和设备相同或相关的多种产品时所拥有的生产和成本的优势。

可见,范围经济和规模经济不同;前者指利用相同的设备或相关联的生产要素生产多种产品时形成的经济,而后者指大规模生产相同产品而形成的经济。

5. 某厂商使用要素投入为x 1程x 2,其产量函数为22
1212
1028Q x x x x =--,求x 1和x 2的平均产量函数和边际产量函数。

答:x 1的平均产量函数为1222121222111
10288102x x x x x x A P x x x x --==-- x 1的边际产量函数为1221212211
(1028)104x x x x x M P x x x ∂--==-∂ x 2的平均产量函数为222212121122210282108x x x x x x A P x x x x --==--
x 2的边际产量函数为2221212122
(1028)1016x x x x x M P x x x ∂--==-∂ 6. 已知某厂商的生产函数为3/85/8Q L K =,又设P L =3元,P K =5元,试求:
⑴产量Q=10时的最低成本和使用的L 与K 的数值。

⑵总成本为160元时厂商均衡的Q 、L 与K 之值。

答:⑴厂商生产既定产量使其成本最小的要素投入组合要求满足L L
K K MP P MP P =,
对于生产函数3/85/8
Q L K =,有558838L M P L K -=,338858K M P L K -=,代入均衡条件,得 55
883388338558
L L K K L K MP P MP P K --=== 则K=L ,代入产量Q=10时的生产函数3/85/810QLK ==,得L=K=10,此时最低成本支出为TC=3L+5K=80 ⑵厂商花费既定成本使其产量最大的要素投入组合同样要求满足L L K K
MP P MP P = 上小题已求得,K=L ,将其总成本为160元时的成本方程35160
L K +=,求得L=K=20 , 此时最大产量为3/85/820
QLK == 7. 设生产函数为12q Ax x αβ=,r 1、r 2 为x 1和x 2的价格,试求该产品的扩展线。

答:由生产者均衡条件11
22x x x x M P P M P P =,得11211122A x x r A x x r αβαβαβ--= 简化得,2112
x r x r αβ=,即2211rx r x αβ=,可知,该产品扩展线为22110r x r x αβ-= 8. 已知生产函数2/31/3Q L K =,证明:(1)该生产规模报酬不变;(2)受报酬递减律支配。

答:(1)由题设2/31/3(,)Q fL KL K
==,得 2/31/32/31/3(,)()()f L K L K L K Q λλλλλλ
=== 故该生产过程规模报酬不变。

(2)假定资本K 不变(用K 表示),而L 可变,对于生产函数1/3
2/3Q L K =,有113323L M P K L -=,4133209L M P KL L -∂=-<∂
这表明,当资本使用量既定时,随着使用的劳动量L的增加,劳动的边际产量是递减的。

同样,可证明资本边际产量也是递减的。

可见该生产函数表明的生产过程受报酬递减规律支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