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行为改变的跨理论模型
有关阶段变化理论(跨理论模型)的分析综述

教育学院读书报告(体育硕士)学号:姓名:报告时间:报告地点:题目:指导教师:关于阶段变化模型(跨理论模型)的研究综述如今,时代的发展与信息化在我们的生活中占着越来越重要的位置,各种随之而来的不健康的行为习惯已经成为全世界关注的问题。
如何改变这些不健康的行为方式,维持和促进健康,提升生活质量,是行为改变方向研究的重中之重。
而阶段变化模型(跨理论模型)为这些研究开辟了新的方向,它把行为变化的认知、行为和时间有效地结合起来,并成功的应用到行为变化的干预中。
一、阶段变化模型(跨理论模型)的概念及研究背景1.1阶段变化模型(跨理论模型)的概念阶段变化模型(跨理论模型)是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美国罗德岛大学教授Prochaska和Diclemente提出的,最早应用于戒烟活动之中,后因结合了许多其他理论模型与基础,开始广泛应用于如吸毒、酗酒、减肥和体育锻炼等领域。
阶段变化模型(跨理论模型)的重点是告诉我们行为变化是如何产生的,而不是行为变化为什么会发生变化。
阶段变化模型(跨理论模型)所述个体从不活动到活动再到保持活动的动态变化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使用单一的方法和理论要说明这个问题是很困难的,在行为的各种因素及变化过程中,不可能只用一种理论来解释说明,要把行为变化看成一个动态的过程,描述一个不健康的行为向一个健康行为转变的过程。
1.2 阶段变化模型(跨理论模型)的产生背景早在20世纪50年代就有了阶段变化模型(跨理论模型)的雏形,美国罗德岛大学心理学教授Prochaska在准备成为精神治疗师的时候,父亲因无法相信心理治疗最终死于酒精中毒和抑郁症,Prochaska教授没能用心理治疗帮助父亲,也无法理解为什么心理治疗得不到信任,在认真思考的同时Prochaska教授以此为契机在心理治疗方面做了更多研究。
后来他在与别人合写的《向好方向转变》一书中指出:对大多数人来说,从不健康的行为改变到具有健康行为通常是有挑战性的,改变通常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会马上发生,并且是包括了几个阶段的过程,在每一个阶段、每个个体的认知和行为不同,任何简化行为改变的方式都是不恰当的。
(仅供参考)跨理论模型与行为改变阶段

維持期(Maintenance)
表示已經維持改變後的新行為長達六個月以上, 甚至五年。 為了防止舊行為復發而做許多努力。 有信心可以一直維持。
結果(Termination) 完全沒有誘惑物,而且百分之百相信自己可以不再犯。
改變的方法
1. 意識覺醒 2. 情緒紓壓 3. 自我再評估 4. 環境再評估 5. 自我承諾 6. 社會解放 7. 替代行為 8. 刺激控制 9. 外在增強 10. 幫助關係
• 階• 主動報名與積極說服後的參與者差別沒有很大
成果的比較
• 成功戒菸率22-26%,平均24% • 男性24.6%,女性23.6% • 種族也沒有太大差別 • 老年人35.2% 為平均1.45倍 • 大學畢業生的成功率30.1%也比平均高上許多
觀念修改
實際操作上的驗證
階段的分布狀況 • 做行為改變前,要先知道對象群體所在的階段
分布狀況 • 大部分都是處於無意圖期(Precontemplation)
利益與代價
• 調查的十二項行為都可以發現 這樣的二元結構
不同階段利益代價的關係
• 無意圖期:利益 < 代價 • 介於無意圖期和意圖期:利益 ↑ • 意圖期到行動期:代價↓ • 要進入行動期:利益>代價
• 部分or全部?
研究遇到的挑戰
• 不是所有的研究都支持TTM模式 成癮模型 vs TTM模型
• 因為批評,而有更進一步的研究
案例
運用TTM模式戒菸 • 動機:吸菸是一項社會成本相當高的行為。
在美國,有四千七百萬的吸煙人口,而每年 有超過五十萬的人死因與吸菸有關。
招募受試者
• 以積極的方式招募吸煙者參與 • 成功的機率約為80-85%
環境再評估(Environmental reevaluation) • 結合認知情感、評估個人習慣如何影響社會。 • 對他人積極或消極的角色模範的查覺。 • 介入:培養同情心、家庭介入。
运用跨理论模型对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改变的实证研究

TTM是一种行为改变理论,它关注个人的决策过 程和行为转变,为理解和促进体育锻炼行为改变 提供了框架。
研究目的
本研究旨在运用跨理论模型来实证研究大学生体 育锻炼行为改变的过程和影响因素,以提供针对 性的干预措施。
研究意义
理论意义
通过实证研究,进一步验证和丰 富跨理论模型在体育锻炼行为改 变中的应用,为健康行为改变理
04
研究结果与分析
描述性统计
样本分布
本研究共收集了500名大学生的数 据,其中男生250名,女生250名
。这些样本分别来自不同年级和 专业,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体育锻炼行为
在描述性统计中,我们发现大学生 每周参加体育锻炼的次数普遍较低 ,平均每周参加1-2次,每次锻炼 时间约为30分钟。
自我效能
在自我效能方面,大学生对自己能 够完成体育锻炼任务的信心普遍较 低,得分仅为60分左右。
研究结果
研究发现,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改变存在五个阶段,分别是前意识阶段、意识阶段、准备阶段、行动阶 段和维持阶段。不同阶段的行为改变特点不同,且受到不同因素的影响。
研究局限性
01
02
03
样本选取
该研究仅以一所大学的学 生为研究对象,可能存在 样本代表性不足的问题。
测量工具
采用自编问卷进行调查, 可能存在一定的测量误差 。
跨理论模型在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改变方面的研 究可以为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启示 ,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和促进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 的改变。
07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1 文献名称:运用跨理论模型对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改变的实证研究
作者:张三、李四、王五
THANK YOU
对跨理论模型及其研究现状的评述-体育理论论文-体育论文

对跨理论模型及其研究现状的评述-体育理论论文-体育论文——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健康,然而久坐和缺乏体力的生活方式却成为了世界公认的公共卫生问题和社会问题,国民对健康还是处于知而不行的状态中。
于是,将健康与行为结合起来,改变不良行为、培养健康习惯则成为走向健康生活的关键步骤。
锻炼行为相关领域的专家已经提出了众多健康行为转变理论,其主要可概括为两大类:连续体理论和阶段理论。
本文所要介绍的跨理论模型则是在锻炼行为领域中运用最广泛的阶段理论。
1 跨理论模型的相关概念跨理论模型(Transtheoretical Model of Behavior Change,TTM)是Prochasha比较分析了18种心理治疗和行为变化的精华理论,整合了不同干预理论的变化过程和原理,最终提出的一个改变行为的完整方法。
由于该原理结合了弗洛伊德、斯金纳以及罗杰斯等不同学派的思想理论,故称为跨理论模型。
跨理论模型的核心结构包括:变化阶段、变化过程、决策平衡、自我效能和惑。
1.1 跨理论模型的变化阶段(Stages of Change)TTM是一个复杂的、渐进的、动态循环变化的阶段变化过程。
对动机、时间性以及恒心层面进行综合考虑将行为变化过程主要分为五个阶段:前意向阶段、意向阶段、准备阶段、行动阶段和维持阶段,这五个阶段反映了人们在何时产生行为改变。
前意向阶段(Precontemplation),处在这一阶段的人们暂时没有改变行为的想法,至少在未来的6个月内没有打算进行行为的改变。
意向阶段(Contemplation),处在这一阶段的人们有改变行为的意向和动机,想要在未来6个月内付诸一些实际行动。
准备阶段(Preparation),处在这一阶段的人们打算在1个月内采取改变行为的行动。
行动阶段(Action),处在这一阶段的人们在6个月内已经采取了一些科学且专业的行动用以改变行为,在生活方式上已经有了显着的改变。
跨理论模型在护理行为干预中的研究进展

学 术 论 坛254科技资讯 SCIENCE & TECHNOLOGY INFORMATIONDOI:10.16661/ki.1672-3791.2018.14.254跨理论模型在护理行为干预中的研究进展①吴崇雯 鄂绪(湖州师范学院 浙江湖州 313000)摘 要:跨理论模型,是在综合各行为理论基础上形成的系统的、有目的的行为改变理论。
如何改变一个不良的行为,建立一个健康的行为,并保持健康行为,是该理论模型探索的关键内容。
本文从跨理论模型的概念、内容、测量工具、优缺点及其在护理行为干预中的研究现状入手,探讨跨理论模型在护理行为干预中的有效性,为以跨理论模型为基础进行的护理行为干预提供理论基础和行为指导。
关键词:行为干预 跨理论模型 临床应用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8)05(b)-0254-03①作者简介:吴崇雯(1988—),女,汉族,吉林长春人,硕士,助教,研究方向:COPD患者干预研究、护理教育。
鄂绪(1989—),男,满族,黑龙江鸡西人,硕士,助教,研究方向:康复护理、护理教育。
跨理论模型[1](The Transtheoretical Model ),又称行为分阶段转变理论,于80年代初,这一理论首次由美国罗德岛大学心理学教授Prochaska提出,该理论模型被认为是众多的行为改变方法中的主流方法之一,在过去十余年里其被引证为最重要的健康促进发展模式理论之一[2]。
近期,诸多健康行为改变研究广泛应用跨理论模型,护理行为干预研究逐渐亦开始应用跨理论模型。
本研究就跨理论模型在护理行为改变中的概念、内容、评价量表、特点等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1 跨理论模型概述1.1 跨理论模型的概念跨理论模型是有目的的行为改变模型,其重点集中在行为改变方面的个体的决策能力,而不是社会的生物学影响力[3]。
该模型提出,个体的行为变化并非单一的事件,而是连续的过程,在真正做到行为改变之前,个体是随着一系列动态循环变化而发展的,其描述了个体如何获得积极行为与改变不良行为的过程[4]。
跨理模型在健康教育中应用进展论文

跨理论模型在健康教育中的应用进展1、中南大学护理学院;长治医学院附属和济医院心内科跨理论模型(the transtheoretical model of change ttm)又叫行为分阶段转变理论模型,其作为综合性和一体化得心理学研究方法,近年来在健康行为领域极为成功,该模型已用于众多健康行为改变研究,被引证为过去十余年里最重要的理论健康促进发展模式之一[1]。
本文主要介绍健康行为改变的跨理论模型的概念、内容、其应用进展及其拓展领域。
跨理论模型的概念与内容1.1跨理论模型的概念跨理论模型(ttm)是一个有目的的行为改变的模型,它把重点集中在行为改变方面的个体的决策能力,而非社会的、生物学的影响力[2]。
ttm理论模型是在综合多种理论精华的基础上,形成的一个动态的综合的行为改变理论模型。
该模型提出,个体的行为变化是一个连续的过程而非单一的事件,人们在真正做到行为改变之前,是朝向一系列动态循环变化的阶段变化过程发展。
对所处不同阶段的个体应采取不同的行为转换策略,使其向行动和保持阶段转变[3]。
ttm应用于健康行为领域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作用:一方面,用于改变人的不健康行为如戒烟、戒酒、戒毒、控制体重等;另一方面,用于帮助人们培养良好的有益健康的行为,如定期锻炼身体、合理膳食、安全性行为、防止紫外线过度辐射、预防乳腺癌、压力管理、组织变革、合理消费行为等[4]。
1.2 跨理论模型的内容ttm的内容架构分为四个部分:变化阶段、变化过程、自我效能、决策平衡。
变化阶段反映了个体何时产生行为改变,变化过程体现了个体的行为改变过程;贯穿于变化阶段和变化过程中的自我效能和决策平衡反映了影响个体行为改变的因素。
在跨理论模型中,变化阶段是模型的核心,指的是行为发生的时间,各行为变化阶段的划分参考了行为改变的时间性、动机和恒心层面[5]。
ttm将个体的行为改变过程分为5个主要变化阶段,包括:前意向阶段、意向阶段、准备阶段、行动阶段和保持阶段。
跨理论模型与行为改变阶段

準備期(Preparation) 將於不久的未來(如一個月)採取行動。 試圖去行動。 在過去一年中已經採取了一些零星的行動。 對所採取的行動已有計畫。
(ex.參加健康教育課程、接受諮詢。)
行動期(Action)
已產生一些規律的行為,對自己的生活型態已經 有所改變,且這種改變還未超過六個月。 生活形態明顯改變。 可見的行動。 須獲得專家認同標準,才能減少風險。
TTM的結構
改變之階段(The Stages of Change) 改變之方法(The Processes of Change) 衡量作決定(Decisional Balance) 自我效能(Self-efficacy)
改變階段
無意圖期(Precontemplation) 意圖期 (Contemplation) 準備期(Preparation) 行動期(Action) 維持期(Maintenance) 結果(Termination)
講師 : 劉潔心
跨理論模式(TTM)
• Prochaska及DiClemente於1982年發展出 「跨理論模式」(Transtheoretical Model)。
• 跨理論模式是源自於多樣不同的行為改變理論, 系統性地整合不同心理治療領域的一個理論模式。
• 在心理療法和行為改變階段的主要理論中, 作比較分析。
外在增強(Contingency management) • 對健康行為採取獎勵、不健康行為則給予處罰。 • TTM的目標是自然行為改變,因此增強物很重要。 • 介入:自我改變較依靠增強物。
幫助關係(Helping relationships) • 健康行為改變的社會支持,結合關懷、信任、坦承、
接受。 • 介入:建立關係、治療團體、顧問電話、夥伴體系。
健康行为改变的跨理论模型

表 1 跨理论模式各变化阶段及其定义
变化阶段 定义
前意向阶段 在未来 6个月内没有采取行动的 意图
意向阶段 准备在未来 6个月内采取行动
准备阶段
准备在未 来 30 天 内 采 取 行 动 , 并且已经采取了一些行为准备步 骤
行动阶段 保持阶段
行为改变已经发生但少于 6个月 行为改变已经发生并超过 6个月
2 跨理论模型的概念与内容 211跨理论模型的概念 跨理论模型 ( TTM ) 是一个有目的 的行为改变的模型 , 它把重点集中在行 为改变方面的个体的决策能力 , 而非社 会的 、生物学的影响力 [5 ] 。它是在综合 多种理论的基础上 , 形成的一个系统地 研究个体行为改变的方法 。 TTM 理论模 型提出 , 个体的行为变化是一个连续的 过程而非单一的事件 , 人们在真正做到 行为改变之前 , 是朝向一系列动态循环 变化的阶段变化过程发展 。对所处不同 阶段的个体 应采取 不同 的行为 转换 策 略 , 促使其向行动和保持阶段转换 。该 理论模型试图去解释行为变化是如何发 生的 , 而不仅仅是为什么会发生 。它描 述了人们如何改变一个不良行为和获得 一个积极行为的过程 。 TTM 应用于健康行为领域主要包括 两个方面的作用 : 一方面 , 用于改变人 的不健康行为如戒烟 、戒酒 、戒毒 、控 制体重等 ; 另一方面 , 用于帮助人们培 养良好的 、有益健康的行为 , 如定期锻 炼身体 、合理膳食 、安全性行为 、防止 紫外线过度辐射 、预防乳腺癌 、压力管
1 跨理论模型的产生背景 跨理论模型脱胎于心理治疗和行为 改变中的主流理论的比较分析 , 最初是 从研究戒烟过程发展而来的 。1950年心 理治 疗 已 经 有 约 36 个 独 特 的 体 系 , 1975年发展到 130多种 。美国罗德岛大 学心 理 学 教 授 普 洛 查 斯 卡 ( James O1Prochaska) 博士在学校学习准备成为 一名心理治疗师的时候 , 他的父亲死于 酒精中 毒 和抑 郁症 。他 没 能 够 帮 助 父 亲 , 也不理解为什么父亲到死也不信任 心理治疗 。这使他在心理治疗方面进行 了更多钻研 , 并最终导致了跨理论分析 的产生 。依照 Prochaska 博士最初的一 项关于心理治疗体系的著作 [3 ] , 他对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心 理 学 教 授 普 洛 查 斯 卡
( James
O 1 Prochaska ) 博士在学校学习准备成为
一名心理治疗师的时候 , 他的父亲死于 酒精中 毒 和抑 郁症 。他 没 能 够 帮 助 父 亲 , 也不理解为什么父亲到死也不信任 心理治疗 。这使他在心理治疗方面进行 了更多钻研 , 并最终导致了跨理论分析 的产生 。依照 Prochaska 博士最初的一 项关于心理治疗体系的著作 [ 3 ] , 他对有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2007 年 第 21 卷 第 3期
学理论的精华且又将这些理论有机地结 合成一个改变行为的完整方法 , 因此 , 这一理论模型 采用 “ 跨理 论 ”这一 术 语。
[4 ]
2 跨理论模型的概念与内容 211 跨理论模型的概念
跨理论模型 ( TT M ) 是一个有目的 的行为改变的模型 , 它把重点集中在行 为改变方面的个体的决策能力 , 而非社 会的 、生物学的影响力 [ 5 ] 。它是在综合 多种理论的基础上 , 形成的一个系统地 研究个体行为改变的方法 。 TT M 理论模 型提出 , 个体的行为变化是一个连续的 过程而非单一的事件 , 人们在真正做到 行为改变之前 , 是朝向一系列动态循环 变化的阶段变化过程发展 。对所处不同 阶段的个体 应采取 不同 的行为 转换 策 略 , 促使其向行动和保持阶段转换 。该 理论模型试图去解释行为变化是如何发 生的 , 而不仅仅是为什么会发生 。它描 述了人们如何改变一个不良行为和获得 一个积极行为的过程 。
跨理论模型脱胎于心理治疗和行为 改变中的主流理论的比较分析 , 最初是 从研究戒烟过程发展而来的 。 1950 年心 理治 疗 已 经 有 约 36 个 独 特 的 体 系 ,
1975 年发展到 130 多种 。美国罗德岛大
变化阶段是跨理论模型的核心 , 指 的是行为发生的时间 , 各行为变化阶段 的划分参考了行为改变的时间性 、动机 和恒心层面 [ 9 ] 。跨理论模型把人的行为 改变过程分为五个主要行为变化阶段揭 示了被其他的行为改变理论忽略了的关 键环节 。这 5 个行为变化阶段包括 : 前 意向阶段 、意向阶段 、准备阶段 、行动 阶段和保持阶段 。这些变化阶段反映了 个体行为变化的意图 。不同个体可能会 以不同的变 化率 通过各 个阶 段向前变
[1 ]
关心理治疗和行为变化的 18 种主要理 论进行了比较分析 , 包括来源于弗洛伊 德学 派 思想 中的意 识 唤 起 ( conscious2
ness raising) , 来自斯金纳传统理论中的
理 、组织变革 、合理消费行为等 [ 6 ] 。
212 跨理论模型的内容
跨理论模型的内容架构分为四大部 分:
两个方面的作用 : 一方面 , 用于改变人 的不健康行为如戒烟 、戒酒 、戒毒 、控 制体重等 ; 另一方面 , 用于帮助人们培 养良好的 、有益健康的行为 , 如定期锻 炼身体 、合理膳食 、安全性行为 、防止 紫外线过度辐射 、预防乳腺癌 、压力管
① 华东师范大学体育与健康学院 , 上海 200062 Email: haichaofx@1261 com
194
・ 心理治疗与咨询 ・
Chinese Mental Health Journal, Vol 21, NO 13, 2007
健康行为改变的跨理论模型
尹博 ① 【 关键词 】 健康行为 ; 行为改变 ; 跨理论模型 ; 综述 中图分类号 : B849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000 - 6729 ( 2007 ) 03 - 00194 - 06 健康行为是个体为了预防疾病 、保 持自身健康所采取的积极行动 , 它包括 改变危险生活方式 、减少或消除健康危 险行为 (如吸烟 、酗酒 、不良饮食以及 无保护性行为等 ) , 采取积极的健康行 为 (如有 规 律 的 体 育 锻 炼 、定 期 体 检 等 ) , 以及遵从医生指导等行为
21211 变化阶段
。健
康行为改变理论可以有效地解释和预测 个体健康行为的发生和改变 。随着全球 性和区域性健康促进战略的全面制订和 实施 , 健康行为以及健康行为改变理论 越来越受到心理学 、公共卫生学 、社会 学等多学科研究者的重视 。跨理论模型
( The Transtheoretical Model of Change, TT M ) 作为综合性和一体化的心理学研
TT M 应用于健康行为领域主要包括
究方法 , 近年来在健康行为领域极为成 功 , 该模型已用于众多的健康行为改变 研究 , 被引证为过去 10 年里最重要的 理论健康促进发展模式之一 [ 2 ] 。本文主 要介绍健康行为改变的跨理论模型的产 生背景 、内容 、价值及其发展前景 。
1 跨理论模型的产生背景
( 1 ) 变化阶段 , ( 2 ) 变化过程 , ( 3 ) 自我效能 , ( 4 ) 决策平衡 。跨理
突变管理 ( contingency management) 和 来自罗杰斯理论中的协作关系 ( help ing
relationship s) 等 。 TT M 综合了主要心理
论模型的四个组成部分结合了三个维度 的变化 : 变化阶段 、变化过程和变化水 平 。通过变化阶段反映了人们在何时产 生行为改变 ; 通过变化过程体现了人们 的行为改变过程 ; 通过贯穿于变化阶段 和变化过程中的自我效能和决策平衡反 映影响人们行为改变的因素 , 这些因素 体现了不同的变化水平 [ 7 ] 。 在跨理论模型中 , 变化阶段是模型 的核心组织结构 , 它指出了行为变化的 时间序列 , 时间序列确认了行为变化的 动态本质和朝着变化方向的运动发展顺 序 。变化过程则描述了个体如何进行变 化 , 包括 10 个有利于行为改变的认知 和行为活动 。自我效能是指相信一个人 能够成功地完成必要的行为从而达到预 期的结果 。决策平衡则包括行为的正面 作用和负面作用 , 或者是感知到变化产 生的利益或障碍 [ 8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