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三明自然环境的调查报告
中国三明地区天然林林窗大小对环境异质性和格氏栲更新的影响

研究为格氏栲天然林的管理和保护提供依据。
小林窗的土壤pH值显著低于中林窗,而中林窗土壤OM、TN、TC和 C/N比最低,大林窗最高。小林窗的土壤pH值显著低于中林窗,而 中林窗土壤OM、TN、TC和C/N比最低,大林窗最高。
不同大小林窗土壤TP和TK具有相同变化模式,表现为随林窗增大 而增大。与其他林窗相比,小林窗土壤AP和AK最高。
中国三明地区天然林林窗大小对环境 异质性和格氏栲更新的影响
林窗是由老树死亡、昆虫、某些疾病或雷电袭击、风或风暴吹 倒、或其他倒下的树木击倒的区域。林窗的出现提高了森林动 态。
因此,林窗对维持森林生态系统很重要。当林冠层开阔形成林窗 时,影响小气候、光照强度、土壤温度、气温和土壤水分的改变。
中国福建三明的格氏栲天然林是以过熟的格氏栲(平均年龄超过 100年)、米槠、马尾松与木荷为优势的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也是 面积最大纯度最高的格氏栲天然林。许多研究人员都在研究这 个物种。
林窗土壤组成比非林窗更好。林窗比非林窗具有更高的土壤土 壤蓄水能力。
土壤物理-化学性质的空间异质性为林窗管理提供基础数据。不 同大小林窗的方位内,与非林窗相比,LI影响微环境和SLA。
此外,叶片SLA与N、P含量具有显著正效应。研究结果表明林窗 中心SLA的均值最低。
林窗大小对叶片性状具有不同影响。每个叶片性状受物种、年 龄、季节与环境因子等影响。
采用地统计分析法,阐述了 9个林窗和非林窗土壤物理-化学性 质和土壤酶活性的空间模型,调查林窗大小和微环境对林窗内叶 片性状的影响。在林窗和非林窗内的5个方向设置5 m×5 m样方 收集叶片样本。
于冬季和夏季收集更新层叶片(<2 cmDBH,高度2-5 m.)测定 叶片性状。选择的叶片性状包括:叶面积(LA)、叶干物重量 (LDM)、比叶面积(SLA)、叶绿素a(Chla)、叶绿素b(Chlb)、总 叶绿素含量(TChl)、类胡萝卜素(CAR)、可溶性糖含量、淀粉含 量、氮含量(N)、碳含量(C)、磷含量(P)、钾含量(K)与叶片酶 活性。
三明尤溪植被调查

三明尤溪的植被调查报告溪地处八闽腹地,属中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主要受大陆性气候和海洋性气候双重影响,常年空气清新,雨水充足,光线能见度好。
那里山川众多、星罗棋布,植被分布广、多样化、森林覆盖率高达74.2%,是一个天然的绿色宝库,素有“闽中翠帷”之称。
一、植被调查概况我先后对管前、八字桥、板面等乡镇进行了实地调调查,然后再通过向本县林业局了解一些总体情况,最后结合一些网上相关资料,现将具体情况报告如下:尤溪县植物种类繁多,植物资源丰富。
据林业植被调查鉴定,全县维管束植物达205科878属2116种(包括变种或变型),其中蕨类植物35科68属153种、裸子植物10科24属49种、被子植物160科786个属728种。
<一>森林资源本县森林资源丰富。
据2000年林业经营方案修编资料,全县有成林377.8万亩,其中杉木林92.8万亩、马尾松林18.2万亩、阔叶树林6万亩、竹林41.8万亩、经济林30.2万亩、防护林77.6万亩、特用林10.8万亩。
森林覆盖率达75.2%。
全县活立木蓄积量1491.3万立方米(其中用材林蓄积量999.7万立方米),毛竹4471.4万株。
用材林林龄结构不合理:中幼龄林比重偏大,共占81.2%;近、成、过熟林比重偏小,仅占18.8%。
森林资源分布不均匀,近、成、过熟林多分布在交通不便的深山区和边远地区。
其中用材林主要分布在团结、西滨、洋中、中仙、坂面、台溪、溪尾、汤川、池田、梅仙等乡,毛竹林主要分布在八字桥、台溪、中仙、坂面、池田、溪尾、梅仙、团结等乡。
<二> 野生药用植物尤溪县野生药用植物资源丰富种类多。
据1986年全县中药材普查,668种已鉴定的有160科。
主要有黄连、天冬、半夏、瓜萎、香附、独活、防已、黄精、何首乌、乌药、葛、南星、党参、土茯芩、百部、金毛狗、百合、威灵仙、白茅、骨碎补、贯众、天竹、七叶一枝花、莎草、芦苇、白前、石蒜、猕猴桃、薯榔、栀子、车前、牵牛、女贞、苍耳、覆盖、金樱子、吴茱萸、香椽、枳、建砂仁、海金砂、银杏、山苍子、菝葜,构树(俗名槠树)、薄荷、大小蓟、薄公英、淡竹、益母草、吊兰、旱莲草、萹蓄、马鞭草、鱼腥草、白毛藤、香薷、石苇、地丁草、青蒿、马齿苋、淫羊藿、肺风草、夏枯草、半边莲、千里光、木贼、茵陈、仙鹤草、刘寄奴、白花蛇舌草、红豆树、柳、樟、金银花、鸡胫花、谷精珠、桑、侧柏、艾、辛荑、苦楝、钩藤、海风藤、石南藤、乌梅等。
三明尤溪植被调查

三明尤溪的植被调查报告溪地处八闽腹地,属中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主要受大陆性气候和海洋性气候双重影响,常年空气清新,雨水充足,光线能见度好。
那里山川众多、星罗棋布,植被分布广、多样化、森林覆盖率高达74.2%,是一个天然的绿色宝库,素有“闽中翠帷”之称。
一、植被调查概况我先后对管前、八字桥、板面等乡镇进行了实地调调查,然后再通过向本县林业局了解一些总体情况,最后结合一些网上相关资料,现将具体情况报告如下:尤溪县植物种类繁多,植物资源丰富。
据林业植被调查鉴定,全县维管束植物达205科878属2116种(包括变种或变型),其中蕨类植物35科68属153种、裸子植物10科24属49种、被子植物160科786个属728种。
<一>森林资源本县森林资源丰富。
据2000年林业经营方案修编资料,全县有成林377.8万亩,其中杉木林92.8万亩、马尾松林18.2万亩、阔叶树林6万亩、竹林41.8万亩、经济林30.2万亩、防护林77.6万亩、特用林10.8万亩。
森林覆盖率达75.2%。
全县活立木蓄积量1491.3万立方米(其中用材林蓄积量999.7万立方米),毛竹4471.4万株。
用材林林龄结构不合理:中幼龄林比重偏大,共占81.2%;近、成、过熟林比重偏小,仅占18.8%。
森林资源分布不均匀,近、成、过熟林多分布在交通不便的深山区和边远地区。
其中用材林主要分布在团结、西滨、洋中、中仙、坂面、台溪、溪尾、汤川、池田、梅仙等乡,毛竹林主要分布在八字桥、台溪、中仙、坂面、池田、溪尾、梅仙、团结等乡。
<二> 野生药用植物尤溪县野生药用植物资源丰富种类多。
据1986年全县中药材普查,668种已鉴定的有160科。
主要有黄连、天冬、半夏、瓜萎、香附、独活、防已、黄精、何首乌、乌药、葛、南星、党参、土茯芩、百部、金毛狗、百合、威灵仙、白茅、骨碎补、贯众、天竹、七叶一枝花、莎草、芦苇、白前、石蒜、猕猴桃、薯榔、栀子、车前、牵牛、女贞、苍耳、覆盖、金樱子、吴茱萸、香椽、枳、建砂仁、海金砂、银杏、山苍子、菝葜,构树(俗名槠树)、薄荷、大小蓟、薄公英、淡竹、益母草、吊兰、旱莲草、萹蓄、马鞭草、鱼腥草、白毛藤、香薷、石苇、地丁草、青蒿、马齿苋、淫羊藿、肺风草、夏枯草、半边莲、千里光、木贼、茵陈、仙鹤草、刘寄奴、白花蛇舌草、红豆树、柳、樟、金银花、鸡胫花、谷精珠、桑、侧柏、艾、辛荑、苦楝、钩藤、海风藤、石南藤、乌梅等。
三明市自然资源

三明市自然资源
三明市位于中国福建省中西部,是一个拥有丰富自然资源的地区。
首先,三明市地处闽西山区,拥有大片原始森林和丰富的植被资源。
这些森林不仅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为当地提供了珍贵的木材资源。
同时,三明市还拥有多条河流穿城而过,水资源丰富,为农业生产和城市供水提供了重要保障。
其次,三明市地质构造复杂,地下资源丰富。
矿产资源包括铁矿、铜矿、金矿等多种金属矿产,以及煤炭、石灰石等非金属矿产。
这些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为当地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持。
除了森林和矿产资源,三明市还拥有丰富的农业资源。
得益于气候条件和土壤肥沃,三明市的农产品种类繁多,有“福建粮仓”之称。
种植业、畜牧业等农业产业发达,为城乡居民提供了丰富的粮食和农副产品。
总的来看,三明市自然资源丰富多样,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坚实基础。
未来,应当在保护自然资源的同时,科学合理开发利用,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全面发展。
自然环境的调查报告

自然环境的调查报告自然环境的调查报告1生态一般是指包括人在内的生物与环境、生命个体与相同和不同生命群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的总和。
生态文明是人类社会文明的一种形式,是社会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在人与自然和社会关系上的具体体现。
生态文明以人与自然关系和谐为主旨,在生产、生活过程中注重维系自然生态系统的和谐,追求“自然--经济--生态--社会”系统的关系协同进化,以最终实现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为目的,是人与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
放眼今日世界,环境和资源问题日益严峻。
如何建设生态文明,实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是国际社会共同面临的重大课题。
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也有了很大的改善,然而由于人们环境保护意识淡薄,环境破坏日益严重,近年来,沙尘暴、雾霾、臭氧空洞、两极冰川融化等等一系列的环境问题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焦点,也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农村面貌也日新月异。
当然有好的一方面,农村经济有了很大的发展,农民的生活更加富裕,但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发展中必须引入的问题。
由于我国大部分地区属于农村,且农村居民文化程度较低,环境保护意识较差,所以,农村地区的生态环境也具有代表性。
正好借此暑期社会实践的机会,本人对农村当地的生态环境问题做了一些调查,了解了一下我们当地的生态环境情况。
下面就从垃圾处理、污水及废气排放三个方面对调查的结果进行简单的总结:第一,垃圾污染。
很多农村现在越来越脏,以前农村的生活垃圾是完全自然循环,而现在随着农村消费水平的不断增高,农村垃圾越来越多,并且很多农村都没有很好的垃圾处理系统,导致垃圾随处乱倒。
农村地区不同于城市,道路虽然已经基本上实现了硬化,但道路上没有设置垃圾桶,这就造成了农村的道路上以及道路两边随处可见各种生活垃圾,甚至路边也成了垃圾堆。
虽然近年来有所改善,但存在问题仍然很大。
第二,污水污染。
农村没有完善的污水排放和处理设施,所以大多数生活污水都会排进附近的河道和渠里,这就造成了对河流的污染,同时还有一些非法的小型工厂由于不能在城市建而把目标转向城市,这也导致了农村的工业污染越来越严重,排放出的未经处理的污水,既造成了水污染又造成了土壤污染。
三明生态调研报告题目

三明生态调研报告题目三明生态调研报告一、引言生态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而生态调研是了解和研究某一特定地区生态环境状况的重要手段。
本文旨在对福建省三明市的生态状况进行调研,并提出相应的问题、分析原因和提出解决方法,以推动三明市生态环境的改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二、调研对象和调研范围调研对象为福建省三明市,调研范围包括市区内的水系、森林、农田、城市空气质量等方面的生态环境状况。
三、调研方法1. 采集数据:通过实地走访、调查问卷和文献查阅等方式,获取三明市生态环境方面的数据。
2. 数据分析:对所得到的数据进行分类、整理和统计分析,以便进一步了解现状和问题。
四、现状分析1. 水系:三明市内河流和湖泊较多,其中部分水体存在严重的水体富营养化现象,导致水质下降,直接影响水生物的生存和繁衍。
2. 森林:三明市森林覆盖率较高,但存在乱砍滥伐和非法采伐等问题,引发土壤侵蚀、生物多样性减少等生态问题。
3. 农田:三明市的农田面积较大,但存在负荷问题,施用过量化肥和农药的现象比较普遍,导致土地肥力下降和农产品安全问题。
4. 城市空气质量:由于工业和交通排放等原因,三明市部分地区的空气质量较差,特别是在冬季,雾霾问题严重。
五、问题分析1. 水体富营养化问题:主要归因于农业和畜禽养殖废水排放、人为排污和缺乏适当的水污染治理措施等。
2. 森林破坏问题:主要归因于乱砍滥伐、非法采伐和监管不力等。
3. 农业面源污染问题:主要归因于农民对化肥和农药使用上的盲目追求高产、主要依赖化学肥料和农药,缺乏环保和有机农业的意识和技术支持等。
4. 空气污染问题:主要归因于工业排放、机动车尾气排放和冬季采暖等原因。
六、解决方法1. 水质改善:加强农业和畜禽养殖废水治理,建设相应的生态环境处理设施,定期监测和评估水质状况。
2. 森林保护:加强对森林资源的监管和保护,加大对乱砍滥伐和非法采伐的打击力度,提高全民的森林保护意识。
3. 农业生态化改造:推广有机农业和环境友好型农业技术,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增加有机肥料的比重,提高土地的肥力和农产品的质量。
三明市地理环境

三明市地理环境
三明市地处福建省西北部,地理环境多样丰富。
地理位置
三明市位于闽西山区,东临福州市,南接泉州市,西靠龙岩市,北与南平市相连。
地势大致呈南北高,东西低的倾斜状,山地、丘陵、盆地分布广泛。
气候特点
三明市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雨量充沛,日照充足。
夏季多雨,冬季湿润,昼夜温差较大。
气候适宜,适合各类农作物的生长。
自然资源
三明市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特别是石灰岩、花岗岩、石英砂等矿产资源,林木
资源也十分丰富。
同时,三明市的水资源也相对丰富,河流众多,水域面积广阔。
生态环境
三明市生态环境优美,山清水秀,空气清新。
市内森林覆盖率较高,植被丰富,
野生动植物种类繁多。
保护生态环境是三明市发展的重要方向,致力于打造绿色生态
宜居城市。
三明研究报告

三明研究报告1. 研究背景三明市位于中国福建省中西部,历史悠久,自然资源丰富。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们对于三明市的发展情况和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
本报告将重点分析三明市在经济、环境和社会等方面的现状,并提出相关建议,以促进三明市的可持续发展。
2. 经济状况分析2.1 产业结构三明市的产业结构主要以农业、工业和服务业为主。
其中,农业是三明市的传统支柱产业,但受到气候变化和市场需求的影响,农业面临一定的挑战。
工业方面,三明市以建材、纺织和化工为主要产业,但能源消耗和环境问题也亟待解决。
服务业近年来发展迅速,但具体细分行业仍需要加强。
2.2 经济增长三明市的经济增长保持了较快的速度,国内生产总值在过去五年中呈现稳步增长的趋势。
然而,增长速度相对其他地区较慢,需要进一步加大经济发展的力度。
2.3 人均收入虽然三明市的人均收入在过去几年中有所提高,但与发达地区相比仍存在差距。
提高人民的收入水平是三明市经济发展的重要目标。
3. 环境状况分析3.1 空气质量三明市的空气质量存在一定的问题,尤其是在工业区附近。
工业废气排放和汽车尾气等因素导致了空气污染的加剧,需要采取措施改善环境质量。
3.2 水资源利用三明市的水资源相对充足,但也存在水污染和水资源浪费的问题。
加强水资源的管理和保护,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是必要的。
3.3 生态环境保护三明市具有丰富的森林、湿地和山水资源,有着较好的生态环境基础。
然而,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破坏日益严重,需要加大生态环境保护的力度,实现可持续发展。
4. 社会问题分析4.1 教育问题教育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石,但三明市的教育资源相对欠发达。
学校数量不足,教育质量有待提高。
政府需要加大投入,加强教育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教育水平。
4.2 就业问题随着经济发展的加快,三明市的就业压力逐渐增大。
尤其是高校毕业生就业率不高,需要政府和企业共同努力,提供更多就业机会,解决就业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三明自然环境的调查报告
调查主题:三明境内自然环境资源情况
调查范围:福建省三明市全境
调查时间:2015.8
调查内容:如下
地理位置:
三明位于福建省中部连接西北隅,东依福州市,西界江西省,南邻德化县、永春县,北傍南平市,西南接长汀县、连城县、福建漳平市,地处北纬25°30′~27°07′,东经116°22′~118°39′之间。
三明市境域以中低山及丘陵为主,北西部为武夷山脉,中部为玳瑁山脉,东南角依傍戴云山脉。
全境总面积22959平方公里;境内峰峦耸峙,低丘起伏,河谷与盆地错落其间,全境地势总体上西南部高,北东部低,海拔最高1858米,最低50米。
地质环境:
三明市境域各地史时期之沉积建造、岩浆活动、变形变质特征及地壳构造运动特征表明,其地史演变基本上可划分为六个阶段:晚太古代—早元古代;中元古代—晚元古代早期;震旦纪—早古生代;晚古生代—早中生代;晚三叠世—白垩纪;新生代。
地层结构发育完整,自下元古界至新生界共有12个系,37个地层单元包括变质岩、侵入岩、火山岩、沉积岩四大岩类。
最古老的岩石层分布于建宁一带的晚太古代天井坪组,是华夏古陆核的组成部分,代表福建省最古老的岩石层。
由于三明地域跨福建省三大构造单元、地质结构上存在四条断裂带:沙县—南日岛北西向断裂带,途经泰宁、将乐、沙县、尤溪等地;永安—晋江北西向断裂带,途经明溪、永安、大田等地;邵武—河源北北东向断裂带,途经泰宁、建宁、宁化等地;政和—海丰北北东向断裂带,贯穿尤溪、大田、永安、沙县及三明城区。
森林资源:
三明素有“绿色宝库”之誉。
境内林木品种繁多,森林覆盖率达76.8%,活立木蓄积量1.15亿立方米,是全国四个活立木蓄积量超过1亿立方米的设区市之一。
有单位面积产量居世界之冠的“宁化古杉木王群”;有世界上面积最大的格氏栲天然林区──三元莘口格氏栲自然保护区和将乐龙栖山、沙县萝卜岩楠木林、永安天宝岩等四个自然保护区,并以珍稀动植物繁多而驰名。
是福建省的重点林区,也是国务院批准建立的全国集体林区改革试验区,国家林业局确定的全国集体林区林业产权制度改革唯一试点和海峡两岸现代林业合作实验区。
水利条件:
三明市全年气候温暖湿润,雨量充沛,河流密布,主要河流有沙溪、金溪、尤溪。
全市集雨面积在10平方千米以上的河流有250条,其中集雨面积10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有75条,都属山区性河流,水量充沛且季节性变化大,为水资源相对丰富的地区。
气候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多年平均降水量1519毫米~2044毫米,特殊的自然地理条件决定了三明市水旱灾害频繁,防汛抗旱任务繁重。
技术可开发的水能资源244.71万千瓦,2007年末已投产水电192.48万千瓦,占可开发水能的78.66%。
矿产资源:
境内已发现金属和非金属矿种79个,已探明储量的矿种49个,大宗的有:煤、铁、钨、铝、锡、锰、重晶石、石灰石、大理石、蓝宝石等。
旅游资源:三明山川秀丽,风光独特,旅游资源丰富。
主要旅游风景区有泰宁金湖、将乐玉华洞、永安桃源洞、鳞隐石林、宁化天鹅洞、沙县淘金山、三明市区格氏栲自然保护区、大佑山、瑞云洞、将乐龙栖山、尤溪九阜山、建宁金铙山、闽江源、明溪紫云,清流九龙湖等。
旅游景点和景区密度居“八闽之最”,拥有中国丹霞•泰宁世界的自然遗产、泰宁世界地质公园两个世界级旅游品牌和永安石林-桃源洞、将乐玉华洞为国家4A级旅游风景区,以及尤溪的宋代理学家朱熹诞生地遗址,泰宁国家一级文物保护单位明代尚书第,永安安贞堡等古建筑和宁化石壁村客家祖籍地等;泰宁县、清流县分别入选中国县域旅游品牌百强县和中国旅游生态大县,泰宁世界地质公园入选中国县域旅游品牌10强景区。
农业资源:
三明是福建省主要商品粮基地和农副产品生产基地。
三明有九个省定商品粮基地县,其中有八个县是国家级商品粮基地县;宁化、清流两县是福建省四大烤烟生产县之一;建宁莲子、黄花梨、猕猴桃,尤溪金柑,将乐菌草灵芝、姬松茸,宁化银杏等土特产品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具有当地特色的鸡、鸭、兔、牛、羊等畜禽饲养及加工产品已初具规模。
(资料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