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 夏商周的更替 练习-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

合集下载

第4课《夏商西周王朝的更替》同步练习

第4课《夏商西周王朝的更替》同步练习

第4课夏商西周王朝的更替1.中国历史悠久,自古以来,经历了多个朝代的更迭。

在这众多的朝代中,夏朝被视为中华文明的源头,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朝代,在中国文化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它的建立者为()A.启B.桀C.禹D.纣2.禹最初想传位于伯益,但是禹的儿子启凭借强大的势力,在禹死后继承了他的位置。

此后( )A.阶级分化开始出现B.“公天下”局面出现C.皇帝取得独尊地位D.世袭制代替禅让制3.时空观念是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之一。

下图历史事件发生在①对应朝代的是()A.大禹治水B.盘庚迁殷C.国人暴动D.平王东迁4.位于宁夏固原市彭阳县姚河塬的西周城址被认定为2023年宁夏十大考古发现之一。

姚河塬遗址是一处史籍未载的西周初期诸侯国---获国都邑城址,被考占学家认定为“最西北的西周早期封国都邑城址”。

周朝分封一些旁系姬姓贵族到较远地区建立诸侯国,这一举措()A.废除了王位世袭制B.使西周走向了分裂C.实现了国家统一D.扩大了统治范围5.据学者考证,历史上的商朝曾多次迁都,直到迁徙到殷后才保持了相对的稳定,并创造了辉煌的文明成果。

这次迁徙的组织者是( )A.商汤B.武丁C.盘庚D.商纣6.西周政治有深厚的贵族色彩,实行“共主”名义下的地方分权体制。

该体制是( )A.禅让制B.世袭制C.分封制D.郡县制7.西周时期,周王定期到各地巡视,考察诸侯的政绩,诸侯则需定期朝觐周王,接受周王重新宣布的爵位等级。

周王旨在( )A.发展农业生产B.提高军队实力C.巩固国家统治D.加强封建专制8.有学者指出:“周王和周公的封建诸国,立七十一,姬姓五十三,以同姓为枝干,是家天下政治的再一步成长和扩大。

”这说明分封制的主要作用是( ) A.巩固了西周疆土 B.确立了等级制度C.划定了诸侯义务D.促进了民族交融9.周武王建立周朝后,将一些人分封到地方,授予他们管理土地和人民的权力,以扩大统治范围。

下面是他分封的部分诸侯国的示意图,这说明西周分封的依据之一是()A.年龄B.军功C.血缘D.地域10.西周初年,诸侯在受土受民的同时,也把周王朝器物、典章制度、意识形态和文化结构,带到了自己的封地,这说明周初()A.全国政局稳定B.地方财力雄厚C.中原文明扩展D.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建立11.夏商周的历史,是有文献记载或出土文物可考证的历史,也是中华民族创造的丰富多彩、威武雄壮的先秦史。

人教部编版 七年级上册历史 第4课 夏商周的更替 同步练习 有答案

人教部编版 七年级上册历史 第4课 夏商周的更替  同步练习 有答案

第4课夏商周的更替一选择题1.他以治水造福于民而名扬天下,又以创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夏朝而名垂青史。

“他”是()A.黄帝B.禹C.舜D.启2.君主世代沿袭的王位世袭制对中国社会影响深远,这种制度开始于( )A.舜传位于禹B.武王伐纣C.盘庚迁殷D.禹传启,家天下3.这件事后,商朝走上了中兴的道路,出现了“百姓由宁,殷道复兴,诸侯来朝”的景象。

从此,商朝结束了“荡析离居”“不常厥色”的动荡岁月,进入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新时期。

“这件事”是指( )A.涿鹿之战B.阪泉之战C.平王东迁D.盘庚迁殷4.小说《封神榜》中有关“炮烙之刑”“以酒为池”“悬肉为林”的描写,反映了统治者的极度暴虐腐朽。

与之有关的统治者是()A.夏王桀B.商纣王C.周厉王D.周幽王5.小强淘到一本20世纪80年代的小人书,名叫《牧野之战》,小强通过它可以了解到牧野之战的作战双方是( )A.周文王—商汤B.周武王—商汤C.周文王—商纣D.周武王—商纣6.“夏有乱政,而作《禹刑》。

”对这句话最准确的解释是( )A.夏朝人是禹的后代B.夏朝已经制定了刑法C.夏朝阶级矛盾尖锐D.《禹刑》极为残忍7.考古学家在洛阳平原发掘出夏王朝的一座都城遗址——二里头遗址,这里有宫殿建筑群、大型墓葬和手工业作坊,还有平民生活区和墓葬群。

二里头遗址反映了夏朝( )A.经济繁荣,百姓安居乐业B.国君宫殿规模宏大C.国君与平民平等生活D.出现了阶级分化和等级界限8.公元前1046年武王伐纣,商朝灭亡,西周建立,与之相关的史实是()A.炎黄战蚩尤B.商汤灭夏C.牧野之战D.春秋争霸9.西周时期,举行仪式所用的舞队和鼎的数量都有严格规定,低等级的贵族使用了高规格的礼器或乐器,会被视为挑战等级秩序的“违礼”行为。

这些规定( )A.形成了禅让方式B.稳定了社会秩序C.实现了土地分封D.扩大了国人利益10.分析历史事件发生的原因是历史学习的主要能力之一。

下列属于夏、商、西周三个朝代灭亡的共同原因的是( )A.诸侯反叛B.末代暴君的残暴统治C.国人暴动D.少数民族的打击二非选择题1.辨别下列史实的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并加以改正。

6474.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导学案第4课 夏商周的更替

6474.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导学案第4课 夏商周的更替

第二单元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第4课夏商周的更替一、学习目标1.识记夏、商、西周更替的基本史实和西周统治者为巩固统治实行的分封制的简况。

2.通过探究夏朝奴隶制国家的建立、汤灭夏建商、武王伐纣建立西周以及西周的分封制等问题体验独立思考和归纳比较的过程。

3.认识到奴隶社会取代原始社会是人类历史上一次重大的社会变革具有进步性;还要认识到奴隶主阶级对奴隶阶级压迫、剥削的残酷性。

二、自主预习1.约公元前年,禹结束部落联盟局面,建立夏王朝。

这是中国历史上的王朝。

2.约公元前年,汤建立商朝,都城建立在亳。

3.公元前年,武王联合各地势力,组成庞大的政治联盟,与商军在牧野决战,商军倒戈,商都被占,商朝灭亡。

4.受封者可以在自己的封地内再进行分封,从而确立了周王朝的社会等级制度“分封制”。

周代的贵族等级分为。

三、合作探究1.自学课本熟悉知识完成下面表格。

2.四、随堂演练1. 我国古代的世袭制取代禅让制开始于()A.尧传位给舜B.舜传位给禹舜 C.禹传位给启舜D.商汤灭夏2. 人们经常把帮助坏人做坏事叫作“助纣为虐”其中的“纣”是指()A.夏桀B.商纣 C.周厉王D.周幽王3. 下列事件中导致王朝更替的是()A.牧野之战 B.盘庚迁都C.西周分封 D.国人暴动4.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天子适诸侯曰巡守;巡守者巡其所。

材料二周公教成王说:“你得用心考察众诸侯谁纳贡谁不纳贡。

纳贡的如果礼貌不好即是侮慢王朝等于不贡。

”——范文澜《中国通史》第一卷材料三幽王为烽燧大鼓有寇至举烽火诸侯悉至……(1)材料一中的“巡狩”和“述职”各指什么?诸侯和天子的关系如何?(2)材料一、二、三分别说明了这些受封诸侯有哪些义务?(3)你认为分封制能不能保证周的统治?五、课后反思【答案】二、自主预习1.2070 第一个2.16003.10464.天子、诸侯、卿大夫、士三、合作探究1.2.此题可以从三个方面思考:首先,夏桀、商纣的极端残暴统治激起了平民和奴隶的不满和反抗。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4课 夏商周的更替练习试题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4课 夏商周的更替练习试题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4课夏商周的更替练习试题第4课夏商周的更替练习题一、选择题1.当文明之光照耀中华大地,中国历史开始了辉煌的篇章,我国第一个奴隶制王朝是()A. 夏朝B. 商朝C. 周朝D. 秦朝2.“夏传子,家天下。

四百载,迁夏社。

”这是古时的《三字经》对夏朝的描述,“夏传子,家天下”体现了我国哪一制度的出现()A. 禅让制B. 分封制C. 世袭制D. 宗法制3.如图是一位同学在复习中国古代某一历史时期政权更迭时制作的年代标尺,从②处开始,中国历史开始进入()A. 夏朝B. 商朝C. 西周D. 东周4.受战乱、环境变化等因素的影响,商朝多次迁都,而最终把都城迁到殷的商王是()A. 盘庚B. 吕尚C. 汤D. 纣王5.我国奴隶制王朝更替的先后顺序是()A. 夏朝、西周、商朝B. 西周、商朝、夏朝C. 商朝、夏朝、西周D. 夏朝、商朝、西周6.商朝又叫殷朝,是当时世界上的一个大国,最后一个国王是有名的暴君,他滥杀无辜,最终在一场大战中商军阵前倒戈,致使商朝灭亡,这场大战是()A. 阪泉大战B. 长平之战C. 涿鹿之战D. 牧野之战7.将夏桀、商纣和周厉王三人归为一类的标准是()A. 他们都建立了一个新的王朝B. 他们都以残暴统治著称C. 他们都重用人才,改革内政D. 他们都爱民如子1/ 68.据《史记》记载,商汤见野外有人捕猎鸟兽,张设的罗网四面密实,认为这样便将鸟兽杀绝了,“乃去其三面”,因此获得诸侯的拥护,最终推翻夏桀,创立商朝。

这一记载意在说明()A. 商汤成功缘于他的仁德之心B. 捕猎是夏商时主要经济活动C. 商朝己经注重生态环境保护D. 资源争夺是夏商更替的主因9.“洹水安阳名不虚,三千年前是帝都”,诗句中“安阳”即是商朝的都城殷,与此相关的是A. 牧野之战B. 盘庚迁都C. 周初分封D. 国人暴动10.夏朝历经400多年,到夏王桀在位期间,国力衰弱。

桀不修德行,统治残暴,用武力伤害百姓,引起民众的反抗。

七年级历史部编版上册课时练《第4课 夏商周更替》试卷含答案解析(1)

七年级历史部编版上册课时练《第4课 夏商周更替》试卷含答案解析(1)

七年级历史部编版上册《第4课夏商周更替》课时练一、选择题1.他被称为站在文明门槛上的一位伟人,他还具有“部落联盟首领”和“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的建立者”的双重身份。

“他”是()A.黄帝B.尧C.舜D.禹2.原始史料是接近或直接在历史当时所产生的,可作为历史考证的史料。

下列能够作为论证“夏朝的建立标志着中国王朝的产生”的原始史料是()A.《史记》中的记载B.二里头遗址C.大禹治水的传说D.半坡氏族遗址3.受战乱、环境变化等因素的影响,历史上的商朝屡屡迁都,最后一次迁徙后,定都二百多年,创造了辉煌的文明成果。

这次迁都的组织者是()A.商汤B.武丁C.盘庚D.商纣4.据《史记·殷本纪》记载,商纣创制“炮烙之刑”,“以酒为池,悬肉为林”,作长夜之饮。

从这段材料中可以得到的信息是()A.商朝社会经济繁荣B.商纣与民同乐C.商朝酒肉供应充足D.商纣荒淫无道5.小明看电视剧《封神榜》时看到这样一个镜头:周武王联合800多个部落击败商朝军队,纣王自焚,商朝灭亡。

他由此回忆起哪一历史事件()A.涿鹿之战B.商汤灭夏C.牧野之战D.国人暴动6.右表是《史记》本纪目录(部分),据所学知识推断卷二至卷四的标题依次是()A.夏本纪、周本纪、殷本纪B.夏本纪、殷本纪、周本纪C.殷本纪、夏本纪、周本纪D.殷本纪、周本纪、夏本纪7.右图是西周青铜器克罍(léi)的铭文拓片,其大意为:周王对太保说,我非常满意你的供奉,命你的儿子克做燕地的君侯。

该铭文拓片可直接用于研究()A.禅让制B.世袭制C.分封制D.郡县制8.孔子曾经编写了一部记载当时鲁国历史的史书,名叫《春秋》,这部史书中记载的时间跨度与东周的前期大体相当,所以后人就将东周前期称为春秋时期。

该时期始于()A.“国人暴动”B.周平王东迁洛邑C.盘庚迁殷D.齐桓公称霸9.《史记·武帝纪》记载:“禹收九牧之金,铸九鼎,象九州。

”从此,“鼎”存放于朝廷,成为统治全国的权力的象征。

【配套课时练】2019-2020学年最新部编统编七年级历史上册4《夏商周的更替》课时练习题 (六)

【配套课时练】2019-2020学年最新部编统编七年级历史上册4《夏商周的更替》课时练习题 (六)

2019年秋部编本七年级上册历史配套练习题《夏商周的更替》课时练习题一、选择题1.《史记·周本纪》中提到“(武王)于是封功臣谋士,……封尚父于营丘曰齐。

封弟周公旦于曲阜。

曰鲁…”材料体现的是A.周初分封B.尧舜禅让C.秦设郡县D.汉初分封2.以下历史事件发生于商周时期,并被长篇小说《封神演义》用作故事创作背景的是()A.武王伐纣B.黄巾起义C.安史之乱D.陈桥兵变3.“天子建国,诸侯立家,卿置侧室,大夫有贰室,大夫有贰宗,土有隶子弟。

”与此材料有关的制度是A.丞相制B.郡县制C.科举制D.分封制4.西周时期,周王每年举行隆重的授土、授民仪式,象征授予诸侯对封国的统治权力。

材料反映的制度是()A.禅让制B.分封制C.郡县制D.行省制5.阅读周朝分封制的规定与周天子的实力表格,从中不能得出的历史信息是A.分封制在保证周王室强大的条件下进行B.分封制确保了周天子“天下共主”的地位C.形成了“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的等级序列D.分封制是按照功臣功劳大小分封到各地,建立诸侯国,但不具有独立性6.有学者提出“西周的四合院”的研究视野,认为在一系列复杂的迁徙、换姓和分封建国后,以西周为中心,周边被辐射的地区相互交流形成了紧密的文化中心。

该观点说明A.分封制建立了中央集权B.分封制蕴含大一统因素C.分封制限制了诸侯权利D.分封制有利于开拓疆域7.《左传》“封建亲戚,以藩屏周”中的“封建”指的是()A.禅让制B.分封制C.郡县制D.王位继承制8.西周时期已形成一套较完备的国家政治体系,其中开发了边远地区且加强了其统治的制度是A.禅让制B.分封制C.县制D.科举制9.标志着我国原始社会结束,奴隶社会开始的事()A.禹建立夏朝B.涿鹿之战大败蚩尤C.汤战胜桀D.盘庚迁殷10.观察《西周分封形势图》,结合所学我们可得出正确的结论有①西周是一个中央集权制的国家②西周封国主要集中在黄河流域③分封燕国能够防范北方少数民族④西周统治区域已扩展到长江流域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11.下列选项中能使西周成为空前强大的奴隶制国家的主要原因是A.分封制的实施B.广大奴隶创造出大量财富C.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D.周文王时期打下了良好的基础12.分封制在周初起到了巩固统治的作用;在后期则造成分裂割据,瓦解了周朝的统治,导致这种截然不同结果的最主要因素是( )A.生产力的发展B.生产关系的发展C.诸侯争权夺利D.礼乐制度的破坏13.制度创新、社会转型是历史进步的表现。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二单元 第四课《夏商周的更替》练习(包含答案)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二单元 第四课《夏商周的更替》练习(包含答案)

第四课《夏商周的更替》培优练习一、选择题1.在西周初年,下列哪个人被封为诸侯王的可能性最小()A.甲是商朝末年的贵族,带兵抵抗周部落的进攻,兵败后降周B.乙是商朝末年的平民,才能、人品俱佳C.丙带兵攻打商纣王,为周王朝的建立立下了汗马功劳D.丁是西周王族成员,整日无所事事2.如下图,镐京与曲阜的关系是()A.王都与封国都邑B.均为封国都邑C.王都与郡府D.均为郡府3.《左传》曰:“封建亲戚,以藩屏周。

”这一史料反映出西周的社会制度是()A.禅让制B.王位世袭制C.分封制D.郡县制4.电视剧《封神演义》中有关“炮烙之刑”“以酒为池”“悬肉为林”的镜头,反映了统治者的极度暴虐腐朽。

这与哪位统治者有关()A.夏王桀B.商王纣C.周厉王D.周幽王5.数轴记忆是学习历史的方法之一。

下面是一位同学在复习中国古代某一历史时期政权更迭时制作的年代标尺,其中①处应该是()A.夏朝B.商朝C.周朝D.秦朝6.“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大人世及(世袭)以为礼。

”《礼记》里的这段描述反映的历史事件是()A.商汤灭夏B.奴隶社会结束C.舜传位给禹D.禹传位给启7. 西周末年,昏庸的幽王上演了一场“烽火戏诸侯”的闹剧。

诸侯率兵前往护卫周王是遵守了()A. 封建制的法规B. 禅让制的规则C. 世袭制的传统D. 分封制的义务8. 下列有关我国夏、商、周三代兴亡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 禹建立了夏朝B. 汤灭夏建立商朝C. 周文王建立周朝D. 周武王建立周朝9. 《荀子·儒效篇》记载:“(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

”可见周姓亲族是西周分封的主体。

这些同姓亲族受封时,周王会给予他们()A. 封号和耕牛B. 土地和人口C. 土地和耕牛D. 人口和铁犁10. “封建亲戚,以藩屏周.”说明西周时期实行分封制的主要目的是()A. 分割诸侯的兵力B. 保证国家的兵源C. 巩固周王的统治D. 保证国家财政收入11. 小王参加了班上“西周风云”的话剧演出,饰演一位住在城中的贵族,若话剧内容须与史实相符,下列哪项最有可能是他在话剧中的生活情况()A. 拥有土地,有奴隶负责为他耕种B. 用交子到夜市采买日常生活用品C. 主持科举考试,掌握官员的任命权D. 熟读四书五经,辅佐君王治理国家12. 陕西出土的一件青铜器上铸有“武王伐纣”的铭文。

七年级历史部编版上册课时练《第4课 夏商周更替》试卷含答案解析(2)

七年级历史部编版上册课时练《第4课 夏商周更替》试卷含答案解析(2)

七年级历史部编版上册《第4课夏商周更替》课时练一、选择题1.考古学家在洛阳平原发掘出年代相当于夏王朝后期,反映夏王朝阶级分化和等级界限的一处都城遗址,该遗址是()A.山顶洞人遗址B.半坡遗址C.河姆渡遗址D.二里头遗址2.小明正在修补一本残旧的《中华上下五千年》,在书中有这么一段话:“禹死后,启继承父位,从此....制代替...制....天下变成...天下。

”残缺部分的内容依次应是A.禅让制、选举制、家、公B.世袭、禅让、公、家C.禅让制、世袭制、公、家D.选举制、禅让制、公、家3.下列内容中,标志着我国世袭制代替禅让制的是()A.禹传位给伯益B.启继承禹的位置C.舜传位给禹D.启打败有扈氏4.《封神演义》依托于商灭周兴的历史背景,以武王伐纣为时空线索,展现了上古诸神呼风唤雨、动摇乾坤的通天法术。

下列历史事件和“武王伐纣”有关的是()A.盘庚迁都B.牧野之战C.涿鹿之战D.国人暴动5.国家是阶级统治的工具。

中国历史上出现的最早的国家距今已有()A.2000年左右B.3000年左右C.4000年左右D.5000年左右6.学习历史的价值之一就在于“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前人们所走过的路,可以为后世纪人提供借鉴。

学习了商汤灭夏和武王伐纣的历史,你从中学到的是①施仁政,方能得民心②商汤灭夏和武王伐纣是战争,是历史的倒退③治国要善于发现人才、重用人才④为君、为臣应做到“有功于民”A.①②③④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7.制作年代标尺是历史学习的有效方法之一,它能将复杂的历史较直观形象地展示出来。

下面是一位同学在复习中国古代某一历史时期政权更迭时制作的年代标尺,其中①处应该是()A.夏朝B.商朝C.西周D.东周8.受战乱、环境变化等因素的影响,商朝多次迁都,到商王盘庚时迁到A.亳B.镐京C.牧野D.殷9.西周时期,周王为了稳定政治形势,巩固疆土,以保证对地方的控制,扩大统治范围而实行了一种新的政治制度,这种制度是()A.禅让制B.世袭制C.分封制D.奴隶制10.原始社会的最后一位首领,中国奴隶社会第一位国君,他是A.黄帝B.尧C.舜D.禹11.下列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①牧野大战②盘庚迁殷③国人暴动④周平王迁都A.②①③④B.①③④②C.④①③②D.①②④③12.《左传》:“封建亲戚,以藩屏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4课夏商周的更替
【练习题】
一、基础知识填空:
1.夏商周更替基本情况:
2.西周的分封制:
(1)目的:稳定周初的形势,巩固。

(2)内容:周王根据远近和,将和等分封到各地,授予他们管理土地和人民的权力,建立。

诸侯具有较大的独立性,但需要向周王进献
并服从周王调兵。

(3)等级:周代的贵族等级分为、、、。

(4)作用:保证周王朝对地方的控制,同时,扩大统治范围。

二、选择题:
1.(2018年四川内江)以下关于我国古代朝代更替的顺序,正确的是()
A.商朝—→夏朝—→西周B.夏朝—→商朝—→西周
C.商朝—→西周—→夏朝D.西周—→商朝—→夏朝
【答案】B
2.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国家建立于()
A、约公元前2070年
B、约公元前1600年
C、公元前1046年
D、公元前476年
【答案】A
3.“夏传子,家天下。

四百载,迁夏社。

”这是古时的《三字经》对夏朝的描述。

那么,“夏传子,家天下”表明夏朝创制的制度是()
A.奴隶制B.分封制C.世袭制D.禅让制
【答案】C
4.下列选项中,标志着我国世袭制代替禅让制的是()
A.舜传位于禹 B.禹传为给伯益
C.禹传子,家天下
D.启打败有扈氏
【答案】C
5.我国早期国家的产生,是以夏朝的建立为标志。

那是因为夏朝( )
A.进行了变法
B.组建了军队,制定了刑法,设置了监狱
C.实行了分封制
D.产生了封建制度
【答案】B
6.《左传》中说:“多行不义必自毙。

”下列哪-历史人物的结局可以作为该论断的有力证据()
A.周文王
B.禹
C.桀
D.汤
【答案】C
7.商朝又称股朝,历史上将都城迁到殷的商王是( )
A.启
B.桀
C.伊尹
D.盘庚
【答案】D
8.小说《封神演义》中有关“炮烙之刑”“以酒为池“悬肉为林”的描写,反映了统治者的极度暴虐腐朽。

这与下列哪位统治者有关? ( )
A.夏王桀
B.商纣王
C.周幽王
D.周厉王
【答案】B
9.暴君亡国,明君兴政。

参照这一标准,下列四人中,与其他三人明显不同的一位是( )
A.夏桀
B.商纣
C.周厉王
D.周武王
【答案】D
10. 小说《封神演义》中“哪吒”和“二郎神”帮助一位英名的君主打败了商朝的暴君,建立了西周。

请问西周是谁建立的?()
A、周文王
B、周厉王
C、周平王
D、周武王
【答案】D
11.西周时期,周王对墓葬用品的规定严格,如:用鼎制度就明确规定为“天子九鼎,诸侯七鼎,大夫五鼎,元士三鼎或一鼎”。

材料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A.西周实行分封制,呈现等级森严的特征
B.西周社会的腐败现象严重
C.西周手工业中青铜冶炼十分落后
D.西周各地经济发展不平衡
【答案】A
12.据史书记载,奄国(今山东曲阜)曾随武庚叛周。

平叛后,成王封周公长子伯禽于奄国称鲁,并辖“殷民六族”。

“殷民”指()
A、夏人后裔
B、商代遗民
C、周朝百姓
D、少数民族
【答案】B
13.《荀子•儒效篇》记载:“(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

”可见周姓亲族是西周分封的主体。

这些同姓亲族受封时,周王会给予他们()
A、封号和耕牛
B、土地和人口
C、土地和耕牛
D、人口和铁犁
【答案】B
14.(2018年湖北黄石)西周时期,周天子把土地和平民,奴隶分给亲属和功臣等,封他们为诸侯,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命令,并承担相应的义务。

这一制度是()
A.奴隶制B.禅让制
C.分封制D.郡县制
【答案】C
A.夏朝
B.西周
C.殷商
D.东周
【答案】D
三、非选择题
16.夏、商、西周时期是我国早期国家产生和发展的重要时期,社会经济和文化有了巨大飞跃,给后人留下了许多宝贵的财富。

某校历史兴趣小组开展了以“王朝更替与制度创新”为主题的探究活动,请你参与其中。

(1)请结合夏、商、西周时期的历史知识,完成表格。

(2)根据图片总结夏、商、西周三朝灭亡的共同原因。

【答案】统治者的暴政。

(3)在方框和括号内填上相关内容。

A: ;B: 。

【答案】A: 启;B: 禅让制。

17.中国古代曾创造出许多制度,制度的创新也影响着社会的发展。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周天子把土地和平民、奴隶分给亲属、功臣等,封他们为诸侯。

材料二:右图。

(1)材料一反映了西周的什么制度?材料二中居于金字塔顶端的是谁?
【答案】分封制;周天子。

(2)诸侯要对周天子尽哪些义务?这一制度起到了什么作用?
【答案】进贡;服从周王调兵。

分封制保证了周王朝对地方的控制,稳定了政局,扩大了统治范围。

(3)著名的史书《史记》中有这样的记载,“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

根据这则记载及所学,“周天子弗能禁止”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答案】诸侯具有较大的独立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