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人口数据统计
30个广西的冷知识

30个广西的冷知识1. 广西简介广西壮族自治区位于中国南部,是中国五个少数民族自治区之一。
广西境内山川秀丽,人文历史悠久,是一个多民族、多文化的地方。
2. 广西的地理位置广西位于中国南部,东临广东省,南接越南,西邻云南省和贵州省,北界湖南省。
地处亚热带和北回归线之间。
3. 广西的面积和人口广西总面积约为23.6万平方公里,人口约为4800万人。
其中壮族占据绝大多数,还有汉族、瑶族、苗族等少数民族。
4. 广西的行政区划广西下辖14个地级行政单位,包括10个地级市和4个自治州。
地级市有南宁、柳州、桂林等;自治州有崇左、来宾、河池、贺州等。
5. 广西的气候特点广西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域,夏季炎热多雨,冬季温暖湿润。
全年降水量充沛,适宜农业发展。
6. 广西的经济发展广西是中国西南地区重要的经济中心之一。
其经济以农业、工业和旅游业为支柱。
主要农产品有稻米、甘蔗、柑橘等;工业方面以矿产资源开发和加工制造业为主;旅游资源丰富,吸引了大量游客。
7. 广西的名胜古迹广西有许多著名的名胜古迹,如桂林山水、漓江风光、龙脊梯田等。
这些景点以其秀丽的自然风光和独特的文化魅力吸引了众多游客。
8. 广西的民俗文化广西拥有丰富多样的民俗文化,包括壮族、瑶族、苗族等少数民族特色。
这些民俗活动包括舞蹈、歌曲、服饰等,展示了广西人民的独特风情。
9. 广西的美食文化广西是一个美食之地,有许多独具特色的传统菜肴。
代表性菜肴包括酸汤鱼、螺蛳粉、糖藕等。
这些美食以其独特的口味和制作工艺受到了广大食客的喜爱。
10. 广西的民族节日广西有许多重要的民族节日,如壮族的壮年节、苗族的芦笙节等。
这些节日以其丰富多彩的庆祝活动和传统习俗吸引了许多游客。
11. 广西的语言文字广西有多种语言文字,主要有汉语、壮语、瑶语等。
其中,壮语是广西最为常用的少数民族语言之一。
12. 广西的教育事业广西重视教育事业发展,拥有一批优秀高校和科研机构。
南宁师范大学、广西大学等是该地区知名的高等院校。
2023年中国人口最多的省排名(公布)

2023年中国人口最多的省排名(公布)2023年中国人口最多的省排名1、广东省(12656.8万人)2、山东省(10162.79万人)3、河南省(9872万人)4、江苏省(8515万人)5、四川省(8374万人)6、河北省(7420万人)7、湖南省(6604万人)8、浙江省(6577万人)9、安徽省(6127万人)10、湖北省(5844万人)注:中国常住人口最多的十大省份排行榜编辑通过检索各省市的统计局官网发布的《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数据整理得出,榜单仅供大家参考。
中国城乡人口从城乡构成看,2022年末城镇常住人口92071万人,比上年末增加646万人;乡村常住人口49104万人,减少731万人;城镇人口占全国人口比重(城镇化率)为65.22%,比上年末提高0.50个百分点。
中国人口的特点:1、人口总量惯性增长,人口增速有所放缓。
2、劳动年龄人口下降,人口抚养比上升。
3、人口素质大幅改善,人力资本不断提升。
4、人口城镇化水平加速提升,人口流动更趋活跃。
5、人口性别比趋于合理,家庭户人口规模持续下降。
中国人口最多的省排名及各项数据1、广东省(12656.8万人)据《2022年广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数据,截至2022年末,广东省常住人口12656.8万人,占全国人口总量的8.97%,常住人口数量继续保持全国第一位;广东户籍人口10049.7万人,增加102.8万人,增长1.03%,成为全国常住人口与户籍人口同时达到过亿体量的省份。
其中城镇常住人口9465.40 万人,占常住人口比重(常住人口城镇化率)74.79%,比上年末提高 0.16 个百分点。
与同期全国平均水平相比高出9.57个百分点,继续位居上海、北京、天津3个直辖市后全国人口城镇化率的省域之首。
2、山东省(10162.79万人)据《2022年山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数据,截至2022年末,山东省常住人口10162.79万人,是中国除广东省外常住人口唯一一个超过1亿的省份,也是华东地区常住人口最多的省份。
(2020年编辑)中国人口(t第六次人口普查总数分析)[1]
![(2020年编辑)中国人口(t第六次人口普查总数分析)[1]](https://img.taocdn.com/s3/m/85dbe0da69dc5022aaea008e.png)
本报讯 (记者蒋彦鑫)国家统计局局长马建堂日前做客人民网时表示,全国人口普查中,无户籍人员大约1300万人,其中绝大多数为超生人员,极个别的人户口正在办理期间。
统计的总人口中,劳动力资源9.2亿人。
过去十年少生5600万人马建堂表示,此次普查大陆31个省市自治区人口13.4亿,比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净增加7390万,比上一个10年少生了5600多万人。
这意味着我国人口总量得到了有效控制。
从人口素质看,此次普查发现,每10万的居民中受过大学教育的8900多人,10年前只有3600多人;二是这次普查文盲率只有4.08%了,比10年前下降了很多,这说明我国居民的受教育程度有了很大提高。
从总数看,有大学程度的人口2010年比2000年增加了7393万人。
从人员年龄结构看,按照统计口径,0-14岁叫少儿人口,不是劳动力资源;60岁以上的人进入了退休年龄,也不是劳动力资源。
满15岁而不到60岁人口是劳动力资源,这次人口普查全国劳动力资源人口是92148万。
怎么来看待这个9.2亿劳动力资源?马建堂表示,该数据比2000年的8.25亿增加了将近1亿人。
据人口专家预测,中国未来10年每年适龄劳动力资源都能稳定在9亿左右。
所以中国还有9亿劳动力,至少是“十二五”期间,劳动力供应总体是充裕的。
但从2013年以后,我国的劳动力资源会逐步下降。
2020年以后会下降得更快些。
人口普查全国耗资80亿针对此次人口普查所花的经费,马建堂表示,普查经费是各级财政分级负担。
财政部安排了12.5亿经费,其中5亿是给普查员的补助,其他的7.5亿全是普查的物资、材料的购买支出,包括普查表印制费用。
国家发改委安排了2亿多,用于国家统计局和地方统计局数据处理设备的更新和配套。
除了中央的资金支持,省、市、县政府也筹集了一部分经费,全国加在一起大概80亿。
现将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分地区的常住人口[2]有关数据公布如下:地区人口数(人)比重[4](%)2000年 2010年全国合计[3] 1339724852 100 100北京市 19612368 1.09 1.46天津市 12938224 0.79 0.97河北省 71854202 5.33 5.36山西省 35712111 2.60 2.67辽宁省 43746323 3.35 3.27吉林省 27462297 2.16 2.05黑龙江省 38312224 2.91 2.86上海市 23019148 1.32 1.72江苏省 78659903 5.88 5.87浙江省 54426891 3.69 4.06安徽省 59500510 4.73 4.44福建省 36894216 2.74 2.75江西省 44567475 3.27 3.33山东省 95793065 7.17 7.15河南省 94023567 7.31 7.02湖北省 57237740 4.76 4.27湖南省 65683722 5.09 4.90广东省 104303132 6.83 7.79广西壮族自治区 46026629 3.55 3.44 海南省 8671518 0.62 0.65重庆市 28846170 2.44 2.15四川省 80418200 6.58 6.00贵州省 34746468 2.78 2.59云南省 45966239 3.39 3.43西藏自治区 3002166 0.21 0.22陕西省 37327378 2.85 2.79甘肃省 25575254 2.02 1.91青海省 5626722 0.41 0.42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21813334 1.52 1.63现役军人 2300000难以确定常住地 4649985注释:[1]本公报中数据均为初步汇总数。
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 历次人口普查数据 分省人口普查数据

3.32 3.24 2.87 2.85 2.83 2.72 2.57 2.14 2.05 1.97 1.81 1.62 1.44 1.31 0.92 0.65 0.47 0.42 0.22
43,110 42,210 38,200 37,300 37,200 35,350 33,550 27,980 27,160 25,940 23,860 20,100 17,780 15,380 10,430 8,280 5,960 5,430 2,770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西康 热河 现役军人 难以确定 常住地
1,855 1,129 1,190 620 4,125 2,287 3,034 1,314 1,677 4,888 4,421 2,779 3,323 3,477 1,956
3.54 2.24 3.24 1.18 6 3.86 4.93 2.57 3.29 7.38 7.38 4.74 5.36 5.88 3.61
3,946 2,466 3,521 1,334 6,706 4,145 5,618 3,010 3,771 8,439 8,551 5,397 6,066 6,283 4,225 656 10,722 3,239 3,697 220 3,288 2,237 446 466 516
3.27 3.3 3 2.96 2.88 2.69 2.56 2.44 2.12 2.02 1.87 1.46 1.29 1.07 0.79 0.62 0.44 0.41 0.2
况(千人)【来自维基百科】
年龄构成 受教育程度 65岁 大学 高中 初中 小学 文盲 以上 118,832 119,637 187,986 519,656 358,764 54,657 7,039 8,567 17,807 44,760 23,944 2,042 9,430 8,329 13,323 38,468 23,912 4,757 7,859 6,016 12,423 39,923 22,668 3,991 8,808 5,368 9,045 28,057 27,847 4,377 8,568 8,507 12,698 30,418 19,017 2,995 5,920 5,243 9,132 31,903 17,720 1,877 6,424 4,989 10,129 25,963 17,594 1,754 6,057 3,985 6,410 22,619 16,629 4,965 5,204 5,456 9,502 22,676 13,091 2,619 7,559 5,078 7,381 19,964 15,685 3,061 4,253 2,751 5,079 17,842 14,581 1,249 3,506 2,656 3,850 12,631 19,944 2,770 3,386 3,052 5,493 16,842 13,373 1,394 4,509 5,234 6,469 19,829 9,365 844 3,188 3,474 5,743 17,272 9,225 788 3,184 3,940 5,888 14,981 8,741 1,398 2,912 3,085 5,119 13,978 10,995 900 2,705 3,114 5,619 16,115 7,805 762 2,977 1,839 2,530 10,351 13,681 3,039 3,334 2,493 3,811 9,514 9,747 1,239 2,303 2,716 4,632 11,553 6,607 527 2,106 1,923 3,245 7,983 8,313 2,223 1,868 2,522 3,737 9,689 6,280 1,005 2,330 5,053 4,826 8,393 3,116 631 1,350 2,320 2,526 7,874 6,560 516 1,709 6,178 4,162 6,157 1,953 333 1,102 2,262 2,672 4,936 2,206 271 676 674 1,272 3,620 1,972 354 404 577 785 2,121 1,879 392 355 485 587 1,428 1,984 576 153 165 131 386 1,098
广西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

广西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广西壮族自治区统计局2011年6月根据《全国人口普查条例》和国务院的决定,我国以2010年11月1日零时为标准时点进行了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
在国务院、自治区人民政府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在全体普查对象的支持配合下,通过广大普查工作人员的艰苦努力,目前已圆满完成人口普查任务。
现将广西快速汇总的主要数据公布如下:一、普查登记的常住人口与总人口全自治区2010年11月1日零时的常住人口4602.66万人,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4489.37万人相比,十年共增加113.29万人,增长2.52%,年平均增长为0.25%。
全自治区总人口为5159.46万人。
与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4744.20万人相比,十年间共增加415.26万人,增长8.75%,年平均增长为0.84%。
比“四普”到“五普”十年间年平均增长1.08%下降0.24个百分点。
二、家庭户人口全自治区普查登记的常住人口中,家庭户1315.14万户,家庭户人口为4397.32万人,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3.34人,比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3.81人减少0.47人。
三、性别构成全自治区普查登记的常住人口中,男性人口为2392.62万人,占51.98%;女性人口为2210.04万人,占48.02%。
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由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112.68下降为108.26。
四、年龄构成全自治区普查登记的常住人口中,0-14岁人口为999.14万人,占21.71%;15-59岁人口为2999.84万人,占65.18%;60岁及以上人口为603.68万人,占13.11%,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为425.32万人,占9.24%。
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0-14岁人口的比重下降4.53个百分点,15-59岁人口的比重上升2.10个百分点,60岁及以上人口比重上升2.43个百分点,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2.12个百分点。
广西省城乡人口普查数据

高岭镇 东津镇 成均镇 巴马镇 大湾镇 寨沙镇 大洋镇 广平镇 木格镇 潭东镇 南圩镇 金鸡镇 清湖镇 龙州镇 下湾镇 吴圩镇 木圭镇 水鸣镇 英桥镇 社步镇 佛子镇 寻旺乡 旺茂镇 新地镇 古城镇 三堡镇 东兴镇 木乐镇 胜利街道 东兴街道 雒容镇 大丰镇 藤城镇 小平阳镇 驮卢镇 东泉镇 东龙镇 大化镇 石头镇 城厢镇 六王镇 锣圩镇 峦城镇
66813 70933 72618 74356 76604 84339 70770 64513 62162 63931 99195 72206 71908 65760 62910 63059 73615 77813 65092 61673 62485 68184 64546 80392 68031 67557 60373 60197 78918 74437 73439 58626 58392 58593 59445 67387 68598 62187 59588 65449 65486 68940 64802
53136 47463 56153 50351 45093 43246 47951 45551 54970 55517 42910 45252 65934 45005 52647 58636 51565 43851 45688 58911 42084 43517 51352 51823 64816 44306 43961 43883 47656 40122 64539 43151 51516 44702 51408 44936 48422 44729 54501 45824 39513 39439 52501
凤凰镇 天平镇 南渡镇 大埔镇 名山街道 武利镇 烟墩镇 林圩镇 六靖镇 天等镇 大直镇 蒙江镇 贺街镇 丹竹镇 新宁镇 樟木镇 三滩镇 新圩镇 山口镇 常乐镇 上尧乡 田州镇 糯垌镇 平吉镇 福绵镇 沙坡镇 石塘镇 公会镇 沙河镇 寨圩镇 犀牛脚镇 大桥镇 桃城镇 白沙镇 民乐镇 二塘镇 思阳镇 灌阳镇 南珠街道 三隆镇 环城镇 石塘镇 平政镇
广西人口与民族

占61.6%,壮族人口1575.9万,占32.7%,瑶族人口
150万,占3.1%,苗族人口46.3万,占0.95%%,侗族
人口32.5万,占0.67%,仫佬族人口17.1万,占
0.35%,毛南族人口7.4万,占0.15%,回族人口3.1
万,占0.06%,京族人口2.2万,占0.05%,水族人口
1.3万,占0.03% ,彝族人口0.7万,占0.015%,仡
B、称谓:武陵蛮、武溪蛮(秦汉)→苗族(宋)。
C、语言:属于汉藏语系苗瑶语族苗语支,分为湘南、黔东
南(融水)、川黔滇(隆林)三大方言。无文字。
D、文化艺术:下图依次为苗族芦笙舞、刺绣、挑花。
E、分布:主要居住在融水、隆林、三江、龙胜4个自治县以
及西林、资源、南丹等县的山区,其中以融水最为集中。 (5)侗族。A、称谓:骆越→僚(南朝)→峒、溪洞(唐宋) →侗族(清)。 B、语言:属于汉藏语系壮侗语族侗水语 支。无文字。 C、物质文化遗产:许多侗族村寨都有长廊 式木质结构的风雨桥和形似宝塔的鼓楼,凸 现侗族建筑的独特风格,其中三江程阳风雨
桥是全国重点保护文物。
D、文化艺术:左图为程阳
风雨桥,下图为侗戏、侗笛。
E、分布:主要分布在三江、融水、龙胜、融安、罗城等县,
其中以三江最多。 (6)仫佬族。A、称谓:僚→木佬、穆佬、木娄、濮僚→解 放后定为仫佬族。 B、语言:属于汉藏语系壮侗语族侗水语 支,无文字。 C、分布:广西独有民族,80%聚居在罗城 仫佬族自治县。
仁……
(3)瑶族。A、来源:我国历史上迁徙较多的民族之一,湖南、
广东(隋) →广西东北(宋) →广西腹地(元明) →云、 贵(明 末 B、称谓: 清初)。 历 史称谓,徭 中国成立
广西地级市经济实力分析

广西地级市经济实力分析广西地处南方,自然条件得天独厚,具有得天独厚的环境优势和资源禀赋,这为广西的经济发展提供了条件。
广西经济实力在中国数一数二的地位,下面从人口、GDP、财政收入、外贸以及其他指标对广西地级市经济实力进行分析。
1. 人口截至2020年,广西地级市的总人口为4899.44万人,其中南宁市为707.37万人,桂林市为420.52万人,柳州市为310.41万人,北海市为170.12万人,钦州市为176.09万人,贵港市为486.28万人,玉林市为694.48万人,百色市为351.49万人,河池市为423.16万人,崇左市为247.52万人,来宾市为320.00万人。
其中南宁市人口最多,来宾市人口最少。
2. GDP截至2020年,广西地区生产总值为26836.15亿元人民币,其中南宁市为7998.56亿元,占据广西GDP 29.8%的比重,是广西经济的核心;桂林市GDP达到了2095.14亿元,排名广西第二;柳州和贵港市的GDP也相对较高,分别为1712.56亿元和1576.05亿元,排名广西第三和第四位。
3. 财政收入截至2020年,广西地级市总财政收入为2545.75亿元,其中南宁市财政收入最高,达到了709.13亿元,财力雄厚;其次是桂林市,财政收入为361.97亿元;柳州市的财政收入也较高,达到了235.90亿元。
4. 外贸截至2020年,广西地级市的外贸总额为863.66亿美元。
其中南宁市外贸额最高,为243.70亿美元,广西经济有利的地理条件和口岸优势为南宁的外贸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支撑;其次是钦州市,外贸额为161.09亿美元;北海市和玉林市的外贸额也相对较高。
5. 其他指标广西地级市的消费市场不断扩大,2019年,全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9561.21亿元,其中南宁市是最大的消费中心,消费额为3684.39亿元,贡献率高达38.5%。
广西地级市的固定资产投资不断升级,2019年,全区实现固定资产投资1.22万亿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7 年广西人口数据统计
经广西统计局数据统计,2017 年末,广西常住人口4885 万人,比上年末增加47 万人,增长0.97%;出生人口81.7 万人,人口出生率为15.14 ‰;死亡人口31.6万人,人口死亡率为 6.22 ‰;人口自然增长率为8.92 ‰。
从性别结构看,常住人口中,男性人口2535.8万人,女性人口2349.2 万人,常住人口性别比为107.9 (以女性为100)。
从城乡结构看,城镇常住人口2404 万人,比上年末增加78 万人;乡村常住人口2481万人,比上年末减少31 万人;城镇人口比重为49.21%,比上年末提高 1.13 个百分点。
数据显示:2011 年-2017 年广西常住人口数量不断攀升,并且从2014开始,常住人口增速也不断提高。
2011 年广西常住人口仅4645 万人,到2017 年人口数量增至4885 万人,累计增加了240万人。
数据来源:广西统计局、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数据来源:广西统计局、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2017年广西出生人口81.7万人,人口出生率为15.14 ‰;死亡人口31.6万人,人口死亡率为 6.22 ‰;人口自然增长率为8.92 ‰。
从人口出生率来看,从2011-2016年广西人口出生率比较平稳,2017 年出生率出现明显的增势,首次突破15‰。
同时人口死亡率在2017 年相比上一年略有增长,但仍然延续近几年水平。
而人口自然增长率上,2017 年也有很大的突破,自然增长率为
8.92 ‰,成为历年来最高值。
中商产业研究院简介
中商产业研究院是深圳中商情大数据股份有限公司下辖的研究机构,研究范围涵盖智能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新金融、新消费、大健康、“互联网+”等新兴领域。
公司致力于为国内外企业、上市公司、投融资机构、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等提供各类数据服务、研究报告及高价值的咨询服务。
中商行业研究服务内容
行业研究是中商开展一切咨询业务的基石,我们通过对特定行业长期跟踪监测,分析行业需求、供给、经营特性、盈利能力、产业链和商业模式等多方面的内容,整合行业、市场、企业、用户等多层面数据和信息资源,为客户提供深度的行业市场研究报告,全面客观的剖析当前行业发展的总体市场容量、竞争格局、进出口情况和市场需求特征等,对行业重点企业进行产销运营分析,并根据各行业的发展轨迹及实践经验,对各产业未来的发展趋势做出准确分析与预测。
中商行业研究报告是企业了解各行业当前最新发展动向、把握市场机会、做出正确投资和明确企业发展方向不可多得的精品资料。
中商行业研究方法
中商拥有 10 多年的行业研究经验,利用中商 Askci 数据库立了多种数据分析模型,在产业研究咨询领域利用行业生命周期理论、 SCP分析模型、 PEST分析模型、波特五力竞争分析模型、 SWOT 分析模型、波士顿矩阵、国际竞争力钻石模型等、形成了自身独特的研究方法和产业评估体系。
在市场预测分析方面,模型涵盖对新产品需求预测、快速消费品销售预测、市场份额预测等多种指标,实现针对性的进行市场预测分析。
中商研究报告数据及资料来源中商利用多种一手及二手资料来源核实所收集的数据或资料。
一手资料来源于中商对行业内重点企业访谈获取的一手信息数据;中商通过行业访谈、电话访问等调研获取一手数据时,调研人员会将多名受访者的资料及意见、多种来源的数据或资料进行比对核查,公司内部也会预先探讨该数据源的合法性,以确保数据的可靠性及合法合规。
二手资料主要包括国家统计局、国家发改委、商务部、工信部、农业部、中国海关、金融机构、行业协会、社会组织等发布的各类数据、年度报告、行业年鉴等资料信息。
中商的影响力
国家政府部门及权威媒体广泛报道与引用中商产业研究院专业研究结论国内外主流财经媒体及国家政府部门大量引用中商数据及研究结论,如央视财经、凤凰财经新浪财经、中国经济信息网、国家商务部、发改委、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国研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