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工程 第1讲 系统工程发展史
《系统工程》课件

系统结构
图1.1 系统的基本概念图
9
4 系统的构成要素
(1) 系统的诸部件及其属性: 结构部件;操作部件;流部件 以电路系统、城市系统以及自然生态系统为例说明 (2)系统的环境及其界限
(3)系统的输入与输出
S=(C,S,F,E)
C: 组成要素;S: 结构;F: 功能;E: 环境.
10
系统的要素
系统的功能
《系统工程》讲义
参考教材:
谭跃进、陈英武、易进先编著.1999.系统工程原理. 湖南长沙:国防科技大学出版社. 顾培亮编著.1998. 系统分析与协调.天津:天津大学 出版社. 林定夷编著.1998.系统工程概论.广州:中山大学出 版社. 提纲:outline.doc
1
第一章 导 言
第一节 系统工程的定位
来愈令人满意。
34
第三节
方法论层次:
钱学森的综合集成工程方法论
(1)经验知识+理论知识; (2)通过建模将定性知识与观测数据、统计资料结合; (3)人(知识工程+专家系统)与计算机(电脑)结合
工程技术层次:
(1)根据实际问题收集信息资料和统计数据;
(2)约请相关专家分析研究,明确系统四大变量(状态、环境、控制、输出), 确定系统建模思想; (3)建立系统数学模型(定量表示系统结构、功能、行为、特性、输入输出关 系); (4)对系统行为做仿真模拟试验,获得定量数据资料; (5)组织专家群体检验系统模型的有效性; (6)修改、调整参数,仿真试验,专家分析评价,修改。。。 数学模型(符合实际系统的理论描述)----可信的结论
7
3 定义
(1)美Webster大词典 (2)日JIS工业标准 (3)前苏联大百科全书 (4)钱学森:系统是由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的若干组成部分结合的 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
《系统工程概述》PPT课件

柏 拉 图 的 宇 1.系统地发展了辩证法;
系、系统的结构
宙观
2.宇宙最初由两个三角形发展而来。
、系统的功能、
亚 里 斯 多 德 1.创造了形式逻辑,系统研究了思维规律; 系统的演化等方
的 三 段 论 和 2.提出了三段论和整体论;
面具有丰富而深
整体论
3.提出运行的天体是物质实体。
刻的研究成果。
精选课件ppt
4
近 现 代 西 方 自 然 科 学 的 系 统 思 想
哥白尼的《 天体运行论 培根的《新 工具论》 笛卡尔的《 方法论》和 《解析几何 学》 马克思的系 统思想
反映系统思 想的其他科 学成果
1.对复杂的天体系统有深刻研究; 2.提出日心说。 1.对科学研究方法有独到研究; 2.提出定性—归纳推理的研究方法。 1.将几何学代数化,创立了解析几何; 2.提出了数学—演绎的研究方法; 3.提出了质量、时间、空间三个基本量纲; 4.提出“我思固我在”。 1.提出了辩证法和唯物主义; 2.提出了辩证法三个规律。 1.取得了人类历 史上 一系 列最 重大 的科 学发 明; 2.创立了物理学 、化 学、 生物 学等 自然 科学 及其分支;
1.将管理对象、 管理过程作为一 个整体进行研 究,促进了人们 对管理系统内组 成要素、要素之 间关系的认识; 2.将理论应用于 管理工程实践, 创造了人类奇 迹; 3.系统论及相关 理论直接出现。
精选课件ppt
6
整体思想和联系思想是科学系统思 想的核心与实质。
精选课件ppt
7
二、系统工程的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系统理论包括:
1、老三论(形成于二十世纪四十年代):一般系统论、 控制论和信息论。 2、新三论(形成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耗散结构理 论、协同论和突变论。
1.系统工程概论

IV
1965
美国实施“阿波罗” 使用了多种SE方法,其成 登月计划 功极大地提高了SE的地位
1957
H.Good和 R.E.Machol发 系统工程学科形成的标志 表第一部名为《系统工程》 的著作
美国研制北极星导弹潜艇 R.E.Machol编著《系统工 程手册》 提出PERT(网络优化技术), 这是最早的系统工程技术之一。 表明系统工程的实用化和规范化
1930
I 1940
美国发展与研究 广播电视 美国实施彩电开 发计划
美国Bell电话公司 正式使用系统工程(Systems Engineering)一词 开发微波通讯系 统 产生军事运筹学(Military Operations Research),也即 军事系统工程
英、美等国的反 第二次世界 空袭等军事行动 大战期间 II
二、系统思想的产生与发展
(一)系统思想及系统理论的产生与发展
系统思想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朴素的系统思想( “只见森林” )
第二阶段:科学的系统思想(“只见树木”)
第二阶段:科学的系统思想( “先见森林,后见树木” )
古代中国和古希腊在系统思想的产生与早期发展 中具有突出地位和贡献。
第一节 系统工程的产生、发展及应用
管理系统
什么是管理系统?
管理系统就是把人力,设备,材料,能源,资金,信息等有 限资源合理组织起来并且有效的加以利用,以达成经营目标最大 价值的发挥上述能源作用的系统。
构成要素
人员 物资 设备 资金 信息 具有判决功能的计划,实施,控制管理系统。 是把人也作为结构成分的组织系统。 管理系统一般是大系统。 大多数管理系统是多层次,多目标的系统。 管理系统具有信息系统的功能。 管理系统能预测外部环境的变化,并且具有适应上述变化的能力。
系统工程第一章

系统分析
系统实施
在实施完成后,对优化效果进行综合评估,包括生产 效率、资源利用率、产品质量等方面的指标,验证系
统工程方法的有效性和实用性。
系统评估
按照设计方案,逐步推进各项优化措施的实施,同时 加强过程监控和风险管理,确保实施过程的顺利进行。
总结经验教训,展望未来发展趋势
总结经验教训
通过本次案例的实施,深刻认识到系统工程方法在企业生产流程优化中的重要作 用,同时也意识到在实施过程中需要注重团队协作、数据驱动和持续改进等方面 。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新的技术、方法和工具不断涌现,对系统工 程的理论和实践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系统复杂性增加
现代系统工程的规模越来越大,涉及领域越来越多,系统复杂性呈 指数级增长,对系统工程师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提出了严峻挑战。
全球化竞争压力
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系统工程领域的竞争日益激烈,对系统工程 师的创新能力和国际化视野提出了更高要求。
信息化技术发展趋
势
未来信息化技术将更加注重智能 化、网络化、服务化等方向的发 展,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的 深度融合。
信息化技术在系统建模中应用
01
系统建模概述
系统建模是指利用数学、计算机等工具对实际系统进行抽象和描述,构
建系统的模型,以便进行分析、设计和实施。
02 03
信息化技术在系统建模中的作用
模拟自然现象或生物行为的优 化算法,如神经网络、蚁群算
法等。
信息化技术在系统工
04
程中应用
信息化技术概述及发展趋势
信息化技术定义
利用计算机、通信、网络等技术 手段,对信息进行获取、传输、 处理、存储和应用的技术体系。
信息化技术发展历
系统工程基础理论

2019/12/3
2211飞沙堰2来自19/12/32222
2019/12/3
2233
飞沙堰特写
2019/12/3
2244
总结:古代朴素系统思想的特点
“耗散结构”创始人普利高津《从存在到演化》中说:
“着重于研究整体性和自发性、研究协调 与协和” 即强调对自然界整体性、统一性的认识, 缺乏对细节的认识能力。
邓聚龙教授——灰色系统理论 吴学谋——泛系理论 蔡文——物元分析
2019/12/3
2277
(3)第三阶段:1986年系统工程的研究和应用扩大至科技、 经济、社会等领域。
1)系统工程作为一门软科学,日益受重视。 物理——事理——人理(WSR系统方法论) 硬件—软件—斡件—人件
2)钱学森等致力于开放复杂系统的研究
系统工程基础理论
2019/12/3
evilkiller@IIIS THU
2015.01.29
11
一、 系统工程的产生与发展 二、 系统工程的概念 三、 系统工程方法论
2019/12/3
22
第一节 系统工程的产生与发展
什么是系统?
日本JIS(工业标准):系统是许多要素保持有机的秩 序,向着同一目的行动的东西。
7.进入70年代后,由于电子计算机的迅速发展和普及, 系统工程得到了广泛地应用。
工程系统社会经济系统
行为科学+思维科学政策研究
作为一门交叉学科解决复杂大系统研究非线性系统理论 迅速发展
2019/12/3
1122
(三)系统工程在中国的发展
1、我国古代朴素的系统思想
“协同学”创始人哈肯评论 “系统科学的概念是中国 学者较早提出的”
土-性情温厚笃实,而具有自信心。信,就是又诚实又温厚诚恳之意。
第一章系统工程概述

第一章 系统工程概述 系统工程
李冰父子建造都江堰
公元前256年由蜀郡太守李冰父子组织建造
通讯系统
一词
第二次世界 英、美等国的反空袭等军事 军事运筹学(Military Operations
大战期间 行动
Research),即军事系统工程
II
本世纪40年 美国研制原子弹的“曼哈顿 代 计划”
运用SE,并推动了其发展
1945年
美国空军建立兰德(RAND)曾经提出系统分析(Systems analysis)概
美国实施“阿波罗”登月计划
使用了多种SE方法,其成功极 大地提高了SE的地位
国际应用系统分析研究所(IIASA) SE的应用开始从工程领域进入到
在维也纳成立
社会经济领域,并发展到了一个
重要的新阶段
SE的广泛应用在国际上达到高潮
SE在国际上稳定发展、在中国的研究与应用达到高潮ຫໍສະໝຸດ 第一章 系统工程概述 系统工程
第一章 系统工程概述 系统工程
教学内容
第一节 系统工程的产生、发展及应用 第二节 系统工程的研究对象 第三节 系统工程的概念与特点 第四节 系统工程的应用领域
第一章 系统工程概述 系统工程
第一节 系统工程的产生、发展及应用
一、系统思想及系统理论的产生与发展 二、系统工程的发展概况 三、系统工程在我国的发展及应用
系统工程(Systems Engineering, SE)
系统工程历史

系统工程历史系统工程的产生与发展系统工程的含义系统工程在系统科学结构体系中,属于工程技术类,它是一门新兴的学科,国内外有一些学者对系统工程的含义有过不少阐述,但至今仍无统一的定义。
1978年我国著名学者钱学森指出:"系统工程是组织管理系统的规划、研究、设计、制造、试验和使用的科学方法,是一种对所有系统都具有普遍意义的方法"。
1977年日本学者三浦武雄指出:"系统工程与其他工程学不同之点在于它是跨越许多学科的科学,而且是填补这些学科边界空白的一种边缘学科。
因为系统工程的目的是研制一个系统,而系统不仅涉及到工程学的领域,还涉及社会、经济和政治等领域,所以为了适当地解决这些领域的问题,除了需要某些纵向技术以外,还要有一种技术从横的方向把它们组织起来,这种横向技术就是系统工程"。
1975年美国科学技术辞典的论述为:"系统工程是研究复杂系统设计的科学,该系统由许多密切联系的元素所组成。
设计该复杂系统时,应有明确的预定功能及目标,并协调各个元素之间及元素和整体之间的有机联系,以使系统能从总体上达到最优目标。
在设计系统时,要同时考虑到参与系统活动的人的因素及其作用。
" 从以上各种论点可以看出,系统工程是以大型复杂系统为研究对象,按一定目的进行设计、开发、管理与控制,以期达到总体效果最优的理论与方法。
系统工程是一间工程技术,用以改造客观世界并取得实际成果,这与一般工程技术问题有共同之处。
但是,系统工程又是一类包括了许多类工程技术的一大工程技术门类,与一般工程比较,系统工程有三个特点:(1)研究的对象广泛,包括人类社会、生态环境、自然现象和组织管理等。
(2)系统工程是一门跨学科的边缘学科。
不仅要用到数、理、化、生物等自然科学,还要用到社会学、心理学、经济学、医学等与人的思想、行为、能力等有关的学科,是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交叉。
因此,系统工程形成了一套处理复杂问题的理论、方法和手段,使人们在处理问题时,有系统的整体的观点。
系统工程(第1章)-精品资料PPT课件

古代中国和古希腊在系统思想的产生与早期发展中具有突 出地位和贡献。 o 古希腊辩证法的奠基人:“世界是包括一切的整体” o 公元前古希腊德谟克利特:“宇宙大系统” o 西周时期用阴阳二气来解释自然现象,产生“五行”概念 o 我国老子:“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o 东汉时期张衡:“浑天说”、“地动仪” o 战国时期都江堰“鱼嘴”岷江分水工程、“飞沙堰”分洪排沙 工程、“宝瓶口”引水工程和120个附属渠堰工程 o 。。。。。。 o 耗散结构理论的创始人普利高津《存在到演化》:“中国传统 的学术思想是看重于研究整体性和自发性,研究协调和协和”。
03.11.2020
8
2.科学系统思想的形成
系统概念的实质:
物质世界是由许多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相
互作用的事物和过程所形成的统一整体。
—
—马克思、恩格斯
系统思想在20世纪科学技术发展的客观要求下得到迅猛 发展:
o 20世纪初,贝塔朗菲一般系统论思想:整体、动态、等级
o 管理学领域
o 20世纪中期,信息论、控制论
1945
03.11.2020
重大工程实践或事件 重要理论与方法贡献
美国发展与研究广播电 正式提出系统方法(Systems
视
approach)的概念
美国实施彩电开发计划 采用系统方法,并取得巨大成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3 我国系统工程的发展
一、朴素系统观念在我国古代的自发应用。 二、钱学森对系统工程的贡献 三、我国系统工程发展的几个阶段 四、系统工程领域学术组织和刊物
一、朴素系统观念在我国古代 的自发应用
1、都江堰水利工程 : 1)战国时代(公元前250年)秦国太守李冰父子主持修建 。 2)工程包括三个主要部份,“鱼嘴”是岷江分洪工程, “飞沙堰”属分洪排砂工程,‘宝瓶口”是引水工程。 3)三个部份巧妙结合形成一个工程整体,根据今天的试验, 工程在排砂、引水、防洪等方面都作了精确的数量分析,使 工程兼有防洪、灌溉、漂木、行舟等多种功能。 由于在渠道上设置了水尺测量水位,合理控制分水流量, 使工程不仅分导了汹涌急流的岷江,而且化害为利,利用分 洪工程,有节制地灌溉了十四个县的几百万亩农田。
技术角度: 1)现代科技发展日新月异,产品零件数量急剧增 加、高功能化、小型化、复杂化; 2)产品生命周期大大缩短、新产品研究开发、生 产规划、计划的紧迫性提高、生产管理难度增 加; 3)社会学、经济学量化问题;信息量急剧增加的 处理问题。
知识存量增长的管理问题
杂志: 17世纪2份;18世纪中叶10份19世纪初100份; 1850年1000份;1963年50000份,目前较高水 平的已超过10万份。 英国科学家推测:人类的科学知识19世纪50年 翻一番;20世纪初30年翻一番;20世纪中叶10 年翻一番;20世纪70年代每5年翻一番;80年 代以后每3年翻一番。(海量数据管理问题)
一般系统理论
不能沿用讨论无机界问题常用的机械论的分析方法。 认为现实是一个有组织的由实体构成的递阶秩序, 在许多层次的叠加中从物理、化学系统引向生物、 社会系统 。 不能把分割的部分的行为拼加成整体,必须考虑各 个子系统和整个系统之间的关系才能了解各部分的 行为和整体。 认为分析和人为隔离的方法是有用的,但要看到, 即使对物理学的实验和理论也都还不是充分的。
§1.2系统工程发展简史
例如: 1)英国面临着如何抵御德国飞机轰炸的问题, 在发明雷达的基础上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有组 织地、自觉地按照系统的观点、用系统工程方 法分析和研究作战使用问题的小组。 2)其次,英、美两国在反潜、反空袭、商船护 航、布置水雷等项军事行动中使用了系统工程 的方法,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3)又如美国研制原子弹的“曼哈顿计划”,参 加者有一万五千人,其工程技术装置极为复杂, 他们运用了系统工程方法,因而推动了系统工 程方法进一步的发展。
一、朴素系统观念在我国古代 的自发应用
2、在宋真宗时,皇城失火,宫殿烧毁,派大 臣丁谓主持皇宫修复工程,丁谓经过统盘筹划; 提出了一个施工方案: 首先将皇宫前的大街挖成大沟,就地取土烧砖, 省去远处运土; 然后把汴水引入大沟,用水路运输建筑器材, 使工程能顺利进行; 等到皇宫修复后,再把碎砖废土填入沟中。 修复大街,使烧砖、运输建筑材料与处理废物 等三项繁重的工程任务都最佳地得到解决,是 “一举三得利”的最优方案。
突变论
世界上充满突变想象:胚胎的发育、桥 梁的扭曲导致断裂、地壳的剧烈运动引 起地震,以及水沸、冰融等。 突变论为定量描述突变过程提供了非常 实用的数学工具。
§1.2系统工程发展简史
四十年代初,在美国等国家的电讯工业部门中,为 完成巨大规模的复杂工程和科学研究任务,开始运 用系统观点和方法处理问题。 贝尔电话公司在发展微波通迅网络时首先应用一套 系统的方法,并首先提出了“系统工程”这个名称。 二次世界大战中,英国运用运筹学建立了雷达警报 系统、美国设施曼哈顿计划、申农的信息论、维纳 的控制论,都为系统工程发展提供了理论基础。
耗散结构理论
1969年比利时物理化学家普利高津(Prigogine )提 出。 他认为热力学第二定律以及统计力学所揭示的是孤 立系统(和环境没有物质和能量的交换)在平衡态和 近平衡态条件下的规律,但在开放并且远离平衡的 情况下,系统通过和环境进行物质和能量交换,一 旦某个参量变化达到一定的阈值,系统就有可能从 原来的无序状态自发转变到在时间、空间和功能上 的有序状态 。
§1.2系统工程发展简史
五十年代开始,核武器和洲际导弹的出现标志 系统工程方法的应用达到更高的水平。 六十年代初,美国国防部长麦克纳马拉运用系 统分析方法提出了美国国防新战略,取得了成 效改变了空间技术落后苏联的局面,北极星导 弹、核潜艇计划和阿波罗登月计划都是系统工 程在国防科研中取得成功的著名范例。创造的 ‘计划评审技术’(PERT)和“随机网络技术 (GERT),以及把电子计算机用于计划工作,促 进了整个系统研制工作的进展 。
新技术出现的预测问题
18—19世纪,纺织机、蒸汽机、发电机相隔数 十年出现,但到了20世纪中叶以后,重大新技 术的出现越来越短,如1946年计算机问世; 1947年半导体;1951年集成电路;1955年原子 能发电站;1957年人造卫星上天;1960年激光 技术;1969年“阿波罗”登月;1971年微型计 算机;1972年“先驱者”飞出太阳系;1973年 遗传基因重组技术;1978年大规模集成电路; 1981年航天飞机飞入太空;90年代以后新技术 频频取得突破。(国家、地区科技发展重点预 测问题)
河流治理开发规划
治理开发目标的确定(运输、灌溉、游 泳、饮用) 河流边污水处理站的确定 不同河流段水质标准确定 治理时间的确定 治理方法、手段
能源需求与供应
国民经济发展目标的确定 地区人口规模 工业能源消耗结构(能源产品)及总量 能源系统结构 地区能源供给结构及总量
§1.1 系统工程产生的背景
第一章 系统工程发展史
§1.1系统工程产生的背景 §1.2系统工程发展简史 §1.3我国系统工程的发展 §1.4系统工程在我国社会经济 发展中的作用
§1.1 系统工程产生的背景
社会角度: 1)社会、技术、生产力水平提高、社会活动多样 化、系统(要素)之间相互依赖程度日夜强化、 复杂化,呈现“规模庞大、结构复杂、功能综 合、目标多样、因素众多”的格局,如“ 开 发治理规划,城市交通系统规划,河流治理开 发规划,能源需求与供应”等。 2)需要有一种解决此类问题的方法。
运筹学
英军方:“和以往的历次战争相比,这次战争 更是新的技术策略和反策略的较量 ……我们在 几次关键战役中加快了反应速度,运筹学使我 们赢得了胜利。”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运筹学从单纯军事和战 争中的应用研究,转移到经济和工业管理中的 应用,并形成了自己的理论和方法。 到60年代末运筹学达到了成熟的高峰期,其标 志是 1969 年出版的瓦格纳 (H.M.Wagner) 的 《运筹学原理和对管理决策的应用》。
一般系统理论
贝塔朗菲(理论生物学家),1937年在芝加哥 大学莫利斯(C.Morris)主持的哲学讨论会上 第一次提出了一般系统论的概念。1945年发表 《关于一般系统论》。 他明确提出一般系统论的任务“乃是确立适用 于系统的一般原则”,并对系统的共性作了一 定的概括,如系统的整体性、关联性、动态性、 有序性、终极性(目的性)等。 贝塔朗菲提出一般系统论是从有关生物和人的 问题出发的。
突变论
1972年法国数学家托姆(Thom)提出。 是关于非连续性变化的数学理论,一般 所指的突变理论实际上是初等变换,其 主要数学渊源是势函数把临界点分离, 进而研究各临界点附近非连续性态的特 征,即为有限个数的若干个初等变换。 建立突变现象的定性定量模型,以研究 和认识不连续现象的机理并作预测,是 突变论的主要任务。
圣塔菲研究所
(SantaFelnstitute,简称SFl)
在1984年在美国新墨西哥州,由3位诺贝尔奖获得 者盖尔曼(M.Gell-Mann)、阿罗(K.J.Arrow)、 安德森(P.W.Anderson)为首的一批不同学科领 域的著名科学家组织和建立的。 其宗旨是开展跨学科、跨领域的研究,他们称作 复杂性研究。 他们认为事物的复杂性是从简单性发展来的,是 在适应环境的过程中产生的。他们把经济、生态、 免疫系统、胚胎、神经系统及计算机网络等称为 复杂适应系统,认为存在某些一般性的规律控制 着这些复杂适应系统的行为。
开发治理规划
江西省山江湖开发治理问题: 1、治山还是治水 2、治理资金与开发资金的比例 3、治理不同状态资金的比例 4、开发重点的选择(地下、地上资源开发, 各种农业资源开发,各种矿产资源的开发) 赣江梯级开发方案选择和开发顺序的 确定
城市交通管理系统规划
上海市交通系统规划目标(15、30、60) 为了实现这一设想,在不同交通方式 (地铁、轻轨、高速路、主干道(三横 三纵)、大型立交)的安排,需要考虑 城市形态和人口分布、工业布局、经济 发展、与外省市的连接。
耗散结构理论
耗散结构是相对平衡结构说的 平衡结构不进行能量或物质的交换能维 持(晶体),而耗散结构只有通过与外 界交换能量(物质)才能维持其有序状 态。 耗散结构的形成至少四个条件:开放系 统;远离平衡态;内部要素之间存在非 线性的相互作用;从无序到有序演化是 通过随机涨落实现的。
协同论
1969年德国物理学家哈肯(H.Haken )提出,他发现激光是 一种典型的远离平衡态时由无序转化为有序的现象,但他发 现即使在平衡态时也有类似现象,如超导和铁磁现象。 这就表明,一个系统从无序转变为有序的关键并不在于系统 是平衡或非平衡,也不在于离平衡态有多远,而是通过系统 内部各子系统之间的非线性相互作用,在一定条件下,能自 发产生在时间、空间和功能上稳定的有序结构,这就是自组 织(serf-organization)。 哈肯还指出,系统在临界点附近的行为仅由少数慢变量决定, 系统的快变量由慢变量(序参量)支配,就是所谓的役使原理。
பைடு நூலகம் 控制论
关于在动物和机器中控制和通信的科学,创始 人是美国的维纳(N.Wiener )。他提炼出包 括生物系统和人工系统极为广泛的一大类系统 的共性和规律。 控制论提炼出的基本概念,诸如目的、行为、 通信、信息、输入、输出、反馈、控制以及在 这些概念基础上的控制论系统模型,即输入一 输出反馈控制模型,具有广泛的普适意义,并 且紧密联系着基础理论和应用技术两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