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8课.ppt.

合集下载

历史部编版高中选择性必修二(2019年新编)第8课 世界市场与商业贸易 课件

历史部编版高中选择性必修二(2019年新编)第8课 世界市场与商业贸易 课件

商品输出
+
资本输出
名词解释
商品输出
西方列强向殖民地倾销工业品和掠夺原料。 这些商品包括鸦片、西方列强本国的机器 工厂所生产的产品。
1 原料
殖民地 (原料产地) 3
西方列强 (机器加工)
2 工业品
资本输出
用过剩资本向其他国家投资或用过剩资本 作为贷款。其本质是通过资本控制殖民地 的经济命脉。
设厂
1
2 原料
(3)证券交易所:17世纪后,伦敦的证券交易所成为国际证券交易的中心。 (4)百货公司:1852年,世界第一家百货公司在法国巴黎开业。 (5)有限责任公司:1892年,德国出现有限责任公司。
导入新课 请同学们观察图片,结合课本导言,思考这反映了近代什么历史现象?
繁忙的阿姆斯特丹港口
选择性必修2 经济与社会生活
世界市场与商业贸易
第8课
课程标准:了解世界市场形成的过程;认识世界市场的形成对商业贸易的意义。
1
世界市场的形成
1.出现雏形
新航路的开辟后,葡萄牙 和西班牙开始大规模殖民 掠夺,世界市场开始形成。
殖民地 4
(原料产地) 3 工业品
西方列强 (投资贷பைடு நூலகம்)
问题思考根据材料,概括说出推动世界世界市场形成的因素有哪些?
材料一
西班牙的“无敌舰队”
南美印第安人在殖民者的矿山中劳动
被买卖和奴役的印第安人
印第安人被殖民者处死
新航路开辟之后的约一个世纪多一点,以墨西哥为例,印第安人口就减少了90% 。
材料二 (第一次工业革命)不断扩大产品销路的需要,驱使资产阶级奔走于全球各地。资 产阶级运用产业革命造就的廉价商品,利用先进的洋枪洋炮,叩开了闭关自守的古老国家的 大门。……资本输出使输入地区人民受到沉重剥削……对经济全球化进程起着不可忽视的作 用。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下册精品课件 第8单元 20世纪下半叶世界的新变化 单元核心素养整合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下册精品课件 第8单元 20世纪下半叶世界的新变化 单元核心素养整合

(3)社会主义国家的建设获得巨大成就,形成了社会主义阵营, 也经历了艰难曲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举世瞩目的 成就。 (4)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亚洲、非洲、拉丁美洲民族解放浪潮 空前高涨。世界殖民体系的崩溃,是人类历史的巨大进步。
2.经济方面。 (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国家进行了不同程度的以市 场经济为基础、以强化国家干预为核心的调整,谋求资本主 义的生存和发展。经济在高科技推动下迅速发展,资本主义 国家的阶级关系出现了新变化。 (2)独立后的发展中国家现代化建设成就显著,但面临很多挑 战,为维护国家主权、促进社会发展、改变不合理的国际经 济秩序,发展中国家进行着不懈的努力。
3.文化方面。 科学技术的新发展使社会进入信息时代,劳动方式日益自动 化和智能化,极大地提了社会生产力。西方“和平演变”战 略冲击了社会主义阵营。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单元核心素养整合
知识体系构建 专题归纳突破
知识体系构建
专题归纳突破
专题 20世纪下半叶世界的新变化 1.政治方面。 (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发生了深刻变化。国际形势发展 的主要态势是持续近半个世纪的冷战。在冷战中形成的两极 格局孕育着世界多极化的发展趋势。 (2)资本主义国家形成了一定的自我调节机制。“福利国家” 的建立,在缓和收入分配不平等、保持社会稳定方面起到一 定积极作用,但没能触动造成这种不平等和贫困的资本主义 生产资料所有制。各种类型的社会运动此起彼伏,美国黑人 民权运动、资本主义国家妇女运动兴起,使黑人和资本主义 国家的妇女获得了一些民主权利。

人教版 高中历史必修一第8课 美国联邦政府的建立 (共20张ppt)

人教版 高中历史必修一第8课 美国联邦政府的建立 (共20张ppt)

2020/6/10
13
1、国会复议时以三分之二多数 通过了被总统否决的法律。

2、美国情报局局长当选为美国
国会议员。 ×
3、由于克林顿的生活作风问题,
美国众议院对其提出弹劾,并 由参议院审判。

2020/6/10
14
1、奥巴马总统任命希拉里为美 国国务卿,并取得了参议院
的同意。√
2、2003年,奥巴马总统不经国 会同意就下令对某国发动战
2020/6/10
11
2.两党制的作用
不仅控制了国会,也左右着总统选举和 地方选举。
3.两党制的特点
两党对垒,交替执政,成为美国共和政 体的一大特色。
4.两党制的本质
都代表资产阶级的利益。具体政策有别,
根本立场一致。
2020/6/10
12
驴子:民主党,1828年正式成立,代表“聪明,勇 敢”
大象:共和党,1854年成立,代表“尊严,力量,智
争。× 3、奥巴马总统对国会颁布的某项法律予以否√决。 4、林肯被刺之后,由副总统接任√。
2020/6/10
15
1、美国最高法官可以对在美 国宪法,联邦法律及条约 范围内的一切案件都有最
高审判权。√
2、美国总统认为某最高法官 不合格(该法官也没有犯 罪记录),就下令解除该
法官职务。×
2020/6/10
1777年大陆会议通过《邦联条例》, 1781年生效,实行邦联制。
1776.7.4 大陆会议通过
《独立宣言》 2020/6/10
2
美国建国初面临的问题(邦联制的弊端):
政 治: 邦联政府几乎无权,各州权力很大。
经济:
巨额债务无力偿还(无钱);国内关卡 林立;对外无统一关税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二第8课 世界市场与商业贸易(共33张ppt)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二第8课 世界市场与商业贸易(共33张ppt)

(二)表现:
2.商业经营方式的变化
经营方式 商品交易所 创立银行 证券交易所 百货公司 有限责任公司
股份制贸易公司
主要史实
在欧洲的变化
经营方式
主要史实
①出现1:531年,最早的一家商品交易所在安特卫普开业 1.商品交易所 ②扩展阿:姆斯特丹出现了粮食交易所,伦敦办起了综合交易所
名词解释: 商品交易所
(三)基本形成:
第一次工业革命(18世纪60年代-19世纪中期)后
1.推动因素:
结合图文材料,思考第一次工业革命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世界市场的推动因素有哪些?
史料阅读 不断扩大产品销路的需要,驱使资产阶级奔走 于全球各地。它必须到处落户,到处开发,到处建
立联系。 ——[德]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
(1)大机器工厂的推动:
蒸汽机车和轮 船
(四)最终形成:
第二次工业革命(19世纪中期-20世纪初)后
1.推动因素: (1)资本输出为主
(2)瓜分世界的狂潮
商品输出(为主) 资本输出(为主)

第一次
第二次
间 工业革命后
工业革命后
本 控制殖民地的市场 控制殖民地的

经济命脉
方 开放通商口岸、 开银行、办工厂、

降低关税
修铁路、开矿山、
特点:间接贸易;
问题:贸易可能中断;
中间商多,利润低。
2、世界市场的形成
15-16世纪新航路开辟后
(1)开始形成(雏形)
推动因素:15-16世纪,新航路开辟后,葡萄牙和西班牙开始大规模殖民掠夺。
(二)初步形成:
17-18世纪早期殖民扩张
1.推动因素:17-18世纪,荷、英、法等国家加入殖民地争夺行列,建立海外殖民地 2.结果:欧洲的商人和殖民者直接同世界各地建立起商业联系,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发达的古代农业课件(共32张PPT)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发达的古代农业课件(共32张PPT)

2.特征
(1)农民拥有一定的生产资料,生产努力(积极性) (2)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结合,男耕女织(稳定性) (3)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精耕细作(分散性) (4)生产目的为生活和交税,自给自足(封闭性) (5)农民赋役租税沉重,遇灾荒易贫困破产(脆弱性) (③6)生工产具目和的技为术生少活变和,交社税会,心自态给容自易足满足(落后性) (7)依赖土地,人口发展必然导致过度开垦(破坏性)
《齐民要术》:“麦黄种麻,麻黄种麦”。
“高田二麦接山青,傍水低田绿未耕。 桃杏满村春似锦, 踏歌椎敲过清明。”
※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
(1)春秋战国时期,吴国、越国、楚国等立国南方。 (2)秦朝统一后,通过灵渠加强中原与岭南的经济文 化交流。 (3)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得到大规模开发,南北经 济趋于平衡,为南移打下基础。 (4)隋唐时期大运河的开凿、安史之乱的影响、江南 进一步开发等,使我国经济重心开始南移。 (5)南宋时期,全国经济重心由北方转移到南方,江 南地区发展成为全国的经济重心。 (6)元明清,政治中心与经济重心分离,南方经济领 先北方的格局稳定下来,元朝出现“南粮北调”、明清江 南工商业发达和资本主义萌芽等。
龙骨翻水车
唐朝时创制 筒车 ;
《春水》
-杜甫
三月桃花浪, 江流复旧痕, 朝来没沙尾, 碧色动柴门。 接缕垂芳饵, 连筒灌小园, 已添无数鸟, 争浴故相喧。
宋朝出现利用水力的高转筒车;
明清时出现 风力水车 。
二、中国古代农业基本特征——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
1. 产生: (1)背景: ①商周时期,生产力水平很低, 土地 归国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我国古代什么样的生产方式? 有什么特点? (2)材料二中生产者在国家经济中的地位是什么? 处境如何?为什么?

高中历史第8课三国至隋唐的文化教案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高中历史第8课三国至隋唐的文化教案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师】设置思考点。魏晋南北朝隋唐时期,出现 了 “诗圣”“书圣”“画圣”等杰出人物。这 一时期的文学艺术成就达到高峰的原因是什 么?
【师】教师总结。
【师】那么接下来我们进行下一部分内容的学 习。魏晋南北朝科技的发展。
(三)科技
【师】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科学技术在诸多领域取 得新成果,隋唐时期科技走在世
界前列。下面我们就来逐一了解一下。
第8课 三国至隋唐的文化
教学设计
科目
历史
课题
第八课三国至隋唐
的文化
课时
1课时
教学目 标与 核心素 养
一.知识与技能
1.认识三国至隋唐儒、道、佛三教的发展历程
2.了解三国至隋唐时期文学艺术的基本情况
3.学习三国至隋唐时期科学技术
4.掌握三国至隋唐时期的中外文化交流的史实
二.过程。法
通过合作探究,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1)魏晋南北朝:魏晋南北朝的绘画,成就斐 然。东晋开始出现知名的专职画家,以顾恺之为 代表。他提出“以形写神”,所画人物栩栩如生,
《女史箴图》和《洛神赋图》是他的代表作。
(2)隋唐:隋唐的绘画题材广泛,风格多样。
宗教画生活气息浓厚,人物画注重表现人的形 态,山水、花鸟也成为绘画主题。唐朝的吴道子 被尊为“画圣”。
学生思考并在课本中寻找
帮助学生理解 三国至隋唐文 化的发展情
表现在哪呢?
答案:
况,同时培养
【师】同学们回答的很对。(结合PPT)隋朝时 期,儒学家提出儒、佛、道“三教合归儒”,主 张以儒学为主,调和并吸收佛教、道教的理论。 而到了唐朝,统治者奉行三教并行政策,奉老子 为祖先,道教最受尊崇。武则天时,佛教在社会 上也有很大发展,形成不同宗派。其中禅宗的修 行比较简便,易于传播,对后世影响最大。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8课--第二次工业革命-PPT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8课--第二次工业革命-PPT

主题三 世界市场的发展
2.表现: (1)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基本被资本主义列强瓜分完毕,亚洲、 非洲和拉丁美洲等广大地区基本上都沦为殖民地或半殖民地; (2)资本主义国家在输出商品、掠夺原材料的同时,直接向殖民地或 半殖民地输出资本; (3)殖民地和半殖民地的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开始了艰难的发展历程。
主题二 垄断组织的出现
3.生产组织形式变化:形成了垄断组织。 (1)原因: ①重化工业生产规模都很大,资本需求庞大,生产的社会化趋势日趋加强。 ②为提高劳动生产效率,资产阶级着手提高经营管理水平,调整生产组织形式。 (2)表现:在新兴工业和钢铁工业,一些大企业一定程度上放弃了资产阶级一贯 倡导的自由竞争原则,采取各种方式,控制产品生产、价格和市场,形成垄断组 织。
引起生产力领域的变化
第二次工业 革命的影响
促使工业生产结构变化
导致资本主义生产关系 的重大变革
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1.19世纪后半期,许多科学研究成果都应用于生产,各 种新发明、新技术带来了社会生产力的巨大飞跃。这 表明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征是 ( B ) A.两次工业革命交叉进行 B.科学与技术紧密结合 C.电力的发明和广泛应用 D.科技革命同时在几个国家进行
2.两次工业革命对一些后进国家来说是交叉进行的, 这对它们来说( C ) A.为其向帝国主义过渡创造了条件 B.为实现传统工业改造创造了条件 C.为其短期内实现跳跃式发展提供了机会 D.为实现社会变革奠定了物质基础
3.19世纪最后30年里,股份公司得到广泛发展,这一 “发展”在很大程度上适应了 ( A ) A.新兴工业扩大规模的要求 B.垄断资产阶级榨取超额利润的要求 C.帝国主义进行扩张的要求 D.后起国家重新瓜分世界的要求
第8课 第二次工业革命

人教版高中历史第二册必修2精品课件9:第8课第二次工业革命

人教版高中历史第二册必修2精品课件9:第8课第二次工业革命

3.商业 (1)与农业、手工业的发展紧密相连,相辅相成。 (2)阶段性特征明显,各个时期发展极不平衡,但始终处在“重农抑商”政策的压制下 ,发展艰难。 (3)封建社会中期,商品经济的发展有利于封建政权的巩固,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 商业税收在国家财政收入中的比重逐步增大。 (4)封建社会后期,商品经济的发展对封建制度的瓦解起了促进作用。 (5)官府控制对外贸易,朝贡贸易占有重要地位,政治目的大于经济目的。
雏形(16世 拓展(17-18 基本形成(19世纪 最终形成
纪)
世纪)
中后)
(19世纪末20世
纪初)
推动因 新航路的开 荷、英等国 第一次工业革命 第二次工业革命


的殖民扩张
经济发 手工工场协 工场手工业 欧美进入蒸汽 欧美进入电气
展阶段 作时期
时期
时代
时代
主导国 葡、西
荷兰、英国 以英国为首的资国 帝国主义国家
府的苛捐杂税等政策的打击
一、曲折探索——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
1.社会主义制度和计划经济体制的确立(1949—1956年底) (1)国民经济恢复——奠基 1949—1952年,新中国仅用三年时间,完成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工作,为国家开展有计 划的经济建设创造了条件。 (2)“一五”计划——建设 ①特点:发展生产力与变革生产关系相结合,优先发展重工业。 ②成果:初步建立了独立的工业体系,初步形成了合理的工业布局。 (3)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确立 ①性质:生产资料私有制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 ②意义:社会主义经济体系在中国基本建立起来。
附:本册知识点总结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1.农业 (1)以铁犁牛耕为主要方式。 (2)以具有精耕细作、男耕女织特点的小农经济为主。 (3)以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为主,租佃关系日渐普遍化。 2.手工业 (1)历史悠久,技艺精湛,长期领先于世界。 (2)产品长期远销欧、亚、非许多国家,享誉世界。因海陆“丝绸之路”,中国获得“ 丝国”和“瓷器大国”的誉称。 (3)官营手工业和民营手工业、家庭手工业三种经营形态并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