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电网的网损计算与降损措施分析

合集下载

配电网的损耗计算与降损措施

配电网的损耗计算与降损措施

配电网的损耗计算与降损措施当配电网运行时,在线路和变压器中将要产生功率损耗和电能损耗,计算这些损耗对于配电网的平安经济运行很重要。

虽然功率损耗和电能损耗是不行避兔的,但应尽力实行措施去降低它。

这从节省能源、降低电能成本、提高设备利用率等方面来看都是特别必要的。

配电网的损耗组成:变动损耗:与传输功率有关的损耗,产生在输电线路和变压器的串连阻抗上,传输功率愈大则损耗愈大,在总损耗中所占比重较大;固定损耗:仅与电压有关,产生在输电线路和变压器的并联导纳上,如输电线路的电晕损耗、变压器的励磁损耗等。

一、线路的功率损耗线路功率损耗计算见图1。

首端导纳的功率损耗计算见图2。

末端导纳的功率损耗计算见图3。

阻抗的功率损耗计算见图4。

图1 线路功率损耗图4 阻抗的功率损耗图2 首端导纳功率损耗图3 末端导纳的功率损耗二、变压器的功率损耗阻抗的功率损耗计算见图5。

导纳的功率损耗计算见图6。

图5 阻抗的功率损耗图6 导纳的功率损耗对于三绕组变压器,应用这些公式同样可以求出各侧绕组的功率损耗,见图7。

图7 各侧绕组的功率损耗三、配电网的电能损耗1.电能损耗和损耗率配电网的电能损耗:在给定的时间内,配电网的全部送电、变电环节损耗的电量。

在同一时间内,配电网的电能损耗占供电量的百分比,称为配电网的损耗率,简称网损率或线损率。

见图8。

图8 网损率由于电力系统的实际负荷是随时都在转变的,线路的功率损耗也随时间而转变。

工程上采纳“最大负荷损耗时间法”。

最大负荷损耗时间τ可以理解为:假如线路中输送的功率始终保持为最大负荷功率Smax(此时的有功损耗为△Pmax),在τ小时内的电能损耗恰好等于线路全年的实际电能损耗,则称为τ最大负荷损耗时间。

求τ:(1)Tmax:假如用户以年最大负荷Pmax持续运行Tmax小时,其所消耗的电能等价于该用户以实际负荷运行时全年消耗的电能A。

(2)求τ:由不同行业的最大负荷年利用小时数Tmax。

由Tmax 和用户功率因数,查出τ的值。

地区电网线损分析及降损措施解析

地区电网线损分析及降损措施解析

地区电网线损分析及降损措施解析电网线损是指输电线路、变电设备等电力系统中由于电流通过、电子运动与材料内阻、介质和外界环境等因素相互作用,导致电能自输电端到用电端失去的部分。

电网线损是一个多方面、复杂的问题,涉及输电线路、变电设备、配电线路、用电现状、管理运行等各个方面。

电网线损率是反映电网线路损耗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是评价电网综合效益的重要指标之一。

本文将对地区电网线损进行分析,并提出降损措施。

一、线损分析地区电网线损问题严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输电线路线损输电线路是电能从电源送达电负载的关键部分,输电线路的损耗主要来自于线路上电流通过时产生的热效应和感应效应两种机理。

输电线路线损率高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线路材质热损耗大,导线采用优质铜或铝线,优先选择裸导线。

当然,在某些极端的地形地貌条件下也可以采用绝缘导线,不过需要切实做好绝缘工作。

换而言之,如果线路材质选用不合适,则会造成线路损耗率的提高。

2.电压降低严重,电压的降低是导致线路线损率升高的因素之一。

如果负载过远,则导致线路电压下降,不但会影响电力质量,严重的话还会导致线路断电。

(二)变电设备线损变电设备线损是指变压器和其他高压设备在工作过程中因损耗能量而失去的电能量。

变电设备线损率高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铁心损耗较大,铁心是变压器内的核心部件,功率损耗是变压器线损损耗的重要组成部分。

铁心损耗大的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由于铁心材质相对质量较低,二是由于设计工艺不合理。

2.绕组损耗较大,绕组是变压器内非常重要的元器件,其质量直接影响变压器运行效率。

如果绕组匝间电绝缘质量不好,容易损坏。

此外,绕组在运行中会产生大量的热量,因此需要注意绕组的冷却工作。

配电线路线损率较高的主要原因是线路负载过大,导致线路电流过大,引起线路功率损失。

同时,线路阻抗较大,沿线压降比较严重,损耗很大。

二、降损措施可以通过以下几种途径来降低地区电网线损:(一)归并小电站在建立新电站时,可以适当增大新电站的装机容量,减少新电站的数量。

对配电网线损与降损措施的分析

对配电网线损与降损措施的分析
径。
T — 计算时段。 — 计 及 低 压 侧 的 并 联 电 容 器 和 S C 后 , 变 V
压器的铜损为
2 12 对 电 网 进 行 无 功 补 偿 ..

k W;
+ 一 2 } 合 理 布 局 、 分 级 补 偿 、 就 地 平 衡 。 原 则 上 根 妇 — ) x J r ,
据 电压等级 按 负荷分 区进 行就地 无功 补偿 , 并 根 据 负荷 需 要 自动 投 切 , 减 少 无 功 潮 流 。 在 夏 季 高 峰 用 电 期 间 , 几 千 米 的 高 压 输 电线
对 电网进行 无功补 偿要进 行全 面 规划 、
式 中 △P — — 变 压 器 额 定 短 路 损 耗 S — — 变 压 器 额 定 容 量 , k A V; P — — 变 压 器 低 压 侧 的 有 功 负 荷

曼量旦 △
垦暑 区圈
对 配 电 网线 损 与 降损 措施 的 分析
文 ◎ 刘 玉 泉 ( 山市 农 村 电力 工 程 有 限 公 司 ) 中
摘 要 : 本 文 作 者 主要 通 过对 配 电 网技 术 、 管 理 线 损 进 行 了分 析 , 同 时 就 针 对 性 地 提 出了相应 的降损措 施作 了阐述 ,为今后 电 网线损 管理提供 了一些参考。 关键词 :配 电网;线损;降损措施 随 着 电力 体 制 改 革 的 进 一 步 深 化 , 市 场 竞 争 日趋 激 烈 ,利 润 空 间 愈 来 电 企 业 经 营 收 入 、 实 现 多 供 少 损 、 节 能 降 耗 的 手 段 。影 响 线 损 的 主 要 因 素 是 网 络 结 构 、 运 行 方 式 、 电 压 、 功 率 因数 。这 些 因素与运 行管 理 、营 销管理 及 技术 管理密 切相 关 。降低线损 是个 复杂 的技 术、经济、管理方面的问题。

10kV配电网的线损管理及降损措施分析

10kV配电网的线损管理及降损措施分析

10kV配电网的线损管理及降损措施分析
线损率是衡量配电网运行效率的重要指标之一,对于10kV配电网来说,线损率的高低直接影响到电能的供应质量和经济效益。

对于10kV配电网的线损管理和降损措施的分析非常重要。

10kV配电网的线损管理包括对线路、变压器、开关设备等的巡检和维修,以及对配电设备的升级和优化。

通过定期巡检设备,发现并修复可能存在的故障和问题,可以减少因
设备故障导致的线损。

1. 优化线路规划:合理规划10kV配电网线路布局,减少线路长度,降低电阻损耗。

采用合理的线径和材质,减少线路电阻和功率损耗。

2. 提高变压器效率:选择高效率的变压器,减少变压器的铜损和铁损,提高变压器
能量传输效率。

3. 使用高质量的开关设备:使用高质量的开关设备,减少接触电阻和电弧损耗,提
高开关设备的工作效率。

4. 采用智能配电系统:利用智能监测和控制技术,实时监测线路运行状态和电能消
耗情况,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进行调整,减少线路损耗。

5. 加强对用户侧的管理:通过普及用户侧的电能管理知识,引导用户合理使用电能,减少非正常用电和电能浪费,降低线损。

6. 推行“输配电一体化”改造:改造10kV配电网中老化和低效的设备,如替换老旧
的变压器、升级低效的开关设备等,提高配电网的运行效率和供电质量,降低线损。

对于10kV配电网的线损管理和降损措施分析,需要从设备巡检和维修、优化线路规划、提高设备效率、智能配电系统、用户侧管理和改造升级等方面综合考虑。

这些措施的实施
可以有效地降低10kV配电网的线损率,提高供电质量和经济效益。

配电网线损计算与降损技术措施研究

配电网线损计算与降损技术措施研究

配电网线损计算与降损技术措施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配电网线损是指在配电系统中由于线路本身和设备的电阻、电感、电容以及各种电气设备导致的能量损耗。

线损导致了电能资源的浪费和供电质量的下降,同时也增加了供电成本和减少了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电力需求的增加,配电网线损问题日益突出。

当前,我国电力系统中线损率普遍较高,尤其是在一些地区和行业。

线损不仅影响了电网的经济运行,还影响了全社会的电力供应和能源利用效率。

对配电网线损进行深入研究和采取有效技术措施降损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研究配电网线损计算方法和降损技术措施,可以为我国电力系统的优化和提升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促进电力系统的可持续发展。

本文将对配电网线损计算与降损技术措施进行研究,探讨相关技术应用案例,评估降损效果,并分析影响线损的因素,旨在总结相关研究成果并展望未来的研究方向。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为我国电力系统的线损问题提供参考和借鉴,推动电力系统的智能化和可持续发展。

1.2 研究意义配电网线损是指在配电系统中由于电能在输送和分配过程中所产生的损耗。

线损的计算和降损技术是配电系统运行和管理中非常重要的内容,对提高配电系统的运行效率和经济性具有重要意义。

研究配电网线损计算与降损技术的意义在于可以减少电能资源的浪费,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配电系统运行成本。

通过合理的计算方法和技术措施,可以有效地降低配电网线损率,提升电网的负载能力和稳定性,保障电能的安全稳定供应。

研究配电网线损计算与降损技术还可以推动能源节约与环保理念的实践,促进配电系统的现代化和智能化发展。

通过研究配电网线损计算与降损技术,可以为我国配电系统的持续发展提供技术支持和保障,推动能源管理水平的不断提升,助力实现我国能源生产和消费的可持续发展目标。

.1.3 研究方法研究方法是科学研究的重要环节,它直接关系到研究结果的可靠性和科学性。

在本研究中,我们将采取以下方法进行配电网线损计算与降损技术措施的研究:我们将对配电网线损计算方法进行详细分析和比较。

配电网线损的影响因素和降损措施分析

配电网线损的影响因素和降损措施分析

配电网线损的影响因素和降损措施分析配电网线损是指电能通过输电、配电系统时由于线路、变压器等设备的电阻、感抗等因素而损耗的现象。

线损是电力系统运行中不可避免的问题,它不仅会造成电能资源的浪费,也会影响电网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对配电网线损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采取有效措施降低线损,对于提高电网运行效率和经济性具有重要意义。

1. 电压水平电压水平是影响线损大小的重要因素。

在较低的电压下,线损比较小,而在较高的电压下,线损会增大。

合理的电压水平选择对于降低线损具有重要的作用。

电压水平的不稳定也会导致线损增大的问题,因此需要采取措施保持电网的稳定电压水平。

2. 线路长度和截面积线路长度和截面积是影响线损的重要因素。

一般来说,线路越长,线损就会越大;而截面积越大,线损会越小。

为了降低线损,可以通过合理规划电网布局、合理配置线路截面积等方式来减少线损。

3. 负荷水平和负荷特性负荷水平和负荷特性也会对线损产生影响。

在高负荷时,线损一般会增大;而负荷特性的变化也会导致线损的波动。

需要根据不同的负荷水平和负荷特性采取相应的措施,以降低线损的发生。

4. 电气参数电气参数包括线路阻抗、电感、电容等因素,它们的变化也会对线损产生影响。

线路阻抗越大,线损就会增加;而线路电感则会影响线路的无功功率损耗。

需要对电气参数进行合理的设计和控制,以降低线损的发生。

5. 线路质量和设备状态线路质量和设备状态的好坏也会影响线损的大小。

过期老化的线路和设备会导致线损增大;而良好的线路和设备状态则有助于减少线损。

需要加强对线路质量和设备状态的管理和维护,以降低线损的发生。

二、降低配电网线损的措施分析1. 提高线路质量为了降低线损,首先需要提高线路的质量。

包括采用优质的导线材料、合理设计线路布局、采取有效的防腐保护措施等方式,以保证线路的质量和寿命,减少线路老化和损坏所带来的线损。

2. 合理规划电网布局合理规划电网布局可以减少线路长度,减小电网的电阻损耗和导线的电阻损耗。

配电网电能的损耗计算及降损措施

配电网电能的损耗计算及降损措施

配电网电能的损耗计算及降损措施摘要:配电网由高压配电网、中压配电网和低压配电网组成,覆盖我国广大城市和农村,配电网的运行要保证电能质量合格、电能损耗低。

特别要注重电能损耗的控制,在此,文章主要对电能的损耗计算及降损措施进行分析,可为相关工作者提供技术参考。

关键词:配电网;电能损耗;无功补偿电能损耗是在电力网运行中发生的,它的出现不可避免,要采取措施把损耗降低。

本文将首先提出电能损耗的计算方法,其中包括电压损耗、配电线路损耗以及无功功率补偿计算等计算的方法,并且在此计算方法的基础上提出相应的降损措施。

1 配电网电能损耗计算的方法配电网电能损耗计算包括电压损耗的计算、配电线路电量损耗计算以及无功功率补偿容量计算等三部分组成。

1.1 电压损耗的计算配电网在运行功率传输时,电流将在线路等阻抗上产生电压损耗ΔU,假如始端电压为U1,末端电压为U2,则电压损耗计算公式为:ΔU=U1-U2=(PR-QX)UN式中:P为线路传输的有功功率,Q为线路传输的无功功率,UN为线路传输的额定电压,R、X为线路电阻、阻抗。

1.2 配电线路电量耗损计算在配电网中线路的年电能耗损为:ΔA=3RI■■τ×10-3=ΔPmaxτ×10-3=P2Rτ×10-3(U2cos2?渍)式中:ΔPmax为年内线路输送最大负荷时的有功功率,I■■为装置所通过的最大负荷电流,τ为最大负荷耗损时间。

如果将功率因数cos?渍由cos?渍1提高到cos?渍2时,线路中的功率耗损降低为:ΔP%=[1-(cos?渍1cos?渍2)]×100%当电压为额定值时,在农用配电网中变压器的年电能耗损为:ΔA=nΔP0t+S■■ΔP■τnS■■式中:ΔP0为变压器的铁损,ΔP■为电压器的铜损,S■为变压器的额定容量,S■■为电压器的最大负荷,t为变压器每年投入运行的时间。

1.3 无功功率补偿容量计算无功功率自动补偿装置检测瞬时功率因数,自动投切电容器,保证功率因数在设定范围内。

配电网极限线损分析及降损措施优化

配电网极限线损分析及降损措施优化

配电网极限线损分析及降损措施优化摘要:长期以来我国的供电企业长期受到配电网线损率过高的困扰,做好配电网的降损增效十分重要且必要。

因此,电力企业必须要分析配电网极限线损,并提出降损增效优化措施,减少电力资源损坏,增强电力工作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基于此,下文将对配电网极限线损分析及降损措施优化展开分析。

关键词:配电网;极限线损;降损措施优化1 配电网极限的线损定义和分类根据损耗情况的不同,配电网极限线损主要分为固定损耗和可变损耗两大类。

其中,固定线损一般是指配电网在进行电力输送时配电设备及导线的自然损耗,特点是不会随着输电功率的变化而变化,可变损耗则是指在配电网电力输送过程中,对电力的使用会随着输送功率的变化而具备不同的损耗,特点是损耗的大小与输送电流的变化大小成正比。

在电力企业管理层面上,配电网极限的线损可分为理论线损和管理线损两大类。

理论线损是指电力资源在配电网的输送过程中造成的自然损耗,损耗的多少主要由电力输送功率决定,且损耗为不可避免的正常运营损耗。

同时,该部分损耗能够根据电力输送距离和输送功率参数计算得出,电力企业可掌握具体损耗情况。

管理损耗则主要指电力企业在日常运营中,由管理问题造成的电力损耗,如终端用户的偷电、漏电情况,或者由于零部件故障造成的电能计量失误等原因造成的不可预估但是能够预防的电力损耗。

2 配电网线损的危害分析2.1 线路发热线路发热是配电网线损危害中最常见、最突出的问题。

因为线路的损坏,在输送电力的过程中会导致电能的转化为热能,根据能量守恒定律从而转化为等量的热能。

转化而来的热能能够使导体升温,从而加快绝缘材料老化的速度,缩短其使用寿命,随着使用时间的推移,导体的绝缘程度将会大幅度下降,容易发生漏电、热击穿等配电系统事故,进而引发火灾等危险。

发热在接触部分最为明显,很多事故皆起因于这些部位。

2.2 能源浪费由于配电系统不可避免线损的存在,使得电能不能够完全转化为可利用的能量,其中一部分转化为不可利用的热能,此时需要进行通风、冷却等方式来给其降温,使用的也是电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配电网的网损计算与降损措施分析摘要总结了国内外对配电网网损计算的研究情况, 介绍了传统的配电网网损计算方法; 提出采用最大电流法与新的数据处理方式相结合的线损计算方案, 充分地利用了所能采集到的运行数据, 采用持续负荷曲线直接求线损, 提高了计算精度和计算效率, 适用于10 kV 及以下的县级配电网的线损计算; 并对电力市场化后, 配电网经济运行所面临的新问题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配电网; 网损计算; 持续负荷曲线; 经济运行随着配电自动化工作的开展, 配电网的线损管理变得越来越重要。

降低线损是提高配电网经济效益的重要因素, 采取技术措施降低线损是电力企业追求效益最优化的必然趋势。

配电网线损率是表征一个供用电企业经济效益和技术管理水平的综合性技术经济指标, 也是国家贯彻节能方针考核供用电部门的一项重要指标。

目前, 我国的线损率与世界上发达国家相比还比较高, 各省、市电力公司的线损率差距也不小, 节电潜力比较大。

因此, 进行线损的理论计算和降损分析计算, 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传统的配电网网损计算分析1. 1均方根电流法均方根电流法原理简单, 易掌握, 对局部电网和个别元件电能损耗的计算或线路出口处仅装设电流表时是相当有效的。

尤其是在0. 4~10 kV 配电网的电能损耗计算中, 该法易于推广和普及。

但缺点是负荷测录工作量庞大, 需24 h 监测, 准确率差, 计算精度不高, 且由于当前我国电力系统运行管理水平所限, 缺乏用户用电信息的自动反馈手段, 给计算带来困难, 所以该法适用范围较窄。

1. 2节点等值功率法节点等值功率法方法简单, 适用范围广, 对于运行电网进行网损的理论分析时, 所依据的运行数据来自计费用的电能表, 即使不知道具体的负荷曲线形状, 也能对计算结果的最大可能误差作出估计, 并且电能表本身的准确级别比电流表要高, 又有严格的定期校验制度, 因此发电及负荷24 h 的电量和其他的运行参数等原始数据比较准确, 且容易获取。

这种方法使收集和整理原始资料的工作大为简化。

在本质上, 这种方法是将电能损耗的计算问题转化为功率损耗的计算问题, 或者说是转化为潮流计算问题, 这种方法相对比较准确, 而又容易实现。

因而在负荷功率变化不大的场合下可用于任意网络线损的计算, 并得到较为满意的结果。

缺点是该法实际计算过程费时费力, 且计算结果精度低。

因为该法只是通过将实际连续变化的节点功率曲线当作阶梯性变化的功率曲线处理或查负荷曲线形状系数的方式获取节点等效功率, 近似地考虑系统状态的时变性, 这样计算出来的等效功率会与实际情况有一定误差。

另外, 当各节点功率取等效功率时, 得到的系统潮流分布并不一定就是该段时间内的等效分布。

且运行数据多为人工抄表所得, 无法保证数据的同时性。

1. 3等值电阻法等值电阻法是将整个配电网的线损看成由2 个部分组成, 其中一部分是对应变压器铁芯产生的不变损耗, 另一部分是对应线路和变压器绕组产生的可变损耗。

前者在负荷变化的过程中可以近似地认为不变, 而后者则随着负荷的变化而变化。

为了简化计算, 对于随负荷而变化的这一部分线损用供电首端电流作用下的2 个等值电阻代替, 其中1 个是对应导线损耗的等值电阻, 另1 个是对应全部公用__ 配电变压器绕组损耗的等值电阻。

这种方法将配电网的可变损耗等价为2 个等值电阻上的损耗, 避开了配电网结构上的复杂性, 而且该法还根据实际电网中负载的变化情况对这2 个电阻进行修正, 因而精度较高。

同时该法只需要配电网首端的运行记录, 使收集和整理原始资料的工作也大为简化。

主要缺点是在计算带补偿电容器的线路时会出现较大误差, 其原因是没有考虑无功补偿网络的无功潮流变化。

总之, 这些传统的方法有它们各自的优点, 但同时也存在着或多或少的不足, 其中普遍存在的不足有: a. 在计算配电线路首端负荷曲线形状系数时, 未直接采用代表日实际负荷曲线的形状系数, 而是依据其负荷率和最小负荷率以相近的典型负荷持续曲线的形状系数来取代, 这虽然可减少计算工作量, 但却影响了计算的精确度。

另外也未考虑根据精度较高的电量记录对精度较低的电流记录进行修正。

b. 当配电网中存在小电源时, 只考虑了各电源点平均电流的叠加, 而没有考虑时变性负荷曲线的叠加对线损特别是对功率平衡点附近支路损耗的影响。

c. 在计算配变铜损时, 采用的负荷电流是分配到配电变高压侧的一次电流, 没有计及配变的空载电流(或空载损耗) 对配变铜损的影响。

d. 没有考虑配电网的三相不平衡问题。

e. 以整条馈线为单位进行计算, 所采用的数据仅是馈线首端的实测数据, 一般假设网络中各节点的负荷曲线形状, 功率因素均与首端相同, 忽略了沿线的电压损失对能耗的影响。

f. 没有考虑配电系统运行中的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如系统负荷随着时间变化, 由于配电网的节点数目众多, 因投资等方面的原因, 不可能采集到各个负荷点的数据) , 这些近似的方法导致线损结果的准确性很难把握, 计算精度较低。

2配电网网损计算方法的改进线损计算可以根据不同的计算目的和不同的准确度要求而采用不同的算法。

采用最大电流法求线损很适合于电力网的规划设计。

规划设计时所采用的计算负荷和其他技术数据都是用近似的方法确定的, 原始数据本身就有相当大的误差, 从而导致计算结果产生误差。

而电网的规划设计是通过综合分析大量的重要因素来选择最合理、最经济的方案, 在众多的因素中线损不是最重要的。

为此要充分利用现场能够采集到的原始数据, 以提高在电网规划设计过程中线损计算的精确度。

因此, 提出采用最大电流法与新的数据处理方式相结合的线损计算方案。

2. 1损失因数损失因数F 等于线损计算时段(日、月、季、年)内的平均功率损失$P av 与最大负荷功率损失$P max 之比:F =$P av$P max=时段T 内电流平方的平均值I2rm s时段T 内最大电流的平方值I2max时段T 内的电能损耗值为:$A = $P av T = $P max F T$A = 3I2max R FT ×10- 3 =(P2max + Q2max)V 2max×R F T ×10- 3采用最大电流法计算线损的关键之处不是如何获取最大电流, 而是如何求取损失因数。

影响损失因数大小的因素主要有: 电力系统的结构、损耗类型、负荷分布、负荷曲线形状等, 其中负荷率对损失因数的影响最大。

2. 2持续负荷曲线及负荷率依时序记录变化的负荷, 可得到负荷曲线。

在时段T 内, 不按时序而按负荷大小及其持续时间排列的派生曲线称为持续负荷曲线, 如图1 所示。

经分析可知, 持续负荷曲线与负荷曲线之间存在着电能与电能损耗的双重等效性, 在线损计算分析过程中, 持续负荷曲线是主要的分析对象, 所得的结论适用于对应的负荷曲线。

负荷率f 是测计时段内的平均负荷与最大负荷之比, 它反映了电力系统设备的平均利用情况, 也是考核电力系统运行状态的重要指标。

最小负荷率B是测计时段内最小负荷与最大负荷之比。

图1 持续负荷曲线ItT1 T2 T3I1I2I3f =I avI maxB=I m inI max对于配电网, 损失因数的经验计算公式为F = 0. 3f + 0. 7f 2 或F = 0. 2f + 0. 8f 2 。

事实上, 负荷率f 并不能完全代表负荷曲线的形状, 在相同的f 值下, B值往往不同, 则F 的值也将不同, 这就要求导出F 与f 及B的函数关系。

3由持续负荷曲线求损失因数F对于持续负荷曲线, 不同的负荷电流与对应的持续时间之间存在的关系可用概率的大小来表示。

将横轴时间变量与计算时段T (基值) 相比, 纵轴电流变量与电流最大值I max (基值) 相比, 可得到用标幺值表示的持续负荷曲线, 它反映了电流随机变量的概率规律。

随机变量的二阶原点矩等于其数学期望的平方加上随机变量的方差, 方差D I 为:D I = I2rm s - I 2av当负荷电流这个随机变量按Bata 概率分布函数变化时, 其方差D i 为:D I =( I max - I av) õ ( I av - I m in ) 2I max + I av - 2I m in由以上推导可得:F =I2rm sI2max= f 2 +(1 - f ) õ (f - B) 21 + f - 2B = f - f (1 - f ) õ (f - B2)1 + f - 2B此外, 也可以采用直接积分法计算损耗因数F 。

4配电网经济运行面临的新问题随着电力市场的深入发展, 配电市场也将逐步形成, 从而给配电网经济运行也带来了许多新问题。

配电网运行的重要任务之一是运行的经济性, 要求采取先进的技术和科学的管理手段, 使组成配电网的各电气元件在运行中消耗的电能(即线损) 降至最低。

为保证国民经济高速稳定发展, 寻求一条不用投资就能节电的途径具有重大意义, 配电网经济运行就是不用投资就取得明显节电效果的一项内涵节电技术。

配电网经济运行是在保证城网、农网、企业网电压等级大部分在110 kV 以下的电网安全运行和在满足供电量及保证供电质量的基础上, 充分利用电网现有的输、配、变电设备, 通过优选变压器及电力线路经济运行方式和负载经济调配及变压器与供电线路运行位置的优化组合等技术措施, 从而最大限度地降低变压器及供电线路的有功损耗和无功损耗。

在电力市场环境下, 电力用户对电价信息、供电的可靠性和电能质量更为关心。

因此, 随着现代工业的发展, 家用电器的普及以及用户对电压质量要求的日益提高, 电压质量已不能只局限于传统的电压偏差管理, 在电压管理内容中, 增加电压闪变、电压不平衡、谐波电压的危害与管理等新内容是必需的。

参考文献1王刚军, 王承民, 李丫恒, 等. 基于实测数据的配网理论网损计算方法〔J〕. 电网技术, 2002, 26 (12).2张伏生. 电网线损理论计算与分析系统〔J〕. 电力系统自动化学报, 2002, (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