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何月下追韩信 我主爷起义在芒砀 周信芳

合集下载

李清照《浯溪中兴颂诗和张文潜二首》原文及翻译赏析

李清照《浯溪中兴颂诗和张文潜二首》原文及翻译赏析

李清照《浯溪中兴颂诗和张文潜二首》原文及翻译赏析浯溪中兴颂诗和张文潜二首原文:五十年功如电扫,华清花柳咸阳草。

五坊供奉斗鸡儿,酒肉堆中不知老。

胡兵忽自天上来,逆胡亦是奸雄才。

勤政楼前走胡马,珠翠踏尽香尘埃。

何为出战辄披靡,传置荔枝多马死。

尧功舜德本如天,安用区区纪文字。

著碑铭德真陋哉,乃令神鬼磨山崖。

子仪光弼不自猜,天心悔稿人心开。

夏商有鉴当深戒,简策汗青今具在。

君不见当时张说最多机,虽生已被姚崇卖。

君不见惊人废兴传天宝,中兴碑上今生草。

不知负国有奸雄,但说成功尊国老。

谁令妃子天上来,虢秦韩国皆天才。

花桑羯鼓玉方响,春风不敢生尘埃。

姓名谁复知安史,健儿猛将安眠死。

去天尺五抱瓮峰,峰头凿出开元字。

时移势去真可哀,奸人心丑深如崖。

西蜀万里尚能反,南内一闭何时开。

可怜孝德如天大,反使将军称好在。

呜呼,奴辈乃不能道辅国用事张后专,乃能念春荠长安作斤卖。

浯溪中兴颂诗和张文潜二首注释(1)浯溪中兴颂:浯溪,地名,在湖南祁阳县。

公元761年(唐肃宗上元二年),元结撰《大唐中兴颂》,刻于浯溪石崖上,时人谓之摩崖碑。

碑文记述了安禄山作乱,肃宗平乱,大唐得以中兴的史实。

其文曰:「天宝十四载,安禄山陷洛阳,明年,陷长安。

天子幸蜀,太子即位于灵武。

明年,皇帝移军凤翔。

其年,复两京,上皇还京师。

於戏!前代帝王有盛德大业者、必见于歌颂。

若今歌颂大业,刻之金石,非老于文学,其谁宜为!颂曰:噫嘻前朝,孽臣奸骄,为昏为妖。

边将骋兵,毒乱国经,群生失宁。

大驾南巡,百察窜身,奉贼称臣。

天将昌唐,晓我皇,匹马北方。

独立一呼,千麾万,我卒前驱。

我师其东,储皇抚戎,荡攘群凶。

复服指期,曾不逾时,有国无之。

事有至难,宗庙再安,二圣重欢。

地辟天开,揭除妖灾,瑞庆大来。

凶徒逆停,涵糯天休,死生堪羞。

功劳位尊,忠烈名存,泽流子孙。

盛德之兴,山高日升,万福是膺。

能令大君,声容沄沄,不在斯文。

湘江东西,中直语溪,石崖天齐。

可磨可镌,刊此颂焉,于千万年!」和张文潜:和,依照他人诗词的题材或体裁作诗词。

杂剧·萧何月夜追韩信原文-翻译及赏析

杂剧·萧何月夜追韩信原文-翻译及赏析

杂剧·萧何月夜追韩信原文|翻译及赏析朝代:元代作者:金仁杰原文:第一折(等漂母提一折,下)(恶少年云了)(旦并外止)(末抱监背剑冒上,开)自家韩信的便是。

自今秦失其鹿,天下逐之,不知久后鹿死谁手?想自家空学的满腹兵书战策;奈满眼儿曹,谁识英雄之辈,好人呵!【仙吕】【】想着我独步才超,性与天道,凌云浩。

世事皆浊,则我这美玉谁雕琢?【混江龙】消磨了圣人之教,儿时的经纶天地。

整皇朝。

时遇着梁雌雉,急切钓不的沧海鲸鳌。

泪洒就千尺浪,气冲开云汉几重霄。

啊次包罗大地,肺腑卷摄江河。

笔尖能摇岳,剑锋可摘星辰。

叹英雄何日朝闻道,盼杀我也玉堂金马,困杀我也陋巷箪瓢。

【油葫芦】寻思我枉把孙吴韬略学,天交我不发迹直等到老,一回家怨天公自恁困英豪。

叹良金美玉何人晓,恨高山流水知音少。

礼不通忘了管辖,道不行无了木铎。

枉着那兵书战策习的玄妙,争奈俺命不济谩徒劳。

【天下乐】空教我日夜思量计万条,一回家心焦,何日了?越把我磨剑的志节懒堕却,窄将文业攻,武艺学,至如学将来有甚好。

(做冒雪的科)(云)嗨,好大雪呵!【那吒令】似这般大雪呵,街上黎民也懊恼;似这般大雪呵,山上樵夫也怎熬;似这般大雪呵,江上渔翁也冻倒。

便有个姜子牙也难应非熊兆,子索把绿蓑衣披着。

【鹊踏枝】昔零零洒琼瑶,乱纷纷翦鹅毛。

越映的江阔天低,水远山遥。

冰雪堂苏秦冻倒,漏早堂颜子难熬。

【寄生草】凛凛寒刮,扬扬大雪飘。

如银河滚下飞虹瀑,似玉龙喷出梨落,比白云满地无入扫,我则见败残鳞甲满天飞,抵多少西风落叶长安道。

(做见旦外,并旦施礼科)(旦云了)【幺】你道我秋夏间犹难过,冬月天怎地熬,可不春来依旧生芳草。

你道我白身无靠何时了,可不说青霄有路终须到。

则我这男儿未济妇人嫌,真乃是龙归浅水蟆虫麻笑。

【村里迓鼓】凭着我五陵豪气,不信道一生穷暴。

(云)夫子抱麒麟而哭生不遇时。

我若生在春秋那时,英雄志登时宣召。

凭着满腹才调,非咱心傲。

论勇呵那里说卞庄强,论武呵也不数廉颇会,论文呵怎肯比子产高,沦智呵我敢和伍子胥临潼斗宝。

古代名人萧何月下追韩信的故事

古代名人萧何月下追韩信的故事

古代名人萧何月下追韩信的故事古代名人萧何月下追韩信的故事项羽进了咸阳,把六国旧贵族和有功的将领一共封了18个异姓侯王,称为西楚霸王。

在这18个诸侯中,项羽最不放心的是刘邦。

他把刘邦封在了偏远的巴蜀和汉中,称为汉王;又把关中地区封给秦国的三名降将章邯等人,让他们挡住刘邦,不让刘邦出来。

汉王刘邦对他的封地很不满意,但是自己兵力弱小,没法跟项羽计较,只好带着人马到封国的都城南郑(今陕西汉中东)去了。

汉王到了南郑,拜萧何为丞相,曹参、樊哙、周勃等为将军,养精蓄锐,准备再和项羽争夺天下。

但是他手下的兵士们却都想回老家,差不多每天有人开小差逃走,急得汉王连饭也吃不下。

有一天,忽然有人来报告:“丞相逃走了。

”汉王急坏了,像突然被人斩掉了左右手一样难过。

到了第三天早晨,萧何才回来。

汉王见了他,又气又高兴,责问萧何说:“你怎么也逃走?”萧何说:“我怎么会逃走呢?我是去追逃走的人呀。

”汉王又问他:”你追谁呢?”萧何说:“韩信。

”萧何所说的韩信,本来是淮阴人。

项梁起兵以后,路过淮阴,韩信去投奔他,在楚营里当了个水兵。

项梁死了,又跟了项羽,项羽见他比一般兵士强,就让他做了个小军官。

韩信好几回向项羽献计策,项羽都没有采用。

韩信感到十分失望。

汉王刘邦到南郑去后,韩信就投奔了汉王。

汉王也只让他当了个小官。

有一次,韩信犯了法被抓了起来,就要被砍头时,幸亏汉王部下一个将军夏侯婴经过,韩信高声呼喊,向他求救,说:“汉王难道不想打天下了吗,为什么要斩壮士?”夏侯婴看韩信的模样,是一条好汉,把他放了,还向汉王推荐。

汉王于是派韩信做了管粮食的官。

后来,丞相萧何见到韩信,谈话中,认为韩信很有才能,很器重他,还几次三番劝汉王重用他,但汉王总是不听。

韩信知道汉王不肯重用他,终于,在一个月明星稀的夜晚,悄悄地踏上了逃亡的'小路。

萧何得知韩信逃走的消息,急得直跺脚,顾不得向刘邦报告,连夜率人追赶韩信。

刘邦听说是去追赶韩信,立刻拍桌子:“大将跑了几十个,没见你追,一个寸功未立的韩信逃亡,你却亲自追赶,显然是在骗我。

黎廷瑞《大江东去 题项羽庙》原文、注释、译文及赏析

黎廷瑞《大江东去 题项羽庙》原文、注释、译文及赏析

黎廷瑞《大江东去题项羽庙》原文、注释、译文及赏析【原文】《大江东去题项羽庙》鲍鱼腥断,楚将军、鞭虎驱龙而起。

②空费咸阳三月火,铸就金刀神器。

③垓下兵稀,阴陵道隘,月黑云如垒。

④楚歌哄发,山川都姓刘矣。

⑤悲泣呼醒虞姬,和伊死别,雪刃飞花髓。

⑥霸业休休骓不逝,英气乌江流水。

⑦古庙颓垣,斜阳老树,遗恨鸦声里。

⑧兴亡休问,高陵秋草空翠。

⑨【注释】①项羽庙:一在浙江衢州十八里头,一在渐江吴兴卞山。

项羽:名籍。

楚国贵族出身。

秦末从叔父项梁起兵反秦。

秦灭,自立为西楚霸王,后与刘邦争雄,兵败自刎。

②鲍鱼腥断:指秦始皇去世。

《史记·秦始皇纪》:“始皇崩于沙丘平台。

丞相斯为上崩于外,恐诸公子及天下有变,乃秘之,不发丧。

……会暑,上辒车臭。

乃诏从官,令车载一石鲍鱼,以乱其臭。

”鲍鱼:盐渍鱼,其气腥臭。

楚将军:指项羽。

鞭虎驱龙:喻号召、指挥天下豪杰。

③“空费”二句:《史记·项羽本纪》:“项羽引兵西屠咸阳,杀秦降王子婴,烧秦宫室,火三月不灭。

”金刀神器:喻帝位、政权。

④垓(gai,该)下兵稀:项羽最后被刘邦包围在垓下(今安徽省灵壁县东南),兵少食尽,全军覆没。

阴陵道隘:项羽从垓下溃围,至阴陵(今安徽省定远县西北)迷路,又遭一田父欺骗,被汉军追及。

“月黑”句:形容项羽逃避追兵,到了穷途末路,草木皆兵的地步。

⑤楚歌哄发:《史记·项羽本纪》:“项王军壁垓下,……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⑥虞姬:项羽宠爱的侍妾。

军困垓下,项羽对其歌别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

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虞姬遂自刎身亡。

花髓:喻虞姬的血渍。

⑦骓不逝:见前注⑥。

骓(zhui,追):项羽钟爱的青白杂色的骏马。

“英气”句:项羽最后逃至乌江,自觉无颜见江东父老,遂不愿渡江,自刎身亡。

⑧颓垣:倒塌了的墙壁。

⑨高陵:指项羽的坟墓。

【译文】装载秦始皇尸体的车中的鲍鱼腥臭刚断绝,楚将军项羽号召天下豪杰,趁势而起。

木兰花慢中用萧何月下追韩信讽刺朝廷不重用人才的诗句

木兰花慢中用萧何月下追韩信讽刺朝廷不重用人才的诗句

木兰花慢中用萧何月下追韩信讽刺朝廷不重用人才的诗句【答案】追亡事,今不见。

【拓展】追亡事:指萧何追韩信。

1、《木兰花慢·席上送张仲固帅兴元》
汉中开汉业,问此地,是耶非?想剑指三秦,君王得意,一战东归。

追亡事,今不见;但山川满目泪沾衣。

落日胡尘未断,西风塞马空肥。

一编书是帝王师,小试去征西。

更草草离筵,匆匆去路,愁满旌旗。

君思我,回首处,正江涵秋影雁初飞。

安得车轮四角,不堪带减腰围。

2、译文
汉中是汉朝开创帝业的地方,问:这个地方是否就是当时的汉中?想当年攻占三秦土地,高祖刘邦乘胜东进,去争夺天下与项羽一决雌雄。

追回逃跑的韩信拜他为大将这样尊重人才的事,现在难以见到,只有那满眼破碎的山河令人泪下沾衣。

落日中,任凭西方金人侵扰不止,秋天朝廷边塞的战马白白地体壮膘肥。

您就像那得了书的张良可以成为帝王的老师,如今去西方兴元不过是小试身手。

我备下这简单的饯行酒,你就要匆忙上路,仪仗队里的旌旗飘满了离愁。

你想念我的时候,回头看,秋江上天光水影征雁啁啾次第飞。

怎么能够让车轮长出四只角把行人强留,禁不起相思别恨衣带渐宽人渐瘦。

3、情感
《木兰花慢·席上送张仲固帅兴元》是南宋著名词人辛弃疾的作品。

这首词为作者送别友人而作,词中写的不是一般的祝贺和惜别,而是立足于国家兴亡的高度,运用大量典故并采用借古讽今的艺术手法,抨击南宋统治者偏安一隅、妥协投降的错误政策,抒发作者追求国家统一的爱国情怀。

国华书院背诵篇63:《英雄论》

国华书院背诵篇63:《英雄论》

国华书院背诵篇63:《英雄论》提示:《英雄论》辑录于郭麒麟与搭档闫鹤翔在“欢乐喜剧人”表演的相声《诗词大会》。

这个贯口,整个中国相声界应该只有郭麒麟一个人掌握,或者说,之后有人使用这个贯口,那就是从他使用后学会的。

表演视频附后。

正文国华书院背诵篇63:《英雄论》秦朝末年,朝纲不振,群雄四起,在那楚国出了一位英雄,此人姓项名籍字羽,目生重瞳,板肋虬筋,力能扛鼎,只因那秦二世荒淫无道,才引出来这陈胜吴广揭竿而起,那项羽率八千子弟兵反秦起义,兵进汉中,以五诸侯灭暴秦,分裂天下,威振四海,自称为西楚霸王。

此时,出了一人,姓韩名信,投在了霸王帐下,霸王未曾重用,只以执戟郎授之。

到后来,张良卖剑访韩信,韩信改投刘邦,就有那萧何月下追韩信,这才登台拜帅,明修栈道,暗度陈仓,在九里山十面埋伏,困住霸王。

暗中又有那张良,张子房,乔装改扮,混入楚营,手捻玉箫,将那楚歌来颂,真个是情何哀切,透入五中,离散英雄之心,消磨壮士之气,一声长,一声短,一声高,一声低,五音不乱,六律合鸣,此歌从鸡鸣山吹到九里山,沿山而行,只吹得是人人悲痛,个个伤情,八千子弟兵,俱丧争斗之心,唤起思乡之意,军心涣散,溃不成军。

霸王无奈,垓下别姬,痛断肝肠,胯下乌骓马,手使虎头蟠龙戟,这才闯出重围,直奔乌江,只因前有大江拦路,后有韩信追兵,万般无奈,摘盔卸甲,这才自刎而亡。

后人有诗赞曰:七孔玉箫军心动,离散八千子弟兵。

天亡我楚命当尽,乌骓不逝亦哀鸣。

力拔山兮终何用,至死无颜转江东。

天数已定人难救,可惜项羽大英雄。

(文/郭麒麟)注释板肋虬筋:板肋,是胸部或背部隆起的肌肉;虬筋,筋脉弯曲凸显;形容人一身肌肉,孔武有力。

力能扛鼎:意谓双手能举起鼎一样沉重的东西,形容力气大。

执戟郎:是指古代警卫宫门的官员,像是政府大院保安队队长,出自《史记·淮阴侯列传》,淮阴侯就是韩信,他说,臣事项王,官不过郎中,位不过执戟。

五中:指五内,五脏,中医五脏指心、肝,脾、肺、肾。

萧何月下追韩信的名人故事

萧何月下追韩信的名人故事

萧何月下追韩信的名人故事萧何月下追韩信的名人故事萧何月下追韩信的典故主要是说明人不得志,那么你了解萧何月下追韩信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萧何月下追韩信的名人故事,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秦末农民战争中,韩信仗剑投奔项梁军,项梁兵败后归附项羽。

他曾多次向项羽献计,始终不被采纳,于是离开项羽前去投奔了刘邦。

有一天,韩信违反军纪,按规定应当斩首,临刑时看见汉将夏侯婴,就问到:“难道汉王不想得到天下吗,为什么要斩杀壮士?”夏侯婴以韩信所说不凡、相貌威武而下令释放,并将韩信推荐给刘邦,但未被重用。

后韩信多次与萧何谈论,为萧何所赏识。

刘邦至南郑途中,韩信思量自己难以受到刘邦的重用,中途离去,被萧何发现后追回,这就是小说和戏剧中的“萧何月下追韩信。

”此时,刘邦正准备收复关中。

萧何就向刘邦推荐韩信,称他是汉王争夺天下不能缺少的大将之材,应重用韩信。

刘邦采纳萧何建议,七月,择选吉日,斋戒,设坛场,拜韩信为大将。

从此,刘邦文依萧何,武靠韩信,举兵东向,争夺天下。

萧何月下追韩信的简介韩信原本是项羽的部下,他有勇有谋,却不被项羽所重视,于是就转投到刘邦麾下。

起初,刘邦给他当的只是一个管理粮草的小官,韩信很失望。

一次的偶然的机会,韩信跟当时的宰相萧何相识,在彼此的交流中,萧何发现了韩信过人的才华,于是屡次向刘邦推荐,却没有引起任何的重视。

转眼过去了两个月,汉军将士都不愿在蜀地久待,都希望东归,回到自己的故居。

有一天,韩信在营中越想越生气,觉得自己仍不被重用,就一气之下离开营地。

有人报告给萧何,萧何立马放下手下的紧急事务,直接快马加鞭去追韩信,刘邦还在为军纪的不严谨感到苦恼中,却听到有人报告:“萧丞相跑了。

”刘邦大吃一惊,立马派人去寻找萧何,连着找了两天都不见人影,急的刘邦坐立不安。

话说,萧何为了追到韩信,一路打听,一路追,直到天黑了,也看不到韩信的人影。

他正想下马休息的时候,却远远望去看到一个人牵着马在河边徘徊,于是乎,快马加鞭,大声喊:“韩将军,咋们也算是相识一场,怎么可以不打声招呼就走了呢。

刘禹锡《韩信庙》诗词赏析

刘禹锡《韩信庙》诗词赏析

刘禹锡《韩信庙》诗词赏析漂母的残粥,依然带着感恩的热度——刘禹锡《韩信庙》韩信庙刘禹锡将略兵机命世雄,苍黄钟室叹良弓。

遂令后代登坛者,每一寻思怕立功。

韩信,可以让身下的坐骑冲锋陷阵,所向披靡,却无法让疾驰的马蹄躲过政治的羁绊,当他最终摔落马下,才发现自己掉进的是一片浩荡的沼泽,他留给世人的最后记忆是一串无望的气泡。

这是一个在史书中熠熠生辉的形象。

一支背水而战的孤军被二十万赵国大军团团围住,他只将手中的长戟奋力一挥,就挟带起了身后巨大的水墙,在一片排山倒海的声浪中,“置之死地而后生”如一声炸雷,振聋发聩;陡峭的山岩上,一支干劲冲天的队伍正在紧张地抢修着烧毁的栈道,而另一支轻骑却衔枚潜行,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直捣关中,“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由此成为中国军事史上的辉煌案例;还是这个骁勇的形象,成为垓下之围的决定性力量,当十面埋伏的军阵中响起哀婉的楚歌,本来可以吞噬江山的蛟龙只能委地如泥,身后拖出一声长长的浩叹……无须再说太多,这些脍炙人口的成语的主人,已非韩信莫属。

横空辟过的长戟划开一道历史的口子,韩信跃马扬鞭,在风沙与血色中镌刻上自己的名字。

作为军事家和战略家的韩信,已经无可置疑地彪炳在中国历代名将的序列,然而,当两千多年的火光与箭矢飞过,我们再回头审视这位一生无一败绩的将军,便会发现,其军事思维的强健并不能掩盖其政治思维的孱弱,事实上,从项羽军中愤而出走的那一刻起,韩信就已经注定成为刘邦手中的一粒棋子。

从普通一兵到仓廪小吏,再从仓廪小吏一朝擢升为千军万马的统帅,刘邦一步步将昔日的狂放少年*** 成愿为其肝脑涂地的“良弓”。

两千多年来,人们一直津津乐道萧何月下追韩信的故事,但历史真的无法说清,这个故事的流传,是否成就了刘邦精彩的“用人秀”:接过漂母的残粥已令韩信不胜感动,而当刘邦“食以其食,衣以其衣”,并以最隆重的庆典为其行拜将之礼的时候,韩信已别无选择,只有感激涕零。

韩信感恩的泪水滴在楚汉相争的天平上,人们发现,天平,已经倾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